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溶液-备战2021年高考化学之纠错笔记系列(原卷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专题03 溶液-备战2021年高考化学之纠错笔记系列(原卷版)

专题 03 溶液 易错点 1 误用胶体的特性 1.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都是均匀透明的液体 B.电泳现象能证明胶体粒子比溶液中溶质微粒的直径大 C.丁达尔现象可以鉴别胶体和溶液 D.纳米材料的粒子直径一般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1 nm=10-9 m),因此纳米材料是胶体 【错因分析】如果没有认真对比概念,易错选 A和 D。胶体不一定是液体。纳米材料不一定是分散系,可 能是纯净物。 【试题解析】A选项,胶体不一定是液体。B选项,电泳现象可以证明胶体粒子是带电的,但不能证明胶体 粒子比溶液中溶质微粒的直径大。D选项,胶体是分散系,是混合物,而纳米材料不一定是分散系,可能 是纯净物。 【参考答案】C (1)丁达尔效应可以快速鉴别溶液与胶体,但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介 于 1~100 nm 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 (2)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分散质)带电荷,但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也不带电荷。 (3)PM2.5 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μm 的颗粒物,胶体粒子的直径在 1~ 100 nm(10-9~10-7 m 或 1 nm~0.1μm)之间,两者的颗粒大小有差异。 (4)胶体粒子是多个分子形成的聚集体或大分子。将含 1 mol FeCl3的饱和溶液逐滴滴入沸腾的蒸馏水 中,生成的 Fe(OH)3胶体中胶粒数目远小于 NA的原因有两个,一是 Fe3+部分水解,二是胶粒为多个 Fe(OH)3 分子的聚集体。 1.下列有关分散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盐卤可用于制豆腐;②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不属于胶体; ③向饱和的 FeCl3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弱碱)可以制备胶体; ④生活中的豆浆、牛奶、鸡蛋清加适量水所得的混合物都是胶体; ⑤用 FeCl3溶液涂抹伤口能止血是利用了胶体的聚沉性质; ⑥工厂的电除尘器是利用了胶体电泳的性质; ⑦FeCl3溶液与 Fe(OH)3胶体两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为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④⑤⑥ C.①④⑤⑥ D.①②④⑥⑦ 易错点 2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与换算公式出错 2.将 50 g质量分数为 w1、物质的量浓度为 c1的浓硫酸加入 V mL水(水的密度为 1 g·cm-3)中,稀释后 得到质量分数为 w2、物质的量浓度为 c2的稀硫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 w1=2w2,则 c1<2c2=20 B.若 w1=2w2,则 c1>2c2,V<50 C.若 c1 =2c2,则 w1<2w2,V<50 D.若 c1 =2c2,则 w1<2w2,V>50 【错因分析】一定的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密度、质量分数等物理量有一定的换算关系,若掌握不 牢,容易无从下手或计算错误。浓硫酸稀释后密度变小,但溶质的质量不变,若不能利用此信息,则无法 解答。 【试题解析】设物质的量浓度为 c1的浓硫酸的密度为ρ1,物质的量浓度为 c2的稀硫酸的密度为ρ2,显然ρ1 >ρ2。由 1000c M   知, 1 1 2 1 2 2 =c c     ,分别讨论: (1)若 w1=2w2,则 c1>2c2,V=50,A、B错误; (2)若 c1=2c2,则 w1<2 w2,而 w2= 150 50 w V ,故 V<50,C正确、D错误。 【参考答案】C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类型及公式 1.溶液稀释、同种溶质的溶液混合的计算 (1)稀释定律:c1V1=c2V2 (2)混合后溶液体积不变:c1 V1+ c2 V2=c 混(V1+ V2) (3)混合后溶液体积改变:c1V1+ c2V2=c 混V 混 2.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 c= n V = 1000 1000m w Vw w MV MV M    液 (密度ρ的单位为 g·mL-1;w为溶质的质量分数;M为溶质的摩尔质 量,单位为 g·mol-1)。当溶液为饱和溶液时,因为 w= 100 S S  ,可得 c= 1000 (100 ) S M S   。 3.气体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若在标准状况下,一定质量的水中溶解某气体的体积为 V′(单位为 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 计算公式为 1 ` 22.4L mol 1000+ V nc m mV      气 剂 混 (ρ的单位为 g·mL-1)。 (2)若气体溶于水时体积变化忽略不计,1 L水中溶解 V′ L 气体(标准状况)时,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 浓度计算公式为 ` mol/L 22.4 n Vc V   。 