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2017年高考特别值得注意的两点变化:一是侧重考查了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这个考点,二是三道客观题,第1题是选择正确的一项。近几年全国卷命题越来越强化“整体阅读”意识和理解能力,要求考生在真正读懂的基础上做出选择。‎ 考纲呈现 考情分析 ‎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选材特点 所选文章均为社会科学类文章,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极强的历史厚重感的文、史、哲等文章为主。多数为最新发表的涉及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化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文章。近几年,范围扩展到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字数为900字左右。‎ ‎2.考查重点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重点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2017年三套全国卷第2题均考查了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3.命题规律 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3个小题,9分;近几年,筛选的信息范围呈现跨度大的趋势,侧重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命题越来越强化“整体阅读”意识,要求考生在真正读懂的基础上做出选择。‎ 第一节 明确文体特征 探知阅读规律 一、论述类文章的三要素 ‎1.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论点的特点:‎ 第一,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种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从全文来看,论点不是某一段的中心句,而是能统摄全文的中心句。‎ 第二,论点在文本中的位置。论点的提出,有时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的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有时在文章的结尾,就是所谓的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论述中心的写法。不过,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归根结底”等表总结性的词语。有时候在文章的中间,有时候文章标题就是全文论点。当然,也有少数议论文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需由读者自己进行概括。‎ 第三,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全篇应紧紧围绕着这一中心论点来展开议论。为了论述得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与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相互矛盾、交叉或包含。‎ ‎2.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正确性和可行性的材料。‎ 分类 阐释 要求 事实 论据 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 一是典型;二是新颖;三是能证明论点,与论点有内在联系。‎ 理论 论据 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 ‎3.论证 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二、论述类文章的结构 ‎(一)基本结构 引论 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问题。要简明新颖。‎ 本论 文章的主体部分,分析问题,用论据来证明论点。要紧承引论,纵横展开,有理有据。‎ 结论 文章的结尾部分,与引论相呼应,解决问题。能深化论点,照应开头。‎ ‎(二)论证结构 ‎1.并列式 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并行的。行文在几个并列的层次或者段落之前常常有“第一”“第二”或者“首先”“其次”或者“从……上看”“从……上分析”等标志性词语。‎ ‎2.层进(递进)式 文章的各部分或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的要求,不能随便变动。层次之间的关系往往由浅入深。段与段之间常常有一些递进式的标志词语,如“不仅如此”“而且”“甚至”等。‎ ‎3.对照式 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用一种事物或意思来比照另一种事物或意思,就是对照式。‎ ‎4.总分式 是指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说与分说的关系。总分式包括三种:总分、分总、总分总。因为正文多半是论证过程,所以要注意开头段或者结尾段。如果开头段或者结尾段就是中心论点,那么一般都是总分式或分总式;如果开头段和结尾段互相呼应,那么就是总分总式。‎ 三、论述类文章中常见的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引用论证 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来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不交代其出处。‎ ‎3.对比论证 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5.因果论证 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分析,来证明论点的正确、合理。如:‎ 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让勇者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的打压,顽强抗拒厄运;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 以上文段针对每个事例分别作了原因探究,揭示了人物在磨难中取得非凡成就的原因,很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从而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6.类比论证 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将自己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即受蒙蔽这一事实类推到齐王的身上,生动地证明了“王之蔽甚矣”这一论点。‎ 勾画圈点,逐段剖析,整体把握 论述类文章阅读是一种信息型阅读,以提取整合文中重要信息为目的。虽说读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是,如果能辅以勾画圈点,逐段剖析,力求读通、读透,那么,就能整体把握文本,正确、快速地把握阅读材料。‎ ‎1.做好阅读前的准备。‎ 要给自己明确的心理暗示,要张弛有度,克服紧张心理,集中注意力。‎ ‎2.边读边勾画圈点出下面的内容:‎ ‎(1)圈点出文中重要的句子。这些重要的句子是指:①统摄全篇,或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即文眼句、中心句、总结句等;②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③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 ‎(2)圈点出文中重要的词语。这些重要的词语是指:①反复出现的词语,它往往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意思。②陈述对象转换的词,它们的变化往往体现了行文的思路,抓住这一点有利于理清文章及其段落的思路。③论点与论据。论点是统帅,论据为论点服务。在提问中,对论点发问则答题的要点是论据,反之亦然。④限定性词语、定语与状语,如年代时间(多次出现的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括词(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等表范围的词);又如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如“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等程度词,“迄今为止”“如果”“可能”“一定”等已然、未然、或然词语)。‎ ‎(3)提取圈点内容,整体把握文意和思路。圈点的目的是把握文章的整体及理清文章的思路。在前面勾画圈点、逐层剖析的基础上,看看文章的核心话题是什么,基本观点包含的是什么内容,全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真题文本 文脉梳理 ‎  (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1)①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②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③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2)①‎ 第(1)段:总述气候正义的由来与体现。‎ ‎①句阐述气候正义的概念。‎ ‎②句简述气候正义的由来。