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高考历史第1部分专题3(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文艺)二轮复习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年度高考历史第1部分专题3(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文艺)二轮复习教案

‎【步步高】201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3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文艺教案 ‎[考纲要求]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②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③宋明理学;④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①科技成就;②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③文学成就。‎ ‎[思维导图]‎ ‎[知识主线] ‎ ‎1. 古代中国思想上讫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春秋战国与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相对活跃,中间时期思想发展日趋僵化,具体历程如下:‎ 创立(孔子:仁、礼)→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完善独尊(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独尊儒术)→改造、成就(儒道合一,理学、心学)→批判、新生(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专制)。‎ ‎2. 科技成就:古代中国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成就领先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 文学与艺术成就:从先秦到明清,古代中国文学经历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发展演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独具东方神韵,是世界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点一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1. 儒家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克己复礼”。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3)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认为“人之性恶”。‎ ‎2. 道家 ‎(1)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主张“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状态。‎ ‎(2)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3. 法家:韩非子: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主张以法治国,实行君主专制,倡导及时变法 革新。‎ ‎4.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考点二 汉代——独尊儒术,成为正统 ‎1. 汉代儒学 ‎(1)思想来源:以儒家思想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 ‎(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 ‎(3)新增内容: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 ‎2. 评价 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特别强调 新儒学有利于维护统一,神化皇权;儒家经典成为全国统一教科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共同促使儒学自汉代始成为正统思想。‎ 考点三 宋明——理学、心学 ‎1. 程朱理学 ‎“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 ‎2. 陆王心学 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阳明)“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3. 影响 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考点四 明清之际——儒学的批判与新发展 ‎1. 背景 ‎(1)政治: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尖锐。‎ ‎(2)经济: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 概况 ‎(1)李贽:离经叛道,自称为异端,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批判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2)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利于以后反专制斗争。‎ ‎(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4)王夫之:继承发展以往唯物思想,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这对启示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有划时代的意义。‎ ‎3. 意义: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考点五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四大发明 ‎1. 概况 ‎(1)纸:西汉前期,中国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印刷术: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北宋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 ‎(3)火药:唐末火药用于军事,宋朝广泛使用。‎ ‎(4)指南针:战国时期制成指南仪器——司南,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 ‎2. 世界影响 ‎(1)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对新兴的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重要作用。‎ ‎(3)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对地理大发现起了推动作用。‎ ‎(4)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考点六 古代中国的文学 ‎1. 先秦:《诗经》和楚辞是先秦文学最高水平的代表,分别开创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风格流派。‎ ‎2. 汉朝: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特点是铺陈词藻、文采华丽。‎ ‎3. 唐朝:唐诗是唐朝文学的代表,代表人物有边塞诗人王昌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4. 宋代:宋代的文学以词为代表,豪放派词人有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词人有李清照和柳永,适应了市民阶层丰富生活的需要。‎ ‎5. 元代:散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话本是元代的小说形式,以关汉卿的《窦娥冤》为代表。‎ ‎6. 明清:章回体小说成为明清文学的主流,出现了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也很有影响;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崛起是兴盛原因。‎ 考点七 古代中国的艺术 ‎1. 汉字、书法 ‎(1)汉字 ‎①基本脉络:原始的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秦朝时)→隶书(始于秦,流行于汉)→楷书、草书、行书。‎ ‎②演变趋势: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2)书法 ‎①发展脉络:楷书——始于东汉,魏晋完善,唐代步入盛世;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行书——东汉至西晋书体完全成熟。‎ ‎②阶段特点:秦篆汉隶——魏晋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隋唐风格多样——宋四家追求个性,忽略法度——明代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 ‎2. 中国的绘画 ‎(1)起源:新石器时代——战国两汉:帛画——魏晋:文人画出现——唐:雍容华贵——宋元:文人山水画,独立画种,注重意境——明清:风格奇特。