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人教版专题8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发展命题猜想教案(全国)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人教版专题8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发展命题猜想教案(全国)

‎【考向解读】 ‎ ‎1.从考点角度看,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等属于高频考点;而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等是近年高考的冷考点。‎ ‎2.从题型角度看,上述高频考点以主观题形式考查的可能性较大。‎ ‎3.从命题背景材料角度看,“一带一路”、传统文化的继承等值得持续关注。‎ ‎【知识网络】‎ ‎【命题热点突破一】文化及其作用 ‎1.文化及其特点 ‎(1)文化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①普遍性: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②差异性: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2)文化的特点 角度 特点 从文化的实质来看 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从文化与人类个体的关系来看 文化是一种素养 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 文化离不开物质 ‎2.文化的作用 ‎(1)综述: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表现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经济 文化与政治 相互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不同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并不完全一致 相互影响 相互交融 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 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综合国力 地位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形势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而且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措施 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意义 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 来源 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特点 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表现 影响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影响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 文化塑造人生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的精神世界 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全面认识文化的作用 ‎①从文化的性质看,不同性质的文化其作用不同,优秀文化可以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对人生起到积极的塑造作用,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起到消极、阻碍作用;‎ ‎②从不同主体看 a.对国家: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b.对民族: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c.对个人: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文化作用在文化生活模块中的具体体现 ‎①文化交流: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 稳定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社会发展有深刻影响。‎ ‎③中华文化: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④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⑤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抵制落后文化。‎ ‎⑥精神文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例1.(2017年高考江苏卷21).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今天要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就要 A.超越生活、改变社会 B.立足实践、扎根生活 C.继承传统、满足大众 D.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答案】B ‎【变式探究】(2016·高考江苏卷)“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答案】B ‎【解析】本题的题眼是“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莎士比亚是伟大的剧作家,屠格涅夫的这段话充分表明了莎士比亚文学作品的巨大魅力,表明了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B项符合题意;A、D两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先进文化能促进社会向前发展,C项说法没有明确文化的性质,故排除。‎ ‎【变式探究】(2016·高考江苏卷)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2016年5月12日,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隆重召开。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材料体现了(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D.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 ‎【答案】A ‎【命题热点突破二】文化的传播与继承 ‎1.加强文化的交流 必要性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意义 ‎①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②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③有利于加强各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互相了解,发展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则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途径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手段 大众传媒 任务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要求 ‎①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②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博采众长。④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2.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传统文化的特点 历史性 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民族性 形成于一个民族的长期生活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 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继承性 渗透于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深刻的影响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①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②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克服“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 ‎(3)区分对待文化多样性、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和做法 文化多样性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对待传统文化 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对待外来文化 要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既要反对盲目排外主义,又要抵制“全盘西化”‎ 例2.(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19).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 ‎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具有鲜明特色 ‎④规定着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A. ① 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变式探究】(2016·高考全国乙卷)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演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的题眼是“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引起巨大反响”。由题眼可知,“华阴老腔”能够焕发新的生机是因为其不断创新,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满足了人民大众的需要,故①②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③说法错误;认同并理解优秀传统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④说法错误。