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庆市第八中学 2021 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治理”成为热点话题并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用治理的观点 构建反贫困理论,用治理的原则设计扶贫政策,不仅可以明确把贫困问题纳入国家治理范畴, 而且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反贫困的理论和实践。 治理和管理虽一字之差,但语义大不相同。管理是对事物的常规处置,而治理强调针对 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管理要依规行事,治理需多方协商。治理是官方或民间的公共管理组织 在一个既定范围内和既定制度框架下,以多方协同的方式实现有效管理和服务,解决集体生 活中的难题,克服集体行动的困难。在治理视域下,反贫困治理就是将贫困作为治理对象, 在国家或政府引导下,通过多主体参与,采用多样化手段,实现综合减贫。 过去 40 年中,中国凭借改革开放完成了生产技术的更新改造,实现了经济起飞;进一 步丰富了“发展型”国家的内涵,并为后发国家提供了成功经验。来自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 在 1991 年到 2000 年 10 年间,全球日均生活在一美元以下贫困人口减少了 2.74 亿,其中中 国减少了 1.51 亿,占全球减贫人数的 55%,占所有发展中国家的 75%。中国在经济发展普遍 改善民众生活的基础上,逐步提升了贫困标准,同时大幅度减少了贫困人口的规模。 在过去,贫困治理只被视为社会慈善事业,并未成为政府决策和管理的议题。“二战” 以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福利国家的普遍兴起,为贫困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但在既有 国际援助有限的条件下,如何自力更生摆脱贫困,且在较短时间内让大规模贫困人口解决温 饱问题,是许多贫穷国家面临的难题。中国把贫困治理看作政府责任和国家治理的内容,也 把贫困治理的成效视为政府和官员绩效考核的标尺。 从国家发展与治理的关系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也在生产与分配、公平 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上提供了一种实验。这种实验在确保市场竞争,保持生产活力与效率的同 时,加大政府贫困治理的责任和赋权,增加政府财政支配能力,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政府产 业政策、政府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投资以及地区和机构之间的对口支援等更加灵活多样 的手段,提高政府介入二次分配的效度,兼顾效率与公平。 被认为构成“中等收入陷阱”的标志性因素很多,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但核心要 素是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造成社会不稳定,使得经济发展中断。通过“脱贫攻坚” 为政府高额财政积累确定新的投资方向,真正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治国理念,这不 仅是“穷人经济学”的原理,也是发展中国家国家治理值得探索的方向。 中国主张要把解决贫困问题看作国家发展的目标,期待向全球减贫贡献中国力量,并发 出“共建没有贫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吁。