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二月模拟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 2021 届新高考地理二月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 2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 某地理兴趣小组 4 月初前往皖南某村观赏 “油菜花 ”,发现当地山坡上分布着坡耕地和梯田 两种耕地形态(如下图) ,统计表明开垦初期向阳坡的坡耕地农产品亩产量普遍高于同等条件(包括海拔、 坡向、农作物类型等)下的梯田,但以后逐渐逆转。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初期、坡耕地的农产品亩产量普遍高于梯田的原因是坡耕地农作物 A.光照条件好于梯田 B.水分条件好于梯田 C.土壤条件好于梯田 D.热量条件好于梯田 2.随着不断耕作,坡耕地产量逐渐下降的原因是 A.土壤盐碱化严重 B.水土流失加剧 C.植物多样性减少 D.地下水位上升 【答案】 1.A 2.B 【解析】 1.初期、坡耕地的农产品亩产量普遍高于梯田的原因是坡耕地农作物光照条件好于梯田;水分条件梯田 好于坡耕地;土壤条件梯田好于坡耕地;热量条件是一样的。故选 A 。 2.由题可知,坡耕地由于坡度的原因,水土流失较严重,故坡耕地产量逐渐下降的原因是水土流失加剧, 土壤肥力下降。坡耕地不易积水,下渗下,地下水位不会上升,土壤盐碱化不严重;植物多样性变化小, 即 ACD错;故选 B。 2.国土资源部在广西西北部乐业县进行土地资源调查时,发现了一种世界地质奇观——乐业天坑群,天 坑内有溶洞、暗河等景观,形成“乐业天坑”的地质作用是 ( ) A.流水堆积 B.流水溶蚀 C.火山喷发 D.风化作用 【答案】 B 【解析】 【详解】 由题“乐业天坑群,天坑内有溶洞、暗河等景观”可知,该地为典型喀斯特地貌景观,天坑是由流水溶蚀 石灰岩形成的“漏斗”塌陷后出现的, B 正确。故选 B。 【点睛】 广西是石灰岩分布区,石灰岩易被流水溶蚀,喀斯特地貌广布。 3.2019 年 1 月,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发布了最新试验照片,照片显示试验搭载的棉花种 子已经长出了嫩芽, 这也标志着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 这项实验主要利用的太 空资源是( ) A.太阳能资源 B.空间资源 C.生物资源 D.环境资源 【答案】 D 【解析】 【详解】 我国 “嫦娥四号 ”探测器,首次把地球上的生物带到了月球背面,将通过设备构建月面微型生态圈,对其开 展观察研究,这项实验主要利用的太空资源是环境资源,研究生物在月球环境的生存状态, D 对。嫦娥四 号位于月球背面,不是为了利用太阳能,不是太阳能资源, A 错。在月面上进行,不是仅仅是空间资源, B 错。月面没有生物资源, C 错。故选 D。 4.下图为某地区近地面天气系统示意图(实线所示) ,图中虚线为 12 小时后天气系统所在位置。读图完 成下列各题。 1.甲地未 12 小时风向的变化是 A.偏南风→西北风 B.西南风→东南风 C.东南风→东北风 D.偏东风→偏北风 2.甲地未 12 小时天气的变化是 A.暖锋过境,出现降雨天气 B.冷锋过境,出现雨雪天气 C.气旋控制,天气转阴 D.反气旋控制,天气晴朗 【答案】 1.A 2.B 【解析】 【分析】 1.读图可知,甲为冷锋的锋前,所以可知甲地未来 12 小时将受冷锋影响,其风向的变化是由现在的偏南 风变成西北风。 A 正确。 2.根据上题结论,可知甲地未来 12 小时受冷锋控制,冷锋过境,出现雨雪天气。 B 正确。 5.洱海地处滇西高原,周围高山环抱,环湖地区风力强劲。下图示意洱海周边地区地形及风频。据此完 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为适应自然环境,当地传统民居房屋大门的最佳朝向为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答案】 1.C 2.A 【解析】 【分析】 1.根据风频图判断,该地西南风风频较大,丙地西侧为峡谷,受峡管效应的影响,丙处风力最大, C正 确, ABD错误。故选 C。 2.该地西南风风频较大,洱海地处滇西高原,气温较低,为减轻风力的影响,当地传统民居房屋大门应 朝向偏东方向,该地位于北半球,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为获得更多光照,应朝向东南, A 正确, BCD 错误。故选 A。 6.以下天气现象,受低气压系统控制的是 A.东南沿海地区夏季的台风 B.华北平原秋高气爽的天气 C.东部地区冬半年爆发的寒潮 D.长江中下游出现的梅雨天气 【答案】 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气旋引起的天气现象, 气旋的气流在水平方向由四周流向中心辐合, 致使中心气流被迫抬 升,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 其中的水汽容易凝云致雨。 气旋过境时, 常常出现阴雨天气. 夏秋季节,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经常出现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结果。 【详解】 结合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东南沿海夏季的台风是由气旋引起的天气现象; 华北平原秋高气爽的天气是 由反气旋引起的天气现象; 北方冬半年爆发的寒潮是由冷锋引起的天气现象长江中下游出现的梅雨天气是 由江淮准静止锋引起的天气现象。