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测试卷(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黄冈市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测试卷(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黄 冈 八 模 ‎2020届高三文综模拟测试卷(二)‎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的要求。‎ ‎1.据《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仔细观察《秦灭六国示意图》,秦所灭六国中属于西周初期分封的“姬姓”诸侯国的是 A. ② B. ④ C. ⑤ D. 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战国后期的地图中,⑥是西周初期分封的“姬姓”诸侯国燕国,D项正确;与图中②④对应的是战国初期“三家分晋”建立的韩国和赵国,AB两项错误;⑤是田氏代替姜氏统治的齐国,不是西周初年分封的姬姓诸侯国,C项错误。‎ ‎2.下列材料描绘的内容与所指对象相符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 14 -‎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②所说的“烧生铁精以重柔铤”,“以柔铁为刀脊”,对应的是将生熟铁一起冶铸的灌钢法,B项正确;①栏中“江南水轮不假人”“一轮十筒挹且注”,相对的是唐代的灌溉工具筒车,而非翻车,③栏中“越窑”、“翠色”指的是青瓷而非白瓷,④栏中“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描绘的是陆上丝绸之路,不是海上丝绸之路,ACD三项错误。‎ ‎3.在宋朝的官方史书中,声称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前,是没有预谋的。但是,近代许多史学家认为,从赵匡胤即位后竟无须再出征辽兵即“自行遁去”、《辽史》也没有“是年南寇”的记录以及京师汴梁在兵变前不久即谣传“点检作天子”、再加上现成黄袍之预备、禅位诏之事先草拟等,说明陈桥兵变是有预谋的政变。这表明 A. 历史的真相无法搞清楚 B. 历史记述带有一定的主观意识 C. 历史的真相是无法掩盖的 D. 宋朝官方史书没有真实内容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宋朝的官方史书中,声称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前,是没有预谋的,而近代许多史学家认为陈桥兵变是有预谋的政变,说明历史记述由于受立场和时代的局限性,带有一定的主观意识,故B正确;A犯了不可知论的错误,排除;材料信息无法得出陈桥兵变的真相,不能说明历史的真相是无法掩盖的,排除C;D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错误。‎ ‎4.顾炎武认为:“欲使民兴孝兴弟,莫急于生财。以好仁之君,用不聚敛之臣,则财足而教化行。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矣。”这说明顾炎武强调 A. 君主要以仁德之心来治理天下 B. 对财富的渴望败坏公序良俗 C. 民间教化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D. 儒家道德标准高于财富积累 ‎【答案】C ‎【解析】‎ - 14 -‎ ‎【详解】依据材料中“欲使民兴孝兴弟,莫急于生财”、“……则财足而化行。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矣。”信息可知,顾炎武认为伦理关系的好坏与经济生活密切相关,民间教化也需要一定的财富积累,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财富积累有利于民间教化的推行,君主实施仁政并非材料主旨;B选项错误,顾炎武认为有了物质条件更有利于“天下平矣”,而并不是破坏公序良俗;D选项错误,顾炎武认为财富积累是儒家道德标准实施的条件之一,但并未比较两者的高低。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5.以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在中国的外资大型工矿业企业来计算,1840~1894年为23家,创办时的资本总额共为7631千元。1895~1913年增加到136家,创办资本总额为103153千元,后者为前者的13.5倍。外资企业在华激增的主要原因是 A.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日益腐败 B. 晚清政府积极引进外国资本 C.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合法化 D. 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突飞猛进 ‎【答案】C ‎【解析】‎ ‎【详解】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表明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合法化,故答案为C;材料没有反映清政府的腐败,排除A;选项B不符合史实,当时清政府主要放宽了民间设厂的规定,并未大量引入外资,排除;西方工业革命发展会促进外资在华增加,但是材料强调的是甲午战争后外资激增,而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情况在甲午战争前后并无明显变化,选项D排除。‎ ‎6.1914年9月《中华小说界》杂志刊出一幅题为“世界将来之伟人”的图片(下图),图案是中心一小圆,外围一大圆。小圆中为中国男孩,外圈12小圆各有一小孩,分别标为英、俄、意、美、法、德、比、日等12国名。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是 - 14 -‎ A.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激励人心 B.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解放了思想 C. 民主共和制的建立提升了民族自信心 D.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找到新发展方向 ‎【答案】C ‎【解析】‎ 材料“1914年9月”“这张图里中国小孩居世界中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辛亥革命一举推翻千年帝制而成为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信心与自豪,故C项正确;A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错误的认识,故B项错误;1917年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故D项错误。