在“脱贫攻坚”推进过程中,中国领导人反 复强调各级领导机构要承担主体责任,要实现全面领导,提供组织保障;各地精准脱贫要因 地制宜,分类施策;要增加资金投入,构建完善的多元化的扶贫资金投入体系;要动员各方 力量,形成社会广泛参与的扶贫格局;要激发群众内生产力,让贫困户“让我脱贫”转变为 “我要脱贫”。 (摘编自燕继荣《反贫困与国家治理》) 材料二: 相对贫困不仅涉及区域发展差距的相对性,而且涉及脱贫标准的相对性。此外,城乡融 合发展进程的加快和原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城镇化搬迁安置所带来的转型贫困、流动性贫困和 较高水平需求无法满足的发展性贫困等新型贫困也都会使得相对贫困问题更加突出。以相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贫困治理为核心的未来扶贫工作也意味着对以农村为中心的传统扶贫工作的超越,城市贫困 尤其是城市相对贫困将构成未来我国贫困治理的重要内容。 相对贫困可以较好地表征社会财富或收入在不同群体间的分配情况,是收入水平差距带 来的教育、就业、医疗以及养老等方面的困境。相对贫困具有主客观两重性。就主观角度而 言,个体对自身期望生活标准及其所要求收入的评价会构成相对收入;将这个相对收入与其 生活环境中的参照群体进行比较,若出现劣势就会出现主观上的相对贫困认知,因此这种主 观的相对贫困往往会因为参照群体的不同而不同。同时,相对贫困还与社会财富在不同行业 间的悬殊化分配有关。农民工就是城市里颇具代表性的相对贫困群体。 (摘编自邢成举《相对贫困与新时代贫困治理机制的构建》) 材料三: 精神贫困主要表现为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素质低下、主体意识缺失、内生动力不足。从 长远看,精神脱贫才意味着真正脱贫。当前,现有标准下的物质贫困问题已基本解决,应着 力解决精神贫困问题,提升贫困人口的发展动力。解决精神贫困问题难以一蹴而就,需要长 久努力。要努力消除贫困文化的消极影响,引导贫困人口树立健康文明的价值理念与生活观 念,进一步激发其内生动力;要重视思想文化教育,不断提升贫困人口的思想、文化、教育 水平,增强其人力资本和发展能力;要完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更好地推动贫困人口创业、 就业,提高其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与意识。 (摘编自向德平《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贫困治理的历程、经验和前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反贫困治理就是把贫困问题纳入国家治理范畴,设计扶贫政策,解决集体贫困。 B.中国通过提升贫困标准,减少贫困人口的规模,丰富了“发展型国家”的内涵。 C. 实施“脱贫攻坚”战略既能避免贫富差距扩大,也能促进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 D.城乡融合发展进程的加快和城镇化搬迁安置将使今后的相对贫困问题更为突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反贫困治理不应只被视为社会慈善事业,更应被纳入国家行动,成为政府决策和管理的 重要议题。 B.绝对贫困的基本消除并不代表贫困的消失,相对贫困问题仍将持续存在且会面临更为多 变的形势。 C.个体贫困与否既涉及物质状况,也与个体的思想意识、教育水平、生活观念、发展能力 密切相关。 D.未来扶贫工作需要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重点解决精神贫困问题,以消除个体的相对 贫困认知。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反贫困治理”措施的一项是(3 分) A.开辟就业渠道,保障城市失业人员、进城农民工等特殊人群的就业。 B.借助二次分配,2019 年中央向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 2489.05 亿元。