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据《礼记·王制》记载:周天子为七庙,诸侯为五庙,大夫为三庙,士为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寝右,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材料表明 A. 分封制有助于社会秩序的建立与和谐发展 B. 宗法制与礼乐制度有机结合 C. 宗法制有助于将宗族心理演化为阶级意识 D. 分封制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宗庙制度,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以此区分贵族内部亲疏贵贱,把宗族关系同政治等级联系起来,有助于将宗族心理演化为阶级意识,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宗庙制度,不是分封制,排除A;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夏商周时期,中央政治权利尚未形成高度集中,D错误。‎ ‎2.有学者认为商周之际的中国文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且是全方位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革命”。其意义,当然不仅仅是在王权易姓,还在于理性超越了信仰,引领了此后三千年的文明。材料反映了 A. 分封制取代内外服制是历史的进步 B. 西周的制度推动了各地的文化认同 C. 西周制度文化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 礼乐制度确立使自然信仰逐渐衰亡 ‎【答案】C ‎【解析】‎ 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确立,以严格的等级制度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以政治制度的理性超越了信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故答案为C项。A、B项说法正确,但只是某一方面的变化,均排除;D项说法绝对,排除。‎ ‎3.西周王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各诸侯国国君继承并遵此制,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东周。但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三人,以孙立者二人,不明嫡庶者一人,以长子继位者仅二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这种现象 A. 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B. 是由于秦国经济文化发达 C. 有利于社会的变革 D. 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的特权 ‎【答案】C ‎【解析】‎ 秦社会矛盾尖锐,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秦国建国之初,地处偏僻,社会文化较为落后,不被诸侯所看重,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正是由于秦国受到周代礼制的约束较小,更加有利于实施新的社会变革,故C项正确;兄终弟及、立孙、嫡庶,依旧是贵族世袭特权的体现,故D项错误。‎ 点睛: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些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它的选择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试题一样,必须首先读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来意思,然后将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识与课本“挂钩”,借助课本知识进行选择。‎ ‎4.《新全球史》中说:(商鞅)由于给个体耕种者以土地的所有权,世袭的贵族阶层在经济中的地位被大大削弱,这一措施使秦国的统治者在国内能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官僚统治,作者阐述的是 A. 秦国能统一的根本原因 B. 土地私有制的重要作用 C. 自耕农取代了贵族阶层 D. 官僚政治优于贵族政治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由于给个体耕种者以土地的所有权,世袭的贵族阶层……的地位被大大削弱,……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官僚统治”中可以分析出,封建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促使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故B项正确;A项错误,秦国统一的根本原因是小农经济;C项错误,官僚阶层取代了贵族阶层;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官僚政治和贵族政治对比,故D项排除。‎ ‎5.下列表格是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年均进出口贸易指数(海关两)。该表表明 ‎1890-1894年 ‎1895-1899年 ‎1910-1914年 出口 ‎100‎ ‎142‎ ‎315‎ 进口 ‎100‎ ‎153‎ ‎417‎ A. 列强侵华方式发生较大变化 B. 清政府调整税收政策 C. 实业救国思潮空前高涨 D. 西方资本主义冲击中国市场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甲午战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均出现大幅度增长,甲午战争后列强的侵华方式主要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表现为在华投资设厂,题干内容与此不符,故A项错误;清朝调整税收政策在题目中体现不出,故B项错误;实业救国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针对国内市场,对进口影响较小,故C项错误;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仅从殖民地进口原料,还进行资本投入,故使中国进出口贸易出现均增长的现象,故D项正确。‎ 点睛:通过表格可以看出甲午战争后中国进口和出口贸易指数都呈上升趋势,并且进口指数高于出口指数,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6.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一些困难。”据此可知 A. 工业革命使中国发展迟滞 B. 新中国外交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 C. 对外开放是适应全球化的需要 D. 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社会发展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邓小平认为中国在近代逐渐落后是由于闭关自守,因此对外开放是适应全球化的需要,故C项正确;中国的闭关自守导致中国发展迟滞,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新中国的外交,故B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对外开放的作用,故D项排除。