‎ ‎【变式探究】 (2015·广东高考)有学者认为,传统戏曲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美学气质;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始终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仍透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  )‎ ‎①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 ②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是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 ③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 ④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命题热点突破三】文化创新 全面理解文化创新 必要性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内容 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等 源泉动力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重要意义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基本途径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但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创新主体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错误倾向 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要求 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例3.(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20).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这表明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 ‎③只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 ‎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变式探究】(2016·高考全国丙卷)2015年,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辞海》电子版和网络版的推出”这一文化创新,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立足于信息社会人们网上阅读的新需求,①④符合题意。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②错误;文化创新不一定能够保证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③说法不妥,排除。‎ ‎【变式探究】‎ ‎(2016·高考全国甲卷)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的题眼是“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主要得益于”。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并融入了现代艺术形式和科技,对杂技艺术进行了创新,故③④入选;材料中没有体现现代传媒的作用,故①排除;现代流行艺术元素不能取代传统艺术元素,而是要对传统艺术形式进行创新,故②排除。‎ ‎【高考真题解读】‎ ‎1(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19).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 ‎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具有鲜明特色 ‎④规定着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A. ① 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 ④‎ ‎【答案】C ‎2(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0).‎2016 年 11 月 30 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此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意义不大”。如果请你反驳这种观点,下列可能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 A.文化平等 文化差异 文化交融 B.文化影响 文化传承 文化自信 C.文化借鉴 文化包容 文化繁荣 D.文化传播 文化市场 文化自觉 ‎【答案】B ‎【解析】材料只涉及“二十四节气”,并没有体现不同文化的文化平等,A项不选;“二十四节气”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有利于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因而我们要对之进行传承,故B项的关键词切合材料,应选;材料不涉及“文化借鉴”和“文化包容”的问题,C项不选;材料不涉及“文化市场”的问题,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 ‎1(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19).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2(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20).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这表明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 ‎③只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 ‎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该剧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在今天的舞台上大放光彩,这说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①正确;文化的价值与赢不赢得市场没有必然关联,②错误;③说法过于绝对,不选;该剧融入了时尚元素,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这说明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B。‎ ‎3(2017年全国高考天津卷7).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4(2017年高考江苏卷21).在一些旅游景区,国内外的许多标志性建筑如天坛、鸟巢、兵马俑、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等,经常被照搬、模仿或抄袭,山寨景观多次出现。对此类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B.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C.发展了国家倡导的大众文化 D.需要通过文化创新去改变 ‎【答案】D ‎【解析】山寨景观的出现并不能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A项不选;山寨景观是照搬、模仿或抄袭的表现,它并不能促进中西方文化的融合,B项不选;山寨文化并不是国家倡导的大众文化,C项不选;山寨景观的多次出现,凸显了文化创造能力的不足,需要通过文化创新去改变,D项正确。‎ ‎5(2017年高考江苏卷21).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今天要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就要 A.超越生活、改变社会 B.立足实践、扎根生活 C.继承传统、满足大众 D.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答案】B ‎【解析】超越生活观点错误,A项不选;文艺创作只有立足实践,扎根生活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这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B项正确;继承传统,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不是根本途径,故C、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 ‎6(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3卷19).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的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 ‎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 ‎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 ‎13(2017年全国高考北京卷41).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元青花传奇 元青花“浣翠淌蓝逸海韵”的艺术特色,是在漫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元代景德镇的青花瓷,一开始是为西亚地区制造的,订购外销瓷的是波斯和叙利亚的商人。中国元代以前的彩绘瓷,普通疏朗,写意手法居多,但元青花以一种伊斯兰式的标准手法,将中式动植物造像予以扁平化、抽象化,得以无尽连续重复,几乎看不到留白。‎ 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中国青花瓷,发展到15世纪已经非常成熟,并成为埃及、叙利亚与波斯陶工模仿的对象。这些穆斯林国家的陶工们,慢慢地采取了更自由、解放的手法,增加了律动和空间感,他们的图案逐渐开放,融入中式特有的某些生命力和自发性。‎ ‎“元青花传奇”体现了“丝绸之路”文化“通”“融”“荣”的特点。请从以上特点中任选一个或多个,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知识角度:文化多样性;文化借鉴与融合;文化创新等。‎ 等级水平 等级描述 水平4‎ 观点鲜明,能明确表达自己的见解,紧扣问题,全面展开论述,或就某点深入分析;知识运用准确、贴切;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水平3‎ 观点比较明确,能表达自己的见解;能扣住问题展开论述,或能就某点分析;知识运用比较准确、贴切;逻辑性较强,有条理 水平2‎ 观点不明确;论述不能集中指向问题,罗列知识;知识运用不正确;论述缺乏逻辑,条理性差 水平1‎ 应答与试题无关;或重复试题内容;或没有应答 ‎【解析】本题考查“元青花传奇”体现了“丝绸之路”文化“通”“融”“荣”的特点。请从以上特点中任选一个或多个,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的认识,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角度分析思考。“通”“融”可以从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文化创新的途径等角度思考;“荣”可以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有的包容性角度思考。‎ ‎13(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34).近年来,“诗和远方”渐回公众视野。当今科技发达,物质资源丰富,但随着各类电子产品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很多人终日沉浸于网络,渐行渐远地偏离了心灵和自然。所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经典诗歌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6分)‎ ‎【答案】(1)经典诗歌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经典诗歌能使人获得精神享受和思想启示,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经典诗歌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4(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1)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科技领航者实现科技创新的主要原因。