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清华附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化学统考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清华附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化学统考试题

化学试卷详解详析 1.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 S(s)+O2(g)=SO2(g) ΔH=-297.23 kJ·mol -1,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S 与 O2 反应的反应热是 297.23 kJ C.1molSO2(g)的总能量小于 1molS(s)和 1molO2(g)能量总和 D.1molSO2(g)的总能量大于 1molS(s)和 1molO2(g)能量总和 【解答】解:A、焓变为负值,△H<﹣297.3kJ•mol﹣1,反应放热,故 A 错误; B、S(s)+O2(g)═SO2(g)△H=﹣297.3kJ•mol﹣1,反应热与方程式一一对应,直接说 S 与 O2 反应,物质状态、温度、压强均未知,不可以直接说某物质的反应热,且单位错误,应为 kJ/mol, 故 B 错误; C、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即 1molSO2(g)所具 有的能量小于 1molS(s)与 1molO2(g)所具有的能量之和,故C 正确。 D、参考C,故D 错误。故 选:A。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物质状态的关系、反应热与物质能量的关系,难度不大,注意化学反 应中反应热的计算,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变也存在能量的变化. 2. 下列有关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实验的说法中,...的是 A.为了使盐酸充分反应,通常使 NaOH 稍稍过量 B.用环形玻璃搅拌棒上下搅拌有助于反应充分 C.温度计测完酸之后,要用水冲洗干净再测碱的温度 D.记录不再变化的温度为终止温度 【解答】解:A、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实验中,为保证一方完全反应,往往需要另一方过量, 故A 正确; B、环形玻璃搅拌棒的作用就是通过搅拌加快反应速率,尽快结束实验,记录数据,减少热量耗散, 故 B 正确; C、用温度计测完酸(或碱)的温度后,要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测定碱(或酸)溶液的温度, 故 C 正确; D、实验记录的最高温度为终止温度,不能是不再变化的温度,因为温度会一直变化,直至体系温 度与环境相同,故D 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中和热测定实验,为高考常见题型,把握中和热测定原理、操作、仪器为解答的 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3. 以下过程在常温下都可以自发进行,可用焓判据来解释的是 A.硝酸铵自发地溶于水 B.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变干C. 2N2O5(g)=4NO2(g)+O2(g) ΔH = + 56.7 kJ/mol D.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 【分析】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当反应的△H﹣T•△S<0 时, 反应 可自发进行,如果要用焓判据解释,那至少要保证该热力学过程焓变△H<0,以此解答该 题. 【解答】解:A.硝酸铵的溶解过程是熵值增加的过程,主要是熵判据,而且该过程吸热, 故 A 错误; B.为吸热的熵增反应,根据△G=△H﹣T•△S 可知,熵判据有利自发反应,焓判据不利 自发反应,即不能用能量判据,故 B 错误; C.反应的△H>0,△S>0,反应能自发进行,取决于熵判据,故 C 错误; D.反应是放热反应,且是熵值减小的,所以应该用焓变判据,故D 正确。故 选:D。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也高考中的常见考点之一,该题有利于培养 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答题能力,注意结合△H﹣T•△S< 0 进行判断. 4.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 C2H5OH(l)+3O2(g)=2CO2(g)+3H2O (l) ΔH1 ② H2(g)+1/2O2(g)=H2O(l) ΔH2 ③ CO(g)+1/2O2(g)=CO2(g) ΔH3 则反应 2CO(g)+4H2(g)=H2O(l)+C2H5OH(l)的 ΔH 为: A. 2ΔH3+3ΔH2-ΔH1 B. ΔH1-2ΔH3-4ΔH2 C. 2ΔH3+4ΔH2+ΔH1 D. 2ΔH3+4ΔH2-ΔH1 【分析】本题考查盖斯定律,可用唯一物质定系数的方法快速判断,ΔH1,ΔH2,ΔH3 前面的系 数,据此分析. 【解答】解:找到总方程中的某一物质,该物质在方程 ①、②、③中各自唯一存在,这 三种物质分别是 C2H5OH(l),H2(g),CO(g)。C2H5OH(l)在方程①和总方程中分别位于等号 - 两侧,且系数均为 1,所以 ΔH1 前的系数为-1。H2(g)在方程②和总方程中同位于等号左侧, 且系数差 4 倍,所以 ΔH2 前的系数为 4。CO(g)在方程③和总方程中同位于等号左侧, 且系数差 2 倍,所以 ΔH3 前的系数为 2。所以总方程 ΔH=2ΔH3+4ΔH2-ΔH1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盖斯定律,注意上述方法的前提是物质的唯一性。. 5. 常温下,下列关于NaOH 溶液和氨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两溶液,后者的 pH 更大 B.pH=13 的两溶液稀释 100 倍,前者的 pH 大于后者 C.两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 NH4Cl 固体,c(OH ) 均减小 D.体积相同、pH 相同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盐酸 【分析】NaOH 是强碱,一水合氨是弱碱,弱碱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加水稀释、同离子效 应等会影响电离平衡的移动,据此分析. 【解答】解:A、NaOH 是强碱,完全电离,一水合氨是弱碱,电离不完全,所以相同物质的 量浓度的两溶液中的 c(OH﹣)NaOH 溶液大,故A 错误; B、弱碱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加水稀释时平衡正向移动,pH=13 的两溶液稀释 100 倍,NaOH 溶液的 pH 为 11,氨水由于能够继续电离补充 OH-,所以 pH 大于 11,故 B 错误; C、NaOH 溶液中加入 NH4Cl 固体,能够生成一水合氨,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氨水中加入 NH4Cl 固体,铵根离子浓度增大,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故 C 正确; D、一水合氨是弱碱,弱碱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体积相同、pH 相同的两溶液中和 盐酸时,氨水能够中和盐酸的量会多很多,故 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强弱电解质的相关知识,注意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加水稀释、同离子效应等会影响电离平衡的移动,题目难度不大. 