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西安中学高 2020 届高三第三次模考语文 第Ⅰ卷 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非连续文本阅读(本大题共 5 小题 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和权力。这 是血缘社会的基础。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亲属是由生育 和婚姻所构成的关系。血缘,严格说来,只指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事实上,在单系的 家族组织中所注重的亲属确多由于生育而少由于婚姻,所以说是血缘也无妨。 生育是社会持续所必需的,任何社会都一样,所不同的是说有些社会用生育所发生的社 会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有些社会却并不如此。前者是血缘的。大体上说来,血缘社 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社会的稳定是指它结构 的静止,填入结构中各个地位的个人是不能静止的,他们受着生命的限制,不能永久停留在 那里,他们是要死的。血缘社会就是想用生物上的新陈代谢——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 定。父死子继:农人之子恒为农,商人之子恒为商——那是职业的血缘继替;贵人之子依旧 贵——那是身分的血缘继替;富人之子依旧富——那是财富的血缘继替。到现在固然很少社 会能完全抛弃血缘继替,那是以亲属来担负生育的时代不易做到的。但是社会结构如果发生 变动,完全依血缘去继替也属不可能。生育没有社会化之前,血缘作用的强弱似乎是以社会 变迁的速率来决定。 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世界上最用不上意志,同时在生活上又是影响最 大的决定,就是谁是你的父母。谁当你的父母,在你说,完全是机会,且是你存在之前的既 存事实。社会用这个无法竞争,又不易藏没、歪曲的事实来作分配各人的职业、身份、财产 的标准,似乎是最没有理由的了;如果有理由的话,那是因为这是安稳既存秩序的最基本的 办法。只要你接受了这原则,(我们有谁曾认真的怀疑过这事实?我们又有谁曾想为这原则探 讨过存在的理由?)社会里很多可能引起的纠纷也随着不发生了。 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 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世代间人口的繁殖,象一 个根上长出的树苗,在地域上靠近在一伙。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 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我们在方向上分出尊卑:左尊于右,南尊于北,这是血缘的坐标。 空间本身是混然的,但是我们却用了血缘的坐标把空间划分了方向和位置。当我们用“地位” 两字来描写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据点时,这个原是指“空间”的名词却有了社会价值的意 义。这也告诉我们“地”的关联派生于社会关系。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我在江村和禄村调查时都注意过这问题:“怎样才能成为村子里的人?”大体上说有几 个条件,第一是要生根在土里:在村子里有土地。第二是要从婚姻中进入当地的亲属圈子。 这几个条件并不是容易的,因为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土地并不充分自由买卖。土地权受着氏族 的保护,除非得到氏族的同意,很不易把土地卖给外边人。婚姻的关系固然是取得地缘的门 路,一个人嫁到了另一个地方去就成为另一个地方的人,(入赘使男子可以进入另一地方社区) 但是已经住入了一个地方的“外客”却并不容易娶得本地人作妻子,使他的儿女有个进入当 地社区的机会。事实上大概先得有了土地,才能在血缘网中生根。 亲密的血缘关系限制着若干社会活动,最主要的冲突和竞争;亲属是自己人,从一个根 本上长出来的枝条,原则上是应当痛痒相关,有无相通的。而且亲密的共同生活中各人互相 依赖的地方是多方面和长期的,因之在授受之间无法分一笔一笔的清算往回。亲密社群的团 结性就依赖于各分子间都相互的拖欠着未了的人情。在我们社会里看得最清楚,朋友之间抢 着回帐,意思就是要对方欠自己一笔人情,像是投一笔资。欠了别人的人情就得找一个机会 加重一些去回个礼,加重一些就在使对方反欠了自己一笔人情。来来往往,维持着人和人之 间的互助合作。亲密社群中既无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算帐”。“算帐”“清算”等于绝 交之谓,因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需往来了。 但是亲属尽管怎样亲密,究竟是体外之己;虽说痛痒相关,事实上痛痒走不出皮肤的。 如果要维持这种亲密团体中的亲密,不成为“不是冤家不碰头”,也必需避免太重叠的人情, 社会关系中权利和义务必须有相当的平衡,这平衡可以在时间上拉得很长,但是如果是一面 倒,社会关系也就要吃不消,除非加上强制的力量,不然就会折断的。防止折断的方法之一 是在减轻社会关系上的担负。 社会生活愈发达,人和人之间往来也愈繁重,单靠人情不易维持相互间权利和义务的平 衡。于是“当场算清”的需要也增加了。货币是清算的单位和媒介,有了一定的单位,清算 时可以正确;有了这媒介可以保证各人间所得和所欠的信用。“钱上往来”就是这种乐意当 场算清的往来,也就是普通包括在“经济”这个范围之内的活动,狭义的说是生意经,或是 商业。 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这并不是说这种社会不发生交易,而是说他们 的交易是以人情来维持的,是相互馈赠的方式。实质上馈赠和贸易都要是有无相通,只在清 算方式上有差别。 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 基础。契约是指陌生人中所作的约定。在订定契约时,各人有选择的自由,在契约进行中, 一方面有信用,一方面有法律。法律需要一个同意的权力去支持。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 清算,须要精密的计算,确当的单位,可靠的媒介。在这里是冷静的考虑,不是感情,于是 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这一切是现代社会的特性,也正是乡土社会所缺的。 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也是社会史上的一个大转变。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血缘社会的基础包括文化传承的固化、长幼之间尊卑次序的不容挑战。 B. 血缘既可以指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也可以指单系家庭组织中因为生育而产生的亲属 关系。 C. 用生育保证社会持续,以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确定人的社会地位,是血缘社会的标志。 D. 血缘社会用血缘关系作为社会成员职业、身份、财产的分配标准,是为了安稳既存秩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针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血缘依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B. 文章以血缘的定义为出发点,多角度论证了血缘社会的基本特征。 C. 第四段作者将血缘与地缘联系在一起,论证了两者的同一性。 D. 文章对血缘社会的利弊和优缺点都有论及,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任何社会都需要生育来持续,因此血缘社会用生育维系社会结构的稳定。 B. 社会变迁,生育社会化将大大削弱血缘的作用,血缘社会也将随之改变。 C. 血缘所决定的你的父母既是你存在之前的既存事实,也是你的机会。 D. 我们在方向上划分的尊卑表明位置上的远近仍然是血缘上亲疏的反映。 