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东省微山县一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东省微山县一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

‎2018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月考 语 文 试 题 满分:150分  时长:150分钟   ‎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经典是民族文化传承的精神源泉,而经典阅读则是传承与激活民族文化精神的关键环节。经典阅读曾经只限于少数学者,并通过相对固定的教育场所得以薪火传递。当今,我们则可以借助大众媒体的多元途径,将经典阅读推向大众。在此过程中,有两种选择:一是由学者个体阅读引导大众阅读;二是由学者个体阅读取代大众阅读。显然后者更受欢迎。这标志着传统的经典阅读与传授方式的重大变化:一是在对象上,由知识阶层转向大众群体;二是在空间上,由教育场所转向媒体空间;三是在方式上,由讲——读互动转向单向传授。学者、媒体与大众群体三向合力,意味着一个新的经典传播时代——经典“代读”时代的到来。‎ ‎②经典“代读”热的兴起,是大众传媒与学者群体携手合作、一同满足大众精神需求的时代产物。以上三者在经典“代读”中融为一体,是基于以下原因:一是大众媒体的泛生活化。在当今时代,媒体内化为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知识精英的抗边缘化。面对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与商业逻辑的残酷选择,日益趋于边缘状态的知识精英渴望走出书斋,重返文化中心舞台。三是经典崇尚的中介化。随着大众精神追求的高涨,崇尚经典成为新的时代风气,然而大众群体普遍无法自主阅读,不得不求助于学者“代读”,以获得对经典的了解和体会。央视《读书时间》与《百家讲坛》的兴替交接,自然地成为其典范性的标志。‎ ‎③从大众传媒时代本身的发展历程与规律来看,经典“代读”之火爆或缺陷,都具有某种历史必然性。早在20世纪7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率先经历了类似的历史阶段。其中法国电视二台创办于1975年1月的《毕沃读书》最具典范意义。该栏目在约90分钟节目里,全是主持人、作者和读者一起自由论谈。10多年间,这个高雅节目赢得了难以想象的20%左右的收视率,被称为法国的“文学弥撒”,法国作家、学者都将在《毕沃读书》中亮相视为无上荣耀。西方的类似栏目,显然具有多重指向性意义,包括强化文化导向、标示思想高度、激活传播方式等意义。由此表明,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形成了优良的电视读书氛围与传统,这是由其文明发展阶段与整体国民素养决定的。 ‎ ‎④与西方相比,我国当前的经典“代读”在文化导向上无疑是一致的,但在思想高度与传播方式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开办于20世纪90年代,以央视《读书时间》为代表的一批读书栏目,一直无法摆脱收视率低迷的困扰,相继黯然落 幕。而《百家讲坛》之以“讲坛”为名,实际上是大学课堂在媒体虚拟空间的延伸与革新。它将传播重心落在以文、史、哲为内容的文化经典上,并由此打造出易中天、于丹这样的“学术明星”。在此,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有三:一是我们为何不能在《百家讲坛》兴盛之际,依然坚守《读书时间》?二是我们为何不能选择多方互动的自由论辩,只能接受由学者单向灌输的“代读”?三是我们为何总是局限于故事性、趣味性的欣赏口味,而缺乏应有的思想锐度与精神高度?这昭示着我国经典“代读”走向更高层次、实现自我超越的紧迫性与可能性。‎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1. 下列对全文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经典“代读”的缘起与走向。‎ ‎ B. 我国经典阅读对象及阅读内容形式的变迁。‎ ‎ C. 经典“代读”热的兴起及典范性标志。‎ ‎ D. 我国当前经典“代读”与西方相比的异同。‎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大众精神追求的高涨及其普遍无法自主阅读是促进经典“代读”热兴起的原因之一。‎ ‎ B.《百家讲坛》栏目选择由学者个体阅读引导大众阅读的传授方式将经典阅读推向大 众。‎ ‎ C.《毕沃读书》的成功表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明发展程度及整体国民素质水平都很高。