‎ ‎(2)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 ‎(3)班级举行主题班会探究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关系,请围绕主体提出两个观点。‎ ‎【答案】(1)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科技领航者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用于探索创新,克服世界级难题,取得世界一流成果。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也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的产生于旧事物,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既肯定有否定的过程。科技领航者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概括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关注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不断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确定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让中国的科技站到世界的前沿。‎ ‎(2)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弘扬创新精神对民族和国家发展有深刻影响,促进我国创新的发展.弘扬创新精神可以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促进社会正能量传播,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凸显。弘扬创新精神可以增强全民族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创新.弘扬创新精神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创新的发展.‎ ‎(3)发展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因此在具有批判性思维时,不应全盘否定,对不合理部分进行创新。创新精神不是全盘否定,要在旧事物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思维,汲取旧事物中合理的因素作为创新的基础。‎ ‎(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科技领航者实现科技创新的主体原因。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解析试题,解答此类题目,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第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本题属于说明类主观解析试题。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可以遵循四个步骤:可以遵循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定”,即确定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第二步“分”,即对观点、原理进行分解。第三步“筛”,即筛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第四步“联”,即把保留的观点、原理与相应材料进行有机结合即可。‎ ‎(3)本题要求考生就举行主题班会探究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关系,围绕主体提出两个观点。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例如: 发展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因此在具有批判性思维时,不应全盘否定,对不合理部分进行创新。创新精神不是全盘否定,要在旧事物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思维,汲取旧事物中合理的因素作为创新的基础。‎ ‎1.(2016·浙江卷·34)受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启示,某县政府和企业把“文化车间”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并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政府和企业这样做的理由有 ‎① “文化车间”建设能够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 ‎② “文化车间”建设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③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知识点】文化对人的影响 ‎【答案】B ‎2.(2016·北京卷·26)某国际学术期刊的封面,用中国山水画形象地表现了中国某生物研究组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山顶代表体细胞状态;连接各山顶的桥代表小分子,能够促进各山顶之间的衡越;山水中的小舟代表转基因方法,通过不同的路线实现重编程。采用绘画形式表现科学研究成果反映了 A.科学与艺术具有相通性 B.科学与艺术都来自于创新思维 C.科学与艺术都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 D.艺术的传播需要借助科学的力量 ‎【知识点】文化的表现形式 ‎【解析】用山、桥、小舟之间的联系代表体细胞与小分子、基因之间的联系,这体现了科学与艺术具有相通性,A项正确;科学与艺术来自于社会实践,B项不选;材料并没有表明科学与艺术都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C项不选;材料表明科学的传播需要借助艺术的手法,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A。‎ ‎【答案】A ‎3.(2016·江苏卷·20)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2016 年5 月1‎2 日,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隆重召开。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材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D.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 ‎【知识点】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 ‎【答案】A ‎4.(2016·江苏卷·21)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物理学的进化》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材料表明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知识点】文化对人的影响 ‎【解析】材料表明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科学家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这告诉我们材料的主旨是谈文化对人的影响,①②观点均正确;文化多样性指的是不同民族的文化备有其特点,这和材料无关,③不选;材料没有指出科学技术和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关系,④不选,故本题选择A ‎【答案】A ‎5.(2016·江苏卷·19)“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知识点】文化的内涵、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答案】B ‎1.(2016·北京卷·25)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副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 ‎①可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②是推动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④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知识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解析】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①不选;文物承载看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就是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它是推动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②正确;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其中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③正确;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但并不能使国 家占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 ‎【答案】C ‎2.(2016·天津卷·11)在中国文学博物馆,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从中看出 A.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C.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知识点】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解析】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A不选;用4D技术来展示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有效地吸引观众,这说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B项正确;C的说法错误,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不选D。故本题答案选择B。‎ ‎【答案】B ‎3.(2016·江苏卷·22)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A.鲜明的民族性 B.相对的稳定性 C.时代的先进性 D.强大的包容性 ‎【知识点】传统文化的特点 ‎【答案】B ‎4.(2016·江苏卷·23)尽管中西方建筑在材料运用、设计理念上有诸多不同,但美国建筑大师赖特却从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诲中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这说明 A.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 B.中华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 C.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 D.