4. 结合以上两个材料,请概括乡土中国的基本特征。 5. 结合以上两个材料,请分析促成血缘社会性质转变的因素。 【答案】1. C 2. D 3. B 4. ①血缘决定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分配职业、身份和财产。②社会结构稳定缺乏变动。③社 会活动受到血缘关系的制约,人情维持人与人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 5. ①社会结构的变动产生的社会变迁。②社会生活日趋发达,人和人之间往来愈加繁多。③从 商业活动中发展出的地缘关系、契约精神和法律力量。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C 项,“用生育保证社会持续,以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确定人的社会地位,是血缘社会的 标志”错误,原文“生育是社会持续所必需的,任何社会都一样,所不同的是说有些社会用 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有些社会却并不如此”,可知“用生育保证 社会持续”不是血缘社会的标志。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 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 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 和论证的方法。 D 项,“文章对血缘社会的利弊和优缺点都有论及,体现出辩证的态度”错误,原文“大体上 说来,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社会的稳 定是指它结构的静止,填入结构中各个地位的个人是不能静止的,他们受着生命的限制,不 能永久停留在那里,他们是要死的。血缘社会就是想用生物上的新陈代谢——生育,去维持 社会结构的稳定”“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 的”等,可知文章没有论及血缘社会的利弊优缺点,也没有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态度。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 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 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 项,“任何社会都需要生育来持续,因此血缘社会用生育维系社会结构的稳定”错误,强加 因果,原文“生育是社会持续所必需的,任何社会都一样,所不同的是说有些社会用生育所 发生的社会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有些社会却并不如此。前者是血缘的。大体上说来, 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社会的稳定是指 它结构的静止,填入结构中各个地位的个人是不能静止的,他们受着生命的限制,不能永久 停留在那里,他们是要死的”“血缘社会就是想用生物上的新陈代谢——生育,去维持社会 结构的稳定但是社会结构如果发生变动,完全依血缘去继替也属不可能”,可知因果推论不 成立。 C 项,“也是你的机会”错误,原文“世界上最用不上意志,同时在生活上又是影响最大的决 定,就是谁是你的父母。谁当你的父母,在你说,完全是机会,且是你存在之前的既存事实”, 文中“机会”的意思是“偶然发生”。 D 项,“我们在方向上划分的尊卑表明位置上的远近仍然是血缘上亲疏的反映”错误,原文 “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我们在方向上分 出尊卑:左尊于右,南尊于北,这是血缘的坐标。空间本身是混然的,但是我们却用了血缘 的坐标把空间划分了方向和位置”,可知“方向上的尊卑”只是血缘的坐标,不能表明“位 置的远近”是不是血缘亲疏的反映。 故选 B。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归纳、筛选、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 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 原文“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父死子继:农人之子恒为 农,商人之子恒为商——那是职业的血缘继替;贵人之子依旧贵——那是身分的血缘继替; 富人之子依旧富——那是财富的血缘继替”,可以概括为血缘决定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分 配职业、身份和财产; “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和权力”“大 体上说来,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社会 的稳定是指它结构的静止,填入结构中各个地位的个人是不能静止的,他们受着生命的限制, 不能永久停留在那里,他们是要死的。血缘社会就是想用生物上的新陈代谢——生育,去维 持社会结构的稳定”,可以概括为社会结构稳定,缺乏变动; “亲密的血缘关系限制着若干社会活动,最主要的冲突和竞争”“虽说痛痒相关,事实上痛 痒走不出皮肤的。如果要维持这种亲密团体中的亲密,不成为‘不是冤家不碰头’,也必需 避免太重叠的人情,社会关系中权利和义务必须有相当的平衡,这平衡可以在时间上拉得很 长,但是如果是一面倒,社会关系也就要吃不消,除非加上强制的力量,不然就会折断的。 防止折断的方法之一是在减轻社会关系上的担负”,可以概括为社会活动受到血缘关系的制 约,人情维持人与人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与文本有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 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分条作答。 原文“到现在固然很少社会能完全抛弃血缘继替,那是以亲属来担负生育的时代不易做到的。 但是社会结构如果发生变动,完全依血缘去继替也属不可能。生育没有社会化之前,血缘作 用的强弱似乎是以社会变迁的速率来决定”,可以概括为社会结构的变动产生了社会的变迁; “社会生活愈发达,人和人之间往来也愈繁重,单靠人情不易维持相互间权利和义务的平 衡”,可以概括为社会生活愈发达,人和人之间往来也愈繁重; “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 础。契约是指陌生人中所作的约定。在订定契约时,各人有选择的自由,在契约进行中,一 方面有信用,一方面有法律。法律需要一个同意的权力去支持。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 算,须要精密的计算,确当的单位,可靠的媒介。在这里是冷静的考虑,不是感情,于是理 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这一切是现代社会的特性,也正是乡土社会所缺的”,可以概括为 从商业活动中发展出的地缘关系、契约精神和法律力量。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 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 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 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 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 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棋王(节选) 阿城 到了棋场,竟有数千人围住,土扬在半空,许久落不下来。冠军总不见来,有人来报, 既是下盲棋,冠军只在家里,命人传棋。九个人就关在场里。墙外一副明棋不够用,于是有 人拿来八张整开白纸,很快地画了格儿。又有人用硬纸剪了百十个方棋子儿,用红黑颜色写 了,背后粘上细绳,挂在棋格儿的钉子上,风一吹,轻轻地晃成一片,街上人也嚷成一片。 