‎ ‎ D. 我国当前经典“代读”与西方相比的差异昭示我国经典“代读”实现自我超越的紧迫 性。‎ 2. 下列各项中,对我国当前经典“代读”火爆原因概括有错的一项是(3分)( )‎ A. 媒体内化为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经典“代读”的火爆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 B. 知识分子渴望重返文化中心舞台,为经典“代读”提供了阅读的传授者。‎ ‎ C. 大众精神追求高涨,崇尚经典成为新的时代风尚,为经典“代读”的火爆提供了广 ‎ 泛的接受者。‎ D. 采用“讲——读”互动的方式,更符合大众的接受习惯。而“代读”的内容具有较 ‎ 强的故事性、趣味性,也更符合大众的欣赏口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春 风 林斤澜 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是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顿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选自《北京晚报》)‎ ‎4. 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作者历经飞沙走石的北国春风,“有了别样的体会”,感到北国春风不如南国春风。‎ B. 作者“好不痛快人也”的感慨,源于对北国春风和人们在春风中劳作场景的感受。‎ ‎ C. 对比是本文的主要写法,如南国春风与北国春风的对比,麦苗返青与山桃鼓苞的对比。‎ ‎ D. 作者对北国春风欲抑先扬,把自己对北国春风的体会抒写得淋漓尽致。‎ ‎5. 为什么作者起初在北方怀念江南的春风,后来却说“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请简析。(6分)‎ ‎6. 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对江南春天中“看不见”的春风另有一番描述。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好在哪里。(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谷歌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阿尔法元仅通过3天的学习,就以100比0的胜率战胜了曾经打败天下无敌手的初代阿尔法狗,人工智能的自我学习和进化能力让人震惊。阿尔法狗项目的负责人大卫·席尔瓦说,阿尔法元之所以强大,因为它不再被人类认知所局限,而能够发现新知识和新策略。‎ 如果人工智能真的如设想的那样,能够高仿甚至超越人类思维的局限,创造新思想。解放生产力,这无疑是自工业革命以来最激动人心的事件之一。然而试想一下,未来的世界是一个由机器制造和提供所有产品和服务的世界,人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是自由幸福,是恐慌失控,还是枯燥无趣?‎ 人们喜欢发明听话的科技,但人工智能的出现却让这种观点陷入了一个悖论:我们是需要有脾气、有欲望、有喜怒哀乐的人工智能,还是除了高智商、绝对服从之外没有任何感情的人工智能。即便是业内诸多科技大佬、企业家等不断重申人工智能并不会给人类发展带来威胁与灾难,让人们相信人工智能的好处会大于弊端,但后者给人带来的恐惧显然也在与日俱增。同样是人工智能,人们显然更希望要一只机器猫,而不是一个终结者。‎ ‎(摘自吕洪《人工智能:机器猫,还是终结者?》)‎ 材料二 腾讯早在2012年,就在上海布局人工智能项目。我们专注计算机视觉研究的优图实验室,就诞生在上海,专攻视觉识别与图像处理,目前是腾讯进行人工智能研究的三大实验室之一。最近,腾讯的华东总部正式落户上海,我们与上海市的合作将全面升级。其中最为重要一个合作领域就是,腾讯要在上海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并将先进技术充分应用于文化创意、智慧城市、智慧零售、民生健康等领域,全面地加入“智能上海”行动。‎ 在今天大会的讲台上,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两边的屏幕,在我左边是“腾讯同传”的屏幕,在我右边是科大讯飞的翻译,在屏幕上看到不断跳出的中文字幕和英文翻译。目前全部是由我们后台的机器来完成的。人工智能在同声传译的应用整体上还处于初期。所以,今天腾讯同传在现场完全依靠机器来完成,而不是采用“人机协作”的方式进行同传,这需要很大的勇气!腾讯同传是我们内部两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微信智聆提供的语音识别技术,相当于腾讯同传的“耳朵”,比如现在它就在聚精会神地听我说广东普通话;同时腾讯翻译君提供的技术,是立刻把刚刚听到的中文翻译成英文。