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1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散文教案(全国)14
2019届一轮复习 散文 教案(全国) 文章的内容要点,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概括内容要点,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者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主要有三大题型:层(段)意概括题,主旨概括题,特定信息概括题。其中特定信息概括题是考查重点。对于内容要点概括而言,做答时应做到“点要全、语要精”,条理简明。 题型一 层(段)意概括题 一、什么是层(段)意概括 [理在书中] 层(段)意概括就是对文章某段或某几段的段意进行概括。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概括某段段意;二是概括多段落的层意。 [教材举隅] 回扣教材 《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在所描写的四幅画面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请概括每幅画面的内容及其特征。 标答分析 参考答案:①第一幅画面:月下小径。写了小煤屑路和许多树,具有幽僻、寂寞的特点。②第二幅画面:月下荷塘。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具有幽静、淡雅的特点。③第三幅画面:荷塘月色。写了月光、青雾、树影,具有朦胧、缥缈的特点。④第四幅画面:荷塘四面。写了树色、树姿、远山、蝉声、蛙声,具有阴沉、模糊的特点。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层(段)意概括。先审读题干,明确概括的区域为文章二至六段。阅读这些段落,可知概括对象分别是小径、荷塘、月色和荷塘四周的景物;再进一步读文,勾画重要词句,包括景物意象、修饰语等;最后分别概括每幅画面,列举景物意象,归纳其特点。 二、怎样考层(段)意概括 [题在书外] 审题定向 题干示例 层(段)意概括即概括文章某段或某几段的段意。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概括”等作答动词和“内容”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2011·湖北高考)请概括本文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才子赵树理》) 三、怎样答层(段)意概括 [学考贯通] 层(段)意概括解题2方法 1.提取词句法:对于直接概括某段段意题,如果有中心句或结论句或关键词,直接提取即可。 2.层意相加法:没有中心句、结论句、关键词的段落,首先要确定段落叙述或描写的对象,然后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各层层意相加。 另外,对于多段落的层意概括题,既要注意段内的层次要点,又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如是并列、对照关系的,要把多个段落的意思有机结合;如是层进、转折关系的,要重在后者,又不能忽略前者;如是总分(分总)关系的,要抓住总说部分概括。 [例一] (2011·湖北高考·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赵树理很有幽默感。赵树理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不同。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赵树理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他爱给他的小说里的人起外号:翻得高、糊涂涂……他写的散文中有一个国民党小军官爱训话,训话中爱用“所以”,而把“所以”联读成为“水”,于是农民听起来很奇怪:他干嘛老说“水”呀?他写的“催租吏”为了“显派”,戴了一副红玻璃的眼镜,眼镜度数不对,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农村的土路上走。他抨击时事,也往往以幽默的语言出之。有一个时期,很多作品对农村情况多粉饰夸张,他回乡住了一阵,回来做报告,说农村的情况不像许多作品描写得那样好,农民还很苦,城乡差别还很大,说,我这块表,在农村可以买五头毛驴,这是块“五驴表”!他因此受到批评。 请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2分) [自主尝试] [解题指导] 这是一道层(段)意概括题。 本段的段首句就是中心句,“赵树理很有幽默感”。后面的文字围绕赵树理的幽默感展开详述,先写赵树理的幽默与老舍的幽默不同,突出赵树理“农民式的幽默”,然后又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在作品中描写人物时的幽默,一个层次是在现实中抨击时事时的幽默。后面的两个层次都有关键词句:“爱给他的小说里的人起外号”“他写的散文中”“他写的‘催租吏’”“他抨击时事”“也往往以幽默的语言出之”。 [参考答案] 本段主要写赵树理“农民式的幽默”:他在作品中描写人物,现实中抨击时事,都以富有乡土气息的风趣语言出之。 题型二 主旨概括题 一、什么是主旨概括[理在书中] 主旨,就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作者对人、事、景、物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感情倾向。 在散文阅读题中,对主旨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教材举隅] 回扣教材 请概括《小狗包弟》一文的主旨。 标答分析 参考答案:文章讲述了小狗包弟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悲惨遭遇及其留给作者的永难磨灭的创痛,表达了作者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表现了作者勇于解剖自己、敢说真话的品质。 答案分析: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先明确这是写物类的散文,以记叙为主,通过写一只小狗的故事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再看标题是“小狗包弟”,背景是文革时代,由此可推知,本文借小狗的故事表达对人生、时代的感悟。再精读文章,关注首尾段,关注结构层次,勾画关键句,如“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等。