6. 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投入反应物进行如下反应: A(s) + 2B(g) C(g) + D(g), 下列哪些量不再改变,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 ②容器内的压强 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④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⑤C 和 D 的浓度比值 ⑥B 的物质的量浓度 A.①③④ B.②③④⑥ C.①④⑥ D.①④⑤⑥ -1 -1 【分析】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两个标志:变量不变,逆向相等。反应 A(s)+2B(g)⇌C (g)+D(g)为气体体积相等的可逆反应,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各组 分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再变化,注意A 为固态,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①ρ=m/V,气体总质量 m 随着平衡移动是变量,而 V 为定值,所以ρ为变量, 变量不变,即达平衡,故①正确; ②两边气体计量数和相等,所以该恒温恒容反应器中压强为定值,不能根据压强判断平 衡状态,故②错误; ③两边气体计量数和相等,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适中不变,此为恒量,恒量不变,无用, 故③错误; ④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为变量、总物质的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变量, 当混合气体的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时,说明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④正确; ⑤从投料方式可知,一开始并未投入C 和 D, 所 以 CD 的来源只有化学反应,而两者的 生成与消耗均等比于其化学计量属于,所以C 和 D 的浓度比值始终为 1:1,故⑤错误 ⑥随着平衡的移动,B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变量,变量不变,即达到平衡,故⑥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为解答 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7. 反应4NH3 (g) +5O2(g) 4NO(g) +6H2O(g), ∆H=-a kJ•mol-1,在5L 密闭容器投入 1molNH3 和 1mol 的 O2,2 分钟后 NO 的物质的量增加了 0.4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 分钟反应放出的热量值小于 0.1akJ B. 用氧气表示 0~2 min 的反应速率:υ(O2)=0.05mol ·L ·min C. 2 分钟内 NH3 的转化率是 50% D. 2 分钟末 c(H2O)=0.6mol/L 【解答】解:在 5L 密闭容器投入 1mol NH3 和 1mol O2,2 分钟后 NO 的物质的量增加了 0.4mol,则 4NH3 (g)+5O2(g)⇌4NO(g)+6H2O(g) 起始(mol) 1 1 0 0 转化(mol) 0.4 0.5 0.4 0.6 2min(mol) 0.6 0.5 0.4 0.6 A.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 4molNO,则放出 akJ 热量,则生成 0.4molNO,则热量值等于 0.1a kJ,故 A 错误; B.用氧气表示 2 分钟的反应速率 =0.05mol•L•min﹣1,故 B 正确; C.2 分钟内 NH3 的转化率 =40%,故 C 错误; D.2 分钟末 c(H2O)=0.12mol/L,故 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计算,为高考常见题型,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化学反应速率与化 学计量数的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判断方法,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 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氨气溶于水能导电,所以 NH3 是电解质 B.在醋酸钠溶液中再加入少量水,会使其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C.用冰醋酸、蒸馏水和容量瓶可以配制 pH=1 的醋酸溶液 D.室温下 pH=12 Ba(OH)2 与 pH=2 的盐酸恰好中和,消耗二者体积比为 1:2 【解答】解:A.氨气溶于水生成的 NH3•H2O 可电离而导电,所以 NH3•H2O 才是真正的弱电 解质,故 A 错误; B.越稀释越水解,可通过稀释前后的浓度商与平衡常数大小的比较进行判断,故 B 正 确; C.醋酸为弱酸,难以配制 pH=1 的溶液,且缺少量取(滴定管或移液管)或称取(分析天平) 醋酸的仪器,故 C 错误; D.两溶液中 OH-和 H+浓度相同,恰好中和的体积之比应为 1:1, 故 D 错误; 故 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电解质定义,水解平衡移动,弱酸电离程度的感性认识以及 pH 的概念。 9. 25℃时,1 mol/L 醋酸加水稀释至 0.01 mol/L,关于稀释前后的下列变化正确的是 A. 溶液中 c(OH-)减小 B. pH 的变化值等于 2 C. 溶液中 c(H+ ) 的值增大 c(CH3COOH) D. Kw 的值减小 【解答】解:A、对醋酸加水稀释,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减小,而 Kw 不变,故 c(OH﹣) 增大,故A 错误; B、加水稀释 100 倍,醋酸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电离出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多,故 pH 的变化小于 2,故 B 错误; C、本题用凑常数的额方法进行解答:加水稀释,溶液中的 c(CH3COO﹣)减小,但醋酸的 Ka= 不变,故溶液中 的值增大,故 C 正确; D、Kw 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Kw 的值不变,故加水稀释对 Kw 的值无影响,故 D 错误。故 选:C。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醋酸的电离,注意加水稀释醋酸,能促进醋酸电离,但溶液中醋酸根离子增 大的量远远小于水体积增大的量,所以醋酸根离子浓度减小,为易错点. 10.