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D.北京大学妇女研究中心在西部省份针对失学女童实施教育资助项目。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扶贫必扶智”,请结合材料二、三谈谈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洁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郑俊甫 老徐到窑镇那一年,我已经 8 岁了。 8 岁正是上学的年纪,可我不用上学,窑镇的孩子们都不用上学。镇子三面环山,山上 流寇和土匪日益猖獗,建起来的学堂连学生都没招满,就解散了。学堂变成了打谷场,所有 的人都可以在里面进进出出,不必担心挨先生的板子。 先生都去哪儿啦?听大人们说,先生都四处谋生路去了。只有老徐,孤身一人,无牵无 挂,也不愿意再飘零了。老徐来窑镇之前是干什么的,我不知道。但他来窑镇之后,大家都 喊他臭秀才。 其实,最初喊老徐臭秀才的是乡约。乡约也确实有乡约的样子,穿一身四个兜的衣服, 脑袋上严严实实地扣着一顶帽子。夏天是灰色的宽檐呢帽,冬天是灰色的貉皮棉帽,从来没 有见他摘下过。整天跟屁虫似的拖在我后边的乡约的儿子狗蛋儿,有一次悄悄跟我说,其实 他爸根本不喜欢戴帽子,戴帽子是因为他是个秃子,遮丑。 乡约是不是秃子我不关心,我好奇的是乡约动不动就从兜里变戏法般掏出一个手帕,遮 住鼻子,然后摇着一只手说:“哎呀,脏死啦,脏死啦!” “到底哪儿脏?”我问狗蛋儿。明明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怎么到了乡约嘴里 就像踩着了屎壳郎?狗蛋儿附在我耳边悄声说:“我爸有洁癖。”我问了半天才搞清楚洁癖是 怎么一回事。搞清楚了我就笑得前仰后合:“哈哈,敢情你爸的性格随娘们儿呀!哈哈哈 哈……” 这么说,乡约喊老徐臭秀才就不奇怪了。乡约不但喊老徐臭秀才,还把镇衙门最脏的活 儿派给了他——清茅粪。乡约说:“扫厕所,清茅粪,浇菜园。从出口到进口的工作都让你 干了,够光荣吧?” 老徐就顶着这顶光荣的帽子,清起了茅粪。窑镇的路不好走,癞疤头似的坑坑洼洼,碰 上刮风下雨,一步一打滑。但是茅粪不能不清理,不清理厕所就进不去人。于是,老徐就成 了那条癞疤头路上的一道风景,整天塌着腰,拉着一辆清粪车,怕踩狗屎样在路上挪着步子。 为了不让茅粪洒出来,老徐用木板把粪桶盖得严严实实。饶是这样,走过乡约的办公室,乡 约还是会从兜里掏出手帕,遮住鼻子,然后摇着一只手说:“哎呀,脏死啦,脏死啦!”一群 孩子也远远地跟在老徐身后,有模有样地学着:“哎呀,脏死啦,脏死啦!” 老徐不恼,老徐好像从来都不会生气,相反,他还很喜欢我们这些孩子。不忙的时候, 他就冲我们招着手,让我们去他的那间黑屋子。大家你看看我,我瞅瞅你,没人愿意去。老 徐清了一天茅粪,窑镇的水又金贵,每天小半盆的洗脸水,一身臭味根本洗不去。 但是我愿意去。我一去,跟屁虫狗蛋儿也就跟着去。我们站在老徐的门口,看他用小半 盆水上上下下擦完了身子,然后从床头的木盒子里,取出一个蓝布包,小心打开。蓝布包里 是一个小巧的青花盖碗,盖碗上的花纹真好看,像是一朵一朵蓝色的云彩。我问老徐:“这 是干什么用的?”老徐嘿嘿笑着说:“泡茶。” 老徐边说边开始秀他的手艺。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可以这么耐心地折腾一碗东西, 那碗被老徐叫做茶的东西,经过半天的倒腾,终于露出了它的样子,青黄透亮,暗香扑鼻。 老徐端着盖碗,放在鼻子前闻了闻,轻轻呷一口,人就陶醉起来,就跟我偷喝了我妈的蜂蜜 一个德行。 我伸过手,想夺了盖碗尝尝。老徐忙扭身遮住碗,惊叫道:“不能碰,这个不能碰!很 珍贵的哟!” 他又拿了吃饭的碗,为我们泡了一点儿,但我却没有喝,那碗有一股说不上来的怪味儿, 实在是倒胃口。 老徐也不怪。老徐边喝着茶,边摇头晃脑地吟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 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吟完,老徐问我们:“知道什么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吗?”