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文档:一 力与运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文档:一 力与运动

专题一 力与运动 第一讲力与物体平衡 考点一 受力分析 ‎1.[考查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弹力的方向判断]‎ 如图所示,三个形状不规则的石块a、b、c在水平桌面上成功地叠放在一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块b对a的支持力一定竖直向上 B.石块b对a的支持力一定等于a受到的重力 C.石块c受到水平桌面向左的摩擦力 D.石块c对b的作用力一定竖直向上 解析:选D 由题图可知,a与b的接触面不是水平面,可知石块b对a的支持力与其对a的静摩擦力的合力,跟a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A、B错误;以三个石块作为整体研究,整体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则石块c不会受到水平桌面的摩擦力,故C错误;选取ab作为整体研究,根据平衡条件,石块c对b的作用力与其重力平衡,则石块c对b的作用力一定竖直向上,故D正确。‎ ‎2.[考查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判断]‎ ‎[多选]如图甲、乙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置一滑块M,在滑块M上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M和m相对静止,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物块m受到摩擦力 B.图乙中物块m受到摩擦力 C.图甲中物块m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D.图乙中物块m受到与斜面平行向上的摩擦力 解析:选BD 对题图甲:设m受到摩擦力,则物块m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而重力、支持力平衡,若受到摩擦力作用,其方向与接触面相切,方向水平,则物体m受力将不平衡,与题中条件矛盾,故假设不成立,A、C错误。对题图乙:设物块m不受摩擦力,由于m匀速下滑,m必受力平衡,若m只受重力、支持力作用,由于支持力与接触面垂直,故重力、支持力不可能平衡,则假设不成立,由受力分析知:m受到与斜面平行向上的摩擦力,B、D正确。‎ ‎3.[考查力的合成与分解、胡克定律]‎ ‎[多选]如图,粗糙水平面上a、b、c、d四个相同小物块用四根完全相同的轻弹簧连接,正好组成一个等腰梯形,系统静止。ab之间、ac之间以及bd之间的弹簧长度相同且等于cd之间弹簧长度的一半,ab之间弹簧弹力大小为cd之间弹簧弹力大小的一半。若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则(  )‎ A.ab之间的弹簧一定是压缩的 B.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 C.c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 D.d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f 解析:选ABC 设每根弹簧的原长为L0,ab之间弹簧的形变量为Δx1,cd之间弹簧的形变量为Δx2,则有kΔx2=2kΔx1,若ab之间的弹簧也是被拉长,则有:L0+Δx2=2(L0+Δx1),解得L0=0,不符合题意,所以ab之间的弹簧被压缩,A正确;由于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根据对称性可得,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也为f,B正确;以a和c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图中的θ为ac与cd之间的夹角,则cos θ==,所以θ=60°,则∠cab=120°,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f=T;对c根据力的合成可得fc=f,所以C正确;由于c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根据对称性可知,d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也为f,D错误。‎ ‎4.[考查物体的平衡条件、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 如图,滑块A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B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A(A、B接触面竖直),此时A恰好不滑动,B刚好不下滑。已知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与B的质量之比为(  )‎ A.          B. C. D. 解析:选B 滑块B刚好不下滑,根据平衡条件得mBg=μ1F;滑块A恰好不滑动,则滑块A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把A、B看成一个整体,根据平衡条件得F=μ2(mA+mB)g,解得=。选项B正确。‎ 考点二 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 ‎5.[考查整体法与隔离法、力的合成与分解]‎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四分之一圆柱体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正方体放在圆柱体和光滑墙壁之间,且不计圆柱体与正方体之间的摩擦,正方体与圆柱体的接触点的切线与右侧墙壁成θ角,圆柱体处于静止状态。则(  )‎ A.地面对圆柱体的支持力为Mg B.地面对圆柱体的摩擦力为mgtan θ C.墙壁对正方体的弹力为 D.正方体对圆柱体的压力为 解析:选C 以正方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由几何知识得,墙壁对正方体的弹力FN1= 圆柱体对正方体的弹力 FN2=,‎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正方体对圆柱体的压力为。‎ 以圆柱体和正方体为研究对象,竖直方向受力平衡,‎ 地面对圆柱体的支持力:FN=(M+m)g,‎ 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地面对圆柱体的摩擦力:‎ Ff=FN1=。‎ 故选C。‎ ‎6.[考查整体法与隔离法、物体的平衡条件]‎ ‎[多选]如图所示,木板C放在水平地面上,木板B放在C的上面,木板A放在B的上面,A的右端通过轻质弹簧秤固定在竖直的墙壁上,A、B、C、质量相等,且各接触面动摩擦因数相同,用大小为F的力向左拉动C,使它以速度v匀速运动,三者稳定后弹簧秤的示数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T,方向向左 B.A和B保持静止,C匀速运动 C.A保持静止,B和C一起匀速运动 D.C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T 解析:选ACD 由题意,A、B、C质量相等,且各接触面动摩擦因数相同,再依据滑动摩擦力公式Ff=μFN,可知,B、C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于A、B之间的,因此在F作用下,BC作为一整体运动的,对A受力分析:A受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那么根据平衡条件,可知,B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T,方向向左,故A、C正确,B错误;又因为木板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木板B受到A对它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T;由于B、C做匀速直线运动,则B、C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F和水平向右的两个摩擦力平衡(A对B的摩擦力和地面对C的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可知,C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T,故D正确。‎ ‎7.[考查整体法与隔离法、摩擦力的分析与判断]‎ ‎[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面体A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用轻绳拴住质量为m的小球B置于斜面上,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斜面倾角及轻绳与竖直方向夹角均为θ=30°。不计小球与斜面间的摩擦,则(  )‎ A.轻绳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mg B.斜面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mg C.斜面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为(M+m)g D.斜面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mg 解析:选AD 以小球B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甲所示,由几何关系知θ=β=30°。根据受力平衡可得 FT=FN=mg 以斜面体A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乙所示。‎ 由受力平衡得FN1=Mg+FN′cos θ=Mg+mg Ff=FN′sin θ=mg 故B、C选项错误,A、D选项正确。‎ 考点三 动态平衡问题 ‎8.[考查用图解法分析动态平衡问题]‎ 质量为m的物体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F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如图所示。用T表示绳 OA段拉力的大小,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  )‎ A.F逐渐变大,T逐渐变大 B.F逐渐变大,T逐渐变小 C.F逐渐变小,T逐渐变大 D.F逐渐变小,T逐渐变小 解析:选A 以O点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当用水平向左的力缓慢拉动O点时,则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变大,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知F逐渐变大,T逐渐变大,选项A正确。‎ ‎9.[考查用解析法分析动态平衡问题]‎ ‎[多选]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A、B两物体放置在光滑水平地面上,A、B之间的水平接触面是粗糙的,细线一端固定在A物体上,另一端固定于N点,水平恒力F始终不变,A、B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若将细线的固定点由N点缓慢下移至M点(线长可变),A、B两物体仍处于静止状态,则(  )‎ A.细线的拉力将减小 B.A物体所受的支持力将增大 C.A物体所受摩擦力将增大 D.