‎ 点睛:图片型选择题以历史文物、人物、事件、漫画的图片为依托,综合性地考查了多项能力,既有图片的处理能力,也有原因分析的历史阐释的能力,对考生认识历史发展特征和逻辑推理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做好这类选择题的前提是审题,特别是突出对题目提供的图片进行仔细分析,这要求做到“三看三思”:1、对图片要“三看”:一看图片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片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片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2、对被选项要“三思”:一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思考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三思考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紧要的。‎ ‎7.1938年,国民政府军委会发言人曾说,“保卫武汉之最重要意义,不仅在保守武汉城市本身,而在掩护我东南及中部人力物力向西南西北转移,以建立长期抗战基础”,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实施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发西北西南地区 B. 联合中共实行持久抗战并且准备长沙会战 C. 实行以空间换时间战略建设后方支援前线 D. 坚守武汉毫不退让以争取美英等国的支持 ‎【答案】C ‎【解析】‎ - 14 -‎ ‎【详解】“不仅在保守武汉城市本身,而在掩护我东南及中部人力物力向西南西北转移,以建立长期抗战基础”说明保卫武汉的目的是以空间换取时间,为长期抗战奠定基础,故C正确;1935年实施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联合中共实行持久抗战,排除B;材料信息不能体现“争取美英等国的支持”,排除D。‎ ‎8.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1956年、1958年、1960年先后形成了四次扫盲运动的高潮。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的学习。这些扫盲运动 A. 推动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B. 强化了民众对国家的认同 C. 促进高科技水平的提高 D. 奠定高校院系调整的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新中国前期的四次扫盲运动有利于提高普通民众的识字率,扫盲运动并非一般意义的文化教育,而是着眼于社会主义政治认同的塑造,是希望由此塑造农民对新国家的政治认同,故选B项;义务教育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开始,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高科技水平需要大学科研人员的钻研,扫盲运动不可能促进高科技水平的提高,排除C项;奠定高校院系调整的基础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和经费的支撑,并非扫盲运动,排除D项。‎ ‎9.有学者认为:“(雅典)社会不允许给独立性留出余地,也不允许个人得到保护,它完全吞没了个人。”这位学者意在强调雅典民主政治( )‎ A. 有利于代议制的兴起 B. 追求公民集体利益至上 C. 是奴隶制专政的工具 D. 完全忽略了公民个人利益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社会不允许给独立性留出余地,也不允许个人得到保护,它完全吞没了个人”可见它强调集体的利益至上,故B符合题意;雅典的民主属于直接的民主,不属于代议制,A项不符合题意;“不允许给独立性留出余地”强调奴隶主内部的权利分配,不能说明对奴隶的专制,C项不符合题意;“不允许给独立性留出余地”不能说明“完全忽略了公民个人利益”,这不利于其民主的发挥,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共产党宣言》提示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1895年恩格斯在《〈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中却指出:“旧式的起义……现在大都陈旧了。如果说在国家之间进行战争的条件已经起了变化,那么阶级斗争的条件也同样起了变化。”这一变化表明 A. 恩格斯主张放弃暴力斗争的形式 - 14 -‎ B. 马克思主义适应了社会进步的趋势 C. 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 D. 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正常赞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强调的是暴力革命。而材料“如果说在国家之间进行战争的条件已经起了变化,那么阶级斗争的条件也同样起了变化”体现的是马克思这时认为阶级斗争并不是进行社会变革的唯一手段,说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特点,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并非是唯一手段,但是不能说明马克思放弃暴力革命手段,A选项排除;材料无法得出19世纪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的结论,C选项排除;D选项说法过于绝对,当时俄国的部分革命党人还是主张暴力革命的,排除。‎ ‎11.在苏联,1955年以前,国家下达的农业生产计划指标多达200项。1955年起,国家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但是,这项决定没有得到认真贯彻,国家仍不时干预农庄的生产安排。这说明 A. 苏联的国家机器运转不灵 B. 赫鲁晓夫的政策摇摆不定 C 斯大林体制没有受到影响 D. 传统观念阻碍改革的推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1955年起苏联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但是,这项决定没有得到认真贯彻,国家仍不时干预农庄的生产安排,说明受苏联传统计划经济观念影响,经济改革推行艰难,故D正确;根据“国家仍不时干预农庄的生产安排”可知,苏联国家机器干预力度大,并非国家机器运转不灵,排除A;B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排除;1955年起苏联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实质上就是改革斯大林体制,C错误。