我们摇头,老徐也摇头:“日之夕矣,羊牛下来。”然后就不说话了,好像“羊牛下 来”是一件很让人痛苦的事情。 好长一段时间,我和狗蛋儿都在老徐清完一天茅粪,回到小黑屋的时候,站在门口看他 泡茶,喝茶,吟那些半通不通的文字。有时候,还能看见他流泪,一边吟诵一边流泪,一副 不知羞的样子。 后来,这事就给乡约知道了。乡约最初并不知道老徐喝茶吟诗哭鼻子,他只是在吃晚饭 的时候,总是见不着狗蛋儿,问了一帮孩子,就找到了老徐这儿,就看到了老徐端着青花盖 碗喝茶的样子。 乡约很生气,乡约自己也是这么端着青花盖碗喝茶的,这种悠闲这种雅好怎么能轮得到 一个清粪工呢?他顾不上掏出手帕捂鼻子,三两步冲过去,夺了盖碗,看了看,瞪着老徐说: “看来清粪的工作还是太清闲了。哼!” 乡约鼻子里的那一声,短促有力,使他看起来更有了乡约的架势。哼完之后,乡约带着 嫌恶的表情把盖碗丢到桌上,刚要转身,想起什么似的,又把抓盖碗的手,就着茶水涮了一 涮,使劲儿一甩,然后扯着狗蛋儿的胳膊,走了。 老徐看着桌上零落着几片茶叶的青花盖碗,抿着嘴,沉默了漫长的时间,突然抓起来, 狠狠地摔在了地上。那个有着一朵一朵蓝色云彩的青花盖碗,一下子碎成了一地残渣。我惊 叫起来:“嗳,不是说很珍贵的吗?” 老徐淡淡地冷笑了一声:“脏了。再珍贵也不能要了。” 一副生无可恋义无反顾的样子。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上流寇和土匪日益猖獗”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点,这为老徐这个知识分子成为身份 上的弱者提供了依据。 B. 乡约称呼老徐为“臭秀才”并把镇衙门最脏的活儿清茅粪派给老徐,表达了乡约对于老 徐的轻蔑和侮辱。 C. 哪怕孩子们跟风侮辱他,老徐也喜欢孩子,与孩子们交往的过程体现出了他作为一个文 人的情怀和自尊。 D. 老徐“一边吟诵一边流泪,一副不知羞的样子”,这表明老徐是一个多愁善感、开朗大 方、志趣高雅的人。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语言描写生动传神,比如乡约的口头禅“哎呀,脏死啦,脏死啦!”,就直接表达了 乡约对老徐的厌恶。 B. 小说对狗蛋儿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却能在塑造乡约这一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变化中起到巨大作用。 C. 小说在塑造老徐形象时善用对比,学堂先生的四散和老徐的独守、老徐对生活的屈从和 讲究等都构成了对比。 D. 小说以曾被视为珍宝的青花盖碗被摔碎为结尾,形成了一种意料之外的突转,对小说主 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8. “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 分) 9.小说以“洁癖”为题,独具匠心,请结合全文探究意蕴。(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0~14 题 李文定与吕文靖同作相,李公直而疏,吕公巧而密。李公尝有所规画,吕公觉非其所能 及,问人曰:“李门下谁为谋者?”对曰:“李无它客,其子柬之,虑事过其父也。”吕公因 谓李公:“公子柬之,才可大用也,当授以事任。”李公谦不敢当。吕公曰:“进用才能,此 自夷简事,公勿预知。”即奏除柬之两浙提刑,李公父子不之悟也,皆喜受命。二公内既不 协,李公于上前求去。上怪问其故。李奏曰:“老疾无堪夷简慢欺。”具奏所以。上召吕而质 之。时燕王贵盛,尝为门生某求官,二公共议许之。既而吕公寒食在告..,李公封书与之,久 之忘其实。及燕王败,反谓吕独私燕邸。吕公以案牍..奏上,李惭惧待罪,遂免去。其后王沂 公久在外,意求复用。宋宣献为参知政事,甚善吕公,为沂公言曰:“孝先求复相,公能相 容否?”吕公许诺。宣献曰:“孝先于公,世契不浅,果许,则宜善待之,不宜如复古也。” 吕公笑然之。宣献曰:“公已位昭文,孝先至,于集贤..处之可也。”