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 恩格斯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下列人们的劳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海水晒盐 C.伐薪烧炭 D.湿法冶金 2. 每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而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及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会污染水体 B.为减少或消除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向煤炭中加入石灰石作固硫剂 C.为保持住宅小区整洁,将其中散落的塑料袋、树叶等杂物集中焚烧 D.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应该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3. 每年5月第三周是中国的全民营养周。“全民营养周”旨在传播核心营养知识,提高健康素养,建立营养新生活,让营养意识和健康行为代代相传,实现“营养梦、健康梦、中国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亚硝酸钠常用作食品发色剂和防腐剂,可在食品中大量使用 B.我们应当妥善保存食物,不吃霉变或超过保质期的食物 C.健康饮食金字塔可以指导民众合理膳食营养,保持身体健康 D.人体中钙、铁、碘元素缺乏或过量均会引发疾病,应合理摄取 4. 现有一包可溶性固体粉末,若要检验该物质的酸碱性,下列有关操作错误的是( ) A.取少量固体样品 B.加适量水溶解 C.搅拌加速溶解 D.取样测酸碱性 5. 铝-石墨烯电池是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近期研制出的一种新型电池,它具有耐高温、抗严寒、柔性好等令人惊讶的特性,能在1.1秒内完成充电。根据如图信息,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C.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 D.铝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得电子变成阳离子 6. 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居室里煤炉取暖,保持通风预防CO中毒 B.厨房里油锅着火,锅盖盖灭或放入青菜等食材 C.加油站严禁吸烟,避免一切明火及静电火花 D.实验室稀释浓硫酸,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 7. 下列有关物质变化规律、研究方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通过测定两种不同浓度的盐酸的pH,可以比较它们的酸性强弱 D.向纯碱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纯碱属于碱 8. 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服务于生活。下列相关解释和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活中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B.将0.9g NaCl溶于100g水中,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 C.侯德榜创立侯氏制碱法,优化了纯碱制取工艺,同时得到铵态氮肥氯化铵 D.口罩中的熔喷布,是由聚丙烯【(CH2CHCH3)n】超细纤维制成,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9. 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思考、推理,构建起对微观粒子的认知,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春天里柳絮漫天飞扬,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是化学变化,因为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盐酸和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因为它们溶于水时都能解离出氢离子 D.固态碘和气态碘都能使淀粉变蓝色,因为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10. 酸雨能酸化土壤、污染水体、腐蚀建筑及文物古迹、加速金属制品的锈蚀,已成为全球性灾害。酸雨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种:①3NO2+H2O=2HNO3+X;②2SO2+O2+2H2O=2H2SO4.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中X的化学式为NO B.反应②既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 C.反应①、②中共涉及6种氧化物 D.SO2和氮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元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宏观辨识与微观辨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实现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C.如图反应中的x=4 D.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质量比为13:16 取某单一成分的溶液X三等份,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硝酸铵溶液、碳酸钠溶液和硫酸镁溶液中,充分振荡,产生的现象如表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加入物质 硝酸铵溶液 碳酸钠溶液 硫酸镁溶液 实验现象 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生成白色沉淀 生成白色沉淀 A.该溶液X一定呈碱性 B.该溶液X中可能含有Ca2+ C.与硝酸铵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D.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的沉淀加入稀硝酸无任何变化 如表中除杂试剂和方法使用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和方法 A N2 O2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足量铜粉 B NaCl固体 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Na2SO4溶液 Na2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 D 氯化钙溶液 稀盐酸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加入过量碳酸钙粉末,搅拌,过滤 A.A B.B C.C D.D 某化学小组按如图所示进行盐和金属的实验探究,已知起始溶液为Al(NO3)3和Cu(NO3)2组成的某混合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最终得到滤渣D和滤液A、C.根据本题图文信息,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A的颜色可能为无色 B.滤渣B中一定含有Cu,可能含有Fe、Zn、Al C.滤液C中一定含有Fe2+、Cu2+、Ag+ D.