‎ ‎(2)民间绘画:北宋——《清明上河图》;明清——木刻版画、年画、剪纸画、布贴画。‎ ‎1. 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大变革,具体表现为生产力进步,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 ‎( √ )‎ ‎2. ‎ 孔子的仁、礼思想,老子的无为主张都是为奴隶主阶级稳定社会秩序服务的;孟子的仁政,韩非子的法治、变革主张则是为新兴地主阶级服务的。 ( √ )‎ ‎3. “民贵君轻”、“君舟民水”皆体现了民本观念,分别由孟子及唐太宗提出。 ( × )‎ 点拨 “君舟民水”主张首次由荀子提出。‎ ‎4. 西汉初推行黄老之学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应用,生产力低下,经济凋敝是盛行的根源。 ( √ )‎ ‎5. 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实质是思想专制加强,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 √ )‎ ‎6. 理学、心学追求的“理”即儒学倡导的忠孝节义、三纲五常观念,实质是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 √ )‎ ‎7. 理学中积极的思想有和谐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力行意识。消极影响有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因循守旧、重礼轻法观念。 ( √ )‎ ‎8. 明清之际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进步思想是“经世致用”。 ( × )‎ 点拨 明清之际,发展资本主义是时代潮流的根本推动因素,故最能反映这一潮流的思想是“工商皆本”。‎ ‎9. 黄宗羲等人反对君主专制,针对的仅仅是君主的某些行为,并不是针对君主制度,也不意味着他们倡导民主法治政体。 ( √ )‎ ‎10.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 √ )‎ ‎11.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没有走向近代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落后。 ( √ )‎ ‎12.毕升不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人,我国隋唐时期就已经有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毕升发明的是(泥)活字印刷术。 ( √ )‎ ‎13.推动唐诗、宋词、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 √ )‎ ‎14.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 ( √ )‎ ‎15.中国古代小说不仅仅包含明清小说。明清之前已经有了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明清时期是小说创作的繁盛时期,出现了《清明上河图》等著名的小说作品。 ( × )‎ 点拨 《清明上河图》为宋代风俗画代表,而非明清小说作品。‎ ‎16.我国最早的文字不能说是甲骨文,甲骨文只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有人认为比甲骨文更早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 √ )‎ ‎17.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之所以备受史学家关注,主要是因为它反映了城市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繁荣。 ( √ )‎ 考向一 深度理解儒家思想在中国文明发展中的影响 典例1 (2013·福建高考)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 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  )‎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知识定位 宋代——理学——社会教化作用 分析材料 题干材料中“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都是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循规蹈矩。四个选项中,既体现重视理学,又体现重视生活细节的只有D项。‎ 技巧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通过材料中“请诸父老”、“使后生子弟”等信息把握题意,即劝导世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人生价值取向。‎ 答案 D 典例2 (2013·海南高考)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这表明他 (  )‎ 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 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 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 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 知识定位 明代——治国理念——儒学教化作用 解题关键点 材料隐含的题眼是:“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重心在于强调“礼乐”在社会生活中的教化作用,除B项外,其它备选项均与此题眼立意要求甚远,故答案为B。‎ 答案 B 全面认识儒学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科学或可取的一面 ‎(1)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2)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的优良传统的形成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3)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4)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5)理学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并受到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尊崇,以至逐步演变成为我国封建社会近千年的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 ‎2. 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1)尊卑等级观念;(2)重男轻女的观念;(3)因循守旧的观念;(4)重礼轻法的观念等,属于封建糟粕的思想。‎ 考向二 唯物史观——文化是社会存在的客观反映 典例3 (2013·全国卷Ⅱ高考)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知识定位 明清小说——与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的关系 调动知识 清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促成了小说这种世俗文学形式的繁荣。小说成为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材料说明的正是这一点。因此,A项不正确,B、D两项是世俗文学的意义,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A、B、D三项。‎ 技巧 解答本题应准确把握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之间的关系这一命题立意。‎ 答案 C 典例4 (2013·大纲全国高考)《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这反映了 (  )‎ A.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 B.“异端”思想影响广泛 C.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 D.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答案 C 知识定位 文学作品——与政治、经济、思想等社会现实的联系 辨析选项 《窦娥冤》是元杂剧的代表性作品,而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是明清时期,由此排除A项。“异端”思想是指明清时期出现的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君主专制等思想,由此排除B项。D项内容也应出现在明清时期,排除D项。《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赞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二者都反映了普通民众的愿望和要求,故答案为C项。‎ 文艺是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现象的反映 ‎1.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2. 秦汉: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西汉儒学独尊,文化由此得到迅速的发展,文学艺术大放异彩。‎ ‎3. 