水平地面所受压力将减小 解析:选AB 以A、B两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 水平方向FTcos α=F,竖直方向:FN+FTsin α=(mA+mB)g,因为细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α减小,cos α增大,sin α减小,FT将减小,FN将增大,所以细线所受拉力减小,地面受到的压力增大,A正确,D错误;以物体A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竖直方向:FNA+FTsin α=mAg,FT减小,sin α减小,所以FNA增大,B正确;以B为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上由力的平衡可得Ff=F,A物体所受摩擦力不变,C错误。‎ ‎10.[考查用相似三角形法求解动态平衡问题]‎ ‎[多选]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劲度系数为k1的轻弹簧相连,B球用长为L的细绳悬于O点,A球固定在O点正下方,当小球B平衡时,绳子所受的拉力为FT1,弹簧的弹力为F1;现把A、B间的弹簧换成原长相同但劲度系数为k2(k2>k1)的另一轻弹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仍使系统平衡,此时绳子所受的拉力为FT2,弹簧的弹力为F2,则下列关于FT1与FT2、F1与F2大小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FT1>FT2 B.FT1=FT2‎ C.F1mb>mc       B.mb>ma>mc C.mc>ma>mb D.mc>mb>ma 解析:选B 该空间区域为匀强电场、匀强磁场和重力场的叠加场,a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可知其重力与所受到的电场力平衡,洛伦兹力提供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mag=qE,解得ma=。b在纸面内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左手定则可判断出其所受洛伦兹力方向竖直向上,可知mbg=qE+qvbB,解得mb=+。c在纸面内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左手定则可判断出其所受洛伦兹力方向竖直向下,可知mcg+qvcB=qE,解得mc=-。综上所述,可知mb>ma>mc,选项B正确。‎ ‎2.(2017·枣庄模拟)如图所示,PQ、MN是放置在水平面内的光滑导轨,GH是长度为L、电阻为r的导体棒,其中点与一端固定的轻弹簧连接,轻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导体棒处在方向向下、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 强磁场中。图中直流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不计,电容器的电容为C。闭合开关,待电路稳定后,则有(  )‎ A.导体棒中电流为 B.轻弹簧的长度增加 C.轻弹簧的长度减少 D.电容器带电量为CR2‎ 解析:选C 导体棒中的电流为:I=,故A错误;由左手定则知导体棒受的安培力向左,则弹簧长度减少,由平衡条件:BIL=kΔx,代入I得:Δx=,故B错误,C正确;电容器上的电压等于导体棒两端的电压,Q=CU=C··r,故D错误。‎ 一、高考真题集中演练——明规律 ‎1.(2017·全国卷Ⅲ)一根轻质弹性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80 cm的两点上,弹性绳的原长也为80 cm。将一钩码挂在弹性绳的中点,平衡时弹性绳的总长度为100 cm;再将弹性绳的两端缓慢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则弹性绳的总长度变为(弹性绳的伸长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 A.86 cm          B.92 cm C.98 cm D.104 cm 解析:选B 将钩码挂在弹性绳的中点时,由数学知识可知钩码两侧的弹性绳(劲度系数设为k)与竖直方向夹角θ均满足sin θ=,对钩码(设其重力为G)静止时受力分析,得G=2kcos θ;弹性绳的两端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时,对钩码受力分析,得G=2k,联立解得L=92 cm,可知A、C、D项错误,B项正确。‎ ‎2.[多选](2017·天津高考)如图所示,轻质不可伸长的晾衣绳两端分别固定在竖直杆M、N上的a、b两点,悬挂衣服的衣架挂钩是光滑的,挂于绳上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只人为改变一个条件,当衣架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的右端上移到b′,绳子拉力不变 B.将杆N向右移一些,绳子拉力变大 C.绳的两端高度差越小,绳子拉力越小 D.若换挂质量更大的衣服,则衣架悬挂点右移 解析:选AB 设两段绳子间的夹角为2α,由平衡条件可知,2Fcos α=mg,所以F=,设绳子总长为L,两杆间距离为s,由几何关系L1sin α+L2sin α=s,得sin α==,绳子右端上移,L、s都不变,α不变,绳子张力F也不变,A正确;杆N向右移动一些,s变大,α变大,cos α变小,F变大,B正确;绳子两端高度差变化,不影响s和L,所以F不变,C错误;衣服质量增加,绳子上的拉力增加,由于α不会变化,悬挂点不会右移,D错误。‎ ‎3.[多选](2016·全国卷Ⅰ)如图,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OO′悬挂于O点;另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a,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b。外力F向右上方拉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F方向不变,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物块b仍始终保持静止,则(  )‎ A.绳OO′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B.物块b所受到的支持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连接a和b的绳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D.物块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解析:选BD 因为物块b始终保持静止,所以绳OO′的张力不变,连接a和b的绳的张力也不变,选项A、C错误;拉力F大小变化,F的水平分量和竖直分量都发生变化,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知,物块b受到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在一定范围内变化,选项B、D正确。‎ ‎4.(2017·4月浙江选考)重力为G的体操运动员在进行自由体操比赛时,有如图所示的比赛动作,当运动员竖直倒立保持静止状态时,两手臂对称支撑,夹角为θ,则(  )‎ A.当θ=60°时,运动员单手对地面的正压力大小为 B.当θ=120°时,运动员单手对地面的正压力大小为G C.当θ不同时,运动员受到的合力不同 D.当θ不同时,运动员与地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相等 解析:选A 运动员受力如图所示,地面对手的支持力F1=F2=,则运动员单手对地面的正压力大小为,与夹角θ无关,选项A正确,B错误;不管角度如何,运动员受到的合力为零,与地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等大,选项C、D错误。‎ 二、名校模拟重点演练——明趋势 ‎5.(2018届高三·衡水调研)如图所示,有一轻圆环和插栓,在甲、乙、丙三个力作用下平衡时,圆环紧压着插栓。不计圆环与插栓间的摩擦,若只调整两个力的大小,欲移动圆环使插栓位于圆环中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增大甲、乙两力,且甲力增大较多 B.增大乙、丙两力,且乙力增大较多 C.增大乙、丙两力,且丙力增大较多 D.增大甲、丙两力,且甲力增大较多 解析:选D 根据题意可知,轻圆环受甲、乙、丙三个力及插栓的弹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的推论可知,甲、乙、丙三个力的合力必与插栓对轻圆环的弹力等大、反向,该弹力方向为沿轻圆环半径方向向外,要通过移动圆环使插栓位于圆环中心,则甲、乙、丙三个力的合力需变为零,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此时可同时增大甲、丙两力且增加量的合量应与消失的弹力等大、同向,或同时减小乙、丙两力,且减小量的合量应与消失的弹力等大、反向,且甲力增加得多或乙力减小得多,故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 ‎6.(2017·鸡西模拟)如图所示,穿在一根光滑的固定杆上的两个小球A、B连接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细绳两端,杆与水平面成θ角,不计所有摩擦,当两球静止时,OA绳与杆的夹角为θ,OB绳沿竖直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可能受到2个力的作用 B.B可能受到3个力的作用 C.绳子对A的拉力大于对B的拉力 D.A、B的质量之比为1∶tan θ 解析:选D 对A球受力分析可知,A受到重力,绳子的拉力以及杆对A球的弹力,三个力的合力为零,故A错误;对B球受力分析可知,B受到重力,绳子的拉力,两个力合力为零,杆对B球没有弹力,否则B不能平衡,故B错误;定滑轮不改变力的大小,则绳子对A的拉力等于对B的拉力,故C错误;分别对AB两球分析,运用合成法,如图:‎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 得:T=mBg,‎ =(根据正弦定理列式)故 mA∶mB=1∶tan θ,故D正确。‎ ‎7.(2017·济宁期末)如图所示,在一个倾角为θ的斜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带负电的小球P(可视为点电荷),空间存在着方向垂直斜面向下的匀强磁场,带电小球与斜面间的摩擦力不能忽略,它在斜面上沿图中所示的哪个方向运动时,有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A.v1方向   B.v2方向  C.v3方向  D.v4方向 解析:选C 若小球的速度沿v1方向,滑动摩擦力与v1的方向相反,即沿图中v3方向,由左手定则知,小球受到的洛伦兹力方向在斜面平面内与v1垂直向下,重力的分力mgsin θ沿斜面向下,则知球在斜面平面内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小球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同理可知B、D错误;若小球的速度沿v3方向,滑动摩擦力与v3的方向相反,即沿图中v1方向,由左手定则知,小球受到的洛伦兹力方向在斜面平面内与v3垂直向上,即沿v2方向,重力的分力mgsin θ沿斜面向下,则知斜面平面内的合外力可能为零,小球有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第二讲力与直线运动 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满足v=2+t(各物理量均选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则关于该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5 s内质点的位移为35 m C.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1 m/s2‎ D.质点3 s末的速度为5 m/s 解析:选B 根据平均速度v=知,x=vt=2t+t2,根据x=v0t+at2=2t+t2知,质点的初速度v0=2 m/s,加速度a=2 m/s2,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C错误;5 s内质点的位移x=v0t+at2=2×5 m+×2×25 m=35 m,故B正确;质点在3 s末的速度v=v0+at=2 m/s+2×3 m/s=8 m/s,故D错误。‎ ‎2.