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2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九中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九中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1分)“汉武帝一反祖宗定法,尊儒术以约束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王道霸道,交错为用”。这说明汉武帝治国的特点是( ) A.“无为而治” B.儒法并用 C.重用外戚 D.“以德化民” 2.(1分)北魏前期的云冈石窟佛像具有典型的胡人特征,后期的龙门石窟佛像造型具有中原文化特征。这种变化反映了北魏 ( ) A.民族融合加强 B.统治区域扩大 C.对外交流频繁 D.佛教影响削弱 3.(1分)“文体既如此板滞…不能发表个人的见解,知识分子埋首于空洞的形式和口头禅中,以猎取功名,日久年深,至于民族的智慧,为之蔽塞”。材料反映了( ) A.大兴文字狱的危害 B.科举度的最终废除 C.八股取士的弊端 D.宋朝重文轻武的利弊 4.(1分)明清治国者有特别发达的“专制智慧”:除外患,断绝一切联系,把国家变成一个铁桶。下列选项体现该“智慧”的是( ) A.闭关锁国 B.对外开放 C.重文轻武 D.小农经济 5.(1分)某同学列出“郑成功收复台湾”、“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美国内战”等事件,他探究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 A.反抗外来侵略 B.维护统一 C.侵略与扩张 D.民族英雄的精神 6.(1分)有人说:“洋务运动因战争而兴起,又因战争而宣告失败”。战争分别指( ) A.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B.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26页(共26页) C.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1分)如图中起义部队的最终行动方向。表明当时工农革命军( ) A.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义 B.目标攻打敌人中心城市 C.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 D.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 8.(1分)下列属于战略决战中发生的战役的是( ) A.百团大战 B.孟良崮战役 C.平津战役 D.上甘岭战役 9.(1分)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严峻考验,这个考验从根本上讲是( ) A.新解放区的剿匪斗争能否完成 第26页(共26页) B.帝国主义的威胁能否从根本上消除 C.新中国的国际地位能否提高 D.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能否得以巩固 10.(1分)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1.(1分)1980年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深入安徽、四川农村体验生活,满怀激情地谱写经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他选择赴上述农村体验生活的最主要理由是( ) A.当地山川峻美,风景秀丽宜人 B.少数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 C.同属革命老区,富有红色传统 D.率先包产到户,农民生活改善 12.(1分)与其他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相比,深圳等经济特区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其“独特”之处在于( ) A.推进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B.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C.促进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D.推动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13.(1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 ) 第26页(共26页) A.邓小平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 D.科学发展观 14.(1分)1649年1月30日,在伦敦白厅前的广场上,人山人海,大家怀着兴奋的心情,观看暴君被处死。“暴君”是( ) A.詹姆士一世 B.詹姆士二世 C.查理一世 D.查理二世 15.(1分)“遍及整个美洲大陆的激情把所有的人联合在一种共同的事业中……全体人民达到这样的狂热程度,以致准备进行疯狂的尝试”﹣﹣英军统帅盖奇1774年给伦敦的报告。报告中“共同的事业”是指( ) A.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B.确立君主制度 C.维护国家统一 D.推翻英国殖民统治 16.(1分)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赞美彼得一世说:“用一只专制的手,他勇敢地播下启蒙的种子。”对材料中“启蒙的种子”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学习西方礼节与生活方式 B.增强军事实力 C.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D.加强了中央集权 17.(1分)“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这几个片段组合在一起描述的是下列哪个国家的历史( ) A.俄国 B.苏联 C.美国 D.中国 18.(1分)威廉•本内特在《美国通史》中写道:“数千年轻的男人临时居住在窝棚里,从事修建长途铁路的工程,虽然挣得不多,但他们的健康能够得到保证,重要的是有一种成就感。”罗斯福新政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 ) A.恢复工业 B.整顿金融业 C.调整农业 D.兴办公共工程 第26页(共26页) 19.(1分)1949年9月和10月,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分别成立。这标志着( ) A.冷战序幕揭开 B.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 C.冷战正式开始 D.美苏全面冷战对峙格局形成 20.(1分)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特征的经济,被称为( ) A.信息经济 B.工业经济 C.新经济 D.知识经济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40分) 21.(6分)根据图文信息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涂“√”,否则涂“×”。 英国:从“世界工厂”到“日不落帝国” 英国内战:战火与鲜血中涅槃 君主立宪制:追求了一个世纪的幸福 法国:共和国与帝国之间徘徊 法国大革命:寻找自由女神 拿破仑:从总督到执政再到皇帝的星光大道 美国:200多年时间兴起的超级大国 独立战争:为自由和民主而战 南北战争:联邦还是邦联 (1)英国追求了一个世纪的幸福通过《人权宣言》得以实现。 (2)法国寻找“自由女神”,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 (3)拿破仑称帝前经历了一个担任总督、执政的过程。 第26页(共26页) (4)美国建国时间虽短却迅速崛起。 (5)美国“为自由和民主而战”的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6)上述三国发生的历史事件共同点是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2.