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解析版)‎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病毒的叙述中,有几项正确的( )‎ ‎①葡萄球菌、青霉菌、破伤风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 ‎②硝化细菌、酵母菌、蓝藻、绿藻都含有核糖体和 DNA ‎③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将得到 3 种物质 ‎④有些细菌的遗传物质是 RNA A. 1 项 B. 2 项 C. 3 项 D. 4 项 ‎【答案】A ‎【解析】‎ 青霉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①错误;硝化细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绿藻属于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细胞中都有核糖体和DNA,②正确;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是4种含氮碱基、磷酸和核糖,因此将得到 6种物质,③错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④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只有②,故选A。‎ ‎2.关于细胞学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细胞学说的提出,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 B. 细胞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生物整体的生命过程起作用 C. 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D. 施来登和施旺提出,新细胞是由老细胞通过分裂产生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学说的三点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详解】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A正确;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B正确;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C正确;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D错误。‎ ‎【点睛】熟悉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如下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 B. 观察乙、丙图像时,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分别是⑥⑤‎ C. 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然后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D. 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操作顺序为:转动转换器→移动装片→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光圈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2.低倍镜下看见的细胞数目多,细胞体积小,高倍镜下看见的细胞数目少,体积大。‎ ‎【详解】①②是目镜,目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③④是物镜,物镜的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因此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A正确。物镜与玻片之间距离越大,放大倍数越小,乙图是低倍镜下的物像,丙图是高倍镜下的物像,则观察乙、丙图像时,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分别是⑥⑤,B正确。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乙转为丙时,即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下,选择镜头长的物镜③,高倍镜下需要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C正确。从低倍镜到高倍镜的步骤是: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和反光镜→转动细准焦螺旋,D错误。‎ ‎4.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 B. 某些无机盐是组成ATP、RNA 和纤维素的必需成分 C. 细胞液中盐浓度的高低影响植物根细胞的吸水或失水 D.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随生物个体代谢的强弱而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水的存在形式和功能: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其主要功能:(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2)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3)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4)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结合水,细胞内的一部分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它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所占比例增加.若细胞中结合水所占比例增大,有利于抵抗不良环境(高温、干旱、寒冷等)。‎ ‎2、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①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②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③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体内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A正确;纤维素组成元素是C、H、O,不含无机盐,B错误;生物体内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外液和细胞液的浓度,从而影响细胞的吸水或失水,C正确;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随生物个体代谢的强弱而变化,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所占比例增加,D正确。‎ ‎【点睛】易错点:注意区分细胞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作用,以及纤维素的组成元素。‎ ‎5.下列有关细胞的化合物种类和鉴别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 细胞中的糖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可以用斐林试剂鉴别 B. 细胞中的脂质具有多种功能,如储存能量;脂质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C. 细胞内蛋白质种类众多,但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D. 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可以鉴定其存在和分布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淀粉遇碘液变蓝。‎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 ‎【详解】斐林试剂能鉴别还原糖,细胞中二糖如麦芽糖是还原糖但蔗糖是非还原糖,多糖都是非还原糖,所以不能都用斐林试剂鉴别,A错误;细胞中的脂质具有多种功能,如脂肪能储存能量;脂质中只有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B错误;细胞内蛋白质种类众多,但都含有肽键,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颜色反应,C正确;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用甲基绿-吡罗红试剂可以鉴定其存在和分布,D错误。