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某思想家认为,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性、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为此,他最有可能主张 A. 要同等爱护所有的人 B. 治理国家要清静无 C. 用仁政恢复人的善性 D. 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 ‎【答案】D ‎【解析】‎ 同等爱护所有的人是墨子的兼爱,故A项错误;“清静无为”是道家思想,与“一定会……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不符,故B项错误;仁政是孟子观点,孟子主张性本善,与“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不符,故C项错误;据“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性、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可知某思想家主张性本恶,而荀子提出“人之性恶”,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故D项正确。‎ ‎2.萧公权说:“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书‘天文’、‘五师’两志所述,足知‘天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师。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他认为该学说 A. 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 B. 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 C. 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 D. 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可见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起到警告统治者暴行的作用,起到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故选C;材料没有反映董仲舒的思想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排除A;由材料“实重革命而轻受命”可见董仲舒的思想并非一概迎合君主谋取权位,排除B;董仲舒的思想本质上顺应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排除D。‎ ‎3.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认为“不务去天理上着功夫,徒弊精竭力,从册子上钻研,名物上考索,形迹上比拟,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这位思想家应是 A. 朱熹 B. 王阳明 C. 黄宗羲 D. 顾炎武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认为求理的方式是发明本心,不需要格物致知,B选项符合题意。朱熹主张格物致知,A选项排除。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C选项排除。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D选项排除。‎ ‎4.宋明理学着眼于追求超越的过程中精诚、热情与勇气的培养,对克服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纠治人类社会的诸多弊端,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材料表明宋明理学 A. 有利于我国民族精神的塑造 B. 推动了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辨化 C. 成为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D. 主张自我修养与物质生活结合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追求超越的过程中精诚、热情与勇气的培养,对克服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纠治人类社会的诸多弊端”结合所学可知宋明理学有利于约束个人行为,修炼精神品格,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故A项正确。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辨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理学的积极影响,没有涉及理学的地位,故C 项错误。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故D项错误。‎ ‎5.1875年,外商洋行至江南制造总局考察,发现办公室秩序井然,“埋头读书者,亦多也”,但仔细观察,却发现工作人员所读之书中业务书籍很少,经书占了多数。这说明洋务企业 A. 行政效率非常低下 B. 技术人员格外匮乏 C.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D. 管理机制较为完善 ‎【答案】C ‎【解析】‎ ‎【详解】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只是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所以作为洋务企业的江南制造总局员工深受此影响,所读之书大部分仍然为传统的经书,C项正确;行政效率、技术人员数量以及管理机制在材料中都未涉及,排除ABD。‎ ‎6.据民国初年农商部总务厅统计科所编《第一次全国农商统计表》‎1913年11月9日的统计,全国在1912年开设的公司有988家,工厂2001家,这是我国有史以来举办工商实业最多的年份。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 辛亥革命改变民族工业发展环境 C.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 D. 欧美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工业发展历程 ‎【详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提出,1936年正式实行,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1912年国民政府成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故B正确;1912年清朝灭亡,与材料中1913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无关,排除C;1914年一战爆发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 ‎【点睛】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原因:(1)帝国主义忙于一战,‎ 暂时放松对中国的控制(主要原因);(2)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临时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3)“发展实业”、“实业救国”的鼓舞;(4)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5)爱用国货、抵制日货运动。‎ ‎7.下表是华商工矿企业部分经济统计数据表,表中数据的变化主要表明 A. 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 B. 工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C. 工业各行业产量持续增长 D. 