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测试题 历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绍兴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测试题 历史

www.ks5u.com ‎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中期末调测 高二历史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有学者指出,宗法制度由氏族公社后期的父系家长制发展而来,后来演变成以区分嫡庶之间权位分配为核心的宗法制度。这种制度以嫡为大宗,庶为小宗,小宗之嫡在本支中为大宗,庶仍为小宗。据此判断,先秦时期的宗法制 ‎①源于最初国家形成时期 ②“传贤”演化为“传子”‎ ‎③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④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关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在殷墟妇好墓中,有五十多件铜器上留有织物的痕迹。研究发现,这些织物痕迹至少有五个品种,即平纹绢、经朱砂染色的平纹绢、经重平组织的缣类织物、回形纹绮和罗类织物。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商代 A.丝织技术达到了较高水平 B.纺织技术在当时已经萌芽 ‎ C.出现负责蚕桑生产的官员 D.青铜铸造推动丝织业发展 ‎3.有学者在谈到先秦最后时期“鼎制”的破坏时指出:“秦人所作变革对摧毁整个用鼎制度来说,产生了大于其他列国的作用。因为秦人的新制度,通过统一六国的过程,显然对东方六国之地发生过很大影响,加速了周人传统鼎制的破坏”。当时“秦人的新制度”表现为 ‎①实施按军功大小封赐的军功爵制 ②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制 ‎③确立废井田开阡陌的土地私有制 ④建立由亲信近臣构成的中朝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东汉崔寔载:“(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材料描述的农具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对于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清代学者赵翼评论说:“官轻则爱惜身家之念轻,而权重则整饬吏治之威重”;顾炎武也认为监察官员“夫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这表明,古代中国的监察官员 ‎①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 ②虽位卑且权重,能以小驭大 ‎③代表社会有效地履行职责 ④以较高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唐诗不仅是研究唐代文学的材料,也是研究唐代历史的宝贵资料。有唐诗:“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霄酒客行”、“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唐代 A.草市作用十分显著 B.夜市经济比较繁荣 ‎ C.商业都会迅速崛起 D.对外贸易空前发展.‎ ‎7.有学者认为,北宋前期的中枢权力机构设置基本上是整理、更革前代设施的产物。其中的“更革”清楚地体现着“权力制衡”的原则,同时使政权机构之职能分工更为明确、责任更为集中。下列项中,属于北宋前期这种“更革”的是 ‎①“中书省揆而议之,门下省审而覆之,尚书省承而行之”‎ ‎②“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谓政事堂”‎ ‎③出现“宰相之外复有宰相,三省之外复有一省”的状况 ‎④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的鼎立局面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有史籍在介绍中国古代某机构的前身时说,“领以国师”,秩正二品,“掌浮图氏之教,兼治吐蕃之事”。题中的“某机构”掌管的是 A.秦朝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B.宋代中央政府的军事事务 ‎ C.元代藏族军民及政教事务 D.清朝边疆地区的民族事务 ‎9.苏东坡《试院煎茶》中有“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従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之句。句中提到了宋代著名白瓷产地定州。下列关于古代定州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汉代开始在此地设定州 ②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③宋白瓷孩儿枕闻名天下 ④元代曾经是中书省辖地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清世宗雍正崇尚务实,以“为治之道在于务实,不尚虚名”相标榜,其实政多有引人注目之处。下列项中,可以作为研究雍正帝“实政”依据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江西南昌,农家世世代代生产一种簆布,但“光绪中岁以后,簆布之业寝微,妇女愁叹坐食,机杼不闻;间有织者,以洋纱为经,棉纱为纬,或经纬皆用洋纱,求昔之蔻布无有矣”。材料从一个侧面表明当时中国 ‎①传统手工纺织陷入困境 ②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③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 ④受世界市场的影响加大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2.左宗棠1877年在上奏政府的《统筹关外全局疏》中说:“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外患自无隙可乘”。此“疏”上奏后不久 A.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 B.左宗棠确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 ‎ C.包括伊犁在内的新疆地区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 D.粉碎英俄两国利用阿古柏侵略中国新疆的阴谋 ‎13.陈旭麓先生认为:“甲午大败,‘造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作者所说的“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主要表现在 A.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B.变革意识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 C.新的经济形式开始产生发展 D.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兴起 ‎14.有学者在评价晚清某历史人物时说:“他在20世纪初领导了一连串英雄式起义,并终于整合出有效的联盟,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共和国。”