‎ ‎【点睛】熟悉各种有机物的鉴定或检测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下列有关细胞中的核酸与蛋白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部分核酸和部分蛋白质在细胞核中合成 B. 部分核酸和部分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 C. 部分核酸和部分蛋白质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D. 部分核酸和部分蛋白质具有载体功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的蛋白质种类众多,功能也是多种多样,如构成一些细胞结构的组蛋白、具有催化作用的酶蛋白、具有运输作用的载体蛋白、具有免疫作用的球蛋白等等;细胞内核酸分DNA和RNA,其中DNA是遗传物质,携带并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少数在细胞质中;RNA有多种功能,如mRNA在细胞核内合成经核孔到细胞质中充当翻译的模板;tRNA在细胞质中运输氨基酸到核糖体;rRNA参与组成核糖体,其中某些少数RNA还具有催化功能。‎ ‎【详解】细胞中的蛋白质只能在细胞质中合成,A错误;部分蛋白质和RNA可以作为酶,具有催化功能,B正确;细胞核中合成的某些RNA可以经过核孔到细胞质中,如tRNA、mRNA等;细胞质中合成的某些蛋白质可以经过核孔到细胞核中,如RNA聚合酶、DNA聚合酶、构成染色质的组蛋白等,C正确;细胞中tRNA能运输氨基酸到核糖体,细胞膜上载体蛋白具有运输特定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D正确。‎ ‎【点睛】熟悉细胞内部分蛋白质种类和核酸种类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动、植物的细胞膜上含有丰富的磷脂和胆固醇 B. 核膜是具有双层膜的结构,其组成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 C. 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都能决定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D. 多糖、脂肪、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都由许多单体构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综合考察核酸、脂质、糖类、蛋白质的相关知识点,需结合具体的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植物的细胞膜上无胆固醇,A错误;核膜是具有双层膜的结构,其成分同其他膜结构一样,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B正确;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结构和功能,C错误;多糖、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都由许多单体构成,而脂肪不是生物大分子,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涵盖面比较广涉及到核酸、脂质、糖类、蛋白质等知识点,但考点比较简单,这类问题必须熟练记忆,形成网络进行对比记忆.‎ ‎8. 下列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正确的是( )‎ A. 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既可以用于观察DNA和RNA细胞中的分布,又可以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B. 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以及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都是活细胞装片 C. 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增大细胞膜对染色剂的通透性并使DNA与蛋白质分开 D. 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 ‎【答案】D ‎【解析】‎ 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既不可以用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但可以用于观 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A错误;观察叶绿体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都是活细胞装片,‎ 观察线粒体DNA和RNA时在细胞都通过水解死亡,B 错误;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 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增大细胞膜对染色剂的通透性并使DNA与蛋白质分开;C错误;CO2可使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D正确。‎ ‎【考点定位】题考实验知识,意在考查独立完成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9.下图所示分泌蛋白合成及分泌的过程,其分泌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 ) ‎ A. 细胞核→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膜外 B. 囊泡→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膜外 C. 高尔基体→囊泡→内质网→囊泡→膜外 D. 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膜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因此正确顺序为: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膜外.‎ 故选:D.‎ 考点: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0.观察如图模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3为核仁,代谢旺盛的细胞核仁较大 B. 图中2为核孔,通过该结构不仅可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还可实现信息交流 C. 图中4为核膜,它是一种双层生物膜,可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D. 图中1为染色质,该结构与原核细胞中拟核的化学本质相同,均为DNA分子 ‎【答案】D ‎【解析】‎ 图中3为核仁,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仁较大,A正确;图中2为核孔,通过该结构不仅可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还可以实现信息交流,B正确;图中4为核膜,它是一种双层生物膜,可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C正确;图中1为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与原核细胞的拟核本质不同,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11.下图是某些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④是粗面内质网,附着于其上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B. ③是叶绿体,双层膜细胞器,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C. ②是线粒体,双层膜细胞器,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D. ①是中心体,与水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①为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②为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③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④为内质网。