‎ ‎12.出生于印度的英国人费雯·丽饰演过《魂断蓝桥》和《乱世佳人》等风靡世界的美国电影。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 近代科技促进了电影发展 B. 电影是记录历史的新手段 C. 电影推动了全球文化交流 D. 美国精神标志是开拓进取 - 14 -‎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魂断蓝桥》和《乱世佳人》是美国电影,但它风靡世界,又由出生于印度的英国人费雯·丽饰演,这说明电影推动了全球文化交流,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科技与电影之间关系的信息,排除A项;电影是否是记录历史的新手段,仅从材料信息不得而知,排除B项;《魂断蓝桥》和《乱世佳人》的主体精神是否是开拓进取,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排除D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 60分)‎ ‎13.经济民族主义是全球化的孪生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长期保留传统的经济藩篱。据统计,英国在1796 1845年中的大多数年份关税率是30% 35%,最高的年份达65%。英国1846年废除<谷物法》,取消许多进口货物的关税,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后,欧洲国家响应英国,有保留地开放门户时间并不长。1879年,俾斯麦发表演说呼吁加强保护主义。他指出,广开门户使德国全部产业的发展和整体的经济地位蒙受损失,采取保护主义的一些国家正在繁荣起来。他指的正在繁荣的国家显然主要是美国,美国建国后不久即推行联邦财长汉密尔顿提出的经济民族主义政策,通过一系列关税立法扶植制造业和工业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除了武力扩张、禁运等传统形式,还出现了外贸国家垄断制、反补贴、反倾销、最惠国待遇、促进企业联合建立卡特尔等保护手段。‎ ‎ ——摘编自陆灵华《全球化进程中经济民族主义的嬗变》‎ 漫画注释:特朗普一边叫嚷着:贸易战很容易赢;一边张弓搭箭发动了贸易战。哪知道报应不爽,他等来的却是反击的箭雨,特朗普当即被射倒在地,倒下不忘高呼:给我继续加税……‎ 材料二 ‎ - 14 -‎ 晚清以来民族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勃兴以经济层面表现较为明显。“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体现,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须减内地出口货税,以畅其源;加外来出口税,以遏其流”,使“中国之富可期”。重商主义者提倡政府设“商部”,定“商律”,轻“厘税”,给“凭单”(专利证书),以期获得政府对实业的支持。利权观念是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随着晚清利权观念的侧重点由保富争利转向维护国家主权,人们所倡导的“收回利权”的主要方式,也逐步由1 9世纪后半期的发展工商业、与外人商战,向20世纪初的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 ‎ ——摘编自袁为鹏《从利权观念的变迁看晚清经济民族主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 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经济民族主义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民族主义的认识。‎ ‎【答案】(1)特点:随国家实力的变化面调整:重视保护和发展本国工业:保护本国经济手段多样化。‎ 原因: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国际竞争加剧。‎ ‎(2)积极影响:推动了政治制度变革(或促进民主革命的进程成辛亥革命):推动了反帝爱国斗争:促进了近代经济的发展(或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改变了传统的“抑商"观念(或促进了实业教国思想的发展):促进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3)认识:经济民族主义是现代民族国家出现之后产生的一种以本民族的利益为诉求的思想:经济民族主文是经济全球化的李生物;经济民族主义是把双刃剑。‎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 “英国在1796—1845年中的大多数年份关税率是30% 35%,最高的年份达65%。英国1846年废除《谷物法》,取消许多进口货物的关税”,“广开门户使德国全部产业的发展和整体的经济地位蒙受损失”,“经济民族主义除了武力扩张、禁运等传统形式,还出现了外贸国家垄断制、反补贴、反倾销、最惠国待遇、促进企业联合建立卡特尔等保护手段”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策调整的原因、经济民族主义的目的和手段、方式等方面,分析概括1‎ - 14 -‎ ‎ 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经济民族主义的主要特点。原因:根据材料一中“英国1846年废除《谷物法》”,“1879年,俾斯麦发表演说呼吁加强保护主义”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形成、市场形成、竞争激烈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方面,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影响:根据材料二中“‘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体现”,“利权观念是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晚清利权观念的侧重点由保富争利转向维护国家主权”“ 由19世纪后半期的发展工商业、与外人商战,向20世纪初的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民族意识形成、冲击旧观念,推动反帝斗争等方面,分析晚清时期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积极影响。