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6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合格考)试题
历史试卷(合格考) 时间:60分钟卷面满分:100分 一、判断题 1.秦朝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清朝时期,军机处的设立标志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故本题答案是:错误。 2.与罗马人相比,希腊人较为注重实际,崇尚秩序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与希腊人相比,罗马人较为注重实际,崇尚秩序,故本题答案为:错误。 3.19世纪中后期,近代西方主要国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最终确立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19世纪中后期,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近代西方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最终确立,故本题答案为:正确。 4.中国近代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中国近代史自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故本题答案是:正确。 5.俄国十月革命开始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故本题答案是:错误。 6.中国特色民主政治自形成以来发展非常顺利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自形成以来曲折发展,“文革”期间受到挫折,故本题答案为:错误。 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并取得巨大成就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改革开放后,我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并取得巨大成就,故本题答案为:错误。 8.在长期的“冷战”过程中,美苏两国时常直接发生武装冲突导致世界动荡不安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在长期的“冷战”过程中,美苏两国采取除武装冲突以外的对抗手段,导致世界动荡不安,故本题答案为:错误。 9.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和优良传统,故本题答案为:正确。 10.凭借工业革命,资产阶级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工业革命壮大了欧洲的经济实力,通过对外侵略扩张,资产阶级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本题的答案为:正确。 二、选择题 11. 《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井田制 D. 宗法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据材料中“不与古同”可以排除先秦时实行的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BCD均错误。材料中“罢侯置守”指废除分封制,罢去诸侯,实行郡县制,设置郡守,答案为A。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12.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相结合。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加强中央集权的古代选官制度是 A. 世袭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九品中正制 【答案】C 【解析】 科举制主要是按照考试成绩录取,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相结合,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正确;A是按照血缘关系选官;B是按照品德选官;D是按照门第。 13.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A. 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 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 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 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内阁属于皇帝的私人秘书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奏章,根本不能独立处理政务,唐代宰相是在皇帝的领导之下有一定的处理政务之权力,所以A是错误的;内阁不是政府的正式机构,所以也没有任免官吏的权力,故C错误;内阁不属于正式国家政权机构,协助皇帝处理章奏,只有六部才可以直接管理地方政务,故D错误;B表述符合事实,比较准确。 考点:中国古代史·隋唐·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三省六部制);中国古代史·明清·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内阁) 14.“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受这种自然环境影响,希腊城邦呈现出的主要特征是 A. 闭关锁国、重视农业 B.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C. 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D. 贵族政治、僭主当政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可知,希腊没有开阔的平原,陆地被山川河流分割成小块,人们就生活在这些小块陆地上,并且不同小块陆地上的人们因自然阻隔联系、交往困难,这使得希腊城邦呈现出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特点,故C选项正确;根据材料“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可知,希腊没有开阔的平原,农业不发达。希腊采取开放的态度, 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的特点,只是使得希腊城邦呈现小国寡民,独立自治的特点,不是导致希腊城邦呈现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特征的原因,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不是导致希腊城邦贵族统治、僭主当政的原因,故D选项错误。 15.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其中作为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 A. 习惯法 B. 《十二铜表法》 C. 万民法 D. 自然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罗马法制的起源与发展。由所学知识可知,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习惯法不是成文法,万民法是由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市民法中发展起来的。由此知答案选择B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十二铜表法 16.英国的君主制,究竟还能维持多久,谁也无法预料。但伊丽莎白二世对于成为平民似乎并不恐惧,她说:“到那时,我将悄悄走开。”英王“统而不治”的地位源于 A. 《权利法案》 B. 1787年宪法 C. 《人权宣言》 D. 《独立宣言》 【答案】A 【解析】 【详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于《权利法案》,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到18世纪中叶,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最终使国王“统而不治”,故选A;B项是美国宪法,排除;C项是法国大革命中的法律文件,排除;D项是美国独立战争中发布的文件,标志着美国独立,排除D。 17.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联邦”,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货币。宪法条文体现 A. 联邦制原则 B. 民主之原则 C. 三权分立原则 D. 自由平等原则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美国联邦拥有外事、铸币等权力,各州不能僭越其权力,这一规定体现了美国联邦和州按照宪法行使权力的“联邦制”原则,A项正确;这一宪法条文不是人民管理的民主原则,没有体现三权和分立原则,也与自由平等无关,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18.德国是20世纪前半期两次世界大战主要发动者,这与其当时政体的哪一特征有关 A. 民主主义 B. 军国主义 C. 自由主义 D. 理性主义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德国政体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在20世纪前半期经历了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政体,但都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故B项正确;德国政体没有明显的民主主义特征,故A项错误;自由主义与理性主义也不符合史实,故CD项都错误。故选B。 19.