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省赣州中学高考模拟A卷历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江西省赣州中学高考模拟A卷历史

2018 年江西省赣州中学高考模拟 A 卷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 24.南朝道士张融临死时遗命入殓“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般若经》、《法 华经》”。这说明了( ) A.南朝人热衷研究中外文化典籍 B.儒、释、道三教出现调合趋势 C.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D.南北朝时期出现崇佛抑儒现象 解析:从材料中“南朝道士张融临死时遗命入殓‘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 《般若经》、《法华经》’”可以看出,当时的宗教系统呈现出融合趋势,所以本题选择 B 选项。 A 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C 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三教融合的趋势,不是突出表 现儒家思想地位受到冲击;D 选项材料没有反映。 答案:B 25.兴科举之前,从春秋战国直至隋初,历代实行过“养士求贤”“军功赏爵”“察举征辟”“九 品中正制”等多种选官方式。这些选官制度的共同之处在于( ) A.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 B.体现了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了主流思想 C.主要从贵族子弟中选拔才俊 D.阻绝了天下英才进人统治阶级的道路 解析:统治者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完善和严密,目的在于将社会各阶层的人才吸引到封建官僚 体系中,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 A 正确,D 错误;B 材料没有体现;C 不符合“养士求贤”“军功赏爵”“察举征辟”,排除。 答案:A 26.《长生殿》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其几乎导 致唐王朝覆灭;《桃花扇》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 有机地结合。这说明( ) A.古代小说情节源于市民生活 B.文艺作品具有历史承载功能 C.明清小说大多讽刺腐败现象 D.唐朝后民间论政现象较普遍 解析:材料中例举了《长生殿》和《桃花扇》两部作品,用以说明文学作品记述了历史上的 具体事件,所以本题选择 B 选项。A 选项错在《长生殿》记叙的是帝王的生活;C 选项没有 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D 选项说法没有根源,无法从材料得出。 答案:B 27.明朝始设巡抚,“巡抚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后来绝大多数巡抚都带有兵部 官衔及都察院的官衔。明朝设立巡抚的主要目的是( ) A.取代地方的军政长官 B.解决军队后勤补给问题 C.分割相权以强化皇权 D.加强对“三司”的约束 解析:根据材料“巡抚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和“带有兵部官衔及都察院的官衔” 可知,设立巡抚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地方“三司”的监管,限制地方的自主性。故答案 为 D 项。巡抚起监察地方长官的作用,而不是取代地方军政长官,排除 A 项;材料中的“兼 理粮饷”属于对粮饷进行监管,而不是解决军队后勤补给问题,排除 B 项;设立巡抚是针对 地方采取的措施,不能起到分割相权强化皇权的作用,排除 C 项。 答案:D 28.下表是中国新式企业资本构成表(单位:万元),表中数据反映出当时( ) 类别 国家资本 外债资本 买办、官僚 一般商人 军用工业 931 140 —— —— 官办民用 913 41 —— —— 官督商办 1088 587 536 526 商办工业 —— —— 280 560 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B.西方列强加剧对华资本输出 C.近代工业发展水平的差异性 D.政府在工业化中的主导地位 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近代中国不同工业类型各资本占有情况也不尽相同,不同类型之 间数量上也有明显的差距,所以表现出近代工业发展水平存在的差异性,本题选择 C 选项。 A 选项不是材料表现的主要含义;B 选项材料无法体现;D 选项错误,材料中商办工业中没 有政府的资本。 答案:C 29.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中说:“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也; 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该主张意在( ) A.说明国际社会中强权政治盛行 B.阐释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 C.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 D.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 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 张变法革新,救亡图存,从材料来看,其主张应是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故答案为 D 项。A 项对材料理解不全面,材料中还有“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也” 的情况,排除;B 项对材料理解错误,排除;C 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答案:D 30.1937 年 7 月 8 日,毛泽东与朱德致电驻北平、天津、张家口的国民党军将领,请他们“策 动全军,为保卫平津而战,为保卫华北而战!”红军准备随时调动,追随国军,与日寇决一 死战!对这一电文的正确解读是( ) A.