‎ ‎【详解】④上含有核糖体,为粗面内质网,附着于其上的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A正确;③是叶绿体,是具有双层膜细胞器,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B正确;②是线粒体,是具有双层膜细胞器,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正确;①是中心体,而水稻根尖细胞不含中心体,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准确判断图中四种细胞器的名称,进而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2.下图表示与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有关的图例及曲线。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 A. 肺泡上皮细胞吸收氧气——①⑤ B.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③⑥‎ C. 根尖细胞吸收矿质离子——③⑥ D. 肌肉细胞吸收水——②④‎ ‎【答案】C ‎【解析】‎ ‎①②③④⑤⑥分别表示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主动运输。肺泡上皮细胞吸收氧气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即图①④,A错误;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即图②⑤,B错误;根尖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即图③⑥,C正确;肌肉细胞吸水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即图①④,D错误。‎ ‎13.如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酶量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B. 酶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C. 升高温度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 D. 减小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酶,考查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曲线b使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温度过高、过酸、过碱均会导致酶活性下降。‎ ‎【详解】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限制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A项错误;酶量减少,在反应物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反应速率下降,可用曲线a表示,B项正确;图中曲线b是最适温度、最适pH下的曲线图,因此,升高温度,减小pH,酶活性下降,反应速率下降,应为曲线a,C、D项错误 ‎【点睛】曲线图中限制因子的判断方法:‎ ‎(1)曲线上升阶段:纵坐标随横坐标增加而增加,限制因子为横坐标代表的物理量(横坐标为时间时,限制因子不是时间,而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温度或光照等环境因素)。‎ ‎(2)曲线水平阶段:纵坐标不再随横坐标增加而增加,限制因子为横坐标以外的物理量。‎ ‎14.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测定仪测得了夏季一天中该玻璃罩内CO2的浓度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BC段较AB段CO2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细胞呼吸减弱 B. CO2下降从D点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 C. FG段CO2下降不明显,是因为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减弱 D. 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量最多,光合作用最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由图可知BC段较AB段CO2增加减慢,二氧化碳的增加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此时温度较低,故A正确;二氧化碳下降从D点开始,D点说明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故B错误;FG段二氧化碳下降不明显,是因为光照强度太强,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减弱,故C错误;H点二氧化碳浓度最低,说明一天中此时积累的有机物最多,但并不是光合作用最强,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5.以下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 B. 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CD段 C. 甲图的a、b、c、d四个浓度中c是最适合贮藏的 D. 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氧气,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对应乙图中的A点,A正确;‎ 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CO2‎ 的释放量远远大于氧气的吸收量,说明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强度大,应在乙图中的AC段之间,B错误;‎ C、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对应甲图中的c点,C正确;‎ D、氧浓度为d时,CO2释放量与氧气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没有酒精产生,D正确.‎ 故选:B.‎ ‎16. 植物体细胞进入有丝分裂中期有16个着丝点,则该植物细胞在下一时期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DNA分子数依次是( )‎ A. 16、32、32 B. 32、32、32‎ C. 32、0、32 D. 16、0、32‎ ‎【答案】C ‎【解析】‎ 着丝点数目等于染色体数目,中期一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两条DNA。下一时期为后期,染色体加倍,即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DNA分子数依次是32、0、32。‎ ‎【考点定位】有丝分裂。‎ ‎17.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 b图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 c图细胞分裂后将产生两个染色体数目不同的细胞 D. 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a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属于植物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b细胞正进行无丝分裂,可能是蛙的红细胞;c细胞没有细胞壁,但含有中心体,属于动物细胞,由于没有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为有丝分裂中期。‎ ‎【详解】图a中有细胞壁,并且正逐步形成细胞板,表示植物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A错误;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能进行无丝分裂,人的红细胞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而来的,而图b可表示蛙的红细胞无丝分裂的某个阶段,B错误;c图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一分为二,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分裂后将产生两个染色体数目相同的细胞,C错误;d图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DNA,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分裂方式及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掌握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类型、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8.