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动态几何之定值问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3中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动态几何之定值问题

‎2013中考数学冲刺 第二轮专题复习——动态几何之定值问题 动态题是近年来中考的的一个热点问题,动态包括点动、线动和面动三大类,解这类题目要“以静制动”,即把动态问题,变为静态问题来解,而静态问题又是动态问题的特殊情况。常见的题型包括最值问题、面积问题、和差问题、定值问题和存在性问题等。本讲对定值问题进行探讨。‎ 结合2011年和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的实例,我们从三方面进行动态几何之定值问题的探讨:(1)线段(和差)为定值问题;(2)面积(和差)为定值问题;(3)其它定值问题。‎ 一、线段(和差)为定值问题:‎ 典型例题:‎ 例1:(2012黑龙江绥化8分)如图,点E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BD上的一点,且BE=BC,AB=3,BC=4,点P为直线EC上的一点,且PQ⊥BC于点Q,PR⊥BD于点R.‎ ‎(1)如图1,当点P为线段EC中点时,易证:PR+PQ= (不需证明).‎ ‎(2)如图2,当点P为线段EC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E、点C重合)时,其它条件不变,则(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3,当点P为线段EC延长线上的任意一点时,其它条件不变,则PR与PQ之间又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 例2:(2012山东德州12分)如图所示,现有一张边长为4的正方形纸片ABCD,点P为正方形AD边上的一点(不与点A、点D重合)将正方形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P处,点C落在G处,PG交DC于H,折痕为EF,连接BP、BH.‎ ‎(1)求证:∠APB=∠BPH;‎ ‎(2)当点P在边AD上移动时,△PDH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并证明你的结论;‎ ‎(3)设AP为x,四边形EFGP的面积为S,求出S与x的函数关系式,试问S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正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二次函数的最值。‎ ‎【分析】(1)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PBC=∠BPH,进而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PB=∠PBC即可得出答案。‎ ‎(2)先由AAS证明△ABP≌△QBP,从而由HL得出△BCH≌△BQH,即可得CH=QH。因此,△PDH的周长=PD+DH+PH=AP+PD+DH+HC=AD+CD=8为定值。‎ ‎(3)利用已知得出△EFM≌△BPA,从而利用在Rt△APE中,(4﹣BE)2+x2=BE2,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值求出即可。‎ 例3:(2012福建泉州12分)已知:A、B、C不在同一直线上.‎ ‎(1)若点A、B、C均在半径为R的⊙O上,‎ i)如图一,当∠A=45°时,R=1,求∠BOC的度数和BC的长度;‎ ‎ ii)如图二,当∠A为锐角时,求证sin∠A= ;‎ ‎(2).若定长线段BC的两个端点分别在∠MAN的两边AM、AN(B、C均与点A不重合)滑动,如图三,当∠MAN=60°,BC=2时,分别作BP⊥AM,CP⊥AN,交点为点P ,试探索:在整个滑动过程中,P、A两点的距离是否保持不变?请说明理由. ‎ ‎【考点】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直角三角形中线性质。‎ ‎【分析】(1)i)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出∠BOC=2∠A=90°,再利用勾股定理得出BC的长;‎ ii)作直径CE,则∠E=∠A,CE=2R,利用sin∠A=sin∠E= ,得出即可。‎ ‎(2)首先证明点A、B、P、C都在⊙K上,再利用sin∠A= ,得出AP= (定值)即可。‎ 二、面积(和差)为定值问题:‎ 典型例题:‎ 例1:(2012湖北十堰3分)如图,O是正△ABC内一点,OA=3,OB=4,OC=5,将线段BO以点B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O′,下列结论:①△BO′A可以由△BOC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②点O与O′的距离为4;③∠AOB=150°;④;⑤.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 ‎ ‎【考点】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例2:(2012广西玉林、防城港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O中,矩形AOCD的顶点A的坐标是(0,4),现有两动点P、Q,点P从点O出发沿线段OC(不包括端点O,C)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向点C运动,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CD(不包括端点C,D)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向点D运动.点P,Q同时出发,同时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t=2秒时PQ=.‎ ‎(1)求点D的坐标,并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 ‎(2)连接AQ并延长交轴于点E,把AE沿AD翻折交CD延长线于点F,连接EF,则△AEF的面积S是否随t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求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若不变化,求出S的值.‎ ‎(3)在(2)的条件下,t为何值时,四边形APQF是梯形?‎ ‎【考点】动点和翻折问题,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翻折对称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梯形的性质,解一元二次方程。