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作业(湖北专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作业(湖北专用)

‎2021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作业 (湖北专用)‎ ‎1.(2019·泰安模拟)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崭新的高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建设生态农业有利于提高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B.利用捕食、竞争、寄生等种间关系防治害虫可减少环境污染 C.不能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否则可能造成本地营养结构简单化 D.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措施能有效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解析 生态农业只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而不能提高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A错误;生物防治害虫,可减少农药的使用,进而减少环境污染,B正确;不能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否则可能导致本地物种大量减少,使营养结构简单化,C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措施属于就地保护,而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D正确。‎ 答案 A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物网中的生物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B.消费者代谢的产物不能被生产者重新利用 C.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 D.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并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 食物网中的生物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除了生产者和消费者,还包括分解者,A错误;消费者代谢的产物如二氧化碳、水等,可以作为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B错误;食草动物都为初级消费者,但动物不都是消费者,如营腐生生活的蚯蚓属于分解者,C错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都能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包括光能自养型生物(如绿色植物)和化能自养型生物(如硝化细菌),D正确。‎ 答案 D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 B.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C.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 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不仅来自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还来自无机环境,例如温度、湿度、光照等,A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发生在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或不同物种之间,而植物激素的作用是在某个体体内,B错误;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如孔雀开屏等,C正确;一定限度内,食草动物吃草也有利于牧草的生长,D错误。‎ 答案 C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光能或化学能 B.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金字塔存在倒置情形,能量金字塔则不存在 C.与传统鱼塘相比,桑基鱼塘可显著提高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在农田中除草、捉虫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析 营光合作用自养的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光能,营化能合成作用自养的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化学能,A正确;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能量金字塔只能是“正立”的,而生物数量与能量之间不具有绝对的比例关系,生物数量金字塔有倒置的情形,B正确;桑基鱼塘通过增加或延长食物链,可以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很难改变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在农田中除草、捉虫,通过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D正确。‎ 答案 C ‎5.(2019·山东枣庄调研)下列与能量流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被下一营养级同化 B.能量传递效率越高,越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第二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与其摄入的总能量之比,应小于10%~20%‎ D.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中 解析 最高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会流向下一营养级,A错误;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组分、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且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保持相对稳定,才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错误;根据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第二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第一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生产者呼吸作用量+未被利用量+分解者分解量+第二营养级摄入量)]×100%,可得第二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第二营养级摄入的总能量>10%~20%,C错误;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有一部分被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摄入,摄入的能量一部分被下一营养级同化、另一部分以粪便的形式排出,D正确。‎ 答案 D ‎6.(2019·山东滨州质检)请据图回答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图乙中①~④表示能量):‎ ‎(1)甲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指向A的箭头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 ‎(2)在乙图所示的食物链中,③属于    (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3)乙图所示的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它固定的能量除未被利用的和被分解者分解的部分外,其他的流向是      和      。‎ ‎(4)如表所示是某生态系统中三个营养级(含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分析[单位:J/(hm2·a)]。