下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甲→乙的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B. 丙阶段核膜消失,核仁解体 C. 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通常在丁时期 D. 戊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 DNA 分子数相等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变化,其中甲→乙表示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丙表示分裂前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丁表示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戊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 ‎【详解】甲→乙表示分裂间期,此时细胞中进行染色体的复制,但染色体数目不变,A错误;丙的过程中,染色体开始高度螺旋化,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此时细胞内核膜消失,核仁解体,B正确;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即丁时期,C正确;戊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相等,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熟悉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间期复制(染色体数不变,DNA数加倍),前期螺旋(核膜、核仁解体消失)、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末期(染色体解螺旋、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19. 研究发现上皮细胞在某种特殊刺激下可转化成ips细胞(多能干细胞),而ips细胞又可转化成神经细胞、肝脏细胞和肌细胞等多种体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ips细胞能转化成多种体细胞,该现象可体现出细胞的全能性 B. 上皮细胞转化成ips细胞时,细胞内部分不表达的基因可能会重新表达 C.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细胞分化应具有持久性和可逆性 D. 上皮细胞、ips细胞以及其他细胞具有的遗传物质有较大差异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ips细胞能转化成多种体细胞,但没有转化成个体,不能体现出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上皮细胞转化成ips细胞时,类似于脱分化过程,即细胞内部分不表达的基因又恢复为表达状态,B正确;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细胞分化应具有持久性和不可逆性,C错误;上皮细胞、ips细胞以及其他细胞具有的遗传物质相同,而表达有较大的差异,D错误。‎ 考点:本题以“iPS”细胞为素材,考查胚胎干细胞及应用,意在考查考查从题文提取有效信息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0. 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和癌变叙述,正确的有 ‎①细胞的分化、衰老和癌变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②高度分化后的细胞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③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 ④衰老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有利于物质运输 ⑤有些病毒能诱发人的细胞癌变 ⑥细胞癌变主要是因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⑦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分裂周期长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癌变对生物体不利,①错。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不改变遗传物质,②错。一般来说,细胞总体衰老代表极体衰老,但不一定同步,如幼小个体也有细胞衰老,③错。衰老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效率下降,④错。有些病毒能诱发人的细胞癌变,为癌细胞诱变因素的生物因素,⑤正确。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癌变,⑥正确。癌细胞分裂旺盛,比正常细胞分裂周期短,⑦错。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分化、衰老和癌变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21.甲胎蛋白(AFP)主要来自胚胎的干细胞,胎儿出生后约两周AFP从血液中消失,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AFP会持续性显著增高,所以当血液中该指标超过正常值时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认体内是否出现了癌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肝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会参与AFP的合成和运输 B. 肝细胞发生癌变后因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而容易发生扩散 C. 指导合成AFP的基因属于原癌基因,发生突变后才表达 D. 可以推测当成人肝细胞AFP的合成增加分裂周期会变长 ‎【答案】A ‎【解析】‎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分泌蛋白,其运输和加工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A正确;肝细胞发生癌变后,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而容易发生扩散,B错误;指导合成AFP的基因是人体正常基因,C错误;肝细胞突变为癌细胞,其分裂周期变短,AFP合成会增加,D错误。‎ ‎22.图1是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动物正常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 B. 图1中表示减数分裂的是细胞甲 C. 图2中c→d是因为着丝点的分裂 D. 图1中的细胞乙对应图2中的bc段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图1甲细胞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4条染色体,说明其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A正确;B.甲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是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C.图2的ab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1个变为2个,表示DNA复制,是细胞分裂间期;bc段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cd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由2个变为1个,表示着丝点分裂,C正确;D.