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迅速识别我的口音,理解我的一些个性化的表达,对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来说,还是有挑战性的,所以也请大家多多包涵,给我们一些鼓励。‎ ‎(选自马化腾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演讲)‎ 材料三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需求导向引领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应用倒逼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的独特发展路径。但也应看到,我国企业目前仍主要凭借丰富的数据、巨大的应用需求和开放的市场环境累积优势,而发达国家科技行业则依旧掌控着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和技术优势,并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方面大幅领先。这样的情况下,尤其需要我们瞄准核心关键技术和基础前沿理论,迎头追赶、久久为功.‎ 人工智能是接地气的科技力量,面向需求,面向数字经济,面向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激发正能量。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和产业界应当继续利用好自身的优势,不断开发人工智能在各种场景、各个行业中的深层次应用,真正解决人们关心的问题。同时,国家层面也有必要围绕核心技术、顶尖人才、标准规范、政策伦理等进行前瞻布局,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并着力推动科研机构和领先企业下好“先手棋”,突破人工智能基础前沿理论和关键技术。‎ ‎(摘自余建斌《深度开发,激活人工智能潜能》)‎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阿尔法元是谷歌公司设计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人们利用特定的围棋数据程序对 其进行了3天的培训,就以大比分战胜了阿尔法狗。‎ B. 人工智能如果能够突破人类思维的局限,就能带来巨大的变革和创新,促进人类 社会跨越式发展,但同时也会有失控的风险。‎ C. ‎“腾讯同传”技术虽然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但是依然面临着挑战,比如说在识别地 方话及人们的个性化表达方面有待改善。‎ D. ‎“腾讯同传”是由“微信智聆”“腾讯翻译君”组成的同声传译系统,前者提供语音识 别技术支持,后者负责提供人工智能翻译技术支持。‎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腾讯“优图实验室”致力于计算机视觉研究,“视觉识别与图像处理”为其核心技 ‎ 术,其成果将运用于“智能上海”行动之中。‎ B.“腾讯同传”亮相“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汲取融合“科大讯飞”的翻译技术,携手 为大会提供高效高质的同声传译服务。‎ C.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海量的数据、广阔的市场、巨大的应用 前景倒逼技术创新和进步,掌控了该领域的技术优势。‎ D.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要发扬自身优势,坚持以科研引领发展,开发深层次运用,国家也要组织协调科研机构和先进企业破解技术难题。‎ ‎9.以上三则材料中,写作的侧重点各是什么?请结合情节和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萧引字叔休。方正有器局,望之俨然,虽造次之间,必由法度。性聪敏,博学,善属文,释褐 著作佐郎。侯景之乱,梁元帝为荆州刺史,朝士多往归之。引曰:“诸王力争,祸患方始,今日逃难,未是择君之秋。吾家再世为始兴郡,遗爱在民,正可南行以存家门耳。”于是与弟彤及宗亲等百馀人奔岭表。时始兴人欧阳頠为衡州刺史,引往依焉。頠后迁为广州,病死,子纥领其众。引每疑纥有异,因事规正,由是情礼渐疏。及纥举兵反,时京都士人岑之敬等并皆惶骇,唯引恬然,谓之敬等曰:“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忧惧乎?”及章昭达平番禺,引始北还。高宗召引问岭表事,引具陈始末,帝甚悦,即日拜金部侍郎。