棋开始了。上千人不再出声儿。只有自愿服务的人一会儿紧一会儿慢地用话传出棋步, 外边儿自愿服务的人就变动着棋子儿。风吹得八张大纸哗哗地响,棋子儿荡来荡去。太阳斜 斜地照在一切上,烧得耀眼。前几十排的人都坐下了,仰起头看,后面的人也挤得紧紧的, 一个个土眉土眼,头发长长短短吹得飘,再没人动一下,似乎都把命放在棋里搏。 我心里忽然有一种很古的东西涌上来,喉咙紧紧地往上走。读过的书,有的近了,有的 远了,模糊了。平时十分佩服的项羽、刘邦都目瞪口呆,倒是尸横遍野的那些黑脸士兵,从 地下爬起来,哑了喉咙,慢慢移动。一个樵夫,提了斧在野唱。 太阳终于落下去,立即爽快了。人们仍在看着,但议论起来。里边儿传出一句王一生的 棋步,外面的人就嚷动一下,专有几个人骑车为在家的冠军传送着棋步。从棋场出来,我看 见一起来的另一位知青脚卵很高兴的样子,心里就松开一些,问:“怎么样?我不懂棋。”脚 卵抹一抹头发,说:“蛮好,蛮好。这种阵式,我从来也没有见过,你想想看,九个人与他 一个人,九局连环!车轮大战!” 我又进去,这时有两个人从各自的棋盘前站起来,朝着王一生鞠躬,说:“甘拜下风。” 就捏着手出去了。王一生点点头儿,看了他们的位置一眼。我找了点儿凉水来,悄悄走近他, 在他跟前一挡,他抖了一下,眼睛刀子似的看了我一下,一会儿才认出是我,就干干地笑了 一下。我指指水碗,他接过去,正要喝,一个局号报了棋步。他把碗高高地平端着,水纹丝 儿不动。他看着碗边儿,回报了棋步,就把碗缓缓凑到嘴边儿。这时下一个局号又报了棋步, 他把嘴定在碗边儿,半晌,回报了棋步,才咽一口水下去,“咕”的一声儿,声音大得可怕, 眼里有了泪花。他把碗递过来,眼睛望望我,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里面游动,嘴角儿缓缓 流下一滴水,把下巴和脖子上的土冲开一道沟儿。我又把碗递过去,他竖起手掌止住我,回 到他的世界里去了。 忽然人群发一声喊。我回头一看,原来只剩了一盘,恰是与冠军的那一盘。盘上只有不 多几个子儿。王一生的黑子儿远远近近地峙在对方棋营格里,后方老帅稳稳地呆着,尚有一 “士”伴着。红子儿半天不动,大家不耐烦了,纷纷看骑车的人来没有,嗡嗡地响成一片。 忽然人群乱起来,纷纷闪开。只见一老者,精光头皮,由旁人搀着,慢慢走出来,嘴嚼动着, 上上下下看着八张定局残子。老者看完了棋,轻轻抻一抻衣衫,跺一跺土,昂了头,由人搀 进棋场。众人都一拥而起。我急忙抢进了大门,跟在后面。只见老者进了大门,立定,往前 看去。 王一生孤身一人坐在大屋子中央,瞪眼看着我们,双手支在膝上,铁铸一个细树椿,似 无所见,似无所闻。高高的一盏电灯,暗暗地照在他脸上,眼睛深陷进去,黑黑的似俯视大 千世界,茫茫宇宙。那生命像聚在一头乱发中,久久不散,又慢慢弥漫开来,灼得人脸热。 众人都呆了,都不说话。外面传了半天,眼前却是一个瘦小黑魂,静静地坐着,众人都不禁 吸了一口凉气。 半晌,老者咳嗽一下,底气很足,十分洪亮,在屋里荡来荡去。王一生忽然目光短了, 发觉了众人,轻轻地挣了一下,却动不了。老者推开搀的人,向前迈了几步,立定,双手合 在腹前摩挲了一下,朗声叫道:“后生,老朽身有不便,不能亲赴沙场。命人传棋,实出无 奈。你小小年纪,就有这般棋道,汇道禅于一炉,神机妙算,先声有势,后发制人,古今儒 将,不过如此。老朽有幸与你接手,感触不少,中华棋道,毕竟不颓,愿与你做个忘年之交。 老朽这盘棋下到这里,权做赏玩,不知你可愿意平手言和,给老朽一点面子?” 王一生再挣了一下,仍起不来。我和脚卵急忙过去,托住他的腋下,提他起来。他的腿 仍是坐着的样子,直不了,半空悬着。我感到手里好像只有几斤的份量,就暗示脚卵把王一 生放下,用手去揉他的双腿。脚卵用大手在王一生身上,脸上,脖子上缓缓地用力揉。半晌, 王一生的身子软下来,靠在我们手上,喉咙嘶嘶地响着,慢慢把嘴张开,又合上,再张开, “啊啊”着。很久,才呜呜地说:“和了吧。” (选自阿城 1984 年获奖作品《棋王》,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从“我”的眼中所见叙述了整个故事,这种叙事方式既让读者有代入感,也并不过多 干预作品中的人物。 B. 从表现主题深度上看,冠军老者评价王一生的一番话比上一段王一生形象描写更加深刻。 C. 棋局结束后,王一生“再挣了一下,仍起不来”,这种状态是因为棋的争斗延伸到了人的 精神与意志的争斗,说明棋局外肉身的他承负着重压。 D. 小说借助棋局的小事儿做大文章,多有夸张之笔,却能看出作者对那个年代否定人精神存 在的厌弃,弘扬着人的智慧力量。 7. 小说中的烘托手法在人物形象塑造中运用的非常突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8. “我心里忽然有一种很古的东西涌上来”, 结合全文分析“很古的东西”该如何理解。 【答案】6. B 7. ①千人观战,吵嚷成一片,棋局开始后却又是无比安静,棋局牵动人心。 以此烘托王一生棋艺的绝妙高超,远超世俗。②八人先后认输,老者先是在家传棋,后亲赴 棋场,细看其他八局,再高度评价王一生。以此烘托王一生棋力的境界已到世间罕有。③棋 局进行中王一生肉身的萎缩迟钝烘托着王一生作为棋手精神存在的巨大。 8. ①王一生在棋局中,如同古代平民或舍生取义或自在逍遥,显示自己的生命力量。②棋局实 际是人的智慧竞争,既有规则温文尔雅,又你死我活毫不相让,颇得古人义战的神妙。③老 者对王一生棋局的评价说明棋中有道,是一种古老的境界。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 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 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 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 项,“从表现主题深度上看,冠军老者评价王一生的一番话比上一段王一生形象描写更加深 刻”错误,原文“后生,老朽身有不便,不能亲赴沙场。命人传棋,实出无奈。你小小年纪, 就有这般棋道,汇道禅于一炉,神机妙算,先声有势,后发制人,古今儒将,不过如此。老 朽有幸与你接手,感触不少,中华棋道,毕竟不颓,愿与你做个忘年之交。老朽这盘棋下到 这里,权做赏玩,不知你可愿意平手言和,给老朽一点面子”,这是老者评价的一番话,是 高度赞扬王一生棋艺达到了儒道禅合一的境界,与王一生人的存在无关。上一段人物形象描 写,则揭示了王一生精神存在、生命力量超越肉体与现实的主题,所以人物形象揭示的主题 深度更为深刻。 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小说中塑造人 物的手法主要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主要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主 要是环境的烘托,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的评价等。本题考的是在人物形象塑造中的烘托手 法,在文中找到这些句子进行归纳,可以找到到答案。 原文“到了棋场,竟有数千人围住,土扬在半空,许久落不下来”“又有人用硬纸剪了百十 个方棋子儿,用红黑颜色写了,背后粘上细绳,挂在棋格儿的钉子上,风一吹,轻轻地晃成 一片,街上人也嚷成一片”“棋开始了。上千人不再出声儿”“前几十排的人都坐下了,仰 起头看,后面的人也挤得紧紧的,一个个土眉土眼,头发长长短短吹得飘,再没人动一下, 似乎都把命放在棋里搏”,环境的吵嚷和安静形成对比,说明棋局牵动人心,来烘托王一生 高超的棋艺; “蛮好,蛮好。这种阵式,我从来也没有见过,你想想看,九个人与他一个人,九局连环!车 轮大战!”“忽然人群发一声喊。我回头一看,原来只剩了一盘,恰是与冠军的那一盘。盘 上只有不多几个子儿”,王一生与九个人同时下棋,有八个人输了,来烘托王一生高超的棋 艺; “只见一老者,精光头皮,由旁人搀着,慢慢走出来,嘴嚼动着,上上下下看着八张定局残 子。老者看完了棋,轻轻抻一抻衣衫,跺一跺土,昂了头,由人搀进棋场”“后生,老朽身 有不便,不能亲赴沙场。命人传棋,实出无奈。你小小年纪,就有这般棋道,汇道禅于一炉, 神机妙算,先声有势,后发制人,古今儒将,不过如此。老朽有幸与你接手,感触不少,中 华棋道,毕竟不颓,愿与你做个忘年之交。老朽这盘棋下到这里,权做赏玩,不知你可愿意 平手言和,给老朽一点面子?”这位老者先是在家传棋,后亲赴棋场,细看棋局,对王一生 的评价,来烘托王一生世间罕有的棋艺和他的儒禅特征; “王一生点点头儿,看了他们的位置一眼。我找了点儿凉水来,悄悄走近他,在他跟前一挡, 他抖了一下,眼睛刀子似的看了我一下,一会儿才认出是我,就干干地笑了一下。我指指水 碗,他接过去,正要喝,一个局号报了棋步。