图1的细胞乙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对应图2的de段,D错误。‎ 考点:细胞的有丝分裂;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名师点睛】图形解读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及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 ‎(1)a→b、l→m、p→q是因DNA分子复制。‎ ‎(2)g→h、n→o、r→s是因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3)d→e、r→s的变化很相似,都是DNA含量减半,但发生的时期不同。‎ ‎(4)染色单体在细胞周期中的起点为0,终点也为0。‎ ‎23.下图甲、乙、丙是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 图甲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是极体和卵细胞 B. 图甲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C. 图乙细胞中染色单体数为0‎ D. 图丙细胞的名称是初级卵母细胞 ‎【答案】B ‎【解析】‎ 图甲细胞无染色单体,细胞每一极的染色体中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根据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判断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是极体和卵细胞,A项正确,B项错误;图乙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单体数为0,C项正确;该动物是雌性动物,图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初级卵母细胞,D项正确。‎ ‎24.如图中甲-丁为某动物(染色体数=2n)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甲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 乙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C. 丙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D. 丁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由此可知,甲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乙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由此可见,乙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丙图中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由此可知,丙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开始阶段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开始阶段或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丁图中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说明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或减数分裂完成形成的精细胞时期。‎ ‎【详解】甲图中染色体数是正常体细胞中的数目,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可以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正确;乙图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可以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可表示次级精母细胞,B正确;丙图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中的数目但没有染色单体,应是DNA没有复制的有丝分裂间期的G1期,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而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数目的二倍,C错误;丁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没有染色单体,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或精细胞,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柱状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规律,重点考查柱形图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能根据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比值和染色体含量来判断细胞可能的分裂方式和所处的时期。‎ ‎25.以抗螟非糯性水稻(GGHH)与不抗螟糯性水稻(gghh)为亲本杂交得 F1,F1自交得 F2,F2的性状分离比为 9:3:3:1。则 F1中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 )‎ A. B. C.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详解】A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自交后代不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A错误;B中等位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不存在该种情况,B错误;C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自交后代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C正确;G和H、g和h为非等位基因,不会出现在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D错误。‎ ‎【点睛】注意:只有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才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6. 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 Fl自交的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B.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的染色体上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 C. “F1(Dd)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D和d)”属于推理内容 D. 对推理(演绎)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是通过测交实验完成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孟德尔是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的遗传实验基础上发现并提出问题的,A正确;受科学发展的局限,该时期还没有发现染色体的结构,孟德尔仅提出“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的假说,B错误;“F1(Dd)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D和d)”属于孟德尔的推理内容,并通过测交实验对假说做了验证,C、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孟德尔“假说-演绎”法,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7.鼠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由基因B、b控制),两只黑鼠交配,生了3只棕鼠和1只黑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棕色为显性性状 B. 子代黑鼠基因型为BB的概率是1/4‎ C. 若检测子代黑鼠的基因型,最好选用棕鼠与其交配 D. 