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浙江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新方案精练:小说考点分类练(三) 手法、语言类(手法赏析、语言赏析)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浙江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新方案精练:小说考点分类练(三) 手法、语言类(手法赏析、语言赏析) Word版含解析

- 1 - 小说考点分类练(三) 手法、语言类(手法赏析、语言赏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20 分) 一棵树的非正常死亡 梅 寒 这是一个夏日黄昏,西天的云霞像着了火。画家走在村中央那条铺满木屑的水泥路上, 被深深地震撼了。村子不大,只有一条街,街的两边,林林总总,是形态各异的根,弯曲遒 劲的,内部中空的,与山石紧紧胶着在一起的……光滑的横断面,大多已变得模糊不清,看 不出根的年轮了。但只看那比圆桌面还要大的断面,就能知道,那些根的上面,曾经支撑着 多少棵参天巨木。 那些树根是从不远处的原始森林里运出来的,运到村里来,经过那些能工巧匠的安排, 一棵棵黑乎乎毫无美感的根便有了艺术的灵魂,成了都市雅人喜欢的根雕。这些,是画家从 路边一位正在加工根雕的少年嘴里打听来的。 少年黑瘦,十五六岁的样子,却能熟练地操作手中的电锯、电钻,将面前树根上多余的 部分切除掉,打磨,清洗,抛光,一只栩栩如生的雄鹰已渐露雏形。 “我们这一带现在都在做这个,没人出去打工。打工才能赚几个钱?我们一座根雕卖出 去,就是十几万。”少年耳朵后面夹着一支香烟,眯起一只眼睛打量他手上的作品。“干这 一行,眼睛要毒,给你一段树根,你要一眼看出它里面藏着的东西,是人是马,是虫是鱼, 顺势给它做出最好的造型,那样才会卖一个好价钱。不然,就白瞎了好树根……”面对一脸 惊奇的画家,少年侃侃而谈。 少年十岁就开始跟随父亲一起学习做根雕了。 画家听得愣住了。他想再问些什么,终究没再问下去。旁边少年的父亲,已经发出不太 友好的暗示:“您看好什么没有?看好了就谈谈……” 画家仓皇而逃,逃离少年和他的父亲,也逃离噪音与木屑飞溅的村子。 那些已经成品的根雕——巨型的狮子,脑门油亮笑口常开的弥勒,在黄昏的余晖里闪烁 着耀眼的光芒。它们,已经不再是根,运到都市人的豪宅庭院里,摇身一变,就成了象征财 富与身份的艺术品。画家却无法看到那些,或者说,他是无法忍受自己看到那些。刺耳的电 锯声里,他听到一种越来越清晰的哭泣声。是根的,是那些没有了根的树的,是没有树与根 的大山的。 画家疯了。在亲人朋友的眼里,他那个举动无疑是疯狂的。他背着画夹逃离加工根雕的 村子,回到自己生活的都市。他把自己那些年所收藏的画——自己的,他人的,一律低价出 手。他把自己唯一一所栖身的房子也卖掉了。画家急需要钱,而那些钱,在外人的眼里,就 是拿树叶往巨大的黑洞里填——画家要拯救森林,拯救那些非正常死亡的树。那些树,那些 根,原本的命运是在深山里终老,自生自灭,而不是变成供人赏玩的根雕,置于有钱人家的 - 2 - 屋宇庭院。 画家仍然画画,却不再画小桥流水枯藤昏鸦。他只画树桩,只画原始森林里那些参天的 古木,被齐根锯倒,黑乎乎的树桩上,站着孤零零的鸟或者游走着几只孤单的蚂蚁……那些 画,不是他凭空想象出来的,是他在层峦叠嶂的原始森林深处遇上的。 画家把那些画拿到都市里,不为换钱,只为唤起人们心底的一种意识。如果没有那么多 的人玩赏根雕,这个世界还会有那么多哭泣的树吗? 那片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绵延生息了多少年了啊!画家进去时,忍不住抱着一棵巨大 的香樟树哭了。他听说,有人已经打算要承包下那片林。在商人的眼里,那片林就是一只巨 型的聚宝盆。成片合抱粗的古树下面,藏着价值上千万的根雕。 