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试卷 试卷类型:A、B卷 学科:语文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命题人: A卷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楔子(xiē) 半晌(xiǎng) 戕害(qiāng) 鳏寡孤独(guān) B. 钓叟(shǒu) 樯橹(qiǎng) 吟啸(yín) 一蓑烟雨(suō) C. 残羹(gēng) 天堑(qiàn) 譬如(pì) 运用脑髓(suǐ) D. 列观(guān) 盆缶(fǒu) 乍暖(zà) 乞骸骨(hái)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A项,“半晌(xiǎng)”应为“shǎng”。 B项,“钓叟(shǒu)”应为“sǒu”;“樯橹(qiǎng)”应为“ qiáng”。 D项,“列观(guān)”应为“guàn”;“乍暖(zà)”应为“zhà”。 故选C。 2.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刹哪 暮蔼 甘霖 箫瑟 望帝啼鹃 B. 萧鼓 东篱 今霄 惊愕 鲈鱼堪脍 C. 自栩 嗟怨 罪孽 惋惜 刎胫之交 D. 睨柱 燥动 磕头 篆文 斧钺汤镬 【答案】D 【解析】 【详解】 - 23 - 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汉字的字形。试题仍然考查常用、常见汉字。高考考纲在作文部分规定了对错别字的量化扣分,加大了对正确书写汉字的考查力度,这是基于网络语言错别字和学生书写错别字十分普遍的现状而提出的。学生往往在同音字、近义字上出错。平时多采用义辨法,可以减少错别字。本题要求选出“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 A项,“刹哪”的“哪”应该为“那”;“箫瑟”的“箫”应该为“萧”; “暮蔼”的“蔼”应该为“霭”; B项,“萧鼓”的“萧”应该为“箫”;“今霄”的“霄”应该为“宵”; C项,“自栩”的“栩”应该为“诩”;“刎胫之交”的“胫”应该为“颈”; D项,“燥动”的“燥”应该为“躁”。 故选D。 3.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汉卿,号已斋叟,元末明初大都人,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戏剧创作在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元杂剧的鼻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B.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与司马迁的《史记》、陈寿的《汉书》、范晔的《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C.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著有《漱玉词》。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北宋词人。他通晓音律,多为教坊乐工、歌伎填写歌词,其词在当时流传甚广,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 D.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朝花夕拾》,散文集《故事新编》《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记忆文学常识时,作家的姓名字号、朝代、作品、风格特点、文学流派、文学主张等都要记忆清楚,不可张冠李戴。 A项,“元末明初大都人”错,关汉卿是金末元初人。 B项,“陈寿的《汉书》、范晔的《三国志》”错,《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其中《后汉书》由南朝宋史学家范晔编撰,《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 - 23 - D项,“小说集……《朝花夕拾》”错,“散文集《故事新编》”错,《朝花夕拾》散文集,《故事新编》是小说集。 故选C。 4.对下列各句运用的艺术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比喻) B.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借喻、反问) C.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对偶、对比) D.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拟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和判断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艺术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这道题重点是考查修辞手法的判定。 B项,“红巾翠袖”,指红色的头巾、绿色的袖子,是少女的装束,借代少女。选项错误地说是借喻。 故选B。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且相如素贱人(向来,本来) 顾吾念之(回头观看) B. 召武受辞(供词) 因厚赂单于(赂选) C. 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安帝雅闻衡善学术(高雅) D. 蔺相如固止之(坚决地)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迁升,提拔)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课文中实词的能力。此类题型的考查点基本上来源于课本,侧重于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往往涉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现象。