2.V L Fe2(SO4)3溶液中含有 a g 2 4SO  ,取此溶液 0.5V L,用水稀释至 2V L,则稀释后溶液中 Fe3+的物质的 量浓度为 A. 576 a V mol/L B. 125 36 a V mol/L C. 250 36 a V mol/L D. 125 48 a V mol/L 易错点 3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误差分析出错 3.下列有关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的过程中,造成所得的溶液浓度偏大的是 A.要配制 100 mL 1 mol/L NaOH溶液,需在白纸上称量 4.0 g NaOH固体,并且称量速度较慢 B.称量时所用托盘天平的砝码已锈蚀 C.溶解或稀释溶质时烧杯尚未干燥 D.定容时盖上瓶盖,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继续滴加蒸馏水使液面重新达到刻度线 【错因分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原理掌握不牢,出现操作失误时容易分析不清被影响的因素导 致出错。 【试题解析】A项,在白纸上称量 4.0 g NaOH固体,并且称量速度较慢,会导致 NaOH固体潮解,则 NaOH 固体的质量偏小,使所配制溶液浓度偏低;B项,砝码被锈蚀后质量偏大,而 m 物=m 砝+m 游,故称量出的药 品的质量偏大,故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C项,溶解或稀释溶质时烧杯尚未干燥并不影响溶质的质量,因 此对所配溶液的浓度无影响;D 项,定容时盖上瓶盖,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是正常的,若再继续滴 加蒸馏水使液面重新达到刻度线,则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参考答案】B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 1.误差分析的依据 n mc V MV   若 V不变,分析 n的变化;若 n不变,分析 V的变化。 2.常见的实验误差分析 可能引起误差的操作 因变量 c/mol·L-1 n/mol V/L 天平砝码附着有其他物质或已生锈 增大 不变 偏大 用量筒量取需稀释的溶液时仰视读数 增大 不变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不变 减小 溶液未冷却就转入容量瓶进行定容 不变 减小 砝码残缺 减小 不变 偏小 药品和砝码位置颠倒(使用游码) 减小 不变 没有洗涤烧杯 减小 不变 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不变 增大 溶质已潮解或含有其他杂质 减小 不变 定容摇匀后又加蒸馏水 不变 增大 用量筒量取需稀释的溶液时俯视读数 减小 不变 定容时蒸馏水加多后用吸管吸出 减小 不变 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洒在容量瓶外 减小 不变 3.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欲配制 1.00 L 1.00 mol·L−1的 NaCl溶液,可将 58.5 g NaCl溶解在水中配成 1.00 L溶液 B.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线,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的溶液吸出 C.用量筒取 5.00 mL 1.00 mol·L−1的盐酸于 50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线,可配制 0.100 mol·L−1 的盐酸 D.如图所示操作为进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时的定容操作 易错点 4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答题不规范导致出错 4.实验室需要配制 0.50 mol·L-1 NaCl溶液 480 mL。按下列操作步骤填上适当的文字,以使整个操作完整。 (1)选择仪器。完成本实验所必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最小砝码为 5 g)、药匙、烧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以及等质量的两片滤纸。 (2)计算。配制该溶液需取 NaCl晶体______ g。 (3)称量。 ①天平调平之后,应将天平的游码调至某个位置,请在下图中用一根竖线标出游码左边缘所处的位置: ②称量过程中 NaCl晶体应放于天平的________(填“左盘”或“右盘”)。 ③称量完毕,将药品倒入烧杯中。 (4)溶解、冷却。该步实验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转移、洗涤。在转移时应使用玻璃棒引流,需要洗涤烧杯 2~3次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定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______处,改用______加水,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7)摇匀、装瓶。 【错因分析】考生答卷案例——找错纠错 失分原因分析 (1)问中虽然熟悉某一规格的容量瓶只能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但未指明所选容量瓶的规格。 (2)问中,[案例 1]没有注意体现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案例 2]不熟悉常用容量瓶的规格。 (3)问中②不按要求作答。 (4)汉字使用错误。 (5)回答问题不完整、太笼统。 (6)未写单位,1~2 cm更为准确;汉字使用错误。 