‎ 点睛:“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7.即使在人民公社化时期,农村家庭副业也是合法的,夫权制也比较流行,成年儿子承担着为父母养老的义务,两个家庭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经济联系。这在1978年后 A. 阻碍了基层民主制度的推进 B. 强化了社会基层的宗法观念 C. 推动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D. 为农村经济改革提供了组织基础 ‎【答案】D ‎【解析】‎ 农村父子两个家庭的联系较强,并不是基层民主制度推进的阻碍性因素,故A错误;1978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农村社会基层的宗法观念逐渐淡化,故B错误;农村父子两个家庭的联系较强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无关,故C错误;农村家庭副业合法性、父子两个家庭之间较强的经济联系,这些都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提供了基础,故D正确。故选D。‎ ‎8.斯大林逝世后,从赫鲁晓夫直到叶利钦对斯大林的评价,都极力贬低斯大林,甚至恶毒谩骂斯大林。相反,英国首相丘吉尔却称赞斯大林“是个卓越的人物,令我们残酷的时代敬仰,他在其中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这提示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 A. 以历史亲历者的标准来衡量 B. 以社会需要标准来考察 C. 重视当事人所处的历史条件 D. 注重评判者的阶级立场 ‎【答案】C ‎【解析】‎ 根据“英国首相丘吉尔却称赞斯大林”,结合所学,二战期间,斯大林在领导苏联人民战胜法西斯德国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由“斯大林逝世后,从赫鲁晓夫直到叶利钦对斯大林的评价,都极力贬低斯大林”可知,斯大林执政期间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二战结束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材料提示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根据当事人所处的历史条件进行辩证、客观评价,C正确;并非历史亲历者才能对历史人物作出正确的评价,还受到评价者的立场、观点等影响,A表述错误;材料反映对历史人物评价要历史地评价,即重视当事人所处的历史条件,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是说明要注重评判者的阶级立场,而是说明要历史地评价历史人物,D错误。‎ ‎9.我国从1978年以来产生了诸如私营企业主、经理和农民工等新社会阶层,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也发生了并且还在继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农业劳动者不断地向其他社会阶层流动,农业劳动者阶层正在逐渐缩小。该现象主要源于 A.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B. 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 C. 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 D.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答案】D ‎【解析】‎ 由材料“我国从1978年以来产生了诸如私营企业主、经理和农民工等新的社会阶层”可以得出这些新的阶层的产生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关,D符合题意;ABC均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体现,较为片面。‎ ‎10.在“蒸汽”时代的英国,许多贵族出巨资购置设备,开发煤矿、投资修筑铁路、运河;工商资本家不断追寻市场、发现商机、谋取利润;工人为了按日或按月的薪水拼命工作;农舍中劳作者也经常为小雇主工作。据此可知 A. 两大对立阶级矛盾越来越激化 B. 英国的民族主义具有殖民主义的特点 C. 投机行为促进工业革命发展 D. 工业主义伦理文化渗透到社会各阶层 ‎【答案】D ‎【解析】‎ 材料表明工业革命的展开对贵族、工商业资本家,工人和农民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说明工业革命影响到社会各阶层,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要矛盾,A 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外侵略扩张的问题,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各阶层对工业革命的积极响应,不是投机行为,C不正确。‎ ‎11.美国政府在1961年向尼日利亚政府提出了农业技术援助计划,批准使用23万美元的资金,用于与尼日利亚在农业扩展和培训领域内的技术合作项目。它对刚果也有类似的技术援助项目,签署了一份关于在刚果共和国发展农业的合同,通过刚果多种工艺学会在刚果发展农业教育和扩展项目”。美国政府这些措施的主要意图是 A. 缓和东西方对峙状态 B. 促进非洲国家的经济繁荣 C. 同苏联进行冷战对抗 D. 消除全球发展中贫富差距 ‎【答案】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对尼日尼亚和刚果等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依据题干的时间信息可知,当时处于美苏两极格局对峙,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全球展开激烈的利益争斗。在双方争夺势力范围的过程中,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也是双方必争之地,C符合题意;ABD均与其目的不符。‎ ‎12.截至1996年年底,欧盟内部贸易已占成员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0%以上,其中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在欧盟的贸易已分别占它们贸易总额的62%、64%、62%和58%。这一状况 A. 导致了欧盟内部竞争激烈 B. 加剧了欧盟与美国争夺市场 C. 推动了统一货币欧元问世 D. 提高了欧盟的经济实体地位 ‎【答案】C ‎【解析】‎ 欧盟内部贸易已占成员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0%以上,这说明欧盟内部贸易一体化程度较高,客观上推动了统一货币欧元问世,故C正确;欧盟内部贸易增加不会导致欧盟内部竞争激烈,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欧盟与美国争夺市场,故B错误;欧盟本身就是经济实体,这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故选C。‎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李世民颁发了《唐律·仪制令》,其中一条规定:“凡行路巷街。