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地理高考总复习配套讲义:第二单元第6讲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学案(湘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地理高考总复习配套讲义:第二单元第6讲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学案(湘教版)

第6讲 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最新考纲 核心素养定位 考情报告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地壳物质循环 ‎1.学会分析地球内外圈层的划分及其特征。(区域认知)‎ ‎2.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及矿物、岩石的概念。(综合思维)‎ ‎3.掌握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点及转化过程。(综合思维)‎ ‎1.以示意图、剖面图为载体,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及特点,考查频度低,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 ‎2.以循环图、示意图等为载体,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及岩石类型与特征,考查频度低,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 ‎[梳 理 知 识 体 系]‎ ‎[再 现 基 础 知 识]‎ 一、地球的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2)两类地震波:‎ 类型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介质 共性 A表示横波 较慢 固体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B表示纵波 较快 固体、液体和气体 ‎(3)两个不连续界面:‎ ‎①C界面——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②D界面——古登堡界面,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4)三大圈层:‎ 圈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图中范围 C界面以上部分 C、D两界面之间的部分 D界面以下部分,内部分为E外核和F内核 ‎(5)岩石圈的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两部分。‎ ‎【疑难辨析1】 地壳和岩石圈有什么区别?‎ 提示 虽然岩石圈和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但其范围不同,岩石圈不仅包括全部地壳,还包括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2.地球的外部圈层 ‎(1)a为大气圈:包裹地球的气体层,从地表至2 000~3 000千米的高空。‎ ‎(2)c为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3)b为生物圈: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的生物世界。‎ 二、地壳的物质组成 ‎1.矿物: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基本存在形式。‎ ‎2.岩石 ‎(1)概念:岩石圈(地壳)中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体积较大的固态集合体。‎ ‎(2)三大类岩石成因及常见岩石:‎ 类型 成因 常见岩石 侵入岩 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成为岩石 花岗岩(最常见)‎ 岩浆岩 喷出岩 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岩石 流纹岩、安山岩和玄武岩 沉积岩 裸露于地表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产生的碎屑物质经过漫长的岁月,沉积、固结为岩石 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变质岩 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 片麻岩 大理岩 石英岩 板岩 三、地壳的物质循环 ‎1.地质循环 ‎(1)动力: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产生的热能。‎ ‎(2)影响:岩石圈的诞生与消亡,大地的沧桑巨变及地壳物质形态的持续转化。‎ ‎2.岩石转化 ‎(1)岩石类型:A喷出岩,B侵入岩,C变质岩,D沉积岩。‎ ‎(2)地质作用:形成A、B的作用为冷却凝固,形成C的为变质作用,形成D的为外力作用,各类岩石形成新岩浆的作用是重熔再生。‎ ‎【疑难辨析2】 地壳物质循环中岩石都可以直接转化吗?‎ 提示 不可以。三大类岩石在地质循环过程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喷出或侵入地壳冷凝而成,因此沉积岩和变质岩不能直接转化成岩浆岩,必须经过高温高压的岩浆才能转化。