2020高考语文通用版增分精练辑:主题打通训练一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语文通用版增分精练辑:主题打通训练一 Word版含解析

温馨提示 长期以来,高三复习与训练都是条块分割,各练一块,板块间缺少有效的融通与联系,这 似乎有违语文学习生活化、综合化的特点,大大降低了复习与训练的效率。其实,各复习 板块的壁垒完全可以打通,如语言表达可以与写作联在一起。关于艺术技巧的知识体系, 古诗词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与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互联互通,互通有无。再往大的 方面讲,读与写的融通,课内与课外的联动,岂不都是可以融通的吗?本专题试图以“贾 谊的悲剧人生”和“5G技术”为主题,把语文复习训练的各板块进行打通训练,以实现复 习效益立体化、最大化,进一步回到语文学习的原点。 主题打通训练一 贾谊的悲剧人生 一、文言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9分)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 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 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 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 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 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 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 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 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 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 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 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 亦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 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 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 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 下/甚幸爱/ 答案 C 解析 “于郡中”是介词结构,前面有谓语动词“闻”,“闻于郡中”是状语后置句,中间 不可断开,据此排除 D项。“吴廷尉”是“为河南守”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 A 项。“门下”是状语,应为“置(于)门下”,“甚幸爱”的主语是“吴廷尉”,而非“门下”, 故“甚幸爱”前应断开,排除 B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答案 A 解析 “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错,在诸子百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儒家、墨家、 道家和法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 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 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 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 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答案 C 解析 “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错,事 件顺序颠倒,从原文来看,是孝文帝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然后才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 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于是说贾谊坏话道:“这个洛阳人,年纪轻学识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 复杂混乱。”(“短”,说坏话;“擅权”,独揽权力;“纷乱”,使……复杂混乱;每关键 词各 1分,句意 2分) (2)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应该逐渐削减他们的封地。(第 一个“数”,屡次;“稍”,逐渐;“削”,削减;每关键词各 1句,句意 2分) 参考译文 贾生名为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在郡中闻名。吴廷 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来置于自己门下,非常器重他。孝文帝刚 即位,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治下政治清明,为全国第一,(吴公)以前和李斯是同乡,又经常向 李斯学习做事,于是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就说贾谊虽年轻,却很精通诸子百家的典籍。 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此时贾谊年纪才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 每次孝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 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诸生因此都认为才能比不上贾谊。孝文帝也非常高兴,对他 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孝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 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设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初 步制定了所有这些事项的礼仪法度,崇尚黄色,官印数字用五,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 的旧制。孝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各项法令的修改审定,以及诸侯全都到自己 的封地上去,这些主张都是贾谊提出的。于是孝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 之职。