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 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1 第 9 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一、整体把握 1.全文可分几部分,各部分内容是什么? 点读 课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 第二部分(第 2~9 段):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这是文章的主体,占了大量篇幅。 第三部分(第 10 段):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 二、细部探微 2.本文写梁任公为什么只谈其学术造诣不谈其政治作为? 点拨 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威望,两方面都可大书特书。但作者毕 竟是一个文人学者,关心学术有甚于关心政治,写学术人物比写政治人物更得心应手;再说 梁任公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上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而他的学术地位却是一致公认的,不可 动摇的。也许梁任公的政治作为已广为世人见识,而学术造诣为政治声名所掩,正值得为之 专文彰显。 3.本文中的梁任公有什么性格特点? 点拨 作者对梁任公的性格特点不是抽象的概说,而是具体化为各种表现,有形貌特点、 表情特点、声音特点、动作特点、气质特点、讲稿特点等,可以笼而统之概括为:才华横溢, 博闻强记,修养良好,开朗直爽,认真细致,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 4.文中提到梁任公先生演讲时讲到《桃花扇》时,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梁任 公先生为什么会如此动情? 点拨 《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作品,内容是悲叹明朝灭亡。崇祯帝虽励精图治, 勤勉辛劳,但终因明王朝积重难返大势已去而亡国。梁任公先生由明亡联想到自己曾追随光 绪帝变法图强,终因慈禧等顽固派的扼杀而失败。国家贫弱,列强瓜分,生灵涂炭,而自己 救国壮志难酬,自然也就悲从中来,“痛哭流涕”了。 5.本文的情感表达有什么特点? 点拨 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对梁任公的情感有敬 仰之情、欣赏之情、赞美之情。本文的情感表达有如下特点: 一是直接的表达。如开篇“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说的 是当时青年学生对先生的景仰之情,其实也是代表作者的心情。 二是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如开篇“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他敲 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中的“幸运”“欢喜”都 是表达心情之词,也就是说文章既叙事又写心情,表达了一个听课学生对训课老师的崇拜之 心。 三是完全含蓄的表达。如“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 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没有表露作者心情,但读者仍能从这样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 的一种心情、一种感情。 一、中心主旨 这篇课文题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 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梁任公的崇敬之情。本文撷取作者学生时代最 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对梁任公的真挚情感蕴含在 叙述描写中。 二、写作特色 1.全文布局工稳。 从结构布局看,仿佛是信手写来,随意性很强,但仔细阅读,才觉得布局相当工稳。文 章起笔点题,简洁明了,并以“动人”一词作为文眼,统领下文。结尾一段则呼应开头,总 结全文,使全篇前后一致,文理贯通。 2 2.精彩纷呈,高潮迭起。 开篇写梁任公的政治和学术的影响,写梁任公的演讲稿,都是为着渲染气氛,为后面人 物出场铺设背景,为后面的精彩纷呈蓄势。人物登场亮相,气势不凡,已经颇显描写之精彩 了;而全文最精彩的一段,是梁氏独特的开场白,堪称文章的小高潮;接下来直接描写梁任 公的演讲,由《箜篌引》过渡到成本大套地背诵时用手指敲打秃头,也是精彩的一段;再往 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又张口大笑,大汗淋漓,状极愉快,都是精彩 的描写,表明当时的课堂氛围达到高潮,文章本身也自然达到高潮;精彩呈现过后,文章戛 然而止,留下一些余味,梁任公的生动表现还留在读者的脑子里。 3.选材很讲究。 写片段的记忆、片段的印象,如同摄像,只选取几个精彩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光彩的 一面,不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全面、完整、连续,也没有拖泥带水的叙述和 描写。这种写法可以称为白描。白描看似简易,其实不然,能达到本文这样的效果,只有高 手能轻巧为之。 4.虚实相生。 比如 7~9 三段,先写先生博闻强记,“敲打他的秃头”,酣畅地背诵,足见其“动人”; 次写讲到紧张处,演讲变成表演之“动人”;再写讲完以后,“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就 更为动人了。