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怀化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 ‎(分值:150 分 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 B. 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C. 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D. 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B. 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C. 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D. 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 B. 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 C. 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 D. 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 ‎【答案】1. A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错,比如伊斯兰风格,文中第二段说“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C项,“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错,原文第三段说“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D项,“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错误,从文中来看,“推动”应为“昭示”。‎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C项,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意在说明青花瓷的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结果。‎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于文无据。文本最后一段只是提到“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并没有提到“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就必须“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写在2018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之际》,《中国知识产权报》2018年4月20日)‎ 材料二:‎ ‎2011~2016年遭遇过专利侵权的比例(单位:%)‎ ‎(摘自知识产权发布研究中心《2017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 材料三:‎ 继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后,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1亿元,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正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科技成果转化藩篱,鼓励高校对持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让、许可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王康等《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年9月29日)‎ 材料四:‎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过程中,高校普遍遇到了一些障碍。首先,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果很难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其次,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高校传统体系是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设计制订的。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现有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 ‎(摘编自胡罡等《地方研究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 ‎4. 下列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1年到2013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25.3%下降到13.4%,降幅较为明显,但2014年有微小回升,2015年则回落至8.4%。‎ B. 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而2016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10.7%。‎ C. 2012年至2016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数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 D. 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当然,我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只有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才能够形成全民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 B. 