下列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A.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比在干燥空气中更容易生锈 B.用加热蒸干AlCl3 溶液的方法不能制得无水 AlCl3 C.蒸馏水和0.1mol•L﹣1 NaOH 溶液中的c(H+,前者大于后者 D.向含有少量 Fe3+的 MgCl2 酸性溶液中加入 MgCO3,可将Fe3+转化成 Fe(OH)3 除 去 【解答】解:A.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比在干燥空气中更容易生锈,原因是在潮湿的环境中有 水的存在,能提供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必要条件之一,与平衡移动原理无关,故选 A; B.加热 AlCl3 溶液,促进 AlCl3 的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盐酸,盐酸易挥发,最终得到氢氧 化铝,灼烧后甚至可以得到 Al2O3,与平衡移动原理有关,故B 不选; C.水的电离存在平衡 H2O⇌H++OH﹣,NaOH 溶液中,OH﹣浓度增大,抑制水的电离, NaOH 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1×10﹣7 mol/L,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 C 不 选; D.加入 MgCO3 与氢离子反应,会促进Fe3+水解反应的正向进行,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 铁沉淀,使铁离子沉淀完全,与平衡移动原理有关,故D 不选。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勒夏特列原理的使用条件,难度不大,注意使用勒夏特列原理的前提 必须是可逆反应. 11.由 N2O 和 NO 反应生成N2 和 NO2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的是 A.反应生成 1 mol N2 时转移 4 mol e- B.反应物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物能量之和 C.N2O(g)+NO(g) = N2(g)+NO2(g) △H= -139 kJ/mol D.断键吸收能量之和小于成键释放能量之和 【解答】解:A、根据反应 N2O+NO=N2+NO2 可知,此反应中当生成 1mol 氮气时转移 2mol 电子即 2NA 个,故A 错误; B、根据图象可知,此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B 正确; C、根据图象可知,此反应放热 348-209=139KJ,故热化学方程式为:N2O(g)+NO(g) = N2(g)+NO2(g) △H= -139 kJ/mol,故 C 正确; D、△H=断键吸收的能量﹣成键放出的能量,由于此反应放热,即△H 小于 0,故断键吸 收的能量小于成键放出的能量,故D 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反应吸放热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反应 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 12.用 O2 将 HCl 转化为 Cl2,反应方程式为:4HCl(g) + O2(g) 2H2O(g)+ 2Cl2(g) △H<0。一定条件下测得反应过程中 n(Cl2)的实验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min 0 2 4 6 n(Cl2)/10-3 mol 0 1.8 3.7 5.4 A.0~2 min 的反应速率小于 4~6 min 的反应速率 B.2~6 min 用 Cl2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9 mol/(L·min) C.增大压强可以提高 HCl 的平衡转化率 D.平衡常数 K(200℃)<K(400℃) 【解答】解:A.相同时间内,0~2min 内氯气变化量为 1.8×10﹣3 mol,而 4~6min 内氯气 变化量为(5.4﹣3.7)×10﹣3 mol=1.7×10﹣3 mol,则0~2min 的反应速率大于 4~6min的反应 速率,故A 错误; B.容器容积未知,用单位时间内浓度变化量无法表示氯气反应速率,故 B 错误; C.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可以提高 HCl 转化率,故 C 正确; D.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则平衡常数 K(200℃) >K(400℃,故D 错误,故 选:C。 【点评】本题化学平衡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涉及甲醇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化学 平衡常数影响因素等知识,明确化学平衡及其影响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 活应用能力. 13.向盐酸中滴加 NaOH 溶液,用 pH 计测定酸碱滴定曲线,关于仪器清洗...的是 A.量取盐酸的酸式滴定管,用该盐酸润洗 B.量取NaOH 溶液的碱式滴定管用该 NaOH 溶液润洗 C.盛放盐酸的锥形瓶用该盐酸润洗 D.pH 计在使用完毕后先用蒸馏水润洗,再擦干保存 【解答】解:A、量取溶液的滴定管,均应用待装液润洗,保证浓度不变,故 A 正确; B、理由同上,故B 正确; C、锥形瓶不可用待装液润洗,这会使得锥形瓶中 HCl 物质的量变大,使得 NaOH 消耗 量增多,导致误差,故 C 错误; D、pH 是一种基于原电池原理的精密仪器,使用后应用蒸馏水洗净擦干后,妥善保存, 故 D 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注意利用公式来分析解答,无论哪一种类型的 误差,都可以归结为对标准溶液体积的影响,其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小,那么测得的物质 的量的浓度也偏小;其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大,那么测得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也偏大. 14.已知某可逆反应 pC(g)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图表示反应时间 t 时、温度 T 和 压 强 P 与反应混合气体中 C 的体积分数 (C%)的关系曲线,由曲线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1<T2 P1>P2 m+n <p ΔH>0 B.T1>T2 P1<P2 m+n > p ΔH<0 C.T1<T2 P1>P2 m+n < p ΔH<0 D.T1>T2 P1<P2 m+n > p ΔH>0 C% T2P2 ① T1P2 ② T 1P1 ③ 0 t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温度为 T1 时,根据到达平衡的时间可知 P2>P1,且压强越大, C 的含量高,说明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即 m+n>p; 压强为 P2 时,根据到达平衡的时间可知T1>T2,且温度越高,C 的含量低,说明温度升 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问题,难度不大,注意根据图象判断温度、压强的大小, 根据温 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 15.pH=1 的两种酸溶液A、B 各 1mL,分别加水稀释到 1 000mL,其 pH 与溶液体积(V) 的 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 a=4,则 A 是强酸,B 是弱酸 B.