吕公曰:“不然,吾虽少 下之何害!”遂奏言王曾有意复入上许之吕公复言愿以首相处之上不可许以亚相既至吕公专 决事不少让二公又不协王公复于上前求去上问所以,对如李公去意。固问之,乃曰:“夷简 政事多以贿成,臣不能尽记,王博文自陈州入知开封,所入三千缗.。”上惊,复召吕公面诘 之。吕公请付有司治之,乃以付御史中丞范讽。推治无博文之事,王公乃请罪求去。盖吕公 族子昌龄,以不获用为怨,时有言武臣王博古尝纳赂吕公者。然昌龄误以博文告,王不审, 遂奏之。上大怒,遂以王公知郓州,而吕公言非全实,亦以节钺..出知许州。参知政事宋宣献、 蔡文忠亦皆坐此罢去。李公、王公虽以疏短去位,然天下至今以正人许之。 (摘编自苏辙《龙川别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遂奏言王曾有意复入/上许之吕公/复言愿以首相处之上/不可/许以亚相/既至/吕公专决/事 不少让二公/又不协/王公复于上前求去/ B.遂奏言王曾有意复入/上许之吕公/复言愿以首相处之/上不可/许以亚相/既至/吕公专决事/ 不少让/二公又不协/王公复于上前求去/ C.遂奏言王曾有意复入/上许之/吕公复言愿以首相处之上/不可/许以亚相/既至/吕公专决事/ 不少让二公/又不协/王公复于上前求去/ D.遂奏言王曾有意复入/上许之/吕公复言愿以首相处之/上不可/许以亚相/既至/吕公专决/事 不少让/二公又不协/王公复于上前求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告,官吏在休假期中。宋太宗时规定春节、冬至、寒食“三大节”可以各放七日假。 B.案牍,案:指书案; 牍:古代用于写字的木片,即木简。文中指大臣给皇帝的奏疏。 C.集贤,即宋集贤院。同平章事为真宰相,首相为昭文馆大学士,末相为集贤院大学士。 D.节钺,原指授予将帅的节符、斧钺,用以加重权力。吕公虽外放,但职权高于知州。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吕文靖担任宰相,机巧缜密。他敏锐地得知竞争对手李文定的谋划是出自于其子李柬之 之手后,便利用掌管人事任用的权限,把李柬之外调,李氏父子却喜而不觉其意。 B.李文定反告文靖,却被免职。燕王替人求官,李吕二相迫于燕王的权势同意了,后来李 文定在燕王败亡之时,想打倒政敌,于是告发,却被吕文靖拿实证据,惊惧服罪。 C.宋宣献竭力美言,王公复相。宋宣献凭借着自己同吕文靖一向交好,便几番向吕公进言, 每次都得到了吕公的回应;王公虽成功复相,却免不了权斗,宋宣献也牵连被免。 D.李王二公虽疏短,却受称许。两人在为相时,都和吕公有争斗,离职托辞也相同;二人 虽谨慎不足,但都曾经直言敢斗,即使到了作者写作此文之时,依然被百姓认可。 13.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世契不浅,果许,则宜善待之,不宜如复古也。 (2)盖吕公族子昌龄,以不获用为怨,时有言武臣王博古尝纳赂吕公者。 14.面对王沂公的告发,吕文靖为什么要求让相关部门来审查?结果怎么样?请简要说明。 (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鲁望①春日多寻野景,日休抱疾杜门,因有是寄 皮日休 野侣相逢不待期,半缘幽事半缘诗。 乌纱任岸穿筋竹,白袷从披趁肉芝。 数卷蠹书棋处展,几升菰米钓前炊。 病中不用君相忆,折取山樱寄一枝。 注:①鲁望:即皮日休的好友陆龟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题目交代写作缘起。好友陆龟蒙当此春日常到野外寻景,想到自己却只能闭门养病, 于是写诗相赠。 B.首联紧扣题目“鲁望春日多寻野景”,写陆龟蒙无需事先约定便可随兴出游,寻幽 赋诗,自在惬意。 C.“乌纱任岸”是说把帽子掀起,露出额头;它和“白袷从披”一起体现了游玩赏景 时的洒脱不拘。 D.中间两联虚写,诗人想象与好友出游的情形。穿竹林,“趁肉芝”,读书下棋,野炊 钓鱼,意兴盎然。 16.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 , ”两句回忆了自己昔日在 艰难时刻受命追随先帝。 (2)曹操在《观沧海》中用“ , ”两句描绘了山岛草木繁盛 生机勃勃的景象。 (3)周敦颐《爱莲说》中“ , ”两句从嗅觉视觉的角度表现莲 花清纯芬芳,玉立水中。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腊月的许多生机,是聚在菜园子里的。①俗话说:“小寒大寒,冻作一团”,天再冷,园 子冻不死,那一园子的青葱总是鲜活着。“冰冻响,萝卜长”,萝卜坚决和严寒叫板,把自己 往高处举,往土里深掘,最后,身板被锤炼得结结实实,而甜嫩脆的品质,②更叫我们充满 了期待——萝卜炖羊肉,馋人哟。 ③菠菜、包菜、黄心菜、芫荽、胡萝卜、大蒜、冬苋菜等等……也都在勇敢地和季节抗 衡,这些寻常的蔬菜,其实是腊月里蛰伏的许多小小的幸福,④不惊天动地,却把每一个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点缀得不凝滞、不呆板。当然,它们能够在腊月里天天向上,长得滋润,还是农人们日常 细心呵护照料的结果。每一户农家,对菜园子的拾掇,其实和对待四季里的每一项劳作是一 样的,心底含了实在的念想,手里攥着绵绵的劲道。 “腊七腊八,腌鱼腌鸭。”腊月一项要紧事,就是准备吃货。月初,鱼鸭就差不多腌透 了,晴好的日子,每家每户的屋檐下,晾着那一串一串油汪汪的,受用着阳光温和的咂摸。 整整一个月,农家的灶间难得消停,磨豆腐、蒸米酒、做糍粑,弥漫的香气,抵消了寒冷侵 袭,人心,被烘得暖暖的。 18.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① B.② C.③ D.④ 19.文中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以下列举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夸张、对比、对偶 B. 比喻、对比、排比 C. 夸张、比拟、排比 D.比拟、比喻、对偶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月初,有太阳的日子,每家每户都会把那一串串油汪 汪的差不多腌透的鱼鸭挂到屋檐下晾着。”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 果更好?(4 分) 21.“黑龙江酸汤子中毒事件”发生后,丽华给在老家文化水平不高的奶奶发了一条语音信 息,提醒她注意饮食安全,其中有五处不够准确得体,请找出并修改。(5 分) 奶奶,您听闻黑龙江的酸汤子中毒事件了吗?我看到新闻后想起您的一些习惯,真是忧 心如焚。您上次因为怕浪费,吃了发红的糯米汤圆,结果拉肚子,真是太愚昧了!奶奶,专 家说长时间发酵和浸泡的东西都容易产生有毒物质,吃了就会中毒,而且现在还没有特效解 毒药,吃多了会死人的!我奉劝您老千万不要为了节约而伤害身体,食物霉了就算了,多吃 新鲜的东西,您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呀。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0 个字(含标点)。(5 分) 从 1420 年明永乐十八年建成算起,紫禁城已有 600 年的历史。9 月 10 日,“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故宫博物院开幕。此次大展由“宫城一体”“有容乃大”“生生 不息”3 个单元 18 个历史节点组成,全方位介绍了紫禁城的规划、布局、建筑、宫廷生活, 以及建筑营缮与保护的概况,将紫禁城的灿烂历史和优秀文化娓娓道来。观众们可以穿越时 空去感受宫殿建筑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最高境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及工匠们 无处不在的智慧。本次展览不单独售票,凭故宫博物院门票进院后可免费参观。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重庆市第八中学 2021 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 语文参考答案 1.