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第10讲铁及其化合物学案
第10讲 铁及其化合物 【考纲要求】 1.掌握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2.以Fe2+、Fe3+的相互转化为例,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3.能鉴别溶液中的Fe2+、Fe3+。 考点一|铁的单质、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基础送分型——自主学习)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7页 [巩固教材知识] 1.铁 (1)物理性质 银白色固体,熔点较高,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延展性,能被磁铁吸引。 (2)结构 (3)化学性质 铁元素性质活泼,有较强的还原性,主要化合价为+2价和+3价。 ①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②与水的反应 常温下铁与水不反应,在高温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 3Fe+4H2O(g)Fe3O4+4H2。 ③与酸的反应 ④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2.铁的氧化物 (1)物理性质: 化学式 FeO Fe2O3 Fe3O4 俗称 铁红 磁性氧化铁 色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铁的价态 +2价 +3价 +2价,+3价 (2)化学性质: a.FeO、Fe2O3、Fe3O4分别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O+2H+===Fe2++H2O, Fe2O3+6H+===2Fe3++3H2O, Fe3O4+8H+===2Fe3++Fe2++4H2O。 b.Fe3O4分别与HNO3和H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Fe3O4+28H++NO===9Fe3++NO↑+14H2O Fe3O4+8H++2I-===3Fe2++I2+4H2O。 3.铁的氢氧化物 Fe(OH)2 Fe(OH)3 色态 白色固体 红褐色固体 与盐酸 反应 Fe(OH)2+2H+=== Fe2++2H2O Fe(OH)3+3H+=== Fe3++3H2O 热稳 定性 在空气中加热 生成Fe3O4 2Fe(OH)3 Fe2O3+3H2O 二者 的关系 在空气中,Fe(OH)2能够非常迅速地被氧气氧化成Fe(OH)3,现象是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反应方程式为 4Fe(OH)2+O2+2H2O===4Fe(OH)3 4.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Fe在足量Cl2中燃烧生成FeCl3,在少量Cl2中燃烧生成FeCl2。( ) (2)根据铁与Cl2、S反应的条件可以判断氯元素和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 (3)Fe分别与氯气和盐酸反应所得氯化物相同。( ) (4)水溶液中Fe2+、H+、CO、ClO-可以共存。( ) (5)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粉末变红,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 (6)铁锈的成分是氢氧化铁。( ) (7)Fe(OH)3、FeCl2均可由化合反应得到。( ) 答案:(1)× (2)× (3)× (4)× (5)× (6)× (7)√ [练透基础小题] 题点一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RJ必修1·P705题改编)铁屑溶于过量稀硫酸,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氨水,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在空气中加热沉淀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为止,得到红棕色残渣,上述沉淀和残渣分别是( ) A.Fe(OH)3 Fe2O3 B.Fe(OH)2 Fe2O3 C.Fe(OH)2 Fe(OH)3 D.Fe(OH)2 FeO 解析: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SO4,再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Fe(OH)2,在空气中加热Fe(OH)2,铁元素被氧化为+3价,最后所得红棕色残渣为Fe2O3。 答案:B 2.下列铁的化合物可以分别通过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生成的是( ) A.FeCl2 B.Fe3O4 C.Fe(OH)3 D.Fe2(SO4)3 解析:FeCl2可分别由下列反应制得:Fe+FeCl3溶液(化合反应)、Fe+盐酸(置换反应)、Fe(OH)2+盐酸(复分解反应),A项符合题意;Fe3O4不能通过复分解反应生成;Fe(OH)3不能通过置换反应生成;Fe2(SO4)3不能通过置换反应和化合反应生成。 答案:A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B.足量的Fe在Cl2中燃烧生成FeCl2和FeCl3 C.Fe和Fe2O3等物质的量混合物溶于稀盐酸时无气体放出 D.在FeCl3溶液中加入KHCO3溶液,会有CO2产生,但无Fe(OH)3沉淀生成 解析:HNO3具有强氧化性,与Fe反应产生的气体为NO,A项错;铁与Cl2反应无论量的多少产物都是FeCl3,B项错;C项中Fe2O3溶解产生Fe3+恰好将铁单质氧化,因而不能置换出H2,正确;Fe3+与HCO会发生水解相互促进反应,有CO2和Fe(OH)3沉淀生成,D项错。 答案:C 题点二 探究Fe(OH)2的制备方案 4.由于Fe(OH)2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为Fe(OH)3,在实验室中制备Fe(OH)2,并使Fe(OH)2长时间保持白色沉淀状态,成为物质制备实验探究的热点。 