稀释后,A 酸溶液的酸性比B 酸溶液弱 C.稀释前两种酸溶液的浓度:c(A ) > c(B) D .若 1<a<4,则 A、B 都是弱酸 【解答】解:A.由图知,稀释相同的倍数,A 的 pH 变化大,则 A 的酸性比 B 的酸性 强,如果 a=4,则 A 是强酸,B 是弱酸,故A 正确; B.稀释后,B 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 A,氢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所以 A 溶液的酸 性小于 B, 故 B 正确; C.由图可知,开始的 pH 相同,两种溶液稀释后 pH B c(A),故 C 错误; D.若 A 和 B 都是弱酸,加水稀释时促进弱酸电离,所以溶液中 pH 为 4>a>1,故 D 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酸的稀释及图象,明确强酸在稀释时 pH 变化程度大及酸的浓度与氢离子的 浓度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6.在 25℃时,密闭容器中 X、Y、Z 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 X Y Z 初始浓度/mol·L-1 0.1 0.2 0 平衡浓度/mol·L-1 0.05 0.05 0.1 下列说法..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X 的转化率为 50% B.反应可表示为 X(g)+3Y(g) 2Z(g,其平衡常数为1600 C.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D.改变压强,平衡常数不变,平衡不移动 【解答】解:A.反应达到平衡时,X 的转化率为 = 50%,故 A 正确; B.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c(X:△c(Y △c(Z:=0.05:0.15:0.1=1:3:2, 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X+3Y⇌2Z,K= = = 1600(mol/L)﹣2,单位在高中阶段可以缺省,故B 正确; C.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改变时,化学平衡常数一定变化,故 C 正确; D.增大压强平衡向生成Z 的方向移动,但平衡常数不变,故 D 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及平衡移动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平衡常数的计 算以及平衡常数为温度的函数的特征来解答. 17.下列实验方案,..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实验 方案 将 NO2 球浸泡在冷 水和热水中 故 实验 目的 探究反应物浓度对 化学平衡的影响 探究催化剂对反 应速率的影响 探究温度对化学平 衡的影响 比较乙醇中羟基氢原子和 水分子中氢原子的活泼性 【解答】解:A.课本上的使用量为“5 mL 0.005mol/L FeCl3 中加入5 mL 0.01mol/L KSCN”对比可 以发现本实验中 Fe3+离子初始浓度太高,Fe3+离子大过量,加入 1mL 1mol/L 的 KSCN 后能够直接生成更多的 Fe(SCN)3,颜色加深,无法证明化学平衡移动了;此外为了 保证实验的严谨性,控制变量要做好,在左边试管应该加入 1 mL 蒸馏水,做好对照组, 故 A 错误; B.只有催化剂不同,可探究催化剂对 H2O2 分解速率的影响,故 B 正确; C.只有温度不同,可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故 C 正确; D.只有两纯液体不同,可比较两种物质中活性氢的活泼性,故D 正确; 故选:C。 18.AG 定义为 AG= lg c(H+ ) c(OH- ) ,若用 AG 来表示溶液的酸度,说法...的是 A.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酸性越强,AG 越大 B.65°C 时,pH 与 AG 的换算公式为 AG = 2 (7 – pH) C.若溶液显碱性,则 AG < 0 D.若溶液显中性,则 AG = 0 【解答】解:A.酸性越强 越大, A 正确; B.在 25℃时 ,PH=﹣ , 根据AG 和pH 的计算公式可得AG= = =2(7﹣pH,但B 选项温 度为65°C,则 KW≠10﹣14,故B 错误; C.若溶液呈碱性,则 C(H+)< < lg1,即 AG<0,故 C 正确; D.若溶液呈中性,C(H+)=C(OH﹣)=1×10﹣7mol•L﹣1,pH=﹣lgC(H+)=lg(10 ﹣7)=7,AG= =lg1=0,故 D 正确; 故选:B。 19.为研究沉淀的生成及其转化,某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关于该实验的分析...的是 A.①浊液中存在平衡:AgSCN(s) Ag+(aq)+SCN-(aq) B.②中颜色变化说明上层清液中含有 SCN- C.③中颜色变化说明有 AgI 生成 D.该实验可以证明AgI 比 AgSCN 更难溶 【解答】解:A.第①步中 SCN-相 对 Ag+是少量的,在②中依然可以看到红色出现,所以 在①的浊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SCN(s)⇌Ag+(aq)+SCN﹣(aq,故 A 正确; B.铁离子与 SCN﹣结合生成络离子,则②中颜色变化说明上层清液中含有 SCN﹣,故 B 正确; C.过量的银离子与碘离子结合生成 AgI 黄色沉淀,则③中颜色变化说明有 AgI 生成, 故 C 正确; D.第①步中硝酸银就是过量的,沉淀本就可以生成,无法证明在第③步中发生了沉淀的 转化,且只要离子浓度够高,沉淀转化有可能也会向着易溶的方向转化,所以此处不能证 明 AgI 比 AgSCN 更难溶,故D 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为高频考点,把握化学平衡原理的应用、沉淀的生成 和转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20. 25℃时浓度均为 0.1 mol/L 的溶液,其 pH 如下表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序号 ① ② ③ ④ 溶液 NaCl CH3COONH4 NaF NaHCO3 pH 7.0 7.0 8.1 8.4 - 2- 2﹣ A. 酸性强弱:H2CO3>HF B.① 和 ②中溶质均未水解 C.离子的总浓度:①>③ D.