滤渣D的质量一定大于滤渣B的质量 某K2CO3样品中,可能含有NaCl、Na2CO3,现取6.9g样品加入50g稀盐酸中,经测定,恰好完全反应,最终得到室温下不饱和溶液54.7g,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生成了4.4g二氧化碳气体 B.所加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3.65% 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总质量为7.45g D.若样品中含有Na2CO3,则样品中也一定含NaCl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 请按要求从氢气、氧气、一氧化碳、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熟石灰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单质________; ②具有挥发性的酸________; ③具有还原性的气体氧化物________; ④能做干燥剂的碱________。 荔枝素有“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的说法,目前最常用的荔枝保鲜剂,其主要成分是混有柠檬酸(C6H8O7)的冰盐水。柠檬酸能减少荔枝外壳表面的真菌,并让果皮处于微酸环境中,延缓其变色;冰盐水主要是利用低温抑制荔枝的呼吸强度,从而起到保鲜作用。 柠檬酸(C6H8O7)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又名枸橼酸,常温下是无色晶体,常含一分子结晶水,无臭,有很强的酸味,还有涩味,易溶于水,有微弱腐蚀性,潮解性。因为柠檬酸有温和爽快的酸味,且有较强的杀菌作用,普遍用于各种饮料、糖果、点心、罐头、乳制品等食品的制造。另外,柠檬酸属于果酸的一种,可以加快角质更新,也常用于各类美白、抗老化的化妆品中。采用柠檬酸或柠檬酸盐类作助洗剂,可改善洗涤产品的性能,增强洗涤效果。 根据上述信息,试回答: ①柠檬酸由( )种元素组成,它属于( )(选填“氧化物”、“无机物”、“有机物”之一)。 ②每个柠檬酸分子共含有( )个原子,其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填元素符号)。 ③上述关于柠檬酸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④下列关于柠檬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荔枝保鲜剂的水溶液显酸性,因其含有较多氢离子 B.夏天可以用柠檬酸和小苏打、白糖自制碳酸饮料 C.柠檬酸是一种安全清洗剂,可快速去除水垢和异味 D.柠檬酸可用于去除铁锈,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 习总书记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敬畏自然,与自然万物友善共处、共生,我们的生活才必然和谐、安宁。 (1)环境:201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12月2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开幕。经初步核算,2018年中国碳排放强度同比下降约4%,比2005年累计下降45.8%,这与中国大力倡导和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密切相关。 ①下列属于清洁能源的有( )(填序号)。 A.煤 B.石油 C.风能 D.潮汐能 ②现在我们大力推广太阳能电池,请举例说明太阳能电池的优点(至少一条) 绿色环保(或可循环使用,太阳能取之不尽,应用范围广,节约化石燃料,电池材料易得等)(合理即可) 。 (2)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海洋:从海水中提取粗盐后得到的卤水仍然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含有较多量的氯化镁、硫酸镁等多种物质,卤水中主要成分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 ①试列举有利于海水“晒盐”的自然条件:( )。 ②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中,与蒸馏法淡化海水原理相同的是( )(填序号)。 A.过滤法净化黄泥水 B.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C.吸附法除冰箱异味 ③t2∘C时,MgCl2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 7:10 (填最简整数比)。 ④将t2∘CMgSO4饱和溶液(无晶体)降温至t1∘C时,得到MgSO4的 不饱和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3)循环:“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三大循环。 ①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变化过程与另外两种循环有本质的区别,从微观角度看它们的区别是( ) ( )。 ②下列用化学学科观点分析“碳、氧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变化观:碳、氧循环能体现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不变 C.微粒观:绿色植物能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D.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途径之一,请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02CO2+2H2O 。 如图1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净化、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 根据题目要求,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欲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他们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了装置的气密性。(提示:盐酸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杂质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去除) ①他们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应为(填写仪器序号字母)________。 ②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③装置B也可用于实验室法制取氧气,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乙组同学在实验结束回收药品时,不小心将两瓶标签不慎脱落的黑色粉末混合,已知在探究实验过程中用到的黑色粉末有两种:铁粉和氧化铜粉末。现在欲通过实验来确定该瓶混合后的黑色粉末的组成。小路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用电子秤称取8.0g黑色粉末样品放入装置H中硬质玻璃管内,先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再用酒精灯加热;充分反应后,先停止加热,再继续通入一氧化碳到装置冷却至室温时为止。(已知:在加热条件下,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铜和二氧化碳) ①装置H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 ②为了检验气体生成物,同时收集尾气一氧化碳,装置I中盛放的试剂应为( )(填序号)。 A.水 B.紫色石蕊试液 C.澄清石灰水 D.