引性抗直,不事权贵,无所造请左右近臣,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及吕梁覆师,戎储空匮,乃转引为库部侍郎,掌知营造弓弩槊箭等事。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牣。十二年,吏部侍郎缺,所司屡举王宽等,帝并不用,乃中诏用引。时广州刺史马靖甚得岭表人心,而兵甲精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数有战功,朝野颇生异议。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还至赣水,而高宗崩,后主即位,转引为中庶子,以疾去官。明年,京师多盗,乃复起为贞威将军。时殿内队主吴璡,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多所请属,引一皆不许。引族子密时为黄门郎,谏引曰:“李、蔡之势,在位皆畏惮之,亦宜小为身计。”引回:“吾之立身,自有本末,亦安能为李、蔡改行。就令不平,不过解职耳。”吴璡竟作飞书,李、蔡证之,坐免官,卒于家,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陈书·萧引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 ‎ 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 B.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 ‎ 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 C.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 ‎ 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 D.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 ‎ 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字,指人的表字,古人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 B.褐,是用葛等材料制作的粗布或粗布衣服,释褐指脱下粗布衣服,代指做官。‎ ‎ C.崩,古代称帝王死为“崩”,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 ‎ D.宦官,古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萧引明辨时势,率家南迁。侯景叛乱时,朝士大多前往归附梁元帝,萧引认为梁元 ‎ 帝不是未来君主,主张前往南边,于是率领家人亲属等一百余人逃往岭表。‎ ‎ B.萧引见微知著,处变不惊。欧阳纥统领父亲部众时,萧引常怀疑欧阳纥有异心,进 ‎ 而加以规劝纠正,到欧阳纥兴兵造反时,其他人惶恐不安,萧引毫不惊讶。‎ ‎ C.萧引治理有方,受到器重。萧引任库部侍郎时,仅一年就使器械充足;后来吏部侍 ‎ 郎一职空缺,有关官员屡次举荐王宽等人,高宗都不用,而是亲自下诏令任用萧引。‎ ‎ D.萧引不附权贵,受到陷害。萧引多次拒绝当时宫殿内的队主吴璡以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人的请托,于是他们勾结起来陷害萧引,导致萧引被免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忧惧乎?(5分)‎ ‎(2)无所造请左右近臣,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步出城东门 ‎(汉)无名氏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注],高飞还故乡。‎ ‎【注】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具有一种近于民歌的素朴风格,很耐人寻味。话不在多,意 ‎ 不在巧;平平淡淡地说来,却如一曲纯净的旋律,一往情深。‎ ‎ B. 开头两句写主体人物的活动,交代了抒情主人公的立足点和遥望的方向,为下文抒 ‎ 发思想情感作铺垫。‎ ‎ C.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自己的朋友分明前日沿此路而去,今日却说河水无 ‎ 梁可渡,暗含对世事不如人意的感慨。‎ ‎ D. 在风雪中送别友人归去,诗中此处通过实写友人离去的场景,渲染凄伤的氛围,衬 ‎ 托出抒情主人公不能和友人一样回返故乡的自伤自怜之意。‎ 15. 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思想情感?