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17章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Word版含答案
第 1 讲 世界地理概况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 (1)填图:在上图方框中填写大洲、大洋的名称。 (2)填表:对照上图,填写各大洲的界线。 大洲 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 A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 耳其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 B 巴拿马运河 非洲与亚洲 C 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 D 白令海峡 南美洲与南极洲 E 德雷克海峡 2.陆地地形与海底地形 (1)陆地地形的类型与特征 (2)海底地形的类型与特点 海底地形 特 点 大陆架 大陆向海洋延伸部分, 水深不超过 200 米,蕴藏着丰富的石油、 天然气 大陆坡 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多火山、地震 大洋 底部 洋盆 大洋底部,有锰结核分布 海岭 板块的生长边界 海沟 海洋中最深的地方,板块的消亡边界 3.世界的地形 (1)世界主要地形区 ①世界两大山系:阿尔卑斯 —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落基山、安第 斯山 )。 ②主要高原 亚洲: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中西伯 利亚高原等;非洲: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等;南美洲:巴西 高原、巴塔哥尼亚高原等。 ③主要平原 亚洲: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图兰平原等;欧洲:西欧平原、波德平原、东欧平原等;北美洲:中央大平原; 南美洲:亚马孙平原、拉普拉塔平原等。 ④主要盆地:刚果盆地、巴黎盆地、大自流盆地等。 (2)七大洲的地形特征 大洲 地形图 特征 亚洲 地形复杂,起伏大,山地、高原面 积广;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非洲 地形以高原为主; 东部有世界著名 的“东非裂谷带” 北美洲 三大地形区: 西部高山区、 中部平 原、东部高原山地区 南美洲 西部高大山脉南北纵列;东部平 原、高原相间分布 欧洲 地形以平原为主, 山地分布于北部 和南部;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大洋洲 (澳大利 亚) 三大地形区: 西部低矮高原、 中部 平原、东部山地 南极洲 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冰川广布 图例 4.海陆变迁 (1)六大板块: A 南极洲板块, B 印度洋板块, C 美洲板块, D 非洲板块, E 太平洋板块, F 亚欧板块。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世界上的火 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3)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 —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 地震带。 (4)板块构造运动与地形:海洋里的板块生长边界为海岭,消亡边界为海沟; 陆地上的板块生长边界为裂谷,消亡边界为山脉;生长边界表示面积在扩大, 消亡边界表示面积在缩小。 (2019 ·西安模拟 )如图示意沿南纬 20°纬线的海陆分布。读图,回答 1~2 题。 1.图中 ( ) A.①大洋西部多岛弧和海沟 B.③大洋海域北部封闭,南部开敞 C.⑤海峡是两大洲的分界线 D.⑦大洋海域呈 “S”形,风大浪急 2.图中 ( ) A.②大陆地跨东、西、南、北半球 B.④大陆以高原为主,地形起伏较小 C.⑥岛屿位于中国的东南部海域 D.⑧大陆的东部地区火山活动较频繁 1.A 2.B [第 1 题,南纬 20°纬线穿过的大陆有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和南美洲大陆。图中 180 °经线位于太平洋 ,结合各大洲的经度范围判断: ①是 太平洋 ,西部多岛弧和海沟; ③是大西洋 ,大洋海域呈 “S”形,风大浪急; ⑤海 峡是莫桑比克海峡 ,不是大洲分界线; ⑦是印度洋 ,大洋北部封闭 ,南部开放。 第 2 题,图中 ②大陆是南美洲大陆 ,地跨南、北半球 ,位于西半球; ④是非洲大 陆,地形以高原为主 ,地形起伏较小; ⑥岛屿是马达加斯加岛 ,位于非洲的东南 部海域; ⑧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 ,东部地区位于板块内部 ,火山活动较少。 ] (2019 ·济南一模 )下图中甲港口所在国家是海运大国 ,海运业是该国经济的支 柱型产业之一。 据此完成 3~4 题。 3.甲港口号称该国所在大洲的“南大门”,得益于 ( ) A.经济腹地广阔 B.港阔水深避风 C.地理位置优越 D.地形平坦开阔 4.我国商品运达该港口,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 ( ) A.麦哲伦海峡 B.霍尔木兹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3.C 4.C [第 3 题,甲港口临地中海 ,成为欧洲 “南大门 ”,“南大门 ” 强调的是位置优势 ,故 C 正确。从经纬度可知 ,该图是巴尔干半岛的希腊 ,A、 D 明显不符合事实 ,B 项表述正确但与本题无关。第 4 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 置可判断出甲是希腊 ,临地中海 ,我国商品运达该港口最近的路线经过马六甲海 峡—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 ]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1.气温 (1)气温的时间变化 最高气温出现 时间 最低气温出现时 间 差值 变化差异 日变 化 约 14 时 日出前后 日较差 内陆地区日较差大,沿 海地区日较差小 年变 北半球大陆上 北半球大陆上 1 年较差 内陆地区年较差大,沿 化 7 月,海洋上 8 月 月,海洋上 2 月 海地区年较差小 南半球大陆上 1 月,海洋上 2 月 南半球大陆上 7 月,海洋上 8 月 (2)世界年平均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太阳辐射 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海陆热力性质 的差异 同纬度海陆气温不同,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 地形 同纬度地区,高原、山地的气温比平原、低地的气温低 洋流 同纬度地区, 暖流经过的海区气温高, 寒流经过的海区气温低 [特别提醒 ] 7 月份 ,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是 20°N~30°N 大陆上的沙漠地区; 1 月份 ,西 伯利亚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 上。 2.