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2020届高三5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绝密★启用前 湖北省 2020 届高三 5 月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总分:150 分 时量:150 分钟 本试卷 8 页。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 0.5mm 黑色笔 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木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君子不器”,孔子认为君子作为价值的承担者,不能仅满足于掌握某种技能来实现个 人物质追求,还要能够胸怀天下,所谓“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因此教育之重, 首要在“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务本”,首先要塑造人格,做一个“泛爱众”“博施 于民而能济众”的人。一个人值得称赞的不是他的技能,而是他的人格,完善人格的培养, 在某种程度上其意义要重于技能的培养。因此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成人”“成德”上,并 始终贯穿这一目标。 孔子认为,技能培养必须以人格培养为基础。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个人如果没有完善的人格,那么即使他掌握了 一定的技能,却仅仅用来为自己谋事、谋食的话,也未必能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甚至若缺 乏完善的人格,一个人掌握的技能愈高,就愈有力量危害人群。这从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可以 清晰地看出。比如他认为以“言语”著称的子贡不如以“德行”著称的颜渊。对同样以“言 语”著称的宰我,孔子更是因其不行三年之丧而斥之“不仁”。冉有精于“政事”但他帮助 季氏搜括钱财,孔子号召弟子群起而攻之:“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子夏以“文 学”著称,孔子告诫他“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这说明孔子评价弟子的首要标准是人 格而非技能,绝不会因为其某方面的技能而对人格缺陷姑息迁就、孔子把培养学生人格作为 - 2 - 教育首要目标,强调以完善人格为目标,重视群体和谐一致的个人发展而不是独善其身的个 人主义发展。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伟大之处。 孔子不仅把人格教育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还提出了完整的人格体系理论。“圣人”是 孔子的人格体系中的最高层次,但圣人的境界即便尧舜也做不到,遑论普通人。但孔子依然 提出圣人的目标,意在使人始终具有提升的目标。但这种几乎达不到的要求可能会使人产生 畏难心理,从而放弃提升努力,甚至连较低的人格层次也达不到。因此孔子提出了比较现实 的人格层次——君子——作为现实的目标:“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君子是相对比较现实的理想人格,是实践礼乐文明和体现仁义价值的精英。具体来讲, “君子之道者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君子是具有通过修身努力培养仁、智、 勇品格的人。君子还有四道,有九思,君子还须做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等。概言之, 君子的品格可分为两方面:不仅要对己能“修己”,还要对人能“安人”。作为普通民众的 先进分子甚至领袖,君子应担当领导人们实现“仁”的责任。所以孔子努力培养学生树立君 子风范来引导社会形成良好风气,他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君子与小人泾渭分明:在做人上,“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 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成 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在个人胸襟上,“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 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是政治文化的承传者,在社会上起到榜样的作用,对普通 百姓的言行举止、思想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摘编自杜以向、王雪梅《孔子的人格教育思想》)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说“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必须有广阔胸怀,不是靠某种技能来实现个人追求。 B. 孔子认为人格的培养是基础,技能的培养是次要的,仅有技能是无法为社会做贡献的。 C. 人格教育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终极目的,君子这种高尚人格则是人格教育的终极追求。 D. 君子有“修己”和“安人”两方面品格,是孔子人格教育体系中体现仁义价值的精英。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三段首句有重要的作用,既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概括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B. 文章结尾以君子和小人构成对比,论证了君子是比较客观现实的理想人格层次目标。 C. 文章从“教育的终极目标”和“人格教育的体系”两方面展开论证,逻辑上成递进结构。 D. 文章大量引用孔子名言为论据,让整篇文章既显得论证充分,也显得文采飞扬。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 A. 孔子对弟子的评价极其重视人格层面,因此我们能看到他批评子贡、宰我、子夏,甚至否 认冉有是自己的徒弟。 B. 孔子教育思想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既确立了教育的“理想目标”,又建立了教育的“现实目 标”并阐释了具体要求。 C. 君子是政治文化的承传者,是社会的榜样,对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孔 子把弟子努力往君子方向培养。 D. 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能只是凭借自己掌握的技能为自己谋事、谋食,更要努力修君子之德, 去为社会做出贡献。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 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文本第一段中“‘君子不器’,孔子认为君子作为价值的承担者,不能仅满足于掌握某 种技能来实现个人物质追求,还要能够胸怀天下”,强调的是“不能仅满足于”“实现个人 物质追求”,此选项的概括为“君子必须有广阔胸怀,不是靠某种技能来实现个人追求”。 太片面了。 B项,文本第二段中没有说“技能培养是次要的”,只是强调须以“人格培养为基础”,属于 曲解文意;把“未必能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说成“无法为社会做贡献”,说法太绝对。 C项,“君子”不是“终极追求”,而是“人格教育”中的“圣人”。原文是“‘圣人’是孔 子的人格体系中的最高层次”。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 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 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本题,B项,文章末段阐述了君子与小人三方面区别,不是“论证了君子是比较客观现实的理 想人格层次目标”,而是强调树立君子风范对社会形成良好风气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故选 B。 - 4 -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 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本题,A项,文本第二段阐述了孔子评价弟子的首要标准是人格而非技能,绝不会因为弟子某 方面的技能而对其人格缺陷姑息迁就。