综合来看,文章是借小狗包弟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表现了作者勇于解剖自己、敢说真话的品质。 二、怎样考主旨概括[题在书外] 审题定向 题干示例 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分析”等作答动词和“主旨”“启示”“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1)(2014·湖南高考)概括全文主旨。(《粮食》) (2)(2012·山东高考)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被时间决定的讲述》) 三、怎样答主旨概括 [学考贯通] (一)主旨概括“5方法” 1.解读题目法。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如2013年高考四川卷中《负重的河流》。有的题目即使没有点明主旨,也往往与中心意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 2.分析首尾法。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揭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样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3.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文章主旨。 4.因文而异法。(1)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做出评价或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2)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抒发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3)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社会、生活的揭示或评价。 5.借助背景法。借助注解,了解相关时代背景,由此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主旨概括的答题模板 概括主旨的格式一般为:概述文章内容(本文通过记叙……,塑造了……形象)+写作意图(表达了……,抒发了……情感愿望)。 [例二] (2014·湖南高考·有改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粮 食 学 群 人和人见面,会问上一句:吃饭了吗?后来人们认为这样的问法很土,多半不这样问了。可是在乡下,那些种粮食的人,依旧这样问着。种粮食的人知道,他们问的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一桩事,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 阳光在泥地上扎根生长,那便是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植物动物,用不同的方式获取阳光,最后又把它们身上的阳光传递给我们。它们就是我们的粮食。人类的一切,无不根植于粮食之中。无处不在的粮食,恰恰又是最容易被忽略被蔑视被糟蹋甚至被篡改的东西。 农业时代,就是将一些植物和动物生长直至走向餐桌的过程完整地置于人的面前,让人参与其中。一粒稻谷,从发芽到分蘖抽穗,到最后长成谷粒,那是天和地还有人一同来到一株稻秧上的结果。为了这,你需要一块合适的土地,需要将人与畜的劳作连同肥料一起加入泥土,还需要一份阳光一份雨水。稻子长成了,鸟会飞过来啄走一些,还有一些,会从人的收获中悄悄溜走,逃进泥土的怀抱。这样一粒经历了艰辛曲折甚至是传奇一生的稻子,当它来到餐桌上时,人怎么会随随便便对待呢?农夫和他们的妻儿都相信,糟蹋粮食会遭电打雷劈。 养一头猪是一个家庭屋顶下的大事件。一个“家”字早就说出了一头猪在家庭中的地位。一家人就像对待命根子一样对待它,喂它养它,为它搔痒,为它梳理毛发,清除上头的虱子。当年,我的爷爷奶奶就这样在家里养猪。 猪养大养肥了,整个村子都知道。一头猪大了,就得送往肉食站,就像男儿大了就得出门,女儿大了就得出嫁一样。送猪的头天晚上,奶奶特意往猪潲里多放了些红薯皮和糠,爷爷奶奶一齐过去,看着它吃。看它吃得那样开心,两位老人都有些于心不忍:它不知道这是它的最后晚餐。 送猪用的独轮车已经备好,奶奶特意在上头垫了一只麻袋,这是她能够为她的猪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独轮车转动起来,一路上的坎坷,全都通过那只上了辐条的木轮来到猪身上,在它腹部和臀部的肥膘上颤动、晃荡。猪跟着颠簸一路哼哼唧唧,起伏大叫得也响,叫得响肥膘也荡得汹涌一些。那不是一般的肥膘,那是春荒时的粮食,一家人的命根。路的一端传来奶奶的呼唤: “猪娃子耶,回来哟!” 像是招魂,又像在呼喊着粮食。 大机器时代,人与食物,生命与他的源头被切断。来到人们面前的,只剩大米、面粉和肉食。甚至连这些都不是,只是米饭、面包和精美的菜肴,或者干脆就是一包包袋装的食品。一头接一头的猪或牛,被倒挂在流水线上,就那么嗞的一下 ,顷刻被一分为二,分别流向两边的生产线,被切割被包装,成为食品流向市场。轰鸣的机器对食物对生命不再怀有敬意,只有喧腾与暴力,再加上冷血与不可一世的狂妄。机器颠覆了粮食,也在颠覆吃粮的人和吃本身。吃饭成了工作,成了闲暇,成了友谊,成了角力场,成了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化肥和激素应运而生,改写了季节,改写了雨水,改写了大地和太阳的行期,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通往食物的路变得简单快捷,变得容易。农药又恰好可以代表人类的贪婪与凶恶在这个世界上出席,删改本属于上天的事情。人对于食物不再怀有敬意,有的只是贪婪的占有,只是吞噬撕咬带来的快感。饥饿已经远去,食物因多而贱,没有了饥饿,我们拿什么去尊敬食物呢?对食物的敬意没有了,我们拿什么去尊敬自己呢? 小的时候,看到我的老祖父拾掇撒落的饭粒放进嘴里,一粒,两粒,缓缓地咀嚼,仿佛在从事一项极其庄严、极其神圣的事业。是啊,这是我们一生都要从事的事业。我们一生中的哪一天停了下来,生命也会随之停顿。 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一家人围着一张桌子晚餐的情景:整个屋子只为这样一件事情而存在,油灯因为它而照耀,地球为了它从白天转到了夜晚!那时候,我们吃得最多的是红薯;那时候,我们讨厌红薯。但恰恰是这些红薯,还有少量稻米把我们喂养成人。红薯、麦子和稻米,正是它们决定了我后来的人生。后来我们看事物想问题,都带上它们的痕迹。 从一粒稻米身上,我听到一条江的流声,听到雪山在冬眠,又听到阳光在催它上路,听到云在飘,风在吹,雨水和泥土在窃窃私语。