解答此类题型,注意积累的同时,还要善于根据上下文语言环境,准确理解,合理推断。本题中的实词,在课本的注解里都有释义,平时要注意对照注释,加深理解。 A项,“顾吾念之”的“顾”,可译作“只是”,本句话的意思是“只是我认为”; B - 23 - 项,“召武受辞”的“辞”可以作“审讯”,本句意思是“召唤苏武来受审讯”;“因厚赂单于”的“赂”,可译作“赠送钱财”,本句话的意思是“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 C项,“安帝雅闻衡善学术”的“雅”,可译作“雅,副词,素来,常。”,本句话的意思是“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 故选D。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 左右欲引相如 B. 决负约不偿城 C. 欲因此时降武 D. 衡下车,治威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通常包含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和感情色彩的变化等几种情况。在高考中主要在解释词语意思和文言翻译中考核,平时注意积累。 A项,“左右”古义“指左右侍从”,今义“左和右两方面”,古今异义,本句话的意思“左右侍从想拉蔺相如去受刑”; B项,“负约”古义“负是违背的意思,负约意思是违背信约”,今义“违背诺言、失约”,古今同义,本句话的意思“必定背约不给城邑”; C项,“因此”古义“借此时机”,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今异义,本句话的意思“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 D项,“下车”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下来”,古今异义,本句话的意思“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 故选B。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宁许以负秦曲 A. 左右欲刃相如 B.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C. 得夜见汉使者 D. 反欲斗两主 【答案】D 【解析】 【详解】 - 23 - 本题考查理解课内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词类活用——所谓词类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的现象。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进而产生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其次是要掌握词类活用的类型:名词的活用:①作动词②作状语③使动用法④意动用法;动词的活用:①作名词②使动用法③为动用法;形容词活用:①作名词②作动词③意动用法④使动用法;数词的活用:①作动词②作名词③作形容词。 例句中“宁许以负秦曲”的“负”是使动用法,可译作“使……负担”。 A项,“左右欲刃相如”的“刃”,名词作动词用,可译作“用刀杀死”; B项,“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的“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作“认为……奇特,少有”; C项,“得夜见汉使”的“夜”,名词作状语,可译作“在夜里”; D项,“反欲斗两主”的“斗”,使动用法,可译作“使……相斗”。 故选D。 8.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不相同的项是( ) 例句:而君幸于赵王 A. 为降虏于蛮夷 B. 举孝廉不行 C. 见犯乃死,重负国 D.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判断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此类题型考查形式主要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就是以选择题形式判断句式的不同,隐性是将文言文特殊句式放在翻译中综合考查。备考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复习要重点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二是对各类句式的基本知识与判断标准要理解、熟记,以便解题时进行知识迁移。 例句“而君幸于赵王”是被动句,“于”字表被动。而君幸于赵王,意思是:而您受宠于赵王。 A项,“为降虏于蛮夷”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蛮夷为降虏”。意思是:在蛮荒夷狄之地做投降的俘虏。 B项,“举孝廉不行”是被动句。“举”:被推举。意思是:被推荐为孝廉却不去应荐。 C项,“见犯乃死,重负国”是被动句,用“见”表被动。意思是: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D项,“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是被动句,“见”字放在动词前表被动。意思是:恐怕得不到秦国的城池,白白被欺骗。 故选A。 - 23 - 【点睛】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文言文句式是每年高考语文必考考点之一,也是高中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一、判断句式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二、被动句式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三、倒装句式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四、省略句式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省略现象更普遍。