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0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二)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2分)“官渡胜,赤壁败,胜由火败亦由火;碣石诗,长江槊,诗属公槊也属公。”此对联最适宜用于评价(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曹丕 2.(2分)北魏孝文帝改革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下列既是本次改革原因又是结果的是( ) A.迁都洛阳 B.北魏统一北方 C.北方民族交融 D.社会矛盾激化 3.(2分)唐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状况。如图诗歌反映了唐朝( ) 兰陵关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 九天阁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A.经济繁荣 B.文化昌盛 C.农业发达 D.盛世辉煌 4.(2分)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五代十国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 ) A.开凿运河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朱温篡权 5.(2分)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出现了工人运动的高潮,罢工斗争达100次以上,参加人数超过30万人。促成这个高潮的直接原因是( ) A.十月革命的鼓舞 B.五四爱国运动的扩大 C.中共一大的影响 D.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 第19页(共19页) 6.(2分)1935年,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这表明( ) A.中共开始由幼稚走向了成熟 B.红军基本粉碎国民党的围剿 C.中共开辟了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7.(2分)如图是1957年年初由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题为《入社》的纪念邮票。与此邮票发行直接相关的时代背景应是( ) A.一届人大的召开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人民公社运动的开展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8.(2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C.科学发展观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9.(2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写道:“中国人的足迹,从此印进寥廓而深邃的星空,当他们问候世界的时候,给未来留下了深远的回声。”该颁奖词赞誉的是( ) A.邓稼先 B.屠呦呦 C.翟志刚 D.袁隆平 第19页(共19页) 10.(2分)“(人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饰,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这样的“改变”始于( ) A.意大利 B.葡萄牙 C.西班牙 D.英国 11.(2分)托马斯•潘恩在1776年发表的《常识》中写道:“不列颠对这个大陆的统治,是一个迟早要结束的政权形式。”与该书同一时期发表的一份文件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1787年美国宪法》 12.(2分)如图的时间轴,简要描述了某一伟大人物的一生。该人物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玻利瓦尔 D.列宁 13.(2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在《钟声》上公开宣称“对农奴的解放是一种欺骗。”他如此评价农奴制改革的依据是( ) A.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B.奴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军队 C.农奴解放时被迫以高价赎买份地 D.农奴获得自由但不能自由转换职业 14.(2分)“俄国(苏联)崛起的历史可以简单概括为:一次比一次耀眼的崛起腾飞;一次比一次出人意料的失势陨落。”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崛起为强大的工业国,主要得益于( ) A.新经济政策 B.苏联模式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第19页(共19页) 15.(2分)造成如图所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C.美苏之间的冷战 D.欧洲的联合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20分) 16.(10分)2020年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开始时间 战场名称 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 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 1941年6月22日 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7日 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1945年9月2日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8月8日 1945年9月2日 第19页(共19页) (1)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材料二:七七事变之前,蒋介石分析认定日军开战后必首先以华北为进攻重点,而我方应在上海“先发制敌”,以牵制和分散日军在华北之攻势,又保证作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京、上海等地之安全,且“在上海打仗,就容易引起国际注意”。淞沪会战爆发后,在日军的重武器绝对优势之下,中国军队伤亡惨重。而且,上海是河网地带,又无山势倚仗,对中国军队作战极为不利,多重因素之下,终致上海、南京先后沦落。不过,《泰晤士报》等外国媒体亦盛赞“十周之英勇抵抗”“为历史上最光荣之一页”。 ﹣﹣摘编自余子道《蒋介石与淞沪会战》等 (2)据材料二,指出蒋介石筹划淞沪会战的目的,并结合所学指出淞沪会战对中国抗战的积极影响。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3)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 17.(10分)近代大国崛起,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1)请结合14﹣19世纪发生在英国的具体历史史实,证明材料一的观点。 材料二:“我国不可犹疑,与其坐待尔国之进步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 ﹣﹣日本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脱亚论》 第19页(共19页)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日本在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是怎样“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的?它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19页(共19页) 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2分)“官渡胜,赤壁败,胜由火败亦由火;碣石诗,长江槊,诗属公槊也属公。”此对联最适宜用于评价(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曹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曹操的评价,解题的关键是“官渡胜,赤壁败”“碣石诗,长江槊”。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官渡胜,赤壁败”说的是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火烧袁绍,但是赤壁之战却败给孙刘联军。“碣石诗,长江槊”说的是曹操写过《观沧海》中的“东临碣石”,在长江上横槊赋诗。因此,此对联最适宜用于评价曹操。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曹操的评价,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又要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2分)北魏孝文帝改革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下列既是本次改革原因又是结果的是( ) A.迁都洛阳 B.北魏统一北方 C.北方民族交融 D.社会矛盾激化 【分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认识北方民族交融既是本次改革原因又是结果。 【解答】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是为了顺应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而改革的结果又更加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所以北方民族大融合既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又是结果。 故选:C。 【点评】 第19页(共19页)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影响等知识的掌握。熟知理解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3.(2分)唐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状况。如图诗歌反映了唐朝( ) 兰陵关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 九天阁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A.经济繁荣 B.文化昌盛 C.