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联盟新高考省份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卓越联盟新高考省份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 卓越联盟新高考省份高三年级9月份检测试题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非选择题,用0.5mm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非答题区域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恩格斯曾在散文《风景》中生动地记述过一种使他永难忘怀的特殊“体验”:“你攀上船头桅杆的大缆,望一望被船的龙骨划破的波浪,怎样溅起白色的泡沫,从你头顶高高地飞过;你再望一望那遥远的绿色海面,那里,波涛汹涌,永不停息,那里,阳光从千千万万舞动着的小明镜中反射到你的眼里,那里,海水的碧绿同天空明镜般的蔚蓝以及阳光的金黄色交融成一片奇妙的色彩——那时候,你的一切无谓的烦恼、对俗世的敌人和他们的阴谋诡计的一切回忆都会消失,并且你会融合在自由的无限精神的自豪意识之中!”‎ 这就是一种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有两层基本含义。首先,审美体验是审美的,它不同于非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总是与如下审美特征相连的——无功利、直觉、想象、意象等。而非审美体验则常常涉及功利、实用、理智认识等特征。其次,审美体验是一种体验,它不同于一般经验。经验属于表层的、日常消息性的、可以为普通心理学把握的感官印象,而体验则是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也就是说,审美体验是一种既不同于非审美体验、又不同于一般经验的特殊的东西,它该是那种深层的、活生生的、令人沉醉痴迷而难以言说的瞬间性审美直觉。‎ - 23 -‎ 审美体验一向是中西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美学倾向于把它规定为“兴”“感兴”或“妙悟”等,并制订出一系列相应的美学原则:诗人作诗依赖“感兴”“伫兴”,诗的作品中蕴含活生生的“兴象”:读者读诗则是追求“兴味”。由此,审美体验是被视为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密切相关的东西。同时,中国美学偏爱感悟式的或点到即止式的美学表述方式,追求美学的“诗化”。在西方,虽然审美体验在不同美学家那里获得了不同“命名”:“迷狂”“游戏”“高峰体验”等。但在研究时,西方美学家同样将其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关联起来。‎ 无论是审美体验还是艺术,归根到底,都是人类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的产物,因而都应当以此为根基加以阐明。但是,社会实践又总是通过审美体验去显现的。因此,需要追问,社会存在或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是如何通过审美体验这个“中介”而转化为艺术的。这样,审美体验的探究价值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了。‎ ‎(取材于王一川的《〈审美体验论〉导言》)‎ 材料二 艺术家的创作动力和创作动机,必须结合审美体验,通过审美创造转化为艺术品。其中,审美体验包含两个部分:人生体验和艺术体验。‎ 艺术家并非一直处于艺术创作状态,而是像普通大众一样每天都经历着日常生活,但是他们对日常生活多了一种审美观照,这是一种特殊的人生体验。他们通过审美观照对日常生活进行延伸思考、联想想象,甚至通过灵感或直觉的心理活动建构一种与日常生活不一样的精神空间。艺术体验则要求再上升到一种新的精神高度,它是人生体验的继续延伸和不断升华,从艺术家的精神世界中升腾起来。最终,艺术创造使艺术体验转化为一种新的存在状态——艺术品。‎ 这个过程被郑板桥精妙地概括为从“园中之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的过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生体验,郑板桥在深秋之际住在江边馆驿,早晨起床看竹,太阳照进竹林的晨雾之中,如云如烟,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这个过程变园中之竹为眼中之竹,带有艺术家独特的审美观照。‎ 第二个阶段是艺术体验,此时眼中之竹已转化为饱含意蕴的胸中之竹。胸中之竹与眼中之竹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一种抽象化、心灵化的意念,是在想象的、虚构的精神空间之中产生的一种艺术存在状态,是成为艺术品之前的最后阶段。‎ - 23 -‎ 第三个阶段是艺术创造,艺术家磨墨、展纸、落笔,把艺术体验中的虚构艺术形象转化为艺术家笔下的艺术形象,成为可见可感的艺术品,即手中之竹。‎ 郑板桥还就此总结了两个规律: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意在笔先,即艺术体验在艺术创作之前,艺术创作只是一种外化过程,最重要的是艺术体验时期所储备的艺术意蕴;趣在法外,即艺术趣味来自艺术法则之外,艺术法则只是创作方法而已,艺术家所蕴蓄的艺术感兴,才是艺术之源。‎ ‎(取材于孙先旭、胡鹏林的《艺术家的审美体验》)‎ 材料三 顾春芳:讲审美,我想不仅要追求艺术作品的美,还要把艺术的审美体验和心思灌注于日常生活,从而获得一种“诗意的栖居”,尤其要追求人格的美。您怎么看?‎ 叶朗:当然。美学是人文学科,研究对象是人的“生活世界”,这个“生活世界”,是一个有“意义”和“价值”的世界。中国传统美学的理论品格,最重要一点就在于十分重视美在精神层面的作用。它引导人们重视艺术活动与人生的紧密联系,引导人们去追求心灵境界的提升,使自己有一种“光风霁月”般的胸襟和气象。‎ 中国美学历来认为,艺术作品的品格和艺术家的品格是统一的。最突出的例子是嵇康。《世说新语》记载他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当时人说他“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山涛说他“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嵇康把弹琴和他的生命追求融为一体。据记载,他临刑东市,神气不变,顾视日影,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嵇康的音乐和生命合二为一,升华为崇高的人格境界和审美境界。我们研究中国美学,不仅要关注艺术作品,而且要关注历史上如嵇康这样的艺术家的生存风格和生命华彩,他们用自己的崇高人格和生命创造了诗意的人生境界。‎ 顾春芳:近来美学界比较关注日常生活的审美,您可以就此谈谈吗?‎ 叶朗:日常生活的审美追求,实际上就是日常生活里的人生情趣,这也很值得研究。中国古人非常注重在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美的氛围,创造一种快活、热闹、优雅、精致的生活世界,《红楼梦》里就有不少这样的描写。‎ - 23 -‎ 现代社会,人们要学会主动寻找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情趣。