他把碗高高地平端着,水纹丝儿不动。他看着 碗边儿,回报了棋步,就把碗缓缓凑到嘴边儿。这时下一个局号又报了棋步,他把嘴定在碗 边儿,半晌,回报了棋步,才咽一口水下去,‘咕’的一声儿,声音大得可怕,眼里有了泪 花。他把碗递过来,眼睛望望我,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里面游动,嘴角儿缓缓流下一滴水, 把下巴和脖子上的土冲开一道沟儿。我又把碗递过去,他竖起手掌止住我,回到他的世界里 去了”“王一生再挣了一下,仍起不来。我和脚卵急忙过去,托住他的腋下,提他起来。他 的腿仍是坐着的样子,直不了,半空悬着。我感到手里好像只有几斤的份量,就暗示脚卵把 王一生放下,用手去揉他的双腿。脚卵用大手在王一生身上,脸上,脖子上缓缓地用力揉”, 在下棋的过程中,王一生的动作迟钝,烘托着王一生作为棋手有巨大的精神压力。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关键性词句含义理解的能力。对于这类题,同学们要既得“意”而又不忘 “形”,因为关键性词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 应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有重点的阅读,理解,概括,归纳,瞻前顾后地根 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其语段的“意”。提问方式:画横线的句子(或词语)在文中 是什么意思?规范回答:该句子(词语)生动、具体(或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 “很古的东西”字面意思是说不是现代的,更不是作品所叙那个年代的东西。“很古的东西” 是因王一生与九人的棋局令人产生的与古代有关的联想或感受。 原文“读过的书,有的近了,有的远了,模糊了。平时十分佩服的项羽、刘邦都目瞪口呆, 倒是尸横遍野的那些黑脸士兵,从地下爬起来,哑了喉咙,慢慢移动。一个樵夫,提了斧在 野唱”,想象了项羽刘邦的目瞪口呆,士兵与樵夫登场,直接说明了“很古的东西”与平民 普通人原初原始的生命里有关; “忽然人群发一声喊。我回头一看,原来只剩了一盘,恰是与冠军的那一盘。盘上只有不多 几个子儿。王一生的黑子儿远远近近地峙在对方棋营格里,后方老帅稳稳地呆着,尚有一 ‘士’伴着”“半晌,王一生的身子软下来,靠在我们手上,喉咙嘶嘶地响着,慢慢把嘴张 开,又合上,再张开,‘啊啊’着。很久,才呜呜地说:‘和了吧’”,棋局的生死较量却 又是讲究规则,讲究棋德棋品; “后生,老朽身有不便,不能亲赴沙场。命人传棋,实出无奈。你小小年纪,就有这般棋道, 汇道禅于一炉,神机妙算,先声有势,后发制人,古今儒将,不过如此。老朽有幸与你接手, 感触不少,中华棋道,毕竟不颓,愿与你做个忘年之交。老朽这盘棋下到这里,权做赏玩, 不知你可愿意平手言和,给老朽一点面子?”这是老者对王一生评价,“中华棋道,毕竟不 颓”说明棋中有道,至今都没有颓废,这也是一种古老的境界。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 手法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 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 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 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 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仲卿,天水陇西人也。父刚,周大将军...。仲卿性粗暴,有膂力,周齐王宪甚礼之。从 击齐,攻临秦、统戎、威远、伏龙、张壁等五城,尽平之。以功授大都督,寻典宿卫。平齐 之役,以功迁上仪同,兼赵郡太守。 高祖受禅,进爵河北郡公。开皇三年,突厥犯塞,以行军总管从河间王弘出贺兰山。仲 卿别道俱进,无虏而还。复镇平凉,寻拜石州刺史。法令严猛,纤微之失,无所容舍,鞭笞 长史,辄至二百。官人战栗,无敢违犯,盗贼屏息,皆称其能。拜朔州总管,于时塞北盛兴 屯田..,仲卿总管统之。微有不理者仲卿辄召其主掌挞其胸背或解衣倒曳于荆棘中时人谓之猛 兽事多克济由是收获岁广边戍无馈运之忧。 会突厥启民可汗..求婚于国,上许之。仲卿因是间其骨肉,遂相攻击。启民窘迫,与隋使 长孙晟投通汉镇。仲卿率骑千余驰援之,达头不敢逼。潜遣人诱致启民所部,至者二万余家。 其年,从高颎指白道以击达头。仲卿率兵三千为前锋,至族蠡山,与虏相遇,交战七日,大 破之。追奔至乞伏泊,复破之,虏千余口,杂畜万计。突厥悉众而至,仲卿为方阵,四面拒 战。经五日,会高颎大兵至,合击之,虏乃败走。时突厥降者万余家,上命仲卿处之恆安。 以功进位上柱国,赐物三千段。 时有表言仲卿酷暴者,上令御史王伟按之,并实,惜其功不罪也。因劳之曰:“知公清 正,为下所恶。”赐物五百段。蜀王秀之得罪,奉诏往益州..穷按之。秀宾客经过之处,仲卿 必深文致法,州县长吏坐者太半。上以为能,赏婢奴五十口,黄金二百两,米粟五千石,奇 宝杂物称是。炀帝嗣位,判兵部、工部二曹尚书事。其年,卒,时年六十四。谥曰肃。赠物 五百段。子弘嗣。 (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九》) 9. 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有不理者/仲卿辄召其主/掌挞其胸背/或解衣倒曳/于荆棘中时人谓之猛兽/事多克济/ 由是收获岁广/边戍无馈运之忧 B. 微有不理者/仲卿辄召其主掌/挞其胸背/或解衣倒曳于荆棘中/时人谓之猛兽/事多克济/ 由是收获岁广/边戍无馈运之忧 C. 微有不理者/仲卿辄召其主/掌挞其胸背/或解衣倒曳于荆棘中/时人谓之猛兽/事多克济/ 由是收获岁/广边戍无馈运之忧 D. 微有不理者/仲卿辄召其主掌/挞其胸背/或解衣倒曳/于荆棘中时/人谓之猛兽事多克济/ 由是收获岁/广边戍无馈运之忧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将军,中国古代武官职名,秦汉、三国时期多为高级军事指挥甚至最高军事统帅,隋唐 以降除出征加尊号外,大将军已属空衔,无统兵实权。 B. 屯田,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有 军屯、民屯、商屯之分。 C. 可汗,古代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简称为“汗”,相当于汉语 中的“国王”或“皇帝”。 D. 益州,古九州之一,治所在蜀郡的成都,三国时期刘备在此建立蜀汉。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仲卿擅长打仗,屡建功勋。他本是北周的官员,南征攻打齐国平定了五座城池,齐国被 平定后又因功被授予上仪同的勋官。 B. 赵仲卿执法严苛,手段酷烈。即使一点点过失,他也毫不宽容,连有地位的长史犯到他手 里,都一样严厉鞭打不给情面。 C. 赵仲卿镇守边境,用各种手段对付突厥。他用离间计挑拨启民可汗和部民的关系,又趁机 招诱他们投降,人数达至二万余家。 D. 赵仲卿残酷暴虐,想方设法抓人入狱。蜀王杨秀有罪,皇帝派他深究此案,他把杨秀宾客 所到之处的州县官吏,罗织罪名大半牵涉案中。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行军总管从河间王弘出贺兰山。仲卿别道俱进,无虏而还。 (2)时有表言仲卿酷暴者,上令御史王伟按之,并实,惜其功不罪也。 【答案】9. B 10. D 11. C 12. (1)(赵仲卿)以行军总管的身份跟随河间王杨弘从贺兰山出师。仲卿从别的路和杨弘同 时进兵,没有遇到敌人,于是就撤军回来了。 (2)当时有人上奏章说仲卿为官残酷凶暴,皇帝命令御史王伟调查此事,全部都属实,怜惜 他的功劳而没有治他的罪。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画波浪线句子大意是“稍微有做事不好的,仲卿就找来主管的人,痛打胸背,有时扒下衣服 把人倒提着拖行在荆棘之中,当时的人们称他是猛兽。仲卿做事大多能够成功,因此他主管 的屯田收获很丰厚,边疆驻守的士卒也没有沿途运送军粮物资的担忧。” “仲卿辄召其主掌”,“其主掌”做了“召”的宾语,意思是“仲卿就找来主管的人”,“主 掌”中间不能断开,要在其后断开,排除 A 项和 C 项;“或解衣倒曳于荆棘中”的意思是“有 时扒下衣服把人倒提着拖行在荆棘之中”,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时人谓之猛兽”中, “猛兽”做了“谓”的宾语,在其后断开,排除 D 项。 