钱穆先生曾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A. 定都天京 B.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 发动金田起义 D. 颁布《资政新篇》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的原则,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故B正确;定都天京、发动金田起义没有涉及“均田制度”,排除AC;《资政新篇》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法案,没有涉及均田制度,排除D。 20.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被东方的小国打败”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场战争指的应该是中日甲午战争,故选C项;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的作战对象是“西方大国”,故排除A、D项;八国联军侵华中涉及多个国家,既有“东方的小国”,也有“西方大国”,故排除B项。 21.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重要事件是 A. 辛亥革命胜利 B. 五四运动爆发 C. 中国共产党诞生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的历史事件在教材中明确讲过,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这是一种定性的表述,没有其他的历史事件能够代替,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考点: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名师点睛】在历史学习中有一些事件的地位和影响是定了性的,比如本题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此外还有遵义会议,它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这类的定性的历史知识一定要牢牢的记住,没有任何的词汇和历史事件能够顶替。不管是选择题还是问答题都是唯一的答案,是必须背下来的知识。 22.法国民谣《两只老虎》的旋律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其中最有名的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这两段歌词出现的时代背景分别是 A. 北伐战争、国民革命 B.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C. 土地革命、抗日战争 D. 北伐战争、土地革命 【答案】D 【解析】 【详解】国民革命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主要斗争活动不是打倒土豪分田地,故排除A项;抗日战争是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反帝国主义战争,斗争目标不是打倒军阀,故排除B项;抗日战争中主要是反对日本侵略者,而不是打倒土豪分田地,故排除C项;北伐战争的斗争目标是打倒列强支持的军阀,土地革命中中共在根据地范围内实行打倒土豪分田地的土地政策,故选D项。 2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共产党宣言》发表 B. 空想社会主义诞生 C. 正义者同盟成立 D. 第一国际成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选A;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排除B;1847年正义者同盟成立,马克思与恩格思为其起草纲领,即《共产党宣言》,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排除C;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不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排除D。 24.周恩来说:“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但也存在少数民族‘小聚居’的现实。”为尊重少数民族习俗,保证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实现共同繁荣,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基层选举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大杂居、小聚居”的基本国情,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选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全国范围内均实行的根本政治制度,并非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排除A;政治协商制度是全国范围内均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并非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排除B;基层选举制度是全国范围内均实行的政治制度,并非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排除D。 25.“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这是1955年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讲话的内容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 上海亚太经济合作会议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1955年”“求同存异”等信息可知,1955年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故B项正确。1954年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与日内瓦会议,讨论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与材料不符,排除A。第26届联合国大会于1971年举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材料不符,排除C。2001年在上海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26.结束中美之间20多年的敌对状态,标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事件是 A.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C.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D.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结束中美两国20多年的敌对状态,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事件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故B项正确;ACD项排除。 2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逐渐形成。下列各项,不属于这一格局形成过程中的事件是( ) A.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D. 欧元正式启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欧元正式启用是在2002年1月1日,两极格局最终形成于1955年,所以D项不符合时间要求,选择D。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发生于1947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发生于1955年,正好处于题目所涉及的时间段内,符合史实。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元。 28.某班同学在做有关“煤钢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欧盟成立、欧元使用”等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他们研究的主题应是 A. 欧洲一体化历程 B. 经济全球化 C. 欧美政治同盟的发展 D. 欧洲文化的交流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煤钢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欧盟成立、欧元使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欧洲一体化历程,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经济区域集团化,不是经济全球化,也不是欧洲文化的交流,故BD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与美国的同盟关系,故C项错误。 29.东汉王充《论衡》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A. 男耕女织 B. 精耕细作 C. 铁犁牛耕 D. 土地私有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注重耕作方式和技术,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男耕女织的内容,故A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故C 选项错误;材料信息也没有反映土地私有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同时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该信息的含义和特点,需要结合教材知识加以判断,据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是精耕细作。 