请联系相关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6分)‎ ‎(1)《书愤》中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诗句是: , 。‎ ‎(2)李白《行路难》中先以夸张写美酒佳肴,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9月1日上午,一阵阵夹杂着方言的询价声,将成都从周末的慵懒中唤醒。成都车展展馆内 ,挤满了兴奋的参观者和“潜在车主”,他们有的请来朋友、家人做参谋,有的则从外地专程赶来。而豪华汽车品牌煞费苦心,使产品价值和品牌内涵更符合消费者的主流价值观。在这个被认为“最接地气”的大型车展现场,( ),他们统一着装,热情服务,为车展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各大车企争夺的主战场,成都既拥有消费的巨大潜力,市场辐射力更是首屈一指。‎ 来自广元的小谢也挤在人群里,他发现许多昔日 的豪华品牌正“走下神坛”。“从价格上来说,豪华车比原来 ,容易使人接受。”这位从事互联网产品开发工作的年轻人3年前加入了成都高新区的一支创业团队,如今随着事业步入正轨,他打算入手一辆全新捷豹E-PACE犒劳自己。‎ 近期讨论“汽车市场增长乏力”的文章 ,但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联合市场销售与服务机构代理常务副总裁陈雪峰并不认可“消费降级”等描述。‎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人满为患 高不可攀 平易近人 铺天盖地 ‎ B.人声鼎沸 高不可攀 和蔼可亲 络绎不绝 ‎ C.人满为患 望尘莫及 和蔼可亲 铺天盖地 ‎ D.人声鼎沸 望尘莫及 平易近人 络绎不绝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主角是忙忙碌碌的经销商销售人员 ‎ B.主角是从四面八方而来的参观者和“潜在车主”‎ ‎ C.忙忙碌碌的经销商销售人员更像主角 ‎ D.从四面八方而来的参观者和“潜在车主”更像是主角 ‎19.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成都不仅市场辐射力首屈一指,更拥有消费的巨大潜力。‎ ‎ B.成都不仅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更具有首屈一指的市场辐射力。‎ ‎ C.成都市场辐射力首屈一指,也拥有消费的巨大潜力。‎ ‎ D.成都既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市场辐射力也是首屈一指。‎ ‎20.下面是某同学写给老师的一段表达感恩的文字,其中有五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做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表达合理。(5分)‎ 值此第3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您的劣徒从心里由衷地向您表示感谢,感谢一年来您对我的悉心指导,我将励精图治,力争取得更加优异的学习成绩。虽然您走了,但我永远铭记您的谆谆教诲,祝您在新的岗位枯木逢春。 ‎ ‎21.仿下面是某公司的原材料进货检验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6分)‎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所有的挫折与悲伤,在发生的当时都能使我们受苦流泪,可是隔了一段距离再来审视,却能觉出一丝甜蜜的酸楚来。‎ ‎——席慕蓉《槭树下的家》‎ 席慕蓉关于“甜蜜的酸楚”这番话勾起了你对哪些人或事的回忆,请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微山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月考试卷 语 文 答 案 ‎1. 【答案】A【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归纳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答题前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文本内容。题干问是的“对全文内容的概括”,而B、C、D三项都是对文章局部内容的概括,有的选项只涉及经典“代读”的缘起,有的选项只涉及经典“代读”的走向,并不能概括全文的内容,只有A项的概括最全面。‎ ‎2. 