(18分)自从近代以来,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先后经历了“一体化”“工业化”“两极化”,如今呈现出“碎片化”状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体化】 材料一: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渐确立起来。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是什么事件把“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请列出这一事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工业化】 材料二:从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前期,先后经历两次工业革命,从“手工工场生产”过渡到“大机器生产”,逐步实现了工业化。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请举出两次工业革命中在交通方面的发明各一例,并用其中的一例发明说明科技在“刷新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危险”。 (3)结合所学分析“工业化”给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和问题?(各一点) 【两极化】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现代国际关系史》 第26页(共26页) (4)“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新的世界格局”主要是哪两大集团之间的冷战对峙? 【碎片化】 材料四: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它地区,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5)根据材料四,说说“碎片化”时代体现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怎样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世界经济的哪一趋势也日益加强?根据所学列出推动上述趋势加速发展的组织或重要力量。(各一例) 材料五:我们正处于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地区热点持续动荡,恐怖主义蔓延肆虐。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 (6)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说影响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不得抄袭原文,两点即可) 23.(16分)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表现出来的理想追求。下列人物在他的青春年华里谱写了一曲曲家国情怀的动人乐章。 时间 人物 事迹 1848年 30岁的马克思 第一次全面系统地 阐述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895年 22岁的梁启超 联合北京会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1917年 26岁的胡适 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高举新文学大旗。 第26页(共26页) 1919年 30岁的李大钊 作为北大教职员代表,亲赴国务院营救游行中的被捕学生。 1921年 28岁的毛泽东 远赴上海,见证了一个政党的诞生。 1927年 29岁的周恩来 参与领导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次起义。 1952年 21岁的黄继光 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凯歌。 请依据表格中提供的信息以《青春激扬中国梦》为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 要求: (1)短文中需包含上述人物在表格所述时间参与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及影响(一点即可)。从以上青年命运与民族发展的关系中谈谈你的感受。 (2)史实准确,表达清晰流畅,字数200字左右。 第26页(共26页) 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九中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1分)“汉武帝一反祖宗定法,尊儒术以约束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王道霸道,交错为用”。这说明汉武帝治国的特点是( ) A.“无为而治” B.儒法并用 C.重用外戚 D.“以德化民” 【分析】本题以“汉武帝一反祖宗定法,尊儒术以约束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王道霸道,交错为用”为依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解答】“尊儒术以约束官吏”说明汉武帝治国运用儒家思想;“效法家而严惩贪官”说明汉武帝治国运用法家思想。“汉武帝一反祖宗定法,尊儒术以约束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王道霸道,交错为用”。这说明汉武帝治国的特点是儒法并用。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的相关历史史实。 2.(1分)北魏前期的云冈石窟佛像具有典型的胡人特征,后期的龙门石窟佛像造型具有中原文化特征。这种变化反映了北魏 ( ) A.民族融合加强 B.统治区域扩大 C.对外交流频繁 D.佛教影响削弱 【分析】本题以北魏前期的云冈石窟佛像具有典型的胡人特征,后期的龙门石窟佛像造型具有中原文化特征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北方民族融合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云冈石窟(山西大同) 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代表了(北朝)石窟艺术的最高成就,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云冈石窟佛像具有典型的胡人特征,门石窟佛像造型具有中原文化特征,体现了民族之间的融合,A是正确的选项。 第26页(共26页)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北方民族融合的有关内容。 3.(1分)“文体既如此板滞…不能发表个人的见解,知识分子埋首于空洞的形式和口头禅中,以猎取功名,日久年深,至于民族的智慧,为之蔽塞”。材料反映了( ) A.大兴文字狱的危害 B.科举度的最终废除 C.八股取士的弊端 D.宋朝重文轻武的利弊 【分析】本题以“文体既如此板滞…不能发表个人的见解,知识分子埋首于空洞的形式和口头禅中,以猎取功名,日久年深,至于民族的智慧,为之蔽塞”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八股取士。 【解答】分析材料可知,体现了明朝的八股取士只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忠实奴仆,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本,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阻碍了科技文化事业进步,使中国的考试制度在走向标准化同时,也固定化和模式化了,加强对士人思想的控制,严重阻碍了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八股取士的相关史实。 4.(1分)明清治国者有特别发达的“专制智慧”:除外患,断绝一切联系,把国家变成一个铁桶。