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中学(人文艺术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中学(人文艺术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www.ks5u.com 化学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 本卷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 ‎1.危险化学药品要在包装上印上警示性标志。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标签上应印有的警示标记是(  )‎ A. B. C. D. ‎ ‎【答案】C ‎【解析】‎ ‎【详解】A.警示标记为能燃烧的物质的标志,而浓硫酸不能燃烧,则不能使用该标志,故A错误;‎ B.警示标记为能爆炸的物质的标志,而浓硫酸不能爆炸,则不能使用该标志,故B错误;‎ C.警示标记为腐蚀性液体的标志,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则使用该标志,故C正确;‎ D.警示标记为剧毒标志,而浓硫酸无毒,不能使用该标志,故D错误;‎ 故选:C。‎ ‎2.下列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 汽油失火时,立即用水灭火 B.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C. 少量浓 NaOH 溶液溅到皮肤上,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硼酸溶液 D.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稀 NaOH 溶液洗涤 ‎【答案】C ‎【解析】‎ ‎【详解】A、汽油密度比水小,汽油会浮在水面上继续燃烧,且随着水四处蔓延而扩大燃烧面积,故A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逐滴加入水中,防止沸水溅出,故B错误;‎ C、浓NaOH溶液溅到皮肤上,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硼酸溶液,故C正确;‎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先用布擦去,再用大量水冲洗.氢氧化钠同时具有腐蚀性,不能用氢氧化钠洗涤,故D错误.‎ 故选:C。‎ ‎3.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编号 ‎①‎ ‎②‎ ‎③‎ ‎④‎ 操作示 意图 操作名称 倾倒液体 取用块状固体 稀释浓硫酸 检查气密性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A.倾倒液体试管倾斜45°,口对口,瓶塞倒放,标签正对手心,操作合理,故A正确;‎ B.取用块状固体,试管要横放,固体放在管口,然后缓缓直立,图中操作易使试管底破裂,故B错误;‎ C.将浓硫酸注入水中,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失,图中操作合理,故C正确;‎ D.双手紧握试管,试管中气体膨胀,烧杯中观察有气泡可检验气密性,图中方法和操作合理,故D正确;‎ 故选B。‎ ‎4.下列仪器:①试管 ②坩埚 ③量筒 ④蒸发皿 ⑤烧瓶 ⑥集气瓶 ⑦烧杯 ⑧漏斗,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 )‎ A. ①②③④⑤⑧ B. 都能直接加热 C. ①③⑥⑦⑧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量筒、⑥集气瓶、⑧漏斗为不能加热的仪器;⑦烧杯、⑤烧瓶 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①试管、②坩埚、④蒸发皿为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 故选:D。‎ ‎5.在盛有碘水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苯后振荡,静置片刻后 ( )‎ A. 整个溶液变紫色 B. 下层无色,上层紫红色 C. 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 D. 整个溶液变为棕黄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碘易溶于苯,溶液呈紫红色,由于苯密度比水小,则下层为无色上层为紫红色,‎ 故选:B。‎ ‎6.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蒸发操作时,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温蒸干。‎ B.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 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 蒸发操作时,当蒸发至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即可停止加热,故A正确;‎ B. 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测定的是水蒸气的温度,故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B正确;‎ C.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C正确;‎ D. 萃取剂的密度不一定比水大,只要符合萃取剂与原溶剂互相不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且萃取剂与水的密度有差异即可,故D错误;‎ 故选:D。‎ ‎7.某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 A. 一定含有SO42- B. 一定含有CO32-‎ C. 一定含有Ag+ D. 可能是SO42-,也可能是Ag+‎ ‎【答案】D ‎【解析】‎ ‎【详解】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此沉淀可能是BaSO4也可能是AgCl,因此选项D正确。