(3 分)C 【解析】A 项错,原文说反贫困治理是“在国家或政府引导下,通过多主体 参与”而非只是“国家治理”。B 项错在“通过”,也就是说“提升贫困标准,减少贫 困人口的规模”不是“丰富了‘发展型国家’的内涵”的前提。D 项原文是“原有绝对 贫困人口的城镇化搬迁安置”,并非“城镇化搬迁安置”。 2.(3 分)D 【解析】“解决精神贫困问题”,是为了最终解决贫困问题,而非“消除贫 困文化的消极影响”。 3.(3 分)C 【解析】C 项不是“反贫困治理”的措施,是目标。 4.(4 分)①首先对治理进行溯源,引出反贫困治理;②进而将治理与管理进行对比,提出 反贫困治理的概念;③介绍中国在反贫困治理实践方面取得的成就;④具体论述中国在 反贫困治理理论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 5.(6 分)①“相对贫困”多由个体思想落后、能力不足导致;②扶智能消除贫困文化的消 极影响,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③扶智能提升贫困人口的思想文化、教育水平,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其发展能力。 6.(3 分)D 【解析】“开朗大方”错,老徐“一副不知羞的样子”表明老徐在吟诗的过程 中陶醉其中,而非表明他开朗大方。 7.(3 分)A 【解析】口头禅“哎呀,脏死啦,脏死啦!”是乡约的习惯性表达,并不都直 接针对老徐,只有一处是针对老徐的。 8.(4 分)①“我”在小说中既是叙述者又是旁观者。作为叙述者,小说故事由“我”叙述 出来,真实可信;作为旁观者,衬托老徐的形象,老徐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 立体生动。(答儿童视角的真实性也可以。) ②“我”在文中穿针引线、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因为“我”和狗蛋儿跟着老徐回到小黑 屋,情节得以发展变化。 (每点 2 分) 9.(6 分)①小说标题为“洁癖”,一语双关。既指乡约怕脏怕臭,有行为上的洁癖;也指 老徐身为知识分子自尊清高,有精神上的洁癖。 ②乡约行为上的洁癖和老徐精神上的洁癖形成对比,具有强烈的反讽效果。 ③“洁癖”表达了对于乡约这类底层官僚尖酸刻薄的嘲讽,也表达了对于老徐这一类知 识分子的复杂情绪。一方面,作者对老徐仍然坚守知识分子的尊严表示认可;另一方面, 作者对生活在屈辱环境中的老徐感到叹惋。 (每点 2 分) 10.(3 分)D 【解析】注意标出主语及其相关的谓语动词,结合上下文语境翻译检验。 11.(3 分)B 【解析】本文中的案牍是李文定写给吕文靖的书信。 12.(3 分)B 【解析】两人并没有迫于燕王的权势。 13.(8 分) (1)世代交往情谊还是很深的,如果真的同意了,就应当好好对待他,不应该再像以前 那样了。 (2)原来吕公有个同族兄弟的儿子叫吕昌龄,因为没有得到任用而心生怨恨,当时有人 传言武臣王博古曾经给吕公贿赂这样的事情。 14.(3 分)第一问:因为吕文靖并没有接受王博文的贿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问:审查之后确实没有王沂公举报的事情,王沂公因诬告而待罪,吕文靖也因没有 说完全实话而被贬。 15.(3 分)D 【解析】应为好友出游的情形,并非“诗人想象与好友出游”。 16.(6 分)①你不用惦记病中的我,等你出去游玩的时候折一枝山樱花给我就好了;②抒 发向往之情,渴望春日能与好友一同寻幽访胜;③表达宽慰之意,告诉好友不必为自己 的病情而担忧。 17.(6 分) (1)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2)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3)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18.(3 分)B 【解析】①句中直接引用,逗号改为句号放到引号内。③句省略号和“等等” 不能同时使用。