红军将承担正面战场的抗战任务 B.中共努力促成全民族团结抗日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正式形成 D.国民政府表现出消极抵抗态度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电文体现中共抗战的形式是追随国军抗战,立场是抗战到底,“与日 寇决一死战”,体现中共努力促成全民族团结抗日,B 项正确;正面战场的抗战任务由国民 党承担,排除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正式形成于 1937 年 9 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C;材料无法体现国民政府表现出消极抵抗态度,排除 D。所以选 B。 答案:B 31.下图是 1949~1957 年上海工业发展状况统计图。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上海重工业的增长率低于轻纺工业 B.突出体现“一五计划”建设的特点 C.上海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得到了改善 D.说明上海工业经济的发展明显好转 解析:由统计图可以看出,从 1949 年到 1957 年,重工业比重有较大提高,轻工业有所下 降,突出体现了“一五”计划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的特点。故答案为 B 项。从统计图来看,上 海重工业增长率超过轻工业,A 项说法错误,排除;CD 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答案:B 32.罗马法规定:诉讼当事人一方过了午时仍不到庭的,长官应即判到庭的一方胜诉。这说 明在古代罗马( ) A.诉讼双方存在不平等 B.司法审判具有随意性 C.注重维护法庭的权威 D.审判程序有待于完善 解析:“诉讼当事人一方过了午时仍不到庭的,长官应即判到庭的一方胜诉”体现出罗马法 迅速审判的理念,诉讼当事人应按照法律规定时间内到庭,否则法律将判为败诉,体现出法 律的权威,表明古代罗马注重维护法庭的权威,C 正确;A 材料表明诉讼当事人双方都应在 规定时间内到庭,无法体现诉讼双方存在不平等,也无法体现随意性,排除 A、B;材料没 有涉及审判程序,排除 D。 答案:C 33.1906 年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授意下,国会通过了《郝伯恩法》,授权洲际商务委 员会确定铁路最高运费。到 1911 年,铁路运费减少一半,说明当时的美国是为了( ) A.限制及消灭垄断资本 B.整顿社会经济秩序 C.削弱外国铁路势力 D.开创新的发展模式 解析:根据材料“确定铁路最高运费,到 1911 年铁路运费减少一半”说明当时的美国政府 实行稳定铁路运价的举措,属于整顿经济秩序措施,B 正确;限制及消灭垄断资本和削弱外 国铁路势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AC;开创新的发展模式指的是罗斯福新政,排除 D。 所以选 B。 答案:B 34.在审判国王路易十六时,罗伯斯庇尔主张对国王不应该适用法庭审判,而应该适用人民 审判。罗伯斯庇尔说:“他们不下判决,他们像闪电一样予以打击;他们不裁判国王,他们 把国王化为乌有。”这一主张( ) A.体现了司法制衡民主的理念 B.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向欧洲的蔓延 C.反映了民主主宰司法的思想 D.蕴含了坚守公平公正的法治精神 解析:据材料“罗伯斯庇尔主张对国王不应该适用法庭审判,而应该适用人民审判”、“他们 不下判决,他们像闪电一样予以打击;他们不裁判国王,他们把国王化为乌有。”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民主主宰司法的思想,故 C 正确。司法制衡民主,不符合“适用人民审 判”,故 A 排除。民主主宰司法的思想没有推动法国大革命向非洲蔓延,故 B 排除。材料也 无法体现坚守公平公正的法治精神,故 D 排除。 答案:C 35.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流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尽管未在西方发达国家贯彻到底,但却 要求广大发展中国家推行,即开放市场,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和企业私有化,支持全球性自由 贸易等。这种主张的根本目的在于( ) A.缓和同发展中国家的紧张关系 B.使发达国家摆脱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C.便于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控制 D.解决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遇到的问题 解析:从材料中的“要求广大发展中国家推行,即开放市场,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企业 私有化,支持全球性自由贸易等”来看,其根本目的是便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 控制,因为发达国家的商品更具竞争力,全球性自由贸易有利于发达国家抢占发展中国家市 场。故答案为 C 项。材料强调的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并非是缓和同发展中国家的紧张关 系,排除 A 项;B、D 项不符合题干中“根本目的”的要求,且材料不能反映,均排除。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 分) 材料一:明朝“商人之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但始终无发展为股份公司、 取得财团法人地位之趋向”。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的商业组织,其任事者为“亲戚知交”,虽无 效能亦不便辞退,其商业利益,必须“能活千家百家”,则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 济利益。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 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由此证实,16、17 世纪“中 国商业缺乏资本主义之性格。” 