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之纠错笔记系列(原卷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专题12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之纠错笔记系列(原卷版)

下图是 1925 年美国消费者分期付款使用比例柱状图(根据乔纳森·休斯等《美国经济史》整理)。这份统计 数据反映了美国 A.贫富分化使社会购买力明显下降 B.消费市场孕育着极大不安全因素 C.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D.股票投机过度导致市场虚假繁荣 【错解】D 【错因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观察图片信息以及关键文字信息“分期付款”“汽车”“家具”“电器”等。 若没有明确这些,可能会看到时间信息“1925 年”而误选 D。图片反映的是分期付款消费情况,没有涉及 股票问题,故不选 D。 【正解】B 【解题思路】材料所述为美国消费者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超前消费的情况,由表中信息可知,分期付款所占 比例较大,分期付款造成了市场的虚假繁荣,刺激生产者进一步扩大生产,最终导致产品的过剩,由此可 知当时的消费市场孕育着极大不安全因素,B 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购买力下降的信息,A 不正确;材料反映 的是美国一段时间的消费情况,不能得出经济高速发展的信息,C 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股票问题,D 不正 确。 易错点击 全面理解 1929—1933 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原因 (1)直接原因: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其他原因:贫富差距过大,市场相对狭小;分期付款过度膨胀,银行信贷泛滥;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 动,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2.标志(导火线):1929 年 10 月下旬,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 3.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猛跌,大量农产品被销毁。 4.特点: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它首先爆发于美国,随后 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具有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的特点。 5.影响 (1)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经济危机爆发后,资本家降低工人工资、提高捐税等,大大激化了 阶级矛盾,导致社会动荡。 (2)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加紧了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 地人民更为强烈的反抗,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另外,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展 开了激烈的经济战。处于不利地位的德、日等国则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加紧对外扩张,使世界的紧张局势 进一步恶化。 即时巩固 下表呈现的状况反映了 A.大萧条与经济制度密切相关 B.世界各国已走出大危机泥潭 C.经济领域形成两极对峙局面 D.苏联工业日益脱离世界市场 【解析】本题考查 1929 年经济危机。材料反映了经济危机之后各国的工业总产值,说明美国等资本主义民 主国家经济恢复相对较慢,而德国、苏联等国家所占比例较大,说明经济危机的恢复与国家的经济制度密 切相关,故 A 项正确。 【答案】A 易错点 2 不能全面把握罗斯福新政 美国历史学家康马杰在《美国的思想》中说:“罗斯福与布莱恩、西奥多·罗斯福、拉福莱特、威尔逊并列为 20 世纪美国民主政治的五大领袖,是当之无愧的。在推进民主方面,他比林肯以来的任何总统都更加功绩 卓著;在巩固资本主义方面,他比汉密尔顿以来的任何政治家都尽力”。康马杰旨在强调 A.罗斯福新政实质上就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B.国家干预政策得到了一致认可 C.罗斯福新政维护并发展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D.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的经济 【错解】D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全面理解罗斯福新政以及对材料信息理解不到位。D 项本身说法没有 问题,是罗斯福新政的意义之一,但是材料信息“推进民主方面”强调的是政治方面的功绩,故不能选 D。 【正解】C 【解题思路】“在推进民主方面,他比林肯以来的任何总统都更加功绩卓著;在巩固资本主义方面,他比汉 密尔顿以来的任何政治家都尽力”说明罗斯福新政在推进民主政治和维护民主政治做出最大努力,C 正确; 罗斯福新政实质国家干预经济,A 错误;B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 中从经济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作用, 与材料信息“推进民主方面”不符。 点睛: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的体制改革, 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适应发展形势和缓和矛盾。罗斯福新政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 本主义私有制,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但并没有彻底消除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 济发展的新模式,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易错点击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1)新理论:国家对经济进行直接干预。 (2)新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经济运行机制调整为:市场自我调节+国 家行政直接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新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使资本主义制度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 起点。 (4)新制度:罗斯福新政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摸索出一条延长资本主义生命的可行途径。 2.影响 (1)渡过危机: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 (2)维护民主: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挽救了民主制度。 (3)改变生活: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如政府权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4)创新体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即时巩固 下图反映了 1929-1937 年美国工人失业率的变化情况,直接导致 1933-1937 年美国工人失业率逐渐降低 的有效措施是 A.推行“以工代赈” B.公布《存款保险法》 C.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D.实施《全国劳工关系法》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通过实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岗位,这样就降 低了失业率,符合题意的是 A 项,B 项主要针对的是金融行业,C、D 项针对的是美国的工业和劳资关系, 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A 易错点 3 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认识不全面 下表反映了 1913 年、1938 年、1973 年三个年份英国、法国、美国政府总支出占 GDP 的百分比。由此得出 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A.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复苏 B.