宋代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一批文人、艺术家形成了一种优雅、精致的审美情趣。他们弹琴、赏花、品茶,开拓了一个新的生命活动的空间,这是非实用的、审美的空间,用他们的话说,这是一个张扬“性灵”的空间。在这种空间里,他们获得了特殊的审美体验,拥有了心灵的自由,于是就能更好的做学问,干事业。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 ‎(取材于顾春芳《当前美学和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访美学家叶朗》,有删改。)‎ ‎1. 下列有关审美体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恩格斯记述的海上奇妙体验,包含着他对自然壮美的欣赏和对自由的感悟。‎ B. 审美体验应该是去除了功利、实用的目的的,它强调直觉、想象等审美特征。‎ C. 审美体验是社会活动、社会实践产物,所以它通过社会存在转化为艺术。‎ D. 中西美学思想的一个相通之处是都认为审美体验与人生、艺术的本质相关。‎ ‎2. 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艺术家对日常生活的体验只能通过灵感、直觉来建构。‎ B. 艺术家的创作动力和创作动机一定要与审美体验结合。‎ C. 变“眼中之竹”为“胸中之竹”是审美体验的重要环节。‎ D. 郑板桥认为“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是创作的重要原则。‎ ‎3. 根据材料三,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中国传统美学重视美在精神层面的作用,引导人们追求心灵境界的提升。‎ B. 研究艺术经典,不仅要关注作品,还要关注艺术家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C. 取得真正成就的人需要具有不计利害得失、追求理想和情趣的出世精神。‎ D. 中国古人注重在获得特殊审美体验的心灵空间里,寻找优雅的审美情趣。‎ ‎4. 叶朗在回答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时用了什么方法?‎ ‎5. 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审美体验的含义和作用。‎ ‎【答案】1. C 2. A 3. D ‎ ‎4. (1)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先阐述美学的含义和作用,然后以嵇康为例来论证艺术作品品格和艺术家品格的统一。(2)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先以明清时期一批文人、艺术家为例,然后引用朱光潜的论述来论证要寻找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情趣。 ‎ ‎5. 含义:通过实践获得的无功利的、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瞬间性生命直觉。(亦指通过实践获得无功利的、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瞬间性生命直觉。)作用:①使人们获得无功利的、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瞬间性生命直觉。②使社会存在或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转化为艺术。③审美体验可以引导人们追求心灵境界的提升和人格的美。④审美体验可以让人们拥有心灵的自由,更好的做学问,干事业。‎ ‎【解析】‎ - 23 -‎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概念和文本内容的能力。‎ C项,“审美体验是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的产物,所以它通过社会存在转化为艺术”错误,依据原文需要追问,社会存在或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是如何通过审美体验这个“中介而转化为艺术的。这样,审美体验的探究价值自然是毋庯置疑的了”可知,应该是:“社会存在或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通过“审美体验转化为艺术”。‎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 A项,“只能通过灵感、直觉来建构”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他们对日常生活多了一种审美观照,这是一种特殊的人生体验。 他们通过审美观照对日常生活进行延伸思考、联想想象,甚至通过灵感或直觉的心理活动建构-种与日常生活不一样的精神空间”,“只能”一词曲解文意。‎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D项,“注重在获得特殊审美体验的心灵空间里,寻找优雅的审美情趣”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中国古人非常注重在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美的氛围,创造一种快活、热闹、优雅、精致的生活世界”。‎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掌握文本论证方法的能力。‎ 由“当然。美学是人文学科,研究对象是人的‘生活世界’,这个‘生活世界’,是一个有‘意义’和‘价值’的世界。中国传统美学的理论品格,最重要一点就在于十分重视美在精神层面的作用。它引导人们重视艺术活动与人生的紧密联系,引导人们去追求心灵境界的提升,使自己有一种‘光风霁月’般的胸襟和气象”可知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先用了道理论证;由“《世说新语》记载他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等可知,后来用了举例论证。先阐述美学的含义和作用,然后以嵇康为例来论证艺术作品品格和艺术家品格的统一。‎ - 23 -‎ 由“中国古人非常注重在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美的氛围,创造一种快活、热闹、优雅、精致的生活世界,《红楼梦》里就有不少这样的描写”可知,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先用了举例论证;由“宋代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一批文人、艺术家形成了一种优雅、精致的审美情趣。他们弹琴、赏花、品茶,开拓了一个新的生命活动的空间,这是非实用的、审美的空间……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可知,后来运用了引用论证。先以明清时期一批文人、艺术家为例,然后引用朱光潜的论述来论证要寻找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情趣。