材料二:英国资本主义形成时,农业的关键因素是圈地运动。光荣革命前后,规模较大的企 业利用各种手段兼并消灭其它竞争者,以独霸市场。同时,初步创立了雇用经理和服务性质 的企业,以立法的方式来防止欺诈、惩办假冒、监守自盗,形成了保险公司、现代有限公司、 邮政等,修筑了付费公路,出现了报纸刊物等等。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靠信用支撑,而信用 需要法律的保障。所以,1689 年是关键,没有这个时间上的汇集,零星的资本主义因素和 抽象的资本主义观念都不能构成一个言之有物、在历史书上站得住脚的资本主义。 ——据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作者认为明朝商业经济“缺乏资本主义性格”的理由 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10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 16 至 17 世纪中、英两国商业经济发展前景产生 差异的原因。(12 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黄仁宇尤其强调“1689 年”的理解。(3 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理由:根 据材料“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的商业组织…则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民法及 公司法…”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者认为明朝商业经济“缺乏资本主义性格”的理由 是商业资本运作缺乏经济效益;道德义务超过商业利益;商业缺乏法律保障;家族式的经营 方式不利于商业资本的发展等。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16、17 世纪‘中国商业缺乏资 本主义之性格’”结合明朝的时代背景分析,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未能实现向近 代社会的转型;在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背景下,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2)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综合分析比较的能力。根 据材料一“16、17 世纪‘中国商业缺乏资本主义之性格’可知是明清时期,根据材料二“光 荣革命前后”结合时代背景从当时中英的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 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经济政策仍以重农抑商为核心;儒家传统观念固化, 社会缺乏私有产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英国:君主权威不断削弱,人治社会 逐步向法治 社会过渡;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对外的殖民扩张促进商业资本的膨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促进人文主义价值观的传播。言之有理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二“1689 年是关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8 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的完成,为了限制 王权,1689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这意味着法权至上原则的确立。资本主 义经济发展要求社会建立信用体系,要求私有财产得到有效保护,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法 治社会的基础上。 答案: (1)理由:商业资本运作缺乏经济效益;道德义务超过商业利益;商业缺乏法律保障;家族 式的经营方式不利于商业资本的发展等。(答对 3 点给 6 分) 影响: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未能实现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在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 强的背景下,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4 分) (2)差异原因: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经济政策仍以重农抑商为核心;儒家 传统观念固化,社会缺乏私有产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6 分) 英国:君主权威不断削弱,人治社会逐步向法治社会过渡;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对外的殖民 扩张促进商业资本的膨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人文主义价值观的传播。(6 分) (3)理解:1689 年,《权利法案》颁布,英国政治确立君主立宪制,这意味着法权至上原则的 确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社会建立信用体系,要求私有财产得到有效保护,这一切,都 必须建立在法治社会的基础上。(3 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流行语,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 下面是《流行词语:看中国(1978-2008)》选出的改革开放背景下,1979 年的一组流行词 语。 流行语 词语介绍 1.哥德巴赫猜想 一篇介绍陈景润事迹报告文学 2.科学的春天 一次大会诗意的别称,也是大会上一篇热情洋溢的讲话稿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篇文章的题目,一场思想革命的前奏曲 4.拨乱反正 成语,“拨乱世,反诸正”。意指整顿混乱,使之回复正常 5.