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6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二轮20182019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案
专题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考纲展示 命题探究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含义 自然地理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 环等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各自然 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如下所示: 2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概念 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 物的能力 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 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性质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平 衡功能 CO2 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 CO2 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形成过程 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将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 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 下,生产出有机物 O2 的平衡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 O2,生 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 O2 3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含义 举例说明 意义 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 个要素的演化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 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 要素之间的协调 某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 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全球变暖的成因及危害 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 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 生产、生活实践 注意点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功能并不等于各要素的功能之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功能大于各要素的功能之和,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除了具有每个 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 2.自然环境单一要素不存在整体性 整体性是多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的统一的整体,单一要素不存在整体性。 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可用六个字来理解记忆:“关联性”“制约性” 关联性就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统一的演化过程;制约性就是指某一要素的变 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读“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回答 1~2 题。 1.东北平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土壤特征不同,起关键作用的箭头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D 解析 土壤差异主要是气候差异所致。 2.能表示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箭头是( ) A.⑤ B.⑥ C.⑦ D.⑧ 答案 B 解析 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即深受陆地环境中的水文要素影响。 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某事象发生变化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 列的变化。读图,回答 3~4 题。 3.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 A.人口数量增大 B.气候变化 C.森林破坏 D.围湖造田 答案 C 解析 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一旦遭到破坏会造成诸多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水土流 失、水旱灾害增多、温室效应增强等,故甲是森林破坏。 4.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综合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 答案 C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一种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体性。 [考法综述] 本考点通常以自然地理环境中某要素的表现为切入点,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 原理分析其形成原因或影响因素;或以其变化为切入点,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其对环境 中其他要素的影响。掌握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关键。 命题法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应用 典例 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 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 山为秦岭主峰,海拔 3 767 米)。据此回答下题。 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④破坏 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过度猎狼,会导致狼的数量减少甚至灭绝,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也破坏了 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过度猎狼,会导致狼的猎物比如山羊等食草动物数量增多,而食草动物增多 会破坏山区的草场,导致山区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使山区的环境承载力下降;过度猎狼和不良消 费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 D 【解题法】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角度分析方法 (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 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 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 响。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 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 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 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 2018 年为基数,2018-2019 年实验中植被 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 9 月 30 日)。据此完成 1~3 题。 年份 2009 2018 2018 2018 2018 灌木植物 1 1.00 1.00 1.00 1.00 植株数量 草本植物 1 1.18 1.20 1.21 1.23 灌木植物 1 1.09 1.10 1.12 1.11地上 生物量 草本植物 1 1.47 1.55 1.52 1.53 灌木植物 1 1.01 0.99 0.98 0.97地下 生物量 草本植物 1 1.21 1.29 1.42 1.58 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地上生物量中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生物量都增加,而地下生物 量中灌木植物生物量略有下降,草本植物生物量增加,故总体生物量提高;植株数量中,灌木植物 植株数量不变,而草本植物植株数量增加,故植株密度改变。 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答案 D 解析 由表中地下生物量数据可知:灌木植物地下生物量逐渐下降,而草本植物地下生物量逐 年上升,呈现此消彼长的竞争。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 答案 D 解析 从实验结果来看,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都增加,草本植物将 会更加繁茂;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不变,地上生物量增加,而地下生物量减少。随着大气氮沉降的 持续,未来由于灌木植物地下生物量的持续下降,将会影响其生存,其将萎缩。 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下图为不同气候— 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 4~5 题。 4.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 ) A.气温、降水、蒸发 B.降水、蒸发、气温 C.降水、气温、蒸发 D.气温、蒸发、降水 答案 B 解析 由图中自然带热带森林带—亚热带森林带—温带森林带—苔原带的变化可知,该变化主 要是由热量条件的变化引起的;由自然带热带森林带—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半荒漠草原及荒 漠带的变化可知,该变化主要是由水分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曲线Ⅰ由热带森林带到热带草原带迅 速降低,应代表降水;曲线Ⅱ由热带森林带到热带草原带迅速升高,应代表蒸发。 5.风化壳厚度( ) 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 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 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 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 答案 C 解析 风化作用是指暴露于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各种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作用下在 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因此,风化壳的发育厚度与温度、降水、植物生长量有关,而且与这三个因 素都呈正相关。图中风化壳厚度甲大于丁主要是因为甲地降水量大,温度低,蒸发微弱,空气潮湿; 乙大于丙是因为乙地降水量大,气温高,植被茂盛;刚果盆地位于热带森林带,格陵兰岛位于苔原 带,由图可知刚果盆地风化壳厚度总体上要大于格陵兰岛;伊朗高原属于亚热带荒漠草原带,恒河 平原属于热带森林带,由图可知伊朗高原风化壳厚度要小于恒河平原。 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 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 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 造纸原料。下图中 a、b 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读上图 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2)读上图 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答案 (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 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 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 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 解析 第(1)题,沼泽的补给水源来自山坡,a 图山坡处植被茂密,涵养水源能力强,所以沼泽 可获得稳定的补给。其补给过程:雨水在坡面流动过程中,受到植被阻挡,大量下渗转化为地下水, 地下水缓慢地向下流动直接补给沼泽或转化为地表径流流入沼泽。第(2)题,将图 b 与图 a 对比可知, 天然次生林、灌丛和沼泽植物密度减小,地下水位下降。水位变化与材料所述速生按的生长特点有 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