此题错在“他批评子贡、宰我、子夏”,因为文中未 见“对子贡和子夏的批评”。 故选 A。 【点睛】解答论述类文本的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 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 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 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 (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 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 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 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 词、时间词(如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 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 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 单纯地筛选信息, 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历史上有相当多的传染病是不治而愈的,麻疯病到后来就不再具有传染性了。而人类的 机体在每一次感染后,会自动产生抗体,抵挡类似疾病的再次侵扰。在机体与疾病此消彼长 的无数次较量中,人类将自己的生命能力发挥到了极致,为生命机体构筑了一个持续向上攀 升的平台,生命在与疾病的对抗中进化。这是一个自然完善的过程. 早在公元前 4 世纪,医学先哲希波克拉底就已认识到疾病是一个自然过程,机体有自然 治愈力,他认为医生的作用是帮病人恢复自身的自然能力,应对疾病,完成身体内部的自然 - 5 - 平衡。 (摘编自高晞《流行病与文明同行?》) 材料二: 图 1 2003 年我国东西中部地区基本经济状况 图 2 2003 年肺结核与传染病在中西东部发病率 1/10 万 (上表数据源于陈迎春、唐圣春的《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卫生发展比较》一文) 材料三: 中医的这种“独特的色彩、风格”,一言以蔽之——以不变应万变也。运用中医理论时 病人进行具体的个体化分析,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研究和把握不同的疾病在不同个体、 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发生、演变的客观规律,辨析出患者临诊时的病机之所在,然后据 “机”立治法、选方药。这种带有明显的个体化、技艺化的临床决策思维特点,恰恰与现代 医学临床决策思维高度的规范化、逻辑化形成强烈的反差,表现出独特的色彩、风格,并形 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据报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已决定立项启动“中医学的特色优势研究”课题,其中 一个重要的内容是确定中医药优势病种。专家已达成的共识是:即西医尚无良好疗效,中医 药能够发挥独特效果的治疗领域;西医有确切疗效,但中医药具有独立的临床疗效或中西医 结合疗效高于单纯西医药的病种;中医与西医有相同的疗效,但中医药毒副作用小的病种。 对于这种做法,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早在 2002 年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是一篇预先为中医准 - 6 - 备好的祭文……难道几千年不断发展的中医药学就只剩下文中所说的那点优势吗?!” (摘编自张效霞《“以不变应万变”才是中医最大的特色与优势》) 材料四: 比疫病更可怕的,是疫病引起的“恐慌情绪”。网络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透明度高, 有利于我们及时掌握情况,但反过来,也可能导致泥沙俱下,甚至激起非理性的极端情绪。 在此次疫情中,不管是吸烟、喝酒可以杀死新型冠状病毒的谣言,亦或是一些毫无根据、违 背常识的悲观论调,都是抓住了人性在面对灾难、疾病时的恐惧和怯弱,再通过互联网迅速 传播、不断放大。这启示我们,在重大疫情中,不仅要和病毒作斗争,也要和一系列不真实 的消息、不健康的情绪作斗争。要想取得胜利,既需要相关部门做好权威信息的发布工作, 提升公开度、透明度,及时辟谣,也需要我们每个人对疫情保持科学、理性的态度,对战胜 困难和挑战保持必要的信心和耐心。当然,理性健康的心态不能代替实实在在的举措,反过 来,更扎实的防控措施才是我们的信心之源。……政策层面的支持、机制上的保障,才能化 解各方心中的芥蒂、免除大家的后顾之忧,为包容的社会心态提供土壤。对此,各地政府部 门义不容辞,需要拿出更多科学、务实的举措,避免社会情绪的极端化、对立化。 (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面对疫情,理性和信心也是一剂良药》)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生命机体自然完善过程中,经过与疾病的无数次较量,人类的生命不断进化。 B. 经济发展水平会影响传染病防治的效果,传染病流行会对社会经济造成影响。 C. 中医临床决策思维具有个体化、技艺化的特点,在某些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 D. 疫情期间,信息传播快、透明度高,利于人们掌握情况,直接导致“恐慌情绪”。 5.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图 1和图 2 看,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传染病发病率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B. 传染病发病率东中部地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要略高于中部。 C. 东部地区继续保持高额度的财政收入,即可维持相对较低的传染病发病率。 D.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依然是西部地区沉重的负担,尤其是肺结核占比很高。 6. 面对疫情,材料提供了哪些有效措施?请加以概括说明。 【答案】4. D 5. C 6. ①正确认识传染病的特性,提高自身免疫力。 ②拥有理性健康的心态,对战胜困难和挑战保持必要的信心和耐心。 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巧妙运用中医等特殊疗法。 - 7 - ④相关部门做好权威信息的发布工作,做好舆论引导。 ⑤政府决策,拿出科学、务实的防控措施。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 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错误设 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 D项,“直接导致”错误,“恐慌情绪”的根源在于“人性在面对灾难、疾病时的恐惧和怯弱, 再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不断放大”,互联网只是极端情绪的催化剂,并非直接原因。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 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C项,“东部地区继续保持高额度的财政收入,即可维持相对较低的传染病发病率”错误,从 图一和图二可以看出,想要维持相对较低的传染病发病率,不仅要保持高额度的财政收入, 还需保持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同时本地区经济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高。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在此基础上回归文本,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 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材料一,“疾病是一个自然过程,机体有自然治愈力,他认为医生的作用是帮病人恢复自身 的自然能力,应对疾病,完成身体内部的自然平衡。”概括为:正确认识传染病的特性,提 高自身免疫力。 材料四,“也需要我们每个人对疫情保持科学、理性的态度,对战胜困难和挑战保持必要的 信心和耐心”概括为:拥有理性健康的心态,对战胜困难和挑战保持必要的信心和耐心。 