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判断科技创新方向,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方的利益诉求,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 C. 随着高校的科研团队与企业共同合作的创新路径日益受到重视,一些科技成果正被逐渐转化为可以实现市场价值的高质量专利。‎ D.‎ ‎ 高校在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6.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 ‎【答案】4. B 5. C ‎ ‎6. 相关方:①高校;②企业;③政府。‎ 作用:①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和知识储备,较强的研完和开发能力,是相关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提供方;②企业是科技成果的需求方,可以提供较为的转化资金;③政府具有较强的组织调控能力,可以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给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坚实的政策动力。‎ ‎【解析】‎ 本大题属于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新闻阅读。选择命题材料的新闻由非连续性材料构成的,几个新闻材料有共同的主题,但是每个材料又有各自的强调侧重点。既体现时代特色,又注重文本所具有的实用价值。考查重点是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这三个层级。‎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不正确,图片显示2015年与11、12年相比是下降的。‎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项“只有,才能”条件关系不成立,过于绝对。从材料一“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必须‘倡导创新文化’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可知,选项中前一分句不能成为后一分句的必要条件。‎ B项曲解文意。材料三中“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目的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而不是“体现科研工作的价值”。‎ D项张冠李戴。根据材料四可知,“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原因是“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回答相关方的主体,文本明显体现了三个主体:高校、企业、政府。根据三个主体分别回答所起的作用。材料三、四讲述了了高校提供人才和知识储备的作用,以及政府企业的组织协调作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村长唐三草 欧阳黔森 唐三草叫唐万财的时候,不但没有什么财,反而穷得叮当响。本来有人想叫他叮当响的,却没有叫开。可人家人穷志不穷,每年到青黄不接,乡里发救济粮,他也不好意思去领,相当有志气的嘛!这样的人,说什么也不能侮辱了人家。这样,叮当响才没有取代唐万财。他继续叫唐万财。‎ 唐万财当民办教师的时候,家里已不再穷得叮当响,至少解决了温饱问题。也许是叫唐万财的缘故,与他相识相伴的人,总会被“万财”这个良好的愿望所提醒。这一时时提醒就不得不让人时时沮丧。首先,当然是他老婆再也受不了只是一个良好愿望的折磨,离家出山打工去了。开头还有几封信来,后来几年没了音信,再后来就干脆离了婚。‎ 离了婚的那一年,唐万财由于书教得好,转正成了一名公办教师,工资也高出了许多,当然离那个良好的愿望还比较远。‎ 一年后,来了一批女老师,这批女老师中单身的也不少。这时唐万财在学校资历也不算浅了,还当了班主任,再加上他为人的口碑也不错,大家就说“万财你看,你一个人也不容易,现在正是好时机,就再找一个吧!”‎ 唐万财说:“不行。”‎ 大家说:“为什么?”‎ 唐万财说:“兔子不吃窝边草。”‎ 又过了一年,他的前妻回来了。不见她带着一男半女回来,带的只有一点钱,可能也不多,也就是在娘家的老屋地基旁搭起了一间房,也算是有了一个窝。大家见俩人都单身,就有人劝唐万财说:“破镜重圆也是好事。”‎ 唐万财说:“好马不吃回头草。”‎ 大家的良好愿望也只好作罢。‎ 再过了一年,唐万财的那些女同事们基本都不再单身了,大家就笑他说:“你看,叫你早下手你不干,这回好了,看你找谁去?”‎ 唐万财说:“天涯何处无芳草。”‎ 一天,大家闲来无事,谈起了这几年的唐万财,这一谈不要紧,要紧的是“唐三草”这个名字从此诞生了,并永久地取代了“唐万财”。‎ 桃花村地处山脉腹地,石头多,耕地少,人还不少,这就是桃花村为什么难摘贫困村帽子最要命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唐万财的父母要给儿子取那么一个有着良好愿望的名字。‎ 桃花村摘掉贫困村帽子的时候,唐三草已担任了村长五年了。‎ 乡领导和村支书正为桃花村村长的事发愁的时候,唐三草走进来说:“这村长我来当。”‎ 乡领导一下子有点蒙,说:“你去当?”‎ 支书一下子笑开了花,说:“你来当?”‎ 唐三草说:“我来解决你们的问题,我来当村长。我家祖祖辈辈都是桃花村的人,我太熟悉了。”‎ 乡领导和村支书异口同声说:“真的吗?”‎ 唐三草说:“不是蒸(真)的,莫非是煮的?”‎ 支书说:“你有一千多工资吧!”‎ 唐三草说:“是。”‎ 支书说:“你知道村长的补贴吧!”‎ 唐三草说:“知道,一百二十元。”‎ 乡领导拍了拍支书的肩说:“下一步,就是你做好广大村民的工作,必须让唐万财同志顺利当选。”支书说:“不用做工作就能当选。他一回去,那一帮人不欢呼雀跃才怪。”‎ 乡领导正苦于桃花村没人愿意当村主任,好不容易来了个自告奋勇的,千万不能黄了。听支书的话味道不好,有些急了,他以批评的口吻说:“你这话什么意思?”没等支书接话,唐三草接了,他说:“我知道,因为有人当了,他们不用选了,高兴。”唐三草回村务农的消息,一下子在竹菁乡境内炸了窝似的,一时弄得村里沸沸扬扬。