解决方案与规范指导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应注意:①做需要补充仪器的实验题时,要学会“有序思考”——即按照实 验的先后顺序、步骤,思考每一步所需仪器,然后与已知仪器对比,就一定不会漏写某种仪器;②容量瓶 的规格,常见的有 100 mL、250 mL、500 mL、1 000 mL;③所用定量仪器量筒、托盘天平的精确度。 【答案】(1)500 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玻璃棒 (2)14.6 (3)① ②左盘 (4)搅拌,加速 NaCl溶解 (5)保证溶质全部转入容量瓶中 (6)1~2 cm 胶头滴管 【解析】配制 480 mL 0.50 mol·L-1的NaCl溶液,必须用 500 mL的容量瓶。m(NaCl)=0.50 mol·L-1×0.5 L× 58.5 g·mol-1≈14.6 g(托盘天平精确到 0.1 g)。用托盘天平称量时,物品放在左盘。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 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 容量瓶使用的注意事项 (1)选用容量瓶时必须注明容量瓶规格。如 500 mL容量瓶。 (2)选择容量瓶时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所需溶质的量按所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进行计算。如配制 480 mL 1 mol/L NaOH溶液时应选用 500 mL 的容量瓶,所需溶质 NaOH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 (3)使用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4)向容量瓶中注入液体时,应沿细玻璃棒注入,以防操作时液体流出而造成损失。 (5)容量瓶使用应注意“五不”:不能溶解固体,不能稀释浓溶液,所配溶液温度不能高于或低于室温, 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长期贮存所配溶液。 容量瓶检漏操作 往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 观察瓶塞周围有无水漏出。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 180度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 检查是否漏水。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4.实验室配制 500 mL 0.4 mol/L的 NaCl溶液,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把称量好的 NaCl晶体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 ②把①所得溶液小心转入一定容积的容量瓶中。 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 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 刻度线相切。 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 ⑤将容量瓶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 (填序号)。 (2)实验室有如下规格的容量瓶:①100 mL ②250 mL ③500 mL ④1 000 mL,本实验应选用 (填 序号)。 (3)本实验用到的基本实验仪器除容量瓶、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外,还 必须使用的玻璃仪器有 ,实验中该仪器的作用是 。 (4)误差分析(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称量 NaCl时,物码倒置(1 g以下用游码): 。 ②某同学观察液面的情况如图所示: 。 ③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立即用胶头滴管将多余的水吸出: 。 ④容量瓶原来有少量水: 。 易错点 5 不能准确把握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导致出错 5.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室温时饱和的二氧化碳水溶液冷却到 0 ℃,会放出一些二氧化碳 B.20 ℃,100 g水可溶解 34.2 g KCl,此时 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34.2% C.强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 D.相同温度下,把水面上的空气换成相同压强的纯氧,100 g水中溶入氧气的质量增加 【错因分析】若对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理解不准确,易错选 A项。 【试题解析】A选项中,压强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将饱和二氧化碳水溶液冷却 时,不会放出二氧化碳;B选项,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应该为[34.2 g/(34.2 g+100 g)]×100%≈25.5%;C 选项,强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弱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只有 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显然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无必然联系;D选项,相同温度下, 水面上的空气中氧气的分压小于相同压强下纯氧的压强,故相同温度下 100 g 水中溶入氧气的质量增加。 