氢氧化钠溶液 ③反应结束后,小路同学测得硬质玻璃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请你帮她进行数据分析,并完成表中的相关填空: 实验组号 数据收集 实验结论 Ⅰ 若m=8.0g 该样品全部是Fe粉 Ⅱ 若m=7.2g CuO与Fe粉的质量比为 1 : 1 Ⅲ 若m= 6.4 g 该样品全部是CuO粉末 已知某白色固体混合物A中可能含有MgCl2、BaCl2、Na2SO4、NaOH、CaCO3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小路同学想分析其成分,她进行了实验探究,实验过程及出现的现象如图所示:(设实验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上述实验信息和分析推理,试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C的化学式为________,气体G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图中现象二为________。 (3)溶液D中肯定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写离子符号)________。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4)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5)步骤③中可能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6)由上述信息可推知,固体混合物A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 ________。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根据金属性质的差异,工业上常采用电解法、火法、湿法等不同的金属冶炼方法。 (1)钠--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目前,工业上多采用电解氯化钠的方法生产金属钠。在电解熔融氯化钠获得金属钠的同时,还可获得一种能做消毒剂的气体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铜--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火法炼铜的工艺,他们将孔雀石[主要含Cu2(OH)2CO3]和木炭一起加热,就可得到红色的金属铜。(反应原理为Cu2(OH)2CO3△2CuO+H2O+CO2↑,CuO+CCu+CO↑,2CuO+C 2Cu+CO2↑)另外,西汉时代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说法,到了宋代和元代,“胆铜法”(铁与硫酸铜反应)成为湿法炼铜的重要方法之一。 ①下列关于“胆铜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填序号)。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说明了金属铁的活动性比铜弱 C.硫酸铜溶液不能用铁桶存放 D.反应后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②与“火法”炼铜相比,“湿法”炼铜的优点有(至少答一条) 操作简便,产物无污染(安全环保),节约能源,原料转化率高等 。 (3)镁−−21世纪大有前途的绿色金属材料镁合金坚硬、轻盈又耐热,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飞机等领域的生产制造,被誉为“国防元素”,世界各国争相发展海水提镁产业。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小路同学在实验室中欲测定某海水样品中MgCl2的含量。她取了1.0L该海水样品,逐步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边加边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实验中生成沉淀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试计算: ①当滴入NaOH溶液40g时(即A点),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为(写化学式)________。 ②该海水样品中MgCl2的质量?(精确至0.01g)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 【答案】 B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B、海水晒盐的过程中只是把食盐从海水中提取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1)C、伐薪烧炭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2)D、湿法冶金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 【答案】 C 【考点】 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解析】 A、根据污水随意排放,会污染水体判断; B、根据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判断; C、杂物集中焚烧会形成大量的空气污染物; D、根据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分析。 【解答】 A、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及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会污染水体,说法正确; 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向煤炭中加入石灰石或生石灰作固硫剂,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说法正确; C、将其中散落的塑料袋、树叶等杂物集中焚烧会形成大量的空气污染物,说法错误; D、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应该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说法正确; 3. 【答案】 A 【考点】 均衡营养与健康 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解析】 A、根据亚硝酸钠有毒分析; B、根据霉变的食物中含有黄曲霉素进行分析; C、根据合理膳食分析; D、根据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分析。 【解答】 A、亚硝酸钠有毒不可食用,故错误; B、霉变或超过保质期的食物中含有黄曲霉素,具有致癌性,故正确; C、健康饮食金字塔指导人们科学膳食、合理营养,故正确; D、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是有一定限量的,过多过少都对人体不利,故正确; 4. 【答案】 D 【考点】 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固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的取用 【解析】 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可用量筒向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配制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5. 【答案】 D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 A、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B、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 C、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 D、带正电荷的离子是阳离子。 