材料三,“运用中医理论时病人进行具体的个体化分析,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研究和把 握不同的疾病在不同个体、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发生、演变的客观规律,辨析出患者临 诊时的病机之所在,然后据‘机’立治法、选方药”概括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巧妙运 - 8 - 用中医等特殊疗法。 材料四,“要想取得胜利,既需要相关部门做好权威信息的发布工作,提升公开度、透明度, 及时辟谣”概括为:相关部门做好权威信息的发布工作,做好舆论引导。 材料四,“各地政府部门义不容辞,需要拿出更多科学、务实的举措,避免社会情绪的极端 化、对立化”概括为:政府决策,拿出科学、务实的防控措施。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 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 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 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 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钟声敲日夜 聂鑫森 年过花甲的惠敬儒,在今夜的梦中,又听见当、当、当的钟声了。 钟声来自他供职的晚洲小学,来自小学操坪边的一棵老樟树上,来自系在枝干上的一块 两尺长半尺宽三寸厚的废铜和一柄连在一起的硬木棰上。这是钟吗?在这个偏僻的乡村小学 里,这就是钟。上课,下课,用手一拉一放系在硬木棰上的长绳,以木棰击打废铜,就是好 听的钟声。当学生放学回家了,老师在灯光下改完作业备好课,把劳累了一天的身子放到床 上,风吹木棰与废钢击撞,细细碎碎的钟声,便一串一串落到枕头上。 惠敬儒揖别晚洲小学一个月了。晚洲隶属株洲县最偏僻的朱亭镇,与衡山县搭界,是湘 江中的一个长形洲岛,离岸上的镇子远,离县城远,离他和老妻眼下居住的株洲市杏花园住 宅区更远,一百八十里地!儿子孝顺,为父母置办了这套一百二十平米的电梯房,卧室、客 厅、书房、卫生间一应俱全。这里到处种着杏花树,眼下正春风得意开得成团成簇,粉红、 洁白,光彩照人。儿子是有心人,想着“杏坛”与教书育人相关,他的父亲是当老师的,不 会不喜欢这个地方。 老伴刘珍说:“在这里养老,神仙一样,好。” 惠敬儒说:“就是没有钟声,心里空空的。” 他们同龄,都是朱亭这一块地方的人,而且读师范中专时是同学。毕业时,他们分配到 镇里工作,可惠敬儒立意要去晚洲小学当老师,刘珍则留在镇政府财会室当出纳。后来,他 - 9 - 们喜结连理,家就安在镇子上。有了家的惠敬儒因交通不便,只有休息日才可以乘当地渔民 的打渔船上岸回家。洲上也就几十户人家,这学校是专为他们的子女而设。老师最初是八个, 校长一人。春去秋来,随着洲上农民都陆续到城里去打工,家也迁走了,学生越来越少。耐 不住寂寞和清苦的老师,设法调走了。到惠敬儒当校长兼老师时,手下只有一个中年男老师 了。 那块当作钟的废钢,被岁月敲薄了敲亮了,那柄硬木棰换了好几次了。钟声中,送走了 一批一批小学毕业的孩子,到镇上去寄宿读初中。白天不上课时,惠敬儒总是准时去扯绳打 钟,晚上在风送钟声中备课、读书,然后去做一个美丽的梦。他常想起唐代的杜甫,当年乘 船经此所写的《次晚洲》诗,“参差云石稠,陂陀风涛壮……”,那时洲上当然没有钟声。 但他读过《杜工部集》,另一首诗中有“钟声云外湿”一句,最让他心旌摇动。江心洲上水云 萦绕,钟声也是湿润柔软的,落到心上一层层叠厚,如同结茧,于是莞尔而笑:此生没有白 过。 等到最后几个孩子毕业,惠敬儒也到了退休的年限,可以心无遗憾地离开晚洲了。于是, 夫妻双双住进了“杏花园”。坐电梯上楼下楼,用天然气煮饭、炒菜、烧茶,用手机上网、 通话、看时间,儿子、儿媳、孙子说来就来了,日子悠闲而快乐。可惠敬儒整天像丢了魂一 样,好不容易熬到晚上九点钟,上床睡觉去,可翻来覆去睡不安稳;勉强睡着了,又开始说 梦话:“钟声……钟声……” 刘珍开始以为丈夫是突然换了一个生活环境,不适应,过些日子就会安然无事。不料情 况并不乐观,眼看着丈夫天天愁锁眉头,面色消瘦,这才着急起来。不就是没有钟声吗?叫 儿子去买个铜钟挂起来,她来当打钟人。她悄悄跟儿子商量,儿子笑了,说:“要听钟声, 容易,劳驾娘打钟算哪回事?我来办!” 儿子订购了一台落地式座钟。到货后,儿子把钟调试好,告诉他们,这钟从一点到七点, 是敲一下到七下;从七点到十二点,一律都敲七下;每半个小时,敲一下。 窗外暮色四合,接着便是满城灯火。钟声忽然响了,当、当、当……清亮地敲了七下。 惠敬儒大声说:“和晚洲小学的钟声一个样!” 这一天,惠敬儒安安静静呆在五楼的家中,隔一段时间就听到钟声,听到钟声就想起晚 洲小学,欣欣然。到下午四点多钟,楼外的坪地上,忽然传来了孩子的笑声、说话声。 惠敬儒跑到窗前,推开窗户往下看。“是小学生,十几个哩,在石桌上伏着做作业。” “附近有一所小学,这个社区的孩子放学了,自然要回家,你平日没留心。” “他们怎么不回家去?” - 10 - “爹妈没下班,回去怪寂寞的,他们在一起做作业、复习功课,热闹。” “那我下楼去,我可以去辅导他们,哪一门课我都教过!” “这叫初心不改,我真服你了。” “谢夫人夸奖。我还要叫儿子给我添置两块小黑板,一块挂在书房的墙上,一块提着到 楼下去流动教学。晴天,我在露天教;雨天,让小孩子到我家来,书房比晚洲小学的教室宽 敞。” 话音刚落,他的身影已闪出门外。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将惠敬儒与晚洲小学“耐不住寂寞和清苦”“设法调走了”的老师进行对比,凸显了惠敬 儒的乐于奉献、甘于清贫、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B. 两次引用杜甫的诗句,既增添了小说的文采,又让惠敬儒清贫的生活多了些许浪漫气息和 诗意的美感。 C. 惠敬儒居住在景色宜人、生活便利的小区,理应过上悠闲快乐的退休生活,但他却“整天 像丢了魂一样”,可见,精神领域的富足不可忽视。 D. 文中多次写到惠敬儒对钟声的痴迷,例如在梦中经常听见“钟声”,这些笔墨虽然令人感 动,但显得有些夸张,从而削弱了人物的真实性。 8. 小说结尾部分惠敬儒计划给社区的孩子辅导功课的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 有人认为小说主要内容是围绕惠敬儒退休后的忧愁和快乐展开的,如果以“一位退休教师 的忧与乐”为题会更好。你认为和原标题相比哪个更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7. D 8. ①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了惠敬儒一生醉心教育事业,退休后依然用行动 来践行自己对教育的初心。②使主题思想更富意蕴。小说赞美了惠敬儒退休前扎根农村,为 教育事业甘愿舍小家为大家,退休后依然不忘初心,情系教育的奉献精神。③激发读者阅读 的能动性。小说在“话音刚落,他的身影已闪出门外”中戛然而止,惠敬儒给社区的孩子辅 导功课的情形需要读者去想象、去创造、去完善。 9. 观点一:我认为“钟声敲日夜”更好。①以“钟声敲日夜”为题富有深意,既指钟声曾经 日夜敲响在晚洲小学,而今敲响在惠敬儒杏花园小区的家中,又指钟声日夜敲响在惠敬儒的 心中,一语双关。如果以“一位退休教师的忧与乐”为题,过于直白,无法增强小说意蕴的 深刻性。②小说以“钟声”为线索,布置全局,结构全文。全文围绕“钟声”,描写了惠敬 儒对钟声的痴迷,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执著,结构紧凑,情节衔接自然。③“钟声敲日夜”富 - 11 - 有诗意,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观点二:我认为“一位退休教师的忧与乐”更好。①概况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主要记叙 了惠敬儒在职时因钟声相伴的知足、幸福,退休后听不见钟声的忧愁,以及重新听到钟声的 快乐。以“一位退休教师的忧与乐”为题,小说主要内容一目了然。②小说的主要人物是惠 敬儒,以“一位退休教师的忧与乐”为题,可以突出主人公。⑧以“一位退休教师的忧与乐” 为题,可以引导读者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需求,从而认识到精神世界富足的重要性, 这也与小说的主题相符。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 求,如本题“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 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项,“但显得有些夸张,从而削弱了人物的真实性”错误,这些细节既丰富了惠敬儒一生醉 心教育的人物形象,也因这些细腻传神的描写让人物更加真实可感。D错误。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段落作用的能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 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 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某一 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推动故事发展,使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 结合全文来看,他对学校的钟声念念不忘,其实是对自己教书育人的事业念念不忘,因此结 尾的去给孩子辅导功课,更突出了他最新教育事业,一心奉献的形象;从主题上看,“耐不 住寂寞和清苦的老师,设法调走了。