农业发达 D.盛世辉煌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诗歌、唐朝的盛世景象的相关史实。唐诗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状况,是一定时代的反映。识读题干的诗句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李白的“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杜牧的“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杜甫“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诗句不同侧面反映了唐朝社会生活的状况,反映了唐朝盛世辉煌的社会景象。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的诗歌、唐朝的盛世景象的相关史实。 4.(2分)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五代十国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 ) A.开凿运河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朱温篡权 【分析】本题考查了五代十国的史实。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 【解答】 第19页(共19页) “五代十国”分割并存局面形成的历史根源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使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五代十国涉及的政权与影响等史实。 5.(2分)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出现了工人运动的高潮,罢工斗争达100次以上,参加人数超过30万人。促成这个高潮的直接原因是( ) A.十月革命的鼓舞 B.五四爱国运动的扩大 C.中共一大的影响 D.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一大的影响。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解答】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出现了工人运动的高潮,罢工斗争达100次以上,参加人数达30万人以上。促成这个高潮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以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工作,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中共一大的相关史实。 第19页(共19页) 6.(2分)1935年,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这表明( ) A.中共开始由幼稚走向了成熟 B.红军基本粉碎国民党的围剿 C.中共开辟了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解答】据题干“1935年”“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可知,这与遵义会议有关,这说明中共开始由幼稚走向了成熟。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开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 7.(2分)如图是1957年年初由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题为《入社》的纪念邮票。与此邮票发行直接相关的时代背景应是( ) A.一届人大的召开 B.三大改造的完成 第19页(共19页) C.人民公社运动的开展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的相关史实,关键是对图片的解读,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至1956年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题干1957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题为《入社》的纪念邮票,这里的“社”指的是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此邮票发行直接相关的时代背景是三大改造的完成。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8.(2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C.科学发展观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相关史实。结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作用理解。 【解答】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年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史实。 第19页(共19页) 9.(2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写道:“中国人的足迹,从此印进寥廓而深邃的星空,当他们问候世界的时候,给未来留下了深远的回声。”该颁奖词赞誉的是( ) A.邓稼先 B.屠呦呦 C.翟志刚 D.袁隆平 【分析】本题考查了翟志刚。1999年,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将宇航员杨利伟送上太空。 【解答】依据“中国人的足迹,从此印进寥廓而深邃的星空”可知与翟志刚完成出舱任务有关。2008年9月,神舟七号載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航天成就,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10.(2分)“(人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饰,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这样的“改变”始于( ) A.意大利 B.葡萄牙 C.西班牙 D.英国 【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兴起,知道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 【解答】“(人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饰,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说明当时的人们开始追求现世的幸福生活,符合人文主义的特点,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故A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兴起,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1.(2分)托马斯•潘恩在1776年发表的《常识》中写道:“不列颠对这个大陆的统治,是一个迟早要结束的政权形式。”与该书同一时期发表的一份文件是( ) 第19页(共19页)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1787年美国宪法》 【分析】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解答】由托马斯•潘恩在1776年发表的《常识》中写道:“不列颠对这个大陆的统治,是一个迟早要结束的政权形式。”可知,《常识》发表于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结合所学,美国独立战争时期,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标志着美国的诞生。可知,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以美国独立战争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2.(2分)如图的时间轴,简要描述了某一伟大人物的一生。该人物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玻利瓦尔 D.列宁 【分析】本题考查马克思的知识。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共同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卡尔•马克思,出生于1818年5月5日的德国,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67年出版《资本论》,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1883年,在英国伦敦去世,A项正确;BCD三项人物与题干的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第19页(共19页)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马克思的相关知识。 13.(2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在《钟声》上公开宣称“对农奴的解放是一种欺骗。”他如此评价农奴制改革的依据是( ) A.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B.奴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军队 C.农奴解放时被迫以高价赎买份地 D.农奴获得自由但不能自由转换职业 【分析】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对农奴的解放是一种欺骗”。 【解答】据“对农奴的解放是一种欺骗”及所学知识可知,他如此评价农奴制改革所依据的史实是农奴解放时被迫以高价赎买份地。1861年,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改革,法令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实际上农民赎买土地的赎金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关史实。 14.(2分)“俄国(苏联)崛起的历史可以简单概括为:一次比一次耀眼的崛起腾飞;一次比一次出人意料的失势陨落。”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崛起为强大的工业国,主要得益于( ) A.新经济政策 B.苏联模式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崛起为强大的工业国”。 