[考查位移-时间图像]‎ 甲、乙两车在同一条直道上行驶,它们运动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图线与t轴相切于10 s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的初速度为零 B.乙车的初位置在x0=60 m处 C.乙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6 m/s2‎ D.5 s时两车相遇,此时甲车速度较大 解析:选C 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等于速度,则知甲车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不为零,选项A错误;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图线与t轴相切于10 s处,则t=10 s时,速度为零,反过来看成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x=at2,根据图像可知,x ‎0=a·100,20=a·25,解得:a=1.6 m/s2,x0=80 m,选项C正确,B错误;5 s时两车相遇,此时甲的速度v甲= m/s=4 m/s,乙的速度为v乙=at=1.6×5 m/s=8 m/s,选项D错误。‎ ‎3.[考查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娱乐节目《幸运向前冲》中,有一个关口是跑步跨栏机,它的设置是让挑战者通过一段平台,再冲上反向移动的跑步机皮带并通过跨栏,冲到这一关的终点。现有一套跑步跨栏装置,平台长L1=4 m,跑步机皮带长L2=32 m,跑步机上方设置了一个跨栏(不随皮带移动),跨栏到平台末端的距离L3=10 m,且皮带以v0=1 m/s的恒定速率转动,一位挑战者在平台起点从静止开始以a1=2 m/s2 的加速度通过平台冲上跑步机,之后以a2=1 m/s2 的加速度在跑步机上往前冲,在跨栏时不慎跌倒,经过2 s爬起(假设从摔倒至爬起的过程中挑战者与皮带始终相对静止),然后又保持原来的加速度a2,在跑步机上顺利通过剩余的路程,求挑战者全程所需要的时间?‎ 解析:挑战者匀加速通过平台:L1=a1t12‎ 通过平台的时间:t1= =2 s 冲上跑步机的初速度:v1=a1t1=4 m/s 冲上跑步机至跨栏:L3=v1t2+a2t22‎ 解得t2=2 s 摔倒至爬起随跑步机移动距离:‎ x=v0t=1×2 m=2 m(向左)‎ 取地面为参考系,则挑战者爬起向左减速过程有:v0=a2t3‎ 解得:t3=1 s 对地位移为:x1=a2t32=0.5 m(向左)‎ 挑战者向右加速冲刺过程有:x+x1+L2-L3=a2t42‎ 解得:t4=7 s 挑战者通过全程所需要的总时间为:‎ t总=t1+t2+t+t3+t4=14 s。‎ 答案:14 s 考点二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4.[考查已知受力求运动问题]‎ 如图所示,Oa、Ob是竖直平面内两根固定的光滑细杆,O、a、b、c位于同一圆周上,c为圆周的最高点,a为最低点,Ob经过圆心。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两个滑环都从O点无初速释放,用t1、t2分别表示滑环到达a、b所用的时间,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t1=t2         B.t1<t2‎ C.t1>t2 D.无法确定 解析:选B 设Oa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则Ob与竖直方向夹角为2θ,由2Rcos θ=gcos θ·t12,2R=gcos 2θ·t22,比较可得t1<t2,故B正确。‎ ‎5.[考查已知运动求受力问题]‎ 将一质量为m的小球靠近墙面竖直向上抛出,图甲是向上运动小球的频闪照片,图乙是下降时的频闪照片,O是运动的最高点,甲乙两次闪光频率相同,重力加速度为g,假设小球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则可估算小球受到的阻力大小约为(  )‎ A.mg B.mg C.mg D.mg 解析:选C 设每块砖的厚度是d,向上运动时:‎ ‎9d-3d=a1T2①‎ 向下运动时:3d-d=a2T2②‎ 联立①②得:=③‎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向上运动时:mg+f=ma1④‎ 向下运动时:mg-f=ma2⑤‎ 联立③④⑤得:f=mg,选C。‎ ‎6.[考查瞬时加速度的计算]‎ ‎[多选]光滑斜面上,当系统静止时,挡板C与斜面垂直,弹簧、轻杆均与斜面平行,A、B质量相等。在突然撤去挡板的瞬间(  )‎ A.两图中两球加速度均为gsin θ B.两图中A球的加速度均为零 C.图甲中B球的加速度为2gsin θ D.图乙中B球的加速度为gsin θ 解析:选CD 撤去挡板前,对整体分析,挡板对B球的弹力大小为2mgsin θ,因弹簧弹力不能突变,而杆的弹力会突变,所以撤去挡板瞬间,图甲中A球所受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B球所受合力为2mgsin θ,加速度为2gsin θ;图乙中杆的弹力突变为零,A、B球所受合力均为mgsin θ,加速度均为gsin θ,故C、D正确,A、B错误。‎ 考点三 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图像的综合应用 ‎7.[考查牛顿第二定律与v t图像的综合应用]‎ ‎[多选]如图甲所示,倾角为30°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个小物块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定拉力F作用下,从斜面底端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拉力F,小物块能达到的最高位置为C点,已知小物块的质量为0.3 kg,小物块从A到C的vt 图像如图乙所示,取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物块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加速度大小的 B.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C.小物块到达C点后将沿斜面下滑 D.拉力F的大小为4 N 解析:选AC 小物块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a1== m/s2=2.5 m/s2‎ 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a2== m/s2=7.5 m/s2‎ 小物块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加速度大小的,‎ 故A正确;‎ 撤去拉力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 30°+μmgcos 30°=ma2‎ 即:a2=gsin 30°+μgcos 30°,‎ 得:μ=,故B错误;在C点mgsin 30°>μmgcos 30°,‎ 所以小物块到达C点后将沿斜面下滑,故C正确;在拉力作用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gsin 30°-μmgcos 30°=ma1,‎ 代入数据得:F=3 N,故D错误。‎ ‎8.[考查牛顿第二定律与am图像的综合应用]‎ ‎[多选]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一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斜面顶端有一理想定滑轮,一轻绳跨过滑轮,绳两端分别连接小物块A和B。保持A的质量不变,改变B的质量m,当B的质量连续改变时,得到A的加速度a随B的质量m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图中a1、a2、m0为未知量,设加速度沿斜面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9.8 m/s2,斜面的倾角为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θ已知,可求出A的质量 B.若θ未知,可求出乙图中a1的值 C.若θ已知,可求出乙图中a2的值 D.若θ已知,可求出乙图中m0的值 解析:选BC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B得:mg-F=ma①‎ 对A得:F-mAgsin θ=mAa②‎ 联立得a=③‎ 若θ已知,由③知,不能求出A的质量mA,故A错误。‎ 由③式变形得a=。‎ 当m→∞时,a=a1=g,故B正确。‎ 由③式得,m=0时,a=a2=-gsin θ,故C正确。‎ 当a=0时,由③式得,m=m0=mAsin θ,可知,m0不能求出,故D错误。‎ ‎9.[考查牛顿第二定律与v2x图像的综合应用]‎ ‎[多选]如图甲所示,物块的质量m=1 kg,初速度v0=10 m/s,在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作用下从O点沿粗糙的水平面向右运动,某时刻后恒力F突然反向,整个过程中物块速度的平方随位置坐标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g=10 m/s2。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0~5 s内物块做匀减速运动 B.在t=1 s时刻,恒力F反向 C.恒力F大小为10 N D.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 解析:选BD 物块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1== m/s2=10 m/s2。‎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2== m/s2=4 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1,F-f=ma2,‎ 联立两式解得:F=7 N,f=3 N。‎ 则动摩擦因数为:μ===0.3。‎ 物块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 t1== s=1 s。即在0~1 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1 s后恒力F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D正确,A、C错误。‎ 考点四 动力学的连接体问题 ‎10.[考查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连接体问题]‎ 在两个足够长的固定的相同斜面体上(其斜面光滑),分别有如图所示的两套装置,斜面体B的上表面水平且光滑,长方体D的上表面与斜面平行且光滑,p是固定在B、D上的小柱,完全相同的两只弹簧一端固定在p上,另一端分别连在A和C上,在A与B、C与D分别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沿斜面自由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弹簧都处于拉伸状态 B.两弹簧都处于压缩状态 C.弹簧L1处于压缩状态,弹簧L2处于原长 D.弹簧L1处于拉伸状态,弹簧L2处于压缩状态 解析:选C 由于斜面光滑,它们整体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相同,为gsin α。对于题图甲,以A为研究对象,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沿竖直方向,而A沿水平方向的加速度:ax=acos α=g·sin αcos α 该加速度由水平方向弹簧的弹力提供,所以弹簧L1处于压缩状态;对于题图乙,以C为研究对象,重力与斜面支持力的合力大小:F合=mgsin α,即C不能受到弹簧的弹力,弹簧L2处于原长状态。故选项C正确,A、B、D错误。‎ ‎11.