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岳麓版必修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岳麓版必修2

第 3 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重点:古代中国中原人口南迁的三次 高潮及其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和 影响。 2.难点: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特 征和影响。 教材整理 1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划分的依据 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 2.各经济区的基本特征 地区 项目 山东、山西地区 江南地区 龙门碣 石以北 分布 以河南崤山分界,以 东为山东,以西为山 西 主要指长江以南广 大地区 山东、山西以北的 广大地区 特点 自然条件优越,开发 较早,人烟稠密 地势复杂,气候炎 热潮湿,人口稀少, 生产技术落后 气候寒冷,土地贫 瘠 地位 是传统农业区,经济 实力强,长期居于全 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与山东、山西相比, 经济实力差距较大 传统的畜牧区或 半农半牧区,经济 实力有限 3.特点 从战国到东汉, 全国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误区警示] 古今山东、山西的概念不同 司马迁划分的山东和山西与现在的山东省、山西省不是一个概念。它们是以河南崤山(即 函谷关)为界,以东为山东,以西为山西,是传统的农业区。山东包括今天的山东省、河南省、 河北省等地区,即历史上的中原地区;山西,大体是以关中为主,后又扩展到黄河以西和巴 蜀等地,包括今天的山西省、陕西省、四川省等地区。 教材整理 2 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1.原因:天灾人祸不断。 2.表现 [深度点拨] 我国古代人口迁移和现在人口迁移的原因不同 (1)古代:北方中原地区战乱频繁,导致中原人口南迁;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相对稳定 的社会环境吸引北方人口南迁。 (2)现在:主要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国土开发和东南地区相对 发达的工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也需要迁移大量人口。 教材整理 3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原因 (1)主观因素:中原人口的南迁,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 工具和技术。 (2)社会环境: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3)自然条件: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2.经过 (1)江南经济初步开发 ①时间:孙吴、东晋、南朝时。 ②表现: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加;带 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在南方出现了像建康(今南京)这样的大城市。 (2)南方逐渐超过北方 ①时间:中唐以后。 ②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都会都逐渐超过了北方;扬州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3)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①时间:南宋时期。 ②表现:宋都南迁后,更致力于南方的经济建设,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 3.影响 (1)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2)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不平衡和互补的需求,成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一大 特点。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 P13[课中思考题],思考:这两则史料记录了江南地区经济怎样的 变化? 【提示】 这个思考题和教材内容是直接相关的。《史记》中的这则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 江南的经济发展还相当落后,地广人稀,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简单,生产效率也很低, 只能勉强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而《宋书》中的这则材料则反映出宋代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已经 相当繁荣,人烟稠密,生产力水平已经有长足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一个郡一年的粮 食产量可以满足好几个郡几年的需求。 [深度点拨]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实质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是整个历史演进的结果,是多种力量和因素造成的。经济重心 转移问题的实质就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动态演变。中国古代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动态演变 一直存在。 知识网络 史论要旨 1.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特点,全国 划分为山东、山西、江南、龙门 碣石以北四大经济区,其中,山 东和山西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 心的地位。 2.从魏晋至两宋之际,北方人口 进行了三次大规模南迁,推动了 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3.两宋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的 局面确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 移过程完成。 探究点一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史 料 解 读 史料一 (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 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 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 ——《宋书》 由“无风尘之警”“民勤 本业”等信息,可得出社会 安定和人民勤劳。 史料二 中国历代政治中心的转移,从经线来看, 总体呈自西向东的趋势;以纬线观之,则时南时 北。……政权南移在封建社会中后期主要有三次: 晋代……宋代……元末明初…… ——《中国古代史》 抓住“政治中心”等关键 词,认识其与经济重心之间 的关系。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一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提示】 南方环境相对安定;自然条件优越;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史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 【提示】 政权南移为经济重心的南移起到了推动作用。 【史论拓展】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自然条件: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农耕经济的潜力巨大。 (2)社会环境:北方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 (3)政府政策:南方政权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垦荒、兴修水利,以增强实力。 (4)技术因素: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5)经济因素:农作物品种交流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6)其他条件: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生产力的较快发展。 探究点二 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史 料 解 读 史料一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北宋时南方粮食的亩产量高过北方,有“吴、越、闵、 蜀,其一亩所出,视他州辄数倍”的说法。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利用“仰给”“高过”等 关键词,认识南方经济的 发展。 史料二 入宋以后……不论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还是 文坛领军人物,大多是南方的面孔了。在科举考试中, 南方人的优势明显,北宋后期不得不采取南北分卷的制 度,特许南北方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 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 ——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根据史料关键信息“不论 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还是 文坛领军人物,大多是南 方的面孔”进行回答。 【史料应用】 (1)史料一中的信息说明了什么? 【提示】 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2)根据史料二分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提示】 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文化重心随之南移,自宋代起,江浙地区已成为人才 密布区。 【史论拓展】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和影响 1.特征 (1)南移趋势在国家分裂或战乱时期表现尤为突出。 (2)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代表了生产力的最高水平。 (3)经济重心的南移受政治重心逐渐南移的影响。 (4)南移方向是由北向南,由内地向东南沿海。 (5)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较长的过程,影响深远。 2.影响 (1)经济格局: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使之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2)文化重心:教育文化中心南移,南方教育不断发展。 (3)交通贸易: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沿海城市海上交通和运输的发展。 (4)人口分布: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 增长。 (5)民族关系:使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了一起,有利于民族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6)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可持续发展。 (2015·全国卷Ⅰ)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唐 宋 明 清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解题模板】 抓关键 分析表格中两地数据变化的原因 排易误 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不能解释河南科举考试状元人数的减少,A 项错误;中原地区经济状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 项错误;从唐宋至 明清时期,政治重心逐渐北移,D 项错误 验结论 由表格分析,在唐宋时期的科举考试中,河南的状元人数多于江苏, 而到了明清时期,江苏科举考试的状元人数远多于河南,以上信息表 明随着南宋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兴盛,B 项正确 【答案】 B 1.中国古代经济由于自然条件、政治重心的变迁、生产技术水平的差异呈现出了多样性 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这一特点在什么时期就已经呈现出来( ) A.从战国到东汉 B.从东汉到隋唐 C.从安史之乱到靖康之变 D.从唐代到明清 【解析】 中国古代经济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早在战国到东汉 时期就已经呈现出来。 【答案】 A 2.“北来在此安家,远行从此启程,八闽百越赣州推本……”这是对闽粤赣边区客家文 化的概述,具有人口迁移特色的客家文化的奠基时期应为( ) A.两晋之际 B.秦汉时期 C.中唐以后 D.两宋之际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客家文化与人口迁移关系密切,因此,这一特色的形 成应开始于第一次人口迁移时期。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两晋之际。 【答案】 A 3.我国古代因为各种因素出现了多次的人口流动,其主要趋势是 ( ) 【导学号:72040012】 A.由内地流向边疆 B.由边疆流向内地 C.由北方流向南方 D.由南方流向北方 【解析】 我国历史上人口流动的主要类型有: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向黄河流域迁移、 北方人民南迁、内地人口向边疆迁移、华人外流、外族内迁等五种方式,但主要趋势应该综 合考虑中国古代三次人口南迁的主要史实进行分析。 【答案】 C 4.“天下之盛,扬为首”,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 长安、洛阳。这表明( ) A.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扬州地理位置优越 C.扬州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解析】 唐初,长安、洛阳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到了唐朝后期,扬州经济地位超过长 安与洛阳,这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 【答案】 A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72040013】 材料一 关中之民,好稼穑……农桑衣食之本甚备。 ——《汉书》 漕转关东粟以维中都官。(注释:西汉中央政府每年要从山东运大量粮食到京师,支付官 吏的俸禄和供应官奴的口粮。) ——《史记》 材料二 图一 第三次南迁高潮 图二 南宋杭州北关夜市 (1)材料一反映了黄河流域经济处于什么地位?此地位在何时失去? (2)材料二两幅图反映了什么信息? 【解析】 第(1)问,考查经济重心的转移。第(2)问,考查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 因。 【答案】 (1)处于经济重心地位。南宋。 (2)靖康之变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宋都南迁后,更致力于南方的 经济建设,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完成。 