三国政府逐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三国政府均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D.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 【错解】C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没有正确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从二战结束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理论。但是此时的国家干预增强并不意味着 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自由贸易的政策。并且题干说的是政府支出,无法得出贸易方面信息,与国家干预相 对应的是市场经济。 【正解】B 【解题思路】根据图表可知三个国家三个年份政府总支出所占百分比呈逐步上升趋势,说明三国政府逐步 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 B 项正确;马歇尔计划开始于 1947 年,美国、日本与西欧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出 现三足鼎立局面,A、D 与题干不符,排除;政府总支出所占的百分比逐步上升,并不能说明放弃了自由贸 易政策,故 C 项错误。 易错点击 全面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 1.表现 (1)生产力发展: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美国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 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2)生产关系调整:凯恩斯主义盛行,国家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 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 (3)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的进步和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4)阶级关系的变化:由于股票的分散和“新中间阶层”的兴起,阶级对立的情况发生了变化。 2.影响因素 (1)根本原因:科技革命与生产力的发展。 (2)内在动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经济危机和战争的影响,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 (4)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 (5)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与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新要求。 3.认识 (1)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是资本主义为克服危机,缓和矛盾 而进行自我调节和调整的结果。 (2)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3)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主动地进行自我调节,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也是为了与社会主义制度进行较量 而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改善措施,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好的经验。 即时巩固 对下图美国各个时期经济发展变化原因解读正确的是 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示意图 A.1950-1955 年增长率下降是因为第三世界的兴起 B.1955-1965 年增长率上升是受到朝鲜战争的影响 C.1975-1982 年低谷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D.20 世纪 90 年代持续地增长是受益于信息技术革命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第三世界的兴起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且其与美国 1950—1955 年经济增长率下降无 关,故 A 项错误。朝鲜战争的起止时间为 1950—1953 年,所以 1955-1965 年增长率上升与朝鲜战争无关, 故 B 项错误。1975-1982 年低谷是因为 1973 年经济“滞胀”现象的出现,故 C 项错误。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 经济持续地增长是受益于知识经济,受益于信息技术革命。故 D 项正确。 【答案】D 易错点 4 对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政策认识不清 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A 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B.B 理论崇尚自由放任政策 C.罗斯福新政是在 B 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D.A 理论在 20 世纪 80 年代复苏的重要原因是经济滞胀 【错解】A、B 或 C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政策和理论理解不清。解答本题,应首先 根据图片中两个理论出现的时间以及演变过程和所学知识判断,A 理论指的是自由主义经济理论,B 理论指 的是凯恩主义,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学生如果对 A、B 理论具体指向的是什么判断错 误,那么对选项的分析也就没有相应的理论依据,就会出现错选。 【正解】D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和凯恩斯主义。结合图示可知 A 理论是指工业革命时的自由 主义经济理论,B 理论是指凯恩斯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排除 A;凯恩斯主义 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 B;1933 年开始的罗斯福新政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凯恩斯主义 出现略晚于罗斯福新政,排除 C;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西方国家出现“滞胀”后,国家逐步减少对经济的干 预,自由主义理论复苏,故 D 正确。 易错点击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经济政策 1.重商主义:盛行于 17—18 世纪,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展开对外贸 易垄断,通过提高关税率及其他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 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2.自由主义: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提倡自由经营、自 由竞争、自由贸易,盛行于 19 世纪中后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3.凯恩斯主义: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反对自由放任,又被称为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反映了垄断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形成于罗斯福新政中,二战后在资本主义世界大规 模推行。 4.混合经济政策:20 世纪 70 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调整了经济政策, 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步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政策。 即时巩固 下表内容呈现的是 1977 年五个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据此可知 邮政 电站 煤炭工业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英国 100 100 100 100 75 加拿大 100 100 私有 75 75 联邦德国 100 75 50 100 100 日本 100 私有 私有 75 25 美国 100 25 私有 25 私有 A.资本主义国家全部模仿了计划经济体制 B.当时的英美两国国有经济比重最高 C.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相互学习 D.