五、疑问句式 :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但有时也不用疑问词。六、否定句式 :文言否定句中常见的否定词有否定副词“不、非、勿、毋、弗、否”等,否定代词如“莫”,以及否定性动词如“无”。 七、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二、名句默写。 9.根据情景描述填写内容。 (1)《望海潮》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赤壁之战中周瑜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 (4)《醉花阴》中形象地抒发相思之情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声声慢》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重湖叠巘清嘉 (2). 有三秋桂子 (3). 十里荷花 (4). 雄姿英发 - 23 - (5). 羽扇纶巾 (6). 封狼居胥 (7). 赢得仓皇北顾 (8). 莫道不销魂 (9). 帘卷西风 (10). 人比黄花瘦 (11). 这次第 (12). 怎一个愁字了得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叠、巘、嘉、纶、胥、赢、仓、皇、魂。 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南宋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①壮岁旌旗拥万夫:指作者领导起义军抗金事,当时正二十岁出头。②锦襜(chān)突骑:精锐的锦衣骑兵③燕兵夜妮(chuó)银胡觮(lù):燕兵,指金兵;妮,整理;银胡觮,银色或镶银的箭袋④金仆姑:箭名。 10.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词上片开头两句追忆作者抗金之事:上句写年青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下句写擒获杀害抗金起义军首领的叛徒后,带着锦衣骑兵渡江南来的故事。 B. 上片三四句具体写作者带领起义军南渡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场面。战争场面写的激越昂扬,声情并茂。 C. 下片开头两句虚实结合,包含多少岁月,多少挫折,灵活地从上片的忆旧引出下片的叙今。 D. 下片通过感如今的处境,把作者废置闲居、髀肉复生的情状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来 11. 南宋词人刘克庄的《满江红》中有“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的句子,表明了他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请找出本词中类似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 23 - 【答案】10. D 11. 这句话是“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却换来无关紧要的种树闲书,理想与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少年时候那种驰骋疆场,收复失地、报效朝廷的远大抱负,而现在朝廷却将自己闲置不用,壮志难酬。本句以鲜明生动的形象,自我解嘲的口吻,突出了作者的被朝廷闲居弃置,英雄无用武之地无奈与悲愤之情。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D项,“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来”错,下片词人直接写出自己被朝廷闲居弃置不用,抗金收复失地的理想受挫、壮志难酬的的悲愤、无奈之情。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能力。回答时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指明该句;第二步,结合全诗阐明该句的具体内容;第三步,指出该诗句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 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作者回忆青年时代自己杀敌的壮举和抗敌的战斗,豪情壮志溢于笔端,他怀着一片报国之心南渡归宋,满怀希望地打算为宋杀敌建功,但却不被高宗重用,亦不采纳他的平戎之策,长期被闲置不用,使他壮志沉埋,无法展怀抱。因此在转入下片后,追怀往事,不免深深地叹息。草木经春风的吹拂能重新变绿,人的须发在春风中却不能由白变黑。感叹青春不再,韶华易逝的可惜。“白髭须”和上片的“壮岁”对照,和句中的“春风”对照,表明词人不甘心年老,言外有壮志未能彻底湮灭之意。“却将万字平戎策, - 23 - 换得东家种树书”,突出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突出他一生的政治悲剧,把上一句的感慨弓向更为深化、极端沉痛的地步。平戎策,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来种树书,还有一些生产上的实用价值。尾句写得凄凉,但联系作者生平的文韬武略、英雄事迹来看,这两句的悲愤程度更使人扼腕,词人看似皆是叹息,实则都抒发了词人有心杀敌却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悲愤之情。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B卷 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赞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大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 23 - 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B.