降水 (1)形成条件 空气达到饱和时,气温继续下降 有足够的凝结核 水滴增大到能下降到地面 (2)影响降水的因素及表现 影响因素 表 现 纬度因素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海陆位置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大气环流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洋流因素 暖流影响地区降水多,寒流影响地区降水少 地形因素 海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位置 年降水量 成因 特征 赤道附近 降水多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气流上升 全年多雨 两极附近 降水少 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 气流下沉 全年少雨 南、北 回归线 附近 大陆 东岸 降水多 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夏季多雨 大陆 西岸 降水少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气流下 沉;或受信风带控制, 风从陆地 吹向海洋 全年少雨 中纬度 内陆 降水少 距海远,海风难以到达 全年少雨 大陆 东岸 降水多 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夏季风 由海洋吹向陆地 夏季多雨 大陆 西岸 降水多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风由海洋吹 向陆地 常年湿润 南北纬 30°~ 40°的大陆西岸 降水较多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受副热 带高气压带控制 冬季多雨 [特别提醒 ] (1)有些沿海地区降水少 ,如澳大利亚西海岸等地区 ,常年受到副高控制 , 气流下沉 ,空气干燥;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难以形成降水;沿岸海洋中有寒流经 过,降温减湿 ,进一步加剧了气候的干燥程度。 (2)北回归线地区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影响 ,降水稀少 ,气候 干旱 ,约 2/3 的地区形成荒漠。但是在亚欧大陆东部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 ,降水 多,形成森林。 图 a 为世界 1 月平均气温 10 ℃~22℃ 范围示意图 ,图 b 为某地年内各月气 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 1~2 题。 图 a 图 b 1.世界 1 月平均气温 10 ℃~ 22 ℃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 主要原因是 ( ) A.受寒、暖流共同影响 B.受暖流影响 C.受寒流影响 D.受陆地影响 2.甲、乙、丙、丁四地中, 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 b 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C 2.B [第 1 题,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 ,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 域都有寒流经过 ,它们的降温减湿作用使得这些海域的南北温差减小 ,从而使 1 月平均气温 10 ℃~22℃的范围变宽。第 2 题,根据图中的气温和降水量特征可 知,图 b 描述的是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 结合图中各地的相对位置可知 ,甲地属 于热带沙漠气候、 乙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丙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丁地属于热 带雨林气候。 ] (2019 ·聊城模拟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 3~4 题。 3.图示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 A.沿海多,内陆少 B.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C.东部多,西部少 D.东部沿海南北差异较大 4.影响大陆西部等降水量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 B.洋流 C.地形 D.大气环流 3.C 4.B [第 3 题,结合图中等降水量线可判断出该地区东部降水量多 , 西部降水量少。 第 4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大陆西部等降水量线沿海岸线延伸 ,这 是因为沿海地区有寒流流经 ,使大陆沿岸的降水减少。 ] 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1.世界的居民 (1)人口分布不均 ①人口稠密的四个地区:图中的 a 亚洲东部、 b 亚洲南部, c 欧洲, d 北美 洲东部。 ②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终 年严寒的极地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2)人种分布 主要人种 主要分布地区 白色人种 欧洲、北美洲、北非、西亚、南亚、大洋洲等地 黄色人种 亚洲东部等地 黑色人种 非洲南部、大洋洲等地 (3)世界三大宗教 宗教 源地 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 亚洲西部 欧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 古印度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2.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1)面积位于前六位的国家 俄罗斯 加拿大 中国 美国 巴西 澳大利亚 (2)人口数量 人口最多的是中国,其次是印度。 (3)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分布 世界贸易 发达国家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输出资金、技术、经验、信息、 工业制成品和粮食等, 进口原料、 能源、热带农产品等 发展中国家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输出廉价劳动力、原料、能源、 热带农产品等,进口工业制成品 和粮食等 (2019 ·太原模拟 )如图分别示意 1700~2000 年中国、美国、巴西和印度四国 人口和耕地的变化状况。 读图,完成 1~3 题。 1.1700~2000 年,人均耕地面积明显呈“先增后减”变化态势的国家是 ( ) A.中国 B.美国 C.巴西 D.印度 2.印度和巴西两国发展农业技术的目标分别是提高 ( ) A.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 B.劳动生产率、土地承载力 C.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 D.土地生产率、环境承载力 3.1950~2000 年,美国土地开发力度趋于平缓,稳中有降,其主要原因是 ( ) A.城市化发展 B.人口增速减缓 C.后备资源不足 D.生态保护 1.B 2.C 3.D [第 1 题,人均耕地面积=耕地面积 /人口数量 ,结合图中 数据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第 2 题,图中信息显示印度耕地面积大、人口多 ,属于 人均耕地较少类型 ,应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即提高土地生产率角度入手; 巴西 耕地面积也较多 ,但人口相对较少 ,属于地广人稀型 ,应从提高机械化 ,提高劳 动生产率角度入手。第 3 题,注意 “稳中有降 ”,说明是有意识地减少 ,则可判 断是出于生态保护的目的。后备资源不足会影响开发力度 ,但不至于降低。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