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 第2课《腊八粥》教案
1 2.腊八粥 1.会写“腊、粥”等12个字,会写“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 3.能找出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与同学交流感受。 4.能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写出其特点及对它的喜爱之情。 能分清详略并体会到详略安排的效果。 相关课件 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腊、粥”等12个生字,会写“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初步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 主要意思。 3.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能写出其特点及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欣赏童谣,聚焦腊八粥 1.欣赏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引导学生感受春节习俗里的乐趣。 2.课件出示图片和资料,介绍腊八习俗及本文作者,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课文。 c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 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2)对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先圈点勾画下来,尝试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学习生字词。 咽唾沫 大匙大匙 搅和 甜腻 浓稠 深褐 上灯 松劲 孥孥 (1)指导学生朗读,强调三个多音字“咽、匙、和”的读音。 (2)引导学生弄明白“甜腻、浓稠、深褐”这三个词语都是描写腊八粥的,可以带着想 象读这三个词语,并相机指导书写“腻、褐”。 (3)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和观察字形等方式理解较为陌生的词语的意思。 三、理清脉络,绘制思维导图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中围绕腊八粥主要写了哪两部分内容。尝试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给予学生两点提示,帮助学生思考:一是抓住人物线索——主人公是谁?二是理清事件 ——他做了什么事?) 2.根据提示,引导学生认识到,课文主要写了主人公八儿等粥、喝粥两部分内容,并找到对 应的段落,弄清楚哪部分是详写,哪部分是略写。 等粥:第 2~17 自然段 详写 喝粥:第 18~19 自然段 略写 3.关注“等粥”,扫描场景:引导学生默读等粥这一部分内容,抓住关键词用二字词语概括 四个场景。 盼粥(第 2~8 自然段) 分粥(第 9~12 自然段) 猜粥(第 13 自然段) 看粥(第 14~17 自然段) 4.引导学生读第1自然段,用一个词语概括本段主要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3 四、品读“爱粥”,仿写美食 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在有所触动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分享。 (1)抓住“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三种称呼,引导学生感受到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 腊八粥的喜爱以及作者语言的俏皮和亲切,并通过朗读加深感受。 (2)品析“叹气”:作者用拟人化手法,用“叹气”一词,将腊八粥逐渐浓稠、咕嘟咕 嘟冒泡的样子有声有色地描写了出来,让人感觉新奇有趣。 (3)引导学生抓住词语“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边读边想象人们吃粥时的畅快 与满足。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 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 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 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 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 灌呢! 3.再读课文,思考:第1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腊八粥并表达喜爱之情的? 4.小结写法:作者先写了不同的人对腊八粥相同的喜爱之情,再写具体的熬制过程,最后写 人们品尝腊八粥时的场景。另外,俏皮、新奇的语言的运用,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腊八粥 的喜爱之情。 熬 制 作 程 不同的人 相同的爱 品尝美食 时的场景 4 5.欣赏范文,仿写美食: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的 写法,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写出其特点及对它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明白:可以 模仿小作者从不同的人对食物相同的喜爱和观其色、闻其香、尝其味等不同方面描写自己 喜爱的美食。) 年纪小的嘴馋的娃娃们,讲究美颜养生的妈妈们,喜欢喝酒侃大山的爸爸们,爱念叨着 年年有余的老人家们,提到鲫鱼炖豆腐都忍不住咽口水。我们家乡的鲫鱼炖豆腐可不一般, 新鲜鲫鱼就着葱、姜、蒜被热油煎至两面金黄,浇上料酒后文火煮几分钟,再放入蘑菇与豆 腐,加上糖、盐和少许的味精,小火慢炖。起锅前还要放入香菜提味配色。盛好后往餐桌上 一摆,你看呐,它的颜色可真丰富,黑红的鱼,嫩白的豆腐,葱绿的香菜,红棕的蘑菇,耸 耸鼻子闻一闻,真的太香了!