故选 B。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益州,古九州之一”错误,益州不是古九州之一;古九州是古代中国人将全国划分为 九个区域,九州分别是:徐州、冀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容理解 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C 项,“他用离间计挑拨启民可汗和部民的关系”错误,原文“仲卿因是间其骨肉,遂相攻 击”,意思是仲卿趁机离间启民可汗跟他亲属至亲的关系,就互相攻击,可知赵仲卿是对启 民可汗的亲属使用了离间计。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 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照现代汉语 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关键词:“以”,凭借;“从”,跟随、跟从;“出”,出师;“以行军总管从河间王弘 出贺兰山”,省略主语赵仲卿;“出贺兰山”,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即“(于)贺兰山出”, 从贺兰山出师;“别道”,别的路;“虏”,名词用作动词,遇到敌人。 ②关键词:“表”,上奏章;“按”,调查;“实”,属实、实情;“惜”,怜惜;“罪”, 动词,治罪、定罪。 【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留、补、删、换、调。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 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 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 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 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参考译文: 赵仲卿是天水陇西人。父亲叫赵刚,北周的大将军。赵仲卿性情粗蛮凶暴,两臂很有力 量,北周齐王宇文宪很是礼敬他。仲卿跟随宇文宪南征齐国,攻打临秦、统戎、威远、伏龙、 张壁等五座城池,全部攻下。凭借军功被授予大都督官职,不久掌管齐王的保卫事宜。平定 齐国的战役中,他凭军功被授予上仪同的称号,兼任赵郡太守。 隋高祖受禅于北周,仲卿爵位晋升为河北郡公。开皇三年,突厥侵犯边境,仲卿以行军 总管的身份跟从河间王杨弘从贺兰山出师。仲卿从另一条路和杨弘同时进军,没有遇到敌人, 于是就撤军了。又镇守平凉,不久被授予石州刺史。仲卿执法严谨刚猛,人们有一点点过失, 他没有什么体谅宽容的,鞭打长史,经常打到二百下。他境内的官员战战兢兢,不敢违反什 么法令,境内盗贼也小心谨慎,都称赞他的能力。任朔州总管,当时在塞北盛行屯田,仲卿 总管此事,稍微有做事不好的,仲卿就找来主管的人,痛打胸背,有时扒下衣服把人倒提着 拖行在荆棘之中,当时的人们称他是猛兽。仲卿做事大多能够成功,因此他主管的屯田收获 很丰厚,边疆驻守的士卒也没有沿途运送军粮物资的担忧。 恰逢突厥的启民可汗向隋国请求和亲,皇帝答应了。仲卿趁机离间启民可汗跟他亲属至 亲的关系,就互相攻击。启民陷于困境待不下去,跟隋使长孙晟一起投奔通汉镇。仲卿率领 骑兵千余人前去支援他,突厥的达头可汗不敢进军逼迫。仲卿又暗中派人招诱启民可汗的部 族,前来投奔归附的有两万多家。这一年,仲卿跟从高颎从白道攻打达头可汗。他率领三千 骑兵作为先锋军,到了族蠡山,跟敌人遭遇,双方大战七天,大败对方。追击达头可汗败军 到了乞伏泊,又一次大败对方,俘虏千余人,各种牲畜数以万计。突厥所有部众都赶来作战, 仲卿摆出四方阵,四个方向跟敌人防御作战。经过五天苦苦支撑,恰逢高颎率大军赶到,两 军合力攻击突厥,敌人这才败退。当时突厥归顺投降的有万余家。皇帝命令仲卿把他们安置 在恆安。仲卿因功进爵位上柱国,赏赐了很多物品。 当时有人上奏章说仲卿为官严酷残暴,皇帝命令御史王伟查办这件事,全都属实,但怜 惜他的功劳不治他的罪。趁机安慰他说:“我知道你清廉公正,被属下厌恶。”又赐给他很 多物品。蜀王杨秀有罪,仲卿奉诏命到益州深究此案。凡杨秀门下宾客在益州所到之处,仲 卿都一定想方设法罗织罪名,当地州县的官员受到牵连获罪的有一多半,皇帝认为仲卿很有 才能,赏赐他五十个奴婢,二百两黄金,五千石粮食,各类奇珍异宝跟前面数量差不多。隋 炀帝即位后,让他担任主管兵部、工部的判尚书事之职。他在这一年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朝廷给谥号“肃”。赏赐很多,由他的儿子赵弘承继了爵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①,残年但欲慕初平②。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①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②初平,即黄初平,《神 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从幽寂写起,渲染了极为静寂的环境,诗人于孤寂难眠中回首往事。 B. 颔联写穴鼠出行和邻犬夜行,以动衬静,侧面描绘诗人夜不能寐的情景。 C. “壮日自期”和“残年但欲”对比十分强烈,但表达的追求却是相同的。 D. 尾联以豪放洒脱之语,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与明月清风为伴的洒脱豁达之情。 14. 细读全诗,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诗所写的三幅画面,并分析他们之间的关联。 【答案】13. D 14. ①三幅画面:夜晚更声回荡在空寂的城中;室内老鼠窸窣出行,枯叶因 邻家的狗走在上面沙沙作响;明月高悬照耀广阔的松林和江水。②彼此关联:前两幅画面是 个整体,由远及近,以声衬静;第三幅画面是想象之景,与前面的画面形成鲜明对比。 【解析】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 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 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D 项,“尾联以豪放洒脱之语,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与明月清风为伴的洒脱豁达之情”错误, 尾联“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意思是不如这样乘着小船离家去,到广阔的松 江眺望明月,全诗前四句写出了诗人孤夜无眠的情景,颈联流露了诗人早年希望为国效力, 然而报国无门,晚年希望学得长生之术而又自知不能的想法,尾联表面上写要泛舟江湖、与 清风明月为伴,看似超脱,但联系全诗,这只不过是诗人的激愤之语罢了,意在抒发暮年壮 志难酬的感慨与激愤。 故选 D。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和分析画面的关系的能力。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时,要抓住诗中的主 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 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描述,即是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 第一幅画面是“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意思是内室里幽幽暗暗,从梦中醒来: 墙外传来了打更的声音,已经过了三更;第二幅画面是“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意思是房里的油灯孤零零的已经没有火焰了,洞里的老鼠悉悉索索的出动了,听见枯叶落下 的声音,邻居家狗儿走动的声音;第三幅画面是“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意 思是不如这样乘着小船离家去,到广阔的松江眺望明月;这三幅画面彼此相连:第一幅和第 二幅画面的写法是由远及近,以声衬静;先写了墙外传来了打更的声音,再写了洞里的老鼠 悉悉索索的声音,这是由远及近的写法;先写了“孤灯无焰”的静,又写了窸窸窣窣的“鼠” 的动,这很显然是以动衬静的手法。