若亲代黑鼠再生4只小鼠,则应为3只黑鼠和一只棕鼠 ‎【答案】C ‎【解析】‎ 两只黑鼠交配,生了3只棕鼠和1只黑鼠,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出现了棕鼠,说明黑色对棕色是显性性状,A错误;亲本黑鼠基因型都是Bb,后代黑鼠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B:Bb=1:2,即子代黑鼠基因型为BB的概率是1/3,B错误;检测子代黑鼠的基因型,最好选用棕鼠bb与其交配,若出现棕鼠,说明子代黑鼠是杂合子,C正确;若亲代黑鼠再生4只小鼠,则后代可能三黑一白、一黑三白、两黑两白、全黑、全白,D错误。‎ ‎28.某高等植物只有当A、B两显性基因共同存在时,才开红花,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一株红花植株与aaBb杂交,子代中有3/8开红花;若此红花植株自交,其红花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A. 8/9 B. 6/9 C. 2/9 D. 1/9‎ ‎【答案】A ‎【解析】‎ 根据该红花植株与aaBb杂交,后代子代中有3/8开红花,可知A_B_出现的比例为3/8,而3/8=3/4×1/2,说明两对基因中有一对基因是杂合子自交,还有一对基因是杂合子测交,则该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若让此红花植株自交,根据孟德尔的杂交试验可知后代中红花A_B_出现的比例是9/16,红花纯合子AABB出现的比例为1/16,故红花后代中杂合子占1-1/9 =8/9,故选A。‎ ‎【点睛】本题要求能灵活运用孟德尔的杂交试验过程,熟记每种杂交试验的结果,并且能够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杂交类型,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9.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150g和270g。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 中重量为190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 A. 3 / 64 B. 5 / 64 C. 12 / 64 D. 15 / 64‎ ‎【答案】D ‎【解析】‎ 由于隐形纯合子的果实重量为150g,而显性纯合子的果实重量为270g,三对等位基因中每个显性基因增重为(270—150)÷6=20(g),因此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190g的果实的基因型中含有显性基因个数为:(190—150)÷20=2,若用A和a、B和b、C和c这三对等位基因来表示,重量为190g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六种,所占比例依次为1/64、1/64、1/64、4/64、4/64、4/64,因此共占比例为15/64,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30.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 a、b、d 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 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 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可以是( )‎ A. AAbbDd×aaBBdd B. AABBdd×aa bbDD C. aaBBDD×AAbbdd D. AABBDD×aabb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由题意“F2 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可知,控制该动物毛色的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进而推出A_B_dd表现为黑色,A_bbdd表现为褐色,由于D抑制A的表达,因此A_D_、aa_ _都表现为黄色。‎ ‎【详解】结合前面的分析,要使F2 中毛色表现型出现“黄∶褐∶黑=52∶3∶9”,则F1的基因型只能为AaBbDd。AAbbDd与aaBBdd杂交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Dd和AaBbdd,不符合题意,A错误;AABBdd×aabbDD杂交子一代是AaBbDd,但亲本一个为黑色,一个为黄色,不符合题意,B错误;aaBBDD与AAbbdd杂交子一代是AaBbDd,但亲本一个为黄色,一个为褐色,不符合题意,C错误;AABBDD和aabbdd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Dd,且两个亲本都表现为黄色,符合题意,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在于根据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确定三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毛色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进一步推知F1的基因型和F2各种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 二、非选择题 ‎31.下图甲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表示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一个细胞核中 DNA 的相对含量变化,图丙呈现的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某一物质的形态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②③④细胞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 ‎(2)丙图中①→②表示的遗传物质变化过程发生在乙图的_____(填字母),②→③ 表示的生理变化过程发生在细胞周期的_____期。图乙的曲线获得是选择甲图中的_____(填序号)区细胞为材料。‎ ‎(3)从根尖取一细胞能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说明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_性; 克隆羊多莉的成功诞生说明动物的______具有该特性。‎ ‎(4)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是_____,解离的目的是:_____‎ ‎【答案】 (1).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 b (3). 前 (4). ③ (5). 全能性 (6). 细胞核 (7).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8).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图甲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其中①为成熟区;②为伸长区;③为分生区;④为根冠。分析乙图:图乙表示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一个细胞核中DNA的相对含量变化,其中a为G1期;b为S期;c为G2期;d为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e为分裂末期。分析丙图:图丙呈现的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①为染色质;②为染色质,但已经出现染色单体;③为染色体。‎ ‎【详解】(1)图甲中①②③④细胞是细胞分化形成的,它们的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丙图中①→②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对应于乙图的b;②→③表示染色体的形成过程,发生在分裂前期;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应该选择分生区细胞,即甲图中的③。‎ ‎(3)一个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克隆羊多莉是通过移植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到去核的卵母细胞内培育产生,这个过程说明动物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4)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点睛】关键:一是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选择性表达);二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的变化规律;三是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以及方法、目的。