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4年甘肃省天水一中高考模拟地理
2014 年甘肃省天水一中高考模拟地理 一、选择题 若不考虑地形和天气,甲地比乙地(0º,60ºE)总是先看到日出,△T 表示某日甲地与乙地日 出的时间差。下图示意△T 的年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地昼长相同的日期是( ) A.a B.b C.c D.d 解析:乙地的地理坐标是(0º,60ºE),故乙地位于赤道上,而甲地比乙地总是先看到日出, 则甲、乙两地不在同一经线上,则甲乙两地昼长相同的日期只能是春、秋二分日。而据图中 可知,甲地最多早 3 小时,最少早 1 小时,而日出最早 a 时应为夏至,日出最晚 c 时应为冬 至,则春秋分应位于 ac 之间,且位于其中间的平分线处,而 b 恰好位于其平分处,故 b 处 是使甲、乙两地昼长相同的日期。故选 B。 答案:B 2.甲地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 A.30ºN,90ºE B.30ºS,45ºE C.20ºN,75ºE D.20ºS,30ºE 解析:由于不考虑地形和天气,甲地比乙地总是先看到日出,则甲地经度较乙地偏东,甲地 比乙地日出早最少需 1 时,最多需 3 时,而乙地为 60ºE,则甲地经度范围在 75ºE 到 105ºE 之间, 而 B(30ºS,45ºE)、 D(20ºS,30ºE)不在这一范围之内,C(20ºN,75ºE)在这一 范围的边界上,不在范围之间,故只有 A(30ºN,90ºE)符合题意。故选 A。 答案:A 3.与乙地相比,a 日甲地( ) A.早 3 小时看到日落 B.晚 3 个小时看到日落 C.早 1 小时看到日落 D.晚 1 个小时看到日落 解析:此题的关键是时间上的早晚是看数值的大小,即 21 时比 20 时早 1 小时。乙地位于赤 道上,日出为 6 时,日落为 18 时。乙地的经度为 60ºE,甲地经度为 90ºE,当乙地日出时, 甲地为 8 时,当乙地日落时,甲地为 20 时。a 日甲地比乙地早 3 小时日出,故甲地日出时 间应为当地 3 时,而当地正午为 12 时,故甲地昼长 18 时,则甲地日落时间为 21 时,比 20 时早 1 时。故 a 日甲地比乙地早 1 小时看到日落。故选 C。 答案:C 下图为“我国某地局部降水(雪)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导致图中雨雪分界线在甲、乙两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解析:通过等压线判断,这是山地地形。甲乙两处分别位于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迎风坡 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故选 C。 答案:C 5.下列对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甲地中雨,乙地中雪 ②甲地小雪,乙地小雨 ③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北风,乙地风力较强 ④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南风,甲地风力较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甲地位于四川盆地,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所以降雨,而乙地相反;风向可以根据等 压线的数值变化规律确定。故选 A。 答案:A 读我国某处风蚀蘑茹等高线图(实线为图上可见部分,虚线表示被上部遮盖的部分)。回答 下列各题。 6.图中 P 等值线的数值为( ) A.813 米 B.814 米 C.815 米 D.816 米 解析:由图可知,此图的等高距为 1 米,实线为图上可见部分,虚线表示被上部遮盖的部分, 而 814 米等高线为虚线,说明该处地形被 P 阻挡,P 海拔高于 814 米,所以 P 等值线的数值 为 815 米。故选 C。 答案:C 7.若用木条支撑以防止该景观悬空部位坍塌,则 P 处木条的长度约为( ) A.0.5 米 B.1.5 米 C.2.5 米 D.3.5 米 解析:风蚀柱常被蚀成顶部大,基部小,形似蘑菇的岩石,称风蚀蘑菇。根据风蚀蘑菇的特 点,用木条支撑以防止该景观悬空部位坍塌,支撑上部高度应为 P 的高度即 815 米,支撑下 部高度 h 为 813 米<h<814 米,两者相减,所以木条的长度约为 1 米到 2 米。故选 B。 答案:B 读北京市常住人口变化(预测)图及其某处郊区从业人员构成图,回答下列各题。 北京市常住人口变化图(单位:万人/年) 8.有关北京市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49~1964 年比 1990~2000 年增长速度慢 B.北京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 C.建国后北京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不大 D.1990 年以后大量人口迁入 解析:1990 年以后,随着北京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城市,形成大规模就业需求和创业机会, 加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北京外来人口增长和户籍迁移为主的人口激增。故选 D。 答案:D 9.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该处郊区( ) A.人口数量逐渐增加 B.人口增长数量逐渐缩小 C.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D.从事粮食生产人口增多 解析:可以用排除法,A 人口数量是北京市人口数量增长,不是郊区变化。B 郊区人口在增 加。从图中可以看出男性人口数量远大于女性人口数量。D 从事粮食生产的人口减少。故选 C。 答案: C 某品牌企业在京津冀地区建有饮用瓶装水厂。读图,回答第下列各题。 10.