据此进行判断, A 正确, BCD错误,故选 A。 7.如图为亚洲主要橡胶生产国橡胶产量占世界比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正确反映图中所示信息的是( ) A.四国产量占世界比重相对 1960 年均有不同幅度的上升 B.近年来,泰国、印度尼西亚橡胶产量稳居亚洲占前两位 C.近年来,亚洲橡胶生产呈现出由中南半岛向马比来群岛扩展的特点 D.自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来,印度尼西亚橡胶产量占世界比重明显降低 2.1972 年以来马来西亚橡胶产量比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适宜种植区面积缩小 B.自然灾害频发 C.生产成本升高 D.石油价格上涨 3.橡胶适宜种植的海拔 600~800m,中国橡胶主要种植区——西双版纳橡胶种植的海拔已经突破 1000m, 今后,中国提高橡胶产量的最主要途径是( ) A.培育优良品种 B.提高单产水平 C.增加劳动力数量 D.改善交通条件 【答案】 1.B 2.C 3.B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适中, 主要考查了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 答。 1.读图,根据图示曲线,四国橡胶产量占世界比重相对 1961 年,马来西亚有所下降;图示可以判断,近 年来,马来西亚橡胶产量落后;近年来,亚洲橡胶生产呈现出由马来群岛向中南半岛扩展的特点;自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来,马来西亚橡胶产量占世界比重明显降低。故选 B 项。 2.读亚洲主要橡胶生产国橡胶产量占世界比重图, 1972 年以来马来西亚檬胶产量比重呈现大幅度波动下 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生产成本升高, C正确;适宜种植区面积不会大幅度缩小;自然灾害不可能连续几 十年发生;石油价格有涨有跌,不可能连续几十年上涨, ABD错误。 故选 C项。 3.材料表示,中国橡胶主要种植区 -- 西双版纳橡胶种植的海拔已经突破 1000m,超过橡胶适宜种植的海 拔。今后,中国提高橡胶产量的最主要途径是提高单产水平, B 对。培育优良品种不是天然橡胶增产的主 要途径;增加劳动力数量、改善交通条件不能提高总产量。 故选 B 项。 【点睛】 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市场、技术、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等。 8.通勤是指从家往返工作地点的过程。下图为某住宅区居民的通勤流量、通勤距离分布方向玫瑰图,读 图,回答问题。 该住宅区居民 A.居民通勤方向主要为东西方向 B.居民东南方向通勤距离最长 C.该小区位于市中心干道交汇处 D.居民通勤的方式主要为步行 【答案】 A 【解析】 【详解】 读某住宅区居民的通勤流量、 通勤距离分布方向玫瑰图可知, 该住宅区居民居民通勤方向主要为东西方向; 居民东北方向通勤距离最长.该小区通勤方向主要为东西方向,南北方向较少,说明没有位于市中心干道 交汇处;居民通勤距离较长,不以步行为主。故选 A 。 9.上海为了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改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居住条件,选择在郊区建造廉租房和 经济适用房,影响该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条件 B.土地价格 C.土地效益 D.支付能力 【答案】 B 【解析】 【详解】 影响该决策的主导因素是土地价格,因为郊区土地价格低,是经济因素造成的。城市地价高, B对。交通 条件、土地利用效益、支付能力是重要因素,不是主导因素, A、C、D错。故选 B。 10.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约赛米蒂国家公园位于内华达山脉西侧,公园内峡谷、瀑布众多,花岗岩 遍布,其中形成于船长峰(海拔约 2000 米)上的 “火瀑布 ”极为壮观。 “火瀑布 ”是借助夕阳制造的一 种光学效应,呈金黄色,就像火焰一般。傍晚时在各种因素齐备时,夕阳的光线才有可能 “点燃 ”这条瀑 布,创造魔幻般的色彩。 这样的奇观每年只有短短数天, 通常发生在二月。 到了夏季时节, 瀑布就会干涸。 下左图为火瀑布景观示意图,下右图为火瀑布地理位置示意图。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据材料和图示推测,有关“火瀑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火瀑布”在二月每天可见 B.瀑布陡崖朝向西偏北 C.瀑布的主要补给为积雪融水 D.其形成与火山喷发有关 2.若要在日落前形成“火瀑布”,应同时具备的条件是 ①日落前,当地天气晴朗无云;②崖顶附近雨水多;③崖顶积雪多; ④当地气温较低,有锋面活动;⑤当地气温较高;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 3.每年夏季瀑布干涸,其主要成因是 A.锋面雨带南移,雨季结束 B.