【答案】B【解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引导”一词不妥。据原文第①和④段内容推测,应该是“《百家讲坛》栏目选择由学者个体阅读取代大众阅读的传授方式将经典阅读推向大众”,是“由学者个体阅读取代大众阅读”,而非“由学者个体阅读引导大众阅读”。‎ ‎3. 【答案】D【解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D项,“采用‘讲——读’互动的方式,更符合大众的接受习惯”曲解原文。根据原文第①段,“由‘讲——读,互动转向单向传授”可以推知,由学者单向传授,更符合大众的接受习惯。‎ ‎4. 【答案】B【解析】A项,“感到北国春风不如南国春风”错,作者实际是借南国春风的轻柔来衬托北国春风的阳刚之美的。C项,“麦苗返青与山桃鼓苞”不属于对比。D项,“作者对北国春风欲抑先扬”错,应该是“欲扬先抑”。‎ ‎5. 【参考答案】①北国的春天时间短,风沙大,使作者怀念轻柔的江南春风。②后来作者看到北国的春风吹开冰冻,催生万物,产生了痛快淋漓的深切感受,因此怀念北国的春风。(意思对即可)‎ ‎【解析】注意根据文意结合作者当时的感受“北国的春天时间短,风沙大”“北国的春风吹开冰冻,催生万物,产生了痛快淋漓的深切感受”概括怀念轻柔的江南春风、北国的春风的原因。‎ ‎6. 【参考答案】①用另一种角度写南国看不见的春风,与开篇对南国春风的描述形成对比,表明感情的变化。②用轻柔的南国春风,与强劲的北国春风对比,凸显北国春风的作用。③从怀念南国的春风转为怀念北国的春风,突出文章主旨。‎ ‎【解析】注意从“对比”‎ 的角度进行分析,然后注意文章的内容的转换为表达主旨服务的作用。‎ ‎7.【答案】A【解析】并非是对其培训的结果。阿尔法元“人工智能的自我学习和进化能力让人震惊”,其中的“自我学习”应指自已模拟对弈 ‎8【答案】.A【解析】B“汲取融合‘科大讯飞’的翻译技术”与文意不符,无中生有;C“掌控了人工智能领城的技术优势”不合文意; D“以科研引领发展”不合文意。‎ ‎9.材料一侧重介绍发展迅猛的人工智能给人们帶来恐惧和不安,人类需要的是高智能、可控制、有情感的人工智能。展望科技迅猛发展的未来社会,表达了人们的忧思和不安。‎ 材料二,侧重介绍腾讯的人工智能产业落户上海、服务上海及“腾讯同传”在同声传译方面的亮点和成就、立足于介绍腾讯公司的产品,宣传公司的杰出成果。‎ 材料三、侧重介绍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策略, 要扬长避短,深度开发。立足于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振兴,为国家相关部门建言献策。‎ ‎10【答案】.D【解析】原文标点: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11.【答案】C【解析】“崩”用以称帝王或王后的死,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之死称“薨”‎ ‎12.【答案】A【解析】“萧引认为梁元帝不是未来君主”与原文不符,原文“今日逃难,未是择君之秋”意思是现在还不是选择君主的时候,而不是认为梁元帝不是未来君主 ‎13.(1)君子修身是用来申明道理,使自己正直是用来行道义,还有什么可忧虑畏惧的呢?(得分点:“以”“直”“亦……乎”各1分,大意2分)‎ ‎(2)不曾去拜访皇帝身边的近臣,高宗每次想要提拔任用他,总被当权的人阻碍。(得分点:“造请”“为……所”“用事者”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萧引字叔休。为人端庄正直有才识和度量,看上去矜持庄重,虽是仓猝之间,做事必按法律制度。天性聪慧敏达,博学,擅长做文章,脱去平民布衣穿上官服出任著作佐郎。侯景叛乱时,梁元帝任荆州刺史,朝廷官员大多前往归附他。萧引说:“诸王尽力争夺,祸患刚开始,今日逃难,不是选择君主的时候。我家两代有人做过始兴郡的地方长官,留下的恩惠还在百姓中,正可前往南边以保存家门。”于是和弟弟萧彤以及宗族亲属等一百余人逃往岭表。当时始兴人欧阳頠任衡州刺史,萧引前往依附。欧阳頠后来调任广州刺史,病死,欧阳頠的儿子欧阳纥统领他的部众。萧引常怀疑欧阳纥有异心,因而加以规劝纠正,因此两人在情礼上渐渐疏远。到欧阳纥兴兵造反,当时京都籍的士人岑之敬等都惶恐害怕,只有萧引安然如故,对岑之敬等说:“君子修身是用来申明道理,使自己正直是用来行道义,还有什么可忧虑畏惧的呢?”‎ 到章昭达平定番禺后,萧引才往北回来。高宗召见萧引询问岭表的事情,萧引完整地陈述了事情始末,高宗十分喜悦,即日任命萧引为金部侍郎。萧引坦率耿直,不媚权贵,不曾去拜访皇帝身边的近臣,高宗每次想要提拔任用他,总被当权的人阻碍。到吕梁之战全军覆灭,军需储备空虚匮乏,于是转而任用萧引为库部侍郎,掌管制造弓弩槊箭等事。萧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足。太建十二年,吏部侍郎一职空缺,有关官员屡次举荐王宽等人,高宗都不用,而是亲自下诏令任用萧引。