作者紧紧抓住梁任公演讲时的感情投入,细致入微地刻画他的性格气质,令读 者如晤其面,如闻其声。这是实写。而第 6 段说 20 年后“我”触景生情,“顿时”忆起先 生的演讲,看似平铺直叙,实乃曲笔,辞约理微地道出先生“动人的演讲”对人有怎样深刻 的影响。又如具体描写演讲过程中听者的反应——时而“屏息以待”,时而“跟着他欢喜”, 时而又不自觉地“泪下沾襟”;甚至听过演讲后,“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 好”……这些显然属于虚写,从侧面烘托了这次演讲所具有的强烈的感召力。虚实结合得如 此完美,把学人本色状写得如此深透,体现出了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运笔自如的功力。 5.描写精当,形象传神。 文章多处穿插简洁而又富有表现力的文字为梁先生绘形,且极为传神。例如写他出场, “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 顾盼,光芒四射”。短短四十余字,梁任公的肖像、神采已跃然纸上,如刻如画,让人过目 不忘。再如“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于涕 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几处描写,既是绘形,更是对梁先生丰富的情感世界的渲染,将人 物立体化。 三、结构图解 (45 分钟,90 分) 一、基础知识(12 分,每小题 3 分) 3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景仰 戊戌 启迪 风神潇洒 B.谦逊 洪亮 箜篌 公竞渡河 C.弥漫 苍茫 引证 起承转合 D.机缘 酣畅 沾襟 博闻强记 答案 B 解析 “竞”应为“竟”。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梁启超先生早年极力________革命,戊戌变法失败后便埋头于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 中。 (2)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 确有________领导的作用。 (3)三百多年的历史,六十多个人物,仅仅拍了 12 集。剧情处理之________,不能不让 那些动辄三十集五十集的“大手笔”汗颜。 A.鼓吹 启迪 洗练 B.宣传 启迪 简练 C.鼓吹 启发 简练 C.宣传 启发 洗练 答案 A 解析 “鼓吹”,宣传提倡;“宣传”没有提倡的意思。“启迪”,开导,启发;“启 发”没有开导的意思。“洗练”,(语言、文字、技艺等)简练利落;“简练”,(措辞)简要, 精练。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 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 B.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翻云覆雨....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 印象。 C.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 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D.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 不同..。 答案 B 解析 “翻云覆雨”为贬义,不合语义。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北京、天津、上海举办的前 3 届世乒赛鉴于均由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并宣布开幕 和闭幕,因此,2008 年广州第 49 届世乒赛也邀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和闭幕式。 B.商业战争大片《集结号》塑造了很多英雄的形象都是十分感人的。 C.易建联在雄鹿队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主教练和球迷的信赖和关怀 中汲取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D.美国国防部 2008 年度《中国军事力量报告》在缺乏事实证据的情况下,猜测 2007 年美国国防部和联邦政府其他部门受到的黑客攻击“似乎来自于中国”,并推断中国于去年 10 月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有利于提升中国“太空军事作战能力”。 答案 D 解析 A 项“鉴于”应该放在“在北京、天津”之前,不能置于句中;B 项句式杂糅, 应将“了”改为“的”;C 项搭配不当,应将第二个“在”改为“从”。 二、文本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回答 5~8 题。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 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 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 4 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 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 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 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 笔而记之。 5.第一段文字中,作者用了“表演”一词,联系课文,谈一谈你对该词的理解。