民族工业受制于官僚资本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统计数据表,1934—1936年华商四项工矿企业生产能力都有明显增长,结合所学可知,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A项正确;当时轻重工业都有所发展,但工业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B项错误;只有三年四个行业的统计,不能得出各行业产量的“持续增长”,C项错误;材料没有对比和分析民族工业和官僚资本的关系,D项错误。‎ ‎【点睛】1927到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有了较快发展。‎ ‎8.下图为上世纪50年代,我国某地群众流传的一段顺口溜。顺口溜所反映的史实 A. 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 使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C. 导致我国出现严重经济困难 D. 反映了民众三大改造的积极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办食堂,调锅灶,大搞水利调木料”和所给时间,可以判断出是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不符合当时生产力水平,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灾难,导致我国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C选项符合题意。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标志我国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A选项排除。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B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三代改造是在1953年至1956年,而材料反映的是1958年以后的事,D选项排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解题关键在于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知识的准确掌握。‎ ‎9.1960年,中央大刀阔斧地对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降低重工业的生产指标。1962年,全国县以上的工业企业共减少44万个。与此同时,化肥、农用机械、农用电力等方面的生产能力则保留下来,并不断增长。这些措施 A. 贯彻了党和政府经济调整的方针 B. 促进了国民经济各领域高速发展 C. 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要求 D. 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1960年,中央大刀阔斧地对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降低重工业的生产指标”“工业企业共减少44万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并取得不错的成效,故A项正确;材料“全国县以上的工业企业共减少44万个”说明B项错误;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要求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C项排除;D项是一五计划的成就,排除。‎ ‎10.1981年,江苏省对地、市、县实行了财政包干,工交企业以落实财政任务为目标,广泛推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在全省面上推开。这一举措 A. 标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 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起点 C. 直接改变了农村的经济社会面貌 D. 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推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在1984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不符合题意;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起点,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对城市企业的改革,不能直接改变农村的经济社会面貌,故C不符合题意;1981年,江苏省对城市工交企业的改革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推行,故D符合题意。‎ ‎11.下列是1998—2000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比较表(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表格数据的变化表明 A. 增强国企活力成为深化改革中心环节 B.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C. 中国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动摇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表可知,国有企业产值在增加,所占比重在下降,但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产值的数值和比重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可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故B项正确。A项,增强国企活力为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21世纪初,中国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排除。D项,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动摇明显不符合图表信息,故排除。‎ ‎12.一位西方思想家否认神的属性是不朽的,在他看来,神不过是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想象出来的,人们因为看到太阳、月亮、河流对自己有好处,就把这些东西命名为神。这一认识反映了这位西方思想家 A. 觉醒自我价值 B. 强调绝对权威 C. 批判宗教迷信 D. 尊崇理性主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否认神的属性是不朽”,神“是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想象出来的”,结合所学可知,这位思想家具有人文精神,重视人类的自身价值,A项正确;材料中否认神的不朽,可知其反对绝对权威,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批判迷信,C项错误;材料中重视人的利益,并没有推崇独立思考的理性,D项错误。‎ ‎13.马丁·路德提出:“基督徒具有‘精神的属性’,在精神方面,他们是自由的,只服从于上帝;基督徒还具有‘肉体的属性’,在物质方面,应当服从世俗权威,可以当兵,可以嫁娶,可以过任何世俗生活。”其主要目的是 A. 主张因信称义 B. 否定教皇权威 C. 反对禁欲主义 D. 强调王权至上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马丁·路德认为,教徒在精神上只服从上帝,在世俗生活中要服从世俗权威,结合所学可知,这表明马丁·路德主张信仰自由和世俗权威高于教会,实际上否认了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的教义和主张,其目的是否定教会的权威;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马丁·路德对教皇地位的否定,反对禁欲主义是其中的一个表现;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比较世俗王权和神权的地位。