‎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神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由“审美体验总是与如下审美特征相连的——无功利、直觉、想象、意象等。而非审美体验则常常涉及功利、实用、理智认识等特征”“审美体验是一种体验,它不同于一般经验。经验属于表层的、日常消息性的、可以为普通心理学把握的感官印象,而体验则是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也就是说,审美体验是一种既不同于非审美体验、又不同于一般经验的特殊的东西,它该是那种深层的、活生生的、令人沉醉痴迷而难以言说的瞬间性审美直觉”可知,审美体验的含义是通过实践获得的无功利的、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瞬间性生命直觉。‎ 作用:由第一问可以概括出第一点;由“无论是审美体验还是艺术,归根到底,都是人类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的产物,因而都应当以此为根基加以阐明。但是,社会实践又总是通过审美体验去显现的。因此,需要追问,社会存在或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是如何通过审美体验这个‘中介’而转化为艺术的。这样,审美体验的探究价值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了”可以概括出第二点;由“中国传统美学的理论品格,最重要一点就在于十分重视美在精神层面的作用。它引导人们重视艺术活动与人生的紧密联系,引导人们去追求心灵境界的提升,使自己有一种‘光风霁月’般的胸襟和气象”可以概括出第三点;由“宋代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一批文人、艺术家形成了一种优雅、精致的审美情趣。他们弹琴、赏花、品茶,开拓了一个新的生命活动的空间,这是非实用的、审美的空间,用他们的话说,这是一个张扬‘性灵’的空间。在这种空间里,他们获得了特殊的审美体验,拥有了心灵的自由,于是就能更好的做学问,干事业”可以概括出第四点。‎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水在水之外活着 葛水平 - 23 -‎ 一条宽阔的谷地间,曾经有一条河流过,如今一群羊恰似河的洪峰滚出山间,向更远处四散而去。这生殖的土地,鲜花盛开,青草繁茂,正适合羊们的口粮。一切都是晴朗的光照,数丈宽的河道,下游一位年长的老汉说:“往山里走是它的源头,公家人叫它沁河源。走到我的脸前头我们喊它秋水河,因为当年秋天雨水多它的声音大便有了这个外名。”‎ 沁河,南北贯穿晋东南。我们立足的这个县就叫沁源。沁源,因三晋名水沁河六出其源于山中而得名。山间沁河的六个源头清泉喷涌,碧水成溪,汇成了绿水沁河。‎ 它魅惑了天地两界,更主要的是魅惑了我。‎ 车开入河道,河卵石高低起伏着,有青草填补了它们的缝隙,黄绿交织,有繁荣,有寂灭,也有疼痛。‎ 河谷两岸没有人烟。云朵让天空无限扩大,空了的村庄让我六神归位。这样的时候,因了空气的绝对新鲜和纯净,声音的穿透力也特别强,不知名的小鸟啁啾声声,在空旷中游走,那啁啾声便遥远了一切,透明了一切。我们奔跑而去,让景色生动起来。一条道被水漫过,人走在水道上,两行杨树形成密匝匝绿色拱道,在一个马蹄形的缺口前水流分开到两边山脚下。“源”至此而出。‎ 泉水清澈,冰凉清甜,东边泉眼水流湍急,西边泉眼水流平缓,两股泉水流出数十米后汇成一股,顺河谷而渗入地下。山崖壁上有大小不一的洞,能感觉到在远古那些洞都有水出,水流分散,涡流丛生该是怎样的景致!浅浅的一汪至山间流出,我把手伸进去,它的深度淹不住我的胳膊肘。水流出泉眼,慢铺开来形成小河,水面刚能把我平放的巴掌淹住。走过河对岸,鞋面不小心会被水打湿,也许是故意的,此时的我居然对水生出了敬畏之情。水面上因了阳光的不同折射,看上去呈颗粒状,有别一番模样。对岸有碑亭,新修却已经残破,是山西省人民政府在此设立下的“沁河源头纪念碑”。‎ 它不是原来就这个样子,如今,羊群代替了它成为河道里流淌的植物。开着五朵花瓣的黄花,自在地生动着,羊群走来,放羊人撒了细盐,我听见羊舌头抹布一样擦着,像一支曲子在低声部回旋。放羊人挥着皮鞭,鞭梢带着响,羊群聚集在一起,那一只头羊昂着头,相比于那些勾着头吃草的羊,那只头羊扩大了我的视野。源头在我身后一百米远的地方,就已经看不到水了。我坐下来,粪蛋蛋落在草丛间,索性躺下,我的情绪复杂。源头的河床这么宽,那是常年流水落下的影子,我现在只能用幻觉来填补它的空缺。这个世界已经失去了用心灵与眼睛观察的习惯,快乐是持久的,痛苦则是刹那之间,而人都喜欢飞蛾扑火,为眼前的利益狂欢而死。‎ - 23 -‎ 明代诗人王徽诗云:“沁水河边古渡口,往来不断送行舟。”在沁河两岸的冲积平地和原有台地上,由于沁河总体水量的减少和沁河水被过度的开发利用,昔日汹涌的河水变成了今天的涓涓细流,日常流量从过去的每秒几百立方米下降到几立方米。放羊人说:“也就几年光景。”台地上的秋庄稼卷曲着叶子,旱大了。放羊人说:“看着是河的源头,却使唤不上水。”一条河的旺衰总有一定的规律可寻,领导人在社会转折关头的抉择也非常重要。对资源的争夺,可以爆发最激烈的战争,谁都知道。无节制地开采资源,使一座城市变为一片废墟,一座最繁华的都会变成一片草场,沧海变桑田,有谁知道我们少了什么?走走走走走,汲取什么才能够让水茁壮成长?我看到薄淡轻疏的云彩,正俯视数十万烟灶的生命,并不是太久的岁月,放羊人说:“河道里的水再都不敢喊河了。”那些植物和人一样喜欢喝清水,黄花遍开,如经脉一样的腰肢风姿绰约在阳光下,放羊人甩开鞭声,羊群们奋力撂开蹄子顺着河道走往山外,放羊人的鞭声坚硬而空旷。‎ 谁能知道眼泪是生命最后一抿唾液?‎ 我走沁河,水在水之外活着,却是我心里的急事。‎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写河谷空阔、羊群遍野、空气纯净、鸟鸣山幽,意在表达尽管沁河两岸少了河水的滋润,但这一切让作者心旷神怡、喜不自禁。‎ B. 文章以“此时的我居然对水生出了敬畏之情”来描写泉水带给我的不寻常的感受,意在表现泉水的神圣、灵性和生命力的顽强。‎ C. 文章写“沁河源头纪念碑”新修却已经残破,暗示出人们漠视和遗忘了曾经养育自己的沁河,因此也就有了今天沁河的干枯。‎ D. 文章以“日常流量从过去的每秒几百立方米下降到几立方米”来解说“昔日汹涌的河水变成了今天的涓涓细流”的情景,直观又理性。‎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写“它魅惑了天地两界,更主要的是魅惑了我”,作者触景生情,以抒情笔调表达了在沁河探源过程中所兴发的情感波动。‎ B. 文章引用诗句“沁水河边古渡口,往来不断送行舟”,是由所见所思引起的相关联想,意在引发读者进行古今沁河的对比反思。‎ C. 文章语言简洁而富有张力、凝练而富有诗意,如第八段连用的五个“走”字饱含着作者对探访沁河水源的满腔热情。‎ D. 文章由眼前景象引发深度思考,“谁能知道眼泪是生命最后一抿唾液?”以警策之笔表达了对未来人们生存状况的深沉忧虑。‎ - 23 -‎ ‎8. 文章多处提到“羊群”“放羊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文章结尾写到“水在水之外活着,却是我心里的急事”,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6. A 7. C ‎ ‎8. ①结构上,作为文章的线索之一,羊群及牧羊人的叙述贯穿全文,伴随作者沁河探源的整个过程。②内容上,多次提及的羊群、牧羊人与黄花、清泉等景物构成了作者在沁河探源过程中所见的独特风景,反复渲染,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独特的沁河风物图。