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C.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D.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后代冠礼虽废,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等说法。 B. 元昊,党项族,西夏的开国皇帝,在位时对北宋作战,连续夺得胜利,扩展、确立了西夏的疆域 C. 除,古代指授予、任命官职,同样意思的词语还有“征、辟、迁、授”等。 D. 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 14.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母亲程氏亲自把书上知识传授他,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可以写数千字。 B. 苏轼恪尽职守,不因循守旧。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贫困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害处减少了一半。 C. 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治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 D. 苏轼一心为民,政绩卓著。在杭州首次任职时,苏轼就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建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积蓄湖水的枢纽。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 23 - (2)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答案】12. C 13. C 14. D 15. (1)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 (2)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该句子翻译为:苏轼到武卫营去,对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给我出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武卫营”为名词,作“诣”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B、D项;“事”为名词,作主语,谓语为“急”,其前断句,排除A项。 故选C。 【13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情况。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 C项,同样意思的词语还有“征、辟、授”等,没有“迁”,迁的意思是表示官职调动,一般“左迁”是贬官,“右迁”是升官,单独一个“迁”一般表示升官,但不能指授予官职。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D项,“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错,根据原文“以为湖水蓄泄之限”可知,还用来排泄湖水。选项以偏概全了。 故选D。 - 23 -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授,动词,教授;书,动词,读书;语,动词,说出;要,名词,要害。(2)中,庐,动词,居住;卒,最终;全,动词,保全。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苏轼字叫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从元昊叛乱后,百姓贫困差役繁重,岐山下每年输送到南山的木筏,从渭河进入黄河,经过砥柱的险处,衙门役人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到其利弊所在,为他们修订衙规,让他们自己选择水工按时进送或停止,从此害处被减少了一半。 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泛滥到梁山泊,流入南清河,汇集于徐州城下,水位上涨如不及时排泄,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避水。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一定不能让水冲塌城墙。”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去,对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给我出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他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直到城墙。雨日夜下个不停,城墙没有被淹没的仅有三版。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又用木头筑堤岸,以防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 - 23 - 调任湖州知州,上表谢恩。又因为有些事对百姓不利而不敢说,用诗来讽刺,以求有益于国家。御史李定等摘取他章表中的话,并且引申附会他所作的诗说是诽谤皇上,逮捕进御史台监狱,想置他于死地。罗织罪名很久不能判决。神宗独自怜惜他,把他作为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苏轼与农夫老翁,一起在溪谷山林间生活,在东坡建造房屋,自称“东坡居士。” 元佑四年(1089)苏轼任杭州知州。杭州原来近海,当地泉水咸苦,居民稀少。唐代刺史李泌首先引西湖水造了六口井,百姓用水充足。