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4.他们(行政官或者国王)仅仅是主权者(人民)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而且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该启蒙思想家主张 A. 天赋人权说 B. 分权制衡说 C. 社会契约论 D. 三权分立说 ‎【答案】C ‎【解析】‎ ‎【详解】天赋人权说宣扬人生而享有生存、自由、追求财产和幸福等权利,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分权制衡说主张国家权力应当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去行使,以保持国家权力间的平衡状态,故B项错误。材料“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出自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认为人民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政府的权力由人民赋予,如果政府实行暴政,侵犯人民的权利,人民有权推翻政府。故C项正确。一般而言,三权分立制度是指把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的制度,排除D。‎ ‎15.这场席卷全欧的思想运动以其富有理性的观念,唤醒欧洲各国乃至美国等国人民起来反对封建意识,反对教会权威,给处于黑暗统治中的人民以光明和希望。这次思想解放运动 A. 旨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B. 设计出资本主义的社会蓝图 C. 反对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 D. 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这场席卷全欧的思想运动以其富有理性的观念,唤醒欧洲各国乃至美国等国人民起来反对封建意识,反对教会权威,”可知这场运动强调的是理性和反封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启蒙运动,B选项符合题意。旨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是文艺复兴的内容之一,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C选项排除。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D选项排除。‎ ‎【点睛】启蒙运动指发生在17-18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的又一次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这次运动有力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宗教愚昧及特权主义,宣传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16.哥伦布航行到古巴附近时,明确向土著居民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然而在给西班牙国王信中,他又说:“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基督教)统治之下……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关于哥伦布远航的背景和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外殖民与传播宗教并行不悖 B. 文化侵略的初衷多于经济掠夺 C. 宗教改革刺激人们远洋探险 D. 工业革命促进开辟海外市场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基督教)统治之下……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可知哥伦布远航既要经济侵略也要文化侵略,A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排除。题干中未提及宗教改革和工业革命,CD选项排除。‎ ‎17.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是16世纪欧洲的商品集散地,欧洲各地的商人在此设有办事处。市内银行林立,还建成了专供开展贸易和金融业务的交易所,债券、期票等作为有价证券可以在交易所内进行流通。这些现象表明 A.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B. 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C. 欧洲出现“商业革命”‎ D. 地中海地区成为商贸中心 ‎【答案】C ‎【解析】‎ ‎【详解】安特卫普是16‎ 世纪欧洲的商品集散地,欧洲各地的商人都在此设有办事处。市内银行林立,还建成了专供开展贸易和金融业务的交易所,债券、期票等作为有价证券可以在交易所内进行流通。这说明欧洲经济重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这是欧洲“商业革命”的表现,故C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故A项错误;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沿岸成为贸易中心,故D项错误。‎ ‎18.1830年在工业中心伯明翰成立了“伯明翰政治同盟”,在其宣言中提出了改变“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几乎全无代表的状况”的要求。其他工业城市也提出类似要求。这种要求推动英国 A. 发动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B. 进行殖民扩张发展海外贸易 C. 鼓励技术革新促进工业发展 D. 开展议会改革调整议席分配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1830年”“改变‘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几乎全无代表的状况’的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工业革命后,材料中的要求推动英国开展议会改革调整议席分配,故D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殖民扩张,故B项排除;题意中没有涉及鼓励技术革新的内容,故C项排除。‎ ‎19.下表是1750—188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相对份额(%)(部分)。表格数据的变化可说明 A. 垄断推动英美制造业领先世界 B. 中印两国已成为英美的原料产地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制造业格局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830年之前中国占据世界制造业主导地位,1860年后英国制造业份额超过中国成为世界首位,1880年美国制造业比重也超过中国,结合相关所学可知,这主要是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工业革命的开展,因此这种变化可以说明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制造业格局,故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垄断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不符合表格中信息的时间;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不能得出中印成为英美的原料产地;C选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与材料中信息时间不符。因此正确答案为D选项。‎ ‎20.胡佛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以扩大就业面。