‎ ‎8.四种因素:①温度和压强 ②所含微粒数 ③微粒本身大小 ④微粒间的距离,其中对气态物质体积有显著影响的是 (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对于气体来说,温度和压强不同,气体分子之间距离不同,而微粒本身大小远小于微粒间的距离,则微粒本身大小可忽略不计,微粒数目越多,则体积越大,‎ 所以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和压强、所含微粒数以及微粒间的距离,‎ 故选:C。‎ ‎【点睛】影响体积的因素有微粒的大小,微粒之间的距离以及所含微粒数等因素,对于气体来说,微粒本身大小远小于微粒间的距离,条件不同,距离不同.‎ ‎9.下列图示的四种实验操作名称从左到右依次是(   )‎ A. 过滤、蒸馏、蒸发、分液 B. 过滤、蒸发、蒸馏、分液 C. 蒸发、蒸馏、过滤、分液 D. 分液、蒸馏、蒸发、过滤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装置图可知,从左到右各个装置进行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依次是过滤、蒸发、蒸馏、分液,故合理选项是B。‎ ‎10.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39%的乙醇溶液 ③氯化钠和单质碘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 分液、萃取分液、蒸馏 B. 萃取分液、蒸馏、分液 C. 分液、蒸馏、萃取分液 D. 蒸馏、萃取分液、分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混合分层,则选择分液法分离;‎ ‎②39%的乙醇溶液中乙醇与水的沸点不同,则选择蒸馏法分离;‎ ‎③单质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则选择萃取法分离,‎ 故选:C。‎ ‎11.下列有关物质的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 1摩尔任何气体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B. 0.012Kg12C中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 C. 1摩尔水中含有2mol氢和1mol氧 D. 1molH2O中含有3 mol原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构成气体的微粒为分子,1mol任何气体均含有约6.02×1023个分子,故A正确;‎ B.0.012kg碳-12中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个碳原子,约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故B正确;‎ C.使用物质的量应指明具体的物质或微粒,1mol水中含有2 mol氢原子和1mol氧原子,故C错误;‎ D.每个H2O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则1molH2O含有2mol氢原子和1mol氧原子,故D正确;‎ 故选C。‎ ‎12.下列物质中所含分子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 A. 88g CO2 B. 3.5 mol H2‎ C. 标准状况下33.6L SO2 D. 3.01×1023个硫酸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物质的量越多,分子数越多 ‎【详解】A、88gCO2的物质的量是88g÷44g/mol=2mol;‎ B、3.5molH2;‎ C、标准状况下33.6LSO2的物质的量是33.6L÷22.4L/mol=1.5mol;‎ D、3.01×1023个硫酸分子的物质的量是3.01×1023÷6.02×1023/mol=0.5mol;‎ 所以分子数最多的氢气,答案选B。‎ ‎13.已知3.01×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32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A. 16g B. 32g C.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 ‎【详解】3.01×1023个X气体分子即0.5molX,根据,可知,故答案为C。‎ ‎【点睛】熟知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数量关系。‎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 CO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 B. 33.6LNH3气体所含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5mol C.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D. 同温同压下,一氧化碳气体和氮气,若体积相等,则质量一定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标准状况下,22.4L CO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故A错误;‎ B、33.6L NH3气体不一定是标准状况,故B错误;‎ C、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其物质的量一定相等,故C错误;‎ D、一氧化碳气体和氮气的摩尔质量相同,同温同压下,一氧化碳气体和氮气,若体积相等,则质量一定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1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臭氧的摩尔质量是48 g B. 同温同压条件下,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体积比为2∶3‎ C. 16 g臭氧中含有6.02×1023个原子 D. 1.00 mol臭氧中含有电子总数为18×6.02×1023‎ ‎【答案】C ‎【解析】‎ ‎【详解】A.