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拉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拉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金属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是( ) A. 氧化钠 B. 过氧化钠 C. 氢氧化钠 D. 碳酸钠 【答案】B 【解析】 【详解】常温下Na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 故选B。 2.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金属都是固态的 B 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C. 活泼的金属、或较活泼的金属能与酸反应,但不能与碱反应 D. 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常温下金属单质大多数是固体,但是汞常温下为液态,A项错误; B.根据金属通性可知,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B项正确; C.活泼的金属、或较活泼的金属能与酸反应,有的金属能够与强碱溶液反应,如铝,C项错误; D.并不是所有金属在自然界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如金、银等,D项错误; 答案选B。 3.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焰色反应鉴别NaCl、KCl和Na2SO4 B. 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别MgCl2溶液、AlCl3溶液 C. 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与FeCl3溶液 D. 用氯化钙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片呈紫色的为KCl,焰色反应呈黄色的为NaCl、Na2SO4,用焰色反应不能鉴别NaCl和Na2SO4,A错误; B.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不溶于过量NaOH溶液的为MgCl2溶液,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溶于过量NaOH溶液的为AlCl3溶液,现象不同可鉴别,B正确; C.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的为Fe(OH)3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为FeCl3溶液,现象不同可鉴别,C正确; D.加入CaCl2产生白色沉淀的为Na2CO3溶液,加入CaCl2无明显现象的为NaHCO3溶液,现象不同可鉴别,D正确; 答案选A。 4.下列变化不可能通过一步反应直接完成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Al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氢气,故A不满足题意; B.Al2O3不能和任何物质反应生成Al(OH)3,故B满足题意; C.Al(OH)3受热分解生成Al2O3和H2O,故C不满足题意; D.Al3+和过量的强碱(OH-)反应生成AlO2-和H2O,故D不满足题意。 答案选B。 5.Na2FeO4是一种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应用前景十分好。一种制备Na2FeO4的方法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对此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Na2O2只作氧化剂 B. FeSO4作还原剂 C. 铁元素被还原 D. 2mol FeSO4发生反应时,反应中共有8mol电子转移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但从化学方程式看,6mol Na2O2中只有1mol Na2O2发生氧化反应,其余5mol Na2O2发生还原反应,故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A项错误;B.Na2FeO4中Fe的化合价是+6价,Fe元素化合价从+2升高到+6,故FeSO4作还原剂,B项正确; C.结合B可知,Fe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C项错误; D.2mol FeSO4发生反应时,有2mol FeSO4和1mol Na2O2作还原剂,转移2×(6-2)+2×1=10mol电子,D项错误。 答案选B。 6.赏心悦目的雕花玻璃是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对玻璃进行刻蚀而制成的,这种物质是( ) A. 盐酸 B. 烧碱 C. 氢氟酸 D. 纯碱 【答案】C 【解析】 【详解】赏心悦目的雕花玻璃是用氢氟酸对玻璃进行刻蚀而制成的,玻璃成份中的二氧化硅会与氢氟酸反应,故C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7.已知3.01×1023个X2气体分子质量为16g,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 16 B. 32 C. 64g /mol D. 32g /mol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公式n=N/NA,可知3.01×1023个X2的物质的量3.01×1023÷6.02×1023mol-1=0.5 mol,则X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根据公式M=m/n可知X的摩尔质量为16g÷1 mol=16 g /mol,因为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X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A。 8.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铁与稀硝酸反应: B. 稀硫酸与Ag反应: C. 浓硝酸和碳酸钙反应: D. 稀硝酸和FeO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氮氧化物,没有氢气生成,故A错误; B. 稀硫酸与Ag不反应,故B错误; C. 浓硝酸和碳酸钙反应:,故C正确; D. 稀硝酸和FeO反应:,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9.下列各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A. 稳定性:NH3>H2O B. 碱性:NaOH>Mg(OH)2 C. 氧化性:F2>O2 D. 酸性: HClO4>H2SO4 【答案】A 【解析】 【详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O>N,则稳定性:H2O>NH3,故A错误; B.