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

哈三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 高一学年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语文 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有情感、想象、超越三种。与之相应,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有三种存在的形态:情象、意象、境界。‎ 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从本质上来说,美是情感的对象化。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这里说的对象,有两种形态:一是原生形态。即原本有一个对象,但不是审美对象,是审美主体将其情感赋予给它,使对象成为主体情感的载体,从而成为审美对象。二是自创形态。即原本无对象,因为有情,需要外化,于是就创造一个形象,让其成为情感的载体。这种情况在艺术创作中居多。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说是情感造形。情感造形的产物就是情象。情象是美的基础形态。‎ 凡审美都有情感造形存在,只是审美中的情感造形,除艺术创作外,都是不自觉的,而取直觉的形态。刘勰说诗人创作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况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 情象是审美主体的创造,只是这创造主要表现在情感的赋予上,而当想象参与后,则就有很大的不同。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这新事物是现实中不存在的。想象的创造,不只有情感在起作用,还有人的意识、文化修养在起作用。于是,这新创造的形象就具有丰富的意蕴,这具有丰富意蕴的形象我们叫它“意象”。‎ 意象虽然通常用在艺术创作中,其实,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也有,而且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陆游咏梅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这梅就不是自然物象,也不只是情象,而是意象了,因为这中间寄寓着陆游对自身经历的独特思考。‎ 美的最高存在形态是境界。境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它较多地出现在佛教典籍中,成为佛教的最高层次。宋明理学家将境界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清代王国维将其作为古典词美的最高层次,将其转化为美学范畴。王国维同时还使用意境这个概念。境界比之意境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首先,意境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而境界不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还能用在人生修养中。因为审美不只体现在艺术活动中,它渗透在人的全部生活中。其次,意境,从字面上看,见出意与境的两分,而境界,以其浑然整合无垠而更能见出审美的本质——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当我们进入境界时,我们从情象中超越出来,从意象中超越出来,从而进入只可体会难以言传的极其美妙的境地。‎ ‎(摘编自陈望衡《境外谈美》)‎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原生形态的对象要成为审美对象,它本身必须具有某种情感,才能成为审美主体情感的载体。‎ B.艺术创作与现实审美活动中都有意象的存在,现实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意象,都会成为作品中的意象。‎ C.情象与意象都源于审美主体的创作,情象的创造主要是情感起作用,而意象的创造则需要想象参与。‎ D.境界之所以比意境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就在于其浑然整合无垠的特点更能彰显审美的本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论述“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这一观点时,对审美对象的不同形态分别作了阐释。‎ B.文章引用陆游的词句是为了论述陆游的人生经历,以及意象与自然物象、情象的区别。‎ C.文章从审美活动的三种动力机制的角度,分别阐述了审美活动中产生的美的三种存在形态。‎ D.文章阐述了情感和情象、想象和意象之间的关系,并对比分析了意境和境界,条分缕析,层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术创作中的审美对象,大多是创作者因情感需要外化而创造出来的,并使其成为情感的载体。‎ B.如果我们出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况,那说明我们已经进入了艺术创作的状态。‎ C.想象创造的新事物在现实中不存在,只有在人的情感、意识和文化修养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创造出意蕴丰富的意象。‎ D.境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其后来成为美的最高存在形态,与王国维的使用有密切关系。‎ 二、语言文字运用及诗歌鉴赏(15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江时学当天表示,欧洲一体化不是金瓯无缺的,但欧盟的改革还没有真正起步,尚未取得成效,英国就“说了再见”。‎ ‎②《人民的名义》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飘红,受到热烈追捧。实力演员张丰毅、吴刚、张志坚等以其精湛的演技,挥洒自如地演绎着剧本中的角色。‎ ‎③总书记在十九大开幕会上做的报告,如黄钟大吕,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④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他胸怀坦荡,光风霁月,是众人仰慕的对象。‎ ‎⑤考风考纪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学习风气,也关系到学生的道德成长,所以考试时使用手机等作弊行为是必须令行禁止的。‎ ‎⑥由于没有天敌,繁殖能力又强,亚洲鲤鱼在美国河流湖泊中恒河沙数,造成巨大危害。