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课时双测过关(十八)酶的特性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教材)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课时双测过关(十八)酶的特性

课时双测过关(十八) 酶的特性 A 级——学考水平达标练 1.(2018·浙江 11 月选考)酶是生物催化剂,其作用受 pH 等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 A.酶分子有一定的形状,其形状与底物的结合无关 B.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其作用的强弱可用酶活性表示 C.麦芽糖酶能催化麦芽糖的水解,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 D.将胃蛋白酶加入到 pH=10 的溶液中,其空间结构会改变 解析:选 A 酶具有一定可变的几何形状,酶的活性部位与底物结合形状发生改变发挥 催化作用,作用完成后恢复原状,其形状与底物的结合有关;酶的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少数是 RNA,其催化作用的强弱可以用酶活性来表示;酶具有专一性,麦芽糖酶可以催化麦 芽糖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酶在过酸或过碱的溶液中会发生变性失活,胃蛋白酶的最适 pH 为 1.5 左右,加入 pH=10 的溶液中会使酶变性,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2.纺织工业上的褪浆工序常用两种方法:化学法,需用 NaOH 7~9 g/L,在 70~80 ℃ 条件下作用 12 h,褪浆率仅为 50%~60%;加酶法,用少量细菌淀粉酶在适宜温度下,只需 5 min,褪浆率达 100%。这说明( ) A.酶具有多样性 B.酶具有高效性 C.酶具有专一性 D.酶具有溶解性 解析:选 B 加酶法与化学法相比,加酶法催化效率较高,且少量的酶就具有较强的催 化效率,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3.(2018·山东学考)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不同细胞中可存在相同的酶 C.酶为其催化的反应提供能量 D.低温能破坏酶的空间结构 解析:选 B 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或 RNA;不同细胞中可存在相同的酶,如呼吸酶等; 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不提供能量;低温能抑制酶的活性,但不破坏酶的空间结构。 4.如图所示为过氧化氢被分解的速度曲线,其体现了酶的( ) ①化学本质 ②高效性 ③催化特性 ④作用条件较温和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解析:选 D ①过氧化氢酶的本质为蛋白质,但从图中不能得出;②酶的催化效率比无 机催化剂更高,使得反应速率更快,体现了高效性;③酶是高效的催化剂,这一点从酶能催 化反应进行可以得出;④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但从图中无 法得出这一信息。 5.现有 3 支试管甲、乙、丙,先向各试管内加入 2 mL 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图中所示 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斐林试剂检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结果是乙、丙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B.甲和丙试管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C.实验结果是甲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D.甲和乙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解析:选 A 实验结果是甲试管内出现了砖红色沉淀,乙、丙试管内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A 错误,C 正确;甲和丙试管对照,自变量是温度,故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B 正确; 甲和乙试管对照,甲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可催化淀粉水解,而乙试管中的胃蛋白酶不能水解 淀粉,故可说明酶具有专一性,D 正确。 6.(2019·佛山月考)下列与酶有关的实验设计,叙述正确的是( ) A.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只能是酶的种类 B.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pH 是无关变量 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 pH 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 解析:选 C 验证酶的专一性,可以是底物相同,酶的种类不同,也可以是酶种类相同, 底物不同;酶的高效性是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而言的,验证酶的高效性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温度是自变量,酶活性是因变量,其他因素如 pH 是无关变量;酶 的活性受 pH 的影响,每一种酶都有其最适 pH,pH 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甚至 失去活性,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 pH 时,应该设置多组接近最适 pH 的组别而且梯度差越小 越准确,不能只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过碱或过酸可能导致酶变性失活)。 7.如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变化曲线,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影响 ab 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浓度 B.