[考查连接体中的临界问题]‎ 如图所示,物块A放在木板B上,A、B的质量均为m,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若将水平力作用在A上,使A刚好要相对B滑动,此时A的加速度为a1;若将水平力作用在B上,使B刚好要相对A滑动,此时B的加速度为a2,则a1与a2的比为(  )‎ A.1∶1 B.2∶3‎ C.1∶3 D.3∶2‎ 解析:选C 当水平力作用在A上,使A刚好要相对B滑动,临界情况是A、B 的加速度相等,隔离对B分析,B的加速度为:‎ aB=a1==μg,‎ 当水平力作用在B上,使B刚好要相对A滑动,此时A、B间的摩擦力刚好达到最大,A、B的加速度相等,有:aA=a2==μg,‎ 可得a1∶a2=1∶3,C正确。‎ ‎12.[考查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板块运动问题]‎ ‎(2017·全国卷Ⅲ)如图,两个滑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mA=1 kg和mB=5 kg,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木板的质量为m=4 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某 时刻A、B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v0=3 m/s。A、B相遇时,A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求:‎ ‎(1)B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 ‎(2)A、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 解析:(1)滑块A和B在木板上滑动时,木板也在地面上滑动。设A、B和木板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f1、f2和f3,A和B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A和aB,木板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为a1。在滑块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前有 f1=μ1mAg①‎ f2=μ1mBg②‎ f3=μ2(m+mA+mB)g③‎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1=mAaA④‎ f2=mBaB⑤‎ f2-f1-f3=ma1⑥‎ 设在t1时刻,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其大小为v1。由运动学公式有 v1=v0-aBt1⑦‎ v1=a1t1⑧‎ 联立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式,代入已知数据得 v1=1 m/s。⑨‎ ‎(2)在t1时间间隔内,B相对于地面移动的距离为 sB=v0t1-aBt12⑩‎ 设在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v1后,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2。对于B与木板组成的体系,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1+f3=(mB+m)a2⑪‎ 由①②④⑤式知,aA=aB;再由⑦⑧式知,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时,A的速度大小也为v1,但运动方向与木板相反。由题意知,A和B相遇时,A与木板的速度相同,设其大小为v2。设A的速度大小从v1变到v2所用的时间为t2,则由运动学公式,对木板有v2=v1-a2t2⑫‎ 对A有v2=-v1+aAt2⑬‎ 在t2时间间隔内,B(以及木板)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 s1=v1t2-a2t22⑭‎ 在(t1+t2)时间间隔内,A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 sA=v0(t1+t2)-aA2⑮‎ A和B相遇时,A与木板的速度也恰好相同。因此A和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为 s0=sA+s1+sB⑯‎ 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 s0=1.9 m。⑰‎ ‎(也可用如图所示的速度—时间图线求解)‎ 答案:(1)1 m/s (2)1.9 m 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本考点主要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运动图像进行考查,其中图像问题上失分,主要是审题不仔细、知识迁移不够灵活造成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上失分,主要是该考点与其他知识交汇点较多、试题情景取材常涉及生活实际问题造成的。建议考生自学为主 ‎[夯基固本]‎ ‎1.“三类”运动图像 斜率 纵截距 与t轴所 围面积 特例 匀速直 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xt图像 速度 初位置 倾斜的直线 抛物线 vt图像 加速度 初速度 位移 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倾斜的 直线 at图像 初加 速度 与时间 速度 轴平行 的直线 ‎2.“四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重点清障]‎ ‎1.运动图像的三点提醒 ‎(1)运动图像描述的是纵轴物理量随横轴物理量(通常为时间t)变化的规律,而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2)运动图像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不能描述曲线运动。‎ ‎(3)x t图像的交点才表示两物体相遇,如诊断卷第2题,而v t图像的交点只能说明此时两物体速度相等。‎ ‎2.掌握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种方法 ‎(1)基本公式法:如诊断卷第1题中,由x=vt=2t+t2,对应基本公式x=v0t+at2得出v0=2 m/s,a=2 m/s2,进而可对本题四个选项快速做出判断。‎ ‎(2)推论法:如果条件允许,应用中间时刻速度、中间位置速度、位移差公式等推论求解问题,可快速得出答案。‎ ‎(3)比例法: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式求解。‎ ‎(4)逆向思维法: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速度为零的过程,可认为是初速度为零的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逆过程。如诊断卷第3题中,‎ 挑战者爬起后向左匀减速至速度为零的过程,可认为是由速度为零处向右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得出v0=a2t3,x1=a2t32。‎ ‎1.A、B两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做直线运动,它们的a t图像如图所示,规定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已知在t=0时,两物体的速度均为零,且A在B的左边1.75 m处,则A追上B的时间是(  )‎ A.t=0.5 s       B.t=1.5 s C.t=2.5 s D.t=3.5 s 解析:选D 很显然,在前2 s内两个物体运动规律是一样的,不可能追上,故A、B错误;在t=2.5 s时,A的位移是1.125 m,B的位移是0.875 m,两位移之差为0.25 m,小于1.75 m,故C错误;t=3.5 s时,A的位移是1.875 m,B的位移是0.125 m,两位移之差等于1.75 m,故D正确。‎ ‎2.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T为时间间隔,在第三个T时间内位移是3 m,第三个T时间末的瞬时速度为3 m/s,则(  )‎ A.物体的加速度是1 m/s2‎ B.第一个T时间末的瞬时速度为0.6 m/s C.时间间隔T=1 s D.物体在第1个T时间内的位移为0.6 m 解析:选D 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3∶5,据此判断第一个T时间内的位移x1=×3 m=0.6 m,选项D正确;第二个T时间内的位移x2=×3 m=1.8 m,由v32-0=2a(x1+x2+x3),得a= m/s2,选项A错误;由Δx=aT2得x2-x1=aT2,解得T= s,选项C错误;第一个T时间末的瞬时速度v1=aT=1 m/s,选项B错误。‎ ‎3.(2018届高三·洛阳检测)甲、乙两人在某一直道上完成200 m的赛跑,他们同时、同地由静止开始运动,都经过4 s的匀加速,甲的爆发力比乙强,加速过程甲跑了20 m、乙跑了18 m;然后都将做一段时间的匀速运动,乙的耐力比甲强,匀速持续时间甲为10 s、乙为13 s,因为体力、毅力的原因,他们都将做匀减速运动的调节,调节时间都为2 s,且速度都降为8 m/s,最后冲刺阶段以8 m/s 的速度匀速达到终点。求:‎ ‎(1)甲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 ‎(2)甲冲刺阶段完成的位移大小。‎ 解析:(1)在匀加速过程,设甲的位移为x1,所用的时间为t1,达到的末速度为v1,由x1=,解得v1=10 m/s;‎ 甲匀减速的末速度为v2,匀减速的加速度为a2,‎ 由a2= 得a2=-1 m/s2。‎ ‎(2)匀速运动的位移:x2=v1t2=10×10 m=100 m 匀减速的位移:由x3=Δt 解得x3=18 m 最后冲刺的位移为:x4=200 m-(x1+x2+x3)‎ ‎=200 m-(20+100+18)m=62 m。‎ 答案:(1)-1 m/s2 (2)62 m 考点二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本考点是对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规律等基础知识的考查,常以轻绳、轻杆、轻弹簧模型为载体进行命题,只要考生牢记相关知识及相互联系,仔细审题、灵活进行知识迁移交汇,即可轻松取分。建议考生自学为主 ‎[夯基固本]‎ ‎[重点清障]‎ ‎1.由因推果 ‎——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首先根据物体的受力确定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加速度特点及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确定速度变化的规律。如诊断卷第4题中,先确定小滑环沿杆下落的加速度a1=gcos θ(注意不是a1=gsin θ),a2=gcos 2θ,再应用位移公式列式比较,得出结论。‎ ‎2.由果溯因 ‎——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由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加速度及其变化规律,再结合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受力情况。如诊断卷第5题中,先利用频闪照片,结合Δx=aT2可得:9d-3d=a1T2,3d-d=a2T2,求出a1∶a2=3∶1。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便可求出空气阻力的大小f=mg。‎ ‎3.注意区别绳、杆、弹簧的弹力变化特点 如诊断卷第6题中,撤去挡板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而杆的弹力发生了突变,且图乙中杆连接的两小球加速度一定相等。‎ ‎1.质量均为m的物块a、b之间用竖直轻弹簧相连,系在a上的细线竖直悬挂于固定点O,a、b与竖直粗糙墙壁接触,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 A.物块b可能受3个力 B.细线中的拉力小于2mg C.剪断细线瞬间b的加速度大小为g D.