下列各图示中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的是________(填序号)。 解析:因为Fe(OH)2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为红褐色的Fe(OH)3,即发生反应:4Fe(OH)2+O2+2H2O===4Fe(OH)3。因此要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就要排除装置中的氧气或空气。①、②原理一样,都是先用氢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并使生成的Fe(OH)2处在氢气的保护中;③的原理为铁做阳极产生Fe2+,与电解NaCl溶液产生的OH-结合生成Fe(OH)2,且液面用汽油保护,能防止空气进入;⑤中液面加苯阻止了空气进入;④由于带入空气中的氧气,能迅速将Fe(OH)2氧化,因而不能较长时间看到白色沉淀。 答案:①②③⑤ [备考提醒] 防止Fe(OH)2氧化的方法 1.将配制溶液的蒸馏水煮沸,排出溶解的氧气。 2.将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胶头滴管尖端插入试管里的亚铁盐溶液底部,再慢慢挤出NaOH溶液。 3.在亚铁盐溶液上面加保护层,例如苯或植物油等。 4.充入保护气,如氢气、氮气、稀有气体等。 5.用铁做阳极,石墨做阴极,电解NaOH溶液或NaCl溶液;利用新产生的Fe2+与OH-反应制取。 考点二|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及检验(重点保分型——师生共研)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8页 [核心知识大通关] 1.亚铁盐 含有Fe2+的溶液呈浅绿色,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1)Fe2+的还原性: Fe2+Fe3+ 写出下列转化的离子方程式: 3Fe2++NO+4H+===3Fe3++NO↑+2H2O ②Fe2+Fe3+: 2Fe2++H2O2+2H+===2Fe3++2H2O (2)Fe2+的弱氧化性: 2.铁盐 含Fe3+的溶液呈黄色,Fe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Fe3+Fe2+ 写出下列转化的离子方程式: ①Fe3+SO,Fe2+: 2Fe3++SO+H2O===2Fe2++SO+2H+ ②Fe3+I-,Fe2+:2Fe3++2I-===2Fe2++I2 3.Fe3+、Fe2+的检验方法 (1)Fe2+的检验: 方法一:取出少量被检验的溶液,滴加KSCN溶液,无现象,再滴加氯水,若变成红色溶液,说明有Fe2+存在(鉴别时不能先滴加氯水)。有关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Fe2++Cl2===2Fe3++2Cl-, Fe3++3SCN-===Fe(SCN)3。 方法二:取出少量被检验的溶液,加入NaOH溶液 ,产生白色絮状沉淀,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证明有Fe2+存在。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Fe2++2OH-===Fe(OH)2↓, 4Fe(OH)2+O2+2H2O===4Fe(OH)3。 方法三:取少量溶液,滴加铁氰化钾K3[Fe(CN)6]溶液,若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含有Fe2+。这是检验Fe2+最好、最灵敏的方法。有关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3Fe2++2[Fe(CN)6]3-===Fe3[Fe(CN)6]2↓ (2)Fe3+的检验 方法一:取出少量被检验的溶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证明有Fe3+存在。 方法二:取出少量被检验的溶液,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证明有Fe3+存在。 小题热身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向FeCl3溶液中加入Mg(OH)2:3Mg(OH)2+2Fe3+===2Fe(OH)3+3Mg2+。( ) (2)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血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Fe2+。( ) (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能大量共存:H+、K+、S2-、Br-。( ) (4)因为Fe3+具有氧化性,所以用KSCN溶液可以鉴别Fe3+。( ) (5)Fe2+、Al3+、ClO-、Cl-能够大量共存。( ) (6)在中性溶液中Cl-、SO、Na+、Fe3+可大量共存。( ) (7)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用硫酸酸化的H2O2:Fe2++2H++H2O2===Fe3++2H2O。( ) (8)FeCl3溶液与KSCN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 ) 答案:(1)√ (2)√ (3)× (4)× (5)× (6)× (7)× (8)× [考向精练提考能] 考向一 Fe2+、Fe3+的相互转化及应用 写出上述转化关系中标号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2Fe3++Fe===3Fe2+; ②2Fe3++H2S===2Fe2++S↓+2H+; ③2Fe2++H2O2+2H+===2Fe3++2H2O; ④3Fe2++NO+4H+===3Fe3++NO↑+2H2O。 类型1 Fe2+与Fe3+之间的转化 1.在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溶液颜色变化应是( ) A.颜色变浅 B.逐渐变深绿 C.没有改变 D.变棕黄色 解析:Fe(NO3)2溶液中加入盐酸时发生反应:3Fe2++4H++NO===3Fe3++NO↑+2H2O,有棕黄色的Fe3+生成。 答案:D 2.