③主题上,羊群出现于河床与曾经的沁河涡流丛生形成极大反差,牧羊人的言语更是直接指出了沁河的古今风貌,引发读者对沁河干涸缘由的追问与思考。 ‎ ‎9. ①作者前往沁河探源,只见干涸的河床,却不见沁河里的流水,作者为此而着急不已。②作者为人们过度开发利用沁河导致沁河断流的现状感到着急焦虑,揭示了作者对沁河现状的反思与拷问。③河流孕育生命,水的干涸意味着昔日农业文明的日渐消亡,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农业文明消逝的忧虑与哀叹。‎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A项,“意在表达尽管沁河两岸少了河水的滋润,但这一切让作者心旷神怡、喜不自禁”错误,由“车开入河道,河卵石高低起伏着,有青草填补了它们的缝隙,黄绿交织,有繁荣,有寂灭,也有疼痛”可知,美景带给作者的不仅仅是喜悦。‎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C项,“如第八段连用的五个‘走’字饱含着作者对探访沁河水源的满腔热情”错误,五个“走”字更多的是表达出作者对于恢复沁河盛貌的焦虑之心。‎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重要段落作用的能力。‎ 结构上:文章第1、7、8段等多处记叙描写羊群及牧羊人,这一情节成了贯穿全文的线索。‎ - 23 -‎ 内容上:“一条宽阔的谷地间,曾经有一条河流过,如今一群羊恰似河的洪峰滚出山间,向更远处四散而去”“它不是原来就这个样子,如今,羊群代替了它成为河道里流淌的植物。开着五朵花瓣的黄花,自在地生动着,羊群走来,放羊人撒了细盐,我听见羊舌头抹布一样擦着,像一支曲子在低声部回旋。放羊人挥着皮鞭,鞭梢带着响”等段落中,羊群、牧羊人、河流、黄花等景物风格独特,是作者在沁河探源过程中所见美丽风景,这种景色反复出现,反复渲染,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独特的沁河牧羊图。‎ 主题上:“一条宽阔的谷地间,曾经有一条河流过,如今一群羊恰似河的洪峰滚出山间,向更远处四散而去”“它不是原来就这个样子,如今,羊群代替了它成为河道里流淌的植物”记叙描写羊群出现于河床与曾经的沁河涡流丛生形成极大反差;“放羊人说:‘也就几年光景。”台地上的秋庄稼卷曲着叶子,旱大了。放羊人说:“看着是河的源头,却使唤不上水’”“放羊人说:‘河道里的水再都不敢喊河了’”等句子,记叙牧羊人的言语,更是直接指出了沁河的古今风貌,引发读者对沁河干涸缘由的追问与思考。‎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作者观点和文章主旨的能力。‎ 文章结尾写到“水在水之外活着,却是我心里的急事”,作者前来寻水,寻找沁河的源头,却只见羊群和即将干涸的河床,不见流水,这成为作者“心里的急事”,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着急。‎ 结合前文“在沁河两岸的冲积平地和原有台地上,由于沁河总体水量的减少和沁河水被过度的开发利用,昔日汹涌的河水变成了今天的涓涓细流,日常流量从过去的每秒几百立方米下降到几立方米”“一条河的旺衰总有一定的规律可寻,领导人在社会转折关头的抉择也非常重要。对资源的争夺,可以爆发最激烈的战争,谁都知道。无节制地开采资源,使一座城市变为一片废墟,一座最繁华的都会变成一片草场,沧海变桑田,有谁知道我们少了什么”可知,作者为人们过度开发利用沁河导致沁河断流的现状感到着急焦虑,揭示了作者对沁河现状的反思与拷问。‎ 由“那些植物和人一样喜欢喝清水,黄花遍开,如经脉一样的腰肢风姿绰约在阳光下,放羊人甩开鞭声,羊群们奋力撂开蹄子顺着河道走往山外,放羊人的鞭声坚硬而空旷”“走走走走走,汲取什么才能够让水茁壮成长?我看到薄淡轻疏的云彩,正俯视数十万烟灶的生命,并不是太久的岁月”“谁能知道眼泪是生命最后一抿唾液”等句子可知,河流孕育生命,水的干涸意味着昔日农业文明的日渐消亡,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农业文明消逝的忧虑与哀叹。‎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家屏,字忠伯,大同山阴人。隆庆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 23 -‎ ‎,预修《世宗实录》。高拱兄捷前为操江都御史,以官帑遗赵文华,家屏直书之。时拱方柄国,嘱稍讳,家屏执不可。万历初,进修撰,充日讲官。敷奏剀挚,帝尝敛容受,称为端士。张居正寝疾,词臣率奔走祷祈,独家屏不往。再迁侍讲学士。十二年,擢礼部右侍郎,改吏部。甫逾月,命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去史官二年即辅政,前此未有也。‎ 申时行当国,许国、王锡爵次之,家屏居末。每议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随。越二年,遭继母忧。诏赐银币,驰传,行人护行。服阕,诏进礼部尚书,遣行人召还。抵京师,三月未得见。家屏以为言,请因圣节御殿受贺,毕发留中章奏,举行册立皇太子礼。不报。复偕同官疏请。帝乃于万寿节强一临御焉。俄遣中官谕家屏,奖以忠爱。家屏疏谢,复请帝勤视朝。居数日,帝为一御门延见,自是益深居不出矣。‎ 评事雒于仁进四箴,帝将重罪之。家屏言:“人主出入起居之节,耳目心志之娱,庶官不及知、不敢谏者,辅弼之臣得先知而预谏之,故能防欲于微渺。今于仁以庶僚上言,而臣备位密勿,反缄默苟容,上亏圣明之誉,下陷庶僚蒙不测之威,臣罪大矣,尚可一日立于圣世哉!”帝不怿,留中,而于仁得善去。‎ 时储位未定,廷臣交章请册立。其年十月,阁臣合疏以去就争。帝不悦,传谕数百言,切责廷臣沽名激扰,指为悖逆。时行等相顾错愕,各具疏再争,杜门乞去。独家屏在阁,复请速决大计。帝乃遣内侍传语,期以明年春夏,廷臣无所奏扰,即于冬间议行,否则待逾十五岁。家屏以口敕难据,欲帝特颁诏谕,立具草进。帝不用,复谕二十年春举行。家屏喜,即宣示外廷,外廷欢然。而帝意实犹豫,闻家屏宣示,弗善也,传谕诘责。时行等合词谢,乃已。明年秋工部主事张有德以册立仪注请帝复以为激扰命止其事国执争去时行被人言不得已亦去锡爵先以省亲归,家屏遂为首辅,以国谏疏己列名,不当独留,再疏乞罢,不允,乃视事。‎ ‎(选自《明史》,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年秋/工部主事张有德以册立仪注请帝/复以为激扰/命止其事/国执争去/时行被人言不得已/亦去/‎ B. 明年秋/工部主事张有德以册立仪注请/帝复以为激扰/命止其事/国执争去/时行被人言/不得已亦去/‎ C. 明年秋/工部主事张有德/以册立仪注请帝/复以为激扰/命止其事/国执争去/时行被人言/不得已亦去/‎ D. 明年秋/工部主事张有德/以册立仪注请/帝复以为激扰/命止其事/国执争去/时行被人言不得已/亦去/‎ - 23 -‎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编修,官名,主要负责文献修撰工作,明清时与修撰、检讨同称为史官。‎ B. 东阁,古代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明清两代是大学士殿阁之一。‎ C. 服阕,古丧礼规定,父母死亡,服丧三年,处在服丧期间,称服阕。‎ D. 外廷,外朝,相对皇宫内(内廷)而言,指群臣等待上朝和办公议事的地方。‎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家屏秉笔直书。