‎ ‎32.在某种小鼠中,毛色的黑色为显性(E),白色为隐性(e)。下图示两项交配,亲代动物 A、B、P、Q 均为纯合子,子代动物在不同环境下成长,其毛色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动物C 与动物D 的表现型不同,说明表现型是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现将动物C 与动物R 交配:‎ ‎①若子代在–15℃中成长,其表现型及比例最可能是_____。‎ ‎②若子代在 30℃中成长,其表现型最可能是_____。‎ ‎(3)现有一些基因型都相同的白色小鼠(雌雄均有),但不知是基因控制的,还是温度影响的结果。请设计实验确定它们的基因型,简要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思路,可能出现的结果及相应的基因型。‎ A.设计思路:‎ ‎①_____;‎ ‎②观察子代小鼠的毛色。‎ B.可能出现的结果及相应的基因型:‎ ‎①若子代小鼠_____,则亲代白色小鼠的基因型为_____;‎ ‎②若子代小鼠_____,则亲代白色小鼠的基因型为_____;‎ ‎③若子代小鼠_____,则亲代白色小鼠的基因型为_____。‎ ‎【答案】 (1). 基因型和环境 (2). 黑色:白色 = 1:1 (3). 全为白色 (4). 让这些白色小鼠相互交配,在—15℃的温度下培养 (5). 都是白色 (6). ee (7). 都是黑色 (8). EE (9). 既有黑色又有白色 (10). Ee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涉及的知识点是表现型、基因型、环境之间的关系,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基因的分离定律,转录和翻译过程,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 ‎【详解】(1)根据题干A的基因型是EE,B为ee,C和D的基因型都是Ee,由于C、D所处的温度环境不同导致C和D性状不同,说明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由题意知,动物C的基因型为Ee,R的基因型为ee,动物C与动物R交配,后代的基因型为Ee:ee=1:1。‎ ‎①若子代在-15℃中成长,Ee表现为黑色,ee表现为白色,因此黑色:白色=1:1;‎ ‎②若子代在30℃中成长,Ee表现为白色,ee表现为白色,因此全是白色。‎ ‎(3)在-15℃的温度下培养,Ee为黑色,ee是白色,让这些白色小鼠相互交配,在-15℃的温度下培养后,观察子代小鼠的毛色。‎ ‎①若子代小鼠都是白色,则亲代白色小鼠的基因型为ee;‎ ‎②若子代小鼠都是黑色,则亲代白色小鼠的基因型为EE;‎ ‎③若子代小鼠既有黑色也有白色,则亲代白色小鼠的基因型为Ee。‎ ‎【点睛】分析本题关键要注意小鼠毛色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成长,可能相同基因型但出现不同的表现型,如“在-15℃中成长,Ee表现为黑色,而在30℃中成长,Ee表现为白色”。‎ ‎33.下图一为某植物在不同O2浓度条件下,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CO2释放体积量变化曲线,图二为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光合作用CO2体积变化量曲线。假定图一图二情况下,呼吸速率相同,呼吸底物全部为葡萄糖;图一中氧气的吸收量用a表示数值,有氧与无氧呼吸共同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用b表示数值。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当O2浓度为_____范围时,a=b。O2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的 CO2 量的比值是_________,a与b的关系式是_____;此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_____________。‎ ‎(2)图二为氧浓度为A 点时测量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变化的速率曲线。则光照强度为F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可以表示为_____(仅用字母 a 表示)。‎ ‎(3)当植物从光照强度F点突然降至0,则光合作用过程中引起五碳化合物含量变化的原因是_____。‎ ‎【答案】 (1). CE (2). 1:1 (3). b=2a (4). 3:1 (5). 7a (6). 短时间内C5与CO2结合形成C3的过程能进行,但由于光反应停止,C3还原转化为C5受阻,所以C5的含量减少 ‎【解析】‎ ‎【分析】‎ 图一的含义:①C点之前,O2吸收量<CO2释放量→两种呼吸同时进行,且多余CO2来自无氧呼吸;②C点之后,O2吸收量=CO2释放量→只进行有氧呼吸。‎ 图二的含义:F点:是达到光饱和点,在F点及F点之后,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不再增加。‎ 有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消耗6mol氧气,产生6mol二氧化碳,无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2mol二氧化碳,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之和;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加上呼吸作用强度。‎ ‎【详解】(1)根据有氧呼吸的反应方程式可知,只进行有氧呼吸时,氧气的吸收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所以不进行无氧呼吸时,就是图一中,当O2浓度为CE范围时,a=b;O2浓度为A时,表示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的量等于无氧呼吸,假设都是1,根据有氧呼吸的反应式:C6H12O6+6O2+6H2O→6CO2+12H2O,则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也是1,则图一中氧气的吸收量用a=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用b=1+1=2,所以a与b的关系式是b=2a;由题意知,a是氧气吸收量,b是二氧化碳释放量,b=2a时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相等,由于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之比是3:1,因此产生等量的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3:1。‎ ‎(2)由(1)可知,氧气浓度为A时,b=2a,即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为2a,分析图二为氧浓度为A点、光照强度为F时测得的净光合作用是5a,因此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表示为5a+2a=7a。‎ ‎(3)当光照强度从F点突然降至0,光反应不能进行产生的ATP和[H],三碳化合物还原不能进行,短时间内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仍然进行,因此五碳化合物的产生途径消失,消耗途径仍然正常进行,所以细胞内五碳化合物减少。‎ ‎【点睛】关键:不考虑光合作用,只考虑植物的呼吸作用,若只有有氧呼吸,耗氧量=产CO2量;只有无氧呼吸,则无耗氧量,产生的CO2全来自无氧呼吸;若两种呼吸方式均发生,产CO2量大于耗氧量,多出的CO2量就是无氧呼吸产生。‎ 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考虑,此时的呼吸作用只考虑有氧呼吸,一般情况下,只有植物所处的环境温度不变,其有氧呼吸的强度则不变,所以根据光照强度为0时得出植物呼吸作用速率,在根据植物释放氧气速率或吸收CO2速率可计算出植物的中光合作用速率。‎ ‎34.下图 A、B是某种雌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C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若将该动物的胚胎干细胞放在含有32P 的培养液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转移至不含有32P 的培养液中继续分裂至后期,则移向细胞同一极的染色体中,含32P 的染色体有_____条。