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烧杯中( ) A.有铜无铁 B.有铁无铜 C.铁、铜都有 D.铁、铜都无 解析: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和铜,铁还原性强,先与Fe3+反应,铜后与Fe3+反应,所以结果不能出现有铁无铜的情况。 答案:B 3.将一定量的SO2通入FeCl3溶液中,取混合溶液,分别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SO2与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操作 现象 A 加入NaOH溶液 有红褐色沉淀 B 加入Ba(NO3)2溶液 有白色沉淀 C 加入酸性KMnO4溶液 紫色褪去 D 加入K3[Fe(CN)6](铁氰化钾)溶液 有蓝色沉淀 解析:有红褐色沉淀说明有Fe(OH)3生成,由此不能判断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改变,所以不能说明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项错误;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可能是BaSO3或BaSO4,SO2溶于水显酸性,NO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BaSO3氧化为BaSO4,由此现象不能说明SO2与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可能是因为SO2的还原性,不能说明SO2与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项错误;铁氰化钾溶液可用来检验Fe2+,有蓝色沉淀能说明SO2与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D项正确。 答案:D 类型2 Fe2+与Fe3+之间转化的应用 4.(2017·河南豫南九校联考)下列各离子组能大量共存的是( ) A.Fe3+、NH、H+、SO B.Fe3+、Br-、Na+、I- C.Fe2+、AlO、Na+、NO D.Fe2+、K+、[Fe(CN)6]3-、NO 解析:B项,Fe3+与I-反应;C项,Fe2+与AlO因相互促进水解不能大量共存;D项,Fe2+与[Fe(CN)6]3-反应生成蓝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 答案:A 5.下列各组物质中,X是主体物质,Y是少量杂质,Z是为除去杂质所要加入的试剂,其中所加试剂正确的一组是( ) A B C D X FeCl2溶液 FeCl3溶液 Fe FeSO4溶液 Y FeCl3 CuCl2 Al Fe2(SO4)3 Z Cl2 Fe NaOH溶液 Cu 解析:A项变为FeCl3溶液;B项变为FeCl2溶液;C项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和H2,过滤,取滤渣得Fe;D项变为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 答案:C 类型3 Fe2+、Fe3+之间的转化与实验探究的融合 6.(2016·全国高考卷Ⅱ)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 mol·L-1的溶液。在FeCl2 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组同学取2 mL 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 mL 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 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组同学取10 mL 0.1 mol·L-1 KI溶液,加入6 mL 0.1 mol·L-1 FeCl3溶液混合。分别取2 mL此溶液于3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 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显紫色; ②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③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 (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解析:(1)Fe2+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Fe3+,在FeCl2溶液中加入少量铁屑,可防止Fe2+被氧化。 (2)Fe2+被氧化为Fe3+,Cl2被还原为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2++Cl2===2Fe3++2Cl-。 (3)O2难溶于煤油,加入煤油能隔绝空气,排除O2对实验的影响。 (4)KI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2Fe3+===I2+2Fe2+。K3[Fe(CN)6]是检验Fe2+的试剂。实验③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仍存在Fe3+,由此可说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可逆反应。 (5)酸化的FeCl2溶液与H2O2反应,Fe2+被氧化为Fe3+,H2O2被还原为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Fe2++2H+===2Fe3++2H2O。Fe3+对H2O2的分解起催化作用,当反应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反应:2H2O22H2O+O2↑,故溶液中产生气泡。由于H2O2分解反应放热,促使Fe3++3H2OFe(OH)3+3H+平衡右移,最终出现Fe(OH)3红褐色沉淀。 