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第十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摸底考试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第十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摸底考试试卷(解析版)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第十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摸底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 A. 氨水 B. 硝酸 C. 醋 D. 卤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该物质能够与很多金属反应,根据选项B最符合,该强水为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溶解大部分金属;‎ 答案选B。‎ ‎2. 应用元素周期律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r(锶)的碳酸盐难溶于水 B. Tl(铊)的氢氧化物是两性氢氧化物 C. H2Se比H2S更稳定 D. H3AsO4酸性比H3PO4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A.Sr(锶)是第ⅡA族元素,同主族元素中碳酸镁、碳酸钙、碳酸钡等均是难溶于水的,所以Sr的碳酸盐难溶于水,A正确;‎ B.第ⅢA元素自上而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Tl(铊)的氢氧化物是不可能两性氢氧化物,B错误;‎ C.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则H2S比H2Se更稳定,C错误;‎ D.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则H3AsO4酸性比H3PO4弱,D错误;‎ 答案选A。‎ ‎3.“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①实验室收集氨气采用图甲所示装置 ‎②实验室中做氯气与钠反应的实验时采用图乙所示装置 ‎③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生成铵盐的实验 ‎④实验室中采用图丙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实验室采用图甲所示装置收集NH3,在收集的过程中用滴有酚酞的水检验NH3收集满并吸收逸出的NH3,防止污染环境,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①合理;‎ ‎②实验室中作Cl2与钠的反应实验时采用图乙所示装置,浸有碱液的棉球可以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②合理;‎ ‎③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作氨气与酸反应生成铵盐的实验,挥发的HCl气体和NH3会污染环境,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③不合理;‎ ‎④实验室中采用图丙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生成的氮氧化物可以收集在气球里,防止污染环境,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④合理;‎ 综上所述可知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①②④,故合理选项是C。‎ ‎4.某同学在一pH试纸上滴几滴新制的氯水,现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说明Cl2分子具有漂白性 B. 该实验说明H+扩散速度比HClO分子快 C. 将实验后的pH试纸在酒精灯上微热,试纸又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D. 若用久置的氯水进行实验,现象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HClO具有漂白性,Cl2无漂白性,选项A错误;‎ B、由实验可知,滴加氯水的区域变白色,而周围变成红色,可说明H+的扩散速度比HClO分子快,选项B正确;‎ C、HClO的漂白持久、稳定,实验后的pH试纸加热不会恢复原来的颜色,选项C错误;‎ D、久置的氯水主要成分为稀盐酸,无漂白性,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硅单质可以按上述关系进行转化 B. 若a、b、c分别为Si、SiO2、H2SiO3,则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C. 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都可溶解在NaOH溶液中 D. 青花瓷胎体的原料为高岭土[Al2Si2O5(OH)4],若以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Al2O3·SiO2·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Si与氧气反应生成SiO2,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能生成对应酸,故A错误;‎ B.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能一步生成H2SiO3,故B错误;‎ C.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都是酸性氧化物,所以都可溶解在NaOH溶液中,故C正确;‎ D.硅酸盐以氧化物形式,根据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SiO2∙H2O得顺序可知,[Al2Si2O5(OH)4]可改成Al2O3∙2SiO2∙2H2O,故D错误;‎ 答案选C。‎ ‎6.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Y与Z同主族,Z与W同周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Y>Z B. Z的简单离子与W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 化合物WX2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 D. X与Y形成的化合物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答案】D ‎【解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Y是O元素,Y与Z同主族,Z是S元素;x的半径小于O原子,所以X是H元素;Z与W同周期,W是Mg元素;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H2S>H2O,故A错误;S2-有3个电子层、Mg2+有2个电子层,故B错误;MgH2只存在离子键,故C错误;H2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D正确。 ‎ ‎7.“‎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该消毒液无色,有漂白作用。它的有效成份是下列物质中的一种,这种物质是( )‎ A. KMnO4 B. Na2O‎2 ‎C. NH3·H2O D. NaClO ‎【答案】D ‎【解析】‎ ‎【分析】该消毒液无色,有漂白作用,应为次氯酸钠,氯气与NaOH反应可制备“‎84”‎消毒液,以此来解答。‎ ‎【详解】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高锰酸钾溶液为紫色,具有漂白性,而NH3⋅H2O为无色且不具有漂白性,只有次氯酸钠的溶液为无色,且具有漂白性,符合题意,故选D。‎ ‎8.普通水泥在固化过程中自由水分子减少,并且溶液呈碱性,根据这一物理化学特点,科学家发明了利用原电池原理测定水泥初凝时间,此法的原理如图所示,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Cu+Ag2O=Cu2O+2Ag,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Ag2O/Ag电极为正极 B. Cu电极为负极 C. 电池工作时,OH-向Ag2O/Ag电极移动 D. 电池工作时,有1molCu2O生成时,电路中有2mol电子通过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电池反应方程式2Cu+Ag2O=Cu2O+2Ag可知,较活泼的金属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铜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银作正极,原电池放电时,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根据转移电子和氧化亚铜的关系计算转移电子数。‎ ‎【详解】A.由电池反应方程式2Cu+Ag2O=Cu2O+2Ag知,较活泼的金属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Cu作负极,较不活泼的Ag2O/Ag作正极,故A正确;‎ B.根据A项分析,Cu电极为负极,故B正确;‎ C.原电池放电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氢氧根离子向铜极移动,故C错误;‎ D.根据反应2Cu+Ag2O=Cu2O+2Ag,铜由0价变为+2价,有1molCu2O生成时,电路中有2mol电子通过,故D正确;‎ 答案选C。‎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 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 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主要由反应物、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 D. 吸热反应发生过程中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放热反应自始至终不需要外界提供能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有的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才能发生,如铝热反应需高温条件下发生,却属于放热反应,故A错误;‎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很容易发生,如碳与氧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但须点燃,故B错误;‎ C.可以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判断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故C正确;‎ D.吸热反应发生过程中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放热反应也可能需要外界能量,如燃烧需要预热温度达到着火点才能进行,故D错误;‎ 故选C。‎ ‎10.在密闭系统中有反应C(s)+CO2(g)2CO(g),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措施是( )‎ ‎①通过减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 ②升高温度③将炭粉碎 ④通入CO2 ⑤增加炭的量 ⑥恒容条件下通入N2‎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⑥ C. ①②③⑥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加快反应速率,可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思考,可通过升高温度、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可增大压强、增大固体的表面积以及增大反应物的浓度等。‎ ‎【详解】①反应有气体参加,增大压强,体积缩小,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①正确;‎ ‎②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故②正确;‎ ‎③将C粉碎,固体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③正确;‎ ‎④通CO2气体,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④正确;‎ ‎⑤加入足量炭粉,固体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⑤错误;‎ ‎⑥恒容条件下通入N2,各物质的浓度不变,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故⑥错误;‎ 故答案选:A。‎ ‎11.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X(g)Y(g)+Z(s),以下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 反应容器中Y的质量分数不变 C. 体系压强不再变化 D. c(X):c(Y):c(Z)=2:1:1‎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反应前后气体质量是变量,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变量,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A; ‎ B. 随反应进行,Y的质量分数增大,若反应容器中Y的质量分数不变,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B;‎ C. 反应前后气体系数和改变,压强是变量,体系压强不再变化,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C; ‎ D.