剪断细线瞬间a的加速度大小为2g 解析:选D 对ab整体分析可知,整体受重力和细线上的拉力,水平方向如果受墙的弹力,则整体不可能竖直静止,故不会受到水平方向上的弹力,根据平衡条件可知,细线上的拉力F=2mg;再对b分析可知,b只受重力和弹簧拉力而保持静止,故A、B错误;由于b处于平衡,故弹簧的拉力F=mg,剪断细线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则对b分析可知,b受力不变,合力为零,故加速度为零,故C错误;对a分析可知,剪断细线瞬间a受重力和弹簧向下的拉力,合力Fa=2mg,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大小为2g,故D正确。‎ ‎2.(2017·辽宁省实验中学模拟)一皮带传送装置如图所示,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已知滑块与皮带之间存在摩擦。现将滑块轻放在皮带上,弹簧恰好处于自然长度且轴线水平。若在弹簧从自然长度到第一次达最长的过程中,滑块始终未与皮带达到共速,则在此过程中滑块的速度和加速度变化情况是(  )‎ A.速度增大,加速度增大 B.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 C.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选D 滑块轻放到皮带上,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开始摩擦力大于弹簧的弹力,向左做加速运动,在此过程中,弹簧的弹力逐渐增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逐渐减小,当弹簧的弹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时,速度达到最大,然后弹力大于摩擦力,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滑块做减速运动,弹簧弹力继续增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逐渐增大,速度逐渐减小。故D正确,A、B、C错误。‎ ‎3.(2017·全国卷Ⅱ)‎ 为提高冰球运动员的加速能力,教练员在冰面上与起跑线相距s0和s1(s12t1 B.t2=2t1‎ C.t2<2t1 D.落在B点 解析:选C 在斜面顶端A以速度v水平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1恰好落在斜面的中点P,有tan θ=,解得t1=,水平位移x=vt1=,初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若还落在斜面上,水平位移应该变为原来的4倍,可知在A点以速度2v水平抛出小球,小球将落在水平面上。可知两球下降的高度之比为1∶2,根据t=知,t1∶t2=1∶,则t2<2t1。‎ 考点三 圆周运动问题 ‎7.[考查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及来源]‎ 如图所示,一根细线下端拴一个金属小球A,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金属块B上,B放在带小孔的水平桌面上,小球A在某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现使小球A改到一个更低一些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图上未画出),金属块B在桌面上始终保持静止,则后一种情况与原来相比较,下面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金属块B受到桌面的静摩擦力变大 B.金属块B受到桌面的支持力变小 C.细线的张力变大 D.小球A运动的角速度减小 解析:选D 设A、B质量分别为m、M, 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为a,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对B研究,B受到的摩擦力f=Tsin θ,对A,有Tsin θ=ma,Tcos θ=mg,解得a=gtan θ,θ变小,a减小,则静摩擦力变小,故A错误;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知,B受到桌面的支持力大小不变,应等于(M+m)g,故B错误;细线的拉力T=,θ变小,T变小,故C错误;设细线长为l,则a=gtan θ=ω2lsin θ,ω= ,θ变小,ω变小,故D正确。‎ ‎8.[考查圆周运动的绳、杆模型]‎ 如图所示,轻杆长3L,在杆两端分别固定质量均为m的球A和B,光滑水平转轴穿过杆上距球A为L处的O点,外界给系统一定能量后,杆和球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球B运动到最高点时,杆对球B恰好无作用力。忽略空气阻力。则球B在最高点时(  )‎ A.球B的速度为零 B.球A的速度大小为 C.水平转轴对杆的作用力为1.5mg D.水平转轴对杆的作用力为2.5mg 解析:选C 球B运动到最高点时,杆对球B恰好无作用力,即重力恰好提供向心力,有mg=m,解得vB=,故A错误;由于A、B两球的角速度相等,则球A的速度大小vA=,故B错误;B球在最高点时,对杆无弹力,此时A球受重力和拉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有F-mg=m,解得:F=1.5mg,故C正确,D错误。‎ ‎9.[考查圆周运动的临界极值问题]‎ 某高速公路的一个出口路段如图所示,情景简化:轿车从出口A进入匝道,先匀减速直线通过下坡路段至B点(通过B点前后速率不变),再匀速率通过水平圆弧路段至C点,最后从C点沿平直路段匀减速到D点停下。已知轿车在A点的速度v0=72 km/h,AB长L1‎ ‎=150 m;BC为四分之一水平圆弧段,限速(允许通过的最大速度)v=36 km/h,轮胎与BC段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CD段为平直路段长L2=50 m,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1)若轿车到达B点时速度刚好为v=36 km/h,求轿车在AB下坡段加速度的大小;‎ ‎(2)为保证行车安全,车轮不打滑,求水平圆弧段BC半径R的最小值;‎ ‎(3)轿车A点到D点全程的最短时间。‎ 解析:(1)v0=72 km/h=20 m/s,AB长L1=150 m,‎ v=36 km/h=10 m/s,对AB段匀减速直线运动有 v2-v02=-2aL1‎ 代入数据解得a=1 m/s2。‎ ‎(2)汽车在BC段做圆周运动,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 Ff=m 为了确保安全,则须满足Ff≤μmg 联立解得:R≥20 m,即:Rmin=20 m。‎ ‎(3)设AB段时间为t1,BC段时间为t2,CD段时间为t3,全程所用最短时间为t。‎ L1=t1‎ πRmin=vt2‎ L2=t3‎ t=t1+t2+t3‎ 联立以上各式,代入数据解得:t=23.14 s。‎ 答案:(1)1 m/s2 (2)20 m (3)23.14 s 考点四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的综合问题 ‎10.[考查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的多解问题]‎ 一位同学做飞镖游戏,已知圆盘直径为d,飞镖距圆盘的距离为L,且对准圆盘上边缘的A点水平抛出,初速度为v0,飞镖抛出的同时,圆盘绕垂直圆盘且过盘心O的水平轴匀速转动,角速度为ω。若飞镖恰好击中A点,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dv02=L2g B.ωL=(1+2n)πv0(n=0,1,2,…)‎ C.v0= D.dω2=(1+2n)2gπ2(n=0,1,2,…)‎ 解析:选B 飞镖做平抛运动,若恰好击中A点,则只能是在A点恰好转到最低点的时候。当A点转动到最低点时飞镖恰好击中A点,则L=v0t,d=gt2,ωt=(1+2n)π(n=0,1,2,…),联立解得ωL=(1+2n)πv0(n=0,1,2,…),2dv02=L2g,2dω2=(1+2n)2gπ2(n=0,1,2,…)。故B正确。‎ ‎11.[考查多物体圆周运动与平抛运动的组合]‎ ‎[多选]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形轨道和光滑水平轨道相切,三个小球1、2、3沿水平轨道分别以速度v1=2、v2=3、v3=4水平向左冲上半圆形轨道,g为重力加速度,下列关于三个小球的落点到半圆形轨道最低点A的水平距离和离开轨道后的运动形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小球离开轨道后均做平抛运动 B.小球2和小球3的落点到A点的距离之比为∶2 C.小球1和小球2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1‎ D.小球2和小球3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1‎ 解析:选BD 设小球恰好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为v,此时由重力提供向心力,则mg=m,得v= 设小球能通过最高点时在轨道最低点时最小速度为v′,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2mgR+mv2=mv′2,‎ 得v′= 由于v1=2<v′,所以小球1不能到达轨道最高点,也就不能做平抛运动,故A错误。‎ 小球2和小球3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由2R=gt2得t=2,则得:小球2和小球3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1。‎ 设小球2和小球3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2′和v3′。‎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2mgR+mv2′2=mv22;2mgR+mv3′2=mv32;‎ 解得v2′=,v3′=2 由平抛运动规律得:水平距离为x=v0t,t相等,则小球2和小球3的落点到A点的距离之比为∶2。‎ 小球1做的不是平抛运动,则小球1和小球2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之比不是1∶1,故B、D正确,C错误。‎ ‎12.[考查数学方法在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综合问题中的应用]‎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从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顶端静止释放,从轨道末端O点水平抛出,击中平台右下侧挡板上的P点。以O为原点在竖直面内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挡板形状满足方程y=6-x2(单位:m),小球质量m=0.4 kg,圆弧轨道半径R=1.25 m,g取10 m/s2。求:‎ ‎(1)小球对圆弧轨道末端的压力大小;‎ ‎(2)小球从O点到P点所需的时间(结果可保留根号)。‎ 解析:(1) 对小球,从释放到O点过程中 由机械能守恒:mgR=mv2‎ v== m/s=5 m/s 小球在圆轨道最低点:FN-mg=m FN=mg+m=12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对轨道的压力FN′=FN=12 N。‎ ‎(2)小球从O点水平抛出后满足y=gt2‎ x=vt 又有y=6-x2‎ 联立得t= s。‎ 答案:(1)12 N (2) s 考点一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本考点常考查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如诊断卷第1题),速度的分解及小船渡河问题等(如诊断卷第2、3题),难度较小。建议考生自学为主 ‎[夯基固本]‎ ‎1.理清合运动与分运动的三个关系 等时性 分运动与合运动的运动时间相等 独立性 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各个运动独立进行、互不影响 ‎ 等效性 各个分运动的叠加效果与合运动的效果相同 说明:合运动是物体的实际运动 ‎2.