‎ ‎(3)认识: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相关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从这一观念的本质、产生的原因、与全球化的关系等方面,认识经济民族主义。‎ ‎14.材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颁发勋章、奖章等军事证章,始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战争时期颁发勋章主要表彰指战员在革命战争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和功绩。建国后1955年人民解放军大授衔,授予朱德、彭德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2003年11月7日,为纪念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中央军委授予杨利伟“航天英雄”称号,并向他颁发“航天功勋奖章”。2019年在庆祝建国70周年之际,授予42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其中8人获得“共和国勋章”。以下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名单:‎ 于敏,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为氢弹突破做出卓越贡献。‎ 申纪兰,唯一一位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孙家栋,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等做出卓越贡献。‎ 李延年,为建立新中国、保卫新中国做出重大贡献的战斗英雄。‎ 张富清,在解放战争中冲锋在前、浴血疆场、视死如归,多次荣立战功。‎ 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杰出贡献。‎ 黄旭华,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屠呦呦,研究发现了青蒿素,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阅读材料信息,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观点:勋章的变化体现了社会的发展。‎ - 14 -‎ 论述:中国共产党在战争时期颁发的勋章主要是奖励在革命战争中做出突出贡献和功绩的指战员,这是因为当时军事斗争是党的工作重心,奖励军功是为了调动广大指战员的积极性,激发官兵的荣誉感,鼓舞士气,提高部队战斗力。改革开放后,勋章奖励的成员日益多元化,2003年我国向杨利伟颁发了“航天功勋奖章”,2019年庆祝建国70周年大授勋,获奖人员有科学家于敏、孙家栋、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革命英雄有李延年、孙富清,维护妇女劳动权利推动老区经济建设有申纪兰,可以看出国家奖励在各条战线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我国实行科教兴国和科技强军战略,必然重视科技、教育和经济的发展。2019年授勋正体现了时代的要求,也将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断前进。‎ 其他观点如“科学家为祖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新时期我国重视经济和科技发展”‎ 或阐述勋章获得者的成就,论述合理者也可得分。‎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提出观点:勋章的变化体现了社会的发展。论述:根据“战争时期颁发勋章主要表彰指战员在革命战争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和功绩”,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战争时期颁发的勋章主要是奖励在革命战争中做出突出贡献和功绩的指战员,这是因为当时军事斗争是党的工作重心,奖励军功是为了调动广大指战员的积极性,提高部队战斗力。根据“中央军委授予杨利伟‘航天英雄’称号,并向他颁发‘航天功勋奖章’”“共和国勋章”,说明改革开放后,勋章奖励的成员日益多元化,国家奖励在各条战线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最后,总计提升,说明在当今世界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2019年授勋正体现了时代的要求,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断前进。‎ ‎15.材料 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陆军常备学堂办法规定:军校分为四级,各省设讲武堂,舟目(班长)以上的士官都要经过各级军校培训。至清亡,已有各类军事学堂80多所,基本上形成了初具规模的近代军事教育体系。其中最声名显赫的“北洋速成武备学堂”是在黄埔军校成立之前中国最重要的军事将领培养摇篮直到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中的中坚将校还多半毕业于此。‎ 到国外学习军事也呈一时之盛。晚清仅赴日本学习军事的留学生就不下千人,大多思想激进,倾向革命。各省督抚争相延揽归国学生其著者有蒋方震蔡锷等。军人社会形象和待遇有了极大改善,新式军官品级崇高,甚至比文更受重视,出现了“进身之阶,军功捷于科举”的过头现象。这除了纠正重文轻武的习俗偏见之外,还有尚武强国的时代寓意。更加上近代频发战争的环境,军人渐居国家正途的中心。‎ ‎——摘编自袁行需《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军事教育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晚清军事教育改革的影响。‎ ‎【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末新政的推动;革命形势的高涨。‎ - 14 -‎ ‎(2)影响:培养了近代军事人才,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推动了军事近代化进程;提升了军人形象和社会地位,与军阀割据混战形成有一定关联;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反清力量。