‎ 考点一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组成特点 ‎【例1】 (高考全国卷)组成下图所示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尝试自解] ________‎ ‎[审题能力培养] 从图示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答案 D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内部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图表所示:‎ 圈层 名称 不连 续面 深度 ‎(千米)‎ 地震波的 速度变化 特点 地壳 莫霍 面 平均17‎ 纵波和横 波速度明 ‎①固体外壳;②‎ 古登 堡面 ‎2 900‎ 显加快 纵波速度 突然下降,‎ 横波消失 厚度最小,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地幔 上地 幔 ‎①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②温度、压力、密度增大 下地 幔 地核 外核 呈熔融状态 内核 固态,压力、密度很大 点拨 软流层又称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2019·河北衡水中学月考)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 ‎(2)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包括地壳和地幔 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 ③位于软流层以上 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A、B、C分别为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是地球的外部圈层;D、F、G为地球内部的地壳、地幔和地核。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D和E。‎ 答案 (1)C (2)B 素养一 综合思维:以景观图形式考查地球圈层结构 ‎1.(高考经典题)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解析 火山灰喷出地表在大气中冷凝后经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故迁移的起始圈层是大气圈,终了圈层是岩石圈。正确选项为A项。‎ 答案 A 素养二 综合思维:地球的圈层结构分析 ‎2.(2016·江苏地理,21)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双选)‎ 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 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解析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CO2所致,与地球内能的释放关联较少;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较少,地球内部温度的变化与大气增温没有必然联系。‎ 答案 AC ‎考点二 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及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例2】 (2013·上海地理,5~6)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读图,回答(1)~(2)题。‎ ‎(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 A.② B.③ ‎ C.④ D.⑤‎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审题能力培养]‎ 从图示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答案 (1)C (2)C ‎1.地壳物质不断以各种岩石相互转化的形式进行循环,其过程和岩石特征如下所示:‎ ‎2.常见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类型 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岩浆岩 ‎①侵入岩质地坚硬,常用作建筑材料,如花岗岩板材 ‎②喷出岩形态各异,常可作为观赏石材,如玄武岩制作的盆景 ‎③岩浆岩经过了高温冷凝,富含多种金属矿物 沉积岩 ‎①石灰岩是最常见的建筑材料之一,也是重要的化学生产原料,如水泥生产、钢铁生产和玻璃生产等 ‎②沉积岩中富含非金属矿产,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变质岩 ‎①大理岩是由石灰岩经高温高压变质而成,质地坚硬,是重要的建筑及装饰板材 ‎②板岩是页岩经高压变质而成,也是重要的建材 ‎③石英岩是重要的建材和化工原料 ‎④许多变质岩本身就是重要的金属矿物 ‎3.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技巧(常考22类基础图示之五)‎ ‎(1)巧用岩浆 岩浆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出发点和归宿。有些示意图是较为单一的单向循环图,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 ‎(2)巧用箭头 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①岩浆:三进一出。‎ ‎②岩浆岩:一进三出。‎ ‎③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3)巧用辅助性信息 ‎①沉积物。各种岩石均可以转化为沉积物,是通过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将岩石转化为沉积物。沉积物只能转化为沉积岩,是通过外力作用(固结成岩作用)实现的。‎ ‎②化石和岩层。含有化石或有层理特征(地层)的岩石为沉积岩,形成的地质作用是外力作用。由沉积岩发出的箭头指向的另一种岩石,是变质岩,该箭头是变质作用。‎ ‎1.下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读图,完成(1)~(2)题。‎ ‎(1)上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可能为(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⑤⑥④③②①‎ C.④③②①⑤⑥ D.④③②①⑥⑤‎ ‎(2)若①为石灰岩,则①与⑤接触地带易形成(  )‎ A.花岗岩 B.大理岩 ‎ C.页岩 D.砾岩 解析 第(1)题,一般下面的沉积岩先沉积、上面的后沉积,则①、②、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④③②①;⑤岩浆岩穿过了④③②①岩层,则⑤形成年代更晚;⑥岩浆岩穿过了⑤岩层,说明⑥形成年代晚于⑤。故C项正确。