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Na>Mg,则碱性:NaOH>Mg(OH)2,故B正确;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F>O,则氧化性:F2>O2,故C正确;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l>S,则酸性H2SO4<HClO4,故D正确。 故选A。 10.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处,可以找到( ) A. 合金 B. 半导体材料 C. 催化剂 D. 农药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下方,可以用来做导体,可以用来做合金等,像镁和铝等,故A错误; B. 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接区域的元素通常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可以用来做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如硅等,故B正确; C. 可以用于做催化剂的元素种类较多,一般为过渡金属元素,故C错误; D. 非金属元素位于右上方,非金属可以制备有机溶剂,部分有机溶剂可以用来做农药,故D错误; 故选:B。 11.15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 第2周期VA族 B. 第2周期VIA族 C. 第3周期VIA族 D. 第3周期VA族 【答案】D 【解析】 【详解】15号元素是P,核外电子排布是2、8、5,可见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5个电子,因此P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3周期VA族,故合理选项是D。 12.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 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D上产生大量气泡;A、C相连时,电流由C经导线流向A;B、D相连时,电子由D经导线流向B,则此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 A>B>C>D B. A >C >D>B C. C>A>B>D D. B>A>C>D 【答案】B 【解析】 【详解】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则金属活动性A>B;C、D相连时,D上产生大量气泡;则金属活动性:C>D;A、C相连时,电流由C经导线流向A;则金属活动性:A>C;B、D相连时,H+在溶液中流向B,即B是正极,则金属活动性:D>B,所以此4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C>D>B,答案是B。 13.在A(g)+2B(g) ⇌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A)=0.5 mol·L-1·s-1 B. v(B)=0.5 mol·L-1·s-1 C. v(C)=0.8 mol·L-1·s-1 D. v(D)=1 mol·L-1·s-1 【答案】A 【解析】由于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反应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A.=0.5mol•(L•s)-1;B.=0.25mol•(L•s)-1;C.=0.267mol•(L•s)-1;D.=0.25mol•(L•s)-1,故反应速率v(A)>v(C)>v(B)=v(D),故答案为A。 14.下列反应中属吸热反应的是 ( ) A. 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B. 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C. 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D. Ba(OH)2•8H2O与NH4Cl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项、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 C项、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为放热反应,故C错误; D项、Ba(OH)2•8H2O与NH4Cl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15. 下列哪些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 A. 压强 B. 温度 C. 催化剂 D. 反应物的性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首先是内因,即反应物性质,其次才是外因。注意内因是反应物本身所固有的性质。人们只有改变外因,即控制反应的外界条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反应按照人们的要求进行。但本题一定要注意“主要”两个字,并注意分析选项配置,答案选D。 16.在实验室里,某同学取一小块金属钠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试完成下列问题: (1)切开的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最先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将钠投入水中后,钠熔化成一个小球,根据这一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A.有气体生成 B.钠熔化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 C.烧杯底部有银白色的金属钙生成 D.溶液变浑浊 (3)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过程中钠所发生有关变化,试说明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目的是_____。 【答案】(1). 钠块表面由银白色变为暗灰色 (2). 4Na+O2===2Na2O (3). 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4). 钠的熔点低 (5). C (6). 2Na+2H2O=2Na++2OH-+H2↑ (7). 防止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接触 【解析】 【详解】(1)钠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生成氧化钠,从而失去表面的金属光泽。反应为4Na+O2===2Na2O。 (2)将钠投入水中后,钠熔化成一个小球,说明钠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放出的热量使体系温度升高,达到了钠的熔点,使金属钠熔化成一个小球,也就说明了钠的熔点不高。金属钠投入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所以选项A可以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密度小于水),熔成小球(反应放热,熔点低),四处游动(生成气体),选项B可以观察到。钠不可能置换出单质钙,选项C不能观察到。溶液是饱和石灰水,钠与水反应后,水减少了,氢氧根增加了,都会使氢氧化钙析出,溶液变浑浊,选项D可以观察到。 (3)钠与水反应得到氢氧化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4)根据上面的反应,得到金属钠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还有水蒸气反应,所以要隔绝空气进行保存。 17.二氧化锰()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可得到氯气,如图是制取并探究化学性质的装置图。 (1)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若要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则B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作用是_________;C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 (3)E中若装有淀粉碘化钾溶液,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4)的密度比空气_____,且_____(填“能”或“不能”)溶于水,难溶于饱和食盐水,因此可用______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5)G中的试剂可为______________。 (6)甲同学用含有0.2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反应制取,结果制得的的体积(标准状况下)小于1.12L,这是由反应过程中盐酸的浓度变小造成的。请列举导致盐酸浓度变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 饱和食盐水 (3). 吸收混合气体中的HCl (4). 浓硫酸 (5). 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 (6). 溶液变蓝 (7). 大 (8). 能 (9). 向上排空气 (10). NaOH溶液 (11). 氯化氢挥发,反应生成水,反应消耗HCl 【解析】 【分析】实验室用加热固体二氧化锰与浓盐酸的方法制取氯气,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锰、水和氯气,为保证浓盐酸顺利滴下,用导管将分液漏斗与圆底烧瓶相连,保证气压相等;浓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杂质氯化氢和水蒸气,氯化氢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不大,所以可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气,然后用浓硫酸干燥氯气,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碘离子生成单质碘,碘遇到淀粉变蓝,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同时需要安全瓶防止倒吸,据此解答. 【详解】(1)二氧化锰(MnO2)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可得到氯气,化学方程式为; (2)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通过装置B中的饱和食盐水可吸收氯化氢;通过装置C中的浓硫酸可吸收水蒸气; (3)氯气能够将Iˉ氧化为碘单质,淀粉与碘单质相遇变蓝,所以现象为溶液变蓝; (4)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难溶于饱和食盐水,因此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5)氯气可用碱液吸收,G中试剂可以为NaOH溶液; (6)氯化氢挥发,反应生成水,反应消耗HCl等都可以导致盐酸的浓度变小。 18.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其中Z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 X Y Z W 请回答: (1)元素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周期第______族。 (2)这些元素的氢化物中,水溶液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X和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较强的是________(写化学式)。 (4)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答案】(1). 四 (2). ⅥA (3). NH3 (4). H2SO4 (5). N2O5 【解析】 【分析】Z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由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Z应位于第三周期,设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有(2+8+x)=3x,x=5,则Z为P元素,结合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X为C元素,Y为N元素,W为S元素。 【详解】(1)Z为P元素,原子序数为15,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5,,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ⅤA族,故答案为三;VA; (2)这些元素的氢化物中,NH3和PH3的水溶液呈碱性,但NH3结合氢离子的能力强于PH3,NH3水溶液碱性较强,故答案为NH3; (3)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X为C元素,W为S元素,非金属性S元素强于C元素,酸性较强的是H2SO4,故答案为H2SO4; (4)Y元素的最高价为+5价,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5,故答案为N2O5。 19.某温度下,在2 L容器中3种物质间进行反应,X、Y、Z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反应在t1 min时到达平衡,如图所示: (1)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t1 min时,该反应达到了____状态,下列可作为判断反应已达到该状态的是____。 A.X、Y、Z的反应速率相等 B.X、Y的反应速率比为2∶3 C.生成3 mol Y的同时生成1 mol Z D.生成1 mol Z的同时生成2 mol X (2)①若上述反应中X、Y、Z分别为NH3、H2、N2,且已知1 mol 氨气分解成氮气和氢气要吸收46 kJ的热量,则至t1 min时,该反应吸收的热量为____:在此t1 min时间内,用H2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v(H2)为_________。 ②两位同学讨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甲说加热后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乙说反应中要持续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你认为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同学。 