到惠敬儒当校长兼老师时,手下只有一个中年男老师 了”“白天不上课时,惠敬儒总是准时去扯绳打钟,晚上在风送钟声中备课、读书,然后去 做一个美丽的梦”赞扬了惠敬儒退休前孜孜不倦留守农村,为农村教育事业奉献自己年华, 而退休后仍然不忘给孩子们辅导功课,赞美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读者的感受来看,结尾 “话音刚落,他的身影已闪出门外”,没有交代他这番“新事业”的施行情况如何,留给读 者以想象的空间,有更多余韵。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标题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主旨看,是否寄托情感,深化主题。其次要 - 12 - 结合结构看,重点看首尾段,看它们与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般而言,题目具有统领全文、 贯穿全文、担当线索的作用。然后结合情节看,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节、铺开情节呼应细 节的作用。还要结合人物看,明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之 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此来看题目是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 作用。最后要结合标题本身的效果看,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新颖精妙,吸引读者。 本题开放式作答,先确定观点,如认同原标题好,可认为原标题“钟声敲日夜”具有形象性 和诗意,与文中人物做老师时日日敲钟,退休后挂念钟声等情节切合,同时又指他内心对教 育事业的牵挂,体现了主旨;如认为新标题好,可认为标题直观地介绍了文章内容,切合主 题,同时也更突出了主人公“退休老师”的身份,以其“忧乐”来体现精神追求的重要性, 深化主旨。 【点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等。选择 标题作为探究点是命题者的偏好。常见的探究方式有三种:一是侧重标题内容的意蕴探究, 二是不同标题的比较探究,三是拟标题的意图。无论是哪种,都要关注两方面:一是标题本 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是标题与文本(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的联系,或就一个角 度谈深谈透,或多角度多层次切入。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许进,字季升,灵宝人。成化二年进士..。除御史。历按甘肃、山东,皆有声。弘治七年 迁陕西按察使。土鲁番阿黑麻攻陷哈密,使其将牙兰守之。尚书马文升谓复哈密非进不可, 乃荐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明年莅镇告诸将曰小丑陆梁谓我不敢深入耳堂堂天朝不能发一 镞塞外何以慰远人诸将难之乃独与总兵官刘宁谋,厚结小列秃,使以四千骑往,杀数百人。 十一月,诸军俱会。薄暮大风扬沙,军士寒栗僵卧。进出帐外劳军,慷慨曰:“男儿报国, 死沙场幸耳,何泣为!”将士皆感奋。夜半风止,大雨雪。及明,冒雪倍道进。又六日奄至 哈密城下。官军四面并进,拔其城。贼退保土刺。土刺守者八百人,诸军再战不下。问其俘, 则皆哈密人为牙兰所劫者,进乃令勿攻。或欲尽歼之,进不可,遣使抚谕即下。录功,加右 副都御史。明年移抚陕西。十三年,火筛大举犯大同,边将屡败。敕.进与太监金辅、平江伯 陈锐率京军御之,无功。言官劾辅等玩寇,并论进,致仕..去。正德元年为尚书。应诏陈时政 八事,极言内监役京军,守皇城内侍横索月钱诸弊,多格不行。又以帝狎比群小,请崇圣学, - 13 - 以古荒淫主为戒,不纳。中官王岳奏官校王缙等缉事捕盗功,各进一秩.。进言:“边将出万 死馘一贼,始获晋级。此辈乃冒滥得之,孰不解体?”进性通敏。刘瑾弄权,亦多委蛇徇其 意,而瑾终不悦。欲去进用刘宇代。未几,削其籍。瑾又摘进在大同时籍军出雇役钱,失勾 校,欲籍其家。会瑾诛得解,复官致仕..。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八十六·列传第七十四》)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巡抚甘肃/明年莅镇/告诸将曰/小丑陆梁/谓我不敢深入耳堂堂天朝/不能发一镞塞 外/何以慰远人/诸将难之 B. 巡抚甘肃/明年莅镇/告诸将曰/小丑陆梁/谓我不敢深入耳/堂堂天朝不能发一镞塞 外/何以慰远人/诸将难之 C. 巡抚甘肃/明年莅镇/告诸将曰/小丑陆梁/谓我不敢深入耳/堂堂天朝不能发一镞塞 外何/以慰远人/诸将难之 D. 巡抚甘肃/明年莅镇/告诸将曰/小丑陆梁/谓我不敢深入耳/堂堂天朝不能发一镞/ 塞外何以慰远人/诸将难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指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B. 汉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皆称敕。南北朝以后专指各级政府发布命令。 C.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也称“致事”“致政”。 D. 秩,本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后引申为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许进临危受命。哈密被攻陷时受举荐任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火筛进犯大同时又受命与 金辅等带兵御敌。 B. 许进有勇有谋。收复哈密时,他面对恶劣天气,慷慨陈词激励将士;攻打土刺时,他止有 度,减少了无谓牺牲。 C. 许进正直敢言。正德元年担任尚书时陈述时政,直言京城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还曾进言反 对不合格的官员滥于晋升。 D. 许进通达机敏。对权臣刘瑾虚情敷衍,虽差点被削除官职、没收家产,终因刘瑾被诛得以 幸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夜半风止,大雨雪。及明,冒雪倍道进。又六日奄至哈密城下。 - 14 - (2)又以帝狎比群小,请崇圣学,以古荒淫主为戒,不纳。 【答案】10. B 11. B 12. D 13. (1)半夜风停了,下起了大雨雪。到了天明,(部队)冒雪兼程前进。又过了六天突然 到达哈密城下。 (2)又因为皇帝亲近小人,(他)请求皇帝崇尚圣人学问,以古代荒淫的皇帝为戒,没有被 采纳。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 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 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 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 用排除法做题。 本题,“谓我不敢深入耳”句意是(小丑)认为我军不敢深入罢了。主语省略,“谓”作谓 语,“我不敢深入耳”作宾语,且“耳”作“罢了”讲,句末语气词,所以应在“谓我不敢 深入耳”之后停顿。排除 A 项。“何以慰远人”句意是用什么来安抚他们。“何以”是“以 何”的倒装形式,固定用法,译为“用什么”。“远人”作“慰”的宾语,所以应在“何以 慰远人”的前后停顿。排除 C、D项。 故选 B。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各级政府发布命令”错,应改为“皇帝发布诏令”。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属于信息筛选。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题干要求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做题时要回归语境,对选项中的 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 - 15 - 问题。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 D项,“差点被削除官职”错,文中为“未几,削其籍”,即不久被削除官职。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 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 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 第一句关键点:“大雨雪”,名词作动词,下起大雨雪;“及”,等到;“倍道”,兼程前 进;“奄”,突然。