④中:c(HCO3 ) + 2c(CO3 ) + c(H2CO3) = 0.1 mol/L 【解答】解:A、等浓度的 NaF 和 NaHCO3 溶液中阴离子水解显碱性,对应酸性越弱, 阴 离子水解程度越强,碳酸氢钠溶液 pH 大 于 NaF 溶液 PH,则对应酸性为 H2CO3<HF, 故 A 错误; B、氯化钠溶液是强酸强碱溶液,溶液 pH=7,溶质不水解,醋酸铵溶液是弱酸弱碱盐, 溶液 pH=7,说明醋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水解程度相同,溶液显中性,①的溶质未水解, ②中溶质发生同等程度的互促双水解,故 B 错误; C、氯化钠溶液是强酸强碱溶液不水解,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NaF 溶液中氟 离子水解使得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NaCl 溶液中电荷守恒 c(Na+)+c(H+)= c(OH﹣)+c(Cl﹣,溶液中离子总浓度等于阳离子总浓度两倍,即为2*(0.1+10-7) mol/L。 NaF 溶液中,c(Na+)+c(H+)=c(OH﹣)+c(F﹣,溶液中离子总浓度也等于阳离子总浓 度两倍,即为 2*(0.1+10-8.1) mol/L。所以离子的总浓度:①>③, 故 C 正确; D、依据碳酸氢钠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碳元素物质的量总量不变,④中物料守恒:c (HCO3 ﹣)+c(CO3 )+c(H2CO3)=0.1mol/L,故 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电荷守恒分析判断,物料守恒的理解应 用,注意盐类水解的分析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21. 已知反应 N2O4(g) ∆H <0。将一定量的 NO2 充入注射器中并密封, 改变活塞位置的过程中,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 下列说法...的是 A.b 点的操作是压缩注射器 B.c 点与 a 点相比,c(NO2)增大、c(N2O4)减小 C.d 点:υ(正)<υ(逆) D.若在 c 点将温度降低,其透光率将增大 【解答】解:A.b 点开始透光率陡然下降,这是有色物质浓度陡然增大导致的,所以A 正确; B.图中 c 点为压缩体积后的再次建立过程平衡,c(NO2)比 a 点大,c(N2O4)也同样应比 原来的大,故 B 错误; C.d 点透光率正在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则v(正)<v(逆,故C 正确; - + 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透光率将增大,故D 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为高频考点,把握浓度、颜色及透光率的关系、平衡移动 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图象与平衡移动原理的结合, 题目难度不大。 22.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里,反应 2A(g)⇌B(g)+2C(g)达到平衡时, A、B 和 C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4mol、2mol、4mol.在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的条件下,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充入1mol 稀有气体氦(He,平衡将不发生移动 B.充入A、B、C 各 1mol,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将 A、B、C 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都减半,C 的百分含量不变 D.加入正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解答】解:A.He 不参加反应,压强不变,应使容器体积增大,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 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A 错误; B.从 Qc 和 K 的大小比较去看,假设平衡时容器体积为 V,平衡常数 K=2/V。加入 A、 B、C 各 1mol 后,Qc=3/1.3V,Qc > K,则平衡逆向移动,故 B 错误; C.将 A、B、C 各物质的量都减半,压强不变,则浓度不变,Qc=K,平衡不移动,C 的百分 含量不变,故C 正确; D.正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是平衡不移动,故D 错误。故 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问题,题目难度中等,注意从等效平衡的角度分析,题目易错点 为D. 23.室温下,向 0.01 mol·L-1 的醋酸溶液中滴入 pH=7 的醋酸铵溶液,溶液 pH 随滴入醋酸铵溶 液体积变化的曲线示意图如右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 点,pH = 2 B.b 点,c(CH3COO ) > c(NH4 ) C.c 点,pH 可能大于 7 D.ac 段,pH 的增大仅是因为醋酸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解答】解:A、由于醋酸是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故 0.01mol/L 的醋酸溶液中氢离 子浓度小于 0.01mol/L,则 pH 大于 2,即 a 点的 pH 大于 2,故A 错误; B、由于所得的溶液为 CH3COOH 和 CH3COONH4 的混合溶液,而 CH3COONH4 溶液显中 性,CH3COOH 溶液显酸性,故室温下混合溶液的 pH 一直小于 7,即 b 点溶液中的 c (H+)>c(O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 c(CH3COO﹣)>c(NH4+,故B 正确; C、由于所得的溶液为 CH3COOH 和 CH3COONH4 的混合溶液,而 CH3COONH4 水解显中 性,CH3COOH 电离显酸性,故混合溶液的 pH 一直小于 7,即 c 点溶液的 pH 也一定小于 7 , 故 C 错误; D、在 ab 段,溶液的 pH 增大很快,这是由于醋酸是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CH3COOH⇌CH3COO﹣+H+,向 0.01mol•L﹣1 的醋酸溶液中滴入 pH=7 的醋酸铵溶液,导致 c (CH3COO﹣)增大,则醋酸的电离平衡左移,故溶液中的 c(H+)减小,则溶液的 pH 增大;而在 bc,溶液的 pH 变化不明显,是由于加入的醋酸铵溶液导致溶液体积增大, 故溶液 中的 c(H+)减小,则 pH 变大,但变大的很缓慢,即 ac 段溶液的 pH 增大不只是醋酸的电离 逆向移动的结果,还有稀释作用,故 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弱酸和对应的盐混合后溶液 pH 的变化,应注意的是当在醋酸溶液中加入 醋酸铵溶液后,溶液pH 增大的原因不只是电离平衡的左移. 24.反应 aA(g)+bB(g) cC(g) ΔH<0 在等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其它反应条件,在 I、II、III 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 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 : b : c=1 : 3 : 2 B.第 II 阶段反应温度小于第 III 阶段反应温度 C.A 的平均反应速率 vⅠ(A)、vⅡ(A)、vⅢ(A),最大的是 vⅠ(A) D.