地处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 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D.地形封闭,水汽难以到达 【答案】 1.C 2.D 3.C 【解析】 【分析】 考查“火瀑布”的形成条件。 1.据材料可知,“火瀑布”的出现需要一定的条件,在二月只有数天可能形成,是一种光学效应,因此 不是二月每天可见, A 错误;从“二月可能形成”可推知日落方位在西偏南,所以瀑布陡崖朝向应该是西 偏南, B 错误;因其位于海拔 2000 米的高度山脉,因此主要补给为积雪融水, C 正确;其形成与火山喷发 无关, D 错误。故选 C。 2.据材料可知,“火瀑布”是借助夕阳制造的一种光学效应,当夕阳西下时,在特定角度下,太阳光线 在瀑布上所反射出来的亮光。形成火瀑布,需要足够的水,而瀑布的水来自山顶的积雪,且气温要高,二 月份才会有充沛的水源, ②错误③⑤正确; 同时天气要好, 否则阴天云挡住日落时的光线, 不能照亮水流, 就不会有火瀑布,①正确④错误。故选 D。 3.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可知,该地地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因 此干涸。故选 C. 11. 秦岭 —大巴山山区由一系列东西走向、南北排列的山地组成 , 具有南北过渡的地理 — 生态属 性 , 因此常被作为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 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 秦巴山区形成了复杂多 样且具有过渡性质的山地垂直带。下图示意秦岭 —大巴山区部分山地的垂直带谱。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山地自北向南依次是 A.③、④、②、①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2.导致①山甲、乙坡海拔 1300-2000 米处植被类型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A.甲坡为迎风坡,水分条件更好 B.甲坡为向阳坡,热量条件更好 C.乙坡为迎风坡,水分条件更好 D.乙坡为向阳坡,热量条件更好 【答案】 1.C 2.B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一般情况下,山脉的基带和所处地区的自然带类型一致。由图可知①山甲坡为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带,①山乙坡是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②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山是暖温带落叶阔 叶林带;④山北坡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④山南坡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含常绿成分) ,上述涉及到的 自然带从北向南应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含常绿成分)带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 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对应③、④、①、②,故该题选 C。 2.由图①山甲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①山乙坡是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所以甲坡为南坡, 乙坡为北坡, 1300-2000 米南坡为山地常绿 - 落叶阔叶混交林,北坡为山地落叶阔叶林,从植被的差别来 看,南坡为阳坡且比北坡纬度低,热量条件更好,故 B 正确, D错误;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南北两坡 都是森林带,水分带来的影响小,故 AC错误,故该题选 B。 12.小明到云南玉龙雪山旅游时捡到一块有孔、可见颗粒物的石头,该石头最有可能属于 A.沉积岩 B.喷出岩 C.变质岩 D.侵入岩 【答案】 B 【解析】 【详解】 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A 错误。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成,晶体颗粒较细,喷出岩多气 孔, B 正确。大多数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主要的有两点:一是岩性紧密,岩岩石重结晶明显,二是具有一定 的结构和片理构造,即为矿物颗粒定向排列,没有气孔, C 错误。侵入岩没有喷出到地表,矿物在地下有 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冷却,没有气孔, D 错误。故选 B。 【点睛】 沉积岩特点:具有层理结构,常伴有化石和能源矿产;岩浆岩特点:常伴有金属矿产,喷出型岩浆岩具有 气孔构造。 13. 天山为中亚众多河流的发源地 , 有" 中亚水塔 " 之称。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 , 天山山区呈增温增 湿的趋势 , 其降雪也随之发生变化。