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动筷子尝一尝,这鲫鱼炖豆腐,吃一口鱼 肉,爽口滑嫩,尝一下豆腐,唇齿留香,再喝一口鱼汁,鲜而不腥。这可真是一道绝世美味 啊! 五、布置作业,完善小练笔 1.熟读课文,听写本课词语。 2.完成并修改自己的小练笔,与家长交流分享后进一步完善。 板书设计 5 课时目标 1.把握叙事详略,体会作者选材时如何抓住事物特点做到取舍。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 3.感受腊八习俗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温馨。并以文带文,学习更多经典作品,感受民俗之 美。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导入新课 1.情景填空,复习词语。 二、细读课文,了解详略 (一)品读人的馋样。 1.默读课文第2~8自然段,找出描写八儿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八儿是怎么“盼粥” 的,边读边想象他的馋样。 2.交流分享。 (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描写,把八儿盼望吃粥的那种既兴奋又 急切的样子生动地刻画了出来。 6 (2)比较阅读,感受每组两个句子的不同。 对八儿的语言描写,让八儿馋相毕露。连喊两声“妈”,写出了他渴望吃到粥的兴奋与 焦急。而“那”字表现了他因不能马上吃到粥的赌气撒娇。 (3)找出描写粥“叹气”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这叹气声里包含的八儿吃不 到粥的失望。 3.自由朗读第9~12自然段,体会八儿是怎么“分粥”的,理解八儿的心理活动,进一步体会 八儿的馋样。 这里通过对八儿的语言描写,展现了他的心理活动:八儿此时想多吃点儿粥,却又打着 7 替大哥和爹考虑的旗号,贪吃又不忘表示自己的“善解人意”,还要把妈妈也拉入自己阵营, 找个同盟。引导学生抓住八儿分粥时数字的变化,感受他的馋。 4. 学生分角色读一读第13自然段中描写八儿猜测的各种食材的语句,想象八儿垂涎欲滴的 样子,交流读后的感受。 引导学生感受这种等待中的想象很奇妙,为实际看到腊八粥做了铺垫,也进一步体现了 腊八粥对于八儿的诱惑力之大。 5.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感受八儿看到腊八粥后的惊异以及妈妈抱着八儿看粥时的温 馨。 6.小结写法:等粥部分,既有对腊八粥的正面描写,也有通过对人的活动、感受的描写,进 而侧面反映出腊八粥的美味诱人。 (二)领略粥的诱人。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17自然段,找出描写粥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交流分享。 引导学生明白作者用拟人化的语言细腻地刻画出了食材的变化,体现了腊八粥的诱人, 并通过朗读想象画面,进一步体会作者用语的简练生动。 (三)感受“喝”的满足。 8 1.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不具体写喝粥的过程,而侧重写喝粥的 结果? 2.交流分享:作者通过描写喝粥后的温馨画面,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家人喝粥时的香甜和满足, 这样的结尾更有余味,显示出作者的匠心独运。 (四)迁移写的好处。 1.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将等粥的过程写得详细,而喝粥部分则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迁移写法: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根据要表达的主要意思确定好内容主次,安排好详写和 略写部分,做到重点突出。 三、补充阅读,拓展提升 腊八粥 冰 心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 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 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 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 :“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 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 年还煮这腊八粥,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 1930 年 1 月 7 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 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 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 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1.自主阅读:看看自己有什么收获。 2.交流小结:冰心奶奶笔下的腊八粥已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美食,更是一种悼念,一种思念, 一种纪念,一种传承。 四、课内总结,课外延伸 一碗美味的腊八粥,不仅让我们品尝到美食的滋味,也让我们品尝到生活的滋味。 一篇文质兼美的《腊八粥》,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民俗的乐趣,也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 乐趣。 这篇文章是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一部分,课后,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沈从 9 文先生的《腊八粥》原文,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设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