影响 bc 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 C.若降低温度,b 点可能会上移 D.b 点时改变 pH,反应速率不变 解析:选 C 影响 ab 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bc 段反应速率不再随着底物浓 度的变化而变化,故影响 bc 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不是底物浓度,可能是酶浓度;从曲线图 中不能看出酶的最适温度是高于 37 ℃,还是低于 37 ℃,若降低温度,酶活性有可能升高,b 点会上移; b 点时改变 pH,酶活性改变,反应速率也改变。 8.某同学在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操作 步骤 分组 加入 2 mL 淀粉糊 加入 2 mL 蔗糖 溶液 加入 2 mL 清水 加入 2 mL 稀释 唾液 30 ℃ 水浴 滴入 数滴 碘液 试管 a √ √ 30 min √ 试管 b √ √ 30 min √ 试管 c √ √ 30 min √ A.a、b 两组对照,不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B.a、b、c 三组的结果分别为变蓝、不变蓝、变蓝 C.c 组用碘液作为指示剂无法判断蔗糖是否水解 D.水浴中保温的温度为无关变量,但不能说明温度对酶活性没有影响 解析:选 B a、b 两组对照,自变量为是否加唾液淀粉酶,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不能 说明酶具有高效性;a、b、c 三组的结果分别为变蓝、不变蓝、不变蓝;c 组用碘液作为指示 剂无法判断蔗糖是否水解,因为蔗糖本身与碘液也没有颜色变化;水浴中保温的温度为无关 变量,但不能说明温度对酶活性没有影响。 9.下面三个图中的曲线是某研究小组围绕探究过氧化氢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试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 1、2、3 所代表的实验中,实验自变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 1 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 2 曲线 bc 段产生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你的理解,图 3 曲线纵坐标最可能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图 1 的两条曲线中一组加入过氧化氢酶,另一组加入 Fe3+,所以自变量为催化 剂的种类,图 2、3 中只有一条曲线,则横坐标即为自变量。(2)图 1 中两条曲线对比,加过氧 化氢酶的反应速率快,而并未改变平衡点,说明酶具有高效性。(3)图 2 中 bc 段反应速率不再 变化,而过氧化氢是过量的,因此酶数量(浓度)是限制因素。(4)图 3 中横坐标为温度,而曲线 表示的含义与酶活性的曲线刚好相反,所以应表示反应物剩余量的多少。 答案:(1)催化剂种类 过氧化氢浓度 温度 (2)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3)反应受过 氧化氢酶数量(浓度)的限制 (4)溶液中过氧化氢的剩余量 10.下面的表格是某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 实验步骤 分组 甲组 乙组 丙组 ①淀粉酶溶液 1 mL 1 mL 1 mL ②可溶性淀粉溶液 5 mL 5 mL 5 mL ③控制温度 0 ℃ 60 ℃ 90 ℃ ④将新鲜淀粉酶溶液与可溶性淀粉溶液混合后分别恒温 ⑤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_________ (1)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________,在实验中应该控制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个)等 无关变量保持相同。 (2)实验④步骤为错误操作,正确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的第⑤步最好选用________(填试剂)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___________(填“反 应量”或“剩余量”)。 (4)如将实验中的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换为新鲜肝脏研磨液和过氧化氢溶 液,你认为是否科学?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自变量是温度,在实验中应该控制 pH、酶的浓 度、淀粉溶液的浓度、保温时间等无关变量保持相同。(2)酶具有高效性,探究温度对酶活性 影响实验中,应该先设置好酶和淀粉的温度,然后再将相应温度的淀粉和酶混合进行反应, 不应该将新鲜淀粉酶溶液与可溶性淀粉溶液混合后分别恒温,这样在温度变化过程中,酶就 将底物分解了。(3)淀粉与碘液作用变蓝,因此实验的第⑤步最好选用碘液测定单位时间内淀 粉的剩余量,淀粉的剩余量越多,说明酶活性越低。(4)温度会直接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故 不能用新鲜肝脏研磨液和过氧化氢溶液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1)温度 pH、酶的浓度、淀粉溶液的浓度、保温时间 (2)将新鲜淀粉酶溶液和 可溶性淀粉溶液分别恒温后再混合 (3)碘液 剩余量 (4)不科学 因为温度会直接影响过 氧化氢的分解 B 级——选考水平高分练 11.下列有关酶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宜选用过氧化氢酶,宜选用淀粉酶 B.若用淀粉和蔗糖来验证淀粉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来检测底物是否被分解 C.若用淀粉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可用斐林试剂来检测底物是否被分解 D.验证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时,可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 FeCl3 溶液作为对照组 解析:选 D 在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选用的试剂为过氧化氢与过氧化氢酶,由于 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也会发生化学反应,因此不宜选用淀粉酶;因为碘液只能检测淀粉是否分 解,而不能检测蔗糖是否分解,所以不宜用碘液检测两种底物是否分解;若用淀粉和淀粉酶 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自变量是不同的温度条件,不能用斐林试剂来检测,斐林试剂的使用 需要改变实验温度,对实验结果有影响;酶具有催化作用,无机催化剂也具有催化作用,酶 的催化效率高,验证酶的高效性时应与无机催化剂比较。 