第二句关键点:“以”,因为;“狎比”,亲近;“崇”,崇尚;“纳”, 被采纳。 【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 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 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 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五是有些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需要译出。 参考译文: 许进,字季升,灵宝人。明成化二年中进士。授官御史。先后任甘肃、山东巡按,都有 很好的声望。弘治七年升任陕西按察使。土鲁番阿黑麻攻陷哈密,派他的将领牙兰守卫哈密。 尚书马文升认为收复哈密非许进不可,于是举荐许进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第二年,(许 进)亲临前线,对各将领说:“小丑猖狂,认为我军不敢深入(他们的地盘)。堂堂天朝不能 在塞外放一枝箭,那用什么来安抚他们?”各将领都感到很为难。许进于是单独和总兵官刘 宁商议,好好结交小列秃,令(小列秃)以四千人马前往(敌营),杀敌数百人。十一月,各 路人马都汇合了。(一天)傍晚,大风扬沙,将士冷得发抖,僵卧不起。许进走出帐篷慰问将 士,慷慨激昂地说:“男儿报国,能死在战场上是我们的荣幸,为什么要哭泣呢!”将士们 听后都很感动振奋。半夜风停了,下起了大雨雪。到了天明,(部队)冒雪兼程前进。又过了 六天突然到达哈密城下。将士从四面进军,攻下哈密城。敌人退守土剌。土刺防守的有八百 人,将士两次攻打不下。问俘虏,原来(守军)都是被牙兰抓去的哈密人,许进于是命令不 要攻打了。有人主张将守敌全部歼灭掉,许进不同意。派使者安抚诏谕,土刺被攻下。朝廷 记功,晋升许进为右副都御史。第二年转任陕西巡抚。弘治十三年,火筛大举进犯大同,边 境的将领屡次战败,皇帝命令许进与太监金辅、平江伯陈锐率领京城军队抵御敌人,没有取 - 16 - 胜。谏官弹劾金辅等人麻痹轻敌,同时弹劾许进,许进辞职离去。正德元年许进担任尚书, 接受诏书陈述时政八件事,极力陈述内监役使京城军队,守卫皇城的内侍勒索月钱等弊病, 所言大多被搁置没有执行。又因为皇帝亲近小人,他请求皇帝崇尚圣人学问,以古代荒淫的 皇帝为戒,没有被采纳。宦官王岳奏称官校王缙等人侦缉搜捕盗贼有功,各晋升一级。许进 说:“边疆将士出生入死杀一个敌人,才获晋升。这些人却不合格而滥于晋升,怎么能不人 心涣散呢?”许进性情通达机敏。刘瑾玩弄权术,许进也大都能假意敷衍,顺从他的意愿, 但刘瑾还是不高兴。想除去许进的官职以刘宇代替。不久,削除了许进的官职。刘瑾又指责 许进在大同时登记军队出雇役钱,失于核实,想没收他的家产。后逢刘瑾被杀事情得以消解, (许进)恢复原职退休。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小题。 竹轩诗兴 【宋】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①篆烟: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14.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作者所处的竹轩中,四时都有佳趣,而这首诗所描写的,则以夏季的景物为主。 B. 颔联写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的响声,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显得自然而洒脱。 C. 颈联以“星穿过”和“雪压摧”相对应地写竹,达到了水乳交融、情景俱妙的程度。 D. 尾联描写“此时”“墙下一株梅”的美好,烘托出修竹的疏枝翠叶,使竹轩更有幽致。 15. 此诗“句句扣题,但并不拘泥”,请结合全诗进行具体分析。 【答案】14. D 15. 分述:①首联通过描写“柴门”“狭径”“竹林”等,整体起笔,展 现出简朴清幽的竹轩生活环境。 ②颔联采用视听(动静)结合,局部展现画面。诗人轩中静坐,细细的竹影洒落在茶碗里, 竹叶的清音似乎随着篆烟轻轻飘来,自然而洒脱,足以引起诗人的诗兴。 ③颈联虚实结合,“倦卧”实写,“闲吟”虚写,展现诗人夏夜轩内倦卧看星,冬天对雪闲 吟,诗兴大发,展现诗人轩中吟诗的闲情。 - 17 - ④尾联虚写,预想梅花盛开,与竹相衬,将为竹轩带来更多的诗兴啊!表现出诗人闲适、洒 脱、高雅的人生志趣。 综述:全诗描写竹轩之景,点面结合,先交代环境,后描写修竹;虚实结合,写竹,实写夏 季眼前情境,虚写冬季雪压修竹之状;主次分明,写冬季情状和梅花,也是衬托手法,更加 突出竹轩具有的情韵;各有侧重,同是写竹轩生活,颔联侧重写竹本身带来的情致,颈联侧 重于竹林中的生活状态闲适雅致。表现出诗人闲适、洒脱、高雅的人生志趣。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 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 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 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 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D项,“尾联描写‘此时’‘墙下一株梅’的美好”错误,“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 梅”,由“预想”一词可知,此时尚在夏季,作者所写“墙下一株梅”的情事,只是虚写, 并非对“此时”之景的实写。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内容和结构的能力。这道题考的是分析诗歌的扣题艺术。首先要读懂全 诗,结合诗的题目是“竹轩诗兴”分析每一联的内容、手法、情感。回答时一般分三步走: 第一步,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运用该表达 技巧的;第三步,指出诗人在诗句中运用该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 此诗写作的时令当为夏季。首联,“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写竹轩面对柴门, 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地吹开了。“卷”字写风势,时值暑天,疾风徐来,自是给人带来许 多清爽。轩前,是刚刚开辟不久的小径,径边新栽了许多翠竹。首联通过“柴门、狭径、翠 竹”写竹轩简朴、清新、淡雅的环境。颔联,先写视觉,竹梢的影子,细细融浸在清淡的茶 茗;再写听觉,竹叶的脆响,追逐(拟人)着盘香的烟缕轻轻飘来。这一联写焚香、品茗、 赏竹的闲情逸致。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 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 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 18 - 颈联,暑天,这里宜于乘凉倦卧,可以看到星的光影穿过修竹洒落轩中;冬天,闲来吟诗, 可以看到素雪覆压翠竹的美景。此诗写在夏季,所以第六句当为虚写。虚实结合,展现诗人 夏夜轩内倦卧看星,冬天对雪闲吟,诗兴大发,展现诗人轩中吟诗的闲情。尾联虚写,承第 六句设想冬天,梅花的寒香冷蕊配上这修竹的疏枝翠叶,定然如诗如画,更见风致。所以, 尽管此时墙下的那株梅花暗然静默,也莫要给移植了啊!尾联借助想象写冬日梅竹交映之美, 表现出诗人闲适、洒脱、高雅的人生志趣。综上分析,本题一联一联分析,每点答案采用“手 法+内容+情感”的形式,最后总结回答即可。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 经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 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 确认,得出答案。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中强调既要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要参照别人的缺点来自我改正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月”向客阐述了“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的角 度看“____________”,从“不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中,登高望远,想到东吴的建立者孙权,不 禁感叹“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择其善者而从之 (2). 其不善者而改之 (3).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4).