戏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后来依据这些原则衍生出一些具体条款:“不得在街市走马”、“不得在人众中走马”的规定,后世演化成为“限达”和“人车分流”等现代交通规定;“以船载客,需事先订价,不得超载”的规定,在现代演化成为“禁止超载”的规定;“不得在中流索价”的规定,演化成为保护乘客交易安全的现代条款。此外,唐代对交通违法的处理十分严厉,《唐律杂律》中亦载:“诸违令者,笞五十,别式减一等。”由此可见,在唐代,我国的交通管理立法原则已经和现令相差无几。‎ 材料二 罗马帝国的道路多为军备所设置,骑士们上马首先要从左侧进行,左侧路基会稍高些便于上马,所以演变成为骑士“靠左走”。罗马帝国对外扩张将“靠左走”的“交通规则”带到了整个欧洲。在1300年,罗马教皇卜尼法八世宣称“条条大路通罗马”,同时他还规定,来罗马朝圣者需要靠左侧行走。欧洲的贵族仍大多保持靠左行走的习惯,而农民在赶车挥鞭之时,坐在左边更顺手些,所以更多地选择从下面行驶。欧洲在18世纪中期以前没有明确的交通法律,主要依靠的是欧洲各国的习惯。‎ ‎——以上材料摘编自《道路交道规则起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交通法规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西方交通法规特点不同的原因并说明对中西方产生的影响 ‎【答案】(1)特点:中国:礼让为先;尊卑有序(等级秩序森严;封建礼教色彩浓厚);惩罚措施严厉。‎ 西方:与军事斗争有关;以习惯为主;等级差别明显。‎ ‎(2)原因:中国: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人口增加;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西方:罗马以军事立国,对外战争频繁;宗教盛行,教会地位高;受传统习惯影响。‎ 影响:中:教化了百姓,净化了社会风俗;对后世道路交通规则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有利于天主教会对各国的控制;有利于罗马帝国的扩张。‎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一“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归纳出礼让为先,‎ 尊卑有序;依据“诸违令者,笞五十,别式减一等”归纳出惩罚措施严厉。依据材料二“道路多为军备所设置”归纳出与军事斗争有关;依据“欧洲的贵族仍大多保持靠左行走的习惯”归纳出以习惯为主;依据材料“来罗马朝圣者需要靠左侧行走”归纳出等级差别明显。‎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和所学从唐朝社会经济发展、国家统一、人口增长以及儒家思想影响回答原因;西方原因结合所学从罗马军事战争、宗教盛行以及传统习俗等角度分析回答;第二小问中国结合所学从教化百姓、净化风俗以及后世道路规则影响回答,西方从天主教会控制以及罗马帝国扩张等角度回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和亲,也叫做“和戎”“和蕃”,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周边少数民族或者各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出于各种各样和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它作为历朝民族总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种民族关系的表现形态,贯穿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宽泛意义上的和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而严格意义上的和亲始于汉代。自汉以后一直到清代,几乎所有的朝代都有次数不等、缘由各异的和亲。‎ 以下是汉、唐时期和亲简表 西汉 唐朝 前200年,汉高祖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前192年,汉惠帝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前176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前174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单于前162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单于前160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前156年,汉景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前152年,汉景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前140年,汉武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前108年,汉武帝宗女细君公主嫁乌孙昆莫前103年,汉武帝宗女解忧公主嫁乌孙王前33年,宫女王昭君嫁匈奴呼韩邪单于 ‎639年,唐太宗侄女弘化公主嫁吐谷浑诺曷钵641年,唐太宗宗女文成公主嫁吐蕃松赞干布710年,唐中宗金城公主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717年,唐玄宗宗女永乐公主嫁契丹首领717年,唐玄宗固安公主嫁奚首领李大酺722年,唐玄宗燕郡公主嫁契丹首领李郁于726年,唐玄宗东华公主嫁松漠郡王李邵固726年,唐玄宗东光公主嫁奚首领李鲁苏744年,唐玄宗宗女和义公主嫁宁远国王745年,唐玄宗静乐公主嫁契丹王李怀秀745年,唐玄宗宜芳公主嫁奚王李延宠……‎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评分要求: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 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须为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 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示例:‎ 观点:和亲政策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 论述:汉朝的昭君出塞远嫁匈奴,促进了汉朝和匈奴间的和平,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了汉朝社会风俗的变迁。唐朝的文成公主入藏,传播了唐王朝先进的技术,促进了吐蕃科技文化的发展,改善了民族关系,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 ‎【解析】‎ 从材料“和亲……作为历朝民族总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种民族关系的表现形态,贯穿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中归纳出观点;然后结合汉唐的相关史实分析观点即可。‎ ‎15.材料: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朝代,“大部制”曹几度变迁,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可称为中国古代“大部制”改革的典范。唐代正式确立了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执行的中央“三权分立”体制。三省制下中书、门下意见相左时,可以由政事堂作为中央最高决策机关统一协调决策。三省长官既各自统领本省政务,又以宰相身份联袂入朝,在政事堂轮流秉笔决事,共议国政,通过“联席会议”的形式将三个职能不同的机构整合为一个统一高效的中枢系统。