【答案】(1). 2X3Y+Z (2). 平衡 (3). D (4). 36.8 kJ (5). 0.6/t1 mol·L-1·min-1 (6). 乙 【解析】 【分析】(1)根据物质的变化量之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分析解答;结合平衡状态的特征分析判断; (2)根据反应热结合图像计算反应吸热的热量;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计算反应速率; (3)根据影响反应热的因素分析解答。 【详解】(1)①根据图像,X为反应物,Y和Z为生成物,t1min时消耗X0.8mol,生成Z是0.4mol,生成Y是1.2mol,根据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量变化之比可知该反应方程式为2X3Y+Z; ②根据图像可知在t1min时反应达到平衡; A、没有指明反应速率的方向,无法判断是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X、Y的反应速率比为2∶3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因此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B错误; C、反应都是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因此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C错误; D、生成1molZ,说明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生成2molX,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且生成量比值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因此能够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D正确; 答案选D。 (2)①已知1 mol 氨气分解成氮气和氢气要吸收46 kJ的热量,至t1min时消耗氨气0.8 mol,则该反应吸收的热量为0.8×46kJ=36.8kJ;在此t1min时间内生成氢气是1.2mol,浓度是0.6mol/L,则用H2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H2)为0.6/t1 mol/(L•min); ②有些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如铝热反应,因此甲同学说法错误,要持续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乙同学说法正确。 20.现有下列物质:①He;②;③;④CaO;⑤;⑥;⑦;⑧;⑨;⑩KOH; ⑪ ⑫。 请用序号填空: (1)只含离子键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2)只含共价键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3)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4)只含极性键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5)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键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 (6)不存在化学键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 (7)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 (8)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④⑨ (2). ②③⑧⑪⑫ (3). ⑤⑥⑦⑩ (4). ⑧⑪⑫ (5). ⑦ (6). ① (7). ④⑤⑥⑦⑨⑩ (8). ③⑧⑪⑫ 【解析】 【分析】一般来说,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离子键,非金属之间形成共价键,同种原子形成的是非极性共价键,不同种原子形成的是极性共价键,含离子键的一定为离子化合物,据此分析解答。 ①He为单原子分子,不含化学键,属于单质; ②N2的电子式为,结构中含N≡N共价键,属于单质; ③H2O2的电子式为,结构中H原子与O原子形成极性共价键,氧原子与氧原子形成非极性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 ④CaO的电子式为,结构中钙离子与氧离子形成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⑤NaHCO3中Na+与HCO3-之间形成离子键,HCO3-中存在极性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⑥NH4Cl的电子式为,结构中NH4+与Cl-之间形成离子键,铵根中氮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⑦Na2O2的电子式为,结构中钠离子与过氧根形成离子键,过氧根中氧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⑧SiO2属于原子晶体,结构中Si原子与氧原子形成极性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 ⑨MgCl2的电子式为,结构中镁离子与氯离子形成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⑩KOH的电子式为,结构中钾离子与氢氧根形成离子键,氢氧根中氧原子与氢原子形成极性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⑪ 只含极性键,N-O极性共价键、O-H极性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 ⑫,只含H-S极性键,属于共价化合物。 【详解】(1)CaO、只含离子键,只含离子键的物质是④⑨;故答案为:④⑨; (2)、、、、只含共价键,只含共价键的物质是②③⑧⑪⑫;故答案为:②③⑧⑪⑫; (3)、、、KOH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物质是⑤⑥⑦⑩;故答案为:⑤⑥⑦⑩; (4)、、只含极性键;只含极性键的物质是⑧⑪⑫;故答案为:⑧⑪⑫; (5)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键;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键的物质是⑦;故答案为:⑦; (6)He中不存在化学键,不存在化学键的物质是①;故答案为:①; (7)CaO、、、、、KOH属于离子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④⑤⑥⑦⑨⑩;故答案为:④⑤⑥⑦⑨⑩; (8)、、、属于共价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③⑧⑪⑫。故答案为:③⑧⑪⑫。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