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规律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规律学案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目题(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①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 观点。‎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先进的社会意识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辨析: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不一定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辨析:社会意识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只有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3.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辨析:社会意识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1.图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方法论 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反对 机械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 ‎3.反对两种错误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将这种反作用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典例应用]‎ ‎(江苏高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人们认识到,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这一认识的依据是(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D.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由题中“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可以看出其依据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选A。B不符合题意。正确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C错误。D强调社会规律的决定作用,也与题意不符。‎ ‎[融会贯通]‎ ‎[答案] A 从领域和侧重点上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运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体现,因此材料必须是关于社会方面的,不能是自然界的。当材料强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精神层面上出现一些变化,这是在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若强调精神层面的变化超前或滞后于社会发展、或精神层面的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则需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   ‎ 目题(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社会形态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2.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1)地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表现:‎ ‎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②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3)意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海南高考)生产工具决定人类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决定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辨析: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2.(浙江高考)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辨析: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3.(浙江高考)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发展。(×)‎ 辨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 发展。‎ ‎4.上层建筑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就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辨析:判断上层建筑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仅要看上层建筑是否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还要看它是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还是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 ‎1.图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关系及矛盾运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应注意的三个重点 ‎(1)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不同。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是在某一社会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起着领导和决定作用的矛盾。‎ ‎(2)不能认为上层建筑一定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也不能认为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一定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辨别生产关系的变革与上层建筑的变革。‎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分别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哲学依据。‎ ‎[特别提醒]‎ 例证法辨别生产关系的变革与上层建筑的变革 所有制结构调整、分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等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法律法规的完善、思想观念的解放等则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 ‎[典例应用]‎ ‎(福建高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是(  )‎ ‎①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重要作用 ‎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③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A.③→②→④      B.②→①→③‎ C.④→③→① D.①→④→②‎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题眼是“能正确反映社会矛盾运行规律”。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表现,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调整生产关系使之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表现,坚持党的领导则是上层建筑的范畴,故A项排序符合题意。其他三项排序不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 ‎[答案] A 目题(三)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人类社会是如何实现发展的?‎ ‎(1)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2)阶级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不是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江苏高考)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辨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2.(全国卷)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辨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图示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2.图示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的关系 ‎[典例应用]‎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回答下题。‎ ‎(全国卷Ⅰ)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  )‎ ‎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 ②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③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由自发到自觉转变的标志 ‎④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 本题要求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必然要求,①符合题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促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从而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②当选;我们不能说过去的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以后就一定能够适应经济基础,排除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但并不能说过去的认识是自发的,排除③。‎ ‎[答案] C 知识点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意识反作用于存在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解析:选A 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 体现了客观对主观的决定作用、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等哲理,故选A项。B、C两项与题意无关;D项表述有误,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国之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因为(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C.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 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解析:选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实践的观点,B不符合题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表述错误;A不符合材料的意思。该题选D。‎ ‎3.有观点认为,中国人在饭桌上一定要让人喝酒、一定要让人喝醉的劝酒文化传统绝非是礼仪性的,而是有非常明确的实际功能即服从性测试和诚意测试。但随着社会发展、人际关系趋于正常,其实用价值降低,这种文化也就逐渐淡出主流社会。这说明(  )‎ ‎①社会观念的变迁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内容 ‎②人际关系的具体形式有一定的社会背景 ‎③社会形态的转变受到社会观念巨大影响 ‎④社会意识不会与社会发展状况完全一致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发展、人际关系趋于正常会使劝酒文化淡出主流社会,这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体现,②当选;“逐渐”表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并非一定同步,④当选,答案为B;社会观念属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错误;材料并未表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③不当选。‎ 知识点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4.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必须坚持和完善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其依据在于(  )‎ A.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C.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消除社会基本矛盾 D.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解析:选D 完善分配制度属于生产关系而不是上层建筑的变革,B不符合题意;同时体现了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D正确;A不符合题意;C表述错误。该题选 D。‎ ‎5.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表明(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解析:选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故“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表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符合题意;舍去其他三项。‎ 知识点三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6.李克强会见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时表示:中国经济拥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通过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从哲学上看,总理的自信是因为(  )‎ ‎①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②改革能消除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 ③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④改革能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B 总理的自信是因为看到了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③正确;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④符合题意;①不是总理自信的原因;消除各种矛盾说法错误,②不选。该题选B。‎ ‎7.‎2016年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议时说,中国人并不缺少创新思维,但创新动力不能被阻挡,这就要靠不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来清障搭台。坚持简政放权的根本原因是(  )‎ ‎①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要求 ‎②是解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的需要 ‎③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 ‎④可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市场活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辩证否定观。政府简政放权是调整上层建筑使之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原因在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②当选;简政放权是政府的自我革命,即是自我否定,③当选,答案为B;①④与题目中心不符。‎ ‎8.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法治,更需要文明,需要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依法治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必将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具有划时代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解析:审题时注意知识范围是社会发展规律。可以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基本规律及改革的角度来组织答案。‎ 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顺应时代要求做出的重大决策,必将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坚持依法治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公正的有力保障。‎ ‎(3)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