高亚洲区域 ( 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降雪气温一般在 -15 ~4℃ 左右 , 最 大降雪量发生的气温为 1~2℃ 。下表是天山山区不同海拔的年平均气温变化统计资料。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天山山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为合理利用和保护中亚地区的水源地 , 天山山区应加强监测 A.降水量 B.污染程度 C.气温 D.风向 3.天山山区随气温升高 , 降雪量增加最明显的区域主要分布在 A.山麓地带 B.1500m以下 C.1500~3000m D.3000m以上 【答案】 1.B 2.C 3.D 【解析】 【分析】 1.天山山区的降水主要来自于大西洋,在西风的影响之下,水汽输送到此爬升,多地形雨。故答案选 B。 2.中亚地区的水源主要来自天山的冰川融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不断消融速度加快,要合理利用 和保护中亚地区的水源地就要及时关注天山冰川融化的速度。 因此应该重点监测天山地区的气温。 故答案 选 C。 3.要达到降雪条件温度需低于 0°,由表中数据可知 3000m以上的气温低于 O℃,所以选 D。 【点睛】 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以高山冰川融水补给的地区在短期内水量会增加,但后面会不断减少,不利于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4. 盐沼属于湿地的一部分,一般生长有盐生、耐盐植物。柴达木盆地是世界上盐沼连续分布面 积最大的地区,这些盐沼不仅蕴藏了丰富的盐业资源,还阻止了沙漠在盆地的肆意扩张。那里盐沼常以湖 水为中心随地下水位深度和土壤盐渍化程度的不同, 植物群落环湖呈带状有规律的分布。 下图示意柴达木 盆地盐沼植物分布剖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柴达木盆地盐沼主要分布在 A.盆地边缘冲积扇 B.周围山间谷地 C.盆地底部平原 D.季节性河流沿岸 2.以下盐沼植被类型中分布在环带 II 的是 A.盐壳 B.盐角草、碱蓬 C.芦苇 D.向草甸过渡植被 3.柴达木盆地多盐沼分布,原因之一是底部还加了一层“防渗膜”。这里的“防渗膜”是指 A.盐沼植被 B.季节性积雪 C.永久性冰川 D.季节性冻土 【答案】 1.C 2.B 3.D 【解析】 【分析】 1.根据材料“盐沼常以湖水为中心随地下水位深度和土壤盐渍化程度的不同,植物群落环湖呈带状有规 律的分布”可知,盐沼主要分布在盐湖的周围,地下水深度较浅,故最可能分布在海拔较低的盆地底部平 原地区。故选 C。 2.湖水干涸后,水中的盐碱沉积,凝结成坚硬的盐壳, A 错;盐角草、碱蓬是适合生在在盐田的生物, 环带 II 地下水埋藏浅,盐分高,适合盐角草、碱蓬的生长, B 正确;芦苇多生长于池沼、河岸、溪边浅 水地区,常形成苇塘,不耐盐碱, C 错;向草甸过渡的植被应位于离盐湖较远的地带, D 错。故选 B。 3.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土壤含有冻土层,可以防止盐分的下渗。故选 D。 15. 树干液流是植物体内由于叶片的蒸腾作用引起的植物体失水, 从而引起水分通过植物木质部 从根部运输到叶片的过程。正常情况下,植物一天的蒸腾耗水量与树干液流总量相等。下图示意我国内蒙 古额济纳绿洲 4— 9 月胡杨 ( 落叶中型天然乔木 ) 各月夜间液流总量占整日液流总量的比重。 读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图所示 4-9 月胡杨白天液流总量占整日液流总量比重的变化趋势是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波动增大 D.波动减小 2.夏季胡杨白天液流总量较大,其主要原因是 A.降水丰富 B.气温较高 C.土壤含水少 D.蒸腾减弱 3.研究胡杨液流量变化规律可以 A.提高胡杨树的材质 B.有效提髙空气湿度 C.直接减缓荒漠化进程 D.利于精准节水灌溉 【答案】 1.C 2.B 3.D 【解析】 1.图中白天液流总量占整日液流总量比重计算方法是用整日液流总量减去夜间液流总量在除以整日液流 总量。 图中 4 月份的白天液流总量占整日液流总量比重小于 9 月,因此 4-9 月胡杨白天液流总量占整日液 流总量比重的变化趋势整体是增加的; 但 4-6 月比重增加较快, 6-8 增长缓慢甚至停止增长, 8-9 月比 4-6 月增加幅度减缓,因此是波动增大, C正确。故选 C。 2.该地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夏季降水稀少,排除 A 项;夏季是一年中昼长最长的季节,白昼越长, 白天液流比重越大, B 项正确;夏季气温高,液流总量大,但对白天液流比重影响小, C 项错误;夏季气 温高,蒸腾加强, D 项错误。故选 B。 3.研究胡杨液流量变化规律对提高胡杨树的材质影响不大, A 错误。胡杨树蒸腾水量小,不能有效提髙 空气湿度, B 错误。研究胡杨液流量变化规律采取合理治理措施,可以间接减缓荒漠化进程, C错误。研 究胡杨液流量变化规律可掌握胡杨水分的变化规律,可进行精准节水灌溉, D 正确。故选 D。 16. 侵蚀基准面是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顶托基面,通常分为总侵蚀基准面(即海平面)和 地方侵蚀基准面,其升降引起河段的冲淤和形态上的变化。