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知识点】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解析】中西方建筑在材料运用、设计理念上有诸多不同,这说明中西方文化各有其特点,文化是民族的;美国建筑大师赖特却从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诲中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这说明中西方文化又有共通之处,文化是世界的,结合起来,材料体现的知识点就是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古代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B项的说法不科学;创造力的源泉应该是实践,C的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D。‎ ‎【答案】D ‎5.(2016·江苏卷·24)传统文化对天理人伦所作出的具体规范,有些蕴藏在乡村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当中。村规民约、家风祖训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应当充分发掘利用,这是因为优秀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 ‎①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②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 ‎③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④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知识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 ‎【答案】D ‎6.(2016·全国Ⅰ卷·19)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与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知识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解析】“华阴老腔”的成功说明传统文化要不断创新,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才能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①②适合题意;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③是错误的;传播手段和形式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但不是前提,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A。‎ ‎【答案】A ‎7.(2016·全国Ⅱ卷·19)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在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在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知识点】文化继承与发展,文化传播 ‎【答案】D ‎8.(2016·全国Ⅲ卷·19)2015年,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知识点】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 ‎【解析】材料中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体现文化创新要看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而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造力的源泉,②的说法不正确,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保证,③的说法不正确,故本题选B。‎ ‎【答案】B ‎9.(2016·北京卷·41)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2016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鲁迅和雨果分别是中国和法国的伟大作家,虽然相隔万里,但是他们的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下文为鲁迅文化基金会秘书长、鲁迅长孙周令飞先生在“鲁迅对话雨果”中法文化交流活动中讲话的部分内容。‎ ‎“雨果在他的《悲惨世界》里说:‘只要本世纪三个问题得不到解决: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换句话说,从更广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世界上还存在愚昧和困苦,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益的。’鲁迅先生以他高度浓缩的小说、精美绝伦的散文和浩瀚滚烫的杂文,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和同样的意志,正如他那首《无题》绝句所言:‘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3)结合材料,分析“鲁迅对话雨果”交流活动的文化意义。(8分)‎ ‎【知识点】文化多样性、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建设文化强国 ‎【答案】鲁迅和雨果都关心社会历史的进步,关注下层百姓的命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各自民族精神的代表,也是追求人类共同价值的文化巨人。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能增进中法人民的相互理解,促进两国文化合作与发展,也有利于增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自觉性,在中法文化的交流中推动文化创新。‎ ‎10.(2016·全国Ⅲ卷·39)‎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2)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10分)‎ ‎【知识点】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建设文化强国、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解析】(2)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属于启示类试题,通过阅读材料和审读设问可以发现,本题可以从立足于实践、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其世界影响力等角度回答。‎ ‎【答案】(2)立足于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其当代价值;(3分)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其世界影响力。(3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1.(2016·浙江卷·40)利用外媒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新的有效方式。当国际上有人“唱衰中国”、“抹黑中国”时,英国BBC2电视频道却于猴年春节播出了中英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引发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该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结构处理,将春节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表达有机结合,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表现了中国人“归根”的家国观和团圆喜庆的文化精神,成为继《超级中国》、《鸟瞰中国》、《美丽中国》等纪录片之后又一个“借船出海”的成功事例。‎ ‎(1)从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的角度,简述这一“借船出海”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事例对我们的启示。(12分)‎ ‎【知识点】文化创新、文化自信 ‎【答案】‎ ‎(1)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通过中英联合摄制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并在BBC2播放这一新的方式,成功实现了文化“借船出海”;纪录片通过叙事视角、结构处理等的创新,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这一成功事例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文化创新,进一步丰富文化传播方式,进一步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我国的文化是有价值和生命力的。纪录片的播放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的魅力,引发收视热潮,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因此,我们应当有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 ‎6.(2016·全国Ⅱ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坦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坦县派出所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2)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10分)‎ ‎【知识点】文化和经济关系 ‎ ‎【答案】‎ ‎(2)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观念保守是十八洞村贫穷的一个重要原因,扶贫必须转变观念。通过举办“道德讲堂”、考察学习和培训等活动,增强了自主脱贫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扶贫实践提供了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了经济发展。(共10分)‎ ‎1.(2015·全国卷Ⅱ·T20)2015年1月,由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级中国》在韩国播出,引起热烈反响,创韩国同类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新高。《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  )‎ ‎①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 ②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③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④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表明了韩国民众对中国发展的关注,也表明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扩大,③④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涉及两国文化的交流,①不符合题意;一个国家或民族认同的应该是本民族文化,《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并不能表明②。