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创新设计》(中图版)高三大一轮复习课件:6-2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创新设计》(中图版)高三大一轮复习课件:6-2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二节 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学习目标 思维导图 1. 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及类型。 2. 学会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3. 理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产生的影响。 4. 认识外国文化、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考点一 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   [ 知 识 整 合 ] 1 . 人口变动的原因 (1) 人 口 ,取决于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数值大小。 (2) 人口机械增长,即 的增加值。 2 . 人口迁移 (1) 概 念: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指人们 的空间流动行为。 自然增长 迁入人口 变更定居地 外籍工人 农村到城市 1 .简述人口迁移率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提示  ① 人口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 ② 若某地区人口迁移率大于 0 时,人口迁入数量大于迁出数量,人口数量增加;迁移率等于 0 时,迁入人口和迁出人口相等,人口数量不变;迁移率小于 0 时,迁入人口小于迁出人口,人口数量减少。 ( ② 所述状况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0 的前提下 ) 3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1) 根 本原因:不协调的 。 (2) 具体因素 人地关系 推力 ( 排斥力 ) 拉力 ( 吸引力 )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环境恶化、 自然环境和 好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低 机会和 机遇多 政治因素 政局动荡、 优惠的移民政策 社会文化因素 、种族、民族矛盾 良好的 ,家庭、婚姻 自然灾害 资源条件 战争 就业 成功 宗教信仰 文化教育 (3) 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4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影响 迁入地 迁出地 有利 提供大量廉价的 ;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 产业的发展 加强了与外界社会在经济、科技、 等方面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出可以缓解当地的 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 不利 大量人口迁入,增加 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对住房、交通、卫生、 、社会秩序、城市环境等产生巨大压力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 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劳动力 第三 文化 人地 土地资源 公共 设施 教育 劳动力 2 .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有何影响? 提示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 3 .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提示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 深 度 解 读 ] 1 . 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的原则 影 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 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 重具体:以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 “ 阳光地带 ” 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2 . 对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角度 (1) 从 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 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 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 (4) 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 对 接 高 考 ] 命题角度一 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1 . ( 2013· 课标 Ⅱ ) 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 2005 ~ 2010 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 完成 (1) ~ (2) 题。 (1)2005 ~ 2010 年 (    ) A .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 .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 .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 .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05 ~ 2010 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 A .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 .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 .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 .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 审题突破 】   1. 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由题干 “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 可知我国省级人口迁移的人口年龄结构特点。 2 . 从题图中获取信息 答案  (1)C   (2)B 命题角度二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影响                    2 . ( 2013· 课标 Ⅰ , 7 ~ 8 ) 下图示意某城市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 1 300 万。 据此完成 (1) ~ (2) 题。 (1)20 世纪 90 年代和 80 年代相比,该城市 (    ) A .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 .总人口减少 C .