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采取的措施是从反应体系中移走 C 【解答】解:A.根据图象知,随着反应的进行,A 和 B 的浓度减小,C 的浓度增大,所以 A 和 B 是反应物,C 是生成物,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浓度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 所以 A、B、C 的计量数之比=(2.0﹣1.00)mol/L(6.0﹣3.00)mol/L(2.00 ﹣0)mol/L=1:3:2,所以该反应方程式为:A(g)+3B(g)⇌2C(g,故A 正确; 2- 2- 2- - 1 B.第Ⅲ阶段的开始与第Ⅱ阶段的平衡各物质的量均相等,根据A、B 的量减少,C 的量增 加可判断平衡是正向移动的,根据平衡开始时浓度确定此平衡移动不可能是由浓度的变化 引起的,因此一定为温度的影响,此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可以推测为降低温度,因此达到平衡后 温度一定比第Ⅱ阶段平衡时的温度低,故B 错误; C.Ⅰ阶 段 反 应 速 率 =0.05mol/L• min , Ⅱ中 反 应 速 率 = =0.025mol/L ,Ⅲ中 反 应 速 率 = = 0.012mol/L•min,所以速率最大的是 vⅠ(A,故C 正确; D.图象分析,曲线第一次平衡改变的时刻,C 的浓度瞬间降为 0,然后随反应正向移动 C 浓度逐渐增大,A 和 B 浓度减小,说明平衡正向进行,改变的条件是移走 C,故 D 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化学平衡有关计算、化学平衡影响因 素等,掌握基础是关键,难度中等. 25. 已知:2CrO4 +2H+ Cr2O7 + H2O。25℃时,调节初始浓度为 1.0 mol•L 的 Na2CrO4 溶液的 pH(忽略溶液体积变化),测定平衡时溶液中 c(Cr2O7 )和 c(H+),获得如右图所 示的曲线。下列说法...的是 A. 平衡时,pH 越小,c(Cr2O72-)越大 B. A 点 CrO42-的平衡转化率为 50% C. A 点 CrO42-转化为 Cr2O72-反应的平衡常数 K=1014 D. 平衡时, 若溶液中 c(Cr2O72-)=c (CrO42-),则 c(H+) > 2.0×10-7 mol·L -1 【解答】解:A、由图可知氢离子浓度越大,c(Cr2O72﹣)越大,所以 pH 越小,c(Cr2O72 ﹣)越大,故A 正确; B、由图可知 A 点时 Cr2O72﹣的平衡浓度为 0.25mol/L,所以转化的 CrO42﹣的浓度为: 2﹣ 2 ﹣ 2 ﹣ 2﹣ 2﹣ 2﹣ 2﹣ 2﹣ 2﹣ ﹣ -1 0.5mol/L,则 A 点 CrO4 的平衡转化率为 50%, 故 B 正确; C 、2CrO4 +2H+⇌Cr2O7 +H2O 的 平 衡 常 数 为 :K = = =1014, 故 C 正确; D、平衡时,若溶液中 c(Cr2O7 )=c(CrO4 ),而 2c(Cr2O7 )+c(CrO4 )=1.0mol •L﹣1,所以 mol•L﹣1,而图中c(Cr2O7 )=0.35mol/L 时,对应氢离 子的浓度为2.0×10﹣7 mol•L﹣1,则溶液中c(Cr2O7 )=c(Cr2O42 ,则 c(H+)<2.0 ×10﹣7 mol•L﹣1,故D 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图象的分析、溶度积常数的计算的知识,注意平衡常数的理解应用,题目难度中 等。 26(7 分)依据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在25 ℃、101 kPa 时,1.0 g C8H18(l,辛烷)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48.40kJ 的热 量,则 C8H18(l)的燃烧热为 kJ/mol (2)已知 N2(g)+2O2(g)=2NO2(g);ΔH=+67.7kJ/mol, N2H4(g)+O2(g)= N2(g)+2H2O (g);ΔH=-534 kJ/mol,根据盖斯定律写出肼(N2H4)与 NO2 完全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 (3)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则该反应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判 断 依 据 是 。 (4)已知:2NH3 (g)+3Cl2(g) =N2 (g) +6HCl(g) ΔH=–462 kJ•mol 则断开 1 mol H–N 键与断开 1 mol H–Cl 键所需能量相差约为 kJ。 【解答】解:(1)燃烧热限定可燃物为 1mol,1mol 辛烷质量为114g,所以燃烧热应为 48.40 的 114 倍,计算得5517.6 ,本题没问焓变 ΔH,所以不必写+、-号。 N2 (g) 945 kJ•mol-1 2N(g) Cl2 (g) 243 kJ•mol-1 2Cl(g) (2)首先写出方程式 2N2H4(g)+2 NO2 (g) = 3N2(g)+4 H2O(g),再根据盖斯定律求算焓变,可使用 唯一物质定系数的方法,根据 NO2(g)系数可判断方程 1 系数应为-1,根据 N2H4(g)系数可判断方程 2 系数应为 2,所以△H=-1*67.7+2*(-534)= -1135.7kJ/mol,所以答案为2N2H4(g)+2 NO2 (g) = 3N2(g)+4 H2O(g);△H=-1135.7kJ/mol(2 分) (3)吸热;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2 分) (4)△H=断键吸收的能量﹣成键放出的能量=6*EN-H + 3*ECl-Cl – EN2 -6*EH-Cl= -462 kJ•mol -1,所以6*(EN-H -EH-Cl)=-246 kJ•mol-1 ,所以断开 1 mol H–N 键与断开1 mol H–Cl 键所 需能量相差约为 41 kJ。 【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热,盖斯定律,能量图像,以及键能和反应焓变之间的换算,题目较简 单. 27(1)已知水在25℃和100℃时,其电离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则 25℃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 。(填“A ”或“B”) ②25℃下,下列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a:b:c= 。 a.pH=1 的盐酸 b.pH=2 的盐酸 c.pH=12 的 NaOH 溶液 ③25℃下,若 Va L pH=a 的盐酸与 Vb L pH=b 的 NaOH 溶液恰好中和,a+b=13,则 Va : Vb = 。 (2)某温度(t℃)时,测得 0.01 mol·L-1 的 NaOH 溶液的 pH=13 ①该温度下水的 Kw= 。 ②此温度下将pH=1 的盐酸溶液Va L 与pH=14 的 NaOH 溶液Vb L 混合(忽略体积变化), 混合后溶液的pH 为2,则Va : Vb= 。