画家辗转反侧,最后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去见当事人——他要承包那片林。画家最终 以不菲的价格把那片林承包下来。他只要守护权,不要拥有权。这是傻瓜才肯的交易。 两间小木屋,一个篱笆小院,是画家自己一点一点搭建起来的,就在林的深处。画家的 生活,从此以那两间小木屋为圆心,以他的那片森林为半径。他徜徉在那片鸟语花香的世界 里,画画,与树对话,也充当树们的卫士。如果有哪个胆敢来冒犯他的树,他手中的长枪、 长叉绝不答应。 那样的生活,清苦,却不寂寞。 多少次旭日东升,在灿烂的晨光里,画家在家门前的小坡上画画。画树,那些沐浴在时 光里的树,欣欣向荣,枝繁叶茂,不再是树桩。他的那片森林里,自从他来,就没有出现过 新的树桩了。 画家很天真也很乐观,他想,等那片林保住了,他再转向下一片林。 然而,画家终究是没等到转向下一片林。他死了。在某天清晨,在他画画的树下,他倚 着树根,睡着了…… 没人知道画家的死因,只有人们走过他生活过的那片森林时,偶尔会提起:“听说这里 曾经来过一位年轻的画家……” 风吹过,满林的树叶呜呜咽咽,如泣如诉,似问,似答…… (有删改) 1.文中多角度描写了十五六岁的少年,有何用意?请概括作答。(4 分) 答: 解析:作答本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从内容上看,本文主要写了画家保护 森林的高尚行为,而少年从十岁就开始跟随父亲学做根雕,认为做根雕才能挣大钱,可见他 缺少环保意识,俨然成了一个唯利是图之人,以小见大,反映了人们的环保意识普遍薄弱; 从结构上看,对少年以做根雕谋生的描写,恰好与下文画家倾其所有保护森林的举动形成鲜 - 3 - 明对比,衬托了画家环保精神的难能可贵。 参考答案:①突出十五六岁的少年唯利是图,交代环保意识在孩子身上泯灭的现状,反 映了人们环保意识的薄弱;②与下文画家的环保行为形成鲜明的对照,衬托了画家环保精神 的难能可贵。(4 分) 2.(语言、手法赏析)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 分) 答: 解析:作答此类试题,一要找出句子使用的艺术手法;二要结合文章相关内容,指出使 用这种手法所起到的作用。如本题中,“刺耳的电锯声里,他听到一种越来越清晰的哭泣声” 是听觉描写,而“哭泣声”则赋予了根、树、大山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手法,作者这样写, 形象生动地揭露了做根雕者为了个人利益大肆破坏环境的罪恶,表达了对森林的不幸遭遇的 同情;另外,“是根的,是那些没有了根的树的,是没有树与根的大山的”由小及大,层层 推进,由此可见做根雕带来的破坏并不止一根、一树,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做根雕对生态破坏 之严重。 参考答案:①运用听觉描写,用电锯“刺耳”的声音揭露唯利是图的做根雕者破坏环境 的罪恶。②使用拟人手法,赋予根、树、大山人的情态,通过写它们的“哭泣声”,传达出 作者的同情。③由“根”到“没有了根的树”再到“没有树与根的大山”,由小及大,层层 推进,揭示了做根雕对于生态的严重破坏。(答出一点给 1 分,答出两点给 3 分,答全给满分) 3.根据全文,分析画家守护森林的生活“清苦,却不寂寞”的原因。(5 分) 答: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找到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即“那样的生活,清苦,却不寂寞”。 然后分析“那样的生活”具体指怎样的生活,从而可得出“清苦,却不寂寞”的原因。结合 文章内容可知,“那样的生活”是指画家倾尽钱财,守护森林的生活。“清苦”是因为他为 获得森林的守护权倾尽所有,独自居住在森林深处,生活条件简陋;“不寂寞”是因为在森 林中,他可以画画,与树对话,充当树的卫士,精神生活丰富多彩。