【参考答案】D 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规律分三类:第一类,温度升高,溶解度显著增大,如硝酸钾、硝酸钠等;第二类, 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但是增大的程度小,如氯化钠等;第三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如气体、氢 氧化钙等。 5.40 ℃时,两份等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一份冷却至 10 ℃,另一份加少量 CaO并保持温度为 40 ℃,这两 种情况都不改变的是 A.Ca(OH)2的溶解度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D.溶液中 Ca2+的数目 易错点 6 不能根据溶解度曲线进行分离、提纯 6.结晶分离的依据是物质溶解性的关系,今有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冷却 t2 ℃时的三种饱和溶液,到 t1 ℃时均有晶体生成 B.在 t2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a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 C.b中混有少量的杂质 a,经溶解、蒸发,再冷却结晶得较纯净的 b D.c中混有少量 a时,需经溶解、蒸发、趁热过滤得到较纯净的 c 【错因分析】若把物质的量浓度看成溶质的质量分数,易误选 B;未掌握溶解度曲线在分离提纯实验中的应 用会误选 C。当给出溶解度曲线后,应注意在分离提纯过程中常用到“趁热过滤”这一操作。 【试题解析】A项,只有 a、b溶液有晶体析出,c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不正确。B项,因为不知道 a、b、c 的摩尔质量和其饱和溶液的密度,无法比较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正确。C 项,杂质 a 的量较少且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而 b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较小,故应该用蒸发结晶并 趁热过滤的方法分离出 b,不正确。D项,温度升高时,c的溶解度减小而 a的溶解度增大,随着水的蒸发, 大量的 c都将析出而少量的 a仍在溶液中,正确。 【参考答案】D 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 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越小。如图所示为某物质 X的溶解度曲线: (1)曲线上的任一点都表示在对应温度下 X的溶解度,表示溶液都处于饱和状态。如 B点:表示将 S2 g X 溶于 100 g水得到的溶液在 T2 ℃时处于饱和状态;若升温,则变成不饱和溶液;若降温,则有晶体析出。 若两条曲线交叉,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点所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2)曲线上方的任一点,均表示溶液过饱和,如 A点,T1 ℃时,S1>S(S代表 T1 ℃时 X的溶解度), 有晶体析出。 (3)曲线下方的任一点,均表示溶液不饱和,如 C点,T3 ℃时,S3<S(S代表 T3 ℃时 X的溶解度), 加适量溶质 X,可形成饱和溶液。 2.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查找指定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并根据溶解度判断溶解性。 (2)比较相同温度时(或一定温度范围内)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3)比较和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并据此确定物质结晶或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4)确定溶液的状态(饱和与不饱和)。 6.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要从混有 Na2SO4的 Na2Cr2O7晶体中得到 Na2Cr2O7,需要进行三步操作, 这三步操作不包括 A.升温结晶 B.趁热过滤 C.降温结晶 D.蒸发浓缩 易错点 7 忽视溶液中的电荷守恒 7.有一混合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 + 4NH 、Cl-、Mg2+、Ba2+、 2 3CO 、 2 4SO  ,现取三 份 100 mL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 AgNO3溶液时有沉淀产生; (2)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足量 NaOH溶液并加热后,收集到气体 0.06 mol; (3)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足量 BaCl2溶液后,所得沉淀经洗涤、干燥、称量为 8.24 g,经足量盐酸洗涤、 干燥后,沉淀质量为 2.33 g。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K+可能存在 B.100 mL溶液中含 0.01 mol 2 3CO  C.Cl−可能存在 D.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 【错因分析】命题人常借用电荷守恒考查溶液中离子成分的确定,这样可增加试题的难度,解题时要熟练 运用电荷守恒而不落入陷阱。