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于是说贾谊坏话道:“这个洛阳人,年 纪轻学识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于是,孝文帝后来也疏远了贾谊, 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于是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贾谊向孝文帝告辞之后前往长沙,在渡湘水 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贾谊担任长沙王太傅三年。一年多之后,贾谊被召回京 城拜见皇帝。当时孝文帝刚刚接受过神的降福保佑,坐在宣室(接见贾谊)。孝文帝因为有感 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趁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 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孝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往贾谊身边移动。听 完之后,孝文帝说:“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 过了不久,孝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受孝文帝宠爱,又喜 欢读书,因此让贾谊当他的老师。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谊劝谏,认 为祸患将自此兴起。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应该逐渐削 减他们的封地。孝文帝没有听从。过了几年,梁怀王骑马时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 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作为太傅没有尽到责任,非常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9分) 贾谊论 苏 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 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 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 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 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 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 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 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 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 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 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 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yuè)然有远举之志。其 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 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 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 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谊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 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则必有所待. 待:等待 B.先.之以冉有 先:前面 C.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穷:逆境 D.有高.世之才 高:超过,高出 答案 B 解析 先:形容词作动词,提前去接洽。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B.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C.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D.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答案 B 解析 原文正确标点: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 得行其道。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贾谊有着出类拔萃的才能,虽没能完全实现自己的志向,但能遇上汉文帝这样贤明的君 主,可以说是没有什么遗憾了。 B.作者认为贾谊没能很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关键是贾谊太性急,缺乏耐心,不能等待和 忍耐,借此劝谏贾生式的人,要自爱其身,要善于自用其才。 C.从本文主旨看,作者从自身感受出发,总结了许多贾生式的人的教训,得出了“并非人 才难得,而是自己如何得以把才能发挥出来才是最难”的道理。 D.因作者同贾谊的境遇极为相似,可见本文明论贾谊,责其才大而量小,其实是以贾谊的 教训而自勉,告诫自己要善处于世才能实现自己的志愿。 答案 A 解析 “没有什么遗憾了”不是指“能遇上汉文帝这样贤明的君主”。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看贾谊的议论,照他所说的规划目标,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远远地 超过汉代?(“虽”,即使;“远”,远远地;每关键词各 1分,句意 1分) (2)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贾谊不能利用汉文帝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啊。(“用”,重用;“不是……而是”句式;关键词 1分,句式 1分,句意 2分) (3)贾谊真是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能有余而见识不足。(“量”,气量;“识”,见识;每 关键词各 1分,句意 1分) 参考译文 不是才能难得,而是自己把才能施展出来实在困难。可惜啊!贾谊是辅佐帝王的人才, 却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君子要想达到长远的目标,则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则一定要能够忍 耐。