白居易又疏通西湖水流入运河,从运河流入田亩,灌溉田地达一千顷,百姓因此殷实富裕。湖水中有很多茭白根,从唐朝到吴越钱氏,每年都疏浚治理,宋朝立国后,停止了,茭白根积为田,剩下水面没有多少了。苏轼看到茅山一条河专门接受江中潮水,盐桥一条河专门接受湖水,就疏通二河来通航运。又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积蓄和排泄湖水的枢纽,江中的潮水不再流入城市。用剩下的物力人力修复了六口井,又把茭白根堆积在湖中,筑成南北长三十里的长堤以便通行。堤筑成后,又种了木芙蓉、杨柳在堤上,看上去就像图画一样,杭州人称之为“苏公堤”。苏轼二十年中第二次到杭州,对百姓有功德,家家有他画像,人们饮食时一定向他祝福。又造了生祠来报答他。 五、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修车人老修 李景文 不知在猴年马月,修车人就出现在小镇唯一的四叉路口,摆他的修车摊子。 修车人正巧姓修。在小镇的记忆中,修车人是外来户,并看不到他有婆姨,或者和什么女人有瓜葛,只身带着一个大眼睛的小男孩,宝贝似的。 对他刚刚六岁的儿子小修,老修自然是又当爹来又当娘,然而这么个特殊的两口之家,在小镇人眼里,又时常做出有悖常理的事来。小修在人前人后并不喊他老爸,而是跟着众人也老修老修的喊。每当这时,老修就眯着眼睛笑。有人提醒说,老修呀,小伢子不能没大没小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老修说,我晓得,桑树条子从小弯。果然,在西北风吼吼的日子,缩手缩脚的小镇人看到了赤脚狂奔的小修。当热浪袭击小镇,连狗都在树阴下吐舌头,小修又打着赤膊在毒太阳下翻跟头、竖蜻蜓。众人声讨说,老修呀,你这是要你儿子的小命!小修字正腔圆回答,玉不琢不成器,铁不打不成钢,谢老修栽培!老修拿着榔头哈哈一笑,这小子的骨头,贱着呢,敲敲没事! - 23 - 儿子七岁上小学,报名的那一天,老修却让小修骑到了他的脖子上,在小镇的大街上一路走来。好多常修车的熟人见了,都特意下车迎上来,老修呀,小家伙腿不好,就拿我的车使。老修一路道谢着,一路说,今儿我让小子当马骑,明儿我跑不动了,他驮我的日子在后头哩!老修对小修说,你考双百,我就奖你。小修果然就考了双百。小修很想老修给他买对金鱼养养。老修说,金鱼要吃鱼虫,我们伺侯不起。老修说服小修,从那省下的五块金鱼款中,花两块买了两条红鲤鱼,爷儿俩既饱了眼福,又饱了口福,还修了各自的五脏庙。 小修的脑袋瓜出奇的好,好像没费多大事就考上了县重点。报到前,老修花三十块给儿子买了一辆二手的自行车,但是整得比新车都好使。小修就骑着老爸送他的车,每天往返于三十里外的县城与小镇之间。镇上许多人看不过去,说老修呀,让孩子住校吧,又整不了几个钱,老修一边整着车轮一边说,按理,这钱也不是花不起,不过,牛扣在桩上还是老,让那小子蹦去! 一晃就是六年,参加高考的小修长得牛犊一样结实,一举就考中了一所名牌大学。镇上的人看到老修将小修送到火车站的时候,给了他三样东西,一辆能照出人脸的崭新的“捷安特”自行车,一部带拍照摄像功能的“波导”手机,一台一万多的“联想”手提电脑。乖乖,小镇人心里都有一种莫名的冲动,这么阔派! 送行的人看到老修对小修讲,家底全交给你了,在外,不要丢小镇的脸! 小修突然就跪下了,牛着嗓子吼了声:爸爸! 老修小修这父子俩就抱在一起哭成一团…… 这是小镇的人第一次听到小修喊老修爸爸,在场的人全被这场面震撼了。人们感叹唏嘘,陪着这父子俩流泪,想止都止不住。 一晃,又是六年,小修都读博了,读的汽车设计,这真如了老修的愿。而且儿子在电话中透露,他替父亲找了个贤慧的儿媳妇,要接他到大城市来享福。但是,老修舍不得丢下他的修车摊子,他对儿子的电话一拖再拖。当然,老修现在不再寡言,只要一提到他的儿子,他就成了话匣子、话篓子,一边修车一边跟你滔滔不绝。 当儿子成了博士的时候,儿子的婚期也越来越近了,老修对将要参加的儿子婚礼,显得特别的郑重,进理发店,下澡堂子,将残留在脸上和手上的几十年的油污都洗了。终于老修里外一身新,买了儿子所在城市的火车票。儿子再三关照,什么都不缺,什么都添置齐了。老修想,虽说是到儿子那里,但是空着手,总觉得手放不对位置。思前想后,突然想起儿子在上小学的时候跟他要过金鱼,于是跑到卖花鸟鱼虫的地方,花一百元买了两大一小那种名贵的水泡眼。然后,老修怀抱着金鱼缸上了火车。 老修看着金鱼想,这三条像是一家子,两条大的,是他的儿子和儿子的新娘,小的不用说是他的孙子。想到这老修就笑了,老修是坐在火车上走的,火车正在开往他儿子所在的那座城市,那是座很大很大的城市,是座制造汽车的城市。老修走的时候一脸幸福,嘴角上挂着一丝笑,眼睛眯缝着,朝着金鱼缸。 老修像是睡着了,雕塑似的一动不动,他这辈子太累了,也该好好的歇歇了。 - 23 - 金鱼缸里的水泡眼们游得正欢,它们不时用大眼睛看一眼将它们带上火车的老爷爷,它们也猜测到前面将有新的生活等待它们,它们在前进的悠悠晃晃的火车上,游得悠悠晃晃…… (选白《小说界》2010年第4期) 16.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小说开篇用语看似平常,却蕴含丰富,既写出了老修的身份,也写出了父子相依为命的事实,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B. 作者运用神态、动作、心理描写来刻画小修,如“打着赤膊在毒太阳下翻跟头、竖蜻蜓”等。 C. 小说也略写了一些次要人物,比如镇上的人。这些人物如果不描写,对小说情节和相关主题都没有丝毫影响。 D. 小说语言简洁精炼,形象生动,常常反话正说,令人深思,如“连狗都在树阴下吐舌头”“老修走的时候一脸幸福”。 E. 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主要叙述了老修教育小修,最终小修考取博士,人物刻画生动传神,读来平淡无奇,却又耐人咀嚼。 17. 小说在刻画老修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18. 有人认为这篇小说最后描写金鱼的那一段应该删去,这样小说更精炼,更具悬念,更能打动读者,引起读者深思。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文本,从人物塑造、情节设计、主题表达三个角度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 【答案】16. BC 17. ①刚柔并济。小修人前人后跟着众人喊老修;老修在西北风中让小修赤脚狂奔,热浪袭来,让小修在大阳光下翻跟头、竖蜻蜓。②榜样示范。儿子上学时,老修让小修当马骑,目的是让小修懂得老修老了要回报父亲的道理。