‎ ‎(2)若图B 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 ‎①_____或②_____。‎ ‎(3)D图坐标中染色体数与核 DNA 数之比y1和 y2依次为1/2、1,请在D图坐标中画出该动物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变化曲线图。(图中MI为减数第一次分裂) __________‎ ‎(4)画出该生物体形成AB的配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示意图(只要求画出与 AB形成有关的细胞图)‎ ‎ 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0—4 (2).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 (3).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①上姐妹染色单体没有移向细胞两极(或没分开) (4). (5). ‎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B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图C的ad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变化曲线,dg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变化曲线.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详解】(1)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该动物的胚胎干细胞(含4条染色体)在含有32P的培养液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形成2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的DNA都有一条链32P,另一条链含31P.再转移至不含有32P的培养液中继续分裂至后期,形成8条染色体,其中有4条染色体含有32P,另外4条染色体不含32P,而着丝点分裂后,分开的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两级时随机的,所以移向细胞同一极的染色体中,含32P的染色体有0-4条。‎ ‎(2)若图B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①上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移向细胞两极。‎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DNA的比值为1:1或1:2,所以y1和y2依次为1和1/2.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的变化曲线图如下:‎ ‎(4)绘制生物体形成AB的配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示意图时,应三点注意:①细胞的外观形态(细胞分裂不均等);②细胞中染色体的条数(4条)与分布位置(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向两极);③染色体的颜色、大小以及标记的基因(标记B/b的为白色且短小,标记A/a的黑色且较长)。绘制图示如下:‎ ‎【点睛】本题中三个小题(1)(2)(4)均是难点问题:‎ ‎(1)染色体标记后随细胞周期的进行,细胞内染色体带标记的比例统计,其中关键要记住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中所有染色体中所含的1个DNA都有一条链带标记,但第二次到后期,带标记的染色体就是随机细胞两极,则产生的子细胞带标记的染色体的比例是不固定的;‎ ‎(2)减数分裂产生异常配子的情况:关键要分清两种异常,一是减一异常,产生的配子含同源染色体(可能携带等位基因);二是减二异常,产生的配子中含相同染色体(一定含相同基因)。‎ ‎(3)绘制细胞分裂图需要注意事项:①细胞的外观形态;②细胞中染色体的条数与分布位置;③染色体的颜色、大小以及标记的基因。‎ ‎35.韭菜的叶形有宽叶和窄叶之分,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科研人员使用能稳定遗传的宽叶韭菜和窄叶韭菜进行正反交,子一代全是宽叶韭菜,子一代自交后产生的子二代中,宽叶韭菜和窄叶韭菜的比例为9:7。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A、a和B、b遵循__________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两种基因型不同的窄叶韭菜杂交得F1,F1自交,在F2中也会产生9:7的性状分离比,则这两种窄叶韭菜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F2的窄叶韭菜中杂合子占________。‎ ‎(3)科研人员利用生物技术将两个抗虫基因D准确导入了A、a和B、b所在的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可能两个D基因都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但两个D基因不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也可能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各有一个D基因。请用导入两个D基因的基因型为AaBb的宽叶韭菜(多株)作为实验材料,探究两个抗性基因D的位置。‎ 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两个D基因分布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两个D基因都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 (1). 自由组合 (2). F2的性状分离比是9:7,是孟徳尔两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性状分离比9:3:3:1的变形 (3). aaBB、AAAbb (4). 4/7 (5). 用提供的宽叶韭菜自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6). 子代中有不抗虫个体出现 (7). 子代全部抗虫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科研人员使用能稳定遗传的宽叶韭菜和窄叶韭菜进行正反交,子一代全是宽叶韭菜,说明宽叶对窄叶是显性性状;子一代自交后产生的子二代中,宽叶韭菜和窄叶韭菜的比例为9:7,是9:3:3:1的变形,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且宽叶韭菜的基因型为A_B_,窄叶韭菜的基因型为A_bb、aaB_、aabb。‎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用于F2的性状分离比是9:7,是孟徳尔两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性状分离比9:3:3:1的变形,说明基因A、a和B、b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选择两种基因型不同的窄叶韭菜杂交得F1,F1自交,在F2中也会产生9:7的性状分离比,是9:3:3:1的变形,说明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则亲本窄叶韭菜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F2中窄叶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_bb:aaB_:aabb=3:3:1,其中纯合子有AAbb、aaBB、aabb,各占1份,因此F2的窄叶韭菜中杂合子占4/7。‎ ‎(3)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探究两个抗性基因D的位置,应该用基因的基因型为AaBbDD的宽叶韭菜自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①如果子代中有不抗虫个体出现,则两个D基因分布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如果子代全部抗虫,则两个D基因都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是9:3:3:1的变形判断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以及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并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决相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