‎ 唐三草就是带着这样多的负面影响顺利地在桃花村选举中成功当选,而且是全票当选。不能不说是印证了支书的那句话,真是欢呼雀跃呀!‎ 投票的那天,乡里很重视,党委、政府、人大的领导同志都来了,由此创造了三个前所未有:一是这是竹菁乡这一级换届前所未有的阵容;二是全村在家的年满十八岁的群众都参加了投票,发出三百八十一张选票,收回三百八十一张选票,赞成票三百八十一张,弃权票零,反对票零,这一结果也是桃花村前所未有的;再一个前所未有就是候选人唐三草自己投了自己一票。‎ 那几个特别欢呼雀跃的人,欢呼雀跃地对唐三草说:“三草,你自己投了自己一票。”‎ 唐三草说:“当然,我自己都不信自己,还指望别人信呀!”‎ 那几个欢呼雀跃的人嘻嘻哈哈地说:“你相信你自己,我们更相信你。”说完欢呼雀跃地走了。‎ 几个月后,桃花村有百分之六十的出山打工青壮年回山创业了。‎ 在村庄晨雾的弥漫中有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在田间耕作的黄昏后有一对对的夫妻愉悦地回家,在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在小院子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孩子,一家人围在小桌上温馨地吃饭……‎ ‎(选自《山花》,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唐三草原名“唐万财”,却穷得叮当响,人们经常叫他“万财”,并且他的老婆因为家里穷和他离婚,这些使唐三草内心很难受。‎ B. 唐三草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虽然收入提高了,但谈不上富有。他有机会再婚,但由于唐三草认为“兔子不吃窝边草”而错过了。‎ C. 桃花村因地理条件差,非常贫穷,乡领导和村支书正为村长的事发愁时,唐三草主动提出要当村长,乡领导和村支书十分震惊。‎ D. 唐三草顺利当选桃花村村长,唐三草当选村长创造了三个前所未有,有桃花村前所未有的阵容、全票通过,还有他自己选了他自己。‎ E. 小说采用了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那一群“欢呼雀跃”的人虽然表面上“嘻嘻哈哈”,但是实际上内心对唐三草心悦诚服。‎ ‎8. 小说在刻画唐三草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9. 小说以一段场景描写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7. BC 8. ①有骨气(志气)。虽然穷,但也不领救济粮。②风趣幽默。唐三草名字的由来充满风趣:要当村长时,幽默地说“不是蒸(真) 的,莫非是煮的”。③自信,敢于承担。当村里没有人愿意当村长时勇敢地承担,并且自信地投了自己一票。 ‎ ‎9. ①以一段温馨的乡村生活场景结尾,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含蓄隽水,余味悠长。②暗示了在唐三草的带领下桃花村的村民过上了美好幸福的生活。‎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A项,“他的老婆因为家里穷和他离婚,这使唐三草心里很难受”错误。结合“当然是他老婆再也受不了只是一个良好愿望的折磨,离家出山打工去了。开头还有几封信来,后来几年没了音信,再后来就干脆离了婚”分析,“他的老婆因为家里穷和他离婚,这使唐三草心里很难受”于文无据。‎ D项,“桃花村前所未有的阵容”不准确,应为“竹菁乡前所未有的阵容”。‎ E项,“心悦诚服”错,应是幸灾乐祸。‎ 故选BC。‎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考生可以到文中找出描写唐三草的内容,然后再辨析其性格特点。文中主要是借助一系列的正面描写来塑造唐三草的形象,比如他的语言“不是蒸(真)的,莫非是煮的”,说明他幽默风趣。结合“可人家人穷志不穷,每年到青黄不接,乡里发救济粮,他也不好意思去领,相当有志气的嘛”分析,他有志气。结合“唐三草就是带着这样多的负面影响顺利地在桃花村选举中成功当选,而且是全票当选”“再一个前所未有就是候选人唐三草自己投了自己一票”分析,他自信,敢于承担。比如他所做的事情——自信地投了自己一票。‎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题干中问“小说以一段场景描写结尾,这样有什么好处”,这是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题干中给出暗示——场景描写结尾,这种收尾的方式通常是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含蓄隽永,韵味悠长。考生应先找出这一场景,明确场景的特点,然后再看这一场景的作用,“在村庄晨雾的弥漫中有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在田间耕作的黄昏后有一对对的夫妻愉悦地回家,在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在小院子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孩子,一家人围在小桌上温馨地吃饭”,这一温馨和谐的场景预示了桃花村的幸福美好生活。‎ ‎【点睛】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然后,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第三,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比如本题中的唐三草的形象就在语言描写的过程中得以体现。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文 勃字子安,太原人,王通之诸孙也。六岁善辞章。麟德初,刘祥道表其材,对策高第。未及冠,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闻之怒,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登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之功,赋诗见情。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救除名。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酒酣辞别,帅赠百缣,即举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时年二十九。