答案:(1)防止Fe2+被氧化 (2)2Fe2++Cl2===2Fe3++2Cl- (3)隔绝空气(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 (4)Fe2+ Fe3+ 可逆反应 (5)2Fe2++H2O2+2H+===2Fe3++2H2O Fe3+催化H2O2分解产生O2 H2O2分解反应放热,促进Fe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考向二 Fe2+、Fe3+的检验 7.(RJ必修1·P637题改编)为了检验某FeCl2溶液是否变质,可向溶液中加入( ) A.NaOH溶液 B.KSCN溶液 C.先通入氯气,再加入KSCN溶液 D.先加入足量铁粉,再加入KSCN溶液 答案:B 8.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是( ) ①加足量氯水 ②加足量KMnO4溶液 ③加少量KSCN溶液 A.①② B.③② C.③① D.①②③ 答案:C 9.某溶液中可能存在Mg2+、Fe2+、Fe3+,加入NaOH溶液,开始时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一定有Fe2+,一定没有Fe3+、Mg2+ B.一定有Fe3+,一定没有Fe2+、Mg2+ C.一定有Fe3+,可能有Fe2+,一定没有Mg2+ D.一定有Fe2+,可能有Mg2+,一定没有Fe3+ 解析:“加入NaOH溶液,开始时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的”现象是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的特性,若有Fe3+,则产生氢氧化铁的红褐色沉淀会掩盖Fe(OH)2的白色,所以不可能存在Fe3+,而Mg(OH)2是白色,有可能存在。 答案:D [真题发掘·知识串联] 串线索 固双基 回扣关键知识 以铁的化合物的转化为载体 串联铁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50页 高考载体 (浙江高考卷) 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一种无机矿物盐X(仅含四种元素)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知识串联——高考还可以这样考 (1)流程图中红褐色沉淀是________,白色沉淀2是________,由白色沉淀2转化成红褐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体2的成分为FeO,写出固体2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在酸性条件下,H2O2能将Fe2+氧化成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4)溶液3中含有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如何通过实验检验该离子的存在。___________。 (5)气体甲的成分是________,气体甲与固体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该反应的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Fe(OH)3 Fe(OH)2 4Fe(OH)2+O2+2H2O===4Fe(OH)3 (2)FeO+2H+===Fe2++H2O (3)2Fe2++H2O2+2H+===2Fe3++2H2O (4)Fe2+ 取少量溶液3置于试管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3中含有Fe2+ (5)CO2 CO2+2FeOFe2O3+CO 检测Fe2O3:将固体用盐酸溶解,加入KSCN溶液,若显红色,表明产物中含有Fe3+;检测CO:将气体通过灼热CuO,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课时作业(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59页) 1.《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记载药物844种,其中有关于“青矾”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青矾”的主要成分为( ) A.CuSO4·5H2O B.FeSO4·7H2O C.KAl(SO4)2·12H2O D.Fe2(SO4)3·9H2O 解析:由题意知,青矾是绿色,经煅烧后,生成红色固体。符合要求的是FeSO4·7H2O,它是绿色晶体,经高温煅烧后生成砖红色Fe2O3粉末。 答案:B 2.(2017·四川成都诊断)某学生以铁丝和Cl2为原料进行下列三个实验。下列从分类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①、③反应制得的物质均为纯净物 B.实验②、③均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①、③均为放热反应 D.实验①、②所涉及的物质均为电解质 解析:实验③制得的是Fe(OH)3胶体,属于混合物,且属于吸热反应,选项A、C错误;实验①中涉及的物质Cl2、铁丝均为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选项D错误。 答案:B 3.为了验证Fe3+的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设计错误的是( ) A.只有④ B.只有③ C.③和④均错 D.全部错误 解析:实验③中溶液应变为浅蓝色;实验④与Fe3+的性质无关。 答案:C 4.铁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中的一类重要物质,下列关于铁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Fe3++Fe===3Fe2+成立,说明氧化性:Fe3+>Fe2+ B.25 ℃,pH=0的溶液中,Al3+、NH、NO、Fe2+可以大量共存 C.5.6 g铁与足量的氯气反应失去电子为0.2 mol D.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Fe2++2H2O2+4H+===Fe3++4H2O 解析:pH=0的溶液呈强酸性,Fe2+、NO、H+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C项应为0.3 mol,错误;D项电荷不守恒,错误。 答案:A 5.