摩尔质量的单位应是g·mol-1,臭氧的摩尔质量是48 g ∙mol-1,故A错误;‎ B.同温同压条件下,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物质的量之比为3:2,所以体积比为3∶2;故B错误;‎ C. 16 g臭氧中含有氧原子个数为:N(O)=×NA×3=16g÷48g∙mol-1×3×6.02×1023=6.02×1023,故C正确;‎ D.1个臭氧分子中含有24个电子,则1.00 mol臭氧中含有电子总数为24×6.02×1023,故D错误;‎ 答案选C。‎ ‎16.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它的摩尔质量成正比。一只气球若放在空气 (空气平均摩尔质 量为 29 g·mol-1)中可静止不动,那么在相同条件下该气球放在下列气体中会下沉的是( )‎ A O2 B. Cl2 C. CO2 D. CH4‎ ‎【答案】D ‎【解析】‎ ‎【详解】一只气球若放在空气(空气平均摩尔质量为29g/mol)中可静止不动,在相同条件下该气球放在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中就会下沉,则:‎ A、氧气的摩尔质量为32g/mol,大于空气,则密度比空气大,该气球放在氧气中上升,选项A错误;‎ B、氯气的摩尔质量为71g/mol,大于空气,则密度比空气大,该气球放在氯气中上升,选项B错误;‎ C、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为44g/mol,大于空气,则密度比空气大,该气球放在CO2中上升,选项C错误;‎ D、CH4的摩尔质量为16g/mol,小于空气,则密度比空气小,该气球放在CH4中下沉,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注意把握题意,特别是密度与摩尔质量的关系,如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那么在相同条件下该气球放在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中就会下沉,从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它的摩尔质量成正比的角度分析。‎ ‎17. 同温同压下,气体A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2,体积比为1∶4,气体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16 B. 17 C. 44 D. 64‎ ‎【答案】D ‎【解析】‎ ‎【详解】设气体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即A的摩尔质量为g·mol-1。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则有;∶=l∶4,故=64,选D。‎ ‎18.下列各溶液中,Na+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A. 4L 0.5mol/LNaCl溶液 B. 1L 0.3mol/LNa2SO4溶液 C. 5L 0.4mol/LNaOH D. 2L 0.15mol/LNa3PO4‎ ‎【答案】B ‎【解析】‎ 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知,溶液中钠离子浓度分别是(mol/L)0.5、0.6、0.4、0.45,所以正确的答案选B。‎ ‎19.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子数相同的是(   )‎ A. 2 L CO和2 L CO2 B. 9 g H2O和标准状况下11.2 L CO2‎ C. 标准状况下1 mol O2和22.4 L H2O D. 0.2 mol NH3和4.48 L HCl气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没有指出在相同条件下,无法比较2LCO和2LCO2的物质的量大小,故A错误;‎ B. 9g H2O的物质的量为: =0.5mol,标准状况下11.2LC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根据N=nNA可知,二者含有的分子数相等,故B正确;‎ C. 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在标准状况下22.4L水的物质的量大于1mol,二者含有的分子数不相等,故C错误;‎ D. 没有指出标准状况下,不能使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注意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时,研究对象必须为气体,且必须指出相同条件下或标准状况下,据此进行解答。‎ ‎20.已知丙酮(C3H6O)通常是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密度小于1 g·mL-1,沸点约为55℃。要从水与丙酮的混合物中将丙酮分离出来,下列方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 蒸馏 B. 分液 C. 过滤 D. 蒸发 ‎【答案】A ‎【解析】‎ ‎【详解】己知丙酮(C3H6O)无色液体,可溶于水,密度小于lg/mL,沸点约为56℃,水与丙酮互溶,无法用分液法分离,可利于水的沸点明显高于丙酮(C3H6O,沸点约为56℃)的性质,采取蒸馏法分离。答案选A。‎ ‎2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含0.1 mol BaCl2的溶液中Cl-数为0.1NA B. 常温常压下,22 g CO2所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C. 1mol/L的NaOH溶液中含有Na+数为NA D. 常温下NA个Cl2分子所占有的体积为22.4 L ‎【答案】B ‎【解析】‎ ‎【详解】A.0.1 mol BaCl2中含有0.2mol氯离子,溶液中Cl-数为0.2NA,故A错误;‎ B.22g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5mol,0.5mol二氧化碳所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A,故B正确;‎ C.