‎ ‎(选自辛文房《唐才子传》,有删改)‎ 乙文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 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 “亦是老先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 ”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选自王定保《唐摭言》,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 B. 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 C. 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 D. 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 ‎11.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策,汉代试士,将设问写在简策上,应试者因其所问而作答,称为“对策”。后代也有以此取士。‎ B. 及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会行冠礼,以示成年。故男子年满二十岁, 称为“及冠”。‎ C. 左迁,降低官职。古代贵右贱左,因此将贬官称为“左迁”,将升官称为“右迁”。‎ D. 衡庐,指衡山和庐山。两者都属于五岳,其他三岳分别为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和北岳恒山。‎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勃年少成名。他极有才华,六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就做了官,还被沛王征召做署府修撰。‎ B. 王勃因文生祸。他因开玩笑写了一篇声讨英王斗鸡的檄文而被高宗嫌恶,定为死罪,因为父亲求情才免于死罪。‎ C. 王勃探亲逢盛事。王父受王勃连累被降职,王勃去看望父亲时恰巧遇到滕王阁举行盛会,在会上写下《滕王阁序》。‎ D. 王勃才情出众。甲文和乙文都记叙了王勃写《滕王阁序》的过程, 虽细节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王勃的非凡才情。‎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2)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 ‎【答案】10. C 11. D 12. B ‎ ‎13. (1)王勃欣然面对宾客执笔,一会儿就写成了,文章没有任何修改,满座宾客都大为震惊。‎ ‎(2)阎公十分恼怒,生气地甩衣袖起身(离开),专门派人窥伺王勃如何下笔。‎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勃”为“在座”的主语,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D项。‎ ‎“子婿”为“孟学士”,结合句意内容分析,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 句意:都督阎伯屿不信他,王勃虽然也坐在宴席间,但是为了让自己的女婿在宾客面前显示才华,早就嘱咐他构思一篇序文。‎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D项,“两者都属于五岳”错误。五岳分別为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和中岳嵩山。庐山不属于五岳。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B项,“他因开玩笑写了一篇声讨英王斗鸡的檄文而被高宗嫌恶,定为死罪”错误。王勃因写声讨英王斗鸡的檄文被高宗嫌恶,但高宗并没有定他死罪。王勃被判死罪是因为他藏匿并杀害犯死罪的官奴。另外,他被赦免不是因为父亲求情,而是因为恰逢皇帝大赦天下。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操觚”,原指执简写字,后即指写文章;“顷刻”,一会儿;“就”,完成;“文不加点”,比喻作文一气呵成,无须修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2)“而”,连词,表修饰;“起”,起身离开;“专”,专门;“伺”,窥伺;“其”,代词,他。‎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附辛文房《唐才子传》译文:‎ 王勃,字子安,太原人,王通的孙儿,六岁时就擅长辞章。麟德初年,刘祥道上表称赞他的才干,以高名次对策及第。还没到二十岁,就授为朝散郎,沛王又把他招入府中做修撰。当时诸王斗鸡,王勃开玩笑写了篇给英王的鸡的檄文。高宗知道了很生气.将他赶出沛王府。王勃罢官以后,客居剑南,登山望远,很感慨地想起诸葛亮的功业,写诗表达情思。又曾经隐藏了一个犯了死罪的官奴,怕事情败露,就把这个官奴杀了。事被发觉该处死,正赶上大赦就,只除名。父亲王福畴被牵连贬为交趾县令。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当时都督阎公新修成滕王阁,九月九日,大宴宾客,准备让他的女婿写篇记,来夸耀这一盛事。王勃到此拜见阎公,阎公知道他的才华,就请他来作记。王勃欣然对客提笔,一会儿就写成了,还不加修改,满座宾客大为惊奇。酒酣辞别。阎公赠送他一百匹缣,他就扬帆离去。到了炎方,船人大海,王勃被淹死,当时是二十九岁。‎ 王定保《唐摭言》译文:‎ 王勃写《滕王阁序》,当时年龄不过十四岁。都督阎伯屿不信他,王勃虽然也坐在宴席间,但是为了让自己的女婿在宾客面前显示才华,早就嘱咐他构思一篇序文。到了阎伯屿谦恭地拿着纸笔,一个一个地请客人写序文,而客人都谢辞了。轮到最后一个客人,是小小年纪的王勃,料想也不敢来接纸笔,但仍然把纸笔送了过去,颇显都督的“风度”。王勃却毫不客气地接过了纸笔。阎伯屿非常生气,然后满脸愠色地离开了宴会厅,私下则教属官观察动静,随时通报情况。当第一次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时,阎伯屿说,这是“老生常谈”;二次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时,未作声;三次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伯屿倏地站了起来:“天才!