‎ 营养级 同化量 未被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作用释放量 a ‎2.48×1011‎ ‎2.00×109‎ ‎1.20×1010‎ ‎3.60×1010‎ b ‎2.40×107‎ ‎6.00×105‎ ‎4.00×105‎ ‎2.30×107‎ c ‎7.50×108‎ ‎2.40×107‎ ‎6.00×106‎ ‎7.16×108‎ 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解析 (1)分析甲图可知,A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C为消费者、D为大气中的CO2库,则D指向A的箭头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2)‎ 在乙图所示的食物链中,③是兔摄入但未同化的能量,属于草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3)在乙图所示的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它固定的能量除未被利用的和被分解者分解的部分外,其他的流向是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和流入下一营养级。(4)在食物链中能量逐级递减,再根据表格中的同化量来分析:a是第一营养级,c是第二营养级,b是第三营养级,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即处于第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2.48×1011J/(hm2·a),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三营养级生物(b)的同化量÷第二营养级生物(c)的同化量×100%=3.2%。‎ 答案 (1)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2)草 ‎(3)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 流入下一营养级(两空顺序可颠倒)‎ ‎(4)2.48×1011J/(hm2·a) 3.2%‎ ‎7.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蛇粪便中的能量为a,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b,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d,则蛇的同化量可表示为        。若蛇捕食鼠和蛙的比例为2∶1,则蛇增重1 kg,至少需要草    kg。‎ ‎(2)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在水平方向上它们通常呈    分布。当草原返青时,能为食草动物提供    (填“物理”“化学”或“行为”)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的        的作用。‎ ‎(3)严重的草原火灾会破坏生态系统,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加速生态系统的    ,还可使部分位置获得更多光线,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植被的生长,这说明草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填“抵抗力稳定性”或“恢复力稳定性”)。‎ 解析 (1)同化量=呼吸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若蛇捕食鼠和蛙的比例为2∶1,则蛇增重1 kg,至少需要草的量为2/3×5×5+1/3×5×5×5=175/3 kg。(2)‎ 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在水平方向上它们通常呈镶嵌分布。当草原返青时,能为食草动物提供物理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作用。(3)适当的“地面火”烧掉枯枝落叶的过程,加速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还可使部分位置获得更多光线,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利于植被的生长,这说明草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 (1)b+d 175/3(或58.3)‎ ‎(2)镶嵌 物理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抵抗力稳定性 ‎8.外来物种入侵给世界各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下列哪项不是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A.大肆扩散和蔓延,迅速发展为优势种 B.降低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 C.改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改变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解析 当一个物种进入另一个群落中,由于没有天敌,往往会大肆扩散和蔓延,迅速发展成为优势种,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A项不符合题意;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是固定的,大约在10%~20%,不会因物种的多少而发生改变,B项符合题意;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改变了群落的结构和组成,也改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项不符合题意;外来物种由于生长迅速、繁殖力强,会使原有的部分物种消失,因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食物网会发生改变,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9.(2018·山东菏泽期末)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 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碳在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循环 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平衡 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含碳有机物又是能量的载体 解析 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全球性和循环性,因此在生物圈内,碳元素可以自给自足,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D是大气中CO2库,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B错误;大量煤、石油的开发会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引发温室效应,打破生物圈中碳平衡,C正确;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为物质循环提供动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辅相成,D正确。‎ 答案 B ‎10.(2018·广东省实验中学期中)如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A B.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蚕粪便中的能量 C.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1+B1+C1+D1)/C×100%‎ D.蚕丝中所含的能量来自蚕中的B1‎ 解析 A为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净光合作用量C=总光合作用量A-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C将用于桑树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A错误;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桑树同化的总能量减去桑树呼吸消耗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和流入蚕的能量后剩余的能量,B错误;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蚕的同化量÷桑树的同化量)×100%=(A1+B1+C1+D1)/A×100%,C错误;蚕丝中所含的能量来自B1,D正确。‎ 答案 D ‎11.(2019·聊城市调研)下图是某温带陆地生态系统中某一时间的食物网。‎ 回答下列问题:‎ ‎(1)有同学认为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的鼠构成了第二营养级,该说法是否正确?