本题易错选 A,错因是仅根据相关实验现象判断,忽略溶液中的电荷守恒, 不能判断出 K+是否存在。 【试题解析】据(2)知每份溶液中含有 + 4NH 0.06 mol。据(3)知每份溶液中加入足量 BaCl2溶液后,生 成 BaSO4 2.33 g(0.01 mol)、BaCO3 5.91 g(0.03 mol),即每份溶液中含有 2 4SO  0.01 mol、 2 3CO  0.03 mol。则 溶液中不可能存在 Ba2+、Mg2+,由于 2 3CO  、 2 4SO  也可与 Ag+反应产生沉淀,故由(1)中现象无法判断 Cl- 是否存在。由于 n( + 4NH )<2n( 2 3CO  )+2n( 2 4SO  ),由电荷守恒知,K+一定存在。 【参考答案】C 在电中性体系中,凡涉及溶液,尤其是混合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等问题时,可考虑 运用电荷守恒原理解题。使用电荷守恒原理时应注意:必须找出溶液中存在的所有带电粒子;列出的电荷 守恒式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前面的系数,必须与其所带的电荷数保持一致。 7.把 500 mL含有 BaCl2和 KCl的混合溶液分成 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 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 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 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 为 A.0.1(b-2a) mol·L-1 B.10(2a-b) mol·L-1 C.10(b-a) mol·L-1 D.10(b-2a) mol·L-1 1.胶体 (1)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可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溶液、胶体、浊液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 小于 1 nm 1~100 nm 大于 100 nm 大于 100 nm 稳定性 稳定 介稳体系 不稳定 不稳定 分散质粒子能否透 过半透膜或滤纸 均能透过 能透过滤纸,不 能透过半透膜 均不能透过 均不能透过 实例 食盐水 淀粉胶体 泥浆水 植物油和水的混 合物 (3)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①丁达尔效应 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造成的。利用丁达尔效应是 区别溶液和胶体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②介稳性 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与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但改变条件就有可能 发生聚沉。 ③聚沉 加热、加入电解质或加入与胶体粒子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等均能使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从而 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 ④电泳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做定向移动。电泳现象说明胶体粒子带电荷,工业上静电除 尘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4)胶体的制备 ①物理方法:研磨法。如制豆浆。 ②化学方法:利用水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等。 胶体 操作方法 制备原理 氢氧化铁胶体 将饱和 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 得到透明的红褐色液体 FeCl3+3H2O Fe(OH)3(胶体)+ 3HCl 碘化银胶体 向稀 KI 溶液中滴加稀硝酸银溶 KI+AgNO3 AgI(胶体)+KNO3 液,边滴加边振荡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步骤 主要操作 注意事项 计算 计算所需固体物质的质量(或浓溶液 的体积) 依据所用仪器的精确度,确定有效 数字的保留位数 称量 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质量的固体(或 用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浓溶液) ①具有强腐蚀性或吸水性的固体药 品应放在干燥的小烧杯中称量 ②量筒存在自然残留,不得将洗涤 量筒的液体转入烧杯中 溶解 将所取的溶质置于烧杯中,加适量的 蒸馏水后用玻璃棒搅拌溶解(混匀), 并放置至室温 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时,浓硫酸的 稀释方法: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 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停搅拌 转移、洗涤及摇匀 将放置至室温的溶液沿玻璃棒慢慢转 移至容量瓶中;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 杯及玻璃棒 2~3 次,洗涤液也转入容 量瓶中;摇匀容量瓶内的液体 引流时玻璃棒下端应靠在刻度线以 下的瓶颈壁上 定容 加蒸馏水至液面离刻度线 1~2 cm时, 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刚好 与刻度线相切 读数时应该平视刻度线,液面不得 超过刻度线,若不慎超过,则应重 新配制 颠倒摇匀及装瓶 盖好容量瓶的瓶塞,用右手的食指压 住瓶塞,左手托住瓶底,将容量瓶反 复颠倒几次;然后将配好的溶液转移 到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容量瓶只能配制溶液,不能存放溶 液 3.