据此,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①画家为了获得森林的守护权,倾尽钱财;(1 分)自己在森林深处搭建两间小 木屋,在篱笆小院生活,生活清贫。(1 分)②画家在森林中画画,与树对话,驱赶冒犯森林的 人,享受着内心的宁静与充足,不感到寂寞。(3 分) 4.文章标题“一棵树的非正常死亡”有多重意蕴,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 4 - 解析:题干要求分析文章标题的意蕴,实际上指向的是作品的主题。具体作答时,要由 浅到深,从标题的表层义到标题的深层义进行分析。“一棵树的非正常死亡”中,“非正常” 是分析的关键点,从表层义上看,“非正常”指的是人们为了获取树根做根雕而肆意砍伐树 木,所以一棵树的死亡是“非正常”的。从深层义上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画家比作一 棵树,画家因保护森林,死在了森林里,这也是“非正常”的;树与画家的“非正常死亡”, 暗示了人们生态意识的严重匮乏,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控诉与悲痛之情。据此不难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①一棵树本应自生自灭、终老深山,现在人们为了用树根做供人赏玩的根雕 而大肆砍伐树木,树木的死亡是非正常的。②运用了比喻,把画家比作一棵树,画家本应画 画,过着平凡的生活,却因为拯救森林而死去,他的死是非正常的。③树与画家的“非正常 死亡”,折射出人们生态意识的严重匮乏,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痛与不满。(每点 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20 分) 流光似水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节日一到,孩子们又提出了买一条手划艇的要求。 “行,”爸爸说,“等咱们回到卡塔赫纳就买。” 但九岁的托托和七岁的乔尔比父母想象的执拗得多。 “不,”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现在就要,在这儿就要。” “可是,”妈妈开口了,“要想在这儿航海,你们只能打开浴室喷头放水了。” 她和丈夫的话都没有错。他们在西印度卡塔赫纳的家有个带海湾船坞的院子,还有一个 可容两艘大游艇的棚舍。而在马德里,他们全家挤在卡斯特拉纳街 47 号的五楼公寓里。可是 他俩曾经答应孩子们,如果他们得了全班第一,就送他们一艘有六分仪和罗盘针的划艇。孩 子们做到了。于是爸爸把这些都买来,那是一艘漂亮的铝艇,吃水线有一道金色条纹。 “小艇在车库里。”午饭时爸爸说,“问题是车库也没多大地方了,而且没法拿上来, 走电梯或者楼梯都不行。” 可是第二个礼拜六下午,孩子们请同学帮忙把小艇搬上楼梯,好不容易才搬到女佣房。 爸爸说:“恭喜!现在呢?” 男孩子们说:“没怎么样啊,我们只是要把小艇搁在房间里,现在已经放进来啦。” 又一个礼拜三...,爸爸妈妈照例看电影去了。孩子们成了家里的大王兼主子,他们关上门 窗,打破客厅里一个亮着的灯泡。一股清凉如水的金光流泻出来,他们任由它流到近三英尺 深;于是关掉电门,拿出划艇,就在屋内的小岛之间随意航行。 这次神奇的冒险是我参加一期家用品诗歌研讨会,说了几句玩笑话的结果。托托问我为 什么一碰开关灯就会亮,我没有勇气多思考。“光就像水,你一扭开水龙头,它就出来了。” 我说。 于是他们每礼拜三...晚上继续行船,学习使用六分仪和罗盘针,等他们的父母看完电影回 - 5 - 家,总发现他们在干干的陆地睡得像天使。几个月后,他们渴望走更远,就要求全套的潜水 装备,包括面具、鳍状肢、氧气筒和压缩空气枪。 父亲说:“你们把一艘不能用的划艇放在女佣房间已经够糟了。现在你们还要潜水装备, 岂不更糟糕。” “如果我们第一学期赢得‘金栀子花奖’呢?”