这种“自愿联合政策”的实质是 A. 固守自由放任 B. 强调政府干预 C. 扩大地方权力 D. 刺激生产消费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方和民间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这没有体现政府的全面干预,其实质是固守自由放任,故A符合题意;胡佛并没有强调政府干预,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并没有体现扩大地方权力,故C不符合题意;“自愿联合政策”并不能体现刺激生产消费,故D不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胡佛政府“自愿联合政策”的内容和实质,学生应该结合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从自由放任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21.罗斯福新政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着重重阻力。‎1935年5月27日,最高法院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总统和国会受到严厉警告。新政推行不到3年,各州法院裁定约1600条新法违反法律,禁止施行。这种现象反映出 A. 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仍存在争议 B. 总统通过实施新政走向了集权统治 C.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没有显著的效果 D. 与最高法院的博弈中总统处于劣势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最高法院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总统和国会受到严厉警告”和“各州法院裁定约1600条新法违反法律”说明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仍存在争议,故选A;罗斯福新政只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没有改变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效果,排除C;材料只是涉及特定时期的美国总统与最高法院的博弈,排除D。‎ ‎22.1988年,英国政府实行养老金改革。国家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同时强制所有企业一律推行职业养老金制度。政府还规定任何职工按期缴付一定费用,到退休时,由国家负责支付个人养老金。这一改革旨在 A. 减少国家干预,缩减福利规模 B. 加强社会保障,缓解失业压力 C. 节省政府开支,放弃社保责任 D. 扩大政府职能,缩小贫富差距 ‎【答案】A ‎【解析】‎ ‎【详解】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国家只是提供了基本的养老金,要求企业和职工交一部分,从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这是当时英国撒切尔夫人的改革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福利国家的规模,体现的是国家减少干预政策的特点;B.材料的措施不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推行的是养老金制度,没有缓解社会失业压力;C.材料可以看出国家还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说明没有放弃社会保障的责任;D.材料反映的是英国缩减福利国家的规模,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没有体现出扩大政府职能的表现。‎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西方福利国家制度,要求学生结合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还要搞清楚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经济改革的特征。‎ ‎23.瞿秋白曾作为记者于1920年8月访问苏俄,其后他在《赤都心史》中写道:“实际上‘粮食均配法’,收取农民出产物之全量,为近时西伯利亚以及其余各处农民反抗的真因--这种风潮,我们到莫斯科时已经很甚。”为解决这一问题,苏俄推行的政策是 A. 改收粮食税 B. 农业集体化 C. 余粮收集制 D. 大规模垦荒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实际上‘粮食均配法’,收取农民出产物之全量”可知当时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发了农民的不满。随后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农业上改收粮食税来解决,A选项符合题意。农业集体化是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实行的政策,与题干时间不符合,B选项排除。余粮收集制是造成农民不满的主要原因,C选项排除。大规模垦荒是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时期推行的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合,D选项排除。‎ ‎24.下表是苏联1928年至1937年粮食、肉类产量的统计表。该表数据变化说明了 A. 新经济政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B. 农业为工业化建设作出牺牲 C. 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成效一般 D. 西方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苏联1928年至1937年粮食、肉类产量的统计表,结合所学可知,在苏联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人均粮食和肉类不增反降,这说明了苏联的农业和农民为工业化建设做出了牺牲,B项正确;从1928年起苏联终止了新经济政策,A项错误;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经济取得巨大进步,C项错误;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为苏联的工业化提供了机遇,而其计划体制下的农业并没有受到世界市场的冲击,D项错误。‎ ‎25.1955年起,(苏联)政府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1958年6月,政府还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并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采购价格。这些举措 A. 恢复了国家资本主义做法 B. 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C. 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 D. 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政府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以及由“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并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采购价格”等信息可知,这些措施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C正确;恢复了国家资本主义做法的是1921年的新经济政策,与材料不符,A错误;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的是1927年的联共布十五大确立的农业集体化政策,与材料不符,B错误;据材料时间1955年、1958年可知此时是赫鲁晓夫对农业进行改革时期,只是在农业领域试图冲破斯大林模式,不是整个经济领域,D错误。