(2017·安徽蚌埠二中月考)下列中学常见实验的现象或表述正确的是( ) 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 B.制备氢氧化亚铁时,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边加边搅拌,即可制得白色的氢氧化亚铁 C.检验红砖中的氧化铁成分,向红砖粉末中加入盐酸,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2~3滴即可 D.除去FeCl3溶液中的FeCl2杂质可以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然后过滤 解析: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A错误;制备氢氧化亚铁时应该尽量避免溶液接触氧气,所以不能搅拌,B错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铁离子与硫氰化钾反应生成血红色溶液,C正确;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使杂质的含量增加,D错误。 答案:C 6.某溶液中可能存在Fe3+、Fe2+、I-、HCO、Cl-、NO六种离子中的几种。现进行下列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②另取少量原溶液滴加盐酸,溶液的棕黄色加深。 据此可以推断,该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 A.I-、HCO B.Fe2+、HCO、NO C.I-、HCO、Cl- D.Fe3+、I-、HCO 解析:由①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Fe3+,有Fe3+一定无I-和HCO;由②棕黄色加深可知溶液中Fe2+被氧化为Fe3+,所以一定含有NO,可能含有Cl-。 答案:A 7.纳米级四氧化三铁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软磁性材料之一。共沉淀法是目前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的重要方法,其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保存溶液A时,应加入少量铁粉 B.其制备反应类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取滤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为黄色 D.FeSO4·7H2O和FeCl3·6H2O的物质的量之比最好应为2∶1 解析:Fe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在保存含Fe2+的溶液时,需要加入铁粉以防止其被氧化,A项正确;反应中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项正确;滤液中含有Na+,所以进行焰色反应时火焰为黄色,C项正确;Fe3O4可写成FeO·Fe2O3,所以n(Fe2+)∶n(Fe3+)=1∶2,D项错误。 答案:D 8.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3)3、Cu(NO3)2、HNO3,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的浓度与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溶液中Fe(NO3)3、Cu(NO3)2、HNO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1∶1∶1 B.1∶3∶1 C.3∶3∶8 D.1∶1∶4 解析:依次发生的反应是Fe+4HNO3(稀)===Fe(NO3)3+NO↑+2H2O,2Fe(NO3)3+Fe===3Fe(NO3)2,Cu(NO3)2+Fe===Fe(NO3)2+Cu。 答案:D 9.如图所示,此装置可用来制取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的颜色变化。实验时必须使用铁屑和6 mol·L-1的硫酸,其他试剂任选。填写下列空白: (1)B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A中应预先加入的药品是________。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先将活塞a_____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 (3)简述生成Fe(OH)2的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完毕,打开b处活塞,放入一部分空气,此时B瓶中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铁屑 Fe+2H+===Fe2++H2↑ (2)打开 (3)关闭活塞a,使FeSO4溶液压入B中进行反应 (4)4Fe(OH)2+O2+2H2O===4Fe(OH)3 10.在高温条件下铁与水能发生反应。资料显示,在不同温度下,还原性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产物是不同的,温度低于570 ℃时,生成FeO,高于570 ℃时,生成Fe3O4。老师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完成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演示实验。 (1)实验中使用肥皂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设计下列实验方案以确定实验后试管内的固体是否存在Fe3O4。 确定是否存在Fe3O4,需要测定并记录的实验数据是________。 答案:(1)检验反应中生成的H2 (2)固体样品质量和红棕色固体的质量 11.工业上利用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O、SiO2)为原料制备高档颜料——铁红(Fe2O3),具体生产流程如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硫铁矿烧渣用稀硫酸酸溶时的不溶物为________(填化学式)。 (2)实验室实现“步骤Ⅱ”中分离操作所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步骤Ⅳ中应选用________试剂调节溶液的pH(填字母编号)。 a.稀硝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高锰酸钾溶液 D.氨水 (3)检验步骤Ⅲ已经进行完全的试剂是__________。 (4)步骤Ⅴ的反应温度一般需控制在35 ℃以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Ⅵ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欲测定硫铁矿烧渣中Fe元素的质量分数,称取a g样品,充分“酸溶”“水溶”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H2O2,充分反应后加入NaOH溶液至不再继续产生沉淀,经过滤、洗涤、灼烧至固体恒重,冷却后称得残留固体b g。 ①写出加入足量的H2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②测得该样品中F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解析:(1)SiO2为酸性氧化物,不与稀H2SO4反应。(2)NaOH溶液不易控制溶液pH,应选氨水。(4)既防止NH4HCO3分解,又减少Fe2+水解。(5)FeCO3转变为Fe2O3,肯定有氧化剂O2参与反应。(6)残留b g固体为Fe2O3,根据Fe原子守恒,F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100%。 答案:(1)SiO2 (2)漏斗、玻璃棒、烧杯 d (3)KSCN溶液(或其他合理答案) (4)防止NH4HCO3分解,减少Fe2+的水解 (5)4FeCO3+O22Fe2O3+4CO2 (6)①2Fe2++H2O2+2H+===2Fe3++2H2O ②×100% 12.(2015·北京高考卷)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2Fe3++2I-2Fe2++I2”反应中Fe3+和Fe2+的相互转化。实验如下: (1)待实验Ⅰ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Ⅱ,目的是使实验Ⅰ的反应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ⅲ是ⅱ的对比实验,目的是排除ⅱ中________造成的影响。 (3)ⅰ和ⅱ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向Fe3+转化。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ⅰ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外加Ag+使c(I-)降低,导致I-的还原性弱于Fe2+,用下图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 ①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作________极。 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形管左管中滴加0.01 mol·L-1AgNO3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照(4)的原理,该同学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ⅱ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 ①转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Ⅰ中,还原性:I->Fe2+;而实验Ⅱ中,还原性Fe2+>I-。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实验Ⅰ溶液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则说明实验Ⅰ的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2)实验ⅱ为加入1 mL 1 mol·L-1FeSO4溶液,实验ⅲ为加入了1 mL H2O,结果是实验ⅲ的颜色比ⅱ略深,故以ⅲ作对比,排除ⅱ中溶液稀释对颜色变化造成的影响。 (3)ⅰ中加AgNO3溶液发生反应:Ag++I-===AgI↓,使溶液中c(I-)减小,平衡逆向移动;ⅱ中加入Fe2+,增大了c(Fe2+),平衡逆向移动;故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均逆向移动。 (4)由反应2Fe3++2I-2Fe2++I2知Fe3+在反应中得电子,b应为正极。达到平衡后向U形管左管中加入AgNO3溶液,Ag++I-===AgI↓,使c(I-)减小,若I-还原性弱于Fe2+,则a极改为正极,电流表指针应向左偏转。 (5)由(4)的原理可知c(I-)降低则还原性减弱,则实验ⅱ中Fe2+转化为Fe3+的原因可理解为Fe2+的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故得出的结论为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平衡移动方向。 第(4)小题是证明c(I-)减小,其还原性减弱,若做一个对比实验,可选择增大c(Fe2+),使其还原性增强,或减小c(Fe3+),使其氧化性减弱。 (6)实验ⅰ中减小c(I-),I-的还原性减弱;实验ⅱ中,增大c(Fe2+),Fe2+的还原性增强;则可得出离子的还原性与其浓度有关的结论。 答案:(1)化学平衡状态 (2)溶液稀释对颜色变化 (3)加入Ag+发生反应:Ag++I-===AgI↓,c(I-)降低;或增大c(Fe2+),平衡均逆向移动 (4)①正 ②左侧产生黄色沉淀,指针向左偏转 (5)①Fe2+随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使Fe2+还原性强于I- ②向右管中加入1 mol·L-1 FeSO4溶液 (6)该反应为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平衡移动方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