乔尔说。 母亲惶然说:“不,已经够了。” 父亲责备她太强硬。 她说:“这两个孩子该尽本分的时候,连根钉子都赢不到。可是为了得到他们要的东西, 他们什么奖都拿得到,连老师的位子都能抢到手。” 最后父母既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可是到七月,托托和乔尔各获得一个“金栀子花奖”, 且获得校长公开表扬。那天下午,他们没有再开口,就在卧室里发现两套未拆封的潜水用具。 于是下一个礼拜三...,他们的父母在电影院观赏《巴黎最后探戈》的时候,他们把公寓注满了 深两寻(约十二英尺)的金光,像温驯的鲨鱼在床铺等家具底下潜游,从光流底部打捞出不少几 年来迷失在黑暗里的东西。 在年终颁奖大会上,俩兄弟被赞誉为全校典范,获颁杰出奖状。这次他们用不着开口, 父母主动问他们要什么。他们非常讲理,只要求在家开个宴会招待同班同学。 下一个礼拜三...,他们的父母正在观赏《阿尔及尔战役》时,卡斯特拉纳街的行人都看见 一道光瀑从一幢树影掩映的旧楼上流泻下来,溢出阳台,一股一股沿着房屋正面倾注而下, 金色洪流急奔下大道,一路照亮了整个城市,直亮到瓜达拉巴。 救火队为应付这个紧急状况,撞开五楼的门,发现公寓满是金光,一直淹到天花板。豹 皮沙发和安乐椅在吧台流出的酒瓶和大钢琴间高高低低漂浮着,钢琴上的马尼拉罩巾载浮载 沉,像一条金黄色的软骨鱼不停地扇动。家用品诗意盎然,自己长了翅膀在厨房的天空飞翔。 孩子们跳舞用的军乐队乐器,在母亲水族箱里游出来的彩色鱼儿间漂来漂去,那些鱼是浩瀚 的金光沼泽里唯一活生生而且快快乐乐的动物。 大厅那一头,托托戴着潜水面具和仅够抵达港口的氧气,坐在船尾,随浪潮摆动,手握 紧双桨,正在找灯塔;乔尔浮在船头,还在用六分仪寻找北极星;满屋子漂浮的是他们的三 十七个同学,有的正往天竺葵花盆里撒尿,有的正在唱改了歌词来嘲弄校长的校歌,有的正 从爸爸的酒瓶偷喝一杯白兰地酒……就这样化为永恒。他们同时扭开太多灯,公寓泛滥成灾, 圣茱丽安纪念小学的整整两个班学生遂淹死在卡斯特拉纳街 47 号五楼——在西班牙的马德 里,一个夏天像火烧、冬风冷如冰、没有海洋也没有河流、内陆根性的居民永远学不会光海 航行术的遥远城市。 5.概括小说中兄弟俩的形象。(4 分) 答: - 6 - 解析:分析人物形象,先要从文本中找出与人物有关的语言、动作、神态、肖像、心理 等描写内容,再从这些内容中分析出人物的性格。孩子们执意要买手划艇,说明他们执着; 打破客厅的灯泡,把灯光想象成水,说明他们富有想象力;为了得到手划艇和全套的潜水装 备,他们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说明他们积极上进;所有的举动都说明他们好奇心强, 天真顽皮。 参考答案:①天真顽皮(或“好奇心强”);②富有想象力;③好学进取(或“积极向上”); ④执着(或“执拗”,或“行动力强”)。(答出一点得 2 分,两点得 3 分,三点得 4 分。其他 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6.(手法赏析)解释小说中多次出现的“礼拜三”的含义,简析其在叙事结构上的特点及 作用。(5 分) 答: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先解释“礼拜三”的含义。孩子们的主要活动都是在礼拜三进行 的,这个时候,父母都不在家,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安排自己的活动,所以,这是一个隐 喻,即一个不受约束的自由时空。其次要分析它在叙事结构上的特点及作用:“又一个礼拜 三”“每礼拜三”“下一个礼拜三”等是以时间为序,使故事发展脉络清晰;这个时间节点 重复出现,形成一个循环叙事结构,使得故事更具戏剧性。 参考答案:含义:隐喻一个摆脱一切世俗束缚与标准的自由时空。结构特点及作用:① 按时间顺序叙事,使故事发展脉络清晰(或“按时间展开故事,推进情节”,或“以时间为线 索,推动情节发展”)。