他在预修《世宗实录》时,并没有因高拱权柄在握而隐讳其兄长在操江都御史任上犯下贿赂之过。‎ B. 王家屏持心公正。申时行主持国事,王家屏虽然居于末位,但只要讨论政事,他总秉持公正之心,严格执行法律,不盲目跟从附和。‎ C. 王家屏支持同僚。评事雒于仁多次进言劝谏惹恼皇上,要不是王家屏好言劝雒于仁罢手,他就很难得以好好地脱身。‎ D. 王家屏忠心进谏。皇上在立太子这件事上始终犹豫不决,虽然王家屏和大臣们一再上疏请求,皇上最终还是下旨停办这件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遣中官谕家屏,奖以忠爱。家屏疏谢,复请帝勤视朝。‎ ‎(2)家屏以口敕难据,欲帝特颁诏谕,立具草进。‎ ‎14. 请从文章第一段中找出能表现王家屏是“端士”的三个理由,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答案】10. B 11. C 12. C ‎ ‎13. (1)不久派遣中官告诉家屏,嘉奖他的忠诚。家屏上疏谢恩,再请皇上多多上朝。‎ ‎(2)家屏认为口说无凭,想要皇上特别颁发诏谕,马上写奏章进谏。 ‎ ‎14. ①高拱叮嘱王家屏对其兄高捷的事稍加避忌,家屏执意不从;②王家屏向君上陈奏,恳切真挚,皇上正容肃敬,诚恳接受;③张居正卧病,翰林院侍从之臣,都到家慰问,甚至到寺庙祈祷,只有王家屏不去。‎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断句能力。‎ - 23 -‎ 句意:第二年的秋天,工部主事张有德因为册立的制度礼仪上奏章请示,皇上又认为是制造烦乱,下旨停止办理这件事。内阁大臣争相离职,申时行也蒙受了指责,不得已也只好离职。‎ ‎“工部主事张有德以册立仪注请”中,“工部主事张有德”是主语,“以册立仪注请”是谓语,不能断开,排除CD;“帝”是“复以为激扰”的主语,应断在后句,排除A。‎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C项,“处在服丧期间,称服阕”错误,是指守丧期满除服。‎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C项,“要不是王家屏好言劝雒于仁罢手,他就很难得以好好地脱身”错误,由“评事雒于仁进四箴,帝将重罪之。家屏言:‘人主出入起居之节,耳目心志之娱,庶官不及知、不敢谏者,辅弼之臣得先知而预谏之,故能防欲于微渺。今于仁以庶僚上言,而臣备位密勿,反缄默苟容,上亏圣明之誉,下陷庶僚蒙不测之威,臣罪大矣,尚可一日立于圣世哉!’”可知,是王家屏劝谏了皇上,皇上虽然依旧不高兴,但是雒于仁得以好好地脱身。‎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俄,不久;中官,官职名,指太监;谕,告诉;疏,动词,上疏;‎ ‎(2)以,认为;口敕难据,口说无凭;具草,写奏章。‎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筛选信息的能力。‎ 由“高拱兄捷前为操江都御史,以官帑遗赵文华,家屏直书之。时拱方柄国,嘱稍讳,家屏执不可”可知,王家屏不忌讳高拱的兄长,为人正直;由“敷奏剀挚,帝尝敛容受,称为端士”可知,王家屏向君上陈奏,恳切真挚,皇上正容肃敬,诚恳接受;由“张居正寝疾,词臣率奔走祷祈,独家屏不往”可知,王家屏不媚俗权贵,不奉承张居正。‎ ‎【点睛】‎ - 23 -‎ 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  王家屏,字忠伯,大同山阴人。隆庆二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参与修订《世宗实录》。高拱兄长高捷以前担任操江都御史,把国库里的钱财赠送给赵文华,王家屏客观记录此事,当时高拱正执掌朝政,叮嘱他稍加避忌,家屏执意不从。万历初年,晋升为修撰,担任日讲官。向君上陈奏,恳切真挚。皇上正容肃敬,诚恳接受,称他为端庄正直的人。张居正卧病,翰林院侍从之臣,都到家慰问,甚至到寺庙祈祷,只有王家屏不去。后再升为侍讲学士。万历十二年,升任礼部右侍郎,不久,改任吏部左侍郎,刚过一个月,受命以左侍郎的身份兼任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廷重要事务。离开史官两年就辅佐朝政,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事。‎ ‎  当时,申时行代国君秉政作主,许国、王锡爵位列申时行之后,王家屏居于末位。每次讨论政事,王家屏总是持心公正,既不目中无人也不盲目跟从。过了两年,遭遇继母去世,回家服丧。皇帝下诏赏赐银两,用车马传送,由使者护送。服丧刚刚结束,皇上下诏授礼部尚书,派使者叫他回朝。王家屏到达京师,三个月没能见到皇帝。因此上疏进谏,请皇上趁帝王诞生节日到大殿接受朝贺。全部发还未加批示而扣留的相关奏折,举行册立皇太子典礼。没有得到批复,又和同僚上疏集体请求。皇上才在万寿节勉强一次驾临大殿,不久派遣中官告诉家屏,嘉奖他的忠诚。家屏上疏谢恩,再请皇上多多上朝,过去多日,皇帝为此在御门接见他,从此以后,更加深居不出来上朝。‎ ‎  评事雒于仁四次进言劝戒,皇上将要重重地惩罚他。家屏说:“皇上出入起居的操守,耳目心志的快乐,是下级官员不能够了解和不敢劝谏的。辅佐朝政的大臣能够先了解而预先进谏,所以才能将人的欲望阻止在很小的时候。现在雒于仁以下级官员的身份进言,而我愧居其位,虽勤劳努力,却反而不说话,屈从附和以取容于圣上,对上有损圣上圣明的声誉,对下使下级官员蒙受不可预测的威势,我的罪过很大啊,还能够在这个圣明的世间立足一天吗?”皇上不高兴,不加批阅。然而雒于仁得以好好地离开。‎ - 23 -‎ ‎  当时太子还没有定下来,朝廷大臣上交奏章请求册立。那年十月,内阁大臣因为取舍之争联合上疏,皇上很不高兴,传达谕旨数百字,严厉斥责朝廷大臣沽名钓誉,制造烦乱,指责这是违背正道,申时行等大臣你望着我,我望着你,仓促间感到非常惊愕。每个人都上疏再次争辩,在家闭门不出,请求辞职。只有家屏仍在内阁值守,再次请求皇上尽快决定大计。皇上才派遣内侍传下话来,约定第二年春夏办理。如果朝廷大臣不再上奏滋扰,就在今年冬季讨论办理,否则等待皇子满十五岁再办。家屏认为口说无凭,想要皇上特颁诏谕,马上写奏章进谏。皇上不答应,又下旨在万历二十年春季举行册立大典。家屏大喜,马上向外廷宣布,外廷大臣一片欢欣。但是皇上内心确实犹豫,听到家屏宣布的事后,很不高兴,传达谕旨诘问谴责。申时行等齐上奏章集体谢罪,皇上方才罢休。第二年的秋天,工部主事张有德因为册立的制度礼仪上奏章请示,皇上又认为是制造烦乱,下旨停止办理这件事。内阁大臣争相离职,申时行也蒙受了指责,不得已也只好离职。锡爵最先因为女儿省亲回老家,家屏于是成为首辅大臣。而认为许国谏诤的奏疏上自己列了名,不应当独自留用,再次上疏恳求辞职。皇上没有答应,家屏才上任处理政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巴东寒食①‎ 寇准②‎ 春雨萧萧寒食天,远行犹在楚江边。‎ 人思故国迷残照,鸟隔深花语断烟。‎ 薄宦未能酬壮节,良时空自感流年。‎ 因循未学陶潜兴,长见孤云倍黯然。‎ ‎【注】①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寒食习俗,断烟火,吃冷食。②寇准,华州(今陕西渭南)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时年虚岁19,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曾两度为相。宋太宗说:“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交代时节地点,渲染氛围,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犹”字语带凄楚,令人同情。