下列选项体现该“智慧”的是( ) A.闭关锁国 B.对外开放 C.重文轻武 D.小农经济 【分析】本题考查了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但不是完全断绝同外国的贸易往来。具体地说就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既严厉控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又限制中国商民出海。 第26页(共26页) 【解答】明朝以前的中国是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到了清朝,出于对西方势力的戒备,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使中国与世界日益隔离,致使中国的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迅速衰落。因此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各国,内忧外患步步迫进。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闭关锁国政策,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5.(1分)某同学列出“郑成功收复台湾”、“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美国内战”等事件,他探究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 A.反抗外来侵略 B.维护统一 C.侵略与扩张 D.民族英雄的精神 【分析】本题考查维护统一的相关史实。题干关键信息“郑成功收复台湾”、“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美国内战” 【解答】“郑成功收复台湾”加强了对东南地区的管理,维护了国家统一、“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理,维护了国家统一、“美国内战”废除了美国的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因而他探究的历史主题应该是维护统一,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维护统一的史实,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答案。 6.(1分)有人说:“洋务运动因战争而兴起,又因战争而宣告失败”。战争分别指( ) A.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B.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第26页(共26页) D.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 【解答】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为维护清朝统治,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因而说“洋务运动因战争而兴起,又因战争而宣告失败”。“战争”分别指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经过和结果。 7.(1分)如图中起义部队的最终行动方向。表明当时工农革命军( ) A.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义 B.目标攻打敌人中心城市 C.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 第26页(共26页) D.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 【分析】本题以秋收起义、南昌起义形势图为切入点,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解答】由图中秋收起义部队、南昌起义部队转移路线,结合所学,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攻打长沙,遭到严重损失,退到文家市,毛泽东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南昌起义胜利后,部队撤出南昌,最后朱德、陈毅率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部分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毛泽东的部队会师,可知,当时工农革命军的目标是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 故选:C。 【点评】本题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为背景,考查学生识图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8.(1分)下列属于战略决战中发生的战役的是( ) A.百团大战 B.孟良崮战役 C.平津战役 D.上甘岭战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战略决战中发生的战役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 【解答】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题干选项中的平津战役属于战略决战中发生的战役。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略决战中发生的战役的相关史实。 9.(1分)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严峻考验,这个考验从根本上讲是( ) A.新解放区的剿匪斗争能否完成 B.帝国主义的威胁能否从根本上消除 第26页(共26页) C.新中国的国际地位能否提高 D.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能否得以巩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成立。 【解答】新中国成立之初,新解放区的剿匪斗争还没完成,帝国主义的威胁还没从根本上消除,国家政权不稳,因而新中国成立之初,党面临着严峻考验从根本上讲是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能否得以巩固。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 10.(1分)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知识点。题干关键信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解答】 第26页(共26页)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由于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总路线的指导下,1958年,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遇到了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七分人祸”是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11.(1分)1980年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深入安徽、四川农村体验生活,满怀激情地谱写经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他选择赴上述农村体验生活的最主要理由是( ) A.当地山川峻美,风景秀丽宜人 B.少数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 C.同属革命老区,富有红色传统 D.率先包产到户,农民生活改善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知识。 