夷平面是地壳在长期稳定的条件下,外力作用 于起伏的地表,形成的近似平坦地面,其发育过程爱侵蚀基准面的控制。夷平面被抬升以后即成为残留在 山坡或山顶上的古夷平面。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若侵蚀基准面下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的侵蚀作用减弱 B.河流的堆积作用加强 C.河流的长度将会加长 D.河流的宽度将会变 2.在山区,多级古夷平面的存在,表明 A.地壳长期稳定 B.地壳持续性抬升 C.地壳间歇性抬升 D.侵蚀基准面持续上升 3.在岩性差异不大的可溶岩石中,若在当地岩溶基准面的控制下,岩溶发育速度与深度的关系是 A.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强 B.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 C.与深度无关 D.在不同地区关系不同 【答案】 1.C 2.C 3.B 【解析】 【分析】 1.读图,若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与侵蚀基准面高差增大,河流的侵蚀作用增强, A、B 错误。河流到基 准面的距离增大,河流的长度将会加长, C 正确。河流侵蚀加强,侧蚀也会加强,河流的宽度将会变宽, D错误。 2.夷平面被抬升以后即成为残留在山坡或山顶上的古夷平面。在山区,多级古夷平面的存在,表明地壳 间歇性抬升, C对。地壳长期稳定,地表形成的近似平坦地面,不是多级, A 错。地壳持续性抬升、侵蚀 基准面持续上升,不能形成多级近似平坦地面, B、D错。 3.在岩性差异不大的可溶岩石中,若在当地岩溶基准面的控制下,岩溶发育速度与深度的关系是随深度 的增加,与基准面的高差减小,侵蚀减弱, B对。 A、C、D错。 17. 城市功能用地的演替表现为用地的扩展和不同功能用地间的相互转换。 我国北方某综合性大 城市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从 2003 年的 22 平方千米增加至 2012 年的 330 平方千米。下图为 2003—2012 年该城市某一种主要功能用地的演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所示的城市功能用地,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城市几何中心和主要街道交会处 B.是城市中最主要的用地形式 C.该功能区集中区域人口昼夜变化大 D.地租水平是城市三类主要功能用地中最低的 2.2003—2012 年功能用地的变化表明,该城市 A.发展仍在向城市中心集聚 B.城市地域结构变化不大 C.功能用地以均衡发展为主 D.发展以向外扩展为主 【答案】 1.D 2.D 【解析】 【分析】 1.图中所示的城市功能用地,不断向外部扩展,城市内部用地类型被替换,应是工业用地,地租水平是 城市三类主要功能用地中最低的, D对。位于城市几何中心和主要街道交会处是商业用地,不向外扩展, A 错。城市中最主要的用地形式是住宅用地,不可能全部被更替, B 错。工业一般昼夜生产,该功能区集 中区域人口昼夜变化小, C错。 2.2003-2012 年功能用地的变化表明,该城市发展以向外扩展为主,城市规模扩大, D对, A错。城市地 域结构变化较大,内部工业用地全部被替换, B 错。功能用地划分逐渐明确,不是均衡发展, C错。 18. 芽苗莱是各种谷物、豆类的种子 , 通过特定的过程培育出来的蔬菜 , 如绿豆芽、黄豆芽等。海 南省东方市近年来大力发展芽苗菜种植,成功实现了农业转型升级。该市的芽苗菜种植以纯蚯蚓 | 粪为原 料、 100 米以下的深井水为水源,所产芽苗菜深受市场青睐。下图为东方市某芽苗菜生产基地和芽苗菜景 观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东方市采用大棚种植芽苗菜有利于 A.保持稳定温度 B.降低经营成本 C.加强技术保密 D.减轻寒潮影响 2.与海南普通露天蔬菜相比 , 东方市发展芽苗菜种植的竞争优势是 A.成本较低 B.生育期短 C.四季可种 D.营养丰富 3.东方市芽苗菜深受市场青睐 , 最可能是因为其生产过程 A.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B.产量大 , 货源供应足 C.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 D.统一管理 , 外观鲜美 【答案】 1.A 2.B 3.C 【解析】 【分析】 1.芽苗菜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封闭的大棚环境有利于创造和保持稳定、适宜的温度, A 对;大棚建 设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 B 错;芽苗菜生产技术要求低,不需要技术保密, C错;东方市地处海南省,受 寒潮影响小, D错。故选 A。 2.芽苗菜需在室内种植,且需要 -- 定设备,所以与普通露天蔬菜相比,投资相对较大,成本较高, A 错; 芽苗菜生产的产品是作物的幼苗,而非成熟的果实,所以生育期较短, B对;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 带季风气候,露天蔬菜也可四季种植, C错;芽苗菜与普通露天蔬菜的营养价值差别不大, D错。故选 B。 3.根据材料可知,东方市使用有机肥种植芽苗菜,所以深受市场青睐的原因最可能是生长过程中不使用 任何化肥农药,所产芽苗菜无化肥农药残留,品质优。 C正确。故选 C。 19. 2018 年 1 月澳大利亚人伊尔曼在海滨检到一个漂流瓶。