把握小船渡河的两类问题、三种情景 最短时间 当船头方向即v船垂直河岸时,渡河时间最短,tmin= 最短位移 如果v船>v水,当v船与上游夹角θ满足v船cos θ=v水时,v合垂直河岸,渡河位移最短,等于河宽d 如果v船ω1时,FT=mω2l=ω2(N)‎ FT ω2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答案] (1) rad/s (2) rad/s (3)见解析 类型二 圆周运动的连接体问题  [多选]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水平圆盘上,沿半径方向放着用细线相连的质量均为m的两个物体A和B,它们分居圆心两侧,与圆心距离分别为RA=r,RB=2r,与盘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相同,当圆盘转速加快到两物体刚好还未发生滑动时,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绳子张力为3μmg B.此时圆盘的角速度为 C.此时A所受摩擦力方向沿半径指向圆外 D.此时烧断细线,A仍相对圆盘静止,B将做离心运动 ‎[解析] 两物体刚好未发生滑动时,A受背离圆心的静摩擦力,B受指向圆心的静摩擦力,其大小均为μmg。‎ 则有:FT-μmg=mω2r FT+μmg=mω2·2r 解得:FT=3μmg,ω= 故选项A、B、C正确;‎ 当烧断细线时,A所需向心力为 F=mω2r=2μmg>Ffm 所以A将发生滑动,选项D错误。‎ ‎[答案] ABC 类型三 圆周运动的多过程问题  [多选]在光滑水平桌面中央固定一边长为0.1 m的小正三棱柱abc,俯视如图。长度为L=0.5 m的不可伸长细线,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住一个质量为m=0.8 kg可视为质点的小球,t=0时刻,把细线拉直在ca的延长线上,并给小球一垂直于细线方向的水平速度,大小为v0=4‎ ‎ m/s。由于光滑棱柱的存在,细线逐渐缠绕在棱柱上(不计细线与三棱柱碰撞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已知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50 N。则细线断裂之前(  )‎ A.小球的速率逐渐减小 B.小球速率保持不变 C.小球运动的路程为0.8π m D.小球运动的位移大小为0.3 m ‎[解析] 细线断裂之前,绳子拉力与小球的速度垂直,对小球不做功,不改变小球的速度大小,故小球的速率保持不变。故A错误,B正确;细线断裂瞬间,拉力大小为50 N,由F=m得:r===0.256 m,‎ 所以刚好转一圈绳断裂,故小球运动的路程为:‎ s=·2πr1+·2πr2+·2πr3=×(0.5+0.4+0.3)m=0.8π m,故C正确;小球每转120°半径减小0.1 m,细线断裂之前,小球运动的位移大小为0.5 m-0.2 m=0.3 m,故D正确。‎ ‎[答案] BCD 考点四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的综合问题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的综合问题因牵扯到两种运动的分与合,近几年成为命题者的新宠,如诊断卷第10、11、12题。针对这类问题,只要准确分析运动过程,锁定两类运动的衔接模式,套用如下思维流程,问题可顺利解决。所以需要考生能够对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互联互通 两类思维流程 类型一 单个质点的连续运动的思维流程 类型二 质点和圆盘的独立运动的思维流程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圆盘边缘C点有一个小洞,圆盘半径R=1 m,在圆盘直径CD的正上方,与CD平行放置一条长为R的水平滑道AB,滑道左端B与圆盘圆心O在同一条竖直线上,且B点距离圆盘圆心的竖直高度h=1.25 m。在滑道右端静止放置质量为m=0.2 kg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小球与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5。现使小球以某一水平向左的初速度运动,同时圆盘从图示位置以图中所示的角速度ω绕通过圆心O的竖直轴匀速转动,最终小球恰好落入圆盘边缘的小洞内,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小球运动的初速度v0的大小;‎ ‎(2)圆盘运动的角速度ω的值。‎ ‎[思维流程]‎ ‎[答案] (1)3 m/s ‎(2) rad/s(n=0,1,2,3,…)‎ ‎1.(2017·宁夏六盘山二模)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轮在竖直面内绕O轴匀速转动,轮上A、B两点均粘有一小物体,当B点转至最低位置时,此时O、A、B、P四点在同一竖直线上,已知OA=AB,P是地面上的一点。A、B两点处的小物体同时脱落,最终落到水平地面上同一点(不计空气的阻力)。则OP的距离是(  )‎ A.R         B.7R C.R D.5R 解析:选A 设OP之间的距离为h,则A下落的高度为h-R,A随圆轮运动的线速度为ωR,‎ 设A下落的时间为t1,水平位移为x,‎ 则在竖直方向上有h-R=gt12①‎ 在水平方向上有x=ωR·t1②‎ B下落的高度为h-R,B随圆轮运动的线速度为ωR,设B下落的时间为t2,水平位移也为x,则在竖直方向上有h-R=gt22③‎ 在水平方向上有x=ωR·t2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解得h=R,A项正确。‎ ‎2.(2018届高三·南昌三中检测)嘉年华上有一种回力球游戏,如图所示,A、B分别为一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和最低点,B点距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某人在水平地面C点处以某一初速度抛出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恰好水平进入半圆轨道内侧的最低点B,并恰好能过最高点A后水平抛出,又恰好回到C点抛球人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小球刚进入半圆形轨道最低点B时轨道对小球的支持力;‎ ‎(2)半圆形轨道的半径。‎ 解析:(1)设半圆形轨道的半径为R,小球经过A点时的速度为vA,小球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vB,小球经过B点时轨道对小球的支持力为FN。‎ 在A点:mg=m,‎ 解得:vA=,‎ 从B点到A点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 ‎-mg·2R=mvA2-mvB2,‎ 解得:vB=。‎ 在B点:FN-mg=m,‎ 解得:FN=6mg,方向竖直向上。‎ ‎(2)C到B的逆过程为平抛运动,有:h=gtBC2,‎ A到C的过程,有:h+2R=gtAC2,‎ 又vBtBC=vAtAC,解得:R=2h。‎ 答案:(1)6mg,方向竖直向上 (2)2h 一、高考真题集中演练——明规律 ‎1.(2017·江苏高考)如图所示,A、B两小球从相同高度同时水平抛出,经过时间t在空中相遇。若两球的抛出速度都变为原来的2倍,则两球从抛出到相遇经过的时间为(  )‎ A.t   B.t   C.   D. 解析:选C 设两球间的水平距离为L,第一次抛出的速度分别为v1、v2,由于小球抛出后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从抛出到相遇经过的时间t=,若两球的抛出速度都变为原来的2倍,则从抛出到相遇经过的时间为t′==,C项正确。‎ ‎2.(2015·全国卷Ⅰ)一带有乒乓球发射机的乒乓球台如图所示。水平台面的长和宽分别为L1和L2,中间球网高度为h。发射机安装于台面左侧边缘的中点,能以不同速率向右侧不同方向水平发射乒乓球,发射点距台面高度为3h。不计空气的作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乒乓球的发射速率v在某范围内,通过选择合适的方向,就能使乒乓球落到球网右侧台面上,则v的最大取值范围是(  )‎ A. 解析:选C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k,a为半长轴,已知卫星在两轨道上运动的卫星的周期相等,所以椭圆轨道的长轴长度为2R,故A错误;B点为椭圆轨道的远地点,速度比较小,v0表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v0>vB,故B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卫星在Ⅰ轨道距离地心的距离大于卫星在Ⅱ轨道A点距离地心的距离,所以a0rA,必有a0μmgcos 37°,‎ 故物块将减速上行,ma3=mgsin 37°-μmgcos 37°,‎ 得a3=2 m/s2‎ 设物块还需t′离开传送带,离开时的速度为vt,则:‎ v2-vt2=2a3(x-x1),vt= m/s=2.31 m/s t′==0.85 s。‎ 答案:(1)1.33 s (2)0.85 s 2.31 m/s 模型一 物块模型 物块与物块或物块与木板组成的相互作用的系统称为物块模型,该模型属于依靠摩擦力和弹力相互作用的连接体问题,是历年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题目中可涉及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和大小计算,还可涉及整体法、隔离法的运用,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规律等知识,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题型一 平衡问题中的物块模型  质量均为m的a、b两木块叠放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a受到斜向上与水平面成θ角的力F作用,b受到斜向下与水平面成θ角等大的力F作用,两力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此时两木块保持静止,则(  )‎ A.b对a的支持力一定等于mg B.水平面对b的支持力可能大于2mg C.a、b之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 D.b与水平面之间可能存在静摩擦力 ‎[解析] 对a、b整体,合外力为零,故水平面与b之间无摩擦力,否则无法平衡,D错误;由题意可知两个力F的竖直分量平衡,故水平面对b的支持力等于2mg,B错误;对a采用隔离法分析,受到竖直向上的b对a的支持力、竖直向下的重力、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和力F四个力的作用,摩擦力不可能为零,否则a不能平衡,由竖直方向受力平衡条件知,b对a的支持力小于a的重力mg,A错误,C正确。‎ ‎[答案] C ‎[方法点拨]‎ 整体法可分析系统外力大小及有无,隔离法则可分析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及有无。注意平衡问题中各物体及系统的合外力均为零。‎ 题型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物块模型  [多选]如图所示,小车的质量为M,人的质量为m,人用恒力F拉绳,若人与车保持相对静止,且地面为光滑的,又不计滑轮与绳的质量,则车对人的摩擦力可能是(  )‎ A. F,方向向左   B. F,方向向右 C. F,方向向左 D. F,方向向右 ‎[解析] 把人和车看成整体,二者有向左的加速度,由2F=(m+M)a,解得a=。设车对人的摩擦力向右,大小为f,隔离人,由F-f=ma,联立解得f= F,选项D正确,B错误;设车对人的摩擦力向左,大小为f,隔离人,由F+f=ma,联立解得f= F,选项C正确,A错误。‎ ‎[答案] CD ‎[方法点拨]‎ ‎(1)对于由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如果系统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可以先采用整体法分析,再用隔离法分析。‎ ‎(2)隔离法分析时,一般选取受力个数较少、未知力较少的物体。如诊断卷第2题,用恒力F1拉A时,对B隔离分析,用恒力F2拉B时,对A隔离分析。