而在这寂静的夜里作者的听觉变得意外的敏锐,又听到 踩踏枯枝发出的声响,如此夜不能寐,正烘托诗人内心的悲凉。第三幅画面是诗人的想象, 是虚景,与前面的画面形成鲜明对比,借景抒情,表达了要想泛舟江湖,与清风明月为伴逍 遥江湖纵情山水的归隐之心。 【点睛】读懂诗歌的技巧: 1.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 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 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2.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 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3.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 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 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4.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5.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秋兴八首(其一)》用情景交融手法抒发故园之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描写行人由秦入蜀,山高路险内心惊悚叹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 (3)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深秋霜降之时,常有__________,_________,在空谷中久久回 响。 【答案】 (1). 丛菊两开他日泪 (2). 孤舟一系故园心 (3). 扪参历井仰胁息 (4). 以手抚膺坐长叹 (5). 高猿长啸 (6). 属引凄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 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情境默写成为近几年 高考默写的一种新方式,考生要注意在平时背诵文章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大意。注意字形复杂 字 , 要 在 平 时 默 写 时 反 复 写 。 注 意 重 点 字 词 的 写 法 , 如 “丛”“系”“扪”“胁”“膺”“坐”“啸”“属”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时应注意: 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 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 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 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 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 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 第Ⅱ卷 共 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内容,完成文后小题。 中国女排夺得 2019 年女排世界杯冠军,成功________,这是中国女排赢得的第十个世界 大赛冠军,也是她们为新中国 70 华诞送上的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习近平总书记致电祝贺, 勉励大家继续保持昂扬斗志,不骄不躁,再创佳绩。 作为三大球中唯一一支夺取过世界冠军的运动队,早已被超越体育本身意义的中国女排 的影响力,不仅是激励国人接续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符号,更是时代的集体记忆。尽管成 绩有起伏,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始终代代相传,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的自豪、 自尊和自信,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奋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同样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一个个“腊子口”“娄山关”等待我们去战胜。( )。 __________的女排精神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激发我们发扬好女排精神,在新的征程中 赢得新胜利。发扬女排精神,就要在逆境中决不放弃,在低谷中坚持拼搏,在挫折后勇于奋 起,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我们要从女排精神中_________力量,坚定信心、勇毅笃 行,不畏强手、敢打敢拼,以强大闯关实力奔向中国梦的光明未来。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__________就能实现的。”让我们牢记习近平 总书记的嘱托,以中国女排为榜样,发扬女排精神,保持昂扬斗志,齐心协力,共同奋斗, 为民族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动力,努力创造不负新时代的更大业绩! 16.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艰难险阻的克服,需要坚强的意志,需要拼搏的精神,需要团结的作风 B. 克服艰难险阻,需要团结的作风,需要坚强的意志,需要拼搏的精神 C. 艰难险阻被跨越,需要坚强的意志,需要拼搏的精神,需要团结的作风 D. 跨越艰难险阻,需要坚强的意志,需要拼搏的精神,需要团结的作风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卫冕 历久弥新 汲取 敲锣打鼓 B. 蝉联 经久不衰 汲取 沸沸扬扬 C. 卫冕 经久不衰 吸取 敲锣打鼓 D. 蝉联 历久弥新 吸取 沸沸扬扬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女排早已超越体育本身的意义,不仅是时代的集体记忆,更是激励国人 接续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符号。 B. 中国女排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体育本身的意义,不仅是时代的集体记忆,更是激励国人接续 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符号。 C. 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女排早已超越体育本身的意义,不仅是激励国人接续奋斗、自强不息的 精神符号,更是时代的集体记忆。 D. 中国女排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体育本身的意义,不仅是激励国人接续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符号,更是时代的集体记忆。 【答案】16. D 17. A 18. B 【解析】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 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 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本题中,“艰难险阻的克服”搭配不当,艰难险阻不能克服,且 B 项语序不当,排除 AB; C 项,根据语境,省略的主语是“我们”,不是“艰难险阻”,无须采用被动句式。