西方发达国家实行“混合经济” 【解析】由表中 1977 年发达国家在邮政、电站、铁路和航空等行业中的国有经济比重可知二战后,发达资 本主义国家纷纷通过建立国营经济的方式以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D 符合题意;A 说法本身不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美国的国有比重相对较低,B 不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西方国家加强对经 济的干预,没有涉及社会主义国家学习资本主义的内容,C 不正确。 【答案】D 【记忆点一】全面理解胡佛的政策 1.概况 (1)前期:胡佛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认为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否决国会的 经济方案,还采用“自愿原则”应对危机,在 1930 年大幅度提高关税,导致其他国家高筑关税壁垒,加剧了 世界经济危机,这种自由放任政策结果使美国经济掉入了“沟底”。1932 年经济危机进一步深化,失业人数 日益增加。 (2)后期:为了赢得选举,胡佛采取了两大举措:一是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贷 款;二是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但他依然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削减政府开支, 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结果并未缓解危机。 2.结果:胡佛采取的这些措施虽然已不是原来严格意义上的传统自由放任政策,对于减轻危机的确起过一 定作用,但是他依然是把自由竞争、自由调节、自由放任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并未摆脱自由放任的旧模 式。这种杯水车薪的措施,根本无法阻止形势的恶化,危机仍在发展,民众苦不堪言。 3.失败原因 (1)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错误地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完美无缺的制度,自身可以进行调节, 因而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鼓吹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但是自由放任造成的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内 的无政府状态,使经济长期处于混乱、失衡的状况,从而无法摆脱危机。 (2)胡佛在三十年代大危机期间屡次否认危机的原因在于美国自身,而把危机说成是由于外部原因所致。 如果认为危机的根源不在美国国内,胡佛也就绝不可能采取任何大的行动来改善和修补美国本身的经济制 度,也绝不可能采取任何含有大变革意义的反危机措施;即使迫于恶劣的经济形势而采取了某些措施,也 不可能真正治愈或战胜这场危机。这也是胡佛的反危机措施之所以不疼不痒、缩手缩脚,以致最终彻底失 败的根本原因之一。 【记忆点二】罗斯福新政内容 1.一个理念: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尽快摆脱危机。 2.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33—1935 年,着重于医治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提出复兴经济的法案和计划。 (2)第二阶段:1936—1939 年,着重于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 3.三个方面(3R) (1)救济(Relief):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 (2)复兴(Recovery):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 (3)改革(Reform):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 4.五个项目 项目 结果与影响 整顿财政金融 恢复了银行的信用,促进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复兴工业 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无序竞争 调整农业政策 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提高并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推行社会福利 客观上刺激了生产和消费,稳定了社会秩序 强化社会立法 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保障工人基本权利,提高工人的政治地位 【记忆点三】罗斯福新政“新”的表现及成功的原因 1.“新”的表现 (1)新的理论: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是对凯恩斯主义进行的大规模实践。 (2)新的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 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3)新的起点: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 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具体 体现。 (4)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二 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进入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2.新政成功的原因 (1)新政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始终都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生 产的无政府状态,生产和销售的矛盾常常导致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资产阶级千方 百计地寻找出路,罗斯福新政反映了这种要求。 (2)美国经济实力雄厚,给予了罗斯福政府足够的财政支持,如给农民发放补贴、兴建公共工程等。 (3)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障。 (4)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 (5)20 世纪 30 年代,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特别是凯恩斯主义,为新政做了理论上的论证。 【记忆点四】多元史观评价罗斯福新政 1.现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缓解了经济危机,探索出了 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2.社会史观:罗斯福新政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 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和了社会紧张局势。 3.生态史观:罗斯福新政中的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 保证了美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 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共同反映出社会主 义与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借鉴,这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记忆点五】20 世纪以来美国经济政策的演变 1.“自由放任”政策:从 20 世纪初到罗斯福新政前夕,美国一直奉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主要靠市场的自 我调节作用管理经济。 2.凯恩斯主义:从二战结束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主要实行凯恩斯主义,国家大力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3.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济政策:主要实行货币主义和供给主义,国家减小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4.20 世纪 90 年代的经济政策:美国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政策,既不完全自由放任,也不过度干 预经济,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一、选择题 1.