没有告诉溶液的体积,题中条件无法计算NaOH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 D.常温下,题中条件无法计算1mol氯气所占有的体积,故D错误;‎ 故选:B。‎ ‎22.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1体积X2(g)和3体积Y2(g)化合生成2体积的一种气态化合物,则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 A. XY3 B. XY C. X3Y D. X2Y3‎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对应气体体积之比有:X2(g)+3Y2(g)===2W(g),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W分子中含有1个X原子和3个Y原子,即W为XY3。‎ 故选:A。‎ ‎23.两份质量相同CH4和NH3比较,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分子个数比为17∶16‎ B.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是17∶16‎ C. 氢原子个数比为17∶12‎ D. 原子个数比为17∶16‎ ‎【答案】D ‎【解析】‎ 质量相同的CH4和NH3的物质的量分别是、;分子个数比为∶=17∶16,故A正确;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是∶=17∶16,故B正确;氢原子个数比为∶=17∶12,故C正确;原子个数比为∶=85∶64,故D错误。‎ ‎24.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OH﹣等3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3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滴加Mg(NO3)2溶液;②过滤;③滴加AgNO3溶液;④滴加Ba(NO3)2溶液 A. ①②④②③ B. ④②①②③ C. ①②③②④ D. ④②③②①‎ ‎【答案】B ‎【解析】‎ ‎【详解】检验氯离子用AgNO3溶液,检验氢氧根离子可用Mg(NO3)2溶液,检验碳酸根离子可用Ba(NO3)2溶液;由于碳酸根离子能与AgNO3溶液、Mg(NO3)2溶液反应,分别生成碳酸银沉淀、碳酸镁沉淀,故要先检验CO32-,再检验OH-和Cl-;由于OH-与Ag+结合形成极不稳定的氢氧化银,故要先检验OH-;仅用一份样品溶液,可先滴加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碳酸根离子,过滤,向滤液中再滴加Mg(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OH-,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故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④②①②③;‎ 故答案选B ‎【点睛】酸碱盐溶解性规律:钾钠铵盐硝酸盐,全都溶在水中间,碳酸、磷酸两种盐,溶者只有钾钠铵,盐酸盐难溶银亚汞,硫酸盐难溶钡和铅,碱只溶钾钠钡钙氨,酸难溶是硅酸;此题是离子共存问题的具体应用,掌握好酸碱盐溶解性规律,利于问题的快速解决。‎ ‎25. 300 mL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含有60 g溶质。现欲配制1 mol /L NaOH溶液,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 )‎ A. 1∶4 B. 1∶5 C. 2∶1 D. 2∶3‎ ‎【答案】A ‎【解析】‎ ‎【详解】原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为60/40=1.5mol ,所以配制1 mol·L-1 NaOH溶液则溶液的体积为V=1.5/1=1.5L=1500mL,而原溶液的体积为300mL,所以取蒸馏水的体积为1200 mL,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1:4,故A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A。‎ ‎26.等体积的硫酸铝、硫酸锌、硫酸钠溶液分别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反应。若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比为1:2:3,则三种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 1:2:3 B. 1:3:6 C. 1:3:3 D. 1:6:9‎ ‎【答案】D ‎【解析】‎ ‎【详解】设三种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分步是a、b、c,则根据方程式Ba2++SO42-=BaSO4↓可知,所以3a︰b︰c=1︰2︰3,解得a︰b︰c=1︰6︰9,答案选D。‎ ‎27.提纯下列物质(括号中为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 A. 稀H2SO4(HCl): AgNO3溶液、过滤 B. Cu(CuO): 盐酸、过滤 C. KNO3(K2SO4): BaCl2溶液、过滤 D. CaCO3(CaO): 水、过滤 ‎【答案】B ‎【解析】‎ ‎【详解】A. 二者均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将原物质除去,故A错误;‎ B.  CuO与盐酸反应,Cu不反应,则与足量盐酸反应后过滤可除杂,故B正确;‎ C. 硫酸钾与BaCl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氯化钾,易引入新杂质,故C错误;‎ D. Ca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过滤得到的碳酸钙中易引入新杂质,故D错误;‎ 故选:B。‎ ‎28.