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0北京文科综合高考考试说明
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课标实验版)——政治 Ⅰ.试卷结构 一、试卷结构和题型 试卷包括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以科目内知识综合试题为主,科目间综合试题所占比重较小,一般设置一道或两道科目间综合试题,回答科目间综合试题需要同时运用政治、历史、地理中的2个或3个科目的相关知识。 二、分值比例 文科综合满分300分,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三、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四、组卷 试题按照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题型中不同题目尽量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政治、历史、地理各科目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反映各科目之间的联系,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据此,本说明拟订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表中“目标” 即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要求”是分别对每一考核目标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界定。 要求 目标 I II III 获取和解读信息 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分析与整合 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完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调动和运用知识 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准确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描述和阐释事物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辩证 准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或解释事物的特征 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 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 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二、考试范围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涉及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考试内容。 (一)政治(55+52+42+82+38+40=309) 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 82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及其本质 5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主要职能 金属货币与纸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2) 信用工具与外汇2 信用卡与支票 外汇和汇率 2、价格 (1) 影响价格的因素3 供求影响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规律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2 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3、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3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消费的类型 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 健康的消费心理 理智的消费行为 4、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 2 生产与消费关系 大力发展生产力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2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企业与劳动者 (1)企业 3 企业及其分类 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2)劳动者 3 劳动和就业 就业与创业的准备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6、投资理财 (1)储蓄存款与商业银行 3 储蓄存款 利息与利率 商业银行及其业务 (2)股票、债券与保险 4 股票、股东和股息 债券及其种类 商业保险 投资理财的风险与收益 7、个人收入的分配 (1)我国的分配制度 2 按劳分配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2 收入分配的公平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8、财政与税收 (1)国家财政 2 财政及其作用 财政收入与支出 (2)征税和纳税 2 税收及其种类 依法纳税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配置资源 3 市场调节 市场秩序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加强宏观调控 10、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2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 科学发展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1、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2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2 国际经济组织 我国的对外开放 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5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我国的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2)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3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6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及其意义 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2、我国的政府 (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2 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和作用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4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3)政府的权威 2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民代表的产生 人民代表的职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2)我国的政党制度 4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5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的宗教政策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3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民主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4、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 3 主权国家 国际组织 联合国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2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3 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1、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5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3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文化塑造人生 2、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6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5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3)文化创新 5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融合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灿烂的中华文化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4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 3 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3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l、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4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 2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3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2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5)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物质2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运动2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2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物质决定意识3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 (5)意识的能动作用2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2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实践2 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真理 5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 求真务实 (10)认识的作用及过程3 认识的作用 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 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3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5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系统优化方法 (3)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4 发展的永恒性 发展的实质 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的观点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4)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6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 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4 辩证否定观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的社会作用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3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4)社会历史的主体3 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6)人生价值2 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3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3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第五部分 经济学常识 1.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1)斯密的理论贡献3 经济学的目的与财富的含义 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 斯密的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理论 (2)斯密的政策主张2 自由放任与“看不见的手”原理 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 (3)李嘉图的理论贡献2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 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4)李嘉图的政策主张2 经济自由与政府职能 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学说 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2 商品、货币理论 价值规律理论 (2)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2 剩余价值的生产 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3)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2 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 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 3.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 (1)罗斯福新政2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2)凯恩斯革命3 凯恩斯革命的内容 凯恩斯革命的影响 凯恩斯革命的实质 (3)新自由主义2 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 新自由主义的影响 (4)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2 不同模式的主要特点 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与评价 4.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2 (1)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 (2)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5.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1)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作用2 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其影响 (2)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4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 (3)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 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 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第六部分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1.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1)国家的本质 2 国家与国家性质 专政与民主 国体与政体 (2)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3 代议制 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 议会制和总统制 (3)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 3 民族和国家 单一制和联邦制 国家主权 (4)国际组织概观2 国际组织及其分类 国际组织的机构和作用 2.英法政治体制的异同2 (1)英法两国政体的差异 (2)英法两国政体的共同点 3.美国的三权分立制 3 (1)三权分立:权力运行的规则 (2)三种权力相互制衡 (3)三权分立的弊端 4.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历程2 资本主义制度行不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定 (2)按照民主集中制建立的新型政体3 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确保国家权力协调高效运行的民主集中制 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3 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中国国情 (4)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 坚持和改善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 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加强人大的自身建设 5.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1)联合国 3 联合国宪章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 联合国的主要机构 联合国的作用 (2)中国与联合国2 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 中国在联合国的作用 (3)世界贸易组织 3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机构 中国与世贸组织 (4)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3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和作用 独特的APECF方式 中国与APEC (5)欧盟3 欧盟的宗旨和机构 欧盟在世界多极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与欧盟 第七部分 时事政治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