浓度不变为平衡状态, c(X):c(Y):c(Z)=2:1:1,不能确定浓度是否改变,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D。‎ ‎12.两气体A、B分别为0.6mo1与0.5mo1,在‎0.4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B⇌mC+2D(C、D均为气态物质),经5min后达到平衡,此时C为0.2mo1,在此时间内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1•L-1•min-1,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平衡时反应混合物总物质的量为1mo1‎ B. B的转化率为20%‎ C. 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mo1•L-1•min-1‎ D. m值为2‎ ‎【答案】A ‎【解析】‎ ‎【分析】经5min后达到平衡,此时C为0.2mol,v(C)==0.1mol·L-1·min-1,又知在此反应时间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1·min-1,由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m=2,则 据此分析。‎ ‎【详解】A.平衡时混合物总物质的量为:0.3mol+0.4mol+0.2mol+0.2mol=1.1mol,故A错误;‎ B.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100%=20%,故B正确;‎ C.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 mol•L﹣1•min﹣1,故C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m=2,故D正确;‎ 答案选A。‎ ‎13.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 a>b>c> d B. b>d>c>a C. c>a>b>d D. a>c>d>b ‎【答案】D ‎【解析】‎ ‎【详解】a、b相连时,a为负极,则活泼性a>b;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c是负极,活泼性c>d;a、c相连时,c产生大量气泡,a是负极,则活泼性a>c; 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d是负极,则活泼性d>b;所以活泼性a>c>d>b,故选D。‎ ‎14.燃料电池是目前电池研究的热点之一,现有某课外小组自制的氢氧燃料电池,如图所示,a、b均为惰性电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 B. a极反应是H2-2e-=2H+‎ C. 使用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pH逐渐减小 D. b电极是正极,该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氧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是2H2+O2=2H2O,反应条件不是点燃,故A错误;‎ B. a极氢气失电子生成水,电极反应是2H2+4OH--4e-4H2O,故B错误;‎ C.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电池工作时生成水,KOH的浓度降低,pH逐渐减小,故C正确;‎ D. b电极是正极,该电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D错误;‎ 选C。‎ ‎15.对于可逆反应2AB3(g)⇌A2(g)+3B2(g) △H>0 ,下列图像正确的( )‎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温度升高,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均增大,正反应方向吸热,平衡正向移动,故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A项错误;‎ B.首先温度越高,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越短,表现为斜率越大,其次正反应吸热,因此温度越高,原料的转化率越高,剩下的原料越少,表现为平衡时较矮,B项正确;‎ C.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表现为当温度相同时,压强越大的那组剩余的原料更多,C项错误;‎ D.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因此‎500℃‎的曲线,变化得一定比‎100℃‎要快,D项错误;‎ 答案选B。‎ ‎16.1mol某烷烃可与8molCl2完全取代,则此烷烃的分子式为( )‎ A. CH4 B. C2H‎6 ‎C. C3H8 D. C4H10‎ ‎【答案】C ‎【解析】‎ ‎【详解】1mol某烷烃可与8mol Cl2完全取代,说明分子中含有8个H原子,由烷烃通式CnH(2n+2)可知2n+2=8,n=3,应为C3H8。‎ 答案选C。‎ ‎17.下列有关烷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戊烷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其习惯命名分别为:正戊烷、异戊烷 B. 沸点:正丁烷<异丁烷 C. 符合通式CnH2n+2(n≥0)的物质一定是烷烃的同系物 D. 随着碳原子数的依次增加,烷烃中碳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无限趋近于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于戊烷存在3种同分异构体,分别为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故A错误;‎ B.碳原子相同时,直链烃沸点大于有支链的沸点,正丁烷沸点大于异丁烷沸点,故B错误;‎ C.符合通式CnH2n+2(n≥0)的物质,当n=0时,该物质为氢气,氢气不是烷烃的同系物,故C错误;‎ D.烷烃分子的通式:CnH2n+2,故烷烃分子的含碳量:,整理可得:(整理过程就是先将其约分,然后上下同除以n),所以随着碳原子数的依次增加,烷烃中碳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无限趋近于,故D正确;‎ 答案选D。‎ ‎18.