溶液中溶质的计算 (1)溶解度与质量分数的区别 质量分数与溶解度不同,质量分数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可以是小数也可以是分数; 溶液饱和或者不饱和均有质量分数。溶解度仅在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才有意义,且受温度影响,当温度 一定时,不受溶质和溶剂量的影响。 (2)关于溶解度的计算 关于溶解度的计算常有以下三种形式: ①温度不变时,某饱和溶液蒸发溶剂析出一定质量的晶体,求析出晶体的质量或蒸发的溶剂质量。 ②饱和溶液的溶剂质量不变,改变温度时,求析出或可继续溶解溶质的质量。 ③加入或析出的溶质带有结晶水时,求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或质量分数。 计算原理:在一定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不变,即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不变。 (3)溶液的质量分数与密度的关系 ①当溶液的ρ>1 g·cm−3时,质量分数(w)越大,则ρ越大,如烧碱溶液、硫酸等; ②当溶液的ρ<1 g·cm−3时,质量分数(w)越大,则ρ越小,如氨水、乙醇溶液。 (4)等体积或等质量的溶液混合后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 ①两种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等体积混合,若溶液的密度大于 1 g·cm−3,则混合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它们 和的一半;若溶液的密度小于 1 g·cm−3,则混合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它们和的一半。 ②无论溶液的密度大于 1 g·cm−3还是小于 1 g·cm−3,等质量混合时,所得混合溶液的质量分数都等于 它们和的一半。 4.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 (1)有关溶液混合稀释的计算 ①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混合。 稀释:抓住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列方程式: c1·V1=c2·V2 a.如果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 c1·V1+c2·V2=c 混·(V1+V2) b.如果考虑溶液混合后的体积改变,则 c1·V1+c2·V2=c 混·V 混(V 混=1000 m  溶液 ) ②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的计算。 混合:抓住混合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列方程式: m1·ω1+m2·ω2=(m1+m2)·ω混 ③两种同溶质溶液等质量混合、等体积混合时质量分数的判定。 a.等质量混合:两种同溶质液体(或某溶液与水)等质量混合时,ω混= 1 2 2   。 b.等体积混合:两种同溶质液体(或某溶液与水)等体积混合时, 当ρ液>1时,ω混> 1 2 2   。 当ρ液<1时,ω混< 1 2 2   。 (2)物质的量浓度、溶解度、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ω与物质的量浓度 c: c= n V = /1000 m M m  质 质 液 液 / = /1000 m M m   质 质 液 液 / = 1000 M  液 质 (密度的单位为 g·cm−3或 g·mL−1) ②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 ω= 100 S S ×100%,c= 1000 + S S M 液 质(100 ) ③标准状况下气体溶解于水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c= 2 1000 22400 (H O) V MV V   式中 V为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单位为 L),V(H2O)为水的体积(单位为 L,ρ水=1 g·mL−1),ρ为溶液的 密度(单位为 g·cm−3或 g·mL−1),M为气体摩尔质量(单位为 g·mol−1)。 1.下图是某同学用 500 mL容量瓶配制 0.10 mol·L-1 NaOH溶液的过程: 该同学的错误步骤有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2.4℃下,把摩尔质量为 M g·mol−1的可溶性盐 RCln A g溶解在 V mL水中,恰好形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密度为ρ g/cm3,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A.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w=A/(A+V)×100% B.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c=1000ρA/(MA+MV) mol·L-1 C.1mL该溶液中 n(Cl−)=   n AV M A V   mol(此盐在溶液中完全电离) D.该温度下此盐的溶解度 S=100A/V g 3.把 V L含有MgSO4和 K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 a mol NaOH的溶液,恰好使Mg2+完全 沉淀为Mg(OH)2;另一份加入含 b mol BaCl2的溶液,恰好使 2 4SO  完全沉淀为 BaSO4。