下列对于某些离子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原物质一定有CO32-‎ B.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一定有SO42-‎ C. 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一定有Cl-‎ D. 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不一定有Ba2+‎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无色气体的离子包括CO32-,HCO3-等,故原物质并不一定是碳酸根离子,A错误;‎ B. 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可能是与钡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的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或与氯离子反应的银离子,B错误;‎ C. 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可能是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的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氯离子等,原溶液不一定有Cl-,C错误;‎ D. 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只能说明碳酸根离子与某阳离子反应产生沉淀,阳离子可能为钙离子、钡离子、镁离子等,不一定有Ba2+,D正确;‎ 答案为D。‎ ‎【点睛】本题易错点在于惯性思维,氯离子和银离子沉淀,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沉淀,碳酸根离子遇酸产生气体等常见推断思路,忽略银离子、钡离子能与大多数阴离子沉淀,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离子不只有碳酸根离子,还有碳酸氢根离子等。‎ ‎29.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 用图①和图④完成NaCl中Na2SO4杂质的去除 B. 用图①和图②完成粗盐中不溶物的去除 C. 用图③制备纯净的氢气 D. 用图④除去CO2中含有的HCl杂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Cl中Na2SO4杂质除去的第一步是加BaCl2溶液,反应在烧杯或试管中进行,故A错误;‎ B.粗盐提纯过程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故B正确;‎ C.用图③所制备的氢气中含有HCl杂质,故C错误;‎ D.CO2和HCl均能与NaOH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30.饮茶是中国人的传统饮食文化之一。为方便饮用,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取罐装饮料茶,上述过程涉及的实验方法、实验操作和物质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操作利用了物质的溶解性 B. ②操作为过滤 C. ③操作为分液 D. 加入抗氧化剂是为了延长饮料茶的保质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A. ①提取可溶物,加有机溶解萃取,利用了物质的溶解性,故A正确;‎ B. ②为分离不溶性茶渣,②为过滤,故B正确;‎ C. ③中混合物不分层,分罐密封,无分液操作,故C错误;‎ D. 为避免茶多酚被氧化,可加入抗氧化剂,目的是为了延长饮料茶的保质期,故D正确。‎ 故选:C。‎ 第Ⅱ卷 ‎(非选择题,本卷共有3个小题,共40分)‎ ‎31.(1)0.5 mol CH4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含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 ‎(2)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O2和CO2 ,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密度比为_______________。‎ ‎(3)下列数量的各物质所含原子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①0.5 mol氨气 ②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 ‎③4 ℃时9 mL水 ④0.2 mol磷酸钠(Na3PO4)‎ ‎【答案】 (1). 8g (2). 11.2L (3). 5mol (4). 11:8 (5). 11:12 (6). 8:11 (7). ①④③②‎ ‎【解析】‎ ‎【分析】‎ ‎(1)利用m=n×M,V=n×Vm进行计算;‎ ‎(2)利用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进行分析,同温同压下,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 ‎(3)利用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有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详解】(1)m=n×M=0.5mol×16g/mol=8g;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n×Vm=0.5mol×22.4L/mol=11.2L;含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5mol×10=5mol;‎ ‎(2)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O2和CO2 ,物质的量之比为:=11:8;原子个数之比=11:12,同温同压下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故密度之比是32:44=8:11;‎ ‎(3)①0.5mol氨气中含原子为0.5mol×4=2.0mol;‎ ‎②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含原子为=1.0mol;‎ ‎③4℃时9mL水中含原子为×3=1.5mol;‎ ‎④0.2mol磷酸钠(Na3PO4)中含原子为0.2mol×8=1.6mol;‎ 则所含原子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①④③②。