苯分子实际上不具有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的简单交替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有( )‎ ‎①苯的间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②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③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④苯能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生成环己烷 ‎⑤苯在FeBr3存在的条件下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 A. ①③④ B. ③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③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分子结构中若存在单、双键交替出现,则苯的间位二取代物也只有一种结构,故①不能说明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 ‎②若苯的结构中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有两种,但实际上无同分异构体,故②能说明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 ‎③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可以证明苯环结构中不存在C-C单键与C=C双键的交替结构,故③能说明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 ‎④苯能在一定条件下跟H2加成生成环己烷,发生加成反应是双键或三键具有的性质,不能证明苯环结构中不存在C-C单键与C=C双键的交替结构,故④不能说明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 ‎⑤苯在FeBr3存在下同液溴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苯不因化学变化而使溴水褪色,说明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可以证明苯环结构中不存在C-C单键与C=C双键的交替结构,故⑤能说明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 则②③⑤能说明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故答案选C。‎ ‎19.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苹果酸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 ‎①与NaOH溶液反应;②与石蕊试液作用变红;③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气体;‎ ‎④一定条件下与乙酸酯化;⑤一定条件下与乙醇酯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羧基有酸性,可与NaOH溶液反应,与石蕊试液作用变红,羧基和羟基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醇羟基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羧基一定条件下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详解】①苹果酸中含有羧基,有酸性,可与NaOH溶液反应,故①正确;‎ ‎②苹果酸中含有羧基,有酸性,可以与石蕊试液作用变红,故②正确;‎ ‎③苹果酸中含有羧基和羟基,均可以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故③正确;‎ ‎④苹果酸中含有羟基,一定条件下与乙酸酯化,故④正确;‎ ‎⑤苹果酸中含有羧基,一定条件下与乙醇酯化,故⑤正确;‎ 故选D。‎ ‎20. 糕点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脱氧过程是吸热反应,可降低温度,延长糕点保质期 B. 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Fe-3e=Fe3+‎ C. 脱氧过程中碳做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2H2O+O2+4e=4OH-‎ D. 含有1.‎12g铁粉的脱氧剂,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336mL(标准状况)‎ ‎【答案】D ‎【解析】‎ ‎【详解】A. 脱氧过程是放热反应,可吸收氧气,延长糕点保质期,A不正确;‎ B. 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Fe-2e=Fe2+,B不正确;‎ C. 脱氧过程中碳做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2H2O+O2+4e=4OH-,C不正确;‎ D. 含有‎1.12g铁粉的脱氧剂,铁的物质的量为0.02mol,其最终被氧化为氢氧化铁,电子转移总量为0.06mol,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0.015mol,其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336mL,D正确。‎ 故选D。‎ ‎21.在同温同压下,某有机物和过量Na反应得到V‎1L氢气,另一份等量的有机物和足量的NaHCO3反应得V‎2L二氧化碳,若V1=V2≠0,则有机物可能是(  )‎ A. B. HOOC—COOH C. HOCH2CH2OH D. CH3COOH ‎【答案】A ‎【解析】‎ ‎【详解】有机物和过量Na反应得到V‎1L氢气,说明分子中含有R-OH或-COOH,另一份等量的该有机物和足量的NaHCO3反应得到V‎2L二氧化碳,说明分子中含有-COOH,根据反应关系式R-OH~H2,-COOH~H2,以及-COOHCO2,若V1=V2≠0,说明分子中含有1个R-OH和1个-COOH,只有选项A符合,故答案为A。‎ ‎22.一定条件下某气态烷烃完全燃烧时,正好消耗同温同压下的氧气,该烷烃的化学式是( )‎ A. B. C. D. ‎ ‎【答案】C ‎【解析】‎ ‎【详解】气态烃完全燃烧的通式可以表示为:CxHy+(x+)O2 xCO2+H2O,再根据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比等于其体积比进行计算,设该烃化合物分子式为CxHy,根据燃烧通式,1∶(x+)=20∶100,解得:x+=5。‎ A.5+=8≠5,故A错误;‎ B.4+=6.5≠5,故B错误;‎ C.3+=5,故C正确;‎ D.2+=3.5≠5,故D错误;‎ 故选C。‎ ‎23.乌头酸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乌头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子式为C6H6O6‎ B. 乌头酸能发生水解反应和加成反应 C. 乌头酸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含1 mol乌头酸的溶液最多可消耗 3 mol NaOH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结构简式可知其化学式为C6H6O6,A正确;‎ B.乌头酸含有羧基和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发生水解反应,B错误;‎ C.乌头酸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正确;‎ D.含有3个羧基,含1mol乌头酸的溶液最多可消耗3molNaOH,D正确;‎ 答案选B。‎ ‎24.下列物质不属于油脂的是( )‎ A. 花生油 B. 润滑油 C. 牛油 D. 羊油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花生油属于油,故A不符合题意;‎ B. 