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www.ks5u.com 高一历史试卷 试卷分值: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据《春秋·公羊传》记载,天子在祭祀、宴飨、随葬时,使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此记载说明 A.统治者生活奢侈腐化 B.青铜制造业比较落后 C.尊卑有序的政治特征 D.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2、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 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 ‎3、史载:(元)世祖忽必烈委派官员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在距离省治较偏远的地区分道设宣慰司,边陲民族地区的宣慰司及其所辖机构,参用当地的土官任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行省是元朝管辖地方的唯一机构 B.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C.反映了当时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 D.行省长官为蒙古人与汉人且掌握实权 ‎4、“(北朝)裴侠在世时……将自己的清廉归功于‘祖宗功业’。这种攀附祖先、恨不得将自己的‘优秀基因’归功于‘家族遗传’的逻辑,是和当时盛行的士族血统论一脉相承的。”当时“士族血统论”的盛行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郡国并行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5、针对唐中后期宰相“事无不统”的教训,为了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宋朝采取的创新措施有 ①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           ②设立三省相互牵制与监督 ③设枢密使掌管国家军政大权           ④设三司机构总管国家财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7、1803年,美国与法国签订了从法国廉价购买路易斯安那的协议,总统杰斐逊虽喜出望外,但内心亦十分不安,因为此举超越总统权限。最终,总统将协议交予国会并获得参众两院批准,协议才得以生效。据此可知美国 A.总统权力受国会制约                   B.立法权高于行政权 C.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                   D.国会权力至高无上 ‎8、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 D.议会权力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9、“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兹因大清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文中的“永久合约”指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10、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通过购买、缴获、自造拥有了更多的新式武器,在太仓、昆山、苏州等地曾出现仿制洋枪的工场。之后,《资政新篇》还呼吁学习西方的“堂堂正正之技”。这反映了太平天国 A.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顽强抵御外来侵略者 C.曾开展近代化的探索                  D.确立了对外开放原则 ‎11、“本党敢郑重向全国民众宣言曰: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此宣言最可能是 A.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 ‎ B.中共“一大”革命纲领 C.1926年国民党北伐宣言 D.第二次国共合作宣言 ‎12、“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等等的政策无疑是正确的。”下列史实直接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C.开展长征进行战略转移 D.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第二次“革命”‎ A.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B.取得了反帝斗争完全胜利 C.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14、“进入1947年后,国民党军集中力量攻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中原防御则缺乏主力部队支撑,有空虚之虞。因此,毛泽东决心抓住有利时机,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为此,人民解放军发动了 A.全面进攻     B.重点进攻     C.战略反攻     D.战略决战 ‎15、“北京之惨状,已臻其极。前门外大栅栏及东交民巷西什库等处,只是残砖破壁……独列国之兵士,恃威横行。”这次战争后 A.外国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 C.欧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16、从下图中,你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国民党军队一直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D.抗战前期国民党军队抗战比较积极 ‎17、“在总计长达5600余里的华北主要交通线上,出现了数十万大军……他们炸铁路、毁桥梁、攻厂矿、拔据点,顷刻间,日本在华北的交通网、通讯网全面瘫痪。”材料反映的是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18、马克思、恩格斯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时说:“他们总还梦想着用实验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乌托邦,为了建造所有这些空中楼阁,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心灵与钱袋的仁慈。”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 A.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B.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明确指出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D.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 ‎19、《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的。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巩固苏维埃政权 ‎20、 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A.《共同纲领》封面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 C.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 ‎21、1953年12月,广东省归国华侨陈聪参加选举大会后,兴奋地说:“我活了九十多岁,到过许多国家,没有见过这样民主的选举。”这次选举大会 A.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B.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落实了新政协《共同纲领》的规定 ‎22、20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下列有关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②连战率团访问祖国大陆 ③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④两岸实现直接“三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 ‎23、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下列关于这次国际会议说法正确的是 A.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会 B.会议重点讨论亚非国家民族独立问题 C.会上中印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24、《共同纲领》规定:“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        B.“不结盟政策”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 ‎25、“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倡导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共同体。“一带一路”的提出和建设 A.是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的表现 B.