由此我知道,世间万事,人心的重量,全都可以用一颗麦子或是一粒稻米来称量。我知道,粮食不但进入血肉,也成了我们的灵魂。 (选自《散文》,2013年第10期。有删节) 概括全文主旨。(2分) [自主尝试] [解题指导] 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 这是写人叙事类散文,以记叙为主,通过写粮食的故事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文章先通过人们见面的问话以及养猪卖猪的细节描写,表现乡下人对粮食的珍惜之情。然后写大机器时代,人们看到的是食物而不是粮食,因此就对粮食没有了敬意。文章最后三段,作者先回忆了祖父对粮食的虔诚之心,然后写一家人对粮食的珍惜,最后写粮食成了我们的灵魂。由此可以看出,文章主要写了对粮食的歌颂,表达了应珍爱粮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文章充满温情地叙写了农业时代粮食与人的血肉联系,并以之与大机器时代粮食生产、消费方式进行对比,表明了粮食是我们生命的源头和全部,表达了应珍爱粮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思想感情。 题型三 特定信息概括题 一、什么是特定信息概括 [理在书中] “特定信息”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教材举隅] 回扣教材 《囚绿记》中,作者眼里的绿枝条有着怎样的特点?请概括并简要分析。 标答分析 参考答案:①具有美的特点。如“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婆娑的摆舞”等描写。②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如作者写到“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等。③是柔弱的。如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好像病了的孩子”。④是倔强、坚强的。如“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特定信息的概括。题干明确指出该题概括的信息点是“特点”。文中重要信息有:第⑦段“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婆娑的摆舞”,写出绿枝条美的特点;第⑧段“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等,写出绿枝条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第段“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第⑬段“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写出绿枝条倔强、坚强的特点;第⑪段“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好像病了的孩子”,写出绿枝条柔弱的特点。 二、怎样考特定信息概括[题在书外] 审题定向 题干示例 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写出”等作答动词和“意义”“原因”“精神”“意义”等表答题方向的词语。 (1)(2017·天津高考)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挺拔之姿》) (2)(2016·天津高考)作者深情地诠释了母语的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在母语的屋檐下》) (3)(2015·山东高考)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四堡雕版》) 三、怎样答特定信息概括 [学考贯通] (一)特定指向信息概括3步骤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概括指向 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一方面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 第二步:厘清思路,确定概括区间 不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必须要厘清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第三步:检索提炼,整合答案要点 在确定信息存在的区间后,要逐段提炼,分类整合。分类整合的标准有两个: 一是看赋分,一般而言,若赋分为4分,应有2个要点或者4个要点,基本上是1个要点1分或者2分;二是合并同类求同存异,就是说提炼出来的信息要点难免有同类信息,这个时候要将同类信息合并为一个要点,避免答案要点交叉重复。 (二)信息检索提炼3方法 摘取法 有些信息显示在重要句子中,概括时可摘录句子或句子中的重要词语。 合并法 需要概括的内容往往不是一个方面,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有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分别摘取出来并组合在一起。 层析法 需要概括的内容,文中无明显的对应关键句时,则可将原文内容分层,层层分析后归纳概括。 [例三] (2016·天津高考)阅读《在母语的屋檐下》(原文见第2讲[例四]),完成后面的题目。 作者深情地诠释了母语的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8分) [自主尝试] [解题指导] 这是一道特定信息概括题。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概括指向 题干明确指出该题概括的信息点是“母语的多重意义”。 第二步:厘清思路,确定概括区间 该题的答题区间为文章全部。 第三步:检索提炼,整合答案要点 从全文检索关键词句,如:第一段“两人干脆用家乡话谈起来”,第四段“在母语的呼唤、吟唱和诵读中,我们张开眼睛,看到万物,理解生活,认识生命”,第五段“它们宜于意会,难以言传”,第六段“文化有着自己的基因”,第十段“牢牢守卫了一种古老的文化”,第十三段“一种返归家园之感”,第十五段“成为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整合这些信息,规范作答。 [参考答案] ①母语可以拉近彼此关系;②母语最早打通人与世界的联系;③母语可以自由地抒情状物;④母语包蕴文化基因,守卫民族文化;⑤母语给人以家的归宿感;⑥各民族用自己的母语创造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