‎ ‎26.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苏联国民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2%,下半期降为1.0%,而1981~1984年已经降为0.6%。同时,苏联国内的腐败现象也日益严重,各种社会矛盾在不断激化。这些现象表明 A. 斯大林模式弊端初步显现 B. 赫鲁晓夫改革陷入困境 C. 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 D. 戈尔巴乔改革已经失败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当时苏联正处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改革陷于停滞,导致经济发展缺乏活力,矛盾激化,C选项符合题意。斯大林模式弊端初步显现在斯大林执政时期就已经出现了,A选项排除。赫鲁晓夫改革是在1953—1964年,C选项排除。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在1985—1991年,D选项排除。‎ ‎27.世界某个组织类似于合作社形式的金融机构,成员国加入时需存入一笔认缴款,份额多少由其经济地位决定。该组织用各成员国缴纳本金组成基金库,向遇到金融困境的成员国提供国际收支融资,帮助会员国暂渡难关,并实施经济调整和改革。该组织成立之初的宗旨是 A. 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支持 B. 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 C. 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 D. 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材料提及该组织是金融组织,其宗旨是“向遇到金融困境的成员国提供国际收支融资”“帮助会员国暂渡难关”,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组织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项符合题意。A项指世界银行,B项指世贸组织,C项是欧盟,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8.在一份国际文件中有如下表述:“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通过实行最终包括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该文件的签署 A. 遏制了苏联向西欧的扩张 B. 推动了欧洲政治一体化 C. 促进了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D. 冲击了美苏对峙的格局 ‎【答案】B ‎【解析】‎ ‎【详解】目前实现货币统一联盟是欧盟,欧盟同时实行“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显然说明欧洲经济一体化推动了政治一体化,故B项正确。苏联此时已经解体,材料中货币一体化签署应该是欧盟成立之后,故A项和D项错误。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是1967年,故C项错误。‎ ‎【点睛】欧盟是欧共体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由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集团。‎ ‎29.中国的防腐涂料市场由于没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缺乏相应技术标准,70%的重防腐涂料市场被外资品牌垄断。2017年,中国科学家团队成功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石墨烯改性重防腐涂料,有望改变这种市场格局。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科技创新利于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B. 民族企业的技术只能受制于人 C. 跨国公司通过资本扩张来牟取暴利 D.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不利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中国在防腐涂料上的技术突破有利于改变中国在世界市场中地位,更好的融入世界竞争,提高新产品国际影响力,故A项符合题意。B项,题干反映民族企业技术不再受制于人,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跨国公司的资本扩张,排除。D项,题干现象反映经济全球化趋势下迫使民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以提高市场竞争力,排除。‎ ‎30.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曾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材料表明 A. 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B. 两极格局瓦解为经济全球化扫清障碍 C. 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 D.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 ‎,“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可知材料表明全球化进程中资本主义起了主导作用,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两极格局瓦解的影响,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C项错误;本题分析的是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发展和世界经济的联系,而不是世界经济联系的具体趋势,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1.我国改革开放经历了由浅入深,稳步推进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8年夏秋之交,安徽速遇了特大早灾,秋种难以进行。安徽省委将集体无法耕种的土地“借”给农民。有些地方在“借地”的基础上搞起了包产到组,其中风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搞起了包干到户。‎ ‎——一吴恩远《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应该着手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权转交给企业性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干部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材料三 到20世纪90年代,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人们思维深处的深层次忧虑没有解决。从南方讲话到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与此同时,政府进一步开放,到90年代中期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接——编自萧国充、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安徽“借地”的做法为何得到农民的支持。概括这一做法对农村改革的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经济体制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克服这些弊端的?‎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呈现的特点。