‎ 题型三 变加速运动中的物块模型  [多选]如图甲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对B物体施加一水平变力F,Ft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两物体在变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且始终相对静止,则(  )‎ A.t时刻,两物体之间的摩擦力最大 B.t时刻,两物体的速度方向开始改变 C.t~2t时间内,两物体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D.0~2t时间内,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始终与变力F的方向相同 ‎[解析] t时刻F=0,A、B的加速度为零,因此两物体速度方向不变,且A、B间的摩擦力为零,可知选项A、B错误。t~2t时间内,A、B系统的加速度逐渐增大,以A为研究对象,A受到的摩擦力应逐渐增大;A的加速度由其受到的摩擦力提供,因此A受到的摩擦力与A、B加速度同向,即与F同向,可知选项C、D正确。‎ ‎[答案] CD ‎[方法点拨]‎ ‎(1)两物体组成的系统,因所受外力是变化的物体的加速度也是变化的,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也随之变化。‎ ‎(2)注意判断物体间是否发生相对滑动,物体间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如本例中A、B两物体始终相对静止,物体A受静摩擦力,其大小FfA=mAa,随a的变化而变化。如诊断卷第3题,aF图线之所以在F=8 N处发生偏折,是因为在F>8 N后,随F的增大,物体A相对于B发生了相对滑动,摩擦力变为恒定不变的滑动摩擦力。‎ 模型二 斜面模型 斜面模型是中学物理中常见的模型之一,斜面模型的基本问题有物体在斜面上的平衡、运动及受力问题,通过斜面模型,借助斜面的特点,尤其是斜面的角度关系,可以对共点力的平衡、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知识,以及整体法、隔离法等物理方法进行考查。在处理此类问题时,要注意受力分析、正交分解法及牛顿第二定律的运用。‎ 题型一 斜面模型上的物体平衡问题  [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A放在质量为M、倾角为θ的斜面B上,斜面B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用平行于斜面的力F拉物体A,使其沿斜面向下匀速运动,斜面B始终静止不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斜面B相对地面有向右运动的趋势 B.地面对斜面B的静摩擦力大小为Fcos θ C.地面对斜面B的支持力大小为(M+m)g+Fsin θ D.斜面B与物体A间的动摩擦因数为tan θ ‎[解析] 将A和B看成一个整体,对其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可知,地面对B的静摩擦力f=Fcos θ,方向水平向右,故B相对地面有向左运动的趋势,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由平衡条件可知,地面对B的支持力FN=(M+m)g+Fsin θ,选项C正确;对A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在平行于斜面的方向上有mgsin θ+F=μmgcos θ,解得μ=tan θ+,选项D错误。‎ ‎[答案] BC ‎[方法点拨]‎ ‎(1)A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A物体静止于斜面上,B处于静止状态,系统及系统内各物体均处于平衡状态。‎ ‎(2)注意区别力F作用下物体A处于平衡状态和不受力F作用物体A处于平衡状态的情况。如诊断卷第4题中,m静止在斜面上,墙与斜面间无作用力,本题中,力F作用下物体A匀速下滑,斜面受地面的静摩擦力。‎ 题型二 斜面模型上的连接体问题  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地面上,一条细线一端与斜面上的物体B相连,另一端绕过质量不计的光滑滑轮与物体A相连,滑轮用另一条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的O点,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α角,A、B、C始终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仅增大A的质量,B对C的摩擦力一定减小 B.若仅增大A的质量,地面对C的摩擦力一定增大 C.若仅增大B的质量,定滑轮两侧的细线的拉力可能大于A的重力 D.若仅将C向左缓慢移动一点,α角将增大 ‎[解析] 隔离物体B进行受力分析,因不能确定mAg和mBgsin θ的大小关系,故斜面体C对B的静摩擦力大小方向无法确定,选项A错误。对B、C整体受力分析,若仅增大A的质量,细线中拉力增大,根据平衡条件,地面对C的摩擦力一定增大,选项B正确。若仅增大B的质量,不能改变定滑轮两侧的细线的拉力,所以选项C错误。若仅将C向左缓慢移动一点,定滑轮两侧细线的夹角减小,α角将减小,选项D错误。‎ ‎[答案] B ‎[方法点拨]‎ 斜面上的连接体问题种类较多,连接形式多样,如绳连接、细杆连接、轻弹簧连接等,考查的内容以平衡条件和牛顿运动定律为主。需要注意的是,细绳只能提供拉力,而细杆和轻弹簧既可提供拉力也可提供压力。‎ 题型三 斜面模型上的叠加体动力学问题  (2017·莆田六中月考)如图,斜面固定,CD段光滑,DE段粗糙,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从C点由静止下滑,下滑过程中A、B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  )‎ A.在CD段时,A受三个力作用 B.在DE段时,A的加速度一定平行于斜面向上 C.在DE段时,A受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 D.整个下滑过程中,A、B均处于失重状态 ‎[解析] 在CD段,整体的加速度a==gsin θ,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Agsin θ+fA=mAa,解得:fA=0,则A受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作用,故A错误。‎ 在DE段,A、B系统可能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还可能向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既可能向下,也可能向上,故B错误;设DE段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DE段,整体的加速度:a==gsin θ-μgcos θ,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Agsin θ+fA=mAa,解得:fA=-μmAgcos θ ‎,方向沿斜面向上,若匀速运动,A受到静摩擦力也是沿斜面向上,如果系统沿斜面向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B系统加速度沿斜面向上,则A所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由以上分析可知,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故C正确;CD段A、B加速下滑,系统处于失重状态,在DE段系统可能向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A、B处于超重状态,故D错误。‎ ‎[答案] C ‎[方法点拨]‎ ‎(1)对于斜面中的动力学模型问题,求解时一般先应用整体法或隔离法进行受力分析,再将力进行正交分解(通常是沿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垂直于物体运动的方向建立坐标系),然后结合运动学规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相应的物理量。‎ ‎(2)注意分析物块间将要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如诊断卷第6题,拉力F的最大值对应下面m与2m间的摩擦力达到最大值fm,此时上面m与2m间的静摩擦力小于fm,故能一起加速向下运动。‎ 模型三 弹簧模型 弹簧模型是高考中特色鲜明的物理模型之一,常涉及静力学问题、动力学问题和能量转化与守恒问题。考生在处理这类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弹簧“可拉”“可压”“可变”的特性以及弹簧弹力一般不突变的特征。‎ 题型一 平衡问题中的弹簧模型  如图所示,用完全相同的轻弹簧A、B、C将两个相同的小球连接并悬挂,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弹簧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弹簧C水平,则弹簧A、C的伸长量之比为(  )‎ A.∶4         B.4∶ C.1∶2 D.2∶1‎ ‎[解析] 把两个小球及弹簧B看成整体,分析受力,由平衡条件可得:‎ 弹簧A的拉力FA=2mg/cos 30°,‎ 弹簧C的拉力FC=2mgtan 30°,‎ 又FA=kxA,FC=kxC,‎ 联立解得:弹簧A、C的伸长量之比为:‎ xA∶xC=1∶cos 30°tan 30°=2∶1,选项D正确。‎ ‎[答案] D ‎[方法点拨]‎ 相同的弹簧劲度系数相同,因此,弹簧伸长量之比等于弹簧弹力之比,故由系统平衡条件计算弹簧A、C的弹力大小,即可得出结果。‎ 题型二 突变问题中的弹簧模型  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2 kg的小球。小球与轻弹簧和轻绳相连。弹簧水平放置,绳与竖直方向成θ=45°角且不可伸长。此时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水平面对小球的弹力恰好为零。已知小球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在剪断轻绳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受力个数不变 B.小球立即向左运动,且a=8 m/s2‎ C.小球立即向左运动,且a=10 m/s2‎ D.若不剪断轻绳,从右端剪断弹簧,则剪断弹簧瞬间,小球加速度的大小为a=10 m/s2‎ ‎[解析] 在剪断轻绳前,小球受重力、绳子的拉力以及弹簧的弹力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共点力的平衡可得弹簧的弹力方向水平向左,且F=mgtan θ,代入数据可解得F=20 N。剪断轻绳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仍然为20 N,小球此时受重力、支持力、弹簧弹力和摩擦力四个力的作用,小球的受力个数发生改变,选项A错误;小球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m=μmg=4 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小球此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解得a=8 m/s2,由于合力方向向左,故小球立即向左运动,选项B正确,选项C错误;从右端剪断弹簧的瞬间,轻绳对小球的拉力突变为零,此时小球所受的合力为零,故小球的加速度也为零,选项D错误。‎ ‎[答案] B ‎[方法点拨]‎ 弹簧(或橡皮绳)恢复形变需要时间,在瞬时问题中可以认为其弹力不变,即弹力不能突变。而细绳(或接触面)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若剪断(或脱离),弹力立即消失,即弹力可突变。‎ 题型三 发生伸缩变化的弹簧模型  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底部有一垂直斜面的固定挡板C。劲度系数为k1的轻弹簧两端分别与质量均为m的物体A和B连接,劲度系数为k2的轻弹簧一端与A连接,另一端通过细线与一轻质小桶相连,细线跨过斜面顶端的光滑的定滑轮,B靠在挡板C处,A和B均静止。现缓慢地向小桶内加入细砂,当B与挡板C恰要分离时,小桶下降的距离是多少?