(4 分) 答案 “表演”一词是对梁先生演讲的外在表现而言的,赞扬他的演讲不枯燥,不呆板, 形象生动,有感染力;而并非说他只要形式而缺少真情实感。 6.文章描写梁先生的演讲,特别提到《桃花扇》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用意何在? (5 分) 答案 用意有两点:一是他演讲的“紧张处”,是最精彩的部分;一是用这两部作品来 表明梁先生思想感情所在。 7.阅读整个节选部分文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20 字)(5 分) 答案 梁先生是有学问、有文采,激情澎湃、有爱国心的人。 8.这几段文字中,有两处文字节奏感特别明显,请找出并分析其效果。(6 分) 答案 一处是“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一处是“有学问,有文 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前者句式整齐,气势磅礴;后者字数逐渐增多, 节奏逐渐增强,如江河奔腾。 三、课堂延伸(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2 题。 鸟 梁实秋 ①我爱鸟。 ②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溜达。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 鸟的苦闷。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地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 瞵视昂藏的神气?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地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 的棉罩,十分地“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抟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鸟到了这种地 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 住着罢? ③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 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 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候是独奏,有时候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 乐。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 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 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 ④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多 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 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几乎没有例外的,鸟 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 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 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 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 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就是 抓不到小鸡的鸢鹰,啾啾地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⑤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有人初闻杜鹃, 兴奋得一夜不能睡,一时想到“杜宇”“望帝”,一时又想到啼血,想到客愁,觉得有无限 诗意。我曾告诉他事实上全不是这样的。杜鹃原是很健壮的一种鸟,比一般的鸟魁梧得多, 扁嘴大口,并不特别美,而且自己不知构巢,依仗体壮力大,硬把卵下在别个的巢里,如果 巢里已有了够多的卵,便不客气地给挤落下去,孵育的责任则由别个代负了,孵出来之后, 5 羽毛渐丰,就可把巢据为己有。那人听了我的话之后,对于这豪横无情的鸟,再也不能幻出 什么诗意出来了。我想济慈的《夜莺》,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 何干? ⑥鸟并不永久地给人喜悦,有时也给人悲苦。我有过一次经验,在东北的一间双重玻璃 窗的屋里,忽然看见枝头有一只麻雀,战栗地跳动抖擞着,在啄食一块干枯的叶子。但是我 发现那麻雀的羽毛特别的长,而且是蓬松戟张着的:像是披着一件蓑衣,立刻使人联想到那 垃圾堆上的大群褴褛而臃肿的人,那形容是一模一样的。那孤苦伶仃的麻雀,也就不暇令人 哀了。 ⑦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类型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 的鸟鸣。只是清早遇到烟突冒烟的时候,一群麻雀挤在檐下的烟突旁边取暖,隔着窗纸有时 还能看见伏在窗棂上的雀儿的映影,喜鹊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带哨子的鸽子也很少看见在天 空打旋。黄昏时偶尔还听见寒鸦在古木上鼓噪,入夜也还能听见那像哭又像笑的鸱枭的怪叫。 