12.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将过氧化氢酶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随时 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活性,自变量有温度、时间 B.从图中可以得出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为 25 ℃ C.20~80 min,40 ℃下过氧化氢酶活性减小最显著 D.温度和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相同 解析:选 A 根据试题分析,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活性,自变量有温度、时间; 从图中可以得出过氧化氢酶保持活性的较适宜温度为 25 ℃,不能说明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 为 25 ℃;看图可知:20~80 min,45 ℃下过氧化氢酶活性减小最显著;温度通过影响酶活性 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底物浓度通过影响酶和底物的接触面积来影响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13.(2019·滨州期末)温度对甲、乙两种酶活性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酶保持活性的温度范围小于乙酶 B.在乙酶最适温度时,甲酶已失活 C.如果甲是蛋白酶,那么乙酶可能是它的底物 D.随着温度的增加,两种酶的热变性速率表现出先减少后 增加趋势 解析:选 D 由题图可知,甲酶保持活性的温度范围为 0~50 ℃,乙酶保持活性的温度 范围为 10~70 ℃,甲酶保持活性的温度范围小于乙酶;由题图可知,乙酶在 60 ℃左右活性 最高,此时甲酶已失活;乙酶的成分可能是蛋白质,蛋白质是蛋白酶的底物;由酶的特性可 知:随着温度的增加,两种酶的热变性速率一直在增加。 14.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甲、乙、丙三个实验组,各组温度条件不同, 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结果 如图。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在 t 时刻之后,甲组曲线不再上升,是由于受到底物量的限 制 B.丙组产物浓度长时间不再增加,是由于高温使酶变性失活 C.若甲组温度大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不可能大于甲组温度 D.若甲组温度小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不可能大于乙组温度 解析:选 C 在 t 时刻之后,甲组曲线不再上升,是由于受到底物数量的限制;丙组产物 浓度达不到平衡点,说明高温使酶变性失活;甲组比乙组提前达到平衡点,说明甲组更接近 最适温度,若甲组温度大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可能大于甲组温度;甲组比乙组提前 达到平衡点,说明甲组更接近最适温度,若甲组温度小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不可能 大于乙组温度。 15.为验证 pH 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考虑酸碱对淀粉水解的影响),某同学具体的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在 1~5 号试管中分别加入 0.5%的唾液 1 mL。 ②分别向 1~5 号试管中加入 0.5%的淀粉液 2 mL, ③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 3 mL。使各试管中的 pH 依次稳定在 5.60、6.20、6.80、 7.40、8.00。 ④将 1~5 号试管均放入 37 ℃温水中恒温水浴。 ⑤反应过程中,每隔 1 min 从第 3 号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 1 滴碘液 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 5 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结果如表所示: 项目 1 2 3 4 5 pH 5.60 6.20 6.80 7.40 8.00 颜色 ++ + 橙黄色 + ++ 注:“+”表示蓝色程度。 (1) 实 验 设 计 中 , 因 变 量 是 ____________ 。 实 验 过 程 中 选 择 37 ℃ 恒 温 的 理 由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反应速率过快,应当对唾液进行怎样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同学的操作中有一处错误,请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表中信息,因变量是颜色变化。温度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 适宜,因此实验过程选择 37 ℃恒温是为了排除温度因素对结果的干扰,且 37 ℃ 是唾液淀粉 酶起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2)由于淀粉遇碘液变蓝,而 3 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 淀粉已被完全分解。(3)反应速率较快时,可对唾液加水稀释,从而减慢反应速率。(4)该同学 的操作应将步骤③移到②之前。(5)根据表中信息可知,该实验结论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 pH 的影响,唾液淀粉酶最适 pH 约为 6.80,高于或低于此 pH 时酶活性逐渐降低。 答案:(1)颜色变化 保证温度恒定,排除温度对实验过程的干扰;37 ℃是唾液淀粉酶的 最适催化温度 (2)淀粉已经完全分解 (3)适当稀释唾液 (4)将步骤③移到②之前 (5)唾液 淀粉酶催化的最适 pH 约为 6.80,高于或低于此值,酶的活性都会降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