‎ ‎[解析] 法一:轻质小桶内未加入细砂时,弹簧k2处于自然长度,设此时弹簧k1压缩量为x1,‎ 对A受力分析可知:k1x1=mgsin θ 缓慢地向小桶内加入细砂,当B与挡板C间挤压力恰好为零时,设弹簧k2伸长量为x2,弹簧k1伸长量为x3,‎ 对B受力分析可知:k1x3=mgsin θ 对A、B整体受力分析可知:k2x2=2mgsin θ 由分析知,小桶下降的距离:d=x1+x3+x2‎ 解得d=2mgsin θ。‎ 法二:对弹簧k1分析:初态时受到A的压力为mgsin θ,末态时对B的拉力为mgsin θ,因此弹力变化为2mgsin θ,则由ΔF=kΔx得:Δx1=。‎ 对弹簧k2分析:初态时的弹力为零,末态时产生的拉力为2mgsin θ,则Δx2= 所以d=Δx1+Δx2=2mgsin θ。‎ ‎[答案] 2mgsin θ ‎[方法点拨]‎ ‎(1)与弹簧关联的物体运动时,物体运动的距离与形变量有关,而弹簧可以伸长,对物体施以拉力,也可以压缩,对物体施以压力。如诊断卷第9题,物体A上移的位移等于开始弹簧的压缩量与B刚要离地时弹簧的伸长量之和。‎ ‎(2)计算弹簧的伸长量时,较多的同学会先计算原来的形变量,实际上不如直接运用Δx=求解简洁一些,如本例中方法二。‎ 模型四 传送带模型 传送带是高中力学中一个常见的模型,其特征是以摩擦力为纽带关联传送带和物块的运动。这类问题涉及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的转换、对地位移与二者相对位移间的关系,综合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公式、功能关系等知识,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题型一 水平传送带模型  如图甲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t图像(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v2>v1,则(  )‎ A.t2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 B.t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 C.0~t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 D.0~t3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 ‎[解析] 由题图乙可知:t1时刻小物块向左运动最远,t1~t2这段时间小物块向右加速,但相对传送带还是向左滑动,因此t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A错误,B正确;0~t2这段时间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终向右,t2~t3时间内小物块与传送带一起运动,摩擦力为零,C、D错误。‎ ‎[答案] B ‎[方法点拨]‎ ‎(1)传送带匀速运动时,传送带对物块的摩擦力只能是滑动摩擦力,不可能是静摩擦力。‎ ‎(2)分析物块运动规律时,要注意物块与传送带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关系。‎ ‎(3)若物块轻放在由静止开始匀加速的水平传送带上,则传送带加速度a>μg时,物块相对传送带向后滑动,a≤μg时,物块与传送带一起加速运动。‎ 题型二 倾斜传送带模型  如图所示,绷紧的传送带始终以2 m/s的速度匀速斜向上运行,传送带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θ=30°。现把质量为10 kg的工件轻轻地放在传送带底端P处,由传送带送至顶端Q处。已知P、Q之间的距离为4 m,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取g=10 m/s2。‎ ‎(1)通过计算说明工件在传送带上做什么运动;‎ ‎(2)求工件从P点运动到Q点所用的时间。‎ ‎[解析] (1)工件刚放到传送带上时,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共同作用,摩擦力为动力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cos θ-mgsin θ=ma 代入数值得:a=2.5 m/s2‎ 则其速度达到传送带速度时发生的位移为 x1== m=0.8 m<4 m 可见工件在传送带上先匀加速运动0.8 m,然后匀速运动3.2 m。‎ ‎(2)匀加速运动时,由x1=t1得t1=0.8 s 匀速运动时, t2== s=1.6 s 所以工件从P点运动到Q点所用的时间为 t=t1+t2=2.4 s。‎ ‎[答案] (1)先匀加速运动0.8 m,然后匀速运动3.2 m (2)2.4 s ‎[方法点拨]‎ ‎(1)倾斜传送带向上传送工件时,当工件与传送带达到共同速度的瞬间摩擦力发生突变,由滑动摩擦力变为静摩擦力,如本例中工件运动0.8 m后的情形。‎ ‎(2)若有mgsin θ>μmgcos θ,则物块与传送带同速后,物块也不会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如诊断卷第13题,物块与传送带同速时,撤去F,对物块,mgsin 37°>μmgcos 37°,物块向上匀减速运动。‎ ‎1.[多选](2017·宁波联考)一长轻质薄硬纸片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纸片上放质量均为1 kg的A、B两物块,A、B与薄硬纸片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3,μ2=0.2,水平恒力F作用在A物块上,如图所示,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 m/s2。则(  )‎ A.若F=1 N,则A、B、薄硬纸片都做匀加速运动 B.若F=1.5 N,则A所受摩擦力大小为1.5 N C.若F=8 N,则B的加速度为4.0 m/s2‎ D.无论力F多大,A与薄硬纸片都不会发生相对滑动 解析:选AD A与薄硬纸片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A=μmAg=0.3×1×10 N=3 N,B与薄硬纸片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B=μmBg=0.2×1×10 N=2 N;F=1 N48 N后,图线斜率变大,表明研究对象质量减小,物体A、B间发生相对滑动,故mA+mB==8 kg,mA==6 kg。由图像知:当F=60 N时,a=8 m/s2,又F-μmAg=mAa,解得μ=0.2。‎ ‎13.如图所示,一个两端装有固定挡板的质量M=2 kg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长木板上放着一个静止的、质量为m=1 kg的小物体,其左端用一根轻质弹簧与长木板左端的挡板相连(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弹力大小为2 N),右端用一根恰好处于伸直状态的细线和长木板右端的挡板相连,系统保持静止。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对长木板施以水平向右的作用力F,使长木板由静止开始运动,在力F由0逐渐增加到15 N的过程中,小物体始终与长木板相对静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B.物体在某一时刻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为0‎ C.细线中的张力始终为0‎ D.当F增加到12 N时,细线中才开始有张力 解析:选B 由题意可知,物体在长木板上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或等于2 N,在力F由0逐渐增加到12 N的过程中,整体的加速度满足0≤a=≤4 m/s2,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先由向左的2 N减为0,后反向增加为2 N,当F=6 N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0,B正确;这一过程中细线中的张力为零;但当F增加到大于12 N时,如果最大静摩擦力恰好为2‎ ‎ N,假设没有细线,物体就会相对长木板向左运动,故细线中会产生张力;如果最大静摩擦力大于2 N,F增加到大于12 N时,细线中的张力仍可能为0,本题不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故无法判断细线中何时出现张力,也无法求出动摩擦因数,A、C、D均错。‎ ‎14.如图所示,质量为m=4 kg的圆柱体卡在质量为M=2 kg的凹槽内,凹槽右壁竖直,左边为倾角为θ=37°的斜面,圆柱体与槽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2,将槽放在水平桌面上,槽的底面CEHD与桌面接触(图中字母D未标出),槽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5。现用平行于AB的水平力F推圆柱体,圆柱体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cos 37°=0.8,sin 37°=0.6,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平推力F大小为8 N B.凹槽对圆柱体的摩擦力大小为16 N C.桌面对凹槽的摩擦力大小为30 N D.若撤去推力F,再将DH边缓慢抬高使槽的底面CEHD与桌面成30°角,在此过程中圆柱体始终保持静止 解析:选B 圆柱体恰好静止,表明水平推力F与凹槽和圆柱体两接触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合力平衡。如图所示,对圆柱体,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得N1=mgtan 37°=30 N,N2==50 N,故凹槽对圆柱体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合力大小为fm1+fm2=μ1N1+μ1N2=16 N,推力F=fm1+fm2=16 N,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对整体,桌面与凹槽间可能产生的最大摩擦力为μ2N3=μ2(m+M)g=30 N>F=16 N,故桌面对凹槽的摩擦力大小为16 N,选项C错误;若撤去推力F,将DH边缓慢抬高使槽的底面CEHD与桌面成30°角,凹槽对圆柱体两接触面间的弹力发生变化,最大静摩擦力也相应变化,此时两接触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合力fmax=μ1N1cos 30°+μ1N2cos 30°=0.2×(30+50)×cos 30° N=8 N=13.9 N,小于mgsin 30°=20 N,故圆柱体不能始终保持静止,选项D错误。‎ ‎15.如图甲所示,倾斜的传送带正以恒定速率v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传送带的倾角为37°。一物块以初速度v0从传送带的底部冲上传送带并沿传送带向上运动,其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物块到传送带顶端时速度恰好为零,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则(  )‎ A.传送带的速度为4 m/s B.传送带底端到顶端的距离为14 m C.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D.摩擦力方向一直与物块运动的方向相反 解析:选A 如果v0小于v1,则物块向上做减速运动时加速度不变,与题图乙不符,因此物块的初速度v0一定大于v1。结合题图乙可知物块减速运动到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时,继续向上做减速运动,由此可以判断传送带的速度为4 m/s,选项A正确。传送带底端到顶端的距离等于vt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即×(4+12)×1 m+×1×4 m=10 m,选项B错误。0~1 s内,gsin θ+μgcos θ=8 m/s2,1~2 s内,gsin θ-μgcos θ=4 m/s2,解得μ=,选项C错误。在1~2 s内,摩擦力方向与物块的运动方向相同,选项D错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