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 .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2) 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 A .美国 B .日本 C .俄罗斯 D .德国 解析  第 (1) 题,两组图分别展示的是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的平均人口年变化率, 20 世纪 90 年代的总人口增长率小于 20 世纪 80 年代,增长速度减缓, A 项错误;两个时段总人口增长率均为正值,可见总人口增加, B 项错误;对比两组图可知, 20 世纪 90 年代自然增长率大于 20 世纪 80 年代, C 项错误;人口迁移量取决于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20 世纪 80 年代两者之和大于 1%,20 世纪 90 年代两者之和约为 0 ,可见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D 项正确。 第 (2) 题,该城市人口超千万,为超级大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国际人口迁移,说明经济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国内人口迁移以迁出为主,且 20 世纪 90 年代大规模迁出,说明该城市环境恶化,国内产生其他的新兴城市和工业基地,且该城市自然增长率在 1% ~ 2% 之间。这些符合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特征, A 项正确。 答案  (1)D   (2)A 【 读图指导 】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 常考的 类图像之二十一 ) 1 . 人口统计图判读的一般步骤 读图名 → 读坐标 ( 或图例 ) → 读数据 ( 大小及变化趋势 ) → 分析数据 → 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 → 进行图表转换 ( 或图图转换 ) 。 2 . 人口统计图判读时的注意点 (1) 柱状图判读时要注意对应坐标轴分别判读每一个柱子的数值,然后进行不同柱子之间的数值对比,分析其存在的差异。 (2) 曲线图判读时,主要根据线状统计符号的大体走向来分析统计对象的数值随时间或空间的连续变化规律,要特别注意曲线统计图中的高峰或低谷以及折线图中的明显转折点。 (3) 扇形图和饼状图判读时,主要是通过比较图中各组成要素的百分比来分析地理事物的特点,进而判断其性质。判读时,也可比较各扇形的圆心角大小。 命题角度三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影响 3 . [2014· 重庆文综, 13(2) , 8 分 ] 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移民城市洛杉矶通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成为美国的 “ 科技之都 ” 和全球性经济中心,其电影产业也久负盛名。下图是洛杉矶主导产业演进示意图。 从人口数量和素质分析外来移民对洛杉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 8 分 ) 解析  注意题干要求从 “ 人口数量 ” 和 “ 人口素质 ” 两方面回答。从 “ 人口数量 ” 角度来说,外来移民为高科技产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从 “ 人口素质 ” 角度来说,外来移民为高科技产业提供更高的科技支持。 答案  提 供了更多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扩大产业规模;提供了高素质人才,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 考点二 世界及我国人口迁移   [ 知 识 整 合 ] 1 . 世界人口迁移 (1) 国 际人口迁移的新表现 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其中 移民、 输出和国际 迁移是三种常见形式。可按迁移原因 → 方向 → 影响的思路对比分析如下: 科技 劳务 难民 迁移形式 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迁移人 口类型 高素质人才 外国廉价劳动力 战争难民、政治难民 特 点 迁移的原因 寻找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 发达国家和地区劳动力不足;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 迁移的方向 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 流向和平国家、能对难民提供避难需要的国家 产生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 缓解发展中国家就业压力,赚取外汇 给迁入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许多问题 (2) 美国国内人口迁移 主要流向:由 部流向 、 “ 阳光地带 ” 。 原因分析: 部冬季冷湿;传统工业衰落,就业困难,环境恶化。西部、南部阳光充足,环境优美; 产业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 东北 西部 南部 东北 新兴 2 . 我国的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灾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历史时期,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不同,会导致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及目的存在差异,具体分析如下表: 时期 古代 新中国成立至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80 年代中期以来 影响因素 行政力量、战争、自然灾害 计划经济体制、 管理制度 国家 政策 特点 大批移民 有 、有 自发的、 大 流向 迁往社会环境和自然条件较好地区 从东部向中部;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 中部向东部,西南、西北向中部、东部 目的 逐水草而居,逃避战争、自然灾害等 开发工业基地、垦荒、 建设 、 ,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 意义 ①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 ② 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③ 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户籍 改革开放 计划 组织 流量 支援边疆 务工 经商 【 特别提醒 】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人口迁移不仅强调空间迁移,而且强调时间限制,而人口流动主要强调人口的空间移动。人口迁移无论对迁出地或者迁入地都会产生影响,即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 [ 深 度 解 读 ]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移关系 【 命题分析 】 随 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和迁移成为社会中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其原因多样而复杂,对社会的影响广泛而深刻。纵观近几年高考题,对这一热点问题常常涉及。或直接考查 ( 如 2015 年山东、广东文综、 2014 年山东、广东、重庆文综、 2013 年新课标卷 Ⅱ 、 2010 年广东文综、 2010 年安徽文综 ) 或隐性介入 ( 如 2013 年天津文综 ) 。 