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2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地理环境助力高考导学案(22)含答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18地理环境助力高考导学案(22)含答案 高考链接 (对接2015·山东文综卷)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 ) ①过度放牧 ②环境污染加剧 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 ④过度农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 C.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 D.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解析 第1题,内蒙古高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交界处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农垦。第2题,图中荒漠化推进的方向是由西北向东南,因此与冬季西北风有关。封沙育草是针对绿洲边缘地带的荒漠化所采取的生物工程措施。华北北部和东北部分地区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答案 1.D 2.C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区域的含义 了解区域的含义 区域差异 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 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 特征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有的边界模糊,如自然带的界线;有的边界明确,如行政区的界线)。 二、 区域特征 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 一、 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 1. 自然环境的比较 区域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相同点 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 不 同 点 位置 北纬30°附近,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 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土地 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少 黑土为主,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 贫乏 石油等矿产丰富 2. 人类活动的差异 区域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农业 耕作类型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主要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 玉米、春小麦、大豆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特色产业 水产业 平原西部畜牧业 工 业 综合性工业基地 重化工业基地 商业贸易 发达 不发达 二、 日本和英国的区域差异 1. 自然环境的比较 (1) 相似性:都是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大部分地处北温带,气候比较温暖湿润。 (2) 差异性 区域 要素 日本 英国 地形 地表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分布零散;多火山、地震 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 气候 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受北大西洋暖流及西风带的影响,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植被 森林覆盖率高,约占领土的2/3,植物种类多样 森林覆盖率低,以草地为主 水文 河流短小湍急,不利于航行,水力资源丰富 河网较密,流量平稳,大多有运河相通 矿产资源 贫乏 煤、铁、石油丰富 2. 经济发展的比较 (1) 相似性: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都发挥了岛国的优势,渔业资源比较丰富。 (2) 差异性 区域要素 日本 英国 经济发展特点 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 工业化最早的国家 农业生产 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 以畜牧业为主;高产值的园艺作物在种植业中占重要地位 工业及其布局 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临海型”布局为主 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有“世界工厂”之称;“资源型”布局为主 人口与城市 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 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曾向海外大量移民 三、 我国的区域差异 1. 我国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中国三大自然区 提示:①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②气温:受太阳辐射影响由南向北递减。 ③降水:受海陆位置影响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2. 我国区域差异的划分指标是地形和气候。 3. 具体划分 (1) 三大自然区名称: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2) 界线 4.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比较 区域要素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 海拔多在1 000m以下,平原、丘陵、盆地、山地相间分布,在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上 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海拔多在4 000m以上,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上 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温暖湿润 深居内陆,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量少,日温差和年温差都大,多大风天气 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高寒、昼夜温差大,风力大,河谷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水文 河流、湖泊众多,绝大多数是外流河、湖,以雨水补给为主 多数为内流河、湖,河流短小,主要靠山地冰雪融水补给 西北部为内流区,东南部多大江、大河的源头 植被 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 从东到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 高寒荒漠广布,水分条件稍好地区有高山草甸、灌丛和山谷森林 农业 耕作业发达 畜牧业为主,有绿洲农业 畜牧业为主 人口 人口稠密,总量大 人口少 人口稀少 城市 数量多,规模大 很少 极少 发展阶段 特点 人地关系 初期阶段 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基本协调 成长阶段 资源开发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 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转型阶段 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区域集聚效应减弱;出现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人地矛盾加剧 再生阶段 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部门;减少无增长潜力的产业部门,发展增长潜力大、效益好的新兴工业部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 由紧张走向协调 选练题 (对接2014·新课标Ⅱ,36)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甲国降雨量较为丰富,年平均降雨量为1 180毫米左右,3至5月、9至11月为雨季,其余为两个旱季。该国东北部地区属于低降雨区,年平均降雨量为735毫米;维多利亚湖周边地区属于高降雨区,年平均降雨量为1 863毫米。 (1)描述甲国的地理位置特征。 (2)分析维多利亚湖的水文特征。 (3)咖啡是甲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推断该国的咖啡主要种植区,并说明推断依据。 解析 第(1)题,从纬度、海陆、相对位置及特殊位置等方面描述。第(2)题,从水量及其季节变化、含沙量、冰期等方面分析维多利亚湖的水文特征。第(3)题,咖啡是热带作物,需要在高温多雨的平地地区生长,从等高线分析即可排除山地不宜种植,而维多利亚湖周围的平地热量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降水丰富,适宜种植。 答案 (1)赤道附近(热带地区或低纬地区);地处内陆(内陆国);位于非洲东部,尼罗河上游;位于东非裂谷带。 (2)白尼罗河的水源补给地,该湖属于淡水湖;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富,湖泊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小;植被覆盖较好,含沙量小;地处热带,全年高温,无结冰期。 (3)咖啡种植区主要分布在甲国南部(维多利亚湖周边地区)。 判断依据:南部位于赤道地区,热量充足;湖边及河流下游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属于高降雨区(1 863毫米),水源充足。 命题角度二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