30.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进入繁荣时期是 A. 新石器时代 B. 商周时期 C. 秦汉时期 D. 魏晋时期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进入繁荣时期是商周时期,商周时期也被称为青铜时代,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新石器时代,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秦汉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魏晋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31.《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反映出 A. 劳动人民的勤劳 B. 商业经营受到时间限制 C. 商业政策的宽松 D. 城市的繁华景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日入前七刻,击征三百声,而众以散”等信息说明以日出和日入前三刻为开市和闭市的时间,可知唐代的市场有严格的交易时间限制,故选B。AC在材料中无从体现;D不符合材料的主旨。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32. 人们常把做事不分轻重主次称为“本末倒置”。在中国古代,统治者的经济思想中“本”是指( ) A. 农业 B. 手工业 C. 商业 D. 海外贸易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在中国古代,统治者认为农为本,商为末,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因此A符合题意。B,C都被视为末,包括D.综上,本题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 33.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人类由此各民族分散、孤立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文中“地理大发现”指的是 A. 新航路开辟 B. 宗教改革 C. 工业革命 D. 殖民扩张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500年前后的新航路开辟第一次打破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人类由此各民族分散、孤立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A正确;宗教改革不属于“地理大发现”,排除B;殖民扩张、工业革命都发生在新航路开辟后,不符合“第一次打破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排除CD。 34.18世纪具有“日不落帝国”称号的贸易强国是 A. 西班牙 B. 葡萄牙 C. 英国 D. 荷兰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被称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故C项正确.西班牙、葡萄牙是16世纪的殖民帝国,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B两项错误。荷兰是17世纪的殖民帝国,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英国的殖民扩张,需要掌握英国的殖民扩张的结果和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概况,解题的关键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识记。 35.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跨入了 A. 原子能时代 B. 信息时代 C. 电气时代 D. 蒸汽时代 【答案】C 【解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是电力的发明和使用,促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故C正确;A、B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D是第一次科技革命标志。 三、材料题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1)根据材料指出,王绾、李斯对地方管理体制的主张各是什么?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2)秦始皇最终采纳了谁的主张?为什么?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分封制的认识。 【答案】(1)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理由是:天下初定且疆域辽阔,将王室亲族分封到新占领地区.能够巩固秦王的统治。 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理由是:分封制容易导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纷争。 (2)秦始皇最终采纳了李斯的主张。 原因: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3)分封制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扩大了西周疆域。但受封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易于形成独立王国,导致王权衰微。 【解析】 【详解】(1)根据“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可知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理由:根据“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得出天下初定且疆域辽阔,将王室亲族分封到新占领地区,能够巩固秦王的统治。 根据“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得出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理由:根据“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得出分封制容易导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纷争。 (2)根据“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得出秦始皇最终采纳了李斯的主张。 原因: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3)可从分封制巩固了统治,扩大了西周疆域,但受封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易于形成割据势力等方面分析总结。 37.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是:“三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名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据此回答: (1)“三年以来”的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的哪一次行动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这一军事行动的直接指挥者是谁? (2)“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历程的起点事件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在此后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中,中国共产党人汲取的教训是什么? (3)“一千八百四十年”以来的民主革命中,中国各阶级前赴后继,英勇斗争,列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所进行的重大革命斗争?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答案】(1)挺进大别山。刘伯承邓小平 (2)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 掌握革命和革命军队的领导权。 (3)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解析】 【详解】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年以来”的革命战争指的是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是1947年挺进大别山。这一军事行动的直接指挥者是刘伯承、邓小平。 第(2)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历程的起点事件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意义”,依据所学知识得出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教训”,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是掌握革命和革命军队的领导权。 第(3)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以来,农民阶级掀起的重大革命是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进行的重大革命斗争是辛亥革命。 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