学业分层测评(三) (建议用时:45 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四大经济区是指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B.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特点划分而成 C.各经济区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D.黄河流域始终是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 【解析】 山东、山西传统农业区所在的黄河流域在唐宋之前是全国的经济重心,宋代 之后,南方超过北方,成为经济重心。 【答案】 D 2.在汉代,江南地区与黄河流域相比,经济发展程度相差较大,根本原因是( ) 【导 学号:72040014】 A.自然条件的差异 B.统治政策的差异 C.生产力水平的差异 D.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 【解析】 在汉代,黄河流域由于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经济实力强,居于全国经济重心 地位。江南地区由于生产技术落后等因素,与黄河流域相比经济实力差距较大,这实际上反 映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 【答案】 C 3.贞观年间南方人口一度超过北方,成为自汉代以来长达 600 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的第一 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开疆拓土移民戍边 B.经济重心移至江南 C.隋唐之际北方战乱 D.安史之乱北人南迁 【解析】 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由于隋唐之际北方战乱,大量北方人口南迁,故选 C 项。 【解析】 C 4.促成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 ( ) 【导学号:72040015】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C.统治阶级的倡导 D.自然环境优越 【解析】 客观原因是江南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B、C、D 三项都是主观原因,故选 A 项。 【答案】 A 5.唐宪宗时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计天下方镇 48 道,申报户数 224 万有余(很多藩 镇未报户口)。其中所谓“东南纳税八道”,其户数已占到全国申报户数 58.3%。这表明( ) A.南方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B.中国经济重心在唐朝完成南移 C.京杭大运河成为朝廷的生命线 D.唐朝时中原人口大量向南迁移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计天下方镇 48 道”“‘东南纳税八道’,其户数已占到全国 申报户数 58.3%”分析可知,A 项符合题意。中国经济重心在南宋完成南移,排除 B 项;C、D 两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答案】 A 6.(2016·北京西城区高一检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是在 ( ) A.秦汉 B.隋唐 C.两宋 D.明清 【解析】 秦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关中,故 A 项错误;隋唐时期经济重心依然在北方,故 B 项错误;南宋时期,经济重心正式南移,故 C 项正确;明清时期,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能力提升] 7.(2015·全国卷Ⅱ)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导学号:72040016】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从东汉末年开始, 受中原地区战乱等因素的影响,中原人民开始南迁,为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 江南地区的开发,南宋时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因此农业技术的进步是促成这一转变的 主要动力之一。C 项符合题意;A、D 两项是商业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故排除;土地集中加剧 是土地私有制发展的结果,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关联不大,故排除 B 项。 【答案】 C 8.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该表所能反映的是( ) 南方 北方 南 直 浙 江 福 建 四 川 广 西 贵 州 江 西 湖 广 广 东 云 南 北 直 山 东 山 西 河 南 陕 西 27 26 11 9 2 0 22 12 5 0 17 13 5 11 2 114 48 A.出现了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 B.南方科举考试推行最好,因而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当官的人就多 C.说明明代时中国的文化重心在南方 D.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热衷于当官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图表中的数字信息转化成文字信息,准确地表达明朝南 北方人口中内阁大学士数量的对比情况。题干表格信息实际上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带动了 文化重心的南移,体现了南宋以来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的情况,故选 C 项。 【答案】 C 9.阅读“汉唐时期人口分布”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导学号:72040017】 汉唐时期人口分布表 (单位:千人) 朝代 黄河中下游 江淮地区 西南地区 两广及福建 西汉 38 256 7 871 4 364 698 唐朝 28 898 12 137 8 081 2 484 (1)西汉时期,人口主要集中在哪一地区?原因是什么? (2)唐朝时期人口的分布与西汉时期相比,发生了怎样的明显变化? (3)导致人口地理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口迁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唐朝中 后期人口大量南迁,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简要分析人口迁移对我国经济格局的影响。 【解析】 本题为数据统计图表题。第(1)问,第一小问,由表格数字对比可明确得出结 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两个时期的人口分布的变化主要是黄河流 域人口减少,其他一些地区人口增长加快。第(3)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唐朝中后期” 这两个时间背景,很明显是指两个时期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长期战乱的局面和安史之乱。 第(4)问,“经济格局”这一概念的内涵主要是指经济重心的变化,由此分析影响即可。 【答案】 (1)西汉时,人口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原因:黄河流域开发早,经济发展 较快。 (2)黄河流域人口减少,江淮地区、西南地区、两广及福建地区人口增长很快。 (3)战乱频繁,政局动荡。 (4)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补充了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加快了 南方经济发展的进程,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