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5). 舞榭歌台 (6).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 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 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 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择”“善”“瞬”“尽”“舞 榭”“流”,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 19 - 地名,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是跃动的音符,是历史的 ,它凝聚着城市的记忆, 寄托着对未来的期许。( );它既有风花雪月,又有人间烟火,是城市的活化石,是城市 先民集体意识的根脉魂。 纵观我国地名,大致可分为四类,有对古老原始地名的 ,有对自然景观和地理位置 的记录,有对人文历史的缅怀,还有对美好情感与祝福的寄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着 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情感、思想与道德、智慧与价值,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层面,而地名 正是其中一个 的层面。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沉淀 沿袭 凝聚 独具特色 B. 积淀 沿袭 凝结 独树一帜 C. 积淀 沿用 凝聚 独具特色 D. 沉淀 沿用 凝结 独树一帜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地名既年轻,又古老;既蕴蓄着时代风情,又延展着历史文化 B. 地名虽古老,却年轻;既承载着历史文化,又蕴蓄着时代风情 C. 地名虽年轻,却古老;它蕴蓄着时代风情,又带有深深的历史印记 D. 地名既古老,又年轻;既延展着历史文化,又蕴蓄着时代风情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它不仅有风花雪月,还有人间烟火,是城市先民集体意识的根脉魂,是城市的活化石。 B. 它既有风花雪月,又有人间烟火,是城市的根脉魂,是城市先民集体意识的活化石。 C. 它既有风花雪月,又有人间烟火,是城市先民集体意识的活化石,是城市的根脉魂。 D. 它不仅有风花雪月,还有人间烟火,是城市先民集体意识的活化石,是城市的根脉魂。 【答案】17. C 18. D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 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 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 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 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 - 20 - 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 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第一组,沉淀:一指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释出,二指从溶液中释出的难溶解的 固体物质,三比喻凝聚,积累。积淀:指积累沉淀,也指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根据语境“是 历史的”,填入“积淀”。 第二组,沿袭:按照已经颁布的律例办事。沿用:继续使用(过去的方法、制度、法令等)。 根据语境“有对古老原始地名的”,填入“沿用”。 第三组,凝聚:气体由稀变浓或变成液体;聚集、积聚。凝结: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 成固体。根据语境“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情感、思想与道德、智慧与价值”,填入“凝聚”。 第四组,独具特色:具有自己的特色。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根据语境,修 饰“层面”,填入“独具特色”。 故选 C。 【18 题详解】 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 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根据括号前“它凝聚着城市的记忆,寄托着对未来的期许”,可知先“古老”再“年轻”, 排除 AC; “古老”和“年轻”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转折关系,排除 B。 故选 D。 【19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 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 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 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A项,“它不仅有风花雪月,还有人间烟火”错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两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不是递进关系;“是城市先民集体意识的根脉魂,是城市的活化石”错误,搭配不当。 B项,“是城市的活化石,是城市先民集体意识的根脉魂”错误,句子语序不当,先“活化石”, 再“根脉魂”,改为“是城市先民集体意识的活化石,是城市的根脉魂”。 D项,“它不仅有风花雪月,还有人间烟火”错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两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不是递进关系。 - 21 - 故选 C。 【点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 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 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如果从社会结构上来看,唐代仍是世族化社会。虽然科举制的实施已改变了中古世族制 的政治功能,①____,他们追求的是科举才能与世族出身双重价值,科举功名唯有与世族身 份相配才更有光彩。因此,研究唐代社会结构,了解唐人生存方式,②____。近二十年来, 新出的唐人墓志数量日增,家族墓志整体出土之事也较多。利用新出石刻文献以补充传世文 献不足,考述相关史实,已成为当代唐代文史研究的热点。即以世族研究一事论,已出现了 如赵超《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集校》、伊沛霞《早期中华帝国的贵族家庭——博陵崔氏个案研究》 等颇有影响的成果。近日,谢思炜等著《唐代荥阳郑氏家族——世系与婚姻关系考》,③____。 【答案】 (1). 但是世族仍是唐人普遍认同的归属 (2). 仍需以世族为基本细胞 (3). 也是这样的成功之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 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语段介绍了对唐代世族制研究的相关情况。 第①处,前句是“虽然科举制的实施已改变了中古世族制的政治功能”,因此,此句要写“但 是”,并列出与“科举制的实施已改变了中古世族制的政治功能”语意相转折的现象,再根 据前文“唐代仍是世族化社会”和后文“他们追求的是科举才能与世族出身双重价值,科举 功名唯有与世族身份相配才更有光彩”可见,与科举打破阶层相对的就是“世族”仍旧盛行 或人们仍旧推崇世族,可概括为“但是世族仍是唐人普遍认同的归属”; 第②处,根据“科举功名唯有与世族身份相配才更有光彩”、“家族墓志整体出土之事也较 多”可见,一个人即使考取了科举功名,仍然要有世族身份才“更有光彩”,而且还有出土 的家族墓志可供研究,因此,“研究唐代社会结构,了解唐人生存方式”还是要把重心放在 “世族”上,可概括为“仍需以世族为基本细胞”; 第③处,根据“即以世族研究一事论,已出现了如赵超《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集校》、伊沛霞《早 期中华帝国的贵族家庭——博陵崔氏个案研究》等颇有影响的成果”可见,作者再提到最近 - 22 - 的作品“谢思炜等著《唐代荥阳郑氏家族——世系与婚姻关系考》”是想说这部新作也是“颇 有影响的成果”,为避免语言重复累赘,可写成“也是这样的成功之作”。