瓶装水厂如此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 A.利用优于授权地的水源 B.靠近技术发达地区 C.吸引高素质的劳动力 D.降低运输成本 解析:瓶装水是市场型,需要离市场近。瓶装水厂布局在大城市周边地区,如此选址主要是 为了降低运输成本。故选 D。 答案:D 11.瓶装水厂的建设使所在地( ) ①就业岗位增加 ②吸引大城市人口迁入 ③承接品牌授权地区产业转移 ④吸引相关企业集聚 ⑤城市等级提升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解析:瓶装水厂的建设,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承接品牌授权地区产业转移,吸引相关企业 聚集,但不会吸引大城市人口迁入,与城市等级提升没有多大关系。故选 B。 答案:B 二、综合题 12.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 10~35℃,年降水量在 800 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 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 (1)图中所示甲、乙两地区,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是 。你是依据图中哪些信息判断的? 请列举两条并说明。(6 分) 解析:根据材料提示“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 10-35℃,年降水量在 800 毫米以上,空气湿 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甲位于安徽淮北的平原地区,乙位于江南的丘 陵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所以乙地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 答案:(6 分)乙地。 乙地位于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根据等高线特征判断,乙地地形为低山、丘陵。 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 30%来自安徽省(见下图)。 (2)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6 分) 解析:相对安徽省,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同时距离安徽省 近,因而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 答案:(6 分)就业机会多(劳动需求量大);收入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教育 等条件好;距离安徽近(交通成本低;地理环境接近)。 (3)根据上图所示信息,分析 2008 年以来图中服装产业转移的原因。(8 分) 解析:服装加工工地,需要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安徽省和广东省相比较的话,原材 料、劳动力、土地、水、能源供给充足。生产成本较低,具有这些优势。加之广东省结构升 级换代,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对外交通日趋完善,市场广阔,国家政策的支持,等因素 的影响,所以服装加工工业向安徽省转移。 答案:(8 分)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供给充足,生产成 本低(也可以从广东等省生产成本高等角度分析);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 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加工出口的运输成本大幅度下降;政策扶 持力度大。 (4)分析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6 分) 解析:考查产业转移的意义,产业转移有利于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就业机会增 加,收入水平提高;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 加快,城镇规模扩大,从而加大城市化进程,促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答案:(6 分)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出的人 口减少,人口迁入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 高。 13.读下列一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俄罗斯区域图 材料二:甲、乙两河径流量季节变化统计 河名 各季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比例(%) 冬(12-2 月) 春(3-6 月) 夏(7-8 月) 秋(9-11 月) 甲 6 51 2 2 21 乙 4 27 50 19 (1)读材料一,简要分析图 10 中甲、丙两河流之间湿地的形成原因。(8 分) 解析:甲、丙两河都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加上冬末春初时积雪融水和凌汛更容易积水。 本地区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土壤多为冻土,不利 于地下水的下渗。 答案:地势低平,积雪融水和凌汛(只要答到一方面即可)时容易积水(2 分);纬度高, 气温低,蒸发弱(2 分);地势低平,流水不畅(排水不畅)(2 分);冻土层为层,不利于地 表水的下渗(2 分) (2)读材料二,比较甲乙两河流径流季节变化突出差异并简要分析成因。