③保持尊严。当小修考中名牌大学,老修给小修购买了自行车、波导手机、联想手提电脑等,让小修出门不能丢小镇的脸。 18. 示例:不应该删去。①从情节上看,照应上文小修读小学时,要求老修买金鱼的情节,首尾呼应。②烘托人物心情。用金鱼缸里的水泡眼们游得正欢衬托老修欢欣的心情。③暗示了主题。通过描写金鱼猜测新的生活等待它们,暗示着老修将与儿子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讴歌了老修的辛勤劳作和全力教育孩子的优秀品质。(如果认为应该删去,能够结合文本分析,自圆其说,也可以。) 【解析】 【16题详解】 - 23 -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小说阅读选择题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要读懂文章,主要分析对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表述是否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B项,文中没有有关小修的心理描写; C项,“对小说情节和相关主题都没有丝毫影响”错,镇上的人主要对刻画老修、小修的人物形象起到衬托作用。 故选B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文中的老修是一位疼爱儿子又教子有方的父亲,也是一位默默付出、任劳任怨的好父亲。 “小修在人前人后并不喊他老爸,而是跟着众人也老修老修的喊。每当这时,老修就眯着眼睛笑”体现他教育小修时疼爱儿子的温柔、包容的一面;“在西北风吼吼的日子,缩手缩脚的小镇人看到了赤脚狂奔的小修。当热浪袭击小镇,连狗都在树阴下吐舌头,小修又打着赤膊在毒太阳下翻跟头、竖蜻蜓”“老修对小修说,你考双百,我就奖你。小修果然就考了双百”“小修很想老修给他买对金鱼养养。老修说,金鱼要吃鱼虫,我们伺侯不起。老修说服小修,从那省下的五块金鱼款中,花两块买了两条红鲤鱼,爷儿俩既饱了眼福,又饱了口福,还修了各自的五脏庙”体现老修栽培、雕琢儿子时严苛的一面;“儿子七岁上小学,报名的那一天,老修却让小修骑到了他的脖子上,在小镇的大街上一路走来”“老修一路道谢着,一路说,今儿我让小子当马骑,明儿我跑不动了,他驮我的日子在后头哩”体现老修教育儿子注重言传身教;“镇上的人看到老修将小修送到火车站的时候,给了他三样东西,一辆能照出人脸的崭新的‘捷安特’自行车,一部带拍照摄像功能的‘波导’手机,一台一万多的‘联想’手提电脑。乖乖,小镇人心里都有一种莫名的冲动,这么阔派”“送行的人看到老修对小修讲,家底全交给你了,在外,不要丢小镇的脸”体现老修注重培养儿子保持尊严。 - 23 -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作答。解题思路是:首先亮明观点,而后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分析,言之成理,言之有据,注意不要脱离小说的内涵而凭空想象。 首先要读懂这篇小说,精读这篇小说最后描写金鱼的那一段。回答时,先要明确表态,即答出“应该删去”或“不应该删去”,然后结合题干要求,从人物塑造、情节设计、主题表达三个角度谈谈自己这样看法的理由。注意,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要紧扣文本内容。比如,可以回答“不应该删去”。其理由紧扣结尾“金鱼缸里的水泡眼们游得正欢”“它们也猜测到前面将有新的生活等待它们”“它们在前进的悠悠晃晃的火车上,游得悠悠晃晃……”关于金鱼的描写,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使老修疼爱儿子、幸福快乐的这一人物形象更丰富,使老修送儿子金鱼这一情节与前文儿子要鱼的情节照应,使老修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普通劳动人民能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这一主题更鲜明。 也可以回答“应该删去”。其理由紧扣结尾部分关于老修的描写“老修走的时候一脸幸福,嘴角上挂着一丝笑,眼睛眯缝着,朝着金鱼缸”“老修像是睡着了,雕塑似的一动不动,他这辈子太累了,也该好好的歇歇了”等,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前文写老修疼爱儿子的事情已经够多了,再写送金鱼多此一举;情节上,删去后小说叙事更精炼,结构上更具悬念感。主题上,删去后,前文已经暗示着老修将与儿子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更能打动读者,引起读者深思。 综上,认为小说最后描写金鱼的那一段“应该删去”或“不应该删去”都可以,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点睛】 - 23 - 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本题可以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人物形象,还可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其次,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还可以借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人物间的关系、作者倾向等分析人物形象。 六、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应龙做口红了!”近日,这家痔疮青龙头企业的动向一度引发热议。事实上,不止是马应龙,近几年来,跨界已经成为传统国货品牌“出圈”的必做动作;云南白药的面膜、六神Rio鸡尾酒、大白兔与美加净共推的润唇膏……就连一向低调的老干妈,也推出过“卫衣定制套餐”,迅速在市场上占据_______,甚至还登陆纽约时装周。马应龙刮起一阵“跨界风”,不仅为自身发展注入新动能,也体现出传统品牌在国民记忆中_______的地位。 为何最近几年来各类跨界现象层出不穷?这与企业自身的积极应对密切相关。很多企业即使早已在市场站稳脚跟,拥有_______的产品,但仍面临着升级困难的问题。跨界,成了很多传统企业国货转型尝试的选择。传统的企业和品牌,推出热门的当下衍生商品,传统的符号被年轻人记住,成为快消品市场上的一种新风向。