第(2)题,岩浆具有很高的温度,故岩浆运动过程中,会使接触处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石灰岩会变质形成大理岩。‎ 答案 (1)C (2)B ‎2.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关于图中a、b、c、d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①a指化学沉积作用 ②b指搬运作用 ③c指成岩作用 ④d指火山喷发作用 A.①② B.①③ ‎ C.②③ D.①④‎ 解析 a箭头由水圈指向沉积岩,应为沉积作用,①对;b箭头由土壤/沉积物指向沉积岩,应为沉积作用,②错;c箭头由变质岩指向土壤/沉积物,应为外力对岩石的侵蚀作用,③错;d箭头显示岩浆中的物质进入大气圈,应为火山喷发作用,④对。‎ 答案 D 素养一 综合思维: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 ‎1.(2018·北京文综,4)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  )‎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解析 甲表示花岗岩,是来自上地幔顶部软流层的岩浆侵入地壳 内部后冷却凝固形成的;读图可知,断层顶部存在一个侵蚀面,由此可判断断层上覆岩层的形成时间要晚于断层,断层顶部的砂岩层中存在岩浆侵入,由此可判断花岗岩的形成时间要晚于断层顶部砂岩的形成时间,即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乙处岩层为石灰岩,远离地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岩浆入侵导致乙处温度骤然升高,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乙处岩石可能发生变质作用;丙处的溶洞是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综上可知,选项C正确。‎ 答案 C ‎2.(2018·天津文综,3)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依据上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年降水量的差异 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植被覆盖率不同 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 解析 结合图例可知,甲地对应的地下岩石为砂岩,质地坚硬不易侵蚀;乙地对应的地下岩石为页岩,位于向斜外侧,受张力易被侵蚀;丙地对应的地下岩石为石灰岩,易与水产生化学反应,形成喀斯特地貌。三地地貌差异主要是由岩石种类不同造成的,D对。甲、乙、丙三地相距较近,皆位于我国广西境内,年降水量差异并不明显,A错;根据地下岩层弯曲状况,甲、乙皆位于向斜的左侧,B错;植被覆盖率大小对地貌的形成影响较小,且甲、乙、丙三地植被覆盖率大小无法判断,C错。‎ 答案 D 素养二 综合思维: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与环节 ‎3.(全国高考题)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1)~(2)题。‎ ‎(1)花岗岩的形成过程属于(  )‎ A.① B.③ ‎ C.④ D.⑤‎ ‎(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 A.Ⅰ—① B.Ⅱ—③ ‎ C.Ⅲ—⑤ D.Ⅰ—⑥‎ 解析 第(1)题,根据地壳物质循环规律,结合图,可知②代表重熔作用,③代表岩浆活动,④代表地壳运动,⑤代表变质作用,花岗岩的形成过程属于岩浆冷凝作用。第(2)题,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是古生物的遗体保留在沉积环境中,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而形成的。‎ 答案 (1)B (2)A 限时规范专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本卷共25个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湖南长沙一中期末)读地球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地球不同圈层结构),完成1~2题。‎ ‎1.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圈层属于内部圈层 B.②圈层密度最大 C.②③圈层属于外部圈层 D.③圈层厚度有8~18 km ‎2.铺路、建楼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来源于(  )‎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①表示岩石圈,②表示水圈,③表示大气圈。②圈层属于外部圈层,A错误;①表示岩石圈,密度最大,B错误;②③圈层属于外部圈层,C正确;③圈层厚度大于18 km,D错误。第2题,铺路、建楼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来源于地球表面的岩石,主要来源于岩石圈。‎ 答案 1.C 2.A ‎(2019·昆明模拟)下图为某区域地壳厚度等值线图,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厚度自南向北增加 B.地壳厚度最大的地区海拔最高 C.断层分布的区域均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D.两地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其相对高差 ‎4.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10 km处可以表示(  )‎ A.海平面 B.莫霍面 C.岩石圈底面 D.古登堡面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知该地地壳厚度从中间向南北两侧减小,A错;图中显示地壳厚度最大的地方不在喜马拉雅山上,B错;断层是断裂下陷形成的,不是板块消亡边界,C错;两地相对高差是指海拔的差值;地壳厚度是莫霍面之上的高度,而不同地区的地壳厚度不同,则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其相对高差。