④句中“不凝滞、不呆板”是并列补语,中间应用逗号。 19.(3 分)D 【解析】文中多处使用比拟,如“园子冻不死”“萝卜坚决和严寒叫板,把 自己往高处举”“受用着阳光温和的咂摸”;“菠菜、包菜、黄心菜、芫荽、胡萝卜、大 蒜、冬苋菜……也都是勇敢的和季节抗衡的斗士”使用了比喻中的暗喻;“心底含了实 在的念想,手里攥着绵韧的劲道”使用了对偶。 20.(4 分)①原句将阳光拟人化,写出了鱼鸭在阳光下晾晒的油润感,表达了作者对这一 场景的喜爱。改句只是简单的陈述了晾晒鱼鸭这个行为。 ②原句用短句,有强调作用,更口语化,显得亲切生动。 21.(5 分) ①“听闻”改为“听说”; ②“忧心如焚”改为“非常担心”; ③“愚昧”改为“危险”; ④“奉劝”改为“希望”; ⑤“霉了”改为“发霉”。 22.(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于 9 月 10 日开幕,共有 3 个单元 18 个历史节点, 全方位介绍了故宫的历史和文化,可凭故宫门票进院免费参观。 23.(60 分)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文定和吕文靖同时担任宰相,李公为人正直又粗疏,吕公为人机巧又严密。李公曾经 有谋划,吕公觉得不是李公自己能够做得到的。就问自己的仆从:“李文定门下是谁在帮他 出谋划策呢?”回答说:“李公并没有其他门客,他的儿子李柬之,考虑事情超过其父亲。” 吕公就对李公说:“你的公子柬之,才能足够委以重任,应当授予他官事职任。”李公谦虚不 愿接受。吕公就说:“选拔任用有才能的人,这自然是我吕夷简的事情,你不用提前知晓。” 就上奏任命李柬之担任两浙提刑,李公父子未能明白这件事情的缘由,都欢喜地接受了任命。 二公在朝中已然不和谐,李文定就到皇上面前请求辞去宰相职务。皇上感到怪异,就问他原 因。李文定上奏说:“年纪大了再加上疾病,不能忍受吕夷简的傲慢欺辱。”详尽地上奏了原 因。皇上就招来吕公进行质问。当时燕王正富贵豪盛,曾经为自己的门生谋求一个官职,李 公和吕公共同商议之后应允了燕王。不久之后吕公就因寒食节公休假,李公就此事写了文稿 给吕公,时间长了之后李公就忘了这件事情。等到燕王失势,李公就反诬说吕公私底下到燕 王府邸见燕王。结果吕公把当年的李公的文稿呈给皇上,李公非常惭愧惊恐地等待责罚,于 是被免官。在这之后,王曾(沂公)长久在外为官,想请求再次被起用。宋宣献当时担任参 知政事,和吕公很是交好,就替王沂公说话:“王孝先请求恢复相位,吕公能相容吗?”吕 公就应允了。宣献说:“孝先和你之间,世代交往情谊还是很深的,如果真的同意了,就应 当好好对待他,不应该再像以前那样了。”吕公就笑着答应了。宣献又说:“吕公您已经是昭 文馆大学士了,孝先来了之后,担任集贤院大学士就可以了。”吕公就说:“不能这样,我就 算稍微比他低点又有什么妨害呢?”于是就上奏说王曾有意再次入馆阁,皇上就答应了。吕 公又说愿意把首相的位置给王曾担任,皇上不同意,就让王公担任亚相。王公到任之后,吕 公独断专决,在事务上一点都不谦让,二位还是不和谐。王公又在皇上面前请求辞任,皇上 问原因,王公用李公辞任时的意思来回应。皇帝坚持问他,才说:“吕夷简处理政务大多因 为收受别人的钱财,我不能一一的记清楚,王博文从陈州到担任开封府知府,吕公得钱三千 缗。”皇上非常吃惊,又召见吕公来当面诘问。吕公请求交给相关部门来审查,于是把这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情交给御史中丞范讽来劾治。审问核查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王公就请罪要求离职。原来 吕公有个同族兄弟的儿子叫吕昌龄,因为没有得到任用而心生怨恨,当时有人传言武臣王博 古曾经给吕公贿赂这样的事情。吕昌龄误把是王博文贿赂来告诉王公,王公也不谨慎仔细的 思考、推究,就上奏了这件事情。皇上十分震怒,就贬王公到郓州做知州,然而吕公所说的 不全是事实,也带着皇帝符节出京到许州担任知州。参知政事宋宣献、蔡文忠也都因此罢职 离去。李公、王公虽然因为才智疏浅离职,然而天下人至今都以正人君子来称许他们。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