( ),传统品牌们调整策略,迎合时代,试图博得年轻消费者的欢心。然而,国货想要做到“老树发新芽”,不能只靠营销,品质、品牌、服务体系这三个核心才是必须要坚持的关键,否则,这一切都可能只是________。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一席之地 举重若轻 炙手可热 昙花一现 B. 一隅之地 举足轻重 炙手可热 过往云烟 C 一席之地 举足轻重 家喻户晓 昙花一现 D. 一隅之地 举重若轻 家喻户晓 过往云烟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传统的企业和品牌,推出当下热门的衍生商品,传统的符号被年轻人记住 B. 传统的企业或品牌,推出当下热门的衍生商品,让年轻人记往传统的符号 C. 传统的企业和品牌,推出热门的当下衍生商品,让年轻人记往传统的符号 D. 传统的企业或品牌,推出热门的当下衍生商品,传统的符号被年轻人记住 2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项是 A. 随着消费主流成为新生代群体 B. 随着新生代群体成为消费主流 C. 新生代群体在成为消费主流后 D. 消费主流在成为新生代群体后 - 23 - 【答案】19. C 20. B 21. B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 第一空:一席之地:放一个席位的地方,比喻应有的位置。一隅之地:隅,角落,该词形容地域狭小。语境是说传统国货品牌都“跨界”,抢占市场的位置。所以,此处选用“一席之地”。 第二空:举重若轻:形容担负重任或解决问题不费力气。举足轻重:形容地位重要。语境说传统品牌在国民记忆中占据重要地位。所以,此处应用“举足轻重”。 第三空:炙手可热:气焰盛,权势大,含贬义。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此处的使用对象是产品“广为人知”。所以,此处选用“家喻户晓”。 第四空:昙花一现:比喻美好的事物存在很短;过往云烟:形容容易消失的事物或事情已经过去。语境是说国货如果不注重品质、品牌、服务体系这三个核心,只靠营销,其存在时间会很短。所以,此处选用“昙花一现”。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三处语病:一是“企业”“品牌”之间有交叉关系,用“或”更恰当;二是“热门的”与“当下”语序不当;三是结构混乱,成为新风向的应该是企业或品牌“推出商品,让符号被年轻人记住”,去掉“让”字主语则发生了变化,而“让年轻人记住传统的符号”更为顺畅。 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 - 23 - “新生代群体”与“消费主流”的内在逻辑是“群体”成为“主流”,因而排除A、D项;从整个句子来看,主语是“传统品牌们”,如果选C项则造成中途易辙。 故选B。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志愿服务”开头。概括志愿服务的作用。要求:①要全面;②不超过50字。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为参与前提的社会事业,重在出力而不是出钱,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这项事业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内心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都期望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志愿服务是把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一种途径。志愿者在从事服务生物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答案】志愿服务①能够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不足,②推动社会文明发展,③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④使人获得精神满足。 【解析】 【分析】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其实是一道考查压缩语段的题目,需要注意以下解题思路:仔细分析语段的层次,分几层,层意是什么;辨析主次,留主舍次;压缩连缀,切合要求。本题中,一共有三层意思,按照每一层的主要内容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详解】此题考核压缩语段的能力,注意以”志愿服务“为主线来找其作用,每个句子是一个作用,把每个句子的核心内容摘取出来然后重新组合句子即可。重点词语“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推动社会文明发展”“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使人获得精神满足”。 23.用排比的修辞方式,改写下面直线部分。要求:①句式一致;②字数相等;③与上文语意连贯;④不改变原意。 长途跋涉后,我终于在林中寻找到这幽深澄碧的水潭。这潭水, - 23 - 可以将我的容颜映照在它明镜一般的水面上;我把这潭水当作激发我诗性的佳酿;这潭水还可以成为我的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答案】如明镜,让我映照容颜;似佳酿,助我激发诗性;若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句式转换的能力。这是一道散句变整句的句式转换试题,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一般是先改写其中的一个句子,确立其为句式基准句,然后把其它的句子按照此句的句式进行改写,使三个句子结构一致,字数相等,构成排比,最后有必要的话还要进行合理排序。本题可先从三个句子中选择一个进行改写,如改写第一个句子为“如明镜,让我映照容颜”,然后将其他两个句子改写成结构相同和字数相等的句子即可。 七.写作。 