【解答】1980年左右发生在农村的重大事件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拥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农业生产获得连年丰收。所以施光南创作了经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故选:D。 【点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8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的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从根本上体现了农民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的关系,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也是现行中国大陆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12.(1分)与其他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相比,深圳等经济特区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其“独特”之处在于( ) A.推进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B.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C.促进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第26页(共26页) D.推动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建立;识记深圳被称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解答】1980年,我国建立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其中因深圳发展速度快,被称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的建立为我国对外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深圳等经济特区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其“独特”之处在于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深圳经济特区的意义。 13.(1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 ) A.邓小平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 D.科学发展观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解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所以正确答案为B;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能正确的做出本题,本题难度较小。 14.(1分)1649年1月30日,在伦敦白厅前的广场上,人山人海,大家怀着兴奋的心情,观看暴君被处死。“暴君”是( ) A.詹姆士一世 B.詹姆士二世 C.查理一世 D.查理二世 【分析】本题以1649年1月30日,在伦敦白厅前的广场上,人山人海,大家怀着兴奋的心情,观看暴君被处死为依托,考查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第26页(共26页) 【解答】1649年1月30日,在伦敦白厅前的广场上,人山人海,大家怀着兴奋的心情,观看暴君被处死。“暴君”是查理一世。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克伦威尔领导的议会军战胜王军,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过. 15.(1分)“遍及整个美洲大陆的激情把所有的人联合在一种共同的事业中……全体人民达到这样的狂热程度,以致准备进行疯狂的尝试”﹣﹣英军统帅盖奇1774年给伦敦的报告。报告中“共同的事业”是指( ) A.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B.确立君主制度 C.维护国家统一 D.推翻英国殖民统治 【分析】本题以英军统帅盖奇1774年给伦敦的报告为切入点,考查的知识点是美国独立战争。 【解答】由题目信息“英军统帅盖奇1774年给伦敦的报告”“遍及整个美洲大陆的激情把所有的人联合在一种共同的事业中”可知,这反映的是1775年﹣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内容。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独立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反殖民战争。由于英国对殖民地的剥削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了北美人民的抗争。经过北美人民的艰苦抗争,终于在1783年迫使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民主体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故选:D。 【点评】理解和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和意义。 16.(1分)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赞美彼得一世说:“用一只专制的手,他勇敢地播下启蒙的种子。”对材料中“启蒙的种子”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第26页(共26页) A.学习西方礼节与生活方式 B.增强军事实力 C.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D.加强了中央集权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的彼得一世改革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普希金赋诗赞美彼得一世说:“用一只专制的手,他勇敢地播下启蒙的种子。”其中的“种子”是指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俄国的彼得一世改革的相关史实。 17.(1分)“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这几个片段组合在一起描述的是下列哪个国家的历史( ) A.俄国 B.苏联 C.美国 D.中国 【分析】本题以“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为切入点,考查苏联的相关知识。 【解答】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苏俄是在一战期间成立的,后1922年苏联成立,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苏联为赢得二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所以“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描述的是苏联的历史。 故选:B。 第26页(共26页)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识记苏联的发展历程。 18.(1分)威廉•本内特在《美国通史》中写道:“数千年轻的男人临时居住在窝棚里,从事修建长途铁路的工程,虽然挣得不多,但他们的健康能够得到保证,重要的是有一种成就感。”罗斯福新政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 ) A.恢复工业 B.整顿金融业 C.调整农业 D.