经专家鉴定,该漂流瓶 132 年前被 扔进海里。图为 “漂流瓶投放与检拾地点位置示意图 ”。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对该漂流瓶漂流路线的推测,合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捡到该漂流瓶的季节,当地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 C.温和湿润 D.寒冷干燥 【答案】 1.D 2.B 【解析】 1.澳大利亚西侧为西澳大利亚寒流, 自北向南流, ①②③路线逆洋流方向, 不可能漂流到捡拾地点, ABC 不对;④洋流方向顺着寒流方向,则④路线合理,故选 D。 2.根据材料,捡拾漂流瓶的地点是在澳大利亚西侧的热带沙漠气候区,该地全年高温干燥,不可能出现 多雨湿润、寒冷的天气, ACD 不对,故选 B。 20.下图表示我国某水文站的气温降水状况及该河段补给类型。完成下面小题。 1.①②③所示的补给类型依次为 A.地下水、雨水、冰川融水 B.湖泊水、雨水、冰川融水 C.雨水、积雪融水、地下水 D.雨水、冰川融水、地下水 2.导致②类型补给春多夏少的主要因素是 A.冬季积雪多,春季增温快 B.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多 C.春季多气旋,降水较多 D.夏季气温低,冰川融化少 【答案】 1.C 2.A 【解析】 【分析】 1.①在夏季补给最多,根据图中降水量时间分布可知,该地夏季降水最多,所以①为雨水补给。②补给 主要在春季,说明②为积雪融水补给。③补给最稳定,所以③为地下水。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 2.根据前面分析可知,②为积雪补给。冬季积雪多,春季增温快,积雪大量融化,所以,春季积雪融水 补给多,到了夏季,积雪已经较少了,即使气温高,积雪融水补给也会变少,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40 分)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喀什地区,三面环山,一面敞开,北有天山南脉横卧,西有帕米尔高原耸立,南部是喀喇昆 仑山,东部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诸山和沙漠环绕的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冲积平原犹如绿色的宝石镶嵌 其中。 材料二:农区畜牧业指利用农作物秸秆、饲料植物及农副产品等,采用舍饲、半舍饲方式饲养禽畜, 以提供肉、奶、蛋等产品的畜牧业。位于南疆的喀什是典型的农区畜牧业类型。 材料三:喀什地区位置图。 (1)分析喀什地区的气温、降水特点。 (2)说出喀什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推测农业用水的来源。 (3)阐述喀什地区发展农区畜牧业的条件。 【答案】 (1)西侧、南侧被高山、高原阻挡 , 西风和印度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 降水少。三面被高原、高 山包围 , 东部临沙漠 , 蒸发旺盛 , 夏季炎热 ; 北冰洋的寒冷气流也较难穿透 , 冬无严寒 ; 降水少 , 气候大陆性强 , 气温日变化大。 ( 其它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 (2)棉花、小麦、水稻等农作物 , 主要分布在绿洲上 , 农业用水有冰雪融水 ( 河水 ) 、地下水、山地降水 ( 其 它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 (3)绿洲种植业发达 , 秸秆多 , 饲料来源较为充足 ; 城镇较多 , 市场需求大 , 政策支持 , 农民增收明显 ;( 建设 饲养棚舍 ) 资金不足 ;( 受传统养殖观念及文化素质影响 ), 科技水平低 ( 优点和缺点各答两点 , 其它答案合理 亦可酌情给分 )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喀什为背景资料,考查有关气温、降水的影响影响因素及特征分析,农业区位条件分析等,难度中 等。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在解题时要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解答。 【详解】 (1)根据材料“喀什地区,三面环山,一面敞开,北有天山南脉横卧,西有帕米尔高原耸立,南部是喀 喇昆仑山,东部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此独特的地形使其阻挡西风和印度洋的湿润气流,导致降水少,气 候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三面环山、东临沙漠,则使其蒸发旺盛 ,夏季炎热;山地、高原阻挡北冰洋 的寒冷气流 ,冬季气温较高。 (2)根据该地区的气候特点,该地降水少,大陆性强,夏季气温高,因此适合喜光热的棉花、耐旱的小 麦等农作物生长;在绿洲水较多的地区可以种植规模较小的水稻等农作物。从当地地理位置、地形方面来 看,该地有西风带来的山地降水、高山的冰川融水和地下水作为农业用水来源。 (3)喀什地区发展农区畜牧业的条件应分为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并包含着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 方面。