‎ ‎【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信息“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陆军常备学堂办法规定:军校分为四级,各省设讲武堂,舟目(班长)以上的士官都要经过各级军校培训”概括得出:清末新政的推动;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危机的加深、革命形势的高涨角度补充。‎ ‎(2)“影响”,根据材料信息“至清亡,已有各类军事学堂80多所,基本上形成了初具规模的近代军事教育体系”概括得出推动了军事近代化进程; “‘北洋速成武备学堂’是在黄埔军校成立之前中国最重要的军事将领培养摇篮直到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中的中坚将校还多半毕业于此”“各省督抚争相延揽归国学生其著者有蒋方震、蔡锷等”得出:培养了近代军事人才;“晚清仅赴日本学习军事的留学生就不下千人,大多思想激进,倾向革命”得出: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反清力量;“军人社会形象和待遇有了极大改善……更加上近代频发战争的环境,军人渐居国家正途的中心”得出:提升了军人形象和社会地位,与军阀割据混战形成有一定关联;“这除了纠正重文轻武的习俗偏见之外,还有尚武强国的时代寓意”得出:尚武强国的时代风尚盛行等。‎ ‎16.材料 巴黎和会上,顾维钧力陈中国不能放弃孔夫子的诞生地山东,犹如基督徒不能放弃圣地那路撒冷的言论,震撼了欧美代表。此后,中国人民要求收回山东主权的群众运动遍及全国各地。1921年7月,美国提议召开华盛顿会议的消息传出后,日本急切谋求在会议召开之前与中国直接交涉山东问题。美国政府亦意识到,不能解决山东问题便不能够维持远东的长久和平,因此同意调停山东问题。‎ ‎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期间,中日签署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日本应将德国旧租借地胶州湾交还中国;日本军队撤出山东;日本将胶济铁路及一切附属产业移交中国;青岛海关及原由日本占有或经营的矿山、盐场、海底电线、无线电台等,均移交中国。‎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山东问题能够解决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解决山东悬案条约》。‎ ‎【答案】(1)原因:顾维钧的外交智慧;群众运动的推动;政府的政治努力;日本的客观推动;美国的调停。‎ ‎(2)评价:中国收回了山东各项权益,维护了国家主权;是中国外交的胜利,增强了民族自信心;为美国干预中国事务、扩大在中国影响创造了契机。‎ - 14 -‎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顾维钧力陈中国不能放弃孔夫子的诞生地山东,犹如基督徒不能放弃圣地那路撒冷的言论,震撼了欧美代表”得出顾维钧的外交智慧,政府的政治努力;根据“中国人民要求收回山东主权的群众运动遍及全国各地”得出群众运动的推动;根据“日本急切谋求在会议召开之前与中国直接交涉山东问题”得出日本的客观推动;根据“美国政府亦意识到,不能解决山东问题便不能够维持远东的长久和平,因此同意调停山东问题”得出美国的调停。‎ ‎(2)评价:根据“中日签署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得出中国收回了山东各项权益,维护了国家主权,是中国外交的胜利,增强了民族自信心;结合所学可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削弱了日本的侵华势力,但为美国干预中国事务、扩大在中国影响创造了契机。‎ ‎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仲景(约150-219),名机,南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张仲景在叙述其从医的原因时指出:“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桓候之色,木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木,……但竟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教,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 在其著作中,理、法、方、药齐备,使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法则趋于完善。自宋至今,注解、阐述、发挥其书者数百家。如孙思邈、钱乙、庞安时、朱肱、成无己、金元四大家,以及明清著名医学家,几乎无不尊崇。日本医学家则尊之为先师。‎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仲景从医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仲景医学思想的历史价值。‎ ‎【答案】(1)敬仰先代的医学家;现实中的医者攀附权势,追逐名利而不钻研医术;疾病造成人口死亡,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痛苦;现实的医者墨守成规,不思创新。‎ ‎(2)理论与实践结合,内容丰富,形成完整的体系;完善了辨证论治法则;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为中外学者所推崇、研究,其理论、经验、医方等到今天仍是治疗传染病、内科杂病的准绳,被奉为医学经典。‎ ‎【解析】‎ - 14 -‎ ‎【详解】(1)根据“望齐桓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得出敬仰先代的医学家;根据“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木,……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帷名利是务”得出现实中的医者攀附权势,追逐名利而不钻研医术;根据“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英救”得出疾病造成人口死亡,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痛苦;根据“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得出现实的医者墨守成规,不思创新。‎ ‎(2)根据“理、法、方、药齐备,使中医学辫证论治的法则趋于完善”得出理论与实践结合,内容丰富,形成完整的体系,完善了辨证论治法则;根据“自宋至今,注解、阐述、发挥其书者数百家”“ 日本医学家则尊之为先师”得出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为中外学者所推崇、研究,根据所学可知,其著作《伤寒杂病论》被奉为医学经典。‎ - 14 -‎ ‎ ‎ - 1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