‎ B. 颔联凄婉感伤,寓情于景:暮春时节,断烟残照,深花鸟语,皆以哀景写愁,倍增其愁。‎ C. 颈联转入抒怀,感慨自己所任官职不能让自己尽展雄心壮志,在政治清明之时虚度光阴。‎ D. 寇准为政刚直果断,但他的诗词不乏凄婉萧瑟、多愁善感之作,颇有晚唐韵味。‎ ‎16. 诗人为什么“黯然”?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 - 23 -‎ ‎(1)清明时节身在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潇潇春雨中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倍感黯然。(2)在政治清明之时,官职卑微,无奈流年似水,却壮志难酬,宏图难展,也倍感黯然。(3)想效仿陶渊明归隐超脱,又想遵循正统理念建功立业,在进退之间纠结,更倍感黯然。‎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 B项,“皆以哀景写愁”错误,“鸟隔深花语”意思是:春花繁盛,鸟儿在花丛中鸣叫,是以乐景写哀情。‎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情感和赏析诗歌关键字词的能力。‎ ‎“黯然”指情绪低落、心情沮丧的样子。首联“春雨萧萧寒食天,远行犹在楚江边”写暮春的寒食节,春雨萧瑟,诗人远行楚江,远离故土,心情黯然。颔联“人思故国迷残照”写诗人羁旅异乡,思念故园,却只见断烟残照,内心黯然。“薄宦未能酬壮节,良时空自感流年”写诗人官职卑微,壮志难酬,年华逝去,倍感黯然。尾联“因循未学陶潜兴,长见孤云倍黯然”写诗人内心矛盾,既想建功立业,又想归隐田园,心情黯然。‎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无论“他”生在“我”的前面还是后面,“我”都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其前提是“__________”;文章结尾说自己作《师说》赠李蟠的原因是“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与“__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比:沦陷区人民以前是英勇抗争,而如今却安于现状。‎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写古老风俗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其闻道也固(亦)先乎吾 (2). 余嘉其能行古道 (3). 佛狸祠下 (4). 一片神鸦社鼓 (5). 箫鼓追随春社近 (6). 衣冠简朴古风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理解名句的能力。‎ 首先注意题干所给提示语,如“结尾说自己作《师说》赠李蟠的原因”“形成鲜明对比:沦陷区人民以前是英勇抗争,而如今却安于现状”等,其次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嘉、佛狸祠、鸦、箫、简朴。‎ - 23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均。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街上的高摊与地摊,还有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还是在摊子上,都摆列得那么好看,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没蹭掉,而都被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在这些果摊中间,还有很多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地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 同时,春花一般骄傲与俊美的青年学生,从清华园,从出产莲花白酒的海甸,从东南西北城,到北海去划船;荷花虽久已残败,可是还有荷叶,它也能给小船上的男女身上染上一些清香。同时,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 ‎ 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 ‎18. 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书院门口正有一副遒劲有力的楹联:“细嚼梅花读汉赋,漫研竹露裁唐诗。”‎ B. 它带来了幽美的阒静,你听:一切静静的,像下着大雪的中夜。‎ C. 她手提一个竹篮,拄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是一个乞丐了。‎ D. 很幸运地,生活教我认识了桥: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的建筑。‎ ‎19. 拟人具有将物人格化的特点,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拟人手法进行简要分析。‎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有的骑着老虎,有的肩膀上担着剃头挑儿,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18. B 19. ①句中将店铺人格化;②用“打扮”这一动词写出店铺的精心布置;③用“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写出店铺追求应时的节日喜庆热闹。 ‎ ‎20. ①原文语序更合适,句式更整齐,更有节奏美;②原文“有的肩着”中的“肩”字名词用作动词,使用巧妙,既更好地形成了排比,又给人一种画面感。‎ ‎【解析】‎ - 23 -‎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冒号并理解其作用的能力。‎ 原文“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中,冒号起引起下文作用。‎ A项,解释说明。‎ B项,引起下文。‎ C项,总结上文。‎ D项,解释说明。‎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修辞手法的能力。‎ ‎“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中,“店铺”把自己“打扮”成“新娘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打扮”照应句中“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店铺在中秋节到来之时的精心布置与喜庆热闹。‎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语言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将修改后的句子和原句进行对比,寻找不同之处,然后以“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观点进行分析。