这个“共和国”政府 A.是一个由纯革命派组成的政府 B.实行三权分立的“责任内阁制”‎ C.废除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D.颁布众议院制定的《临时约法》‎ ‎15.武汉又名“江城”。长江、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格局。其不仅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是中国民主革命期间一座“英雄的城市”。与下列图片或遗址相关的历史事件,按发生(或创办)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②③④①‎ ‎16.运用历史知识,去辨别历史事物,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证明历史观点,是历史学习者应有的素养。仔细辨别下列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叙述,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7.在中共召开的某次重要会议上,毛泽东在政治报告中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任务是在多种所有制基础上发展生产力,实现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准备条件。这次会议 A.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政治和思想基础 B.规定国家性质为人民民主主义国家 ‎ C.会后迅速展开筹建新中国的准备工作 D.成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开端 ‎18.新中国外交经历了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超越意识形态而发展国家间关系,并主动创建有利于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的过程。下列项中,属于这一变化的表现是 ‎①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②第一次以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③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④20世纪70年代外交关系的重大突破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9.《清稗类钞》载:“迎亲之礼,晚近不用者多。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礼堂所备证书,由征婚人宣读,介绍人、证婚人、男女宾代表皆有颂词,亦有由主婚人宣读训词,来宾唱文明结婚歌者。”这一记载,主要反映了 A.婚姻礼俗开始仿效西方删繁就简 B.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 ‎ C.缔结婚约的旧俗已得到彻底改变 D.婚姻自主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20.晚清有学者在介绍西方某国的制度时说:“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西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其民间有利病欲兴除者,先陈说于乡绅房,乡绅酌核,上之爵房,爵房酌议,可行则上之相而闻于王,否则报罢。”作者介绍的是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罗马的法律制度 C.英国的议会制度 D.美国的国会制度 ‎21.19世纪初某思想家曾设想,领袖由人民选举产生,实行集体领导的原则;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的生产,实行按劳分配,每个人的收入同他的才能和贡献成正比;不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度,但能让人民享有最大程度的自由;对外实行和平外交政策。这一设想 A.映照出一个民主以及科学的光明时代 B.反映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美好愿望 ‎ C.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D.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深刻影响 ‎22.右边是一幅反映二战期间某一事件的漫画,题目是《墨索里尼坐在破皮靴上等待最坏的结果》。关于漫画所示事件出现的背景说法,正确的是 A.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B.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结束 ‎ C.中国抗战处于战略反攻阶段 D.盟国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23.波兰的奧斯维辛集中营、日本的广岛和平公园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被称为二战的三大惨案遗址。前两者已先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者目前正在积极筹备申报之中。这“三大惨案遗址”‎ ‎①是二战期间法西斯国家进行集体屠杀见证地 ‎ ‎②按“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这一标准申报 ‎③作为文化遗产的特殊作用在于具有警示意义 ‎④申报的目的是吸取教训,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世界文明史》评论说:“东欧各国人民在抛弃信誉扫地的政治和经济机构时,并不一定就放弃了他们原先给予希望的、但被那些机构的头头们所背弃的理想。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也不是那些新解放的社会要仿效的十全十美的样板。”作者所评论的史实是 A.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 B.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的建立 ‎ C.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的情形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的表现 ‎25.不久前,秦始皇陵博物院对外披露,考古人员在秦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中清理出一件较为完整的弓弩,其中弓弦清晰可见(见右图)。史书中曾记载秦军使用过许多种弓弩,但据专家介绍,很多记载的弩型在实际的考古中还没有发现过。这是秦俑考古中首次发现的比较清楚的弓弦。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的恰当认识是 A.考古发现是探寻历史真相的重要途径 B.考古发现必须经过历史的记载来印证 C.不经过考古印证的历史记载没有意义 D.