第4题,莫霍面平均深度约17 km,大陆部分平均深度约33 km,海洋部分平均深度约6 km。则10 km处可以表示莫霍面。‎ 答案 3.D 4.B 在南非奥兰治河的入海口发现了大量的金刚石砂,这些金刚石砂源自于奥兰治河上游山区的一些死火山通道中的金刚石原生矿。完成5~6题。‎ ‎5.金刚石原生矿石属于(  )‎ A.岩浆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石英岩 ‎6.导致金刚石原生矿石转变为金刚石砂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风力作用 B.海浪作用 C.流水作用 D.冰川作用 解析 第5题,金刚石砂源自奥兰治河上游山区的一些死火山通道中的金刚石原生矿。金刚石原生矿石是岩浆冷凝形成的,属于岩浆岩,A对。第6题,导致金刚石原生矿石转变为金刚石砂的地质作用主要是流水长期侵蚀、搬运、沉积,C对。‎ 答案 5.A 6.C 杭州西湖的题名石之前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后经风雨打磨变得更加圆润光滑,杭州西湖一带出现了强烈的火山喷发,至今在西湖边的宝石山上,还存在着一条火山通道的遗迹。读“地壳物质循环图”,回答7~8题。‎ ‎7.杭州西湖题名石与宝石山的岩石类型是(  )‎ A.乙、甲 B.丙、甲 C.甲、丙 D.乙、丙 ‎8.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丙一定是片麻岩 B.③可能是外力作用 C.甲类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D.④可能是重熔再生作用 解析 第7题,丙有3个箭头指向,为岩浆,甲有1个箭头为岩浆岩,乙有2个箭头是沉积岩。题名石与宝石山的岩石分别是沉积岩和岩浆岩。第8题,片麻岩为变质岩,丙为岩浆,故A错;③为变质作用,为内力作用,故B错;乙类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故C错;④是重熔再生作用,故D对。‎ 答案 7.A 8.D ‎(2019·日照一模)到长白山天池边上的游人会发现这样一种石头:遍身气孔,看上去满目疮痍,入水不沉,这就是著名的长白山浮石。下图为王娟同学拍摄的天池自然风光及天池周边“浮石”图片。据此完成9~10题。‎ ‎9.长白山天池形成源于(  )‎ A.火山活动 B.溶洞塌陷 C.地壳下陷 D.岩石崩塌 ‎10.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浮石”中能找到动植物化石 B.“浮石”孔隙源于外力侵蚀 C.“浮石”与大理岩岩性相同 D.“浮石”源于岩浆喷发 解析 第9题,长白山天池是火山湖。第10题,火山口附近的岩浆岩遍身气孔,为喷出型玄武岩(浮石是火山喷发的岩浆在空中凝固后胶结成密度较小的石块);含有动植物化石的是沉积岩;岩浆岩源于内力作用;大理岩是变质岩。‎ 答案 9.A 10.D 地球上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读图回答11~12题。‎ ‎11.有关图中字母所示内容,正确的是(  )‎ A.a是外力作用 B.b是冷却凝固 C.c是变质作用 D.d是高温熔化 ‎12.关于图中数字代表内容,正确的是(  )‎ A.①是沉积岩,板岩属于数字①代表的岩石 B.②是岩浆岩,玄武岩属于数字②代表的岩石 C.①是岩浆岩,花岗岩属于数字①代表的岩石 D.②是沉积岩,石灰岩属于数字②代表的岩石 解析 第11题,a是岩浆冷却凝固,b是重熔再生,c是变质作用,d是外力作用。第12题,岩浆冷却凝固形成②岩浆岩,侵入岩以花岗岩为代表,喷出岩以玄武岩为代表;三大类岩石受外力作用都可变成①沉积岩;板岩是变质岩。‎ 答案 11.C 12.B ‎(2019·江西赣州联考)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题。‎ ‎13.P地区的地壳演化过程是(  )‎ A.沉积—褶皱—岩浆侵入—断层 B.断层—褶皱—岩浆侵入—沉积 C.断层—岩浆侵入—沉积—褶皱 D.沉积—断层—岩浆侵入—沉积 解析 图中呈水平分布的岩层属于沉积岩,说明有沉积过程;同时沉积岩层不连续分布,出现了断层;花岗岩属于岩浆岩,花岗岩部分穿插到沉积岩中,则有岩浆侵入过程;最上面有沉积物,说明最后有沉积过程。‎ 答案 D ‎(2019·山东师大附中模拟)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②④① B.③①④ ‎ C.④②① D.④①③‎ ‎15.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解析 第14题,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是:在海洋沉积环境下,形成石灰岩层;石灰岩层在地壳运动作用下,抬升形成陆地;地下石灰岩层遭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地下暗河;随着地壳进一步抬升,地下暗河被抬升到地表形成溶洞;在流水溶蚀、淀积作用下,溶洞内部形成石钟乳、石笋等。故D正确。第15题,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环境:浅层石灰岩层,湿热的气候条件。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降水丰富,流水的侵蚀作用较强,土层较薄,土壤贫瘠;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岩层破碎,地表水贫乏,地下水丰富。故正确选项为C。‎ 答案 14.D 15.C ‎(2019·宁波调研)下图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完成16~17题。‎ ‎16.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 C.③和④ D.④和⑤‎ ‎17.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解析 第16题,山脊是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的部分,山脊高于两侧;山谷是指山脊之间的低洼部分。从图中可以看出,④为山脊,⑤为山谷。第17题,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形成的,后来地壳抬升,经风化、侵蚀、搬运等外力作用将其上部岩层侵蚀掉以后才出露。‎ 答案 16.D 17.C 厦门鼓浪屿是以日光岩、笔架山、升旗山等由自然地貌变化而形成的冈峦起伏的山地景观为主体的自然形态,汇集了不同类型的建筑等人工形态的景观综合体。 