隋唐:盛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和、文学艺术全面辉煌,同时社会走向正轨,法度规范成为普遍的社会需要。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4. 宋代: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扩大,韵律极严的诗歌已不能充分表达人们更加丰富的思想感情;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另一方面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一些作家转向于采用词这种更能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爱国主义精神。这样,宋词便得到了快速发展。‎ ‎5. 元代: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知识分子处于社会底层。知识分子们的愁苦、反抗、逃避现实通过元杂剧与元散曲(合称为元曲)来表达。‎ ‎6. 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 考向三 主干——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的四大阶段 典例5 (2013·广东高考)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知识定位 主干——儒学发展——理学 辨析选项 根据材料“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可以确定与宋明理学有关,据此可排除A、B两项。朱熹的理学主张是通过格物致知来贯通明理的,而题干材料主张人性存在于人心之中,即心外无物,是陆王心学的观点,故选D项。‎ 答案 D 典例6 (2013·全国卷Ⅰ高考)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知识定位 主流思想演变——程朱理学 解题关键点 注意题干与选项之间的时间对比。‎ 辨析选项 宋代,程朱理学成为主流思想,朱熹编著了《四书章句集注》(“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成为理学的经典。A项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是在春秋时期,故排除;B项仁政理念深入人心在汉代大一统时期就已出现,故排除;D项陆王心学主张内心的自我反省,而且心学的集大成者王守仁生活在明代,故排除。‎ 答案 C 儒家思想发展四阶段 ‎1. 创立与发展(春秋战国):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发展了孔子学说。‎ ‎2. 改造与独尊(西汉):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 转型与成熟(宋明):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二程”提出“天理”,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体系。陆九渊主张“心”就是“理”;王阳明提出了“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 ‎4. 批判与继承(明清之际):李贽反对以孔子和儒家经典为是非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本”的主张;顾炎武提出“学以致用”的主张;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 考向四 关注重要概念——明末清初批判思想≠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典例7 (2013·山东高考)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知识定位 明清之际儒学思想批判 调动所学 解答本题应注意运用比较的观点分析问题,李贽的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都具有思想启蒙的意义,从背景上看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从内容上看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因此A、B、D三项表述均正确。李贽的思想虽然带有民主性的色彩,但它批判的是传统儒学,不能体现资产阶级的意愿,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则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故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C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明末清初批判思想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但是,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手工工场主尚未从地主、官僚中分化出来,没有形成资产阶级,不能说批判思想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且其对未来的设计也没有跳出中国古代理想化的明君加贤臣的统治模式。‎ 考向五 关注文明史——中国传统科技VS西方近代科技 典例8 (2013·重庆高考)‎ 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  )‎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知识定位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四大发明 辨析选项 战国时期,人们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因此排除A项。在西汉时已发明植物纤维纸,但纸质比较粗糙;到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了便于书写的蔡侯纸,因此排除B项。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因此排除D项。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战争,因此答案为C项。‎ 答案 C 中国传统科技VS西方近代科技 背景条件 封建专制统治;没有形成科学家群体;没有建立新的学科体系 出现近代资本主义;出现了科学社团;建立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 研究领域 集中于应用型的传统科技领域 集中于天文学理论与研究领域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法 采用实验方法,重点放在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上 影响 推动了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 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押题1 (立意:孔子思想体现教育公平)‎ ‎2013年北京7万名考生中有9 700名学生享受10~20分投档加分,规范高考加分,“莫让加分破坏了高考公平”一时成为了各大媒体热议的焦点。以下哪些古人名言最有可能被媒体引用批驳上述不良现象 (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贫而贱之 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答案 D 解析 “教育公平”是材料论证的核心,备选项中只有D项与此主题有关。‎ 押题2 (立意: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 ‎2013年6月29日人民网《中国梦·民主路》引用伏尔泰名言:“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发现精神世界”,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以下言论不能论证以上观点的是 (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C.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D.有教无类 答案 C 解析 “贵贱有序”强调的是奴隶制下的等级秩序,这与伏尔泰启蒙思想中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等目标不一致,中国文化的世界意义应突出其进步潮流,故选C。‎ 押题3 (立意:唯物史观——意识形态服务于社会政治现实)‎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全社会力量”,古代中国政府“多以德规范人的思维和思想”,“以礼规范人的行为”,以下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中不能体现上述功能的主张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为政以德,为国以礼 C.“天人感应”、“大一统” D.“天下为主,君为客”‎ 答案 D 解析 “天下为主,君为客”是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与材料中“服务于统治秩序”的主旨立意不符,故答案为D。‎ 押题4 (立意: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国学网—(2013-7-9)《治国之道——对话董仲舒》:“孔子是儒学创始人,但如果没有董仲舒,孔子可能是个被埋没的小人物。”以下不能恰当体现作者以上语意内涵的是 ‎(  )‎ A.天人感应 B.君权神授 C.存天理,灭人欲 D.