2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等待”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种意蕴悠远的境界,也是现实生活中让人纠结的人生命题。你能联想到哪些动人的“等待”?你是否有过难忘的“等待”经历?“等”,还是“不等”,你如何抉择?“等待”带给你怎样的感悟和体会? 请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学会等待 猛兽伏在草丛中窥视着猎物一步步走近,心急的猛兽不等猎物靠得太近就蹿了出去,追逐了半天,却没有收获,而另一些猛兽则在耐心地等待,等猎物走到眼前再施以雷轰般的一击,安稳地填饱了肚子这只是动物中的一个捕食技巧,但用心体味,我们可以发现等待的重要。 等待不是完全停止活动地呆着,它要求我们在观察形势的同时做周密的准备与计划。有些人认为等待的人不过是畏畏缩缩的懦夫,而我要说:会等待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 23 - 等待的人是在寻找机会,等到机会来临的瞬间,他们就可以充分地把握机会取得成功。想要打败曹操的百万大军,吴蜀联军就必须等候东风吹动旗帜;想要拍摄老实泉的喷涌,我们就得手持相机守候于其侧;要想有所盈利,股民就得静观股票的涨落“座山观虎斗”。没有等待,人类也无法到达今天的地位,机会就像流星,从不等待别人将它收入相册,只有我们耐心地去等才可以抓住机会,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 急功近利的人往往受不了漫长的等待,他们总是希望一蹴而就,于是,诸葛亮和司马懿麾下总有请战的将领;总会有人过早地或许过于轻率地作出行动。也许他们自诩有着小说中好汉的豪爽与敢作敢为,但他们忘记了好汉们也是该出手时才出手的。什么是“该出手时”呢?那也是需要我们等待,等待机会的来临,不经历必要的等待而去做事。即使我们最终达到目的,势必也会付出额外的代价。 有一个关于“等待”的寓言“守株待兔”想必大家都知晓,但我所谈的等待与寓言中那无知者的浪费时光可谓大相径庭。等待不是弱者期待的上天的怜悯,而是强者的蓄势待发;等待不是愚者的想入非非,而是智者的深谋远虑等待是去做,去思索,去预见,去为最后的一搏做充分的准备。 等待是一种永不言弃的希望。“过尽千帆皆不是,余晖脉脉水悠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等待是一种生存的智慧。在百花凋零后等待开放的梅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兵法中的以静制动,以退为进,以逸待劳。等待是一种蓄势待发。种子发芽需要等待,幼苗出土需要等待,花蕾绽放需要等待,果实成熟需要等待,酿造美酒需要等待,蛹化蝴蝶需要等待…… 学会等待,我们终会等到可以放手拼搏的时刻,终会体味到等待这人生哲学的奥妙,终能品尝到“久酿”而成的“琼浆”。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话题作文,以“等待”为话题。等待有积极地等待,也有消极的等待。积极的等待,是冷静地思考,积蓄力量,磨练耐心,等待时机,为成功做准备;消极的等待是空等,无任何积极行动,几乎等于放弃。在写作时理清自己思路。 等待什么?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等待,如“我”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等待,友人、恋人之间的等待,贤臣对明君的等待,对手乃至敌手之间的等待。也可以是个体(或群体)对某件事的等待,事情可小可大,可以是身边事,也可以是天下事。比如等待下课,等待放假,等待录取通知书,等待元旦联欢晚会,等待中考,等待亚运会,等待祖国统一? 等等。当然等待不是“守株待兔”,在等待中虚度韶光,磨平了棱角,挫失了锐气,丧失了良机,最终一事无成。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点睛】材料类命题作文的审题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提示语+命题,一是材料+命题。 一、提示语+命题 - 23 - 提示语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一种提示,也是一种限制,所以需要我们认真阅读,仔细揣摩。我们看《带一本书去旅行》的提示语: 暑假,我们可以放下课本,背起行囊,行走四方,过一种别样的生活——读自己爱读的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努力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愿望。请以“带一本书去旅行”为题写一篇作文。 作为一种提示,提示语可以帮助你理解与拓展,提示文章写作思路、写作范围和素材选择等。如《带一本书去旅行》的提示语就提示我们,暑假了可以去过一种别样的生活。这种生活是怎样的呢?读自己爱读的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努力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愿望。揣摩一下命题者的意图,就是倡导学生过一种别样的暑期生活,那就是与书香为伴,带着书旅行。 作为一种限制,提示语往往会限制文章的选材、立意等,体现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让你的写作有一定的方向。如《带一本书去旅行》这个作文的提示语,它就限制了文章的选材,文中的“书”和“旅行”应该是实实在在的书,这从提示语中的“放下课本”“读自己爱读的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文字中可以看出。从提示语中的“暑假,我们可以……”也可以看出这是倡导,可以是畅想将来,也可以回忆过去。它是一种愿景,文章应该让别人知道旅行与书为伴有何益处。 二、材料+命题 这里的“材料”不同于本文标题中的材料的含义,不是指广义的材料,而是狭义的材料,它包括故事、寓言、某种社会现象、警句格言等。 “材料+命题”这类作文,审题的第一步是读懂材料,然后再理解标题。下面我们重点说说如何读懂材料(因为标题的审读同纯命题作文,无论是词还是短语),需要我们认真阅读,根据材料的内容,判断材料的指向,揣摩命题者的意图,确定写作中心(主旨)。 - 2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