‎ ‎③句介绍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 第(2)段:从____________介绍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 ‎①句介绍气候容量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②‎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②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③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3)①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②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③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④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⑤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⑥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⑦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原卷如此。应为“其目的正是”或“正是为了”——编者注)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⑧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4)①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②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 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句介绍享有气候容量的公平原则。‎ ‎③句举例分析公平原则的体现。‎ 第(3)段:从____________介绍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 ‎①句点明气候正义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 ‎②句从____________两角度分析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③句点明代际公平要防止“生态赤字”。‎ ‎④句分析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原因。‎ ‎⑤句简述我们这一代人在享有气候容量问题上的权利和义务。‎ ‎⑥句简述我们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 ‎⑦句简述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目的。‎ ‎⑧句概述气候正义的本质。‎ 第(4)段:综述气候正义的内涵。‎ ‎①句概述气候正义空间与时间维度,国际和国内公平。‎ ‎②句综述气候正义的内涵。‎ 读文 归纳 ‎1.论述中心:本文阐述了气候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内的具体发展和体现,针对气候容量有限的问题,对气候变化进行了伦理审视,阐明了气候正义的内涵。‎ ‎2.论述思路:先阐述______________,然后从两个角度分析______________的问题,最后综述______________。‎ ‎【答案】 空间维度 时间维度 消极和积极 气候正义概念 公平享有气候容量 气候正义的内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解题思维]——对照纠错,查漏补缺 第一步:明确选项性质 选项是对文中相关信息的筛选和归纳,且信息区间跨度大;题干要求选正确的一项。‎ 第二步:找准信息对应区域 A项,信息对应区域在第(1)段;B项,信息对应区域在第(2)段;C项,信息对应区域在第(2)(3)段;D项,信息对应区域在第(3)段。‎ 第三步:仔细比对,排除判断定答案 选项 分析 A项 原文 表述 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比对 分析 以偏概全,“非政府组织”前漏掉了原文中的限制词“一些”;联系全文,“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无中生有,本文目的并非应对气候的变化。‎ B项 原文 表述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对 分析 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简单地归纳为“限制排放的问题”,表述不当,属于以偏概全。国际国内公平问题,应该是“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 C项 原文 表述 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比对 分析 ‎“为后代设定义务”表述不当,与原文表述不符。‎ D项 原文 表述 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 比对 分析 ‎“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这就提示: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选项理解和分析正确。‎ ‎【答案】 D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解题思维]——对照纠错,查漏补缺 第一步:明确选项性质 选项既涉及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又涉及文章的论证思路;题干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 第二步:找准信息对应区域 A项,是对第(2)(3)段论证思路的梳理;B项,是对第(1)段思路的梳理;C项,是对第(3)段论证思路的梳理;D项,是对全文论证思路的梳理。‎ 第三步:仔细比对,排除判断定答案 选项 分析 A项 原文 表述 第(2)(3)段。‎ 比对 分析 这两段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审视气候正义,而第(3)段从“时间”维度上用较长篇幅介绍了代际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该项表述符合文章论证思路。‎ B项 原文 表述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比对 分析 第(1)段是全文的总述,阐释了气候正义的核心,从“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等词句来看,该项表述符合文意。‎ C项 原文 ‎“‎ 表述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 比对 分析 ‎“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于文无据,应该是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立场。即本着共享原则,尊重共享伦理,不挤占,不掠夺后代的气候资源。另外,“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不合文意。‎ D项 原文 表述 全文。‎ 比对 分析 本文先从气候正义的产生背景出发,接着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阐述了气候正义所涉及的问题,最后总结出气候正义的内涵。该项表述符合全文思路。‎ ‎【答案】 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解题思维]——对照纠错,查漏补缺 第一步:明确选项性质 选项概括性强,主要考查理解、推断能力。‎ 第二步:找准信息对应区域 A项,是对第(1)段作者观点的理解;B项,是对第(3)段作者观点的理解;C项,是对第(2)(3)段作者观点的理解;D项,是对全文论证思路的梳理。‎ 第三步:仔细比对,排除判断定答案 选项 分析 A项 原文 表述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 比对 分析 ‎“气候容量有限”是作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的前提,相反,如果气候容量无限,那么也就不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该项表述符合作者观点。‎ B项 原文 表述 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 比对 分析 由原文可知,即使“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未来依然会有多种可能,无法确保“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因此,该项表述绝对化。‎ C项 原文 表述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比对 分析 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才有可能实现代际公平。选项表述符合作者观点。‎ D项 原文 表述 全文。‎ 比对 分析 该项立足全文,是对作者写作本文切入点的概括。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气候正义是从“伦理”方面审视和讨论“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而产生的,因此它只是理解气候容量公平享有的视角之一。选项表述符合文意。‎ ‎【答案】 B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