大一统 答案 C 解析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丰富发展了孔子创立的儒学,提高了儒家学派的社会地位,是材料引言的核心立意,而“存天理,灭人欲”是后世理学家的主张,与董仲舒无关,故选C。‎ 押题5 (立意:史观——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  )‎ ‎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④魏晋时期形成的书法的发展 ⑤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从材料“唐朝以来”可以排除掉第④项“魏晋时期形成的书法的发展”,时间上、史实上不符合,其他各项的出现都与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有密切关系。本题选B项。‎ 押题6 (立意:文明史观——东西方文明差异)‎ 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唯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 (  )‎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信仰得救;致良知 答案 C 解析 近代西方“不禁人的本能”意即强调人的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应指人文主义。启蒙思想、因信称义、信仰得救,都是人文主义表现形式。古代中国“禁人的本能”,指理学思想压抑、束缚人性,即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而其他三项都与此不相符。‎ 押题7 (立意:主干——儒家思想的发展)‎ ‎2013年7月11日人民网在《黄宗羲与中国民主政治》一文中提出:“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已超越了传统儒家重民、爱民、为民请命的旧民本思想,开始走向民主、民治的新民本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看法与自由 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两情相悦,雪夜私奔。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逾墙淫奔,无耻之尤”;明末李贽却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两种观点的看法。‎ 问题二 主题与原因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 我固为子 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2)概括指出这段材料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原因。‎ 问题三 影响与来源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的“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了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 ‎(3)有的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影响很大,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也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作用有限,西方民主思想的中国化才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说明理由。‎ 答案 (1)宋明时期,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强化,理学家极力强调妇女要保持贞节,用“三纲五常”来维系专制统治,压制人的自然欲求,因而理学家反对卓文君的爱情追求。明朝末期,在商品经济冲击下,蔑视礼教、追求人性解放的“反叛”思想产生。李贽主张追求幸福的生活,因而他肯定卓文君的爱情追求。‎ ‎(2)主题:黄宗羲认为君主为天下之大害,主张“无君”。‎ 原因: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严重的冲击。‎ ‎(3)同意第一种说法。理由:虽然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在当时并未产生太大的社会作用,但是其传承了中国的“民本”意识,将经济上的“民本”发展为政治上的“民本”,具有明显的近代“民权”色彩。这种民主思想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续到了中国近代,是中国近代将西方的启蒙思想本土化的思想基础,从而成为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重要基础。‎ 同意第二种说法。理由:明清之际的思想虽然有了民主的色彩,但是这种思想停留在书院中,并没有同当时的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没有产生现实的社会效益,因此没有持续性。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并不是明清之际思想的发展,而是在西方国家殖民侵略的过程中,西方民主思想的中国化。(任选一种说法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第(1)问,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人尽皆知,材料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对这个浪漫爱情故事的不同看法。回答时,要注意和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相联系。第(2)问的第一小问主要是分析材料信息,提炼黄宗羲的主要观点;第二小问要结合教材中政治史、经济史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注意表达要严谨和规范。第(3)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无论赞同哪一种观点,都要紧扣是否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进行分析,说理要透彻,论述要严谨。‎ 一、选择题 题点1 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1.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  )‎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答案 A 解析 备选项中的文化现象分别出现于春秋战国、秦朝、西汉、唐代,只有A项与材料中“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时间信息要求一致。‎ ‎2. 汉武帝统治时期,儒学大师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一思想主张提出的根本目的是 (  )‎ A.否定先秦时的思想文化成就 B.扼制各种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C.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D.进一步提升儒学的政治地位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提取材料信息:是说古代选官,凡是没有学习《诗》《书》《礼》《易》《乐》《春秋》(六艺)孔子儒家思想的人,要断绝其升迁的道路,不要使他和别人一起中选。实际就是建议以儒家思想作为选官的前提,目的自然是推崇儒家思想。体现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思想。‎ ‎3. 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汉武帝为了解决诸侯王国问题,在思想上接受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为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服务。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4. 有学者认为:“国不堪贰”的尊君传统和“民为邦本”的民本传统相反而又相成,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色。导致“尊君”和“民本”传统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  )‎ A.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形态 B.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C.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答案 A 解析 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一定的社会意识,“尊君”和“民本”这样的社会意识是由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的。中国的传统经济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分散性决定必须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所以须尊君;而自然经济又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故又须注重“民为邦本”,故正确答案为A。‎ 题点2 从宋明理学到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新儒学 ‎5. 