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5℃时,pH=12 的氨水和 pH=2 的 H2SO4 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 pH>7 b.100℃时,pH=12 的 NaOH 溶液和 pH=2 的 H2SO4 溶液恰好中和,所得溶液 pH=7 c.25℃时,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 1×10-10 mol/L 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 NH4+和 Cl- 【解答】解:(1)①25 时 水 的 Kw=10-14,所以应为A ②三种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分别为 10-13,10-12,10-12,所以比值为 1:10:10 ③ 因为恰好中和所以,氢离子和氢氧根物质的量相等,所以 Va*10-a=Vb*10-(14-b),又因为a +b=13,Va*10-a=Vb*10-(1+a) ,所以 Va : Vb=1:10 + - - + + -7 (2)①该溶液中 c(H+)=10-13,c(OH﹣)=10-2,所以 Kw= c(H+)* c(OH﹣)=1.0×10-15 ② 根据 题 意 可 知 酸 过 量 , 所 以 可 以 列 出 方 程 : (Va *10-1–Vb*10-1)/(Va+Vb)=10-2 , 解 得 Va : Vb==11:9 (3)a.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相同,但是一水合氨是弱碱,则碱大过量,所以混合后 pH>7, a 正确。 b.由图像可知 100℃时 Kw= c(H+)* c(OH﹣)=1.0×10-12,此时 pH=12 的 NaOH 溶液中 c(OH ﹣)=1 mol/L,比氢离子浓度大 100 倍,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强碱性,pH>7,b 错误。 c25℃时,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1×10-10 mol/L 的溶液可能是酸性也可能是碱性溶液, 而酸性溶液中是可以大量存在NH4 和 Cl 的,c 正确。 所以选 ac(2 分) 28. 室温下,使用 pH 计测定 0.1 mol/L NH4Cl 溶液的 pH=5.12(如图1) 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填字母。 a.NH3·H2O 是弱碱 b.溶液中c(H+)>c(OH ) c.NH4 水解是吸热反应 d.由H2O 电离出的c(H ) <10 mol/L e.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氨水和盐酸等体积混合,溶液 pH=7 (2)室温下,用 0.10mol/L NaOH 溶液分别滴定 20.00 mL 0.10 mol/L 的盐酸和醋酸,滴定曲线 如图 2 所示 ① 表示滴定盐酸的曲线是 (填序号。 若此实验选用酚酞为指示剂,则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 。 若用标准 NaOH 溶液测定未知盐酸溶液的浓度,下列实验操作会使实验结果偏低 的是 。 图 1 图 2 a.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后再注入待测液 b.碱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c.碱式滴定管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平视读数 ② 在滴定醋酸溶液的过程中: V(NaOH)=10.00 mL 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当c(Na+) = c(CH3COO—) + c(CH3COOH) 时,溶液 pH 7(填“>”、“=”或“<” 【解答】(1)正盐水溶液呈酸性,所以阳离子一定发生了水解,NH3·H2O 是弱碱,a 正确; 溶 液室温下pH=5.12,所以呈酸性,b 正确;c 无从得知;氯化铵促进了水的电离,所以由水电离出的 c(H+)=10-5.12 >10-7 mol/L,d 错误;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氨水和盐酸等体积混合恰好中和,生成正 盐 NH4Cl,该盐为强酸弱碱盐,水溶液显酸性,pH <7,e 错误。 所以选 a b (2)①盐酸为强酸, 0.10 mol/L 的盐酸初始 pH=1,所以盐酸滴定曲线是Ⅱ(1 分。 锥形瓶中是酸,所以指示剂变色因由低 pH 色变为高 pH 色,指示剂为酚酞,所以是溶液由无色 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不变色。 a.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后再注入待测液,会使得酸的物质的量偏多,从而导致消耗 NaOH 的量增大, 使得结果偏高,不选。 b.碱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有一部分碱液填充了原来气泡的空间,耗碱 量偏大,使得结果偏高,不选。 c.滴定管刻度上小下大,滴定前仰视读数,使得读数偏大,滴定后平视读数,读数准确, 但 差值为(滴定后读数-滴定前读数,所以结果偏小。 所以选 c ②V(NaOH)=10.00 mL 时,在不考虑电离和水解的时候,溶质组成为 1:1 的 CH3COONa 和 CH3COOH,图中可见 pH<7,即 c (H+)> c (OH -),所以醋酸电离程度大于醋酸根水解程度,所以 c(CH3COO-)> c (Na+),又因为 c (H+)和 c (OH-)比 c(CH3COO-)和 c (Na+)小几个数量级,所以离 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c(CH3COO-)> c (Na+)> c (H+)> c (OH-) 由题干“当 c(Na+) = c(CH3COO—) + c(CH3COOH) 时”可知,此时NaOH 加入了 20mL,恰好中和 ,此时溶质全是 CH3COONa,强碱弱酸盐水溶液显碱性,所以 pH > 7 (1 分) 29.某学生为探究 AgCl 沉淀的溶解和转化,其实验方案及记录如下: 步骤和现象 现象 Ⅰ.将等体积等浓度的AgNO3 溶液和 NaCl 溶液 混合,过滤,得滤液 X 和白色沉淀 Y Ⅱ.向滤液X 中滴加几滴饱和KI 溶液 生成黄色沉淀 M Ⅲ.取少量白色沉淀Y,滴加几滴饱和Na2S 溶液 沉淀Y 转化为黑色沉淀 Z Ⅳ.取少量白色沉淀Y,滴加几滴浓氨水 沉淀Y 逐渐溶解 (1)由步骤Ⅱ的现象可推测,滤液 X 中除了含有 Na+、NO3¯,还含有的离子有 。 (2)写出步骤Ⅲ中生成黑色沉淀 Z 的离子方程式为 , 白色沉淀 Y 转化为黑色沉淀 Z 的主要原因是 。 (3)已知:Ag+ + 2NH3· H2O Ag(NH3)2 ++ 2H2O,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步骤Ⅳ中加入浓氨 水沉淀逐渐溶解的原因 。 (4)为了进一步探究银的难溶化合物沉淀溶解的多样性,该同学又做了如下对比实验 V ① 取少量黑色沉淀 Z 和黄色沉淀 M,分置于两支试管中 ② 然后分别滴加同体积同浓度的稀硝酸,观察到黄色沉淀 M 不溶解,黑色沉淀 Z 溶解,并且 有无色气体产生综合实验Ⅱ至实验 V 的信息,下列预测正确的是 A.黑色沉淀 Z 比黄色沉淀 M 更难溶于水 B.黑色沉淀 Z 溶解于稀硝酸是因为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由步骤Ⅳ可以推测:实验室可用氨水洗涤银镜反应后的试管 D.