‎ ‎【答案】(1)原因: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意义:揭开了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序幕。‎ ‎(2)弊端:权力集中,政企不分;分配中平均主义。简政放权,政企分开;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 ‎(3)特点:改革开放是渐进式推进;经历了从政策调整到制度创新的阶段。‎ ‎【解析】‎ ‎【详解】(1)原因:据材料一“1978年夏秋之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比以前,“借地”使农民有了生产、分配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到了农民的积极性。意义:根据材料一“风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搞起了包干到户” 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行动揭开了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序幕。‎ ‎(2)弊端:据材料二“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经济体制的弊端即权力集中,政企不分,实行平均主义分配等。克服:结合所学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知识,回答我国实行简政放权,政企分开,实行多种形式的分配方式等。‎ ‎(3)特点: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可得出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呈现从农村到城市的渐进性,从政策调整到制度创新的层次性。‎ ‎32.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新兴的太平洋贸易成为新的东西方海上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西班牙人开展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始于1565年,正值明朝政府开始推行开海贸易政策。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满载美洲白银及商品的大帆船,从墨西哥驶往菲律宾马尼拉。这引起把白银视为至宝的中国商人的兴趣,努力扩展对菲出口贸易。中国船队所载货物到达马尼拉,即被转装到待航墨西哥的大帆船上。大帆船把盛产白银的美洲和银价昂贵的中国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生产的生丝与丝绸大量运销于需求特别强大的美洲市场,西班牙人获得的贸易利润惊人,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渐成世界海上霸主,逐渐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自由贸易的世界大潮冲击下,以垄断为特色的“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绵延250年的太平洋“大帆船贸易”遂告终结。‎ ‎——摘编自张顺洪等著《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帆船贸易”兴起的主要条件。‎ ‎(2)据材料,归纳“大帆船贸易”的主要特点,指出“大帆船贸易”衰落的原因。‎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帆船贸易”对欧洲、亚洲、美洲发展进程的影响。‎ ‎【答案】(1)主要条件: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的殖民扩张;明朝开放海禁;中国商人积极参与;中国与美洲市场的互补。‎ ‎(2)主要特点:西班牙垄断贸易;白银交换商品。原因:英国确立海上霸权;自由贸易潮流的冲击。‎ ‎(3)影响:提供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西欧经济转型;白银流入促进亚洲特别是中国经济繁荣;美洲财富被大肆掠夺。‎ ‎【解析】‎ ‎【详解】(1)主要条件:据材料“西班牙人开展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始于1565年”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帆船贸易”兴起时值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明朝政府开始推行开海贸易政策”可知明朝开放海禁;“中国商人的兴趣,努力扩展对菲出口贸易”是桥梁和中介;“大帆船把盛产白银的美洲和银价昂贵的中国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生产的生丝与丝绸大量运销于需求特别强大的美洲市场”体现了中国与美洲市场的互补等。‎ ‎(2)主要特点:据材料“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满载美洲白银及商品的大帆船,从墨西哥驶往菲律宾马尼拉”可得出西班牙对贸易垄断;“白银的美洲和银价昂贵的中国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生产的生丝与丝绸大量运销于需求特别强大的美洲市场”可归纳出白银换商品的特点。原因:根据材料“英国渐成世界海上霸主,逐渐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自由贸易的世界大潮冲击下,以垄断为特色的“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可知“大帆船贸易”衰落主要是由于英国确立了海上霸权和自由贸易潮流的冲击。‎ ‎(3)影响:据材料“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满载美洲白银及商品的大帆船,从墨西哥驶往菲律宾马尼拉”, “大帆船把盛产白银的美洲和银价昂贵的中国联系在一起”,结合所学,“大帆船贸易”对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和社会经济转型、对亚洲特别是中国社会经济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而美洲则是被掠夺走大量的白银,经济发展畸形。‎ ‎33.经济全球化的拓展和经济民族主义的勃兴并驾齐驱,民族国家应在理想与现实的“囚徒困境”中寻求最佳契合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量存在的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正扮演着“第二政府”的角色,它们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不仅影响着国际贸易的方式和未来发展的走势,而且影响到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因而不可避免地涉及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和利益……世贸组织的建立,是国际社会为了应付全球化带来的种种挑战而进行国际合作的显著成果……但是世贸组织对民族国家经济主权的侵蚀也是很明显的……金融全球化要求各国中央银行在制定本国货币政策时,必须考虑全球的经济和金融发展状况,而不能只顾本国的利益需求,这就削弱了传统的国家货币主权。‎ ‎——摘编自徐蓝《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主权保护》‎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滞胀”阶段,原先各发达国家的贸易自由化政策纷纷转向贸易保护主义,极端排外的民族情绪时常蔓延到国际贸易领域,演化为“天生的排斥他国商品的有力武器”……对外投资的歧视性政策首先是由走在世界经济发展前沿的美国和欧盟带头实行的,它们千方百计地对外国公司和企业附加各类苛刻条件,以歧视性政策限制外来投资……各国出于经济竞争的需要,彼此间展开窃取商业情报和科技发明的间谋大战。高度发展的网络技术为各国的情报人员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摘编自张志梅《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经济民族主义的成因和表现》‎ 材料三 如果想要维持全球化带来的进步,各国必须承担起风险管理的共同职责。