明代佛学大师憨山德清有一句名言:“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  )‎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中关键词:“涉世”、“忘世”、“出世”等可看出儒家思想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故答案为B。‎ ‎6. ‎2013年7月9日人民网在《治国之道》一文中提出:“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在长期的发展中内涵不断丰富,产生了孔子、董仲舒、朱熹、黄宗羲等站在中国主流思想天空云端上的人物”。下面关于儒家思想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大一统”思想 B.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C.宋朝时,新儒学中已经吸收了佛教等外国文化的成分 D.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西方文化取而代之 答案 D 解析 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儒学,西方近代文化也开始在中国传播,但并未取代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D项说法有误。‎ ‎7.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提倡“实学”‎ ‎,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的政治联系起来,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 (  )‎ A.重农抑商 B.工商皆本 C.经世致用 D.民主科学 答案 C 解析 重农抑商是历代王朝的经济政策,明清进步思想家对此是持反对态度的,而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指导思想,A、D两项排除;B、C两项都是明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但B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是C项。明清之际,理学僵化,空谈义理,因此,提倡“实学”,主张经世致用。‎ ‎8.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  )‎ 甲:“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乙:“辟邪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丙:“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则焉”。‎ A.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B.朱熹、李贽、黄宗羲 C.朱熹、王夫之、顾炎武 D.王夫之、王守仁、顾炎武 答案 A 解析 甲强调工商皆本,反对君主专制思想,是黄宗羲的主张;乙强调思想统一,加强思想专制,是董仲舒的主张;丙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炎武的主张。综合分析,本题正确选项是A。‎ 题点3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9.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促进了欧洲由封建国家向资本主义国家的转变。‎ ‎10.下面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科技发明占世界科技发明总量比重图”。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明占世界科技发明总量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 ‎①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②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③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④政府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变化原因。首先,从图上可以看出,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发明在世界科技发明总量中的比重逐渐降低;其次,联系明清时期阻碍科技发展的因素即可得出答案。‎ ‎11.以黄公望为代表的所谓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其画作多表现“隐居”、“出世成仙”的情感。 可知其画作应属于 (  )‎ A.山水画 B.人物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 答案 C 解析 据题干“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体现了对艺术形式“意境”的追求,“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体现了文人画的特点。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和意趣,故选C。‎ ‎12.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  )‎ A.国家政策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元朝的高压统治 D.科考功名的需要 答案 A 解析 据题干提示“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说明元朝科举制的取消,导致文人转而在元曲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促进了元曲的兴盛,故答案为A。‎ 二、非选择题 ‎13.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答案 (1)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 ‎(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 ‎(3)考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答:‎ ‎①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 ‎②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 ‎③两者的思想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共同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其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摘自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材料三 日本学者薮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中说:“北宋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 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四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材料五 宋徽宗赵顼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2)结合所学的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四、五,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特点的影响。‎ ‎(4)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新儒学大加鞭挞,痛斥孔子为“庸众人类”。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李贽这样做的社会原因。‎ 答案 (1)①市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②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③海外贸易更加兴盛;④都市商业繁盛;⑤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并大量使用。(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2)①活字印刷术,推动世界文化的传播;②火药广泛运用于军事,帮助西方资产阶级在近代战胜封建专制;③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在地理大发现中(或新航路的开辟)起了重要作用。‎ ‎(3)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反映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 ‎(4)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新儒学进一步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或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愿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