‎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B.龙井茶的品质与采茶的时间密切相关。一般以惊蛰为候,至清明前,所谓“明前茶”。过了清明至谷雨的“雨前茶”,则稍逊一筹了。若到谷雨后采摘,则茶如贱草了。‎ C.能否发现并阐明自然规律,不在于个人身份的高低,而在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慎思明辨的求知方法去探索。‎ D.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结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6.除夕那天,父亲让李明贴对联,依次贴在厨房、书房、卧室三处,下列对联对应正确且符合贴对联要求的一组是(3分)‎ ‎①粒米皆从辛苦获 寸薪不是等闲来 ②厨中妙手调美味 只凭巧手煮清羹 ‎③汉石周金鸿文永宝 林风山月雅兴长留 ④江山万里如画 神州四时皆春 ‎⑤菱花光映纱窗晓 杨柳春风拥画图 ⑥窗前草色侵吟席 帘外花香入睡轩 A.②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⑥‎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公安县怀古①‎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C.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D.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 二、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16分)‎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6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一诗描写行人走在蜀道上可以摸到星辰,并且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两句是“ , ”。‎ ‎(2)《蜀道难》中描写水石相击、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 。‎ ‎(3)李白《蜀道难》中,“ , ”以“五丁开山”的故事寓意古代劳动人民付出巨大代价才开辟了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 ‎(4)杜甫在《登高》中,视角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 ‎(5)《登高》中“ , ”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后人认为这两句是“古今独步的居中化境”。‎ ‎(6)《琵琶行》中借助对听者的反应和江中月影的描写来侧面烘托琵琶声动听的两句是 ‎“ , ”。‎ ‎(7)白居易《琵琶行》中表现诗人与琵琶女有共同的身世之悲的句子是:“ ,‎ ‎ 。”‎ ‎(8)古典诗词善以杜鹃表达悲切之意,如李商隐《锦瑟》中的“ ,‎ ‎ ”。‎ 三、写作(60分)‎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哈三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 高一学年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语文 答案 1. C【A项“它本身必须具有某种情感”理解有误,原文是说“是审美主体将其情感赋予 它…从而成为审美对象”。B项“都会成为作品中的意象”说法绝对,原文是说“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D项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境界比之意境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首先…其次…”可知,选项中的“其浑然整合…审美的本质”只是原因之一。】‎ 2. B【“文章引用陆游的词句是为了论述陆游的人生经历”错误。】‎ 3. B【“那说明我们已经进入了艺术创作的状态”错。原文说的是该情况只要进入审美形 态的人都有,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才有。】‎ ‎4. D.【①金瓯无缺:金瓯,盛酒器,比喻国土。金瓯没有残缺,比喻国土完整。此处应 为“完美无缺”。②挥洒自如:挥,挥动笔杆。洒,洒墨。形容书写作画运笔自如,不受 拘束;也用来形容写文章流畅洒脱。使用错误。③黄钟大吕:借指正大、庄严、高妙的音 乐或文辞。④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也 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⑤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此处 不合语境。⑥恒河沙数:形容数量很多,像恒河里的沙子一样。】‎ ‎5.A【B项成分残缺,在“至清明前”后面加“为佳”两字;C项两面和一面不能照应,应在“而在于”后加“是否”;D项句式杂糅,去掉“靠的”。】‎ ‎6.D【解答本题时应注意:对联的上下联必须严格对仗。几组对联中,②⑤上下联不对仗,首先排除。①中“粒米”“寸薪”是厨房中的物品;③中“鸿文”和“雅兴”提到了书房;④是歌咏祖国大好河山的;⑥中的“席”“睡轩”与卧室相关,因此①对应厨房,③对应书房,⑥对应卧室。】‎ ‎7. B【“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曲解文意。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相接”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 ‎8.B【B项作为怀古诗,“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重点表现的不是自然景观,而是此地历史。】‎ ‎9(1)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3)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4)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5)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6)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7)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8)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