【解答】 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B、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该选项说法正确; C、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该选项说法正确;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D、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变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6. 【答案】 D 【考点】 一氧化碳的毒性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防范爆炸的措施 【解析】 A、根据用煤炉取暖容易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遇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用煤炉取暖容易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保持通风预防CO中毒,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厨房里油锅着火,锅盖盖灭或放入青菜等食材,利用的分别是隔绝氧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C、加油站严禁吸烟,避免一切明火及静电火花,以防止汽油蒸汽遇明火及静电火花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切不可把水注入浓硫酸中,这是因为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如果添加顺序颠倒,那么水会浮在浓硫酸上,又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水沸腾,容易造成酸液飞溅,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7. 【答案】 D 【考点】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溶液酸碱度或酸碱性的测定 盐的化学性质 pH的测定 【解析】 A、根据水的天然循环,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学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溶液的pH与酸碱性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物质分类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除了生成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通过测定两种不同浓度的盐酸的pH,可以比较它们的酸性强弱,pH越小,酸性越强,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向纯碱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纯碱溶液显碱性,但纯碱属于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8. 【答案】 B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纯碱的制取(侯氏制碱法)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硬水与软水 【解析】 A、根据硬水和软水的鉴别和硬水软化的知识解答; B、根据生理盐水的配制解答; C、根据纯碱的制取的知识解答; D、根据材料的类别解答。 【解答】 A、生活中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说法正确; B、将0.9g NaCl溶于100g水中,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0.9%,说法错误; C、侯德榜创立侯氏制碱法,优化了纯碱制取工艺,同时得到副产品氯化铵,是铵态氮肥,说法正确; D、聚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说法正确; 9. 【答案】 A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解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A、春天里柳絮漫天飞扬,柳絮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B、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是化学变化,是因为过氧化氢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水分子、氧分子,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C、盐酸和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因为它们溶于水时都能解离出氢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D、固态碘和气态碘都能使淀粉变蓝色,是因为它们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10. 【答案】 C 【考点】 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 反应类型的判定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氧化物的概念 【解析】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B、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 C、在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是氧化物。 D、根据形成酸雨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2、7,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2、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②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①、②中共涉及NO2、H2O、NO、SO2四种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SO2和氮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元凶”,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答案】 A,C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 根据反应过程图中的分子结构,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确定该反应中各分子个数比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而分析解答。 【解答】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024CO2+2H2O。 A.