古代的贤能之士,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终未能施展出其才能的万分之一, 未必都是当时君王的过错,也许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我看贾谊的议论,照他所说的规划目标,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远远地超过 汉代?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尽才而郁郁死去,照这样说起来,如果天下没 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孔子是圣人,曾周游天下,只要不是极端 无道的国家,他都想勉力扶助,希望终有一天能实践他的政治主张。将要到达楚国时,先派 冉有去接洽,再派子夏去联络。君子要想得到国君的重用,就是这样的殷切。孟子离开齐国 时,在昼地住了三夜才出走,还说:“齐宣王大概会召见我的。”君子不忍心别离他的国君, 感情是这样的深厚。公孙丑向孟子问道:“先生为什么不高兴?”孟子回答:“当今世界上(治 国平天下的人才),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要不高兴?”君子爱惜自己是这样的无微不 至。如果做到了这样,还是不能被重用,那么就应当明白世上果真已没有一个可以共图大业 的君主了,也就可以没有遗憾了。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贾谊不能利 用汉文帝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啊。 周勃曾亲手持着皇帝的玉玺献给汉文帝,灌婴曾联合数十万兵力,决定过刘、吕两家胜 败的命运,他们又都是汉高祖的旧部,他们这种君臣遇合的深厚情分,哪里只是父子骨肉之 间的感情所能比拟的呢?贾谊不过是洛阳的一个青年,要想使汉文帝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全 部弃旧图新,也真太难了。作为贾谊这样的人,应该上面取得皇帝的信任,下面取得大臣的 支持,对于周勃、灌婴之类的大臣,要从容地、逐渐地、感情深厚地结交他们,使得天子不 疑虑,大臣不猜忌,这样以后,整个国家就会按我的主张去治理了。不出十年,就可以实现 自己的理想。怎么能在顷刻之间就突然对人痛哭起来呢?看他路过湘江时作赋凭吊屈原,心 绪紊乱,十分忧郁愤闷,大有远走高飞、悄然退隐之意。此后,终因经常感伤哭泣,以至于 短命早死,这也真是个不善于身处逆境的人。谋略一旦不被采用,怎么知道就永远不再被采 用呢?不知道默默地等待形势的变化,而自我摧残到如此地步。唉,贾谊真是志向远大而气 量狭小,才能有余而见识不足。 古人有出类拔萃的才能,必然会不合时宜而招致困境,因此若非英明智慧、不受蒙蔽的 君主,就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古人和今人都称道苻坚能从草野平民之中起用了王猛, 在很短时间内全部斥去了原来的大臣而与王猛商讨军国大事。苻坚那样一个平常之辈,竟能 占据了半个中国,这道理就在于此吧。我很惋惜贾谊的抱负未能施展,所以对此加以详尽地 评论。同时也要使君主明白:如果得到了像贾谊这样的臣子,就应当了解这类人有孤高不群 的性格,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起来。而像贾谊这种人,也应该有节 制地发泄自己的情感啊! 二、古诗鉴赏(33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2分) 贾生①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长沙过贾谊宅②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 ①《史记·屈原列传》中贾生自长沙召回,孝文帝夜问贾生鬼神之事。②刘长卿“刚而 犯上,两遭迁谪”,此诗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 9.李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两句写朝廷重贤,宣室召见,重新任用才华横溢的贾生,是赞美,是扬;后两句写 孝文帝询问的是鬼神等虚无的事情,而不是探讨天下百姓的问题,是讽刺,是抑。诗人用先 扬后抑的手法,讽刺了朝廷的昏庸以及对贤臣的不重用。 10.刘诗颔联中的“独”“空”二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独:独自,在萧条冷落的深秋环境中诗人还要去“独寻”贾谊的足迹,表现出诗人对 贾谊的景仰向慕以及心中难掩的孤独落寞。空:形象地写出了物是人非的黯然气氛,表现了 诗人伤斯人已去的痛苦、怅惘之情。这二字共同营造出悲凉感伤的意境氛围。 11.两首诗歌都提到汉文帝,结合全诗分析其各自用意。(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李诗借汉文帝“求贤”以及“问”与“不问”的对照,表达了诗人对汉文帝的讽刺, 对贾生的同情。刘诗借“有道”的汉文帝尚且薄恩贾谊,将暗讽的笔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 借对贾谊命运的悲慨、哀怜表达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哀惋叹喟和对现实的讽刺。 12.结合这两首诗和以下诗文,阐述“贾生”这一意象在古代诗歌中的内涵。(5分)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王勃《滕王阁序》) 年少毋庸毁洛阳,才高虑远策深长。 如何宣室成虚问,才傅长沙又傅梁。(徐钧《贾谊》)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王安石《贾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内涵:年少才高,虽遇明君却屡次遭贬,命奇、悲士不遇等。联系诗歌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过贾谊①旧居 戴叔伦 ② 楚乡卑湿叹殊方, 赋人非宅已荒。 谩有长书忧汉室,空将哀些吊沅湘。 雨余古井生秋草,叶尽疏林见夕阳。 过客不须频太息,咸阳宫殿亦凄凉。 注 ①贾谊: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人,代表作有《吊屈原赋》《 鸟赋》等。 少有才名,曾遭排斥、贬谪。②戴叔伦: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 人。 13.首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点明了贾谊旧居的地点和现状,照应诗歌标题;②渲染悲凉、伤感的气氛,奠定了 全诗的情感基调;③为下文写贾谊的遭遇、贾宅的凄凉之景以及尾联的抒情做铺垫。 14.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和哀叹;②对人世沧桑和自身际遇的感叹;③对历史兴衰、 个人荣辱的超然。 诗歌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一首怀古诗。首联“楚乡卑湿叹殊方, 赋人非宅已 荒”,写贾谊旧居所处的地点是地势低而潮湿的楚乡,令人不由感叹其偏远,贾谊的《 鸟 赋》还在世间流传,其人却早已离世,旧宅也很荒芜。暗扣题目,令人伤感,奠定了全诗的 情感基调。“谩有长书忧汉室,空将哀些吊沅湘”感慨贾谊为振兴汉室提出一系列主张,却 依然被贬,只能写下令人哀伤的《吊屈原赋》。“谩有”“空将”,表达了诗人对贾谊的同情。 “雨余古井生秋草,叶尽疏林见夕阳”由写人转为写景,描写了贾谊旧居的荒凉,寓情于景。 尾联“过客不须频太息,咸阳宫殿亦凄凉”说的是来拜访贾谊旧居的人不必频发感叹,那咸 阳宫殿现在也很是荒凉,表达了诗人的怀古伤今之情,而细读“不须”二字,也可看出诗人 已经看淡了历史兴衰、个人荣辱。