天才!他的文章可以传世了。”于是马上隆重宴请他,欢饮直至散场。‎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小题。‎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 杨万里①‎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②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注】①杨万里,江西吉水人,做此诗时他正离家宦游,在广州任内。②无那:无奈。‎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锦绣堆”形容海棠花团锦簇,如堆锦织绣。这一片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并非眼前的实景,为虚写。‎ B. 诗中虽然写“梦入”,但诗人其实并没有做梦,是诗人看到今日春风和煦,春暖花开,感觉恍若梦境。‎ C. 诗人从春日海棠开花、万物春回,联想到自己老了,生机勃勃春景与人的衰飒老气形成了对比。‎ D. ‎ ‎“万物皆春”明点“春”,“一年过社”说的是春社,暗点“春”。海棠花开、燕子飞回,使人感到花也春,鸟也春。‎ ‎15.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故园之思(怀乡之情)。写故园海棠花开、眼前燕回絮飞的美好春色,寓情于景,抒发思乡之情;②爱春、惜春之情。春光明媚,诗人爱之欲餐,抒写爱惜春天之意;③年华老去,愁对春光的孤寂之情。诗人在春光中孤独地老去,抒发枉抛光阴之叹。‎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B项,“但诗人其实并没有做梦,是诗人看到今日……感觉恍若梦境”说法错误,“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诗句中是诗人真的梦见了家乡的海棠,抑或诗人假托梦境表达思念之情,并非见眼前之景感觉恍若梦境,“海棠开”并非眼前所见之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读懂全诗,再根据具体诗句分析。本诗首联开头点题,写春晴怀念故园的海棠。写梦只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表达思念之情。颔联、颈联写梦醒之后,眼前所见之景。第三句,“万物皆春”明点“春”字。作者从春日海棠开花,想到万物回春,又联想到自己将要老了。春天的景色和青春的少年,是很和谐的,都富有生气。可这里把春景和老人摆在一起,形成一种对比,是生气勃勃和衰飒老气的对比。这里有意拿春景来反衬自己虚度年华,寄托了无限感慨,也激起了对春天的热爱。第四句中“一年过社”暗点“春”字。这里说的是春社。燕子是候鸟,过了春社日(春分前后),才从南方海岛上飞回。这一句和上句相呼应,以燕子飞回,补充说明“万物皆春”,使人感到花也春,鸟也春。颈联的出句写空中浮云,时多时少,故天色像青像白、或浓或淡,正是初晴景象。对句以直白之语,将柳絮将飞又堕的神态写出来。这柳絮像是要掉下来,却又飞上去,飘个不停。这一联也是形容“万物皆春”,使人感到天空也是春,柳絮也是春。最后一联说,无奈这美好的春日风光吃不得,那么就让诗歌把它招引到翡翠美玉做的酒杯中来吧。作者一反其意,说春光“餐不得”;却又天真地设想:吟诗,让诗把它引到酒杯里,就可以连同酒一起喝下去了。正是用这种浪漫天真的构思,表现了作者热爱故园春光的真挚感情。题干要求回答的是“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故回答本题时,要结合关键的诗句,分点回答即可。即:从故园之思、爱春惜春之情、年华老去,愁对春光的孤寂之情等方面回答。‎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⑦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 ‎16.将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 ‎(1)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3)臣生当陨首,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答案】 (1). 水击三千里 (2).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4). 茕茕孑立 (5). 死当结草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抟”“五”“茕”“孑”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表达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南开大学徐文涛团队与美韩两国科学家合作,研发出了____________的柔性人造触觉神经,更智能的人造皮肤的出现____________。人类皮肤是极为复杂的系统,其中有成千上万个感受器用于感知压力、溫度、位置等信息。(    ‎ ‎)。如果能让机器人拥有类似人类皮肤的触觉,可以感知温度、压力,甚至具有神经活动,那么它们将“解锁”更多新技能,进而令操作人员____________地进行操作。据介绍,这种柔性人造触觉神经能够很好地模拟人类皮肤触觉功能,能够与生物体神经信号兼容。研究人员已成功利用其与蟑螂腿实现的连接以及运动控制,初步证实了这种兼容性。徐文涛称,这种人工神经触觉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柔性和高灵敏度,它可应用于假肢中与人体神经系统相兼容.柔性轻质的结构将使相关产品具有很好的舒适性,这无疑是____________,对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具有潜在意义。同时,由于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软体机器人,使其实现类似人类的感知,并在极端环境中替代人工作。‎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冠绝一时 指日可待 随心所欲 锦上添花 B. 首当其冲 唾手可得 随心所欲 画龙点睛 C. 冠绝一时 唾手可得 为所欲为 画龙点睛 D. 首当其冲 指日可待 为所欲为 锦上添花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神经信号由这些信息转化而成,逐级传送到外围神经和中枢神经中 B. 