‎ ‎【分析】(1)由勾股定理可求PC而得点C的坐标,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点D的坐标。点P到达终点所需时间为8÷2=4秒,点Q到达终点所需时间为4÷1=4秒,由题意可知,t的取值范围为:0<t<4。‎ ‎(2)根据相似三角形和翻折对称的性质,求出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由于关系式为常数,所以△AEF的面积S不变化,S=32。‎ ‎(3)根据梯形的性质,应用相似三角形即可求解。‎ 例3:(2012江苏苏州9分)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AD与矩形EFGH的边FG重合,将正方形ABCD 以1cm/s的速度沿FG方向移动,移动开始前点A与点F重合.在移动过程中,边AD始终与边FG重合,‎ 连接CG,过点A作CG的平行线交线段GH于点P,连接PD.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cm,矩形EFGH 的边FG、GH的长分别为4cm、3cm.设正方形移动时间为x(s),线段GP的长为y(cm),其中 ‎0≤x≤2.5.‎ ‎ ⑴试求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y =3时相应x的值;‎ ‎⑵记△DGP的面积为S1,△CDG的面积为S2.试说明S1-S2是常数;‎ ‎⑶当线段PD所在直线与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垂直时,求线段PD的长.‎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1)根据题意表示出AG、GD的长度,再由可解出x的值。‎ ‎(2)利用(1)得出的y与x的关系式表示出S1、S2,然后作差即可。‎ ‎(3)延长PD交AC于点Q,然后判断△DG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结合x的范围得出x的值,在Rt△DGP中,解直角三角形可得出PD的长度。‎ 三、其它定值问题: ‎ 典型例题: ‎ 例1:(2012山东淄博4分)如图,将正方形对折后展开(图④是连续两次对折后再展开),再按图示方法折叠,能够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且它的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这样的图形有【 】‎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例2:(2012四川绵阳14分)如图1,在直角坐标系中,O是坐标原点,点A在y轴正半轴上,二次函数y=ax2+x +c的图象F交x轴于B、C两点,交y轴于M点,其中B(-3,0),M(0,-1)。已知AM=BC。‎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 ‎(2)证明:在抛物线F上存在点D,使A、B、C、D四点连接而成的四边形恰好是平行四边形,并请求出直线BD的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设直线l过D且分别交直线BA、BC于不同的P、Q两点,AC、BD相交于N。‎ ‎①若直线l⊥BD,如图1所示,试求的值;‎ ‎②若l为满足条件的任意直线。如图2所示,①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证明你的猜想;若不成立,请举出反例。‎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平行四边形、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间的比例线段关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分式化简。 ‎ ‎【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首先求出D点的坐标,可得AD=BC且AD∥BC,所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B、D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D的解析式。‎ ‎(3)本问的关键是判定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 ‎①推出AC∥直线l,从而根据平行线间的比例线段关系,求出BP、CQ的长度,计算出。‎ ‎②判定△PAD∽△DCQ,得到AP•CQ=25,利用这个关系式对进行分式的化简求值,结论为 不变。‎ 练习题 ‎1.如图①,将菱形纸片AB(E)CD(F)沿对角线BD(EF)剪开,得到△ABD和△ECF,固定△ABD,并把△ABD与△ECF叠放在一起.‎ ‎(1)操作:如图②,将△ECF的顶点F固定在△ABD的BD边上的中点处,△ECF绕点F在BD边上方左右旋转,设旋转时FC交BA于点H(H点不与B点重合),FE交DA于点G(G点不与D点重合).‎ 求证:BH•GD=BF2‎ ‎(2)操作:如图③,△ECF的顶点F在△ABD的BD边上滑动(F点不与B、D点重合),且CF始终经过点A,过点A作AG∥CE,交FE于点G,连接DG.‎ 探究:FD+DG=   .请予证明.‎ ‎2. 如图所示,四边形OABC是矩形.点A、C的坐标分别为(),(0,1),点D是线段BC上的动点(与端点B、C不重含),过点D作直线交折线OAB于点E。‎ ‎ (1) 记△ODE的面积为S.求S与b的函数关系式:‎ ‎ (2) 当点E在线段OA上时,且tan∠DEO=。若矩形OABC关于直线DE的对称图形为四边形.试探究四边形与矩形OABC的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若不交,求出该重叠部分妁面积;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 ‎3.如图,将△ABC的顶点A放在⊙O上,现从AC与⊙O相切于点A(如图1)‎ 的位置开始,将△ABC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设旋转角为(0°<<120°),旋转后AC,AB分别与 ‎⊙O交于点E,F,连接EF(如图2). 已知∠BAC=60°,∠C=90°,AC=8,⊙O的直径为8.‎ ‎(1)在旋转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量:①弦EF的长 ②的长 ③∠AFE的度数 ④点O到EF的距离.‎ 其中不变的量是 (填序号);‎ ‎ (2)当BC与⊙O相切时,请直接写出的值,并求此时△AEF的面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