2017年7月在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鼓浪屿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鼓浪屿的日光岩是典型的花岗岩风化景观,花岗岩属于岩浆岩。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18~19题。‎ ‎18.形成日光岩风景的岩石是图中的(  )‎ A.甲 B.乙 ‎ C.丙 D.丁 ‎19.日光岩的形成过程是(  )‎ A.岩浆侵入—地壳上升—风化堆积 B.岩浆喷发—地壳上升—风化侵蚀 C.岩浆喷发—地壳下降—风化堆积 D.岩浆侵入—地壳上升—风化侵蚀 解析 ‎ 第18题,由题干可知日光岩是典型的花岗岩风化景观。根据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关系,可以确定图中甲是变质岩,乙是沉积岩,丙是岩浆岩,丁是岩浆,花岗岩是岩浆岩的一种。选C。第19题,花岗岩是侵入岩,形成于地表以下;现在日光岩出露地表,说明其经过地壳的上升运动;花岗岩出露地表后被风化侵蚀,形成日光岩景观。选D。‎ 答案 18.C 19.D ‎(2015·上海地理,13~14)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致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据此回答20~21题。‎ ‎20.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 ‎①岩浆冷却较快 ②岩浆冷却较慢 ③在地表形成 ④在地下形成 A.①③ B.①④ ‎ C.②③ D.②④‎ ‎21.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该岩石可能是(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解析 第20题,岩浆岩分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缓慢冷却形成,在冷却过程中充分结晶,矿物结晶体巨大,肉眼清晰可见。第21题,喷出岩往往含有大量气孔,如流纹岩;侵入岩一般不会出现层理构造;沉积岩往往具有层理构造,但岩性较软,质地不坚硬。该岩石呈薄板状,岩性致密,应是页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板岩,D正确。‎ 答案 20.D 21.D ‎22.(2019·广州市一中模拟)专家认为,欣赏旅游景观,尤其需要的是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完成下题。‎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这是宋朝诗人王禹偁谪居陕西时,描述山村风景的《村行》。‎ 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 B.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流纹岩 C.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的沉积岩 D.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砂岩 解析 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喷出型岩浆岩,而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是丹霞地貌景观;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沉积岩;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是花岗岩。‎ 答案 C ‎(2019·河北名师俱乐部1月联考)桌状山是顶平似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方形山体。大瓦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地处横断山东侧,海拔3 222米,为世界第二桌状山。大瓦山是地形倒置形成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读图,完成23~24题。‎ ‎23.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 A.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壳抬升→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B.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C.地壳抬升→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D.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24.大瓦山形成过程中,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则地表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  )‎ A.平顶的桌状山 B.起伏和缓的丘陵 C.沉积层深厚的盆地 D.林立的峰林、峰丛 解析 第23题,石灰岩位于下部,玄武岩位于上部,说明先有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的过程,后有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的过程,据此可判断A正确。第24题,若位置颠倒,则上部为石灰岩层。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横断山东侧,地势较高的石灰岩层在流水溶蚀、侵蚀作用下,会形成峰林、峰丛等喀斯特地貌。‎ 答案 23.A 24.D ‎25.下列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组岩石是(  )‎ A.砾岩、大理岩、石灰岩、花岗岩 B.页岩、石灰岩、砂岩、砾岩 C.砂岩、玄武岩、页岩、大理岩 D.石灰岩、花岗岩、砂岩、页岩 答案 B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