(8 分) 解析:甲河在春季的时候径流量是 51%,说明甲河的汛期在春季,由于冬季降雪大,在春季 时,气温回升快,使得积雪融化,河流补给量大,形成春汛。乙河在夏季的时候径流量占 50%,说明夏季将流量大,在夏季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 答案:甲河流春季径流量大(以春汛为主)(2 分);冬季积雪多,春季气温升高,融雪补给 量大(2 分);乙河流夏季河流径流量大(以夏汛为主)(2 分);夏季受夏季季风风影响,降 水丰富(锋面雨带到达,带来大量降水)(2 分) (3)在农业或交通中任选一个主题,说明全球变暖对俄罗斯的影响。(4 分) 解析:农业:俄罗斯纬度较高,气温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农业主要分布在南部较温暖的地区。 全球变暖会促进俄罗斯农业的发展,增加其农业的产量和耕地面积,并使其农作物的分布向 北扩展。 交通:俄罗斯现在的交通是在其温度低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是在冻土上修建的,一旦全球 气候变暖的话,气温升高,会使冻土融化,会破会路基。但是对于河流和近海的水上交通来 说,会使封冻期变短,提高航运能力。 答案:农业:全球变暖会促进俄罗斯的农业发展,增加产量(2 分)和耕地面积(2 分)。(南 部的小麦,甜菜等种植区会向北部扩展(2 分),产量提高(2 分)。) 交通:对交通运输业会有负面影响,因为俄罗斯东部多冻土 ,一旦气温升高, 冻土溶化, 会破坏路基特别是铁路(2 分);河流和近海的封冰期变短,提高航运价值(2 分)。(其他言 之有理均可给分,两个均写取第一个为答案) 14.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区域的一种特殊地貌类型的等高线图,该地貌是当地一种重要的旅游 资源。该地区旅游业发展迅速,国际与国内客源市场相当。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该地旅游资源开发的限制性条件。(6 分) 解析:本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影响旅游人数和地区接待能力。等高线密集,地表崎岖,地形复杂,降 水较多,容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生态环境脆弱,旅游承载能力较小。 答案: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多暴雨天气,易造成洪涝灾害,影响游人数量和地区接待能力; 地表崎岖,地形复杂,多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生态比较脆弱,旅游环境承载量较小。 (2)当地为发展旅游业,建起了高尔夫球场,这是否合理?为什么?(4 分) 解析:不合理,从地形上判断,本地区的地貌没喀斯特地貌,渗水现象严重,地表水缺乏, 高尔夫球场需要大量的水来进行维护。 答案:不合理。因为该地为喀斯特地貌,渗水现象严重,地表水缺乏;高尔夫球场耗水量大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北京时间 2013 年 1 月 5 日 16 时 58 分,美国阿拉斯加州克雷格以西海域发生里氏 7.7 级强 烈地震。据统计,阿拉斯加州几乎每年都有一次 7 级地震,每 14 年有一次 8 级或以上级别 的地震。 (1)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说明阿拉斯加地区多地震的原因。(4 分) 解析:全球有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两大地震带,前者它围绕着太平 洋分布,从南美洲的南端开始,沿西海岸向北延伸,到北美洲阿拉斯加,折向西经阿留申群 岛、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到日本。阿拉斯加地区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 壳运动活跃,故多地震。 答案:阿拉斯加地区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故多地震。 (2)该地 7.7 级地震来袭时,克雷格地区的居民应如何防御?(6 分) 解析:在人员密集地区,应组织人员疏散到空旷的地区;在街上行走时,应用皮包等物品护 住头部,到开阔、平坦的广场或平地躲避;在室内时,应躲避在墙角处或者是桌子下面。 答案:在人员密集地区,应组织人员疏散;在街上行走时,应用皮包等物品护住头部,到开 阔、平坦的广场或平地躲避;在室内时,应躲避在墙角处。 16.读“年降水量、森林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侵蚀和年降水量的关系是什么?(4 分) 解析:从第一幅图上可以看出,在 300 毫米以下和 600 毫米以上的时候,土壤侵蚀曲线是 0 并且还是一条直线,说明土壤侵蚀不明显。300 毫米到 450 毫米时,土壤侵蚀逐渐增大,而 在 450 到 600 毫米的时候,土壤侵蚀逐渐减小。在 450 毫米时,土壤侵蚀达到了最大值。 答案:年降水量在 300mm 以下和 600mm 以上时,土壤侵蚀不明显;年降水量在 300-600mm 时,土壤侵蚀程度先增大后减小,450mm 左右土壤侵蚀程度达到最大。 (2)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说出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土壤侵蚀。(2 分) 解析:在地形崎岖的地区和地势坡度大的地区,土壤侵蚀厉害。当土壤质地疏松的时候,土 壤侵蚀能力增强。此外在植被稀少的地区,土壤侵蚀能力增强。 答案:地形、土质等。 (3)简析山东半岛地区应如何防治土壤侵蚀。(4 分) 解析:山东半岛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坡度较大,所以要加大地表植被的覆盖率, 保持水土。在山东半岛地区,地形较为复杂,所以要合理安排土地资源,要因地制宜发展。 答案:恢复植被,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