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贾谊:没有席位的发言 鲍鹏山 想起贾谊,我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出幽州台上陈子昂的身影。 汉代文弱的洛阳少年,与大唐侠气纵横的蜀中豪杰,叠映在一起。是他们的泪流到了一 起。 很多英雄一生的失败在他出生时即已注定:生不逢时。 贾谊如果早生二三十年,能碰上秦皇嬴政,碰上楚霸项羽,碰上高祖刘邦。而如果他晚 生五六十年,他又可等到汉武帝刘彻。这些都是需要英雄的时代,是英雄创造历史的时代, 偏他生在这两个浪峰之间的低谷中! 这是一个蓄势待发的时代。这是一个讲“无为”的时代。这是一个庸人都可以拱手而治 的时代!汉文帝曾对他那个时代的一代名将李广感喟:“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 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李将军列传》) 其实,他身边还有一个绝对可以成为一代名相,能引导他和汉帝国超越三代、做出前无 古人辉煌业绩的人物。那就是与李广一样年轻有为、天才俊发的贾谊。 我很替文帝惋惜:他的手下有李广这样的将,有贾谊这样的相,却也只能“无为”而治。 这是多么的暴殄天物! 相较而言,文帝对贾谊更寡薄:对李广这样的英雄,他至少是给了他用武之地,让他在 战场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但对贾谊,文帝就不能为他安排政治席位,使他有折冲樽俎、 运筹帷幄的机会。 贾谊是一个没有席位的就餐者,更不用说去当主持宴席的“祭酒”了。 他给了这个时代最好的忠告。他是那个时代最睿智的发言者,是那个时代庞然而麻痹的 躯体上锋锐的虻,可他却没有席位!甚至,最后,连会场也不让他进!他被逐出京师。 中国历史上那么多的流放贬谪,除了对不同政见者或席位争夺者阴毒的肉体惩罚外,更 重要的目的,就是把他逐出舆论中心地带,让他远离“话筒”,让他的声音消失。 昙花一现的政治辉煌消失了。贾谊一路哭向长沙。 22岁,文帝元年,河南守吴公向文帝推荐年轻的贾谊。文帝征召贾谊为博士。侪辈都对 他很佩服,文帝也对他格外赏识,一年之内,他被越级提拔为太中大夫,文帝甚至有意要委 他以公卿之位。就在这短暂的两年内,他提出了许多极有远见、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制度方 面:请改正朔,易服色,定官名,兴礼乐。经济方面:作《忧民》,上《论积贮疏》。伦理道 德方面:作《六术》《道德》诸篇。政治理论方面:作《过秦论》上中下三篇,分论始皇、二 世、子婴之过。这是在理论上对残暴而失败的秦进行清算。他在认真地思考新朝立国的道德 基础与统治理论,刘邦的那一帮流氓强盗式的武夫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意识的。萧何、曹参等 出身狱吏,可以是很出色的行政人才,但不可能站到这样的高度。贾谊的横空出世,汉朝才 算真正拥有了自己的理论家。 两年左右的时间,有如此众多的思想和理论建树、政策和策略建议,足见这位二十来岁 的政治家的见识和胆略,足证他的政治天才,并足以奠定他在中国政治史上的地位。他可以 侧身一流政治家之列而毫不逊色。 在这些建议中,既有眼前的急务,也有关乎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有很多更是深入到了 整个封建时代基本的政治与道德根基。其中有一点特别值得提出来,这一点显示出,什么叫 真正的睿智、真正的目力。 汉初的政治家、思想家们都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秦为何兴暴而亡速?在这个问题上, 贾谊表现出了他异乎常人、拔乎流俗的见解:他认为秦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乃是“除六 国之忧”的有远见之举;而当今的分封政策,恰恰又是“成六国之祸”的倒退行为。 但远见卓识往往“自绝”于当代。卓则必绝,远则自离。贾谊自然而然地与同时代的人 离绝了。他藐视他们,他们也排挤他。他们根深而叶茂,藤粗而蒂固;他则一无所恃;他只 能恃文帝的保护。但文帝也一样脆弱。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绛侯周勃)、灌(灌婴)、东 阳侯(张相如)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 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平心而论,文帝刘恒还是很信任也很愿意重用贾谊的,他毕竟不是一个昏君。但他不能 失去朝廷权力的平衡,他也不能为了一个贾谊而触犯众怒。 贾谊虽然忧虑早死,但从汉文经汉景至汉武,诸侯问题解决了,他的功业由几代人完成 了。 贾谊的失败是时势所必然,同时也与个性相关:贾谊的性格太躁急,太傲慢。躁急则不 能待人,不能捺住性子等待时机。傲慢则不能兼人。他总是嫌那一批老臣太愚拙无识,不屑 于与他们为伍,更不能把他们拉入同一战壕,与他们一同作战,而是欲凭一己的力量,挟文 帝之权威而获成功。 不能待人兼人容人,事业还未开始,自身就已形单影只。(选自《风流去》,有删改) 1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两段把贾谊与陈子昂两个生不逢时的天才人物联系在一起,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和结尾相呼应。 B.文章写文帝让李广在战场上充分展示才华,而未给贾谊安排政治席位,两相对比,衬托 出贾谊的生不逢时。 C.“他是那个时代庞然而麻痹的躯体上锋锐的虻”一句运用比喻,写出了贾谊对时代的清 醒及批判。 D.贾谊的远见卓识“自绝于”当代,因此,文帝只好把他贬谪长沙。 答案 D 解析 因果不当,文帝贬他的原因是维持权力平衡,不敢触犯众怒。 16.如何理解“贾谊的横空出世,汉朝才算真正拥有了自己的理论家”这句话的含意?(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贾谊认真思考汉朝立国的道德基础与统治理论,提出了许多极有远见、富有建设性 的意见;②刘邦、萧何、曹参等是不可能站到这样的高度上的;③从文帝经景帝至武帝,贾 谊的功业由几代人完成了,从而证明了他的理论的正确性。 17.请探究标题“没有席位的发言”的深刻意蕴。(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贾谊给了大汉立国诸多眼前急务、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道德基础与统治理论等以 最好的忠告,是那个时代最睿智的发言者(“发言”);②贾谊的个性和超越时代的不同政见, 使他最终被贬谪流放,被逐出舆论中心地带,远离“话筒”,声音才被迫消失(“没有席位”); ③贾谊虽然被贬、生不逢时,却以其见识、胆略和政治天才奠定了他在大汉政治史上以及中 国政治史上的地位(整体);④表达了作者对贾谊深深的同情(情感)。 四、写作(60分) 18.“悲士不遇”、生不逢时、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打开中国文学卷册,包含这些元素 的作品扑面而来。对此,你有什么想法和认识?请写一篇 800字左右的文章。 写作提示 “想法和认识”显然限定了议论文文体;可就文学作品中为什么“包含这些元 素的作品”多发表看法,如悲愤出诗人等;更多可以探讨为什么“‘悲士不遇’、生不逢时、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现象居多,可从文人自我才华、个性与认知,时代、君主、文化传统 等角度探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