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新课标A版高一数学2-3-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一))
备课资料 一、备用习题 1.求集合 M={m|m=7n,n∈N*,且 m<100}的元素个数,并求这些元素的和. 分析:求解的关键在于要理解这个集合的元素特征,抓好集合中的数全是由 7 的倍数组成, 再由本节课学过的知识运用加以解决. 解:由 7n<100 得 n< 7 100 = 7 214 .所以,正整数 n 共有 14 个,即 M 中共有 14 个元素,即 7, 14,21,…,98 是一个以 a1=7 为首项,公差为 7 且 a 14=98 的等差数列.所以 Sn= 2 )987(14 =735.答:这些元素的和为 735. 2.已知两个等差数列:2,5,8,…,197 和 2,7,12,…,197.求这两个数列中相同项之和. 分析:两个等差数列的相同项仍组成等差数列,找出其首项、公差、项数,即可求出它们的 和. 解:其相同项是 2,17,32,…,197,组成以 2 为首项,公差为 15,末项为 197 的等差数 列.设此数列共有 n 项,则 197=2+(n-1)×15,得 n=14, 那么相同项的和 13932 14)1972( nS . 点评:如果两个等差数列的公差分别为 d1 和 d2,且 d1 和 d2 的最大公约数为 a,则两个等差 数列中公共项所组成的等差数列的公差 d=(d1×d2)÷a,即 d 为 d1 和 d2 的最小公倍数. 3.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置房子一套,价格为 115 万元.购置当天先付 15 万元,以后每月的这 一天都支付 5 万元,并加付欠款利息,月利息率 1%.若交付 15 万元后的第 1 个月开始算分 期付款的第 1 个月,问分期付款的第 10 个月应付多少钱?全部房款付清后,购买这套房子 实际花了多少钱? 分析:购买时付了 15 万元,欠款 100 万元.每月付 5 万元及欠款利息,需分 20 次付完,且 每月总付款数顺次组成等差数列. 解:由题意,购置当天付了 15 万元,欠款 100 万元.每月付 5 万元,共分 20 次付完.设每月 付款数顺次组成数列{an},则 a1=5+100×1%=6,a2=5+(100-5)×1%=6-0.05,a3=5+ (100-5×2)×1%=6-0.05×2,依次类推,得 an=6-0.05(n-1)(1≤n≤20). 由于 an-a n-1=-0.05,所以{an}组成等差数列,a10=6-0.05×9=5.55(万元).从而,全部房款付 清后总付款数为 S20+15= 2 20)( 201 aa +15=125.5(万元). 答:第 10 个月应付 5.55 万元,购买这套房子实际花了 125.5 万元. 点评:解应用题时,首先应仔细“读题”.抓住关键的数量关系,逐个数据进行分析,建立相 应的数学模型.再求解数学模型,得出数学结论,最后回答实际问题. 4.把正整数以下列方法分组:(1),(2,3),(4,5,6),…,其中每组都比它的前一组多一个 数,设 Sn 表示第 n 组中所有各数的和,那么 S21 等于( ) A.1 113 B.4 641 C.5 082 D.53 361 分析:第 21 组共有 21 个数,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 1,首项比第 20 组的最后一个数 大 1,所以先求前 20 组一共有多少个数. 解:因为第 n 组有 n 个数,所以前 20 组一共有 1+2+3+…+20=210 个数,于是第 21 组的第 一个数为 211,这组一共有 21 个数,S21=21×211+ 2 2021 ×1=4 641,故选 B. 点评:认真分析条件,转化为数列的基本问题. 二、阅读材料 古代有关数列求和问题的故事 我国数列求和的概念起源很早,古书《周髀算经》里谈到“没日影”时,已出现了简单的 等差数列;《九章算术》中的一些问题反映出当时已形成了数列求和的简单概念. 到南北朝时,张丘建始创等差数列求和解法.他在《张丘建算经》里给出了几个等差数 列问题.例如:“今有女子不善织布,逐日所织的布以同数递减,初日织五尺,末一日织一尺, 计织三十日,问共织几何?”原书的解法是:“并初、末日织布数,半之,余以乘织讫日数, 即得.”这个解法相当于给出了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naaS n n 2 )( 1 . 再如:“今有女子善织布,逐日所织的布以同数递增,初日织五尺,计织三十日,共织九匹 三丈,问日增几何?”书中给出了计算公式 d=( 122 an Sn )÷(n-1). 这个公式等价于现今中学课本里的公式: 2 ])1(2[ 1 dnanSn . 大家熟悉的还有象棋格子放麦粒的故事. 其实,更古老的数列问题是写在著名的林德氏埃及草纸本里的分面包问题.它可能写于公元 前 3 000 年. 问题:一百份面包五个人分,要求:第二个人比第一个人多多少,第三个人比第二个人也多 多少,同样,第四个人比第三个人,第五个人比第四个人也多多少.此外,前两人所得的总 数是其余三个人所得总数的七分之一.问每人各得多少? 解:我们用方程组的方法来求解.设第一个人分得面包 x 份,第二个人比第一个人多分得 y 份,则第二个人分得 x+y 份,第三个人分得 x+2y 份,第四个人分得 x+3y 份,第五个人 分得 x+4y 份.于是有方程组 ).4()3()2()]([7 ,100)4()3()2()( yxyxyxyxx yxyxyxyxx 化简,得 .211 ,202 yx yx 解得 .6 19 ,3 21 y x . 所以由第一个人到第五个人每人所得面包的份数为 3 21 , 6 510 ,20, 6 129 , 3 138 . 上面的一列数 x,x+y,x+2y,x+3y,x+4y,由于项数较少,我们可以直接相加求出它们 的和.如果项数很多,怎样求它们的和呢?具体地说,设 Sn=x+(x+y)+(x+2y)+(x+3y)+…+(x+ny),① 能不能较快地求出表示它的和的一个代数式呢?这是容易做到的,我们采用高斯的方法,把 ①式倒过来写,得 Sn=(x+ny)+[x+(n-1)y]+…+(x+3y)+(x+2y)+(x+y)+x,② 把①与②式按对应项相加,得 2Sn=(2x+ny)+(2x+ny)+…+(2x+ny). =(2x+ny)(n+1)=2(n+1)x+n(n+1)y. ∴Sn=(n+1)x+ 2 )1( nn y. 这种求和方式对于每两项之差为定数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求和是极快捷有效的. 实际上,前面所讲的高斯小时候的故事也是一个数列求和的问题.类似的题目在我国古代数 学著作中屡见不鲜,而且解法也令人叫绝,如《翠薇山房算学丛书》中有关梯形堆积物求总 数问题,有兴趣的话,可以查阅一下相关资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