在步骤Ⅳ之后,继续滴加浓硝酸后又有 AgCl 沉淀生成 【解答】解:(1)由步骤Ⅱ的浑浊 Ag2S 可知,滤液 X 中除了含有 Na+、NO3 ﹣,还含有 Ag+,所以Cl﹣离子也有;当然 H+、OH-也可以写 故答案为:Ag+ Cl-(H+、OH-; (2)该温度下,Ag2S 比 AgCl 溶解度更小,故氯化银转化成硫化银的反应为:2AgCl(s) +S2﹣(aq)⇌Ag2S(s)+2Cl﹣(aq 故答案为:2AgCl(s)+S2﹣(aq)⇌Ag2S(s)+2Cl﹣(aq(方程式写=也可以;该温 度下,Ag2S 比 AgCl 溶解度更小; (3)在白色沉淀 AgCl 中,存在平衡:AgCl(g) Ag+(aq)+Cl﹣(aq,银离子与氨分 子结合成 Ag(NH3)2+,降低了溶液中银离子的浓度,使上述平衡正向移动,促使 AgCl 溶解,故答案为:AgCl(g) Ag+(aq)+Cl﹣(aq,银离子与氨分子结合,降低了溶液中 银离子的浓度,使上述平衡正向移动,促使AgCl 溶解; (4)A、所有实验中均未出现 AgI 向 Ag2S 的沉淀转化过程,且加入硝酸还是 Ag2S 溶解,所以 无法得到此结论,即使本选项本身是对的,但根据该实验得不出这个结论,故 A 错误; B、Ag2S(s) 2Ag+(aq)+S2﹣(aq)中,S2﹣有强还原性,被硝酸氧化后,离子浓度 下降,导致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Ag2S 溶解,故B 正确; C、由步骤Ⅳ可以推测:氨水可以结合 Ag+,不能与Ag 反应,实验室不可用氨水洗涤银镜 反应后的试管,故 C 错误; D、Ag+ + 2NH3· H2O Ag(NH3)2 ++ 2H2O ,H+可以消耗一水合氨,使得平衡逆向移动, c(Ag+)增大,当 c(Ag+)* c(Cl﹣) > Ksp,AgCl 时,白色沉淀AgCl 会再次出现,故 D 正确。故答案为:BD. 【点评】本题考查了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题目难度较大,涉及难溶物溶度积的计算、氧化还原 反应的配平、性质实验方案评价等知识,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为解答关键, 试题侧重考查学生 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30.利用工业废气 CO2 或 CO 和 H2 在一定条件下可制备燃料甲醇。 Ⅰ.利用工业废气 CO 合成甲醇,其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反应过程 (1)上图中曲线 a 到曲线 b 的措施是 。该反应 ΔS 0(填“>”或“<”) (2)一定条件下,在 2 L 密闭容器中充入 1 mol CO 和 2 mol H2,10 min 后达到平衡,放出 热量 45.5kJ, 则 10 min 内 H2 的转化率为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K= ; 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 CO、H2、CH3OH 各 1 mol,则此时υ 正 υ 逆 (填“>” “<”或“=”) (3)下列措施可以提高甲醇产率的是 。 能量/kJ mol-1 419 a 510 b 1mol CO+ 2mol H2 1molCH3OH(g) b a c a.压缩容器体积 b.将 CH3OH (g)从体系中分离 c.恒容条件下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d.恒压条件下再充入 10mol CO 和 20mol H2 (4)现有容积均为 1L 的 a、b、c 三个密闭容器,向其中分别充入 1molCO 和 2molH2 的混合气 体,控制温度,进行反应,测得相关数据的关系如图所示。b 中甲醇体积分数大于 a 中的原 因是 .....,a、b、c 中 CO 的转化率大小关系为 。 φ (甲醇) T1 T2 T3 T/℃ 温度分别为 T1~T3 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均 进行到 5 min 时甲醇的体积分数 Ⅱ.用工业废气中的 CO2 制取甲醇和水蒸气 (5)一定条件下,往 2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1 mol CO2 和 3 mol H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 发生反应 I、反应 II 与反应 III,相同时间内 CO2 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催化剂效果最佳的反应是 (填“反应 I“反应II“反应III ②b 点 υ (正) υ (逆)(填 “>”, “<”, “=” ③若此反应在 a 点时已达平衡状态,a 点的转化率比 c 点高的原因是 。 ④c 点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 。 【解答】解(1)反应路径发生了变化,活化能下降,所以为:加入催化剂 气体物质的量 减小,熵减,所以 ΔS < 0 (2)2mol H2 完全反应释放的热量是 91 kJ,现在反应达平衡后只释放了 45.5 kJ 的热量,所 以 H2 消耗了 1mol,转化率为 50%;化学方程式为CO(g) + 2H2(g) ⇌ CH3OH(g),平衡时三种物 质 CO、H2、CH3OH 的浓度分别为 0.25 mol/L、0.5 mol/L、0.25 mol/L,根据平衡常数表 达式 K= ￿(￿￿3￿￿) ￿(￿￿)￿(￿2)2 ,计算可得 k=4;三种物质都加入 1 mol 后,Qc= ￿(￿￿3￿￿) ￿(￿￿)￿(￿2)2 = 1 v 逆 (3) a.压缩容器体积,平衡正向移动,甲醇产率增大 b.将 CH3OH (g)从体系中分离,平衡正向移动,甲醇产率增大 c.恒容条件下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各物质浓度不变,对平衡无影响 d.恒压条件下再充入 10mol CO 和 20mol H2,与原投料方式属于等比投料,又因为是恒温 恒压体系,最终达到等效平衡,各物质百分比相同,甲醇虽然产量增大,但是产率不变所以 选 ab (2 分) (4)由图像可知焓变△H<0,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甲醇体积分数应该减小,但图中b 出甲醇体 积分数更大,这是因为图例文字中说明,该体积分数为反应开始5min 的结果,b 点甲醇体积分 数更大的原因是:b 处反应温度高,则反应速率快,反应相同时间生成的甲醇多, 体积分数大(2 分) 由图像可知焓变△H<0,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平衡时 CO 转化率依次减小,所以 a >b>c (5) ①在低温时相同时间内反应 I 转化率最高,所以催化剂效果最好的是反应 I; ② b 点尚未达到平衡状态,从催化剂效果更好的反应 II 和 III 可知,b 点依然要反应正向进行, 所以 υ (正) > υ (逆) ; ③c 点温度更高,比 a 提前达到平衡状态,所以 ac 这两点均是平衡点,可以用于判断反应焓变以 及温度和平衡移动的关系: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2 分) ④c 点 CO 转化率为2,方程式为 CO2(g) + 3H2(g) ⇌ CH3OH(g) + H2O(g) ,CO2(g) 、H2(g)、 3 CH3OH(g)、H2O(g)平衡时浓度分别为:1 6 mol/L、1 2 mol/L、1 3 mol/L、1 3 mol/L K = ￿(￿￿3￿￿)￿(￿2￿) ￿(￿￿2)￿(￿2)3 = 16/3 (2 分)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化学原理部分知识,包含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盖斯定律的应用, 化学 平衡的移动,反应商的计算,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平衡常数的应用,电化学知识, 涉及的知识点 较多,考察综合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