【解答】 第19页(共19页) “俄国(苏联)崛起的历史可以简单概括为:一次比一次耀眼的崛起腾飞;一次比一次出人意料的失势陨落”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崛起为强大的工业国,主要得益于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或苏联模式)。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工业总产值跃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形成的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被称为“苏联模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相关知识。 15.(2分)造成如图所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C.美苏之间的冷战 D.欧洲的联合 【分析】本题考查两个德国出现的原因,知道两个德国出现的原因是美苏之间的冷战。 【解答】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两个德国的出现,二战后,美苏冷战,德国作为战败国,被美国和苏联接管,把德国分成了东德和西德,美国控制西德,苏联控制东德,因此造成所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美苏之间的冷战,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第19页(共19页)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两个德国出现的原因,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20分) 16.(10分)2020年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开始时间 战场名称 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 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 1941年6月22日 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7日 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1945年9月2日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8月8日 1945年9月2日 (1)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材料二:七七事变之前,蒋介石分析认定日军开战后必首先以华北为进攻重点,而我方应在上海“先发制敌”,以牵制和分散日军在华北之攻势,又保证作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京、上海等地之安全,且“在上海打仗,就容易引起国际注意”。淞沪会战爆发后,在日军的重武器绝对优势之下,中国军队伤亡惨重。而且,上海是河网地带,又无山势倚仗,对中国军队作战极为不利,多重因素之下,终致上海、南京先后沦落。不过,《泰晤士报》等外国媒体亦盛赞“十周之英勇抵抗”“为历史上最光荣之一页”。 ﹣﹣摘编自余子道《蒋介石与淞沪会战》等 第19页(共19页) (2)据材料二,指出蒋介石筹划淞沪会战的目的,并结合所学指出淞沪会战对中国抗战的积极影响。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3)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 【分析】本题以2020年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为主线,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 【解答】(1)1931年日军进攻沈阳,中国军队进行抵抗,九一八事变爆发,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据材料一表格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是世界反法西斯各大战场中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共14年。 (2)依据材料“在上海“先发制敌”,以牵制和分散日军在华北之攻势,又保证作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京、上海等地之安全,且‘在上海打仗,就容易引起国际注意’”可以得出蒋介石筹划淞沪会战的目的是牵制和分散日军力量;维护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安全;争取国际援助或干预。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提高中国国际威望,或有助于国际援助;鼓舞全国人民抗战信心、为工业内迁等赢得时间等。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如百团大战。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中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中国的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其他国家人民,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反抗法西斯侵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故答案为: (1)九一八事变;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各大战场中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共14年。 第19页(共19页) (2)牵制和分散日军力量;维护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安全;争取国际援助或干预;影响: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提高中国国际威望,或有助于国际援助;鼓舞全国人民抗战信心、为工业内迁等赢得时间等;百团大战。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中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中国的民族耻辱。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17.(10分)近代大国崛起,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1)请结合14﹣19世纪发生在英国的具体历史史实,证明材料一的观点。 材料二:“我国不可犹疑,与其坐待尔国之进步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 ﹣﹣日本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脱亚论》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日本在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是怎样“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的?它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分析】本题以“大国崛起”为切入点,考查近代英国和日本崛起的相关史实。掌握文艺复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解答】 第19页(共19页) (1)依据材料一“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结合英国的发展史可知,人心的改变: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文学巨匠,一生创作了三十多部剧本和许多脸人口的诗篇。这些作品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为欧州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政治制度的改变: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为了限制君主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器物和经济的改变:18世纪中后期以珍妮机的发明为标志,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期,大机器工业逐渐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2)结合知识可知,日本明治维新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影响:成功地使日本实现社会转型;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故答案为: (1)人心的改变: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文学巨匠,一生创作了三十多部剧本和许多脸人口的诗篇。这些作品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为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政治制度的改变: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为了限制君主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器物和经济的改变:18世纪中后期以珍妮机的发明为标志,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期,大机器工业逐渐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2)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影响:成功地使日本实现社会转型;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点评】掌握文艺复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熟记基础知识,结合史料灵活运用。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8/9 14:15:53;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19页(共19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