润滑油属于烃,故B符合题意;‎ C. 牛油、D. 羊油属于脂肪,故C、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B。‎ ‎25.某烷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跟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所得的一氯取代物没有同分异构体,这种烷烃是( )‎ A. CH3CH2CH2CH2CH3 B. ‎ C. D. ‎ ‎【答案】C ‎【解析】‎ ‎【详解】一氯取代物没有同分异构体,则该有机物所有的H原子等效。‎ A中一氯代物有3种,A项不符合题意;‎ B中一氯代物有4种,B项不符合题意;‎ C种一氯代物只有1种,C项符合题意;‎ D中一氯代物有3种,D项不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C。‎ 二、非选择题 ‎26.X、Y、Z、M、N是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X、M同主族,Y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Z和N可以形成ZN2型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N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ZN2的形成过程________。‎ ‎(3)Z能在氮气中燃烧,Z在氮气中燃烧的产物与水反应可产生一种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写出Z在氮气中的燃烧产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答案】(1). 第三周期VIIA族 (2). Cl2O7 (3). (4). Mg3N2+6H2O=3Mg(OH)2 +2NH3↑‎ ‎【解析】‎ ‎【分析】X、Y、Z、M、N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原子核各层电子分别为2、6,故X为O元素,X、M同主族,则M为S元素,Y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故Y、Z、M、N处于第三周期,Y为Na元素,N为Cl元素,Z和Cl可以形成ZCl2型化合物,Z为+2价,故Z为Mg元素,结合对应的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与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解答。‎ ‎【详解】(1)N为Cl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VIIA族,Cl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l2O7;‎ ‎(2) Z为Mg元素,N为Cl元素,ZN2为MgCl2,属于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 ‎(3)镁能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氮化镁与水反应可产生一种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为氨气,则氮化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3N2+6H2O=3Mg(OH)2 +2NH3↑。‎ ‎27.t℃时,将2molSO2和1molO2通入体积为‎2L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ΔH=-196.6kJ/mol。2min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此时测得反应物O2还剩余0.8mol。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下列叙述能证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填标号,下同)_________‎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SO2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C.容器内气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D.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2)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化学平衡,生成SO3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反应放出的热量为_____kJ。‎ ‎(3)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以下操作将引起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并能提高SO2转化率的是______。‎ A.向容器中通人少量O2 B.向容器中通入少量SO‎2 C.使用催化剂 D.降低温度 E.向容器中通入少量氦气(已知氦气和SO2、O2、SO3都不发生反应)‎ ‎【答案】(1). AB (2). 0.1mol·L-1·min-1 (3). 39.32 (4). AD ‎【解析】‎ ‎【分析】(1)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平衡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不变来判断;‎ ‎(2)根据平均反应速率v=计算出反应速率;根据反应消耗的氧气的物质的量计算出放出的热量;‎ ‎(3)根据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来回答。‎ ‎【详解】(1)A.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该反应两边气体体积不相等,反应过程中压强是变量,压强不变,该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故A正确;‎ B.SO2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表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了平衡状态,故B正确;‎ C.容器内气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反应两边都是气体,气体的质量始终不变,所以质量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依据,故C错误;‎ D.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容器容积不变,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所以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因此密度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依据,故D错误;‎ 答案选AB;‎ ‎(2)由还剩余0.8 mol氧气可知:反应消耗0.4mol SO2和0.2mol O2,生成0.4mol SO3,三氧化硫的反应速率为:v(SO3)===0.1mol•L-1•min-1;‎ ‎(3)A.