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 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 制。解答本题的正确步骤应是:①阅读——认真阅读语段,确定文段中心意思;②推导—— 将文段划分层次,做到瞻前顾后;③检查——得出答案后应代入原文,最终求得语句连贯。 21.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0 个字。 科学家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具有这样一种可塑性,即它就像炎症环境下 的一个调和剂:当炎症反应加强时,间充质干细胞就会抑制免疫反应;当炎症反应减弱时, 间充质干细胞反而可能促进免疫反应。这种特性在其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比如,科学家发现进入人体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显著缓解肝硬化病人的病情,其肝脏部位的 炎症反应明显减轻,肝功能指标如胆红素、白蛋白等明显好转。但是地塞米松,一种常用于 治疗肝硬化的固醇类激素免疫抑制剂,会在相当程度上抵消间充质干细胞对于肝硬化的治疗 作用。原因是当病人接受地塞米松和间充质干细胞的联合治疗时,肝硬化病人病灶部位的炎 症会减轻,导致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减弱,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效果完全消失,甚 至会加重疾病。所以,某些药物与间充质干细胞的共同使用可能破坏间充质干细胞对炎症疾 病的治疗效果。 【答案】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具有可塑的特性,这种特性在参与疾病治疗时会产生效果 差异,要引起高度重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概括材料的内容要从题目所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 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 第一句话总括“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具有这样一种可塑性”,概括为“间充质干细胞的 免疫调节具有可塑的特性”; 这种可塑性表现在“像炎症环境下的一个调和剂”,分为炎症反应加强和减弱两种情况,分 别产生“抑制免疫反应”和“促进免疫反应”两种效果,可概括为“参与疾病治疗时会产生 效果差异”; 接着点明“这种特性在其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列举治疗肝硬化病人时 用药与间充质干细胞之间相互影响,抵消药效甚至让病情更严重的情况,告诉读者在治疗过 程中根据情况不同,可能有不同效果,总之需要“在其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需要引起高度重 - 23 - 视”; 根据字数要求,可以把最后两点整合概括为“这种特性在参与疾病治疗时会产生效果差异, 要引起高度重视”。 【点睛】概括语段要点技巧点拨 1.摘取连缀法。提取句子主干,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照题干要求进 行连缀,此法适用于封闭性语段,以及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的材料。 2.分层概括法。这是压缩语段时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考生答题时要有整体意识,不可疏 漏或断章取义。考生在通读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语段的层次,概括层意,抓住重点;再将概 括、归纳的信息进行提炼、筛选,保留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将提 炼、筛选的主要信息用简练、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此步骤可简单概括为:划分层次—概括 层意—分清主次—去次存主—连缀语句。 3.语意并取法。即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考生在做题时可通过跳读 或浏览的方法阅读全文,迅速把握材料的思路和整体结构,找出内容的要点和重点。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范潇当年以全县前 10 名的成绩考进上海某著名理工大学,毕业后他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 工作,而是回老家朐县的农村创业,虽然起步艰辛,困难重重,但还是创办了电商平台“朐 县农家”,范潇凭借这个平台,已拥有年入千万的销售业绩,而且带动全县越来越多的乡亲 们一起致富。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某校组织了一场论坛活动,讨论当今大学生求职 观问题,邀请你参加。请写一篇发言稿和与会者交流。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 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追逐职业理想,成就卓越人生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青年要具有什么样的职业理想?我想做老板也好,当职员也罢,都值得赞许,值得提倡, 因为都是为了理想。是山,就要挺拔,直耸云天;是水,就要奔流,润泽万物。职业的选择 自当去追逐理想,以成就卓越人生。 当然,职业的追求亦有高下之分。范潇回乡创业,济物利民,功在桑梓。有些毕业生却 - 24 - 只想获取个人利益,无视反馈社会的责任,甚至宁愿“混吃等死”,其理想之低,懒惰之甚, 头脑之简单,见识之浅薄,令人顿觉可怜。 两相对比,在我看来,择业正应首先考虑国家民族之需。鲁迅先生弃医从文,选择用笔 来唤醒麻木的民;孙中山先生弃医从政,通过革命来救国救民;钱伟长弃文从理,立志造出 中国人自己的飞机大炮。“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钱伟人质朴的话语道 出了那个时代中国脊梁的择业心声。没有国何来家?一个人唯有将自身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 运连在一起,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国家与民族之需,就是我们择业的方向。 其次,青年择业还得考虑自己的才华,靠扎扎实实的辛勤付出,实现人生价值。我们择 业时应该把目标确定得更实际一点。“混吃等死”仍需要足够的财力支撑,因此真正能“混 吃等死”的人始终是少数。怀有不切实际的想法的人,需要用清水洗把脸,清醒清醒。唯有 认清自己,了解世界,我们才能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鱼儿应该在水里游,鸟儿应该在天 上飞,能做好药材的植物,就不必非要当盆景。“深处种菱浅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古人 诚不我欺。 再次,选好了职业,我们还应该为之扎实奋斗。清人袁枚诗曰:“白日不到处,青春自 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们当孜孜不倦,奋力以求,使青春充实有意义。在学校, 抓紧一分一秒,刻苦学习,以知识充实自己;到社会,拒绝自满懈怠,工作认真负责,创造 优异成绩。不管道阻且长,只顾溯游从之。 春至时和,花尚铺一段好色,鸟且啭几句好音。时当中国快步走向复兴的美好时代,我 辈青年必须放弃“不需要努力工作”的错误思想,让“天之健,君子以自强”成为座右铭, 让“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时常回响在耳边,让“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激励自己,正确择 业,辛勤付出,成就卓越人生。