则原混合溶液中 K+的浓度为 A. b a V  mol·L−1 B. 2b a V  mol·L−1 C.  2 b a V  mol·L−1 D.  2 2b a V  mol·L−1 4.一定质量的镁、铝合金与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得硝酸盐溶液和 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 与标准状况下 3.36 L氧气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恰好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盐溶液 中加入 2 mol/L NaOH溶液至沉淀最多时停止加入,将沉淀滤出,向滤液中加水稀释至 500 mL,此时所 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5 mol/L B.1 mol/L C.1.2 mol/L D.2 mol/L 5.“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 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⑥ 6.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 的操作规范的是 7.相对分子质量为 M的气态化合物 V L(标准状况),溶于 m g水中,得到质量分数为 w 的溶液,物质的量 浓度为 c mol·L-1,密度为ρ g·cm-3。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 M= 22.4 1 mw w V   B.物质的量浓度 c= 1 22.4 V MV m   C.溶液的质量分数 w= 22.4 MV m D.溶液密度ρ= 1 cM w 8.体积为 V L、密度为ρ g·cm-3的某溶液中,含有摩尔质量为 M的溶质 m g。若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浓度为 c mol·L-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w,则下列各表示式中正确的是 A.c= m MV B.m=Vρw C.w= cM  D.ρ= 1 % cM w 9.取 100 mL 0.3 mol·L-1的硫酸溶液和 300 mL 0.25 mol·L-1的硫酸溶液加水稀释至 500 mL,该混合溶液中 H+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0.21 mol·L-1 B.0.42 mol·L-1 C.0.56 mol·L-1 D.0.26 mol·L-1 10.实验室常用 98%(ρ=1.84 g·mL-1)的浓 H2SO4配制 1∶4的稀 H2SO4,此稀 H2SO4的密度为 1.23 g·mL-1, 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A.4.6 mol·L-1 B.5.7 mol·L-1 C.3.88 mol·L-1 D.18.4 mol·L-1 11.把 V L含有 MgSO4和 K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 a mol 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 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 b mol 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则原 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 A. b a V  mol·L-1 B. 2b a V  mol·L-1 C. 2 b a V    mol·L-1 D. 2 2b a V    mol·L-1 12.下表是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100 g 水):(假设:盐类共存时不影响各自的溶解度,分离晶体 时,溶剂的损耗忽略不计) NaNO3 KNO3 NaCl KCl 10℃ 80.5 21.2 35.7 31.0 100℃ 175 246 39.1 56.6 用物质的量之比为 1∶1的硝酸钠和氯化钾为原料,制取硝酸钾晶体,其流程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①和②的实验过程中,都需要控制温度 B.①实验操作依次为加水溶解、蒸发浓缩结晶、趁热过滤 C.②实验操作依次为加水溶解、蒸发浓缩结晶、趁热过滤 D.用 95%的酒精洗涤所得的硝酸钾晶体比较好 13.(1)配制浓度为 2 mol·L-1的 NaOH溶液 100 mL,用托盘天平称取 NaOH固体时,天平读数将________(填 写字母)。 A.等于 8.0 g B.等于 8.00 g C.大于 8.0 g D.等于 0.2 g (2)某实验中需 2 mol·L-1的 Na2CO3溶液 950 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为____________,称 取 Na2CO3的质量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 俄罗斯化学家,自然科学基本定律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创始人。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在世界上 留下了不朽的功绩,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曾经指出:“门捷列夫不自觉地应用黑格尔的量转化为 质的规律,完成了科学上的一个勋业,这个勋业可以和勒维烈计算尚未知道的行星海王星的轨道的勋业居 于同等地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