向容器中通入少量O2,即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使平衡正向移动并能提高SO2转化率,故A符合题意;‎ B.向容器中通入少量SO2,即增大二氧化硫浓度,能使平衡正向移动但是降低了SO2转化率,故B不符合题意;‎ C.使用催化剂,不会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也不会改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故C不符合题意;‎ D.降低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并能提高SO2转化率,故D符合题意;‎ E.向容器中通入少量氦气,当恒容时,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则平衡不移动,故E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D。‎ ‎28.乙酸乙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 ‎℃‎ ‎(1)写出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步骤②中b试管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主要作用_______(填字母)‎ a.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b.除去实验中挥发出来的硫酸 c.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和乙醇 ‎(3)试管b中盛放的试剂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换成NaOH溶液 ‎(4)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小火均匀地加热装有混合液的试管a3~5min,需要用小火均匀加热,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2). a、c (3). 不能 (4). 减少原料损失,减少副产物 ‎【解析】‎ ‎【分析】实验室用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乙酸和乙醇,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增大水的密度,使酯浮于水面,容易分层析出,便于分离,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实验室用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2)根据分析,b试管中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和乙醇,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增大水的密度,使酯浮于水面,容易分层析出,便于分离,答案选a、c;‎ ‎(3)试管b中盛放的试剂不能换成NaOH溶液,因为碱性条件下生成的乙酸乙酯会发生水解;‎ ‎(4)乙酸和乙醇具有挥发性,温度过高会增大原料损失,同时高温下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会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或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导致副产物增多,则需要用小火均匀加热的原因是减少原料损失,减少副产物。‎ ‎29.有机物A、B、C、D有如下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乙烯的电子式为_______,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类型有_______(填极性键或非极性键)。‎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有机反应类型:‎ 反应④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反应⑤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 ‎(3)反应②和反应③都可以用来制备物质B,反应②的条件为_________。‎ ‎(4)某单烯烃通过加成反应得到的某烷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6,则该烯烃的分子式为____,该烷烃存在多种同分异构体,请写出只能由一种烯烃加成得到的烷烃的结构简式:_______,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_________。‎ ‎【答案】(1). (2). 极性键、非极性键 (3). nCH2=CH2 (4). 加聚反应 (5). CH2=CH2+H2OCH3CH2OH (6). 加成反应 (7). 光照 (8). C6H12 (9). (CH3)3CCH2CH3 (10). 2,2-二甲基丁烷 ‎【解析】‎ ‎【分析】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即C是乙醇。乙烯和氢气方式加成反应,生成乙烷,则A是乙烷。乙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由于乙烯和氯气也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氯乙烷,所以B是1,2-二氯乙烷,其结构简式是CH2ClCH2Cl。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则D是聚乙烯,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乙烯的电子式为,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由不同种元素构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则乙烯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类型有极性键、非极性键;‎ ‎(2)根据分析,反应④为nCH2=CH2,反应类型:加聚反应;反应⑤CH2=CH2+H2OCH3CH2OH,反应类型:加成反应;‎ ‎(3)A是乙烷,反应②为乙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反应条件为光照;‎ ‎(4)某烷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6,则该烷烃分子中碳原子个数是=6,所以该烯烃的分子式是C6H12。只能由由一种烯烃加成得该烷烃,则该烷烃的结构简式是(CH3)3CCH2CH3,其名称是2,2-二甲基丁烷。‎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