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0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43毛泽东思想和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学案】
导学案 43 毛泽东思想和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毛泽东思想 1.酝酿 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01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 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重要性。 2.形成 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 出□02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3.成熟 (1)1940 年 1 月,《□03 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标志着毛泽 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2)1945 年中共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4.发展 (1)解放战争时期:《论人民民主专政》指出党的工作重心 的转移以及党的基本政策和总任务;提出□04 人民民主专政的思 想。 (2)新中国成立后:《论十大关系》《□05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 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 针,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06 矛盾问题。 5.其他方面 对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 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方面,提出了独创性理论,丰 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6.地位与影响 (1)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 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2)是建设□0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和理论先 导,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 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二、邓小平理论 1.背景 (1)1978 年,关于□08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促进了思想解放。 (2)1978 年底,邓小平发表讲话,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 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3)1978 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过程 阶段 时间 内容 明确 提出 1982 年中共十 二大 提出要建设□0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 系统 概括 1987 年中共十 三大 提出了□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走向 成熟 1992 年“□11 南 方谈话” 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12 三个有 利于”的工作是非标准 形成 体系 1992 年中共十 四大 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最终 形成 1997 年中共十 五大 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 入党章 3.地位 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 □14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三、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从思想路线 上看 毛泽东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探索 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邓小平继承了实事求是的 思想路线,使中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从道路选择 上看 正如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一样,邓小平 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取得巨大成功后再 进行□15 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这符合中国的国情 从统一战线 上看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同 样,邓小平在改革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统一战线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内容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16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 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地位 在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国 共产党章程》。 五、科学发展观 1.提出 2002 年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2.内容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意义 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 重大问题。 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提出 2012 年中共十八大以来提出。 2.意义 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 大时代课题;成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的行动指南。 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 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 论飞跃。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 共产党人,主要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强国之 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 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 3.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 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第三大理论成果。 4.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科学发展观”,中共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两者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1.(2019·兰州模拟)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 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 件。”“最基本的条件”是指( ) A.农民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农村革命根据地巩固 C.红军的衣食得到保障 D.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解析 获得农民阶级的支持是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 的条件,故 A 项正确;农村革命根据地巩固并不是足以战胜一 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故 B 项错误;红军的衣食得到保障也不 是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故 C 项错误;革命统一 战线建立与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无关,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2.(2019·宿州模拟)“如果说,民主革命没有自己的一定任 务,没有自己的一定时间,而可以把只能在另一个时间去完成的 另一任务,例如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 成,这个叫作‘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 者所不取的”。该论断出自(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井冈山的斗争》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十大关系》 解析 材料强调将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与社会主义革命任务 分开完成,中国的革命分两步走,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 提出了该观点,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 C 3.毛泽东在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演讲中,驳斥了 国民党顽固派鼓吹的“一次革命论”,并指出:“依现时的国际 和国内环境,走欧美资产阶级走过的老路,是行不通的。‘一次 革命论’者,不要革命论也,这就是问题的本质。共产主义是无 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制 度。”以上主张体现在下列哪一著作中( ) A.《论持久战》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解析 根据材料“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鼓吹的‘一次革命 论’”“依现时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一次革命论’者,不要 革命论也”,可以判断该著作是毛泽东在抗战时期发表的《新民 主主义论》,在该文中他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即根据当时中 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故选 B;《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关于持 久抗战的理论,不符合题意,A 项错误;《论联合政府》是关于 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理论,不符合题意,C 项错误;《论人民民 主专政》阐述的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不符合题意,D 项错误。 答案 B 4.(2019· 唐山高三摸底)1956 年 4 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 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这个报告实际上 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这是 因为该报告 ( ) A.是在三大改造胜利完成的情况下提出的 B.主要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C.总结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D.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解析 三大改造胜利完成是在 1956 年底,与材料时间不符, 故 A 项错误;《论十大关系》是在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 训中,得出需要正确处理的十对主要矛盾,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 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故 B 项错误,C 项正确;《论 十大关系》是党的工作的指导思想,涉及各个方面,不会直接起 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的作用,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5.1992 年,邓小平南下视察,途中就社会主义的本质,计 划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改革开放、革命与解放生 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做了深刻阐发。 