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审题立意及写作方法: 1、时事新闻类材料,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 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 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 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2、评论一般可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 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 成理,持之有据;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另立炉灶,否则就会出现离题或偏 - 25 - 题问题;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 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还要求 “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 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 【审题】材料以一个著名大学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事例,来启示我们大学生就业可以有多种多 样的选择,并要求讨论“当今大学生求职观问题”;“考进上海某著名理工大学,毕业后他 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回老家朐县的农村创业”,这对于现在很多大学生来说可能 是一种无法想象的选择,很多人考进大学的目的,就是能够毕业后留在大城市,找到一份薪 水丰厚的工作,从这一点可以反思大学生的求职观是否过于狭隘,忽略了多样化的可能。“虽 然起步艰辛,困难重重,但还是创办了电商平台‘朐县农家’,范潇凭借这个平台,已拥有 年入千万的销售业绩”,他的选择成功,无疑是告诉我们,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可以 从这个角度鼓励大学生们把求职的眼光放得更广阔,不必局限于大城市,还应该看到更广阔 的祖国大地,有无数的机会等待人去发掘;只要肯奋斗,成功总是会在前方等待。“而且带 动全县越来越多的乡亲们一起致富”,应该说,这也是他选择回到老家的最重要的目的,即 反哺家乡,这是身具社会责任感和感恩意识的体现,这也让我们思考:国家培养大学生,大 学生是否也应该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而不是只顾个人发展?题干要求写“发言稿”, 注意格式,要有称呼,但因为是“发言”的形式,结尾不需要致敬和落款。 【立意】1.大学生求职的眼界应该更广阔。 2.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3.成功属于艰苦奋斗者。 4.大学生应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5.求职既是为个人发展,也要兼顾回馈社会。 【素材】1.近几年来,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思想观念发生很大变化,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就业 观念滞后、理想与现实错位、创业意识较差,择业观与现实性存在着矛盾,直接影响到就业。 具体表现在: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对社会生活的估计往往失之于简单或片面;存在择业期 望值过高的现象,把知名企业、大公司、外资企业作为理想的择业目标,不屑于到基层、民 营、私营施展才干的机会;强调自身价值而忽视社会需要,一味追求个人利益,重地位、重 名誉,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能 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以至后来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2.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必须学会自强自立,努力增强综合素质,树立科学就业观。当代 - 26 - 大学生必须有把握自己事业与国家进去、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 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 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 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的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 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 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 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 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我们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 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 3.孔博曾以全区前 30 名的成绩考进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他没有留在城里工作,而是回密 云农村创业,曾四处碰壁,吃尽了苦头,但最终还是开办了农产品电商平台“密农人家”, 这个平台,如今已经拥有一年 3500 万的销售额,带动着越来越多的乡亲致富。 4. 2011 年,秦玥飞从耶鲁大学毕业后,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 而是出人意料地到湖南衡山县当起了大学生村官。一位国外名校的毕业生,怎么会想到回农 村当村官?在一些公共场合,常有人会向秦玥飞抛出这一疑问。“我选择回国服务农村是很 自然的事。”秦玥飞坦言,一百多年前,耶鲁大学就有一批身怀家国情怀的中国留学生,如 工程师詹天佑、经济学家马寅初等,毕业之后都选择回到祖国,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帮助国 家发展,帮助老百姓改善生活。这对秦玥飞的触动非常大。他说,毕业之后回到中国农村, 希望本科所修的政治学、经济学两个专业,能在中国的公共服务领域里,寻找属于他的一片 天地。 5.2014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一名教师。2000 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 而是毅然回到西藏。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 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 从最初失学率 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 95%.她教的孩子有 6名考上大学、20 多名考上大专、 中专,而她自己的女儿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 梦人”。 【结构】文章先肯定任何职业选择都具有合理性,再从职业追求的高度来立论“职业的选择 自当去追逐理想,以成就卓越人生”。接着分别从“考虑国家民族之需”“考虑自己的才 - 27 - 华”“选好了职业,我们还应该为之扎实奋斗”等角度论述观点,并表达对大学生择业奋斗 的激励与祝愿。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 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 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 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 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 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 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 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 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 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 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 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 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材料的 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次立主。九、求异同法。十、寻互补法。材料 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 28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