根据材料,“农区畜牧业指利用农作物秸秆、饲料植物及农副产品等,采用舍饲、半舍饲方式饲养 禽畜,以提供肉、奶、蛋等产品的畜牧业。”,故该地畜牧业发达要考虑到饲料、城市市场、资金、技术 等方面。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当地绿洲种植业发达 ,秸秆多 ,饲料来源较为充足 ;从图中看,该地城镇 较多 ,市场需求大。该地自然条件不优越,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发展农区畜牧业农民增收明显,故政策支 持 ;该地经济条件不高,建设饲养棚舍等可能会有资金不足的情况 ;该地科技水平不高,故受传统养殖观念 及文化素质影响 ,养殖技术水平低。 22. [ 地理——选修 6:环境保护 ] (10 分)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 “红色荒漠 ” 。为治理这 一环境问题, 20 世纪 80 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 观。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答案】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 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 【解析】 防水土流失主要考虑减少地表径流的速度和流量大小以及对土壤的固着程度。 人工松林植物种类单一, 植 株稀少,生长期短,扎入土层浅,且植株间杂草少,水土保持功能弱于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次生林植物种 类较多,植物间距小,植物密集,植物根系长,能够扎入更深的土壤,再加上植株间有大量的杂草,因此 对同强度降水具有更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2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 长期以来为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 在自然地理单元及人文景观 上都是一个相对独特的区域。 凉山州是我国重点扶贫地区也是苦荞的起源中心, 当地政府着力打造苦荞特 色扶贫产业。 苦荞喜阴凉湿润,不喜热不耐涝,多种植于高原山地地区,根系发育要求土壤具有一定空隙度,利于 空气贮存及微生物繁殖。 (1)结合苦荞生长习性,对应说明图 1 中苦荞计划种植区优势地形条件。 用羊毛、牦牛毛纺织而成,能御寒、防潮的擦尔瓦是凉山彝族最具代表性的服饰,随着凉山彝族社会 历史发展,延续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2)请从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及从事农业生产的角度,解释特色服饰擦尔瓦保留至今的原因。 全域旅游是指在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实现区域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促进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协调发展模式。 凉山州政府深入实施 “全域旅游 ”发展战略, 推出 “火把狂 欢之旅 ”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 (3)分析凉山州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当地政府需要发挥的作用。 【答案】 (1) 喜阴凉、不喜热 : 地处山地北坡背阴坡,光照偏弱,获得热量偏低;喜湿润 : 地处夏季风迎风 坡,且山地地形较封闭,水汽不易扩散,利于抬升形成降水;不耐涝 : 地形起伏大,坡度陡,利于排水 ( 不 积涝 ) ;多种植于高原山地地区 : 当地海拔 1800-3500m 左右,地势较高,利于种植;土壤具有空隙度 : 地 形坡度大,且多流水作用侵蚀,地表土壤松散 ( 不紧实 ) 。 (2) 山区昼夜温差大,晚上气温低,可御寒;下雨时可遮雨防潮;地形崎岖,擦尔瓦宽大,便于行走,便 于在山间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羊毛、牦牛毛等取材方便。 (3) 制定全域旅游区域整体发展规划,促进旅游区域协调发展;开展对外宣传营销,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形 象;整合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实现“旅游 +”产业融合;完善相关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通 达条件;重视旅游教育人才培训,提升旅游从业队伍整体素质。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背景, 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 设置三道小题, 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产业发展区位等相关内容, 考查学生对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 能力。 