‎ ‎2. ‎ ‎(2015·天津卷)“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下,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  )‎ A.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D.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 ‎【答案】A ‎3. (2015·重庆卷)古人削桐为琴,纳天地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琴乐洁净精微,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乘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传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回答第1题。‎ ‎1.古琴音乐(  )‎ ‎①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 ②通过人们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人的精神力量 ③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 ④《流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的代表,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错误,古琴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欣赏优秀古琴节目会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积极影响,②正确。③错误,传统文化只有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不断满足不同时代人们的不同精神文化需求。传统古琴名曲《流水》被录入特制唱片,搭乘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传达人类智慧和文明,表明了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巨大影响力,④正确。‎ ‎4.(2015·广东卷)有学者认为,传统戏曲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美学气质;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始终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仍透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  )‎ ‎①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 ②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是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 ③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 ④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5.(2015·北京卷)蟠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馆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这说明(  )‎ A.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C.文化遗存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 D.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答案】C ‎【解析】文化继承的核心在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A说法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具体内涵应该因时而变,B说法错误;故宫博物院借鉴传统文化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体现了C;D说法错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应该发展文化事业,而不是通过市场运作。‎ ‎6.(2014高考全国课标卷二19)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据此回答下列问题。《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舌尖上的中国》不仅有饮食的魅力,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体现了其人文情怀,故①正确,通过《舌尖上的中国》,极大地促进了中华饮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有利于展现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提升其竞争力,故③正确。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材料中未涉及,故②排除。大众传媒并没有括展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故④错误。‎ ‎7.(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19)‎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话。完成下列各题。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建交50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 ‎①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 ②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8.(2014高考福建卷 30)图10是关于我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图,从图中可推出 A.图书阅读水平大大提升 B.数字媒介阅读增长较快 C.人均阅读图书量增长迅速 D.数字媒介阅读比图书阅读重要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图表类题目,需准确定位图表信息,观察图表不难得出我国图书阅读率增速较慢,我国数字媒介阅读率增速较快,A选项观点明显与上述分析相悖,故排除。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图示表明我国数字媒介阅读增长较快,故入选。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人均阅读书量,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只是显示数字媒介阅读率增速要快于图书阅读,而没有说数字媒介阅读比图书阅读重要,故排除。‎ ‎9.(2015·四川高考)“一带一路”既是经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某校高二(1)班同学围绕“四川省如何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展开讨论,提出了建议(见下表)。‎ 列出与表中各建议相对应的《文化生活》依据。‎ 建议 依据 合作开展对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示例: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明财富。‎ 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 ‎①‎ 建设国际认知度高的文化网络平台 ‎②‎ 注入时代精神,采用动漫、微电影等流行方式,讲好四川故事 ‎③‎ 积极参与中国政府与沿线国家互办的文化年、艺术节、电影周等活动 ‎④‎ ‎【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超越时空局限,实现文化的传递、沟通和共享。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④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能推动文化的发展。‎ ‎10.(2015·福建高考)材料一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热烈响应。2015年3月,福建被国家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2015年4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福建自贸区)正式建立,实施范围涵盖平潭、厦门和福州三个片区。‎ 材料二 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既是中华民族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历史,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互动、共生共荣的历史。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开放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共赢之路。对此同学们围绕“经济和文化何者先行”展开讨论。‎ 观点 论据及论证过程 观点一:‎ 经济先行 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合作,但更重要的是经济的发展。‎ 观点二:‎ 文化先行 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文化上的相互理解尊重、交流合作,才能保证经济上的互利共赢 参考材料一和材料二,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展望中华文化与沿线各民族文化交流合作的美好远景。‎ ‎【答案】①文化在交流与传播中发展,中华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实现中华文化与沿线各国文化共同繁荣。③中华文化与沿线各国文化在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中不断创新,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1.(2015·海南高考)2014年6月,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西人员交往、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丝绸之路的合作精神正在发扬光大,我国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我国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经济合作、民间交往,推进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得到了相关国家人民支持,民心相通为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 ‎【答案】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交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商业贸易、教育合作和人员往来,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夯实文化交流的物质基础;推动各国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传播、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