②重复的时间设置形成一个循环叙事结构,增加故事的戏剧性与神秘 感。(含义 1 分,答出“自由时空”之类意思即可。结构特点及作用每点 2 分,第②点只答出 “循环叙事结构”“戏剧性”之一可得 1 分。意思对即可)。 7.(手法赏析)马尔克斯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曾宣称:“在我的小说里,没 有任何一行字不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结合这句话,从“魔幻”与“现实”的关系角 度简析本文的写作特点。(5 分) 答: 解析:本题要求从魔幻与现实的关系角度来分析作品的写作特点,其实就是分析虚构与 真实的关系,答题时,分析小说情节,尤其是细节的真实以及主题的真实即可。比如,“光 海”和真实大海有相似之处,“光海”之中,东西都能漂浮起来;孩子们有真实的手划艇及 潜水工具,他们划船的动作也很真实生动;孩子们的举动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以及对梦想的 执着追求都很真实。 - 7 - 参考答案:①魔幻的故事情节有现实根据。比如,“光海航行”的现实原型就是“大海 航行”。②魔幻的细节生动逼真,与现实没有违和感。比如,在“光海”里潜游、“光海” 中漂浮着各种物件等情境真实生动,让读者如临其境。③魔幻的事物和现象象征、暗示现实 生活(或“表现了心灵的真实”),如在光里航行象征现实中孩子们(或“人类”)对梦想的追逐 (或“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答出一点得 2 分,答出两点得 4 分,答出三点得 5 分。 第③点答出“象征追逐梦想”“象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之类意思即可得 2 分。所举例子能 说明魔幻(虚构)与现实(真实)的关系即可] 8.有人说这是一个悲剧故事,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结合小说结尾谈谈你的看法。(6 分) 答: 解析:分析小说是不是悲剧,可以从它的内容,尤其是小说的结尾,以及人物的遭遇、 小说的主题等方面切入。如果认为它不是悲剧,可从内容上分析。如孩子们始终玩得很投入、 很尽兴,有这样丰富的想象力和有意思的人生经历,是幸福的;结尾出现的孩子们的死亡不 是真实的死亡,因为我们都知道灯光是不可能淹死人的,这里要反映的是孩子们都沉浸在自 己制造出的幻想中,是一种心灵的迷失。如果认为它是悲剧,可以分析小说的结尾,如两个 班的孩子全都意外溺亡,这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尾。孩子们为了梦想和快乐不幸丧命,实在令 人惋惜。 参考答案:(看法一)这是悲剧。①小说以 37 个孩子(集体)意外溺亡在“光海”里为结局, 凄惨悲怆。②孩子们因追逐梦想(或“自由”,或“快乐”,或“诗意”)而不幸丧命,令人哀 伤悲悯。③没有现实土壤的梦想是令人悲叹的(或“人们生活在一个不会做梦的城市里,这是 社会的悲哀”)。④将人生有价值的(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警醒读者思考人生,这是悲剧 的本质特征。 (看法二)这不是悲剧。①结尾不是现实意义的死亡,而是一种心灵迷失。即习惯于旧体制 的孩子们为美妙梦想所惑,迷失在天马行空的梦里。②孩子们在金色的“光海”中获得了一 份“永恒”的快乐(或“自由”,或“诗意”)。③兄弟俩掌握了“光海”航行术,暗示勇敢而 执着追梦的孩子或许能成功找到灯塔与彼岸。④孩子们探索了航行术,看到了“海”,比起 永远禁锢在大陆上的其他人,未尝不是一种幸福的经历。(每点 2 分,无论何种看法,答出任 意三点即得 6 分。意思对即可。本题属开放题,解读允许多元,但不可断章取义,舍本逐末)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