可以排除。 故选 D。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 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 贬误用、语意重复、自相矛盾、谦敬错位、不合逻辑。正确辨析成语,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理 解透彻成语的含义,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本题中,第一空,卫冕:体育竞赛中指蝉联冠军,保住上届取得的冠军地位。蝉联:绵延不 断;连续相承。此处指成功保住上届取得的冠军地位,使用“卫冕”恰当。可以排除 B 和 D 项; 第二空,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或者是指一样 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史加有力,吏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经久不衰:形容某 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问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一般用作谓语。此处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 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的女排精神,使用“历久弥新”恰当。可以排除 C。 第三空,汲取:指取水,引申为吸取,吸收。吸取:用不同方法吸收;采用,采取,得到。 联系语境“我们要从女排精神中”吸取力量,使用“汲取”更恰当。 第四空,敲锣打鼓:①指欢庆祝贺。②形容大造声势,大肆进行舆论宣扬。沸沸扬扬:像沸 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人声喧扰,议论纷纷。此处指绝不是“轻轻松松”欢庆祝贺就能实现 的,使用“敲锣打鼓”更恰当。 故选 A。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 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本题中,超越体育本身意义的是“影响力”而不是“中国女排”,排除 AC; “不仅……更”表递进,强调的是“国人接续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符号”,排除 D。 故选 B。 【点睛】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 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 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 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19.开场白是很多活动开场时引入主题的道白。好的开场白需要语言简洁生动,饱含情感。请 为疫情结束后学校第一次高三学生集会写一段开场白,字数不多于 60 个。 【答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校园。在抗疫之战中,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 与顽强,人类的渺小与伟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开场白和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 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拟写时一定要和活动的主题相契合,扣 住主题思想才能发挥出最大的魅力所在,可以启发听众展开联想和想象,可以列举事例,或 引用名言,并注意修辞的运用,以让开场白富有文采。还要注意语言要有现场感,情感真挚 等。本题要求为疫情结束后学校第一次高三学生集会写一段开场白,字数不多于 60 个。解答 此题首先要表明我们在疫情结束后回到了学校;接着要对疫情有一个总结性的发言,学生历 经“新冠肺炎”的疫情,在这期间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可以写;然后我们是高 三的学生,因为即将高考,要对学生进行加油鼓劲。从这几个方面去写就可以了。 20.请依据下面的文字,仿照词条示例,编纂“利维坦”词条。 托马斯·霍布斯在《利维坦》(系统阐述国家学说,探讨社会结构的政治哲学名著,其中 人性论、社会契约论、国家的本质和作用等思想在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中提到,人和人的 关系本来像狼和狼一样,处于相互敌对和防范的无序状态之中,但人能本着自己的理性互相 同意订立契约,放弃各人的自然权利而把它托付给某一更高级的能统摄集体利益的力量,以 结束这种整天提心吊胆的局面。这种“使众人畏服”的力量被霍布斯称为“利维坦”,其本 义是《旧约》中多次提到的一种比鳄鱼更庞大的海上怪兽。为什么要用怪兽的名字来称呼这 种力量?霍布斯没有作深入解释,但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需要一种比鳄鱼更凶恶、比凶恶更 可怕的力量来使人畏服。 【词条示例】 潘多拉魔盒:原指古希腊神话中装满邪恶的盒子,后指“灾祸之源”。 【答案】利维坦:原指《旧约》中凶猛的海怪,霍布斯用这个概念讨论国家学说,指统摄集 体利益令个体畏惧服从的力量。 【解析】 【详解】本道题考查学生仿写和综合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是仿照词条示例写句子, 那就要符合例句的结构和句式,“原指……,后来指……”;要求根据文段的内容编纂“利 维坦”词条,相当于解释词条。原文“这种‘使众人畏服’的力量被霍布斯称为‘利维坦’, 其本义是《旧约》中多次提到的一种比鳄鱼更庞大的海上怪兽”,可知“利维坦”的本义是 《旧约》中凶猛的海上怪兽,这是原指义;“托马斯•霍布斯在《利维坦》(系统阐述国家学 说,探讨社会结构的政治哲学名著,其中人性论、社会契约论、国家的本质和作用等思想在 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中提到,人和人的关系本来像狼和狼一样,处于相互敌对和防范的无 序状态之中,但人能本着自己的理性互相同意订立契约,放弃各人的自然权利而把它托付给 某一更高级的能统摄集体利益的力量,以结束这种整天提心吊胆的局面”,托马斯•霍布斯用 利维坦系统阐述国家学说,指把它托付给某一更高级的能统摄集体利益的力量,这是后来的 意义。 四、写作(60 分) 2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根据要求写作。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北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诗歌蕴含着一定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哲理,请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 思考和感悟,不少于 800 字。 要求:立足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让人生开满豁达之花 孔子曾说:“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心怀豁 达,用包容的心对待万事万物,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一切真正流传千古的东西,都是“内兼 万物”的,而我们的人生也正需要豁达之花的点缀。 赤壁之下,淡淡的月光笼罩在水面上,好像一层轻纱。清风微微的吹来,在门面上泛起 一层涟漪。耳边是客人如泣如诉的笑声,那么凄凉,那么悲伤,感叹着人间的短暂光阴以及 世事无常。