平反 纠正历史错误或政治结论的行为 6.恢复高考 特指结束“文革”十年动乱,恢复高等教育入学考试 7.伤痕文学 一种文学思潮。作品以中短篇小说为主,也称“伤痕小说”。 8.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时期的纪念碑,改革开放的转折点 9.小岗村 地名,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村庄 10.望乡 一部日本老影片 结合材料并所学中国史的知识,围绕“改革与社会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 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 首先阅读理解材料,提炼材料信息。从材料中的“改革开放背景下,1979 年的一组流行词 语”确定背景;从表格来看,材料信息涉及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变化。据此确定论题 “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在进行论证过程中,要联系史实,如作 出改革开放重大战略决策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方面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尝试、思想 文化方面的真理标准的讨论推动了思想解放以及尊重科学和教育。这是从表格中可以获得的 信息,还可以联系所学这一时期与改革开放有关的内容来分析说明。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写 出所拟论题,阐述过程须有史实依据,做到条理清晰,言之有理。 答案: 示例: 论题: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阐述:十年“文革”使中国错失了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复出,社 会正处于百业待兴,百废待举的社会转折期。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拨乱反正, 中共中央纠正了“左”倾错误方针,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党和国家的工 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平反重大冤假错案;在经济上农村 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尝试;思想文化:真理标准的讨论推动了思想解放,尊重科学和教育,尊 重知识和人才;文化生活逐步走向开放。对外关系:设立经济特区,开始发展外向型经济, 中日、中美建交,开始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综上所述,改革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 我完善和发展,就是抓住历史机遇,推动社会发展和转型。(12 分,本题自拟的其他论题, 符合题目要求,论述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但分值不得超过该项总分) 44.【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一:明朝时,明太祖朱元璋把恢复和发展经济特别是复兴北方作为首要任务。移民垦荒、 减免赋役、遍设军屯等奖励的措施,使全国耕地面积迅速增长;铁产量大幅度提高,工业总 产量占全世界的 2/3 以上。与此同时,从万历元年(1573)至崇祯十七年(1644)间,葡萄 牙、西班牙、日本诸国通过贸易输入中国的银圆,至少有一亿元以上。加之长途贩运的发展, 国内的商品经济更加发达,因而开封城内得以汇聚全国各地的商货,“京城、临清、南京、 秦安、济宁、衮州各处客来贩卖不断”,极大地丰富了开封的消费市场。 ——曹兰《明代开封消费市场初探》 材料二:明朝中叶以后,明朝人的生活发生了转变,我们今天称之为“由俭入奢”。到了晚 明时代,人们转为了追求纵欲与奢靡。这起初只是官员与商人们的追求,然后是自上而下, 很快便影响到整个社会,造成“士风俭薄,民风奢侈”的世态……晚明竞奢风气的意义不仅 在于竞奢本身,而更在于对于社会奢侈风气的全新的论点,因为这才体现出了高品生产冲击 下出现的前所未有的全新的现象。正当晚明奢靡风气盛行,而人多以为忧的时候,在松江府 (今上海松江县)一个名叫陆楫的人提出了全然不同的观点,他认为“有千万人之奢华,即 有千万人之生理。若欲变千万人之奢华而返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几于绝,此天地间损 益流通,不可转移之局也。”(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上) ——商传《晚明社会转型的历史思考》 (1)根据材料一说明明代开封经济发展的条件。(8 分) (2)面对晚明这种“奢靡”风气,材料中陆楫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你如何看待?(7 分) 解析: (1)从“明朝时,明太祖朱元璋把恢复和发展经济特别是复兴北方作为首要任务。”可以看出 统治者采取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是当时时代的大背景,有利于开封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从 “从万历元年(1573)至崇祯十七年(1644)间,葡萄牙、西班牙、日本诸国通过贸易输 入中国的银圆,至少有一亿元以上”可以看出对外贸易促进了其发展;从“加之长途贩运的 发展,国内的商品经济更加发达,因而开封城内得以汇聚全国各地的商货”可以看出明代长 途贩运把各地的特产集中到开封,这也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观点:从“有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若欲变千万人之奢华而返于淳,必将 使千万人之生理几于绝,此天地间损益流通,不可转移之局也。”可以看出他是以积极的角 度来看待的,他认为奢靡的生活方式会产生与此种奢靡相关的生产服务,进而创造更多的就 业机会,拉动生产从而养活更多的人。我的观点:这种看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它是基于当时 的商品经济发展而产生的观点,这种观点是有一定局限的,并未从长远眼光来看待问题。 