这一系列阐发( ) A.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问题 B.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地位 D.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解析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科学 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问题, 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问题,故 A 项正确;明确经济体制 改革目标的是中共十四大,故 B 项错误;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 党的地位的是中共十五大,故 C 项错误;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 的成就与邓小平“南方谈话”无关,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命题点一 毛泽东思想 ■ 史料实证 史料一 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 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 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 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解读:史料一中“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 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 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说明,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科学概念。 史料二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 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 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压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解读:史料二中“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要“坚 决地相信人民群众”“和人民打成一片”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 【探究 1】 史料一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何意义? 试答:主要观点: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的战略。意义:对新 民主主义理论做了系统完整的叙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探究 2】 史料二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毛泽东这一思想 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试答:基本思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和依靠人民。 原因:既是对历史上传统民本思想的借鉴,也是在革命实践中对 人民创造历史这一理念充分认识的结果。 ■ 历史理解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条件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1)条件: ①国际环境: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 响,马克思主义通过苏俄传入中国。 ②国内环境: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说明,革命运动的发展 需要先进的科学理论来指导。 ③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④阶级基础:近代新的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使 中国工人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动力和领导阶级。 ⑤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发展。 ⑥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不断探索。 (2)科学内涵: 毛泽东思想是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产物;毛泽东思 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 中国化;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 是个思想体系,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 的灵魂;毛泽东个人的不懈探索为这个集体智慧做出了突出贡献。 ■ 素养提升立足时空观念,谨防“颠倒错乱” 练习 1 (2019·保定模拟)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写出了《中 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三篇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一时期( ) A.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逐渐探索出来 B.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中国革命的特点 C.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D.明确提出了农民是无产阶级同盟军 解析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 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 答案 A 【思维升华】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长期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 要注意掌握: (1)国民革命时期——萌芽: 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 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 争的思想。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初步形成: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指 明了方向,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3)抗战时期——发展成熟: 抗日战争时期,在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中国 革命两步走战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对新民主主义理 论做了系统完整的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4)新中国成立后——深化与丰富: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 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命题点二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史料实证 史料一 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 大胆下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 能的。……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 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 ⇨解读:史料一中“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 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说明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离开了 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说明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史料二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 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 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 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 1992 年“南方谈话” ⇨解读:史料二中关于计划、市场和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 说明邓小平从理论上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这个根本问题。 【探究 1】 依据史料一,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试答: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探究 2】 结合史料二,分析为什么有人称邓小平的“南 方谈话”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书”。 试答:原因:邓小平“南方谈话”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资 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不在于计划与市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 发展生产力。这些思想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 又一次为全党、全国人民指明了改革开放的新方向。 ■ 历史理解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以马 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2)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做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3)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4)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 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 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 原则。 (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三步走战略。 (8)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中国共 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9)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 创造性构想。 ■ 素养提升注重历史解释,挖掘“深层隐含” 练习 2 (2019·广西玉林、贵港模拟)1978 年 12 月,邓小平 指出:“现在立法的工作量很大,人力很不够,因此法律条文开 始可以粗一点,逐步完善。有些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 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 改补充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这说明在立法问题上, 邓小平( ) A.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B.倡导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C.注重地方与中央、点与面结合 D.强调循序渐进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解析 材料意思是:由于法律条文工作量大等问题,所以应 该在制定过程中留有余地,随着各种情况的出现,以便能更好地 去补充完善法律,并且有些地方可以先搞试点,材料倡导在立法 问题上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故 B 项正确。 答案 B 【思维升华】 学习中要关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 的精髓及共同点: (1)精髓: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共同点:都强调实事求是;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 物。 题源史料——大领悟 史料 (摘自天津高考)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 梦……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 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 很。”