可是你却对此毫不在意,只是说道:“逝者如斯,而未尝也;盈虚者如彼,而卒 莫消长也。”多么富有哲理的一句话,它跨过了千年沧桑岁月,连带着你的豁达之心流传到 了今日。苏轼,你虽仕途险阻,可你却在豁达中游山玩水,参悟人生,最终在诗词造诣上取 得巨大的成功。你的人生之路上也由此开出了一朵朵豁达的鲜花,那么芬芳,那么鲜艳,那 么诱人…… 月下竹林,你孤独地坐在那,一片清辉透过斑驳的树林映照着你。望着地上自己的黑影, 又看见那一轮残月,你不由自主大声感慨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化为 诗意,豪气一吐却流传芳古。若无意气,你又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想当初贵妃亲自为你 研磨,力士亲自为你脱靴,但你却觉得自己奔跑的双脚不应该停滞不前,于是你潇洒的背影 也定格在离开的那一瞬间,李白,你虽没有一展自己的抱负,但你却带着包容的心态,带着 诗情的才华,重拾希望,走遍大江南北,从而也让自己的足迹之上开满了豁达的鲜花。 涡水边,微波荡漾,垂柳随着轻风摆弄着纤纤细腰,不时柳絮飘飘洒洒落在水面上,泛 起圈圈涟漪。但你却毫不为之所动,只是定定地坐着。这时过来两位大夫聘请你做宰相,你 只是淡淡望了他们一眼,说道:“往矣,我将曳尾于涂中。”于是便不再多说。你本就是世 间的一缕清风,任谁也摸不着,抓不住,又怎么会让自己孤傲的心灵走进浑浊的仕途?庄子, 面对功名利禄,你的心就像溪水一样清澈、洁净。你超然豁达的心态虽注定你与仕途无缘, 但却成就了你逍遥的一生,也让你的心境怒放出豁达的鲜花,纯净、美好。 豁达是一种心灵的宁静,更是灵魂的自由与憩息。愿我们能够豁达地对待万事万物,让 人生处处开满豁达的鲜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 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 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 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 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 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 态度。 本题是一首词,首先要理解词的内容。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 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 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 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 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 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 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 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 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过片到“山头 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 生感慨作铺垫。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 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 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 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 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 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 个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理解了全词的内容和包含的哲理,选一个立意行文就可以了。 参考立意: 1.人生遇到挫折磨难,要淡然处之,坚持自我; 2.挫折和磨难中都有难得的风景,也会令人有丰厚的收获; 3.走过平顺或走过风雨,贵在心中波澜不惊,自我超然物外; 4.风雨总会过去,艰难挫折也会是人生常态,坚韧、豁达、坚持方能守住本真; 5.心态是面对一切的关键。 行文结构: 开篇通过引用孔子的话提出观点“我们的人生需要豁达之花”;接着举了苏轼、李白、庄子 三个例子阐明观点:苏轼的仕途险阻,但在豁达中游山玩水,参悟人生,最终在诗词造诣上 取得巨大的成功;李白虽没有一展自己的抱负,但你却带着包容的心态,带着诗情的才华, 重拾希望,走遍大江南北,从而也让自己的足迹之上开满了豁达的鲜花;庄子超然豁达的心 态虽注定与仕途无缘,但却成就了自己逍遥的一生,也让自己的心境怒放出豁达的鲜花,纯 净、美好;结尾点题“豁达是一种心灵的宁静,更是灵魂的自由与憩息。愿我们能够豁达地 对待万事万物,让人生处处开满豁达的鲜花”。 素材: 1. 武侯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是对功利荣耀的不屑,这是他对人生价值的豁达。范文 正为官时,因为廉政,不得当地缙绅赏识,处处与之作对,在朝被诬,放逐漠地。范文正怎 么也不明白,这是为何?当他走上岳阳楼面对洞庭之水时,才豁然开朗。原来,“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方为人生之真谛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为官至理。舍得, 舍得,有舍必有得。鱼与熊掌岂能兼得?所以我们何不尝试一下舍得?我感觉,这就是对豁 达最好的解析! 2.当你面对繁花似锦的春天的时候,甘于做默默无闻的小草,即使是一棵,也能点缀着大地, 这是一种豁达;当你面对着奔腾不息的江河时,欢乐地充当其中的一滴,即使是一滴,也能 滋润着禾苗,这是一种豁达;当你面对着葱郁茂密的森林的时候,坚定不移地做一棵小树, 即使是一株,也能撑起一片绿荫,这也是一种豁达。 3.遭受挫折时需要豁达。人生是艰苦的,失败时无须号啕大哭,无须仰天长叹。聪明的失败 者是不会给自己有哭泣的时间,因为他们心中拥有豁达,所以他们不会在意得与失,只会默 默地总结教训,立刻又投入新的努力之中! 4.哲学家说,豁达是一种成熟;思想家说,豁达是一种美德;教育家说,豁达是一种智慧; 艺术家说,豁达是一种魅力;科学家说,豁达是一种发明。是啊,拥有豁达的生活,才会长 久,才会有默契! 5.比赛输赢时需要豁达。只要不在意输,往往你是赢家。太在意输赢,命运的女神反而不会 垂青于你,因为你的心思全在输或赢上,反而忘记了自己本来的事情,这样你就失去了赢的 资本!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1.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 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2.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 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3.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4.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 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 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5.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6.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 不要画蛇添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