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往往是    (填“不变”或“可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一场低强度的火灾过后,森林中的植被很快恢复,从生物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该生态系统中的第二营养级应该包括所有的植食性动物,如鼠、鹿、鸟、松鼠、兔等。(2)由于食物、季节的变化,生物有迁出、迁入的现象,也有不同季节动物食性的改变等,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往往是可变的。(3)低强度的火灾过后,植物减少,植物之间对光照、水分和矿质元素等的竞争减弱,植物生长迅速,森林中的植被很快得到恢复。大火使大量有机物燃烧,加快了物质循环,形成的含N、P、K的无机盐进入土壤中,使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含量增加,为森林的快速恢复提供了条件。‎ 答案 (1)不正确 第二营养级应包括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的植食性动物 ‎(2)可变 生物有迁出和迁入(动物发育不同阶段及不同季节食性有改变)‎ ‎(3)种群密度下降,竞争减弱 加速了物质循环,使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含量增加。‎ ‎12.如图1为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示意图,其中编号①~④表示营养级;图2为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字母a~f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表示物质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回答:‎ ‎(1)在图2表示的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是    (填字母),c所处的营养级对应图1中    (填编号)营养级。‎ ‎(2)碳在图2“a→c→d→e”中主要以    形式流动。‎ ‎(3)若图1中处于①营养级的生物所含的能量大量减少,则处于④营养级的生物所含的能量将    (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4)根据林德曼的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图1中处于①营养级的生物所含的能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处于②③④营养级的生物所含能量总和。‎ ‎(5)如果图2表示碳循环,则还缺少的碳的循环途径是        。‎ 解析 (1)图2中,所有能进行细胞呼吸的生物产生的CO2都将排放到大气中,由于a、b、c、d、e都有箭头指向f,说明f为大气中的CO2库,能从大气中吸收CO2的a是生产者;动植物的遗体等都将被分解者分解,所以b是分解者;c、d、e都是消费者,其中c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在能量金字塔中,由于能量逐级递减,因此,①~④营养级分别代表第一、二、三、四营养级。(2)碳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流动。(3)由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因此,当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减少时,其他营养级生物所获得的能量均会减少。(4)假设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为1,由于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固定的能量中仅有10%~20%传递给下一营养级,因此,第二营养级生物固定的能量是10%~20%,第三营养级生物固定的能量是1%~4%,第四营养级生物固定的能量是0.1%~0.8%。因此,第一营养级生物所含能量应大于第二、三、四营养级生物所含能量的总和。(5)在实际的碳循环中,化石燃料燃烧所释放的CO2的量不能忽视。‎ 答案 (1)b ② (2)含碳有机物 (3)减少 (4)大于 ‎(5)化石燃料的燃烧 ‎13.古语有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在告诫人们君子应增厚美德,如大地一样容载万物。而大地之所以能滋生万物,是由于土壤为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1)若要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蚯蚓的活动有利于农作物对无机离子的吸收,原因是:①作为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蚯蚓可将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农作物再利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林中的落叶没人打扫,落叶的厚度却没有明显增加,这与土壤中的微生物有关。现从甲地和乙地分别采集土壤并制成土壤浸出液。请以纤维素的分解为例,设计实验比较甲地和乙地土壤微生物分解能力的强弱。(实验室提供纤维素粉和斐林试剂)‎ 请写出大致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土壤中蚯蚓的活动能力较弱、活动范围较小,常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蚯蚓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蚯蚓的活动还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中的O2浓度,促进根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无机离子的吸收。(2)要比较甲地和乙地土壤微生物分解能力的强弱,可采用对比实验法。取两支试管标为甲、乙,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甲地、乙地土壤浸出液和(等量)纤维素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检测(比较两者颜色深浅)。试管中砖红色越深,说明其添加的土壤微生物分解能力越强。由于实验结果未知,可预测两支试管中砖红色的深浅,并得出结论:甲地土壤微生物分解能力较强;乙地土壤微生物分解能力较强;两地土壤微生物分解能力无差异。‎ 答案 (1)样方法 分解者 蚯蚓的活动可以疏松土壤,增加了土壤中的O2浓度,促进根的有氧呼吸(写出“增加土壤O2浓度”或“促进有氧呼吸”或“促进呼吸作用”即可)‎ ‎(2)实验思路:取两支试管标为甲、乙,分别加入等量甲地、乙地土壤浸出液和(等量)纤维素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检测(比较两者颜色深浅)‎ 结果及结论:若甲试管砖红色比乙试管深,则甲地土壤微生物分解能力较强;‎ 若甲试管砖红色比乙试管浅,则乙地土壤微生物分解能力较强;‎ 若甲试管砖红色与乙试管相同,则两地土壤微生物分解能力无差异 ‎14.如图为某淡水湖泊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所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2)鳡鱼、翘嘴鲌、蒙古鲌等处于第    营养级。‎ ‎(3)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的形式进行。但是,生态学家不能以该湖泊生态系统为单位进行物质循环的研究,试从物质循环特点的角度进行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如图是水生植物中碳元素的流动过程的模型,将该模型补充完整并在箭头上标明碳元素的流动形式。‎ 大气―→―→下一营养级 解析 (1)由于该生态系统中有人工投放的饵料,故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2)根据图示分析,该生态系统中的鳡鱼、翘嘴鲌、蒙古鲌等处于第三、第四营养级。(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从物质循环特点看,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故生态学家不能以该湖泊生态系统为单位进行物质循环的研究。(4)水生植物从大气中固定的碳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CO2的形式排出(水生植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也会释放到大气中),一部分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入下一营养级,还有一部分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向分解者,被分解者利用。‎ 答案 (1)大于 (2)三、四 (3)CO2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