【详解】 (1)题意表明,图 1 中苦荞计划种植区优势地形条件应结合苦荞生长习性从地势、地形角度进行对应说 明。材料信息表明,苦荞喜阴凉湿润,不喜热不耐涝,多种植于高原山地地区,根系发育要求土壤具有一 定空隙度,利于空气贮存及微生物繁殖。图中显示,苦荞计划种植区大多在 1800~3500 米之间,海拔高, 气温较低, 具有温凉特征, 适合苦荞生长; 图中显示, 苦荞计划种植区位于西坡, 属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 降水多、蒸发弱,比较湿润,适合苦荞生长;图中显示,苦荞计划种植区等高线比较密集,坡度较大,因 此排水性能好,不易出现雨涝,适合苦荞生长;因排水性能好,使得土壤中含水量不大,空隙度较好,适 合苦荞种植生长。 用羊毛、牦牛毛纺织而成,能御寒、防潮的擦尔瓦是凉山彝族最具代表性的服伴随着凉山彝族社会历史发 展,延续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2)题意表明, 特色服饰擦尔瓦保留至今的原因应从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及从事农业生产的角度进行解释。 材料信息表明,凉山彝族最具代表性的服饰擦尔瓦用羊毛、牦牛毛纺织而成,能御寒、防潮。图中显示, 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晚上气温低,擦尔瓦可以御寒;凉山彝族自治州气候湿润,降雨 相对较多, 下雨时地表潮湿, 擦尔瓦可以防雨防潮; 图中显示, 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形起伏大, 相对高度大, 地形崎岖,擦尔瓦宽大,便于行走和进行生产活动;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形起伏大,耕地面积小,农业生产 以畜牧业为主,因此羊毛、牦牛毛等制作擦尔瓦的原料丰富,便于制作擦尔瓦服饰。因此,凉山彝族自治 州特色服饰擦尔瓦保留至今。 (3)凉山州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当地政府需要发挥的作用应从引导、组织协调和投入等方面进行分 析。 材料信息表明, 全域旅游是指在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 实现区域产业融合发展、 社会共建共享, 以旅游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协调发展模式。 全域旅游是全新的发展模式, 当地政府应加大 宣传力度, 让当地居民接受新的发展方式, 还加大培训和教育, 提升居民文明素质, 来适应新的发展方式; 为了全域旅游顺利实施,当地政府应通过提升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社会资源来组织协调,实 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为了全域旅游顺利实现,当地政府应加大投入,发 展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如推出 “火把狂欢之旅 ”旅游线路,建立配套的相关产业,同时还要关注环境保护, 做到区域可持续发展。 24.(环境保护) 材料:白鳍豚,哺乳动物,被称为 “水中的大熊猫 ”,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 50 年来第一种在 地球上消失的大型水生脊椎动物,而且是受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灭亡的第一种大型哺乳动物。 2007 年,白 鳍豚被公布为功能性灭绝,美国《时代周刊》把长江白鳍豚的灭绝评为 2007 年十大人为灾难之四。 历史上白鳍豚的种群数量一直都比较少,而且它们的成长周期较长,母豚一般在 6 岁才达到性成熟, 而且每两年才繁殖一次,并且每胎基本都是 1 仔,据研究,白鳍豚的怀孕率一般仅为 30%,自然繁殖率很 低。 请分析白暨豚功能性灭绝的原因。 【答案】内在因素:数量稀少,难以大量繁殖;繁殖率低,生长较慢;人为因素:人类对其食物鱼虾进行 过度捕捞, 致使白鳍豚得不到充足的食物供给; 人类对长江的过度开发, 使白鳍豚的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 人类在长江附近化工厂和医药工厂的开发,使得长江受到严重污染;长江成为了非常繁忙的运输水道,很 多白鳍豚被船只的螺旋桨打死打伤。 【解析】 【分析】 本题属常规性题目,较容易。 【详解】 白暨豚功能性灭绝应受人类活动和白暨豚自身特点影响。从白鳍豚自身看:由材料可知,数量稀少,难以 大量繁殖(历史上白鳍豚的种群数量一直都比较少、“水中的大熊猫”) ;繁殖率低(每两年才繁殖一次, 并且每胎基本都是 1 仔),生长较慢(成长周期较长,母豚一般在 6 岁才达到性成熟) 。人类活动对白暨豚 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其食物来源、生存空间、破坏其生存环境,不当行为直接至其死亡:过度捕捞致使 白鳍豚得不到充足的食物供给;人类对长江的过度开发,使白鳍豚的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人类在长江附 近化工厂和医药工厂的开发,使得长江受到严重污染;长江有“黄金水道之称”,繁忙的运输水道,导致 很多白鳍豚被船只的螺旋桨打死打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