考古是证实历史可靠性最有效的手段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园中平地山岗和湖边树阴遮覆,像天生处处亭楼,珍宝堆聚,巧修成座座宫殿,神力人工在这里比美竞秀”——这首赞美清漪园景色的诗,听起来十分特别,原来这是一首译成汉语的藏文诗,它的作者是乾隆皇帝的御前常侍禅师来自青海的土观活佛。乾隆时期,清政府已经实现了对蒙藏地区的完备管理,不少蒙藏的高僧学者在朝为官,……清漪园的宗教建筑之多,在皇家园林中数一数二。万寿山后山的这片藏传佛教建筑群叫……成为国家强盛、疆域稳定、民族团结的象征。‎ ‎——央视纪录片《颐和园(第二集)·昆明有乾坤》解说词 材料二 中国不应当分裂而当统一,是孙中山先生一贯的思想。他认为:“中国统一,断不能指望外国列强,相反,中国内乱、分裂,莫不与列强有关。因为凡为军阀者,莫不与列强之帝国主义发生关系;而列强亦即利用之资以大借款,充其军费,使中国内乱,纠纷不已,以撮取利权,各占势力范围。”‎ ‎——摘自金怡顺《孙中山的国家统一观》‎ ‎(1)根据材料一判断“清漪园的宗教建筑之多”的原因,并指出后山“藏传佛教建筑群”的名称。结合所学,列举清康熙年间加强对蒙藏地区管理的措施。(6分)‎ ‎(2)阅读材料二,用一句话概括孙中山关于“中国统一”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简述孙中山人生最后两年为统一祖国所做的努力。(4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德军装备了MG08式马克沁机枪,在索姆河战斗中,一天工夫就打死60000名英军,成为一次大战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针对性的发明随即出现。……科学技术无疑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也同样有着巨大的“破坏性”功能的一面,尤其是当我们用其来透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就更是如此。正如18世纪中叶,科学主义一路凯歌之时,处于启蒙阵营内的卢梭就已经对此忧心忡忡,他以愤世嫉俗的口吻尽情宣泄自己的情绪……‎ ‎——摘自余忠剑《科学主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等 材料二 中外不少历史名人针对现代科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或主张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针对性的发明”及卢梭对于科技发展“愤世嫉俗”的观点,并概述科技与一战的关系。(6分)‎ ‎(2)选择材料二中的其中一种“看法或主张”,简要加以评述。(4分)‎ ‎28.中国纺织业历史悠久,其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时代发展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明代自立国起就重视桑棉麻的种植。《明史·食货志·赋役》载“太祖初立国即下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中期之后,明代棉织业大致可分为南北两大区。苏州太仓、嘉定,“比闾以纺织为业,机声轧轧,昼夜不休”,松江各地则“乡村纺织,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有人描述河南的情况:“中州沃土,半植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解放以来在许多明代墓葬中都或多或少地发现了棉织品,分析后可得出如下结论:明中叶以后墓葬出土棉织物最多,从皇室贵族到平民百姓的墓葬中都有棉纺织品随葬,可见棉布已为社会各阶层所服用。‎ ‎——摘自姚香勤《明代纺织业发展状况及其特点论略》等 材料二 ‎“张謇对于实业上抱持一种主义,谓为棉铁主义。……为捍卫图存计,若推广植棉地,纺织厂是;又惟有开发极大之富源,以驰逐于世界之市场,若开放铁矿,扩张制铁厂是。”‎ ‎——张謇:1913年10月出任农商部第一任总长发言《实业政见宣言书》‎ 材料三 ‎1905年3月,宁波人戴瑞卿建立“和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浙江有名的民族纺织企业。1953年底,企业负责人提出公私合营的申请得到批准。1998年,随着改革的深化,该厂融入宁波维科集团有限公司,逐步成为一家经营群体和骨千职工控股、国有和社会法人参股的股权多元化的现代企业集团。‎ ‎——摘自《和丰蝶变——宁波近现代工业文明缩影》‎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中期之后我国棉纺织业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技术积累和社会需求的角度,说明形成上述状况的原因。(5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张謇在民国初期实施“棉铁主义”的有利条件,并概述当时以张氏企业为代表的全国纺织业的发展情况。(5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建国之后“和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并简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5分)‎ ‎29.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公元前449年,希腊在萨拉米斯城附近重创波斯军,至此双方签订了《卡里阿斯和约》。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希波战争最后以希腊的胜利而告终,为希腊赢得了和平,也为希腊特别是雅典迎来了它历史。上最强盛,最繁荣的伯里克利“黄金时代”。其经济、政治、社会、建筑和文化等全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摘自章慕荣《希波战争:东西文明的大碰撞》‎ 材料二 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但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罗马法以其法理精深,体系完备著称于世。……如果离开了古代罗马发达的商品经济,罗马法要达到如此发达之程度,那是不可想象的。罗马共和国末年,自然法的思想从希腊传入罗马。西塞罗把自然法思想加以通俗化、理论化,使之成为具有影响深远的罗马法的理论基础。罗马也就成为了世界上最懂得使用法律为自己意图服务的民族。罗马皇帝认识到,其统治不仅仅靠武力,还要靠法律来维护。‎ ‎——摘自谭建华《罗马法发达之成因探析》‎ 材料三 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它与近现代西方民主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有着历史的传承关系。‎ ‎——摘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希波战争后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建筑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古代罗马法“达到如此发达之程度”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律制度“与近现代西方民主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存在的“历史传承关系”。(5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