对比后可以发现,句子顺序进行了调整,“有的肩着”改成了“有的肩膀上担着”,那么就可以从语序和用词的角度去分析原文的好处。“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句式一致,都是“有的”+动词+名词,构成了排比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有的肩着”改成了“有的肩膀上担着”相较而言,前句将“肩”这一名词活用动词,生动形象。‎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因“改扩建工程”尘封四年之久的中国国家博物馆1日揭开面纱,正式接待公众。②在外立面基本保持不变的同时,新建成的国博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迄今为止成为世界最大的博物馆。③新国博展厅总面积约6.5万平方米左右。④在这座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内,⑤不仅有大量高品位的历史和艺术类题材的展览,还有世界一流的硬件设施和功能设置。⑥新国博实现了中华文明的历程和现代化建设成就,⑦还将借展、交流展等多种方式展示国际间不同的文明类型和艺术创造,揭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答案】‎ - 23 -‎ ‎②语序不当,将“迄今为止”移至“世界”之前;③成分赘余,“约6.5万平方米左右”赘余,删去“大约”或“左右”;⑥搭配不当,将“实现”改为“展示”。⑦成分残缺,在“借展、交流展等多种方式”前加“通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 ‎②“迄今为止成为世界最大的博物馆”语序不当,“迄今为止”不是“成为”的状语,而是“博物馆”的定语,再根据定语语序放在“世界”前。‎ ‎③“约6.5万平方米左右”成分赘余,“约”与“左右”重复,删去“约”或“左右”。‎ ‎⑥“实现成就”动宾搭配不当,将“实现”改为“展示”。‎ ‎⑦“将借展、交流展等多种方式”成分残缺,残缺介词,在“借展、交流展等多种方式”前加“通过”。‎ ‎22. 阅读下面的消息,完成(1) (2)两题。‎ 今年元旦,水乡古镇周庄的古牌楼前原住民齐聚,举行盛大的传统开庄仪式。全福南路上打连厢、挑花篮、荡湖船等民俗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拍照。在锣鼓声声、鞭炮齐鸣、串龙舞狮的浓烈节日氛围中,庄主身着彩袍,上供品,点藉焚香,祈求新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1)请简要概括消息内容。(不超过15字)‎ ‎(2)请针对消息内容进行点评(不超过25字)‎ ‎【答案】(1)周庄举行盛大的传统开庄仪式(2)弘扬了民俗文化传统,彰显了古镇旅游特色(或:丰富了群众文娱生活)。‎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压缩语段的题目,要求“概括消息内容”并“针对消息内容进行点评”,概括内容注意事件的主体和特征,文段的主体是“周庄举行开庄仪式”,特征“盛大”“传统”,答题时注意新闻的导语,此题根据导语可以完全概括出内容,评论注意针对事件的主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此题重在评论“开庄仪式”的意义,即“弘扬了民俗文化传统,彰显了古镇旅游特色”。‎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刷爆了朋友圈。此计划的具体内容,就是为优秀毕业生提供最高200万元的年薪。‎ - 23 -‎ 华中科技大学2016级博士研究生张霁,放弃为他开出360万元年薪的企业,选择了华为,因为他希望能在华为最艰难的时候,为其做出一点贡献,能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有意义的事。‎ 同为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的左鹏飞博士,同样放弃了一份来自互联网公司300万年薪的工作而选择华为,在被媒体问到为何如此选择时,左鹏飞说:“华为可以满足我的一些其他诉求,比如保持跟学术界的接触。”‎ ‎ 振兴中学高三级计划召开“时代与职业规划”主题班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请结合你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孜孜不倦,追求卓越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孜孜不倦,追求卓越》!‎ 人才是第一资源。近日,华为“天才少年”张霁以201万元的年薪上了热搜。其实,此“少年”并不是真少年,已经27岁,是今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博士。‎ ‎  华为“天才少年”项目,是任正非发起的用顶级挑战和顶级薪酬吸引顶尖人才的项目。张霁是华为第二批“天才少年”入选者之一,在目前已经公布的名单中,还有同样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生左鹏飞、姚婷,以及两位来自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书院计算机试验班本科生丁聪、张子杰。‎ ‎  虽然张霁的“幸运”让绝大多数人艳羡不已,但其给予我们的冲击绝不仅仅是年薪“201万”这个滚烫的数字。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多年前他选择计算机专业时,当时整个互联网行业还处于低谷状态,但自己依然选择了喜欢的专业。求职时,他也没有选择其他企业开出的300万甚至更高的年薪,而是选择了和自己研究方向匹配的华为,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 ‎  选择喜欢的专业,做想做的事,这应该是张霁的肺腑之言,也是张霁的底色。‎ - 23 -‎ ‎  张霁的选择也很容易让人想到今年引发讨论的报考北大考古专业的钟芳蓉。这个曾是留守儿童的女生考出了好成绩,出于兴趣爱好,最终选择了外界眼中“冷门”又“不赚钱”的专业,让不少网友感到疑惑不解。事实上,一味以所谓“冷门”“热门”划分专业,显然是不科学的。时代在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今天的“热门”可能就是明天的“冷门”专业;即使热度够持久,也可能因为太多人选择、专业盲目扩张而人才饱和,最终反而不利于求职就业。‎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喜欢,才能激发奋斗的“小宇宙”;自己喜欢的专业,适合自己的专业,才永远是真正的“热门”专业。‎ 时代在变,人才的维度也正在不断被拓宽。从李佳琦以特殊人才身份落户上海,到“90后”快递小哥获评杭州高层次人才,到华为“天才少年”张霁,再到未来的考古人才钟芳蓉……但无论何时,人才的精神内核都不会变,那就是孜孜不倦追求极致卓越。只要足够专注,足够努力,不论是身处哪一行,都有机会成为这个行业的翘楚。这也是华为“天才少年”给我们的一点启示。‎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能力。‎ ‎【审题】材料第一段先交代华为“天才计划”的内容。第二段说明张霁选择华为的原因——他希望能在华为最艰难的时候,为其做出一点贡献,能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有意义的事。