隋唐时的“六部”是从魏晋时“六官”改革而来,即吏部、民(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大部委”,秦汉时“丸大部委”(九寺)被缩减掉3个,一直沿袭到清朝。李世民当皇帝时启动的“大部制”改革,机构精简最彻底。时由开国宰相房玄龄主持,整个中央机构官员编制位为640员,只有隋朝的四分之一多一点。可见,“三省六部”制明显优于“三公丸卿”制,大唐盛世与政体的先进不无关系。‎ ‎——据杨峰飞《三省六部制当今大部制改革借鉴价值与现实启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大部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大部制”改革的作用。‎ ‎【答案】(1)特点: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离;呈现出权力监督制衡机制;分层决策与集体决策相结合;各部门职责分工清晰;改革彻底力度大、堪称典范。‎ ‎(2)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为唐朝的盛世出现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机构改革积累了经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唐代“大部制”改革特点和作用,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唐代“大部制”改革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唐代正式确立了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执行的中央‘三权分立’体制”“三省长官既各自统领本省政务,又以宰相身份联袂入朝,在政事堂轮流秉笔决事,共议国政,通过‘联席会议’的形式将三个职能不同的机构整合为一个统一高效的中枢系统。”“李世民当皇帝时启动的‘大部制’改革,机构精简最彻底”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唐代“大部制”改革的作用,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将三个职能不同的机构整合为一个统一高效的中枢系统”“大唐盛世与政体的先进不无关系”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16.【历史20世纪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在彼得格勒起义胜利的第二天,苏维埃政权通过了《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建议立即开始和平谈判,协约国拒绝了这一建议。1918年,苏俄同德奥集团签署《布列斯特合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协约国打着防止德国入侵和保护侨民利益的旗号,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1919年1月,巴黎和会向“俄国一切政治团体”发出呼吁:建议“俄国一切政治团体”各派3名代表,在战胜国的参与下举行谈判,签订停战协定和停止军事行动。2月,苏维埃政府在复文中指出:只要各资本主义国家停止资助俄国的反动势力,各自召回进入俄国领土的军队,俄国内战即可停止。但是巴黎和会仍决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并剥夺了其参加巴黎和会的权利。直到1934年,在国际联盟各成员国的邀请下,苏联加入国联,并成为常任理事国,重新回到世界政治舞台。凡尔赛体系封锁社会主义苏联的初衷和职能彻底破产。‎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协约国将苏俄排除出世界政治舞台的手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联盟接纳苏联的原因。‎ ‎【答案】略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 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并剥夺了其参加巴黎和会的权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政治不承认、外交孤立、经济封锁、武装干涉等方面概括协约国将苏俄排除出世界政治舞台的手段。‎ ‎(2)本题根据材料“1934年,在国际联盟各成员国的邀请下,苏联加入国联”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苏联经济实力增强、西方经济危机、法西斯势力猖獗等方面分析国际联盟接纳苏联的原因。‎ ‎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晏阳初(1890—1990年),近代中国著名平民教育家。20世纪20年代,他主持河北定县翟城村平民教育实验区的全面工作。开始工作时,实验区全面经费只有3600元,经晏阳初赴美募捐,资金困境得以改善,而人才的解决主要依靠晏阳初的人格魅力和引领作用。晏阳初要求博士们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尽量“农民化”。在晏阳初指导下,洋博士们用在灯笼上写字的办法培养农民识字兴趣;在农药的配水比例上,技术人员掌握好“药”与“水”比例后,再用简单直观的方法告知农民,以药瓶瓶盖为单位进行配药,使老百姓很快就掌握了喷洒农药的技术。晏阳初倡导,平民教育运动不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皆有参加机会。平教会主编的《农民报》每期所登内容,农民投稿竟占一半。由洋博士主导的定县实验,由河北而湖南、四川,由中国而菲律宾、泰国、印度、委内瑞拉、哥斯达黎加。‎ ‎——摘编自薛伟强《一场泥腿子与洋博士的完美邂逅》‎ ‎(1)根据材料,指出定县平民教育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晏阳初平民教育的影响。‎ ‎【答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原因:人才和资金的相对改善;教育方法符合农民文化层次,贴近农民生活;对民众动员程度较高 ‎(2)影响: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文化水平;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和进步;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平民教育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对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定启迪意义。‎ ‎【解析】‎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据材料中“资金困境得以改善,而人才的解决主要依靠晏阳初的人格魅力和引领作用”“晏阳初要求博士们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尽量‘农民化’”“平民教育运动不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皆有参加机会”“办法培养农民识字兴趣”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可以从农民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对今天的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启迪意义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