答案: (1)统治者采取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政府重视对外贸易;明代长途贩运把各地的特产集 中到开封。(8 分) (2)陆楫认为:奢靡的生活方式会产生与此种奢靡相关的生产服务,进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 会,拉动生产从而养活更多的人。这种公开为奢侈消费辩护的理论,代表着工商业的价值取 向,与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有关,是其产生的社会基础。(7 分) 45.【历史一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1921 年 11 月,华盛顿会议召开。12 月,美、英、法、日四国签订《关于太平洋区 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规定相互尊重、共同维护各自在太平洋区域的利益,条约生效 之日,英日同盟即行废止。在会谈中,美国国务卿休斯还提出了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建议, 他主张:暂停各国正在建造或计划建造的主力舰;参照与会国的现役海军力量,确定英美两 国重型舰只的总吨位各为 50 万吨,日本为 30 万吨。英国代表贝尔福表示同意休斯的提议。 但日本代表加藤坚决反对美国提议的 5:5:3 的比例,提出 10:10:7 的要求,结果遭到 英、美的一致反对。日本代表又提出,如果接受美国方案,那么作为交换条件,日本原来在 中国的权利应得到承认,美国在太平洋诸岛的防备应维持现状。经过激烈争论,美、英、法、 意、日五国最终签订了《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条约》,规定五国主力舰总吨位限额为美、英 各 52.5 万吨,日本 31.5 万吨,法、意各 17.5 万吨;对于美、英、日所占岛屿的要塞一律维 持现状。条约同时还指出,如果缔约任何一方在和平时期认为新的形势影响到它的国防利益, 各缔约国应举行会议,对条约加以修正。 ——摘编自陶诗永、宋洪章《火山口上的分赃:脆弱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提议限制各国海军军备的意图,并分析英国同意美 国提议的原因。(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条约》的历史意义。(6 分)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提出了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建议,他主张……参照与会国的现役海军力 量,确定英美两国重型舰只的总吨位各为 50 万吨,日本为 30 万吨”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 争取海权、限制日本、远东及太平洋格局等方面指出美国提议限制各国海军军备的意图。再 据材料“英日同盟即行废止……英国代表贝尔福表示同意休斯的提议。但日本……遭到英、 美的一致反对”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经济受损、内政与殖民地困境、债务国、英日矛盾等 方面分析英国同意美国提议的原因。 (2)本题根据材料“暂停各国正在建造或计划建造的主力舰”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缓和军 备竞赛、局势稳定、减轻军费负担、经济的恢复、维持战后和平等方面指出五国《关于限制 海军军备的条约》的历史意义。 答案: (1)美国的意图:争取赢得与英国相等的海权;限制日本在太平洋区域的扩张;使美国在战 后的远东及太平洋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3 分) 英国同意的原因:英国在一战中经济受损严重,需裁减军备,无力参与军备竞赛;战后英国 面临内政与殖民地的困境,需要强大盟友;英国由战前的债权国变为债务国,对美国的经济 依赖增强;英日矛盾发展,英日同盟废除,使英国并不反对削弱日本。(6 分) (2)缓和了各大国间的军备竞赛,有利于战后局势的相对稳定;减轻了各大国民众的军费负 担,有利于战后经济的恢复;是现历史上大国间的第一个裁军协议,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战后 和平。(6 分) 46.【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努尔哈赤在起兵统一东北地区的过程中,对汉人实行“拒敌者杀之,不与敌者勿妄杀” 的“恩养”政策。对于进入东北地区的汉人,要求“军事不许扰害居民,劫夺财物”……对 于劫掠汉人财务者,“悉行擒拿,贯其耳鼻”……在女真人与汉人的接触过程中,侵害妇女 之事屡屡发生,如“掠汉人有夫之妇,杀汉人三人”事件,以杀两人,罚四人,革职一人结 案。“自申年八月至酉年闰三月,发给新附人口者三千三百零六仓石。天命六年,释辽阳狱 中官民,查削职闲住者复其原职”。 在东北秩序重建的过程中,努尔哈赤的成功在于采取了“恩养”归降汉人的政策,并通过认 同中原文化来争取汉人之心、创建“中原”帝业。虽然,努尔哈赤在征战的过程中对拒不投 降的汉人实行野蛮的屠戮……。但是,我们应该对努尔哈赤整合女真人与汉人之间民族关系 所付出的努力给予肯定。 ——何博《民族整合与文化认同:努尔哈赤汉人“恩养”政策》 (1)据材料概括努尔哈赤的“恩养”政策。(8 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努尔哈赤“恩养”政策的意义。(7 分) 解析: (1)由材料中的“军事不许扰害居民,劫夺财物”、“悉行擒拿,贯其耳鼻”、“掠汉人有夫之 妇,杀汉人三人”、“发给新附人口者三千三百零六仓石。天命六年,释辽阳狱中官民,查削 职闲住者复其原职”,可以归纳为:严惩女真人对汉人的侵犯、保护归降汉人;保护汉人妇 女;优待新附汉人;利用汉官参与地方管理。 (2)由材料中的措施,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等方面归纳。可以归纳为:有利于东北 秩序重建,有利于后金政权的建立与巩固;有利于争取汉人之心、入主中原;一定程度缓和 了民族矛盾;促进民族交融与文化认同。 答案: (1)政策:严惩女真人对汉人的侵犯、保护归降汉人;保护汉人妇女;优待新附汉人;利用 汉官参与地方管理。(8 分) (2)意义:有利于东北秩序重建,有利于后金政权的建立与巩固;有利于争取汉人之心、入 主中原;一定程度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民族交融与文化认同。(7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