……“糟得很”,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 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 秩序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 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 完成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史料出自毛泽东哪篇文章?毛泽东批判了哪种错误态度? 他对农民运动是如何认识的?(高考原题) 试答:文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批判:批判了认 为农民运动“糟得很”的错误态度。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 的主要问题,要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微课说法——大提能 定位: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近现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典例 1937 年 9 月,毛泽东撰写《反对自由主义》一文, 指出自由主义来源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并强调在“革 命队伍中不应保留它的地位”。这实际上反映出( ) A.中国共产党强烈反对自由民主 B.民族危机促进国共合作 C.现实挤压自由主义空间 D.自由主义不符合中国需要 解题悟法 定时空:1937 年,中国 抓关键:革命队伍之中不应保留自由主义 析选项: 选 项 排查分析 正 误 设障方法 A. 中国共产党追求自由民 主 × 无中生有 干扰关键字词:反对 B. 材料没有强调民族危机 × 曲解材料主旨 下的国共合作 干扰关键字词:国共合作 C. 联系历史背景可知,日本 侵华导致民族危机加剧, 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主义 的加强,而民族主义的强 化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 自由主义的空间,导致了 自由主义的逐渐退潮而 民族主义的逐步高涨 √ D. “自由主义不符合中国 需要”的说法本身错误 × 用历史概念设障 干扰关键字词:不符合 历史追问 结合上题材料思考,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围绕主要矛盾工作的? 试答: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工作: 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宣言,号召中国工农红军 和人民进行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②1935 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1935 年 12 月,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④组建 东北抗日联军;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⑥1937 年 8 月洛川会议 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查错补短 把握近现代中国探索救国强国道路的五个阶段及内容: 第一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第二阶段是从戊戌变法到 20 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第三 阶段是 1915—1919 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第四阶段是从 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 己的路”;第五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 名家评史——大收获 观点 尽管苏维埃这个名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依旧没 有多少人明白它的真实含义,可却没有耽误人们在它的旗帜下奋 斗。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支持, 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张鸣《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 【问题设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 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 1927—1931 年间是如何从理论方面实现 “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的。 试答:毛泽东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写了《中国的红色 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等著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理论上指出了适合中国 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1.(2018·北京高考)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 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 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 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 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的历史 事件按照逻辑关系进行排序的能力。1927 年秋收起义攻打大城 市受挫后,毛泽东决定转向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形成了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1945 年,中共 七大召开,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因此 C 项符合 题意,B 项错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作于 1930 年,在遵 义会议之前,A 项错误;遵义会议召开于 1935 年,应在“井冈 山道路”之后,D 项错误。 答案 C 2.(2017·天津高考)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 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 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 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 ( )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解析 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社会 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就,说明 这一时期是 1956 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以后,据此分析只有 D 项符合要求,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均发表于 1956 年之 前,可排除。 答案 D 资料 1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1.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七大上《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 首先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作了阐述:“毛泽东思想,就是马 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 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 主义在目前时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民族民主革命 中的继续发展,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刘少奇这 一关于毛泽东思想的阐述,符合当时历史实际,正确揭示了毛泽 东思想的本质特征,对于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推 动全党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起了重要作用。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此决议对毛泽东思 想的科学内涵作出了新的论述。决议认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 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 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中 国共产党十二大对十一届六中全会的概括又进行了补充。至此, 毛泽东思想科学内涵的阐述基本完成。 资料 2 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评价标准的新发展 1.邓小平继承和吸取了毛泽东思想的精华,同时又伴随着 改革开放的实践,把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邓小平强调要解放思想,认为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正 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他指出社会主义建设要面 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倡导“摸着石头过河”,强调 发扬民主,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 化,崇尚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3.在社会发展方面,邓小平把“三个有利于”标准作为评 价问题的根本标准。他提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 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 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把“三个有利于” 看成一个完整体系,并与实践标准有机地统一起来作为评价问题 的根本标准,是在新形势下对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发展。 资料 3 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能力的考查 1.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 在高考命题中,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对于立德树人的独特功 能,弘扬和考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高考为国选材的重大使 命。历史可以考查对中华文明长期历史进程中的事实观点、思想 思潮的理解和判断等。考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是简简单单地 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要遵循继承、弘扬、创新的发展路径, 注重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实现考 试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目的。 2.加强创新能力的考查 高考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必要环节,要有利于创新人才的 培养和选拔,要把考查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要 的考试内容。在命题中各学科应联系实际,深入探索考试的内容 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和手段创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和创新实践,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素养,发挥高考在创新人 才培养和选拔中的积极作用。 历史试题要考查创新能力,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具体问题,独 立思考、自主判断,能够将不同形式的试题材料转化为有效信息, 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并且多角度综合运用相关学科原理和方 法探究问题,辨析不同观点,符合逻辑、规范地进行表达和阐释, 或者能够找到新发现、得出新规律、提出新结论。 ——据姜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 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整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