反应物中的C2H2是一种有机物,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均属于无机物,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物中的氧气是一种单质,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而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其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所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4,选项说法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质量比为(26×2):(32×5)=13:40,选项说法错误。 【答案】 A,B,C 【考点】 盐的化学性质 【解析】 根据题意,某单一成分的溶液X三等份,加入到足量的硝酸铵溶液,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加入到碳酸钠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加入到硫酸镁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据此结合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硝酸铵溶液与碱性溶液混合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则该溶液X一定呈碱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该溶液X中可能含有Ca2+,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硝酸铵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氨气,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通入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的沉淀应为氢氧化镁沉淀,加入稀硝酸,会观察到白色沉淀逐渐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BC。 【答案】 A,B,D 【考点】 物质净化与除杂的综合应用 【解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2CO3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BD。 【答案】 A,D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 A、滤液A的颜色可能为无色,例如锌和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时,滤液A中含有硝酸铝和硝酸锌,该选项说法正确; B、滤渣B中一定不含有Al,是因为铝比铁、锌活泼,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滤液C中不一定含有银离子,例如硝酸银不足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铜、锌、铁和硝酸银反应后固体质量都增大,因此滤渣D的质量一定大于滤渣B的质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 C,D 【考点】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得盐酸的质量分数和所需碳酸钾的质量,然后利用平均值法推测其他的成分。 【解答】 A、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9g+50g−54.7g=2.2g,故A错误; B、设生成2.2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钾的质量为x,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生成水的质量为z K2CO3+2HCl=2KCl+CO2↑+H2O 138 73 44 18 x y 2.2g z 138x=73y=442.2g=18z 得:x=6.9g y=3.65g z=0.9g 根据计算知道即使全部是碳酸钾也只能生成2.2g二氧化碳,但是题干中给的信息是:K2CO3固体样品不纯,所以根据近似平均值法,则其中混有的杂质:一种产生二氧化碳的能力比碳酸钾强,另一种产生二氧化碳的能力比碳酸钾弱;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碳酸根中的碳元素和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的质量相等,可以通过比较碳酸根的含量,来确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质量的多少。在质量相同的条件下碳酸根含量多的物质,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也要大,氯化钠不含有碳酸根,不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在碳酸钾中,含碳酸根为60138×100%=43.5%,在碳酸钠中,含碳酸根为60106×100%=56.6%,所以碳酸钠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要多,所以若样品中含有Na2CO3,则样品中也一定含NaCl。 B、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65g50g×100%=7.3%,故B错误;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总质量为:6.9g+3.65g−2.2g−0.9g=7.45g,故C正确; D、由以上计算分析可知,若样品中含有Na2CO3,则样品中也一定含NaCl,故D正确。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 【答案】 H2,HCl,CO,NaOH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 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 ①氢气是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单质,其化学式为H2。 ②盐酸是具有挥发性的酸,其化学式为HCl。 ③一氧化碳是具有还原性的气体氧化物,其化学式为CO。 ④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是能做干燥剂的碱,其化学式为NaOH。 【答案】 ①3有机物(6)②21O(7)③常温下是无色晶体,无臭,有很强的酸味,有涩味,易溶于水(8)④D 【考点】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氧化物的概念 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酸的化学性质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 ①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柠檬酸中含有碳元素进行分析; ②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以及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 ③根据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进行分析; ④A、根据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离子进行分析; B、根据柠檬酸和碳酸盐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C、根据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会与酸发生反应进行分析; D、根据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 ②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每个柠檬酸分子共含有21个原子;柠檬酸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是:72:8:112,所以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O(1)③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所以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常温下是无色晶体,无臭,有很强的酸味,还有涩味,易溶于水(2)④A、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离子,所以荔枝保鲜剂的水溶液显酸性,因其含有较多氢离子,故A正确(3)B、柠檬酸和碳酸盐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夏天可以用柠檬酸和小苏打、白糖自制碳酸饮料,故B正确(4)C、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会与酸发生反应,所以柠檬酸是一种安全清洗剂,可快速去除水垢和异味,故C正确(5)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故答案为:①3;有机物(6)②21;O(7)③常温下是无色晶体,无臭,有很强的酸味,有涩味,易溶于水(8)④D。 【答案】 绿色环保(或可循环使用,太阳能取之不尽,应用范围广,节约化石燃料,电池材料易得等)(合理即可) B③t2℃时,MgCl2的溶解度为70g,则t2℃时,MgCl2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70g:100g=7:10故填:7:10④由硫酸镁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将t2℃MgSO4饱和溶液(无晶体)降温至t1℃时硫酸镁的溶解度变大,得到MgSO4的不饱和溶液故填:不饱和 水循环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数目保持不变,分子间隔、排列方式等变化碳、氧循环过程主要涉及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数目不变②A变化观:碳、氧循环能体现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选项说法正确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会改变,选项说法错误C微粒观:绿色植物不能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选项说法错误D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选项说法正确 【考点】 海水晒盐的原理和过程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解析】 (1)根据能源的分类以及清洁能源的优点来分析; (2)根据氯化钠和氯化镁的溶解度曲线信息、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来分析; (3)根据变化的实质、元素的守恒、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 ①煤和石油是化石燃料,燃烧时会产生烟尘和污染物,不属于清洁能源;风能和潮汐能属于清洁能源;故填:CD;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②太阳能电池的优点是绿色环保,可循环使用,太阳能取之不尽,应用范围广,节约化石燃料,电池材料易得等。故填:绿色环保(或可循环使用,太阳能取之不尽,应用范围广,节约化石燃料,电池材料易得等)(合理即可); ①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所以有利于海水晒盐的自然条件是阳光充足、风力大、湿度低盐田平坦等;故填:阳光充足(合理即可); ②蒸馏法淡化海水是利用不同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析,与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原理相同,故填:B; ③t2∘C时,MgCl2的溶解度为70g,则t2∘C时,MgCl2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70g:100g=7:10;故填:7:10; ④由硫酸镁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将t2∘CMgSO4饱和溶液(无晶体)降温至t1∘C时硫酸镁的溶解度变大,得到MgSO4的不饱和溶液;故填:不饱和; ①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变化过程与另外两种循环有本质的区别,从微观角度看它们的区别是水循环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数目保持不变,分子间隔、排列方式等变化; 碳、氧循环过程主要涉及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数目不变。故填:水循环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数目保持不变,分子间隔、排列方式等变化; 碳、氧循环过程主要涉及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②A.变化观:碳、氧循环能体现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选项说法正确;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会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C.微粒观:绿色植物不能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选项说法错误; D.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AD; ③在点燃的条件下,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02CO2+2H2O;故填:CH4+202CO2+2H2O。 【答案】 B−D−C−E,CaCO3+2HCl=CaCl2+H2O+CO2↑,2H2O2MnO22H2O+O2↑ CO +CuO△Cu+CO2②为了检验气体生成物,同时收集尾气一氧化碳,装置I中盛放的试剂应为澄清石灰水,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考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 (1)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能够吸收氯化氢,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2)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 ①他们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应为B−D(吸收氯化氢)−C(吸收水蒸气)−E。 故填:B−D−C−E。 ②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 故填:2H2O2MnO22H2O+O2↑。 ①装置H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O +CuO△Cu+CO2。 故填:CO +CuO△Cu+CO2。 ②为了检验气体生成物,同时收集尾气一氧化碳,装置I中盛放的试剂应为澄清石灰水,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填:C。 ③若m=7.2g,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了0.8g,则0.8g是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氧化铜质量:0.8g÷1680=4g,则CuO与Fe粉的质量比为:4g:(8g−4g)=1:1, 该样品全部是CuO粉末,则其中氧元素质量:8g×1680=1.6g,m=8g−1.6g=6.4g。 