兴办公共工程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 【解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临时居住在窝棚里,从事修建长途铁路的工程,虽然挣得不多,但他们的健康能够得到保证,重要的是有一种成就感”,联系所学可知,罗斯福实行“以工代赈”,大力兴办公共工程,以解决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使美国政府获一举多得之利,最终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史实。 19.(1分)1949年9月和10月,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分别成立。这标志着( ) A.冷战序幕揭开 B.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 C.冷战正式开始 D.美苏全面冷战对峙格局形成 【分析】本题考查德国分裂的相关知识,掌握德国分裂的影响。 【解答】二战后德国的分裂与美苏争霸有关,民主德国属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联邦德国属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的建立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故1949年9月,联邦德国建立,10月民主德国建立,从此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 故选:B。 第26页(共26页) 【点评】注意识记德国分裂的原因及其影响。 20.(1分)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特征的经济,被称为( ) A.信息经济 B.工业经济 C.新经济 D.知识经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战后经济的发展,二战后美国经济持续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经济,经济进一步发展。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经济,经济进一步发展,所以C符合题意。A、B、D均与题意不符。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识记情况,需要学生识记相关知识点。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40分) 21.(6分)根据图文信息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涂“√”,否则涂“×”。 英国:从“世界工厂”到“日不落帝国” 英国内战:战火与鲜血中涅槃 君主立宪制:追求了一个世纪的幸福 法国:共和国与帝国之间徘徊 法国大革命:寻找自由女神 拿破仑:从总督到执政再到皇帝的星光大道 美国:200多年时间兴起的超级大国 独立战争:为自由和民主而战 第26页(共26页) 南北战争:联邦还是邦联 (1)英国追求了一个世纪的幸福通过《人权宣言》得以实现。 × (2)法国寻找“自由女神”,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 √ (3)拿破仑称帝前经历了一个担任总督、执政的过程。 √ (4)美国建国时间虽短却迅速崛起。 √ (5)美国“为自由和民主而战”的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 (6)上述三国发生的历史事件共同点是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分析】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它们都是资产阶级革命,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可知,上述三国发生的历史事件共同点是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答】(1)由“君主立宪制:追求了一个世纪的幸福”结合所学,《权利法案》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可知,英国追求了一个世纪的幸福通过《人权宣言》得以实现,说法错误。 (2)由“法国大革命:寻找自由女神”可以看出,法国寻找“自由女神”,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说法正确。 (3)由“拿破仑:从总督到执政再到皇帝的星光大道”可以看出,拿破仑称帝前经历了一个担任总督、执政的过程,说法正确。 (4)由“美国:200多年时间兴起的超级大国”可以看出,美国建国时间虽短却迅速崛起,说法正确。 (5)由“独立战争:为自由和民主而战”结合所学,美国独立战争赢得民族独立,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可知,美国“为自由和民主而战”的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说法错误。 第26页(共26页) (6)结合所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都是资产阶级革命,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可知,上述三国发生的历史事件共同点是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 (2)√。 (3)√。 (4)×。 (6)√。 【点评】本题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2.(18分)自从近代以来,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先后经历了“一体化”“工业化”“两极化”,如今呈现出“碎片化”状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体化】 材料一: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渐确立起来。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是什么事件把“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请列出这一事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工业化】 材料二:从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前期,先后经历两次工业革命,从“手工工场生产”过渡到“大机器生产”,逐步实现了工业化。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请举出两次工业革命中在交通方面的发明各一例,并用其中的一例发明说明科技在“刷新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危险”。 第26页(共26页) (3)结合所学分析“工业化”给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和问题?(各一点) 【两极化】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现代国际关系史》 (4)“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新的世界格局”主要是哪两大集团之间的冷战对峙? 【碎片化】 材料四: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它地区,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5)根据材料四,说说“碎片化”时代体现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怎样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世界经济的哪一趋势也日益加强?根据所学列出推动上述趋势加速发展的组织或重要力量。(各一例) 材料五:我们正处于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地区热点持续动荡,恐怖主义蔓延肆虐。