这些信息转化成了神经信号,逐级传送到外围神经和中枢神经中 C. 神经信号将这些信息进行了转化,在外围神经和中枢神经中逐级传送 D. 这些信息被转化成神经信号,在外围神经和中枢神经中逐级传送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由于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软体机器人,因而实现类似人类的感知,并在极端环境中替代人工作。‎ B. 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软体机器人,使其具有类似人类的感知,并在极端环境中替代人工作。‎ C. 由于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软体机器人,使其具有类似人类的感知,并在极端环境中替代人工作的作用。‎ D. 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软体机器人,从而实现类似人类感知,并在极端环境中替代人工作。‎ ‎【答案】17. A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冠绝一时: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屈一指。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根据语境修饰“柔性人造触觉神经”,选用“冠绝一时”恰当。‎ 指日可待:(事情、希望等)不久就可以实现。唾手可得:形容非常容易得到。句中要衣达的是“不久就可以实现”的意思,故选用“指日可待”更恰当。‎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义)。因为“为所欲为”含贬义,不合语境,故选用“随心所欲”。‎ 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此处说的是柔性轻质的结构令相关产品更舒适,用“锦上添花”恰当。‎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由于括号前是“信息”一词,用顶真连贯法,应让“这些信息”作后面句子的主语,据此可排除A、C两项。‎ 又由于信息是被转化成神经信号的,故用被动句更合适,据此可排除B项。‎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原句存在滥用介词造成成分残缺,排除C项。‎ ‎“实现”与“感知”搭配不当,排除A项、D项。‎ 故选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意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   ①      。电磁波就是这样,一方面无线通信信息要靠它来传输,但另一方面,       ②    。电磁辐射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能够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能够透过人的体表深入深层组织和器官,      ③      。‎ ‎【答案】①也给人类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②其辐射却是人类的隐形杀手 ‎③它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空抓住“双刃剑”“便利”可知应填“负面”方面;第二空由“电磁辐射具有很强的穿透力”等可知应填电磁波的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第三空是对语段的总结。‎ ‎【考点定位】本题重点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只要综观全文,把握所给文字的核心话题,依据上下文的相关提示语和相关信息提示,准确地进行补写。此类试题可以从话题、结构、逻辑、条理及情境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也可以从确定相邻句入手作答。‎ ‎21.下面是某市“汽车消费节”举办方案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答案】某市汽车消费节将于5月5—8日在国博中心举办,届时将举行有文艺表演的开幕式、本年力度最大的品牌促销、有嘉宾出席 的汽车文化论坛等活动,最后还有抽汽车的抽奖活动。‎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图片类,图片有解说和描述,解说注意照顾到图片中的所有的内容,然后理清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此题注意找全图片中的要素,然后理清各自之间的关系。‎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色彩给我们的感受大不一样:红色,最强有力的色彩,能引起人们兴奋、热烈、冲动的感觉;黄色,亮度最高,尤其灿烂、辉煌,象征着智慧之光,象征着权力、骄傲;绿色,具中性特点,偏向自然美,宁静、生机勃勃;蓝色则给人一种永恒、博大、遥远之感;灰色是色彩中最被动的颜色,近冷则暖,近暖则冷,是视觉中最安静的色彩……‎ 你对色彩有什么感受?色彩引发了你什么样的联想?生活中哪些色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对此,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 请以“触动心灵的色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主确定立意,自主确定文体,自主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触动心灵的色彩 太阳光一经折射,赤橙黄绿蓝靛紫,那是太阳的色彩!调色板色彩缤纷,涂抹出各色情调,那是画家的情怀!彩虹似的梦,紫色的灵魂,雪白的孤独,那是直抵我心灵深处的色彩!‎ 诗言志!最爱那一声“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多情志摩,无法摆脱那沉郁的“康桥情结”,那油油的青荇,那康河的柔波,那飘摇的水草,那波光里的艳影……都沉淀在那朦胧迷幻的彩虹似的梦里!触动志摩的,是心中无法隐去的一片若隐若现的玫瑰红;留给我的,是他那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背影。