故填:1;1;6.4。 【答案】 BaSO4,NH3 固体部分溶解(或有未溶解的固体) Cl− BaCl2+Na2SO4=BaSO4↓+2NaCl NH4Cl+NaOH△NaCl+H2O+NH3↑(或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MgCl2,由图可知,步骤③中产生了NH3,说明溶液E和固体A中都存在NaOH,若固体A中含有MgCl2,它们会在步骤②中反应生成Mg(OH)2沉淀则溶液E中将无OH−,导致步骤③中不会产生NH3,这与图中信息不符,所以固体A中一定没有,MgCl2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的综合应用 盐的化学性质 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 (1)依据已知某白色固体混合物A中可能含有MgCl2、BaCl2、Na2SO4、NaOH、CaCO3,分析流程可知①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得沉淀C,推出沉淀C 的化学式,溶液D、E与③加入的NH4Cl溶液反应生成气体G,推出G; (2)依据流程可知①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得沉淀C,推出②中加入稀硝酸的现象二; (3)依据已知某白色固体混合物A中可能含有MgCl2、BaCl2、Na2SO4、NaOH、CaCO3,分析流程可知①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得溶液D,分析出溶液D中肯定大量存在的阴离子; (4)依据推出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依据流程D、E与③加入的NH4Cl溶液反应生成气体G,分析出溶液D、E中的溶质,写出反应方程式; (6)依据整体流程分析出一定不存在的物质和理由。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解答】 已知某白色固体混合物A中可能含有MgCl2、BaCl2、Na2SO4、NaOH、CaCO3,分析流程可知①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得沉淀C,说明沉淀C不溶于酸,因此为硫酸钡,化学式为BaSO4,溶液D、E与③加入的NH4Cl溶液反应生成气体G,说明溶液E中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推出G为NH3,故填:BaSO4;NH3; 因为分析流程可知①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得硫酸钡,则②中加入稀硝酸的现象二为固体部分溶解(或有未溶解的固体),故填:固体部分溶解(或有未溶解的固体); 已知某白色固体混合物A中可能含有MgCl2、BaCl2、Na2SO4、NaOH、CaCO3,分析流程可知①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得气体B,B为二氧化碳,沉淀C为硫酸钡,说明原固体中一定有BaCl2、Na2SO4、CaCO3,溶液D 中一定含有NaCl,因此溶液D中肯定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Cl−,故填:Cl−; 因为原固体中一定有BaCl2、Na2SO4、CaCO3,所以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Cl2 +Na2SO4 =BaSO4↓ +2NaCl,故填:BaCl2 +Na2SO4 =BaSO4↓ +2NaCl; 因为溶液D、E与③加入的NH4Cl溶液反应生成气体氨气,说明原物质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分析流程可知E溶液中溶质一定有NaOH,D溶液中的溶质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钙,所以反应方程式NH4Cl+NaOH△NaCl+H2O+NH3↑ (或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故填:NH4Cl+NaOH△NaCl+H2O+NH3↑(或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分析整体流程可知原固体中一定有BaCl2、Na2SO4、CaCO3,一定不存在的物质MgCl2,理由是由图可知,步骤③中产生了NH3,说明溶液E和固体A中都存在NaOH,若固体A中含有MgCl2,它们会在步骤②中反应生成 Mg(OH)2沉淀则溶液E中将无OH−,导致步骤③中不会产生NH3,这与图中信息不符,所以固体A中一定没有MgCl2,故填:MgCl2;图可知,步骤③中产生了NH3,说明溶液E和固体A中都存在NaOH,若固体A中含有MgCl2,它们会在步骤②中反应生成Mg(OH)2沉淀则溶液E中将无OH−,导致步骤③中不会产生NH3,这与图中信息不符,所以固体A中一定没有MgCl2。 【答案】 2NaCl2Na+Cl2↑ 操作简便,产物无污染(安全环保),节约能源,原料转化率高等 NaCl、MgCl2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 (1)依据在电解熔融氯化钠获得金属钠的同时,还可获得一种能做消毒剂的气体单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写出反应方程式; (2)①依据“胆铜法”的反应原理结合选项分析回答问题; ②依据题中信息对比分析火法”炼铜与“湿法”炼铜,得出“湿法”炼铜的优点; (3)①依据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分析图象A点反应进行的程度,推出A点溶质; ②依据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分析图象和题中数据计算出该海水样品中MgCl2的质量 【解答】 因为在电解熔融氯化钠获得金属钠的同时,还可获得一种能做消毒剂的气体单质,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有毒气体为氯气,反应方程式为:2NaCl 2Na+Cl2↑,故填:2NaCl 2Na+Cl2↑; ①“胆铜法”的反应原理Fe+CuSO4=FeSO4+Cu,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正确,不符合题意; B.依据反应原理可知金属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错误,符合题意; C.依据反应原理可知铁能与硫酸铜反应,所以硫酸铜溶液不能用铁桶存放,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因为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硫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所以反应后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正确,不符合题意;故填:B; ②“火法”反应原理为Cu2(OH)2CO3△2CuO+H2O+CO2↑,CuO+CCu+CO↑,2CuO+C 2Cu+CO2↑,“湿法”的反应原理Fe+CuSO4=FeSO4+Cu,对比分析可知湿法”炼铜的优点操作简便,产物无污染(安全环保),节约能源,原料转化率高等,故填:操作简便,产物无污染(安全环保),节约能源,原料转化率高等; 因为向海水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MgCl2+2NaOH=2NaCl+Mg(OH)2↓,分析图象可知当滴入NaOH溶液40g时(即A点),海水中的氯化镁没反应完,所以A点溶质为NaCl、MgCl2,故填:NaCl、MgCl2; ②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质量=80g×5%=4g 设MgCl2的质量为x, MgCl2+2NaOH=2NaCl+Mg(OH)2↓ 95 80 x 4g 9580=x4g x=4.75g 答:该海水样品中含有4.75g MgCl2 。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