‎ ‎32.下图是中学化学常用于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选择装置____(填代表装置图的字母,下同);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选择装置_________。 ‎ ‎(2)从碘水中分离出I2,选择装置____,该分离方法的名称为__________。 ‎ ‎(3)装置B在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下滴,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取少量海水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 海水粗盐食盐水氯化钠晶体 粗盐中含Ca2+、Mg2+、Fe3+、SO42-等杂质,需要提纯后才能综合利用。粗盐提纯的步骤有:①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③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④调节溶液的pH等于7;⑤溶解;⑥过滤;⑦蒸发。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填写字母序号)。 ‎ a.⑤②③①⑥④⑦ b.⑤①②③⑥④⑦‎ c.⑤②①③④⑥⑦ d.⑤③②①⑥④⑦‎ ‎【答案】 (1). D (2). A (3). B (4). 萃取分液 (5). 将分液漏斗上部的玻璃塞打开 (6). a、d ‎【解析】‎ ‎【分析】‎ ‎(1)从氯化钙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为可溶性固体与溶剂的分离;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利用沸点不同采取蒸馏法分离;‎ ‎(2)碘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用萃取分液的方法分离;‎ ‎(3)放液时,需保持分液漏斗内外压强相等;‎ ‎(4)粗盐中含有Ca2+、Mg2+、Fe3+、SO42-等杂质,提纯过程中,先加水溶解,然后把杂质转化为沉淀或气体除去,除Ca2+用CO32-,除Mg2+、Fe3+用OH-,除SO42-用Ba2+,要注意除杂的顺序,后加的试剂最好能把前面加入的过量试剂除去,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1)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氯化钙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则选择D装置;除去自来水中Cl-等杂质,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则选择A装置;‎ ‎(2)碘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用萃取分液的方法分离;‎ ‎(3)装置B在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下滴,需保持分液漏斗内外压强相等,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将分液漏斗上部的玻璃塞打开;‎ ‎(4)除去粗盐中Ca2+、Mg2+、Fe3+、SO42-等杂质,先加水溶解,然后加入过量NaOH(去除Mg2+、Fe3+):Mg2++2OH-===Mg(OH)2,Fe3++3OH-===Fe(OH)3;加入过量BaCl2(去除SO42-):Ba2++SO42-=BaSO4;加入过量Na2CO3(去Ca2+和多余的Ba2+):CO32-+Ca2+=CaCO3、CO32-+Ba2+=BaCO3,碳酸钠必须加在氯化钡之后,氢氧化钠和氯化钡可以颠倒加入的顺序,然后过滤,最后用盐酸调节溶液的pH等于7后蒸发即可,所以其顺序是⑤②③①⑥④⑦或⑤③②①⑥④⑦,故答案为a、d。‎ ‎33.现有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物,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沉淀或固体,从而实现Cl-、SO42-、和NO3-的相互分离。相应的实验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实验流程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试剂X : ,沉淀A: ‎ ‎⑵上述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的Na2CO3的目的是 。‎ ‎⑶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 (填化学式)杂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向溶液3中加入适量的 ,之后若要获得固体NaNO3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填操作名称)。‎ ‎【答案】(1)BaCl2[或Ba(NO3)2];(2分) BaSO4;(2分)‎ ‎(2)使溶液中的Ag+、Ba2+完全沉淀(2分)‎ ‎(3)Na2CO3(2分);稀HNO3(2分);蒸发(2分)‎ ‎【解析】‎ ‎(1)根据过程②可知,沉淀B是氯化银,所以A是硫酸盐,因此X是氯化钡或硝酸钡,则A是硫酸钡沉淀。‎ ‎(2)由于溶液2中含有过量的Ba2+和Ag+,所以加入过量的Na2CO3的目的是使溶液中的Ag+‎ ‎、Ba2+完全沉淀。‎ ‎(3)由于碳酸钠是过量的,所以溶液3中一定含有碳酸钠,要除去碳酸钠,则可以加入适量的硝酸。要得到硝酸钠固体,通过蒸发即可。‎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