‎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那无法压抑的冲动,那无法阻遏的情愫,那无法摆脱的思恋,都化作彩虹中最炽烈的色彩,悄悄地震撼了我的心,悄悄地摇曳着我的情,千般情韵,怎一个“梦”字了得?‎ 彩色热烈,紫色高贵!‎ 对色彩高度敏感的诗人艾青却把最庄重的颜色献给了喂养他长大的乳母,那是身陷囹圄的他所能做到的一切!‎ 大堰河,一个没有名字的农村妇女,却把无私的爱都给了她所挚爱的养子!看着养子蹒跚学步,她一脸灿烂;看着养子狼吞虎咽,她兴奋异常;看着养子穿上她缝制的粗布衣衫,她幸福满足;听到养子喊一声“妈”,她快乐无比……以心比心,将心换心,我们不难理解诗人为何将这一高贵的色彩奉献给一个地位“卑贱”的养母!‎ 紫色的灵魂,是艾青给予女人的最高荣誉,他却将其给了一个与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女人!‎ 那片凝重的紫色,竟使我彻夜难眠,长吁短叹!‎ 彩色热烈,紫色高贵,而白色孤绝!‎ ‎“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由高端骤然跌至低谷的子厚(柳宗元)是何等的孤独与绝望!五彩缤纷的世界,顿时失去了光彩,唯有白色让他感到是那样的亲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白色的天,白色的山,没有温度,没有杂色,没有喧嚣,只有孤独与白色静静对话!47岁便猝然逝去,留下的是冰雪般的人格,留下的是清廉的业绩!‎ 灿烂之极后归于平淡,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定力,是一种禅悟!读子厚,为他钟情的漫无边际的雪白色而流泪!‎ ‎……‎ 深情炽热的彩虹色,凝重深沉的紫色调,孤绝凄婉的雪白色,都是一片情愫在燃烧,我感觉到了,的确感觉到了!‎ 你呢?‎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大。‎ ‎【审题】此题属于话题作文。结合所给材料分析话题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色彩”是中心词,我们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色彩来写;“触动心灵”是限制,要求我们选择的色彩必须是震撼内心的,让我们震惊的色彩。材料对五种色彩给人的感受进行了诠释,这其实就给我们提供了思路。其实,我们也可以对色彩进行另外的阐释,比如红色,我们可以联想到抗震救灾中全国人民火热的爱心等。当然,也可以通过叙述一件事情,写出自己的感受,从而突出表现对某种色彩的理解。‎ 参考立意:追求有物质更有精神的生活;有滋味的生活;触动心灵的色彩等。‎ 行文结构:可以开头以对偶引出三种色彩,接着分别对三种色彩进行抒写。选择的色彩典型,人物经典。徐志摩的彩色,艾青的紫色,柳宗元的白色,三种风格,三种感受,选择经典,概括准确(热烈、高贵、孤绝),耐人寻味。最后又总说三种色彩,照应开头。‎ ‎【素材】充饥的面包是物质的,而有品味的去欣赏生活则是精神的。人生的境界离不开物质与精神。古人讲:仓廪实而知礼节。“仓廪”就是物质的,“礼节”就是精神的。光追求吃喝、财富、物质的享受,生活是贫瘠的;而在物质的情况下,追求精神的、思想的、哲学的境界,才是丰富的高境界的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个富家子弟,一个洋学生,物质可谓丰富也;一个金陵大学毕业,一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资格可谓出类拔萃也。但他——陶行知却在农村晓庄办起了学校,为平民的前途、未来、希望着想。他捧着一颗赤诚的心,把物质与财富贡献出来,把身心贡献出来,把思想贡献出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主张。人们看到了陶行知的伟大之所在——“人生为一件大事”而来。‎ 为什么他没有躺在物质的枷锁下?为什么他没有仅仅享受物质的奢华?因为境界,因为他理解人生的意义,因为精神可以超出生命的所在。“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前者是物质的,后者就是精神的。于是人们的生活就有了希望,有了寄托。‎ 当我们看到世界级著名演员李连杰带着上千万元,自己租用飞机,走在了汶川地震的路上;当我们看到他不但带来了壹基金的资助,还带来了大量的帐篷、食品与棉被;当我们看到他脱掉名牌的服装,一起奔走在救灾的现场,作为一个普通的志愿者,去扎帐篷,去卸救灾的物资,也与灾民一起吃方便面。现在想想,还是他说的一句话对:“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是为富不仁。”‎ 为精神而追求的实业家何其多也。几乎每一所著名大学都有曾宪梓捐资兴建的图书馆,几乎每一次大灾大难面前都有李嘉诚的捐献,几乎全国各地的每一个蔬菜大棚,都有山东寿光王乐义创造的技术。那集美大学,那希望小学,那北京的水立方,无不渗透着物质与精神的栖居。“大家的日子好了,才是我的梦”,这是物质的梦,也是精神的梦。‎ 什么是有滋有味的生活?就是老者暮年还关心国家大事,那一招一式,一曲一哼;就是妈妈的水饺馅,就是孩子一天一天的希望;就是文明的传递,一棒接着一棒。正如康德所说,世上有两样东西最使他敬畏,那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头上的星空就是理想,心中的道德律就是良知与思想。因为仰望,所以看见。我遥望窗外的星空,想,哪一颗是伽利略?哪一颗是哥白尼?哪一颗是李时珍?这是我的生活,我在观察,在品味,在思考,也是有滋有味的生活着。‎ ‎【点睛】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的限制。给了考生一个比较开放的构思空间,使考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如果不注意把握话题,缩小写作的口子,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因此,不管所给的话题多么宽泛,我们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要选择一个小小的切入口,如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把所选择的话题角度写细致、深入、透彻。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空间更大。‎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