此类问题在高考中常以城市、人口迁移模式图或区域图为载体,综合考查人口迁移、城市化、产业转移等相关内容,试题多结合热点问题和时事材料,通过简短的文字描述等创设问题情境,设问角度灵活。分析此类问题的命题特点和规律将有助于提高学生依据事实判断和论证问题及逻辑推理的能力。 [ 对 接 高 考 ] 命题角度一 我国现阶段人口迁移                     1 . (2014· 山东文综, 1 ~ 2)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完成 (1) ~ (2) 题。 (1) 上图为 2012 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 ①②③④ 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 A .粤、豫、黔、沪 B .豫、粤、黔、沪 C .粤、豫、沪、黔 D .豫、粤、沪、黔 (2) 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    ) A .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 .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 .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 .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 审题突破 】  从图像中获取信息 答案  (1)A   (2)D 2 . (2015· 广东文综, 5) 下图为 2005 ~ 2012 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由图可推断该省是 (    ) A .海南 B .四川 C .广东 D .浙江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由图可知,在 2005 ~ 2012 年间,该省常住人口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说明可能出现了人口向外迁移现象。结合我国人口总体上由中西部向东部沿海迁移的背景,可判断该省为四川。 答案  B 3 . (2015· 山东文综, 1 ~ 2)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 “ 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 ” 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 (1) ~ (2) 题。 (1) 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 .城市自然环境好 B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 .城乡收入差距大 D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 “ 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 ” 带来 (    ) A .土地资源浪费 B .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 .城乡协调发展 D .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解析  第 (1) 题,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由我国当前国情可知,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导致部分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第 (2) 题,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 “ 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 ” 说明劳动力迁往城市,农村劳动力短缺,导致土地资源浪费, A 项正确;该现象不利于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城乡协调发展, B 、 C 错误;该现象会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升高, D 项错误。 答案  (1)C   (2)A 命题角度二 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口迁移 4 . [ 2013· 天津文综, 12(2) , 6 分 ] 读 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 30% 来自安徽省。 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 ( 6 分 ) 解析  安徽省距离长江三角洲较近,且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 答案  就 业机会多 ( 劳动力需求量大 ) ,收入水平高 ( 经济发展水平高 ) ;距离安徽近 ( 交通成本低;地理环境相近 ) 。 考点三 地域文化与人口   [ 知 识 整 合 ] 1 . 概念 (1) 文 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 和 的总和。 (2) 地域文化:一定地域 形成的 文化现象。 2 . 外国文化与人口 (1) 婚 俗:影响出生率的内容包括:初婚年龄大小、 。 (2) 宗教:一般不反对 ,易形成较高的出生率。 物质财富 精神财富 长时期 特定 婚姻稳定程度等 人口增殖 3 .中国文化与人口 表现 影响 传统文化观念及其成因 现代文化观念及其成因 生 育 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 早生贵子 ” 、 “ 人丁兴旺 ” 、 “ 成家立业 ” 。在人口相对不足的古代农业社会,早婚早育有利于劳动力增殖 “ 先立业后成家 ” 、 “ 晚婚晚育 ” ;在人口压力十分沉重的当代中国,晚婚晚育逐渐成为一种婚育文化时尚;人们学习时间延长,就业压力增大 生 育 从多育多子到少生优生   “ 多子多福 ” 、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家庭获取财富的手段主要依靠扩大人口规模,尤其是增加男性劳动力 “ 少生优生 ” 、 “ 男女都一样 ” ;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完善 职业选择 从 “ 学而优则仕 ” 到 “ 全民 皆商 ” “ 士 ”“ 农 ”“ 工 ”“ 商 ” 是传统农业社会人们所推崇的职业选择顺序 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从事工商业的人口越来越多,形成了 “ 无工不富 ”“ 无商不活 ” 的观念 人口 流动 从安土 重迁到 “ 四海 为家 ” “ 父母在,不远游 ” 的儒家孝道思想。定居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婚姻和工作的地域范围空前广阔;现代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 [ 对 接 高 考 ]                     下图是 “ 美国本土、新西兰、新加坡和科威特的轮廓图 ” ( 比例尺不同 ) , 据此回答 (1) ~ (3) 题。 (1) 上图四国中,与其他三国相比人口地域文化差异最大的是 (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 上图四国中,早婚之风盛行,人口增长较快的可能是 (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3) 其中不是由近代移民建立起来的国家是 (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解析  结合题目提供的国家轮廓图判定国家是做好本题的第一步, ① ~ ④ 分别是美国、新西兰、新加坡和科威特;四国发展历史及社会经济特点是完成该组题的重要依据。科威特属阿拉伯国家,其地域文化、生育婚姻观念与其他三国具有明显区别;科威特历史悠久,是重要的人类文明发祥地,不是移民国家。 答案  (1)D   (2)D   (3)D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