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 (6)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说影响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不得抄袭原文,两点即可) 【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轮船工业革命、冷战政策、两极格局、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第26页(共26页) 【解答】(1)材料一中是新航路的开辟把“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新航路的开辟以后,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有哥伦布、麦哲伦、达•伽马等。哥伦布发现了美洲,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世界上首次环球航行。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在交通方面的发明是火车和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交通方面的发明是汽车和飞机;科技的进步加速能源的开发利用,各种工业污染导致环境恶化,如废气、废水给人类带来了严重影响,因而说科技“刷新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危险”。 (3)“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新的世界格局”主要是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之间的冷战对峙。 (4)据材料四“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它地区,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可知,世界政治格局进入“碎片化”时代呈现出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它地区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世界经济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也日益加强;根据所学可知,推动上述趋势加速发展的组织或重要力量有欧盟、中国、俄罗斯、日本等。 (5)据材料五“我们正处于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地区热点持续动荡,恐怖主义蔓延肆虐。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和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地区冲突、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故答案为: (1)新航路的开辟;航海家:哥伦布、麦哲伦、达•伽马等。成就:哥伦布发现了美洲,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世界上首次环球航行。 (2)第一次工业革命:火车、汽船。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和飞机;科技的进步加速能源的开发利用,各种工业污染导致环境恶化,如废气、废水给人类带来了严重影响。 (3)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北约和华约。 第26页(共26页) (4)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它地区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欧盟、中国、俄罗斯、日本等。 (5)地区冲突、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航路的开辟、轮船工业革命、冷战政策、两极格局、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等相关史实。 23.(16分)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表现出来的理想追求。下列人物在他的青春年华里谱写了一曲曲家国情怀的动人乐章。 时间 人物 事迹 1848年 30岁的马克思 第一次全面系统地 阐述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895年 22岁的梁启超 联合北京会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1917年 26岁的胡适 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高举新文学大旗。 1919年 30岁的李大钊 作为北大教职员代表,亲赴国务院营救游行中的被捕学生。 1921年 28岁的毛泽东 远赴上海,见证了一个政党的诞生。 1927年 29岁的周恩来 参与领导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次起义。 1952年 21岁的黄继光 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凯歌。 请依据表格中提供的信息以《青春激扬中国梦》为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 要求: (1)短文中需包含上述人物在表格所述时间参与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及影响(一点即可)。从以上青年命运与民族发展的关系中谈谈你的感受。 (2)史实准确,表达清晰流畅,字数200字左右。 【分析】 第26页(共26页) 本题以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大爱为切入点,考查孙中山、梁启超、胡适、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识记历史人物的重大贡献。 【解答】1848年,由马克思、思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1895年,梁启超组织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1919年胡适领导新文化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1921年,毛泽东参加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7年,周恩来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以上青年人的奋斗历程,是他们家国情怀的表现,也是中国历史沧桑巨变的见证,体现了青年人不屈不挠抗争、斗争、创新精神等。 故答案为: 题目:《青春激扬中国梦》;论述:1848年,由马克思、思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1895年,梁启超组织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1919年胡适领导新文化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1921年,毛泽东参加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7年,周恩来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以上青年人的奋斗历程,是他们家国情怀的表现,也是中国历史沧桑巨变的见证,体现了青年人不屈不挠抗争、斗争、创新精神等。 【点评】本题以马克思、梁启超、胡适、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4 17:36:35;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26页(共26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