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C.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D.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和突破口 ‎26、姜宪明、何苗的《国际关系与大国战略》(2009年):“在过去的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它们共同维系着欧洲的稳定、和平和发展。”下列关于“政治军事领域”联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维护了世界和平              B.加剧了美苏矛盾  C.引发了美苏冷战                D.导致了朝鲜分裂 ‎27、1962年10月27日,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中最严重的事件,一架美国U—2飞机被击落,驾驶员当场毙命。事发后,赫鲁晓夫紧急命令苏联驻古巴最高军事长官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肯尼迪则拒绝了美国部分强硬派军官提出的进行报复的要求。这表明当时 A.美苏两国实力相当 B.美苏两国领导人已达成和解 C.“冷战”重心仍在欧洲 D.避免战争符合美苏两国利益 ‎28、2011年10月,西班牙《起义报》在关于新的“世界体系”的一文中指出:“虽然西方传统大国(美国、英国和法国)仍自认为代表着‘国际社会’,但‘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已不再听命于它们的号令。”这实际上反映了 A.国际新政治格局已经建立 B.国际重心转向金砖国家 C.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D.南北国家间的冲突加剧 ‎29、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A.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30、1988年12月6日,第43届联合国大会一致同意中国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自1990年至2017年7月,中国先后参加24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3.5万余人的维和军事人员。目前,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军事人员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缴纳维和摊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这表明中国 A.一贯坚持反霸维和的外交目标 B.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坚持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格局 二、材料题(共3题,第31题13分,第32题13分,第33题14分,总计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三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 ‎——中国论文网 材料四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 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3分)‎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4分)‎ ‎ (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4分)‎ ‎ (4)政治制度“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但其“本原精神”“仍可不变”。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四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在这个时候,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以后,内阁逐渐……成了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构。18世纪初,形成了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42年,沃波尔内阁的政策遭到议会反对,沃波尔辞职,创下了首相遭到议会反对时,应辞职向议会谢罪的惯例。1783-1784年,小皮特内阁遭到下院反对,内阁决定解散下院,提前进行议会选举,由新成立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 ‎——《世界史资料》‎ 材料三: 1832年6月7日,选举改革方案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主要包括选举权和议席分配两个方面。……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选区被取消,31个有20004000人的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席位。余出的143个议席中,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克服专制王权”的。(3分)‎ ‎ (2)材料二反映英国政治制度的一次主要创新是什么?(2分)其特点是什么?(2分)‎ ‎ (3)据材料三概括1832年改革后英国议会发生的主要变化。(2分)结合所学,指出这种变化对英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2分)‎ ‎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英国的政治制度创新有何认识?(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以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的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杜鲁门总统1947年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 ‎——尼克松1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 材料三 ‎ 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1998年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指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主要指哪一国家?(1分)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2分)‎ (2) 依据材料二,概括尼克松时代美国对外政策的特征。(2分)试从国际局势的角度,分析导致该特征的主要原因。(3分)‎ (3) 依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2分)此时,美国的对外政策对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 ‎(4)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阶段简述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过程。(3分)‎ 高一历史试卷 答案 试卷分值: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 D ‎ B C B D A C A C C A A C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C C C D B A A A B D C D C 二、材料题(共3题,第31题13分,第32题13分,第33题14分,总计40分)‎ ‎31(1)制度: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3分) (2)作用:利于维护国家稳定;任用有才之人管理百姓;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4分) (3)原因:行省权力大而不专;采取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4分) (4)精神: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独立(2分) ‎ ‎32(1)做法:光荣革命(资产阶级统治确立);(1分)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2分) (2)创新:责任制内阁的形成与发展。(2分)特点:内阁拥有行政权,且权力不断扩大;内阁与议会相互制衡(2分) (3)变化:调整选区,重分议席;增加新兴工业城市议席。(2分)影响:工业资产阶级的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4)认识:制度创新具有渐进性;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2分)‎ ‎33(1)苏联。(1分)“冷战”政策。(2分)‎ ‎(2)特征:以谈判为主要方式。(2分)原因:欧共体发展;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3分)‎ ‎(3)特征:建立单极世界;推行强权政治。(2分)影响:造成国际局势的局部动荡。(1分)‎ ‎(4)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多极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