第三段说明左鹏飞选择华为的原因——华为可以满足我的一些其他诉求,比如保持跟学术界的接触。这说明,这些“天才”都有自己明确的人生规划,如:为社会做贡献,跟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保持自己与学术界的联系等。这则材料提示考生,在自己即将步入大学、步入社会时,应当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为了一己私利,挣钱养家;还是为了国家和社会奉献自己的所有;是要拥有长远的目标和理想,还是只盯着脚下和眼前的蝇头小利,鼠目寸光。写作时注意题干所给任务:振兴中学高三级计划召开“时代与职业规划”主题班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立意】为梦想插上翅膀;做时代主力军,助力时代发展;畅想未来,为时代发光发热,遇见更好的自己;时不我待,孜孜以求,规划人生,奉献青春。‎ ‎【结构】文章首先引用题干中材料,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然后分析张霁等人入选的原因,由他们的入选得到自己的人生启示:选择喜欢的专业,做想做的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后指出,无论时代和社会如何发展,人才都不能少了自己的精神内核——孜孜不倦,追求卓越。‎ ‎【素材】1. ‎ - 23 -‎ 刚毕业就拿百万年薪确实吸睛,可真要拿到这些钱,还是要靠真本事的。出生于1993年的张霁,是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计算机系统结构2016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主要依托于人工智能与计算机体系结构、智能系统优化技术研究。读博期间,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IGMOD(数据管理专业委员会)、VLDB(国际超大型数据库会议)等会议和IEEE TPDS(计算领域的顶级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去年,张霁的学长,同为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毕业生的左鹏飞博士,也拿到了“天才少年”项目的最高档年薪。目前,他在华为云的存储预研部门做技术创新和突破。进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之前,左鹏飞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博士毕业时,相对于同龄人一定要做到非常非常杰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自律的左鹏飞给自己做了个时间表,并严格按此执行:早上6时起床,8时30分之前到实验室,学习到11时30分吃中饭,下午2时多至5时30分在实验室,晚上6时30分至9时30分在实验室,有时会待到10时多才回寝室睡觉。‎ ‎2. 关于什么是天才,左鹏飞的回答仿佛现代版鲁迅: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打游戏时间都用在实验室里了。他的日常时间表是这样的,早上8时起床,8时30分之前进实验室,学习到11时30分吃中饭,下午2时多到5时30分进实验室,晚饭后,晚上6时30分到9时30分在实验室,有时会呆到10时多,才回寝室睡觉。一周7天,5年几乎天天如此。2009年进入武昌理工学院就读后不久,张霁就制定了四年规划,也确定了继续考研深造的学习目标。“无论是上什么课程,他永远坐在第一排,做一个认真听讲的好学生。空闲时间经常带着书本去学校图书馆自习,抱着书本啃,乐此不疲。”‎ 谈到华为开出的超两百万年薪,张霁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肯定有压力”。“华为给这么高的薪资肯定对自己有较高的期望。现在有这么多人关注,可能会让我有更大的压力。大家会期望我在若干年后做出一些成果。这是一种双重的压力。”他还透露,其实已有企业开出了三百万甚至更高的年薪给他,但张霁觉得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华为比较匹配,最终选择了进入华为。张霁解释说:“最近华为在国外受到一些所谓‘制裁’,我希望自己能够把所学所用在华为最困难的时候发挥出来,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如果有可能,咱就尽力帮助华为渡过一些难关。”‎ ‎3. 任正非说:“今年我们将从全世界招20-30 名天才少年,明年我们还想从世界范围招进200-300 名。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鳅’一样,钻活我们的组织,激活我们的队伍。”他说:“华为公司未来要拖着这个世界往前走,自己创造标准,只要能做成世界最先进,那我们就是标准,别人都会向我们靠拢。”华为高薪招聘“天才少年”是基于专业水平和能力高低决定最终的薪酬水平,对于薪酬支付理念是一次重大的挑战。基于能力付薪,因人而异,打破传统的薪酬支付理念。“我认为华为招聘主要看的是研究方向和科研能力,其中研究方向是华为最为看重的,论文、专利是一位博士生科研能力的体现,但华为不是一个唯论文、唯学校的公司。”‎ - 23 -‎ 谈到放弃其他几家公司甚至其中一份年薪超过360万的offer,最终选择加入华为,张霁说,他希望在华为最艰难的时候为其做出一点贡献,能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有意义的事。“天才少年”最突出的两个优势,一是“天才”所指向的能力,此次拿到offer的几人无一例外,都在科研方面有出类拔萃的表现;二是“少年”的年龄,青年科研人才的知识储备是“最新版本”,而且思路比较活跃,更加敢闯敢拼。不管怎么看,华为都是一个将“人才战略”进行到底的企业。让人振奋的是,似乎阻碍越大,任正非的野心就越大。很久之前,任正非就将他想做的事写在了华为官网上:“挑战世界级难题,创造行业标准。”‎ ‎3. 读书无用,是最大的谎言 学历,就是“能力”最好的证明 在与家长沟通时,时常能听到这样的话:学历并不是最重要的,能力才是第一位。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素养才是第一位。‎ 确实,曾经我们读到的教育鸡汤是什么?“研究生给初中毕业的同学打工”,“北大毕业在卖猪”……这样的故事,如同迷幻剂一样,给了不愿意吃苦的人,一丝安慰。‎ ‎“读书无用论”甚至被很多人奉为圭臬。大抵都是说有些人哪怕拼命读书,最后毕业了,工资连高中生甚至是初中生都比不上。‎ 初中毕业的人有多少,有几个能成为千万分之一的奇迹?我相信一定是有的,但是这与高学历的成材率,完全无从比较。‎ 曾有一份报告调查了500位上市公司管理人员,发现84%的高管都拥有高学历,48%出身于985名校。  ‎ 在一生的发展中,学历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学历就是能力最好的证明。‎ 学历高的人,智商一定在线。学历高的人,逆商一定超越普通人:十多年苦读,如果没有定力,没有耐心,没有钻研精神,断然是不可能走这么远的。‎ 而这些定力、耐心、钻研精神……正是我们干好一件事,做好一份工作最需要的素质。‎ ‎ ‎ - 2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