国家政府无论强(如美国和中国)弱(如伊拉克和利比亚),都无法凭一己之力解决摇在而前的诸多复杂难题……国家或许可以在短期内逃避全球责任,但境外事件造成的威胁不可能永远得到控制。如果没有得到解决,全球化世界的流行危险将会不断累积……整个世界都将为此付出代价。‎ ‎——摘编自伊恩·戈尔丁《全球化问题的全球解决方案》‎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经济全球化对传统的民族国家主权构成的挑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经济民族主义的表现及其危害。‎ ‎(3)据材料三,概括作者关于应对全球化的主要观点。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史实说明中国是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 ‎【答案】(1)挑战:跨国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世贸组织对民族国家经济主权的侵蚀;金融全球化削弱了国家货币主权。‎ ‎(2)表现:贸易保护主义;限制对外投资;窃取商业和科技机密。‎ 危害:阻碍商品和资本流动;破坏了国际贸易关系和经济秩序;导致经济波动(或加剧国际市场不稳定性)。‎ ‎(3)观点:各国必须承担起风险管理的共同职责。‎ 应对:深化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组织;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倡导“一带一路”建设。‎ ‎【解析】‎ ‎【详解】(1‎ ‎)挑战,据材料一“不可避免地涉及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和利益……但是世贸组织对民族国家经济主权的侵蚀也是很明显的……金融全球化……这就削弱了传统的国家货币主权”,即可从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和国家货币主权等方面概括经济全球化对传统的民族国家主权构成的挑战。‎ ‎(2)表现,据材料二“极端排外的民族情绪时常蔓延到国际贸易领域……它们千方百计地对外国公司和企业附加各类苛刻条件,以歧视性政策限制外来投资……各国出于经济竞争的需要,彼此间展开窃取商业情报和科技发明的间谍大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贸易保护、限制对外投资、窃取商业和科技机密等方面分析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经济民族主义的表现。危害,据材料二“极端排外的民族情绪时常蔓延到国际贸易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商品和资本流动性、国际贸易关系、经济稳定性等方面回答其危害。‎ ‎(3)观点,据材料三“如果要想维持全球化带来的进步,各国必须承担起风险管理的共同职责”,即可从各国共同职责的角度概括作者关于应对全球化的主要观点。应对,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组织和亚太经合组织、“一带一路”等方面说明中国是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 ‎34.人文主义是一种维护人类尊严的哲学思潮与世界观,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中得到了弘扬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文主义的特点:一是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抗以神为中心的旧观念。‎ 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地位和权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众多奇妙造物中最奇妙的”。人文主义者并没有否定上帝的至高无上地位,但他们关注的焦点由上帝面转向了人。……二是重视尘世生活,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应该享受尘世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积极地生活。他们赞美爱情,歌颂创造,追求平等自由,肯定财富占有,把中世纪天主教的禁欲、苦行、守贫等观念弃置不顾。‎ ‎——徐国辉《论彼特拉克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启蒙学派的思想家们公开宜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他们的思想先驱。但在启蒙学派那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已具体化为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内容,而这种政治经济上的人权要求迫切需要理性加以论证,要求获得法律上的保证,理性成为人们评判一切的标准。而理性与科学又相互联系,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科学理性精神更加根深蒂固,甚至哲学研究、社会研究、政治学研究、伦理学研究等都深深打上科学的烙印。国家是机器、动物是机器、人是机器等一度成为人们的“科学认识”。‎ ‎——韩庆样、王勤《近现代西方人的问题研究的清理与总结》‎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况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理性主义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性主义对后世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关系。‎ ‎【答案】(1)特点: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个性自由,反对禁欲主义。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特征:将人文主义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理性成为评判一切的标准(理性至上),与科学联系态切。影响: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自然科学研究;但是也僵化了思维方式,机械地研究社会科学。‎ ‎(3)人文主义是理性主义的前提和基础,理性主义推动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 ‎【解析】‎ ‎【详解】(1)特点:据材料一“一是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人的价值、地位和权利给予充分肯定”,“对人的价值、地位和权利给予充分肯定……把中世纪天主教的禁欲、苦行、守贫等观念弃置不顾”可概括得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文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的进步,即商品经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特征:据材料二启蒙学派把人文思想已具体化为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理性成为人们评判一切的标准”,“理性与科学又相互联系”,结合所学进行概括。影响:根据材料二“哲学研究、社会研究、政治学研究、伦理学研究等都深深打上科学的烙印。国家是机器、动物是机器、人是机器等一度成为人们的‘科学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性主义对资产阶级革命、科学研究等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存在僵化思维方式和使社会科学的研究趋于机械化等局限。‎ ‎(3)关系:综合上述两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文主义是理性主义的基础,理性主义又推动了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