再令人触目的就是那些偶然一见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了,但是我不忍看。 注 作者二战时曾居住在四川,1949 年后长期旅居台湾。本文有删节。 9.第⑤段中,“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的原因是什么?“幻想”的含义是什么?(6 分) 答案 原因:作者爱鸟只爱其声音和形体,并非受人们赋予鸟的各种文化意蕴的影响。 含义:指历代诗文在杜鹃、夜莺、云雀等身上长期渲染而成的象征意蕴。 10.本文在第②段和第⑥段中分别描写“笼中鸟”和“给人悲苦”的麻雀,在文中起什 么作用?(6 分) 答案 用笼中鸟、给人悲苦的麻雀反衬生活在自由的天地中那些好鸟的可爱,表达了对 束缚鸟类自由的人的不满,对处于悲苦环境中的鸟类及人类的同情。(意思对即可) 11.第⑦段说“自从离开四川以后”,再也看不到那些“跳荡”的鸟儿,听不到“悦耳 的鸟鸣”了,字里行间蕴含着什么思想感情?(6 分) 答案 在尽情赞美鸟类的自由、活泼、俊俏的同时,表达出作者对自由、平等、幸福、 美好人生的向往,以及对故土的深深眷恋。(意思对即可) 12.综观全文,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4 分) 答案 文中既有轻快的喜悦(集中体现在③、④段),也有深沉的感喟(⑥、⑦段)。 四、语言运用(16 分) 13.下面一段话中有不够简明、不合事理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必须删除的 有哪四处?把删除部分的序号填入下面横线上。(4 分) Internet 已经成为①当今信息社会中最繁忙、最富有挑战性、最具活力的②信息系统。 它跨越时空③的限制,把世界各地的④有用信息快速地送到你的面前,⑤不仅能传送文字、 图形、图像,还能传送声音、动画和视频。它将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种族、⑥不同肤色、 不同文化背景⑦和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联系在一起。人们可以在 Internet 上讨论⑧他们关心 的问题,查阅所需的资料,还可以在网上听音乐、看电影、交友⑨聊天,甚至⑩还可以在网 上观光旅游、购物。 必须删除的四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② ④ ⑥ ⑩ 解析 删②,因为前面有“信息社会”;删④,因为无用的信息用不着传递;删⑥,因 为“不同肤色”与“不同种族”重复;删⑩,因为“还可以”与“甚至”重复。 14.下面是著名主持人杨澜对著名的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一段访谈,请你根据季老的回答 补充出杨澜的两处提问语。(6 分) 杨 澜 : (1)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季羡林: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改西服、改西装,我本身是不赞成的,那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欧美之所以经济那么发达,并不是因为它的穿着,我们老学人家的皮毛,所以本身我就 反对,后来另外一种现象非常有意思,就是农民锄地,穿上西装打上领带,我觉得这是开玩 笑。 杨 澜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季羡林:后悔……这看怎么说,我说那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我就讲一个中国知识分子, “人生识字忧患始”,不识字没有忧患,一识字就有忧患,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特点。 而且我最近又写了一篇短文,叫《走运与倒霉》,走运跟倒霉,这两个是密切联系的。知识 分子,他这样在社会上有地位,特别是过去封建时代,中了秀才,这就有地位,在农村里面 就是一号人物了。 答案 (1)我的第一个问题可能是比较私人的一个问题,我就想知道为什么您一直都是 穿中山装? (2)您现在有没有后悔当年学了文化,做了教授呢? 解析 这是一道考查语言得体的题目,能根据后文推知所提问的问题。 15.请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准确概括“文人的清高”的含义,要求不超过 35 个字。(6 分) 文人的清高源自于文人对理想人格的企盼。理想人格是人类精神的高度凝聚,历代思想 家肩负着理想人格设计的使命,身体力行之,在人类精神的发展进程中,树起了一块块界碑。 理想人格以“虽不能至然人心向往之”“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特殊功力提升和矫正着现实 人格。中国文人从小就读经史子集,耳濡目染的均是“圣人之言”,久而久 之,便不自觉地以书本所描绘的理想人格自居。但环顾左右,都是活生生有欲望、汲汲 自营少管他人、且情感日趋功利化的感性人,心灵便受到重创,心境便大失衡。然自身修养 的惯性,使文人不甘“沦落”,便满怀忧怨自我恪守。于是,清高就成了文人操守的最后一 块盾牌,可怜可叹,但悲壮。 文 人 的 清 高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发生隔膜和冲突的产物。(或:文人在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中 对自我的恪守〈坚持〉。) 解析 这段文字有两个层次,前一层次阐述文人的“理想人格”,但“环顾左右”开始 的第二层次阐述“理想人格”与现实的冲突。把握住这两个层次的意思,即可对“文人的清 高”作出准确的概括。 五、随堂练笔(20 分) 16.以“感悟高中”为题,写一篇讲演稿。要求:(1)有激情活力,展示高中生活风采; (2)恰当运用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表现力;(3)不少于 800 字。 答案 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