当时广州刺史马靖在岭表非常得人心,而且军队精强干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有几次战功,朝廷和民间产生了许多异议。‎ 高宗因为萧引熟悉岭外情况,就派萧引去看马靖,观察他的举措,委婉地令他送人质。萧引奉密旨南行,已到番禺,马靖就领悟了高宗旨意,遣送全部儿子和弟弟去都城做人质。返回至赣水时,高宗崩,后主登位,改任萧引为中庶子,因为有病辞去官职。第二年,京城出现许多盗贼,于是又起用萧引为贞威将军。当时宫殿内的队主吴璡,以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人多次有所请托,萧引都不准许。萧引同宗族的子弟萧密当时任黄门郎,规劝萧引说:“李、蔡的势力,在位的官员都畏惧他,也应该稍微为自身着想。”萧引说:“我立身处世,自有主次,难道能为李、蔡改变操行。就是使他们不舒服,不过解除我的职务罢了。”吴璡竟然写匿名信,李、蔡为此作证,萧引获罪免除官职,死于家中,当时年纪五十八岁。‎ ‎14. 【答案】D【解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D项,三四句的场景描写是虚写。‎ ‎15. 【参考答案】(1)孤独之感,“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友人顶风冒雪离去,抒情主人公遥望朋友离去的方向,流露出对朋友的思念、担忧和羡慕,以及友人离去后的孤独之感;(2)惆怅之情,“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欲渡而不得,表现出现实中有让人无可奈何的阻碍,产生了有家不能回的痛苦和不能与友人同回的惆怅之情;(3)“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想化身黄鹄高飞还故乡,抒发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想与友人同回故乡的迫切愿望。‎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写出了抒情主人公对离去友人的思念、担忧和羡慕之情,更有友人离去后自己陡生的孤独感。颈联“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写出了诗人因河水阻隔,想归家而不得的怅恨之情。最后一联更是发挥了想象,想化身为鸟飞回故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愿与友人同回故乡的迫切的想法。‎ 16. ‎【答案】(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7.【答案】A 【解析】“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嘈杂喧闹。“人满为患”,因为人多造成了困难。“高不可攀”,多指难以达到或攀附。“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平易近人”,①态度谦逊和蔼,使人容易接近,②(文字)浅显,容易了解。“和蔼可亲”,态度温和,容易接近。“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18.【答案】C 【解析】根据“他们统一着装,热情服务”,陈述对象应该是经销商销售人员,所以排除B项和D项;在车展活动中,展方是为参观者服务的,不能是主角,故排除A项。C项表述正确合理,强调展方在车展活动中非常用心努力。‎ ‎19.B ‎20.①“劣徒”是个贬义词,不用于谦称,改为“学生”;②“从心里”跟“由衷”重复,去掉其一;③“励精图治”是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用在此处不合语境,改为“再接再厉”;④“走”有歧义,可改为“不教我”或“不再上课”。⑤“枯木逢春”比喻重获生机,用在此处有失感情色彩,改为“再创辉煌”。(每处1分,指出却不修改,不得分)‎ ‎ ‎ ‎21. 答案:公司首先对原料来料进行检验,分验出不合格产品和合格产品,并对它们进行研发确认(或“开具确认证明”)。合格品要开具合格证明,然后仓库验收;不合格产品要开具不合格证明,并对采购的不合格原料做出退货处理。‎ ‎22.【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从所提供的“所有的挫折与悲伤,在发生的当时都能使我们受苦流泪,可是隔了一段距离再来审视,却能觉出一丝甜蜜的酸楚来”名言可以提取出关键词 “甜蜜的酸楚”。“甜蜜”和“酸楚”本是反义词,组合在一起作为话题,就要考虑到二者既辩证又统一的关系。本材料较适合写作记叙文,可以通过叙写生活中一此记忆深刻或典型的事件来表现“甜蜜”和“酸楚”的交织和整合。‎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