(2018 年新课标全国Ⅲ卷) 表 1929~1931 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 时间 类别 1929~1930 年 1930~1931 年 烟煤业 -12.3 -19.1 金属矿业 -6.6 -18.3 制造业 -7.2 -11.3 据表可知,当时美国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2.(2018 年天津卷)1930 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该法案提高了 890 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 33 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 全面的贸易战。当时这种措施 ①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②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 ③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 ④推动了本国经济的恢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大危机刚爆发的时候,胡佛总统立即召集了一系列会议,竭力说服企业界的领袖们保持工资和物价的稳 定。此外,他还建议国会对公共工程增加拨款,联邦政府提高了各州在公路修筑方面的年度补贴,一座名 为“胡佛水坝”的工程也于 1930 年在科罗拉多河动工。材料表明胡佛 A.是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开创者 B.对危机采取了一定的干预措施 C.固守自由放任,拒绝任何形式的干预措施 D.干预经济的措施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4.如图是美国某一时期有关某事件的系列漫画。据漫画中的信息可知 A.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力度加大 B.人们生活日益追求平淡自然 C.自由市场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D.罗斯福新政的效果并不显著 5.下图反映了 20 世纪 30 年代的美国内外政策,依据史实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国家干预,扩大对企业的投资 B.“美国优先”,导致二战爆发 C.增强国力,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D.国家垄断,奉行贸易保护政策 6.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指出:大众消费时代开始于 20 世纪 20 年代,技术革命加上市场的发展和分期付款 购物法的传播,彻底打破了新教徒害怕负债的传统顾虑,最终导致消费社会的降临。由材料中可以得出美 国 A.经济政策需要调整 B.供求矛盾存在激化的危险 C.宗教观念受到冲击 D.科技进步拉动了民众消费 7.1935 年 8 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各州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特别在农村及正处于严重经济贫 困的地区,扩大和改善促进妇幼保健设施。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成立联邦储蓄保证公司 B.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C.建立养老保险制度 D.规定最高工时标准 8.1933 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立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到 1941 年为 止,共计招募了 250 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 740 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的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 施“最受欢迎”,“最无争议”,也“最为成功”。上述评论的主要依据是 A.政府将环境保护与失业救济并举 B.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C.政府把资源保护放到新政的首位 D.有效解决社会保障问题 9.1980 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 10%,有 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 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里根此举 A.践行了凯恩斯主义思想 B.有利于美国走出“滞胀”困境 C.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D.旨在保障底层民众的生活水平 10.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中指出:“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许多个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才没有人有控 制我们的全权。如果所有的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在名义上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 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对于哈耶克的主张,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倡导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 B.在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受到重视 C.与凯恩斯主义理念相一致 D.迎合法制化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 11.下图是一幅《欧盟福利》的漫画。该漫画的寓意是 A.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B.福利国家使欧盟每况愈下 C.发挥福利制度的正面效用 D.福利国家使欧盟不堪重负 12.1957 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凯斯·芬斯登在《纽约先驱论坛报》著文:“以前有过一个时期,只有 很少一部分人拥有一个不太富足和比较简单的生产资源。然而,自那时以后我们就逐步倾向于实行一种真 正的人民资本主义。”“人民资本主义”的主要含义是 A.建立福利制度,发展民生 B.实行社会财富的平均分配 C.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D.推动资本的社会化和分散化 二、非选择题 13.(2018 年江苏卷,节选) 美国最高法院建立于 1790 年,它在政治体制的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济危机为罗斯福扩充总统权力扫清了障碍。为了制止危机,此时的国会对总统要求的立法都一 一应允。根据司法审查权的原则,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而新政的政治理 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从 1935 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 为违宪。罗斯福决定改组最高法院,用增加法官人数的办法将支持他的人安排进最高法院,但他的改组计 划在国会遭到挫折。 ——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最高法院与罗斯福之间的矛盾及其产生的背景。(5 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 时间 